我們Google「小英開會」和「震怒」,電腦洋洋灑灑跑出10頁資料,問她開會是多愛生氣,怎麼一天到晚在震怒啊?她語氣依舊不見起伏,僅說每次見媒體寫她震怒,她都會問身邊的人:「我昨天有震怒嗎?」「我長期接受談判訓練,講話有點間接、留餘地,傳達訊息不直接,現在(當了總統)比較重要的事會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脫離以前外交官的講話方式,當我直接的時候,大家以為我在震怒,其實是沒有。」
自稱當總統講話直白,但談判桌上的訓練已經內化成行為模式了,「有些問題是適合給答案,有些問題是不適合給答案,有些問題是根本沒答案」,媒體先前問她喜歡貓喜歡狗?喜歡什麼食物?她說不能回答,否則會得罪其他動物或食物,我們與她快問快答,更像是慎思明辨:接電話最想聽到誰的聲音?「只要不是國安單位都OK。」每天打開電腦,最先打開是哪個網頁?「新聞網頁。」看《鏡週刊》嗎?「我不想得罪你,下一題。」
講到愛貓蔡想想與蔡阿才,她的面容有了柔和線條,她說她回家,工作人員會用對講機通報,蔡想想聽到那樣的聲音便知道她回來了,就會坐在門口迎接。她一臉喜悅,我們這才想到,官邸不但是總統府辦公場所的延續,同時也是一個單身女性的住家。
去年曾有中國媒體形容「單身導致蔡英文政治風格偏向極端化」,《上報》也用「沒結婚的小英總統下班四處跑」當標題,問她是否覺得社會歧視單身?「這兩個說法,如果不是惡意的話,講這些的人性別意識是有問題的。」
朴槿惠因閨密門身陷囹圄,國事繁忙,細數歷任總統於公於私,都有他人情感和理智的支持。前總統李登輝有宗教信仰與蘇志誠,陳水扁有吳淑珍與馬永成、羅文嘉,馬英九倚賴金溥聰,然而她戒慎恐懼,媒體似乎也很難逮住她的人際關係作文章,她講來講去還是二隻貓,貓長大了,也有衝突了,「大的懂事,不會亂跑,可以很自由的出門,小的就站在門口看,雖然是小小的貓兒,心裡是有感受的,結果小的不平衡,去住院住一陣子,排尿出現問題,現在放出去就兩隻一起放出去,結果換大的不平衡了。」從政用人跟養貓是否有可比之處?談判專家倒是很快察覺話裡的陷阱了:「你不要做任何兩岸比喻喔。」
用政治不正確,極端封建的比喻,我們處身她的「後宮」,但她與後宮有牽扯的,就是YouTube她唯一訂閱的頻道—貓咪粉絲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胖胖憨憨的肥貓讓她覺得療癒。當了總統,喜歡看電影的她只能在官邸看MOD,問最近看了什麼電影?她回答動畫《紅烏龜》,「整個電影沒有對白,一個男子流落荒島,和烏龜化身的女孩度過一生,沒有對白,非常好看」,美國影集《紙牌屋》看了嗎?「人跟人的算計,在政治是常見,不會想在電影裡再看一遍,人生很複雜了,寧願看動畫。」
是了,動畫。因此我們問她喜歡的電影角色,面面俱到的她回答,有二個,一個是《長日將盡》「拘謹壓抑 ,忠於工作犧牲感情」的英國老管家;一個就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因為「喜德超級無賴,又是令人喜歡,是好心的無賴」,二個天差地遠的角色可是生命中的互補和投射?談判專家豈是那麼容易被看穿?她僅說:「欣賞表現,沒有任何投射。」
坐擁權力 站哪裡都不自由
但說她跟老管家一樣拘謹壓抑,也沒錯。喜歡開快車,喜歡看電影,喜歡做菜,但當了總統之後,這些事情統統不能做了,「因為安全防護的關係,每到一個地方,地上有圈圈、叉叉,就知道應該要站在那裡,連站在哪裡都不能選擇」,中華民國權力最大的人似乎也是最不自由的人,上一次進便利商店是兩年以前,當總統之後,再也沒有拿出錢包的機會,「這兩年唯一握過方向盤,只有一次有誰開了一輛車,我在官邸裡面繞一圈就回來。」退休之後想做什麼呢?「 一時想不起來欸,我大概被制約太久了。」軌道上的人知道這個不是一個得體的回答,因此連忙補充:「這是人生的選擇,選擇承擔責任,就應該接受這些限制。我覺得我還蠻能忍受這些限制的。」
訪談結束了,補拍照時,工作人員在旁邊嘀咕「那個快問快答怎麼這麼久」,此時,蔡想想就坐在大廳,當中一個女生對我們說因為蔡想想吃飯的時間到了,總統還沒餵牠,牠已經有點不高興了,故意坐在那邊提醒蔡英文。一國之中,權力最大的是蔡英文,但蔡想想還比蔡英文大,她是貓奴。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417pol003/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