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忙,也要聽首音樂
——賴永松老師談音樂帶給他的禮物
小圓桌上的咖啡冒著熱氣,緩緩升起的香味連同橘紅色磚牆與書架選書,一併把店主人的暖心全都揭露了開來。這是賴永松老師與兒子開設的「Coffee Stay賴老師的家」咖啡館一隅,咖啡館從2018開設至今,早已成為許多在地人與遊客享受一份安靜時光的最佳所在。「我在想,這個咖啡館的空間,甚至也有可能結合音樂館的展演或活動......」即使這次訪談目的是要請賴老師和音樂館分享3/16講座前的心情,但他仍忍不住以未來的藝文計畫開場。
賴永松,這個所有池上人都不陌生的名字,是池上藝文活動最有力的推手,近年雖因健康因素長期配帶墨鏡出門,讓人在對話時看不見其眼神,但僅僅聽他的口吻,便可強烈感受到他推廣藝文的決心。
賴老師的決心說出口都是動人的故事。他過去是池上國中的數學老師,跟隨2002年教育部網路建置計畫啟動,他成為整個東部地區的學校網路輔導員之一。藉由這份工作,他從原本任教的中學,深入到各中、小學場域,日復一日的走訪奠定他全心為東部發展努力的情感。
民國92年他參與池上農民發起的池上米認證活動,成為台灣首批推動稻米品牌化的先鋒一員,在整個申請過程裡,他與多力米有限公司梁正賢老闆等人多次抵擋住來自官方與民間不願改變的壓力,最終才完成了這項創舉。也因為這份對鄉里的情懷,他擔任了池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第一任會長,為保存鄉鎮生態、文化而盡心,自2017年起,他也兼任池上文化藝術協會委員。而隨著2008年台灣好基金會初探池上,到2014年樂賞基金會深入池上,他在每個階段、每個進程裡,都在思考如何讓音樂、藝術更融入生活。
正因為這樣的情意,他不僅感動了在地人,更感動了樂賞基金會的成員們,音樂館在3/16邀請賴老師演講,與其說是請他分享自己的心得,更是想聽聽他對池上藝文發展進一步的看法。
還記得賴老師在今年春天3月的講座嗎?為了這場講座,早在二月底賴老師即已完成演講大綱。當他把一整份綱要資料拿給音樂館時,內容盡是他多年聆聽劉教授講座後,對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整理與體會;是精選了他最喜愛的作品如《茶花女》、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等樂曲的介紹;還有對樂賞帶動池上古典樂發展的觀察與省思。
「聽古典音樂的好處是可使你的心靈產生共鳴、得到撫慰,或是說心靈的昇華。......藝術對任何人應該都有同樣功能,期望大家能夠多點接觸、多點了解,這是很物超所值、豐富人生的事,也可使你活得更有價值和尊嚴。」他又寫道:「聽古典音樂就好比結交一位好朋友,幫你分擔解憂,而且他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所以他在樂賞來到池上沒多久,就開始在自己經營的民宿「池畔驛站」裡播放古典音樂作為日常背景。他回憶到,曾經在某個早晨,一位有點年紀的客人突然在音樂觸動下,有感而發對他說:「老闆你知道嗎?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好好吃過一頓早餐了。」此刻,奇美基金會發行的小提琴樂聲在清早空氣中輕柔飄盪,一段珍貴靜好的時刻於焉展開。
如果你錯過了賴老師的講座,感到可惜之餘也別太過惋惜,各位旅人不妨走訪他的民宿、咖啡館,感受他隨音樂起舞的愛樂之心。或是,直接走一趟大坡池音樂館吧!在這裡,發現賴老師口中的「朋友」,發現古典音樂與池上二重奏出的動人風情......
紀錄音樂館美好的人事物
文/吳毓庭Yu-ting Wu
photo by Shiang Lan Chen
茶花女故事內容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飛正傳》開了香港普羅大眾的眼界,立起流行娛樂的一座高山,與此同時歐美則走一條相背的路,創作者紛紛引入通俗元素試圖攻破大雅之堂。先是1912年史特拉汶斯基在法國首演《春之祭》,再來1913年蕭伯納在英國上畫《茶花女》,上流社會意識到一股新風潮正在威脅他們的藝術威權,下層的革命黨人蠢蠢欲動,以解放全人類的名義向他們宣戰。此情況下,評論家成為傳統的衛兵,尖酸刻薄地把新穎前衛的作品打得一文不值,早前上映、由Huge Jackman主演的《The Greatest Showman》,正是誕於這種時代背景。
按結果來看,大眾贏了,上流輸了。藝術家本來只想打破上流的專政,沒料到鐘擺另一邊迎來通俗的崩壞。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就在鐘擺之間,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是一個正在解體的專制政權(不是解體前或解體後)。當通俗文化也垂垂老矣,我們該舉起一支怎麼樣的旗幟?
缺乏爭戰使文明衰落,流行文化也一樣,絕對的和平只有死寂一片。若世上再無對立,也無事可寫了。Leonard Berstein創作歌舞劇《西城故事》前,其實有一段小插曲:原企劃本來叫《東城故事》,講述曼哈頓東區一位猶太少女與一個意大利青年的愛情故事,但由於這兩個族群的社會衝突日減,不成話題,使到這部作品束之高閣。人就是這麼矛盾,努力避免衝突,卻需要衝突滋養。
於是,多虧紐約波多黎各移民區衝突冒起,這部現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才得以復活,兩大家族的世仇換成兩大黑幫惡鬥,內容粗俗而暴力,當時的人萬萬想不到這種劇竟能登百老匯的大雅之堂,這就構成了前衛,時間是1957年。
仔細一看,前衛有其不前衛之處,《西城故事》不過取了大家熟悉的莎劇藍本,大眾就認不出來了。流行文化並不一定需要定期有新元素發現,更重要是在已有的元素表上碰撞出全新的化合物。乏力創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忘舊,我們太急於擺脫前人的影子,想創造出完全屬我的破格之作,排除一切抄襲的嫌疑,幾多人花費畢生精力,最終能端出一種以自己命名的新元素?
寫作的泉源大部分拜新舊衝突所賜,流行文化若要救亡,最需要是爭端,創作人則需要一顆好鬥的心。可是香港人只剩一副完全被擊潰的樣子,「唔好嘈啦」,但求安寧。不過多虧他們,前衛者才有了可以宣戰的對象,創作還有未來。
作者
===========
作者,生於香港,已出版小說《地球另一端》和《捉姦》,可inbox網購。新作品《捉姦》將於書店上架,已預購的讀者請在email確認郵寄地址。
茶花女故事內容 在 長笛家-盛心亭 Hsin-Ting, SHENG/Flûtis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28演出者介紹 - 女高音︱林慈音]
時間:5/28 (六) 19:00
地點:台北國家演奏廳
演出者:格朗戎 Jérôme Granjon / 鋼琴
林慈音 Grace Lin /女高音
盛心亭 Hsin-Ting Sheng/長笛
官方網站及售票:http://www.wavinfo.com/jeromegranjon
票價:400 / 700 / 1000
主辦單位:微藝術微創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微音符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取自WAVINF官方網站
英國皇家音樂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特優演唱文憑,英國皇家音樂院音樂學士學位,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
自2000年返台以來,於表演舞台上表現傑出,並活躍於國內外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等演唱領域,近期演出包括2016曾道雄所導演的大型古裝歌劇《左傳-鄭莊公涉泉會母》,飾演母后武姜,2015NSO跨年音樂會,演出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巴赫聖誕神劇(瑞霖大師,台北愛樂和國台交),NSO以利亞,國台交70週年團慶馬勒二號《復活》,NSO費黛理歐(瑪彩琳娜),高雄春天藝術節演出,2014年北市交歌劇《納索斯島的阿麗雅德納》飾演愛可,北市交歌劇音樂會《費黛里歐》(蕾歐諾拉),李子聲室內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日籍夫人Nobu);與指揮家瑞霖大師的《以利亞》等等;
林慈音與重要藝文單位合作頻繁,包括NSO,TSO,NTSO,高市交,長榮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等等,演出曲目包括佛瑞《安魂曲》、貝多芬《C大調彌撒》、莫札特《C小調彌撒》、巴巴赫《聖馬太受難曲》、古諾《莊嚴彌撒》、《彌賽亞》,馬勒《第四號交響曲》、孟德爾頌《第二號交響曲》和《詩篇42篇》等等;歌劇演出包括《遊唱詩人》、《丑角》、《頑童與魔法》、《霍夫曼的故事》、《糖果屋》、馬斯內歌劇《莎弗》亞洲首演、《唐喬凡尼》、《茶花女》、《女武神》、《萊茵黃金、《女人皆如此》、《強尼史基基》、《夢遊女》、《魔笛》、《黛朵與艾涅斯》等等。
除了大型演出之外,對藝術歌曲推廣也不遺餘力。除了個人獨唱會之外,並參與室內樂型式的講座音樂會,演出內容及型式多樣化,備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