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媛吃什麼 |老派肉骨茶店】
好久没吃肉骨茶了~
有時會想念那入喉的溫暖辛辣感。
你知道肉骨茶當時被稱為 #苦力茶 嗎?
在殖民時期,頭家會以豬大骨和整粒蒜頭熬煮肉骨湯,雖然只有清湯寡水,卻是當時勞工的最佳精力湯。
後來歷經歲月的洗禮
變成我們都愛的肉骨茶 ❤️
▫️
今天阿媛帶你到住家附近的 #佳園餐室。淺綠色磁磚,懷舊的原木桌,座落一間50年的老字號肉骨茶。
#亞合肉骨茶 由一對老夫妻經營,選項很簡單,就肉骨或豬內臟兩款。
這間的肉骨茶屬於潮州式,一匙淺嚐,蒜頭特有的清香,伴隨胡椒尾韻的辛辣,是熟悉的溫暖!
我發現跟松發、發起人相比,他們的湯頭沒那麼重口味,一口接一口停不下~ 而且老闆會免費加湯,多喝祛濕,多喝有益!
台灣吃油條配豆漿,新加坡是油條配肉骨茶,一定要點份來吸附湯汁,配飯最滿足!還要再來一盤類似酸菜的菜尾,鹹酸開胃👍🏻
喝完後全身暖呼呼,像泡溫泉般舒服。
//
這間雖然沒連鎖品牌有名,旅遊文章很少提起,卻是間歷經時間淬煉,只專注做好一道料理的老派店家。
值得列入 #要吃得美食清單
你又喜歡哪一間肉骨茶呢?
#店家資訊
📍店家 | Kai Jun Eating House (亞合肉骨茶)
📍時間 |08:30 - 01:30 (有點懷疑,下次我問看看)
📍地址 |395 Balestier Road S329799
📍人均 |$10 新元
#新加坡美食 #肉骨茶 #佳園肉骨茶
#老派旅行
同時也有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茶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手機app遊戲 遊戲:Going Balls 🔷音效🔷 Sound:On-Jin ~音人~ 魔王魂...
苦力茶 在 茶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手機app遊戲
遊戲:Going Balls
🔷音效🔷
Sound:On-Jin ~音人~
魔王魂
苦力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苦力茶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新冠病毒衝擊下,香港各行各業大受打擊,本港失業率更升至16年來新高,大批市民無奈加入失業大軍。劏房戶博華由年初失業至今,厭倦了每天只吃一餐充飢、對着四面牆困獸鬥的生活,看着無動靜的招聘群組,他決心疫情下重操故業為基層裝修,助人自助。
博華早年由內地來港,曾在內地從事水電裝修工作,來港後牌照不被承認,輾轉投身廚房工作。在上年12月,他因私人原因辭去工作,「經常請假唔好意思,要人頂嗰位,索性辭職,當時飲食業係幾興盛」,豈料後來百業蕭條,飲食業更是首當其衝。
「搵咗好耐,一直都搵唔到」,從前響個不停的飲食業招聘群組,現在變得水盡鵝飛,「一靜就靜咗最少3個月,都睇唔到話邊到請人。」坐吃山空的日子,博華惟有勒緊褲頭,每天只吃到一餐。捱到行家介紹工作,博華兩次都先被裁走,「我未試過做飲食業,10日就放咗我4日無薪假。」
「後來其他宿友都失業,見多咗佢哋」,博華自嘲這是疫情間唯一的好事,令原來空無一人的9人劏房單位開始漸有人煙。「有機會一齊傾偈,一齊飲茶」,和他們混熟亦意外為他帶來轉機,「宿友話帶我去無家者協會(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坐下,我悶咪去。」
「大家交流下,Nick(協會社工)就話邊到要裝水喉,廁所塞,水喉漏水呀」,博華聽後忽發奇想,以往的裝修技巧仍在,或許這是個機會,「我就話我去幫你做得唔得?」從此,博華就成為了協會幫助基層裝修的「特工隊」的一分子,Nick遇到任何裝修相關問題就會請他幫忙,亦會給予他少許津貼,「都算係苦力勞動,(津貼)算係安慰獎。」
施比受更為有福,對博華來說,他更看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助人的滿足感。他憶述一次去山邊石屋裝修,「兩母女住,水管漏水就拎膠布包,佢哋真係基層中嘅基層。」修補完畢,他和同事甫出門口,天突然下起雨來,他百感交集:「自己咁差都幫到人,但整完一刻同以前對住四幅牆嘅心情係兩個世界,自己好似得到好多咁,個人無咁迷惘。」
採訪當日,博華和Nick一起到劏房戶家中維修電器,Nick指自己見證着博華的成長,「佢哋話幫到邊個家庭、邊個水喉係佢哋修理,聽到好多呢啲故事,令我好鼓舞。」在疫情下,不少從事基層工作的無家者及劏房戶都面臨失業問題,能夠善用他們的五金維修技巧助人自助,Nick亦有很大成就感,「喺疫情下搵到佢助人嘅價值,係好開心。」
「我要生存,我要食飯,自然就有辦法」,博華堅定地說。在危機中尋生機是港人疫下寫照,博華亦是當中的佼佼者。他除了重操故業助基層裝修,亦着手在香港考取水電牌及保安牌照,而非坐以待斃「等運到」,「每一件事我都會做,邊件事有機會,邊件事嚟到,我都會接受,最緊要識去面對。」
苦力茶 在 【從新出發 】肉骨茶:無心插柳的民間智慧|起源 ... - YouTube 的必吃
一碗不湯不水的「茶」,已經濃縮了不少華人移民下南洋拼搏的歷史在當中! ... 【從新出發 】肉骨茶:無心插柳的民間智慧|起源自 苦力 的低成本進補 ... ... <看更多>
苦力茶 在 茶田計畫- 茶馬古道上運茶的「苦力」 | Facebook 的必吃
茶馬古道上運茶的「苦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