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教授真心話 😏 | 在家工作(上課)根本就很好 | #用最chill的姿態來上課 | 遠距參與的魔幻時刻 | 在家上班的優缺點 | #遠距有限公司 | WFH的組織傳播爭論 // 李長潔 ft. 阿丹老師、小也老師 💻
.
隨著確診人數的下降,疫喵施打的普及,情況發展狀況逐漸轉好,我們已經準備好回到正常美好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咖啡館享受午后時光,可以去台南來一場小旅行,可以與親朋好友共處狂歡。
.
但,你有想要回去辦公室上班嗎?#遠距工作是不是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
今天的節目,與 臺灣通傳智庫 的podcast節目「台灣問事」聯播,和世新大學的黃采瑛教授、文化大學的徐也翔教授,一起討論「#遠距課程」、「#在家上班」的可能與不可能。透過Robert C. Pozen與Alexandra Samuel在《遠距有限公司》(Remote, Inc)一書,提供了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組織溝通策略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史上最長暑假,終於開學了
▶ 遠距課程超好玩~
▶ 數位溝通的(不)可能性
▶ 遠距授課是一個「魔幻的時刻」
▶ 用最Chill的姿態來參與
▶ 在家工作的神奇時刻
▶ 紙本公文遞送應該要數位化了吧~
▶ WFH到底有沒有效率
▶ 在家上班的「組織傳播」爭論
▶ 遠距有限公司
▶ 在家工作根本就很好
▶ 工作時最重要的是「八卦」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OsPXXbf_70BynlpB4_
.
📣 #Fir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xytj3y7jx80939n4q7egeg?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5pLp2muay5h0V9h4CwI5v?si=CpzanfvHQi6rT_zpo-N0p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KrpKpp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2370957283854&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隨著確診人數的下降,疫喵施打的普及,情況發展狀況逐漸轉好,你是否也在期待日常生活能夠回到平常安定的狀態。可以在咖啡館享受午后時光,可以去台南來一場小旅行,可以與親朋好友共處狂歡。但,你有想要回去辦公室上班嗎?遠距工作是不是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
▓ #全世界最大的在家上班實驗
.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傳播學者José van Dijck(2013)在《連結的文化》中寫到,從Web1.0到Web2.0,就是2001到2012年之間的巨大數位轉型,傳播機器運作下的虛擬交流協作,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形式。勞動的場景亦無法自外,從電子郵件、互聯網站到同步視訊,組織的內部與外部運作,一直以來其實都被傳播技術與機器介入著(García-Orosa, 2019)。只是當前情景更加促使我們去思考,組織與個人的工作關係裡,技術介入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可能與不可能。
.
連TIME雜誌都指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家上班實驗。」越來越多的工作者與組織因為益情的關係,嘗試了遠距工作的可能性。從組織溝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的角度來看,隨著組織轉向遠距協作,組織溝通也變得越顯重要。
.
各個組織必須依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提出相應的工作安排,也留意員工個人的健康。甚至我們可能會突然發現,原本依賴面對面溝通的諸多工作場景中,其實存在著諸多問題,像是敷衍了事的工作規劃、相處不良的人際關係。
.
▓ #遠距工作時,組織溝通更重要!
.
所謂組織溝通,是指一個組織群體中的語言互動過程,強調由人與關係所建構出來的世界,我們每日的生活都無法離開組織中的訊息產製、互動模式、意義建構、領導統御、文化形塑等多種行為(秦琍琍,2011)。也就是說,幾乎人類生活中的所有事務,都是依靠組織及其協商、合作、交流來達成且構造世界(李長潔,2012)。所以,當人們不能群聚在一起時,究竟會不會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與劣勢?
.
遠距工作對生產力的影響,其實早在80年代時,因電信技術的發展而被討論過,當時的結論是:在家工作根本很好啊,其有較低的物理需求、較高的自主性、可以明確地交出成果。當然,能夠成功在家工作的人,通常有高度的自我激勵與自律能力(Olson, 1983)。不過,還是有研究者認為,工作需要有一個足以提供完全溝通的實體場所,才能促成對話與消減誤解(Kraut et al., 2002)。
.
正如我們所經歷的,許多遠距協作的傳播技術已經存在或快速開發中,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bulletin boards)、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ing)、共享文件、視訊會議、通報服務(awareness services)等,這些數位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協助了組織成員進行對話溝通,也滿足工作效能(Olson et al., 1997)。
.
但也有學者如Kang等人(2020)針對僅依賴於電子郵件的遠距工作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建立在電子郵件「收發」特質上的溝通,使得組織變得支離破碎。需要仰賴更完善的組織訊息規劃,例如定義郵件的重要性層級,才能讓組織成員真正參與到工作的運作中。
.
▓ #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溝通策略
.
Donald Sull、Charles Sull、Josh Bersin(2020)在麻省理工大學商學院的管理期刊上建議進入WFH的組織與人們,如何更快速、無痛地進入這個新的工作時代。他們找了441位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參與度」、「生產力」、「連結感」,是當前疫情下遠距工作首要的問題。這些問題除了傳播交流、任務協作的硬體與軟體備整外,更好、更適合的組織溝通設計就是關鍵之處。
.
Robert C. Pozen與Alexandra Samuel(2021)在《遠距有限公司》(Remote, Inc)一書中,提供了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組織溝通策略:
.
1⃣ #訂好基本規則(ground rules):雖然從前面的討論來看,人們在可以自主控制工作目標時,達到不錯的工作效能。但定立基本的團隊規則,才會幫助組織成員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行動。所以,我們應該確立一套關於工作時間、會議舉辦、電子郵件傳遞、資訊共享的明確指南。人們才不會迷失在居家日常與不斷檢查最新訊息的漫漫長日中。
.
2⃣ #建立團隊會議(team meetings):每週的例常視訊會議,不但是為了傳遞最新的組織資訊,分享團隊工作成果,促進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同樣重要的是,除了工作會議,我們應該擁有一段產生社會關係的友誼時光,像是虛擬的「茶水間閒聊」(water cooler),每天早上與同事一起喝一杯咖啡,讓組織成員在遙遠的距離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同理心。此外,在視訊會議時打開鏡頭也是一個重要的溝通策略,其可以展現非語言溝通的暗示,表現許多無法言明的事情。
.
3⃣ #善用一對一的交流(one on one):當我們身處在實體辦公室時,一對一的溝通無時無刻都可能會發生。但進入到遠距工作後,一對一溝通的機會便要主動規劃與創造,以確保每一個人都沒有「脫隊」。這種較密切的互動並非用來進行嚴密細微的工作檢查,其目的是在發現組織成員需要支持與幫助的地方,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關注。
.
4⃣ #確實地評估表現(performance reviews):遠距工作的情況下,我們時常無法獲得足夠的工作反饋與激勵,有時候根本就被埋沒在螢幕背後。所以,清晰明確、容易上手的績效表現評估方式,可以讓組織成員彼此了解工作的成果,知道自己應該維持哪些優秀的做法,以及需要改進哪些盲點,或進一步地微調工作流程。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組織學習與個人成長的途徑。
.
▓ #數位時代中的組織溝通素養
.
遠距工作到底行不行的爭論,就這樣從80年代持續到現在,不管你接受與否,這已然是全世界的人都正在做(或已經做過)的事了。如何在居家上班、遠距工作的情境下,建立有效的組織溝通,尚有著巨大的挑戰。
.
我們勢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制定工作計畫,穩定溝通的流程,協調各種事務,運用更豐富、更精確的口語表達與人際互動技巧,來創造與嘗試工作的新形態。無論我們是否可以真正地順利地進入「新的後疫情時代」,遠距工作的可能性,與對組織溝通素養的重視與培養,將是這場疫情中珍貴的學習與成果。
.
🗂 #參考文獻
.
1. Van Dijck, J. (2013). 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 A Critical History of Social Me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García-Orosa, B. (2019). 25 years of research in onlin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view article. El profesional de la información (EPI), 28(5).
3. 秦琍琍(2011)。《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台北:威仕曼。
4. 李長潔(2012)。組織傳播研究中的論述取徑:一個領域的探索。《傳播與管理研究》,11(2),3-38。
5. Margrethe H. Olson. 1983. Remote Office Work: Changing Work Patterns in Space and Time. Commun. ACM 26, 3 (March 1983), 182–187.
6. Kraut, R. E., Fussell, S. R., Brennan, S. E., & Siegel, J. (2002). Understanding effects of proximity on collaboration: Implications for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remote collaborative work. Distributed work, 137-162.
7. Olson, J. S., Olson, G. M., & Meader, D. (1997). Face-to-face group work compared to remote group work with and without video. In K. E. Finn, A. J. Sellen, & S. B. Wilbur (Eds.), Video-mediated communication (pp. 157–172).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8. Kang, R., Zhu, H., & Konstan, J. (2020). Organizational Bulk Email Systems: Their Role and Performance in Remote Work. In microsoft.com.
9. Sull, D., Sull, C., & Bersin, J. (2020). Five ways leaders can support remote work.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61(4), 1-10.
10. Pozen, R. C., and Samuel A. (2021). Remote, Inc.. Harper Business.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蔡健雅 Tanya C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DEPART」專輯第一個拍攝工作,原定這天要外景拍攝封面,接連幾天台北天氣陰雨就將工作改到室內拍攝宣傳照,《出走》《舊情歌》的mv導演中平哥特別到攝影棚提腳本方案.延宕多時的專輯終於在此刻有了要發行”動起來“的真實感!那天也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除了自己家裡和耳機聽「DEPART」的母帶!快要和...
花in台北 2021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壤計畫
就。很。Green 😎
2021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has come to an end on Sep 12. The curators of the 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from the Garden Taipei/Formosa: Huang Hsin-Chien, Andre Chiang and Billy Chang have been invited to be on the official program called “Highlight Channel”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of the exhibitions.
Chang shares his thought behind the shocking scene in which he actually tastes the soil. Chef Chiang also shares his inspiration of combining soil with dishes. Click the video now to watch more exciting parts of the interview!
今年的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已在12日落幕囉,福爾摩沙/台北花園:島嶼壯遊的展區【食壤計畫】策展人黃心健、江振誠以及張逸軍接受奧地利官方邀請參與節目hightlight channel,暢談食壤計畫展區的策展想法,張逸軍分享預告片中震懾大家目光的的一幕——吃土壤的心得,以及主廚江振誠對於食壤計畫結合菜餚的發想,更多精彩內容直接進到影片觀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FMtTr9YeY&t=5111s
【食壤計畫】(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展區介紹
One of the co-curators of this year’s “Earth Tour: Taste your soil” from the Garden Taipei/ Formosa is Billy Chang, a world-famous Taiwanese dancer. He personally went to three locations in Yangmingshan, such as Qingtiangang, Zhuzihu, and Xiaoyoukeng, to have first-hand experiences feel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soil. “Soil” is the mixture of minerals and decompositions of dead beings. It is both the start and end of life. All the life form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re all carved onto the ground like the annual rings of trees. In the end, Billy Chang tastes the soil in person, using his own body and senses to taste the unique flavor of our land in the most direct way. We are what we eat!
今年度「福爾摩沙/台北花園:島嶼壯遊」的「食壤計畫」展區由國際知名舞蹈家張逸軍擔任共同策展人,親身前往台北陽明山擎天崗、竹子湖與小油坑等三處,真切地與大地土壤互動。 “土壤” 即為所有生物死後分解、與礦物混合後的物質。它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孕育生命的起點。土也是所有歷史的沉積層,從古至今,物質一代一代地,如同年輪般蝕刻於土地之上。最終,張逸軍親身品嚐的土壤,用自己的肉身,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屬於在地獨特的風土味道。We are what we eat!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專區 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electronica21 #gardentaipeiformosa
花in台北 2021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後倒數把握時間進行島嶼壯遊
⭐️#颱風天就是要島嶼壯遊啊 😎🌀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進入最後倒數囉!展期將在9/12結束
先進入👉🏻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暢遊吧!
本次展出的「行動啟程 」展區(Action Tour )邀請台灣優秀團隊#台北大數據中心、MINIWIZ 小智研發、Peppercorns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以及Roboenter 樂飛特 ,實踐以設計力與數位資訊的方式,進而改變社會的行動計畫,當中更首度以數位跨界的合作方式,創作出新的行動藝術計畫!此外,「行動啟程 」展區(Action Tour )也受邀登上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官方線上節目Home Delivery,由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總監Chritl Baur親自介紹唷!
片段重點已經幫大家準備好,一鍵播放觀看起來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YVC0mF5vAE&t=177s
🔹🔸
2021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Garden Taipei/ Formosa
2021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台灣展區「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展區 ✨ 【行動啟程 】(Action Tour )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Covid-19,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action in the digital world must be taken. The Taipei Urban Intelligence Center has developed a digital system that can quickly respond to the risk landscape, people flow, and medial resources across different parts of Taipei by integrating live streaming and data instantly. It also informs the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The digitized action on the ground helps us build a more secured environment.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world, people immersed in the VR environment seem to ignore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in our reality. As a result, we need to take real actions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reuse the discarded resources to make an environment of circular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MINIWIZ, a start-up company from Taiwan,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technology for recycling that turns industrial and household wastes into materials with purposes and aesthetics.
During the tour, a new performance art project is inspired by the digital cross-field cooper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aipei Urban Intelligence Center will join hands with new media artist Chin-Hsiang Hu and the founder of Roboenter Ghung-I Hung, to create a new media artwork “The Weight of Data” by integrating both virtual and physical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domains and sharing data resources.
Finally, it is in fact not the end for “Taiwan Grand Tour.” Instead, the “Action Tour” program unveils the journey to come, constantly connecting the digital world with our society. A link for a time-limited viewing of the details of action plans for this program as well as the joint art project will be available.
為了抵禦疫情的衝擊,我們需要在數位世界中採取科學且有效率的行動,台北大數據中心(Taipei Urban Intelligence Center)即研發了一套數位系統,透過即時的串流連結與數據整合,可以快速的反應台北各個地區的疫情風險趨勢、人流狀況與醫療資源的狀態,也可提供政府作為政策的判斷依據,數位化的實質行動,讓我們可以得到更安全的防護。
在面對數位世界的快速發展之下,沉浸於虛擬環境的我們,似乎忘卻了對於現實世界資源的消耗,因此我們需要真正的採取行動,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重新利用我們廢棄的資源,讓環境可以永久的循環,為我們的環境盡一份心力。而小智研發(MINIWIZ)是一間來自台灣的新創公司,致力於回收材料研發科技,將工業用與家庭用的廢料,透過設計賦予它機能與美感。
而在此展區中,也首度以數位跨界的合作方式,刺激出新的行動藝術計畫,臺北市大數據中心將與新媒體藝術家胡縉祥)、樂飛特公司創辦人洪仲儀合作,進行跨域的虛實整合及數據資源共享,一同創作新媒體藝術作品《The Weight of Data》。
最終,觀者在此並不是「島嶼壯遊」的不是真正的終點,而藉由行動之旅(Action Tour)的展區開啟下一段旅程,數位世界與我們的社會持續串聯。
本展區詳細的行動計劃,與藝術聯名計劃將提供限時觀看的網址連結。
💬線上展覽時間為2021年9月8日至12日!更多精彩內容直接進入官方網站🤩 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各展區介紹大全::::::
✔️【食壤計畫】 https://youtu.be/nl80hcdI_jY
✔️【沉浸之旅】https://youtu.be/6TvpTQIYWaw
✔️【動畫之旅】https://youtu.be/6SSXdiKl2oM
✔️【新媒體之旅 】https://youtu.be/movZlI2pPQQ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ZLSEh_L14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台北/福爾摩沙花園
https://ars.electronica.art/newdigitaldeal/de/formosa-grand-tour/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electronica21 #gardentaipeiformosa
#newdigitaldeal
花in台北 2021 在 蔡健雅 Tanya Chu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DEPART」專輯第一個拍攝工作,原定這天要外景拍攝封面,接連幾天台北天氣陰雨就將工作改到室內拍攝宣傳照,《出走》《舊情歌》的mv導演中平哥特別到攝影棚提腳本方案.延宕多時的專輯終於在此刻有了要發行”動起來“的真實感!那天也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除了自己家裡和耳機聽「DEPART」的母帶!快要和世界見面的寶貝到底播出來是什麼感覺!即便這個過程已做過無數次,但每當完成一張專輯時,還是會有那種"蝴蝶在肚子裡翩翩起舞"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的感覺!You know what I mean?!
蔡健雅 全新專輯「DEPART」2021 年 8 月 13 日 正式發行
🎧 數位聆聽 💿 實體購買 ▶️ https://tanya.lnk.to/DEPART
加入蔡健雅 Tanya 臉書粉絲團:http://goo.gl/FO5Gd
追蹤蔡健雅 Instagram 官方帳號:https://reurl.cc/qgopjp
訂閱蔡健雅 YouTube 官方頻道:https://goo.gl/XhaU7T
關注蔡健雅 Tanya 官方微博:http://goo.gl/mPx3Qq

花in台北 2021 在 The Isaac 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常#生活vlog#dailylife#브이로그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isaaclin_tw/
Email : sowoo0922@gmail.com
-
哈囉大家
最近工作比較勞神所以剪片速度慢了一點
不過片段剛好是我之前蠻喜歡的地方所以就想更用心一點編輯!
自從小升級之後,都會不斷發想不同以往的呈現方式
我自己是蠻樂在其中的有種提升但不失真
剛好是在這次疫情三級結束前的一些日子
還遇上久違的颱風天(那幾天的雨景真的壯觀)
特別講一下蘆筍肉卷!我之前列出來要挑戰之後
就擱置一段時間哈哈(一直以為很難)
結果其實蠻簡單而且超好吃!!下次想做青蔥的
再來是暑期SOMA有出冰棒!是樣我個人評分沒有珍珠就會給高分
好!這次內容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StaySafe & StayStrong Guys 🕊
-
📷📱FILM : iPhone 12、Canon G7x MarkII
📽 EDIT : Final Cut Pro X
🎧SOUND
+ Epidemic Sound
- Tiny Surprises - Yonder Dale
- First Baby Steps - Vendla
- For All I Know - Almost Here
- Light Blue Sky - William Benckert
- Closer Together - Martin Landstrom
- Afternoon in Washington Square Park - Jerry
- Weather Any Storm - Cody Francis
ALSO
Jess Josie Lee - If
Music by Jess Josie Lee - If - https://thmatc.co/?l=53EC8B8B
#일상브이로그

花in台北 2021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全部都是正版RUBY吹的唷~
❤️喜歡Ruby的朋友可以購買專輯首收藏囉❤️
『云中月圓 - Sax Ruby 王云希薩克斯風演奏專輯』
專輯介紹:
華人音樂圈第一位流行薩克斯風女演奏家
CD收錄十首動人心弦的歌曲
專輯包含十首歌曲的薩克斯風譜(流行技巧簡譜)
和RUBY的手繪插圖
購買方式:
阿道夫樂器官網
https://www.adolphe.com.tw/product-detail-2243328.html
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城
❤️❤️❤️❤️❤️❤️❤️❤️❤️❤️❤️❤️❤️❤️❤️❤️
「Sax Ruby流行薩克斯風線上教學系統」上線啦❤️快來加入Ruby的會員吧!
🌟加入即為終身會員
(內含至少三年課程,和saxruby獨家製作的歌曲伴奏)
🌟會員費用:40000元(台幣)
❤️❤️加入會員即贈送「流行薩克斯風攻略24小時」教材(全簡譜)
🌟教授內容:
以各國流行歌曲為主,一週一堂課(約1小時)
1.以「流行薩克斯風24小時攻略」教材為主。
教授吐音、裝飾音、上下滑音、抖音、喉音等⋯技巧。
2.流行歌曲的情感展現。
3.流行歌曲的即興和改編。
4.如何錄製個人影音。
例如目前第一課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一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節奏訓練
第二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裝飾音
第三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上下滑音
第四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抖音
第五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變奏
讓Ruby老師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會您演奏您喜歡的流行歌曲!
每一個技巧應用和歌曲詮釋都將不藏私的教授!
🌟線上課程的好處,讓您不用出門即可完成學習😊隨時隨地想上課就上課,也可依照自己的程度來選擇課程唷!
電話報名(02)2252-7878
🎷🎷🎷🎷🎷🎷🎷🎷🎷🎷🎷🎷🎷🎷🎷🎷
歡迎加入「阿道夫薩克斯風公益樂團」
全省都有喔!
歡迎致電詢問
(02)2252-7878
🎷🎷🎷🎷🎷🎷🎷🎷🎷🎷🎷🎷🎷🎷🎷🎷
🎷阿道夫音樂學苑薩克斯風教學
教材推廣班:
平日晚上(請電洽板橋教室詢問適合日期)
晚上7:00-8:30
Ruby高級技巧演奏團體班
以教授國、日、英文的經典老歌流行歌為主
週三19:00-2030(中音)
也有一對一課程,歡迎詢問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路189-5號3樓
02-22527878
❤️Ruby簡歷❤️
2004 高雄市附屬青年管樂團saxophone
2007 考取高雄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
2007 於六合夜市街頭展演
2008 接受中天新聞採訪/接受日本電視台“瀨上剛in臺灣”採訪
2009 於婚禮樂團、外場活動做表演
2010 加入臺灣民謠爵士樂團
2010 固定於高雄黃金愛河咖啡廳演奏
2011 受邀至中視縱藝大哥大節目演出
2011 豬哥亮萬秀之王2巡迴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1 鄭進一請您的家後來聽家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固定於高雄藍色狂想表演
2012 固定於高雄barcode和DJ做演出
2012 民視三星報喜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曾心梅台北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余天聽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3 蔡小虎眾星拱月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4 海軍第27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4 民視明日之星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李翊君新加坡演唱會孔鏘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海軍第28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6 許富凱少年夢高雄巨蛋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黃品源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薩克斯風
2016 余天華麗轉身台北高雄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民視王牌雙響炮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夏日狂歡高雄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7蔡小虎福虎生風幸福送乎你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翁立友 有你真好台北小巨蛋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新加坡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東莞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天生王牌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陳雷 「歡聲雷動」台北小巨蛋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黃金年代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黃品源台大體育館星火燎源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9 發行個人薩克斯風專輯「云中月圓」
2019 代言「朋音閲譜」電子平板
2019 代言泰國「vibrato sax」薩克斯風
2020 代言原聲品牌薩克斯風
2020 發行「吹落企!薩友同樂會」三重奏流行薩克斯簡譜
2021 代言「伴奏王」樂器專用播放器

花in台北 2021 在 「花IN台北」系列花展即將展開走吧我們去看花! 的相關結果
公園處黃淑如處長表示,「花IN台北」是台北系列花季的品牌,2021年秋天到2022年春天台北共有12個花季,每到花兒盛開時總是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賞花。今年11月 ... ... <看更多>
花in台北 2021 在 台北花季花IN台北 的相關結果
2021 -10-29. 2022花IN台北12花季繽紛展開| 銀髮e起玩 · 2021-10-29. 「花IN台北」系列花展即將展開走吧我們去看花! · 2021-10-29. 愛戀關渡11/6開啟新章交通方式報乎你知. ... <看更多>
花in台北 2021 在 台北花季花IN台北 的相關結果
台北花季花IN台北台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