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青農相挺原鄉油茶💪(簽約契作)~110.08.05
今(5)日很高興邀請花蓮在地青農林一州先生,蒞臨紅葉部落作第四場次「計畫輔導苦茶農課程」說明的指導講師,本次課程由執行單位:花蓮縣萬榮鄉青年會主辦,輔導課程從今年4月26日的第一場次到今天最後的第四場次,在地族人每一次的課程與講師在研討說明中,實獲益良多。林老師不僅在課程中傳授種植苦茶樹的重點,也會實際前往茶農耕種地來實地勘察,並給予茶農們經驗上的交流。
智隆三年前就在苦尋如何幫助在地茶農找到產銷出口,當時很高興結識了林一州這樣有為的在地青農,其研發的苦茶油品,正好給予種植苦茶的族人一個很好的產銷平台,有了去年第一次愉快的合作經驗後,這次更是以簽約契作的方式,以每公斤保證收購60元的價格收購族人種植的苦茶籽,而且一州在簽約儀式結束後,跟族人保證不只是今年簽約契作,明年也保證收購族人的苦茶籽,在目前因疫情造成的低迷市場環境之下,今年市場的收購價格勢必較往年更低,今天花蓮青農林一州願意以契作簽約的方式,保證收購在地苦茶籽,讓在地茶農族人興奮不已。
大家可能很好奇想問,這位青農是誰?讓我簡略的為各位介紹一下,林一州家住花蓮,打從七年前的食安風暴後,民眾選擇食用油更加謹慎,一州高中時看到了食安問題,就立志從事油品開發,十八歲時已經開創自己的苦茶油事業,更因對苦茶油的熱情,選擇就讀文化大學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而他在大四時所創立的「東一嚴選苦茶油」,於2018年獲得素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的「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二星頂級殊榮,接續的四年內陸續榮獲三項國際評鑑大獎,今年又獲得荷蘭評鑑機構的二星獎,在全球四大美食評鑑中,已經拿下了三項,也是少數取得「品油師」認證的青農廠商,其東一嚴選苦茶油在國內各大通路均已上市熱銷,花蓮苦茶油王子的美名實至名歸。
部落的農產行銷不會只有苦茶油,還有許多潛在具有優勢的農產品待開發及行銷,我們原鄉的種植面積無法跟西部的大平原來比較,精緻農業是我們可以思考的方向,其包含精緻農業附屬的部落體驗等等,都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今天我們做好一個項目,並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做,累積的成果勢必會讓族人看見及體會,讓我們繼續加油下去。
在此為各位簡略介紹苦茶油的功效,苦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實際上苦茶油的優點多於橄欖油。苦茶油是從苦茶樹所孕出來的種籽-苦茶籽,所壓榨的天然油質。東一嚴選苦茶油精選最頂級苦茶籽壓榨,保留苦茶籽原始風味,油質穩定,呈現金黃色的天然色澤,而苦茶油對人體的腸胃以及心血管疾管都有顯著的幫助,實深受健康食品的民眾所愛用。
最後,再次謝謝花蓮青農林一州先生,在這四場次的輔導課程當中,給予在地族人相當有感的收穫,也願意與在地茶農合作,今年及明年都保證收購茶農的苦茶籽,爾後部落族人也能很驕傲的跟別人說,東一嚴選的苦茶油也使用我們紅葉部落出產的苦茶籽,實與有榮焉!
※感謝補助單位:原住民委員會
※感謝指導單位:花蓮縣政府
※感謝執行單位:花蓮縣萬榮鄉青年會
※經費來源:財政部公益彩券回饋金
花蓮25歲青農自創品牌苦茶油 再獲國際獎項肯定
https://pse.is/3kfqgx
十八歲青農 懷抱苦茶油之夢
追求茶籽品質 終獲二星評鑑肯定
https://pse.is/3m6ct9
苦茶油改善胃痙攣 大二生製苦茶油創業-民視新聞
http://yt1.piee.pw/3kuht4
花蓮縣政府疫情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花蓮縣政府疫情補助 在 黃世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718統整桃園市與衛福部資訊】
資料來源:鄭文燦市長臉書/衛生福利部臉書
今日公佈之桃園確診者足跡分布於龜山、桃園兩區,詳細資訊請見圖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桃園有4個確診案例,其中3個本土(大園、桃園、中壢各一)、1個境外移入,居家隔離人數322人。
案15504自述上班時間長,平日很少出門,7月曾到台北找友人,7/16就醫檢驗確診,初步匡列接觸者3 人;案15505是90多歲長者很少外出,因孫子為台北確診個案(案15474),回家後接觸傳染,已匡列3位家人居家隔離。
案15506是昨天案15491(保險業務員)客戶母親,因行動不便由兒子照顧,目前兒子PCR採檢確定陽性,列為明日個案;此外,境外移入案15507從西班牙回到台灣,登機前檢附PCR報告,入境後採檢確診,我們持續掌握疫調與追蹤感染源,擴大匡列、隔離相關人員,守護社區安全。
目前桃園有26間防疫旅館有3,000多間房,桃園市民入住有45%,外縣市則佔55%,整體使用率6成。我們強化防疫旅館入境檢疫措施,包括第10天居家快篩、第14天出關前採檢,桃園站在國門第一線,持續守住防疫旅館的防線。
另外,桃園防疫旅館也加強防疫措施,包括總員工數808人已全數接種疫苗,並建立從業人員雲端健康監測系統;確診案例清消標準從靜置24小時提高到48小時,如有接待過確診者員工會再安排PCR檢驗;確診案例清消工作每房將補助5千元,我們必須確保從業人員健康與旅館安全,防止病毒繼續傳播。
三級管制期間,為了落實防疫規範,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從5/15到7/17進行防疫稽查工作,娛樂場所稽查147,200次、舉發60件;外出佩戴口罩稽查14,470次,舉發2,719人(外籍42人);群聚處所驅離2,403次、舉發57件504人,警力使用總計41,532人次。謝謝辛苦的警察同仁,防疫期間不只協助疫調,也要進行防疫稽查,堅守第一線為防疫安全付出心力。
疫情正在收斂,疫調的活動史、接觸史及足跡的確認都非常重要,目前北北桃仍還有零星社區感染,市長也特別請疫調團隊,必要時擴大第2輪、第3輪疫調工作,如果遇到隱瞞足跡、刻意不說明者,可以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給予必要的處分。現階段,我們仍要嚴謹防疫,不能夠讓病毒有繼續傳播的可能。
✏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6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9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0日至7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5例、桃園市3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餘6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今日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6月3日至6月16日,死亡日介於7月13日至7月15日。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6日累計公布14,18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24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3%。
✏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507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7月15日自西班牙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案15508為英國籍20多歲男性,7月15日自英國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案15512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7月16日自美國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在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檢疫,同日出現流鼻水、喉嚨痛、喉嚨癢及頭暈症狀,7月1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至集中檢疫所隔離,並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19人,其中10人為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列居家隔離,餘9人為同班機機組員,列自主健康管理。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408例確診,分別為1,229例境外移入,14,12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82例、臺北市291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全民防疫
#COVID19
#防疫好隊友
#防疫大作戰
#立法委員黃世杰
花蓮縣政府疫情補助 在 花蓮縣衛生局- Posts 的必吃
1️⃣身分證、印章、政府開立經濟困難證明。 2️⃣111年就醫費用收據正本及相關文件、存摺至戶籍所在地的公所或衛生局辦理補助申請。 如有任何問題❓請撥打花蓮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