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酒泉街花市】 #最後一日
酒泉街花市位在迪化街交會口附近
以萬和宮和王氏祠堂間的三角地帶為主
為早期台灣最大的花卉零售批發市場
每天凌晨四時鮮花開始從各地湧進
一直到九時後人潮才逐漸散去
無論是零售攤販或個人都可前往購買
隨著酒泉街花市規模日益擴大
為改善佔據街道的混亂交易環境
並訂定完整的產銷、分級制度管理
政府於1986年籌設濱江花卉批發市場
積極協調與輔導酒泉街花市業者遷入
並在隔年3月15日開業同時宣布
將加強取締酒泉街花市的違法交易
長達數十年的花市飄香終於走入歷史
#結果後來又遷到內湖去
#成為了今日的台北花市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87/3/14
攝影:林建榮
圖說:酒泉街花市營業最後一天的營業情形。
歷史新聞
【1987-03-14/經濟日報/10版/】
濱江花市明天「開」 酒泉花市今天「謝」
【本報訊】台北市濱江花卉市場將於明天開幕,現場並有十萬枝鮮花贈送活動;該市場自治委員會已決定在今天關閉酒泉街花市,並輔導業者遷往濱江市場,但仍維持原有經營型態,市場拍賣制度僅適用於菊花與劍蘭;並預訂在今年七月底以前,籌組符合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規定的「經營主體」。
濱江花市自治委員會表示,酒泉街花市遷移案經過一年來的爭議,終於在台北市長許水德決定給予業者一年籌備時間後,於三月十五日正式辦理遷移,業者將儘快在今年七月以前即完成「經營主體」的籌備工作,以符合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的規定。
【1984-07-29/經濟日報/11版/經濟副刊】
花市飄香二十年
【陳啟明】提起台北花市,一般消費大眾會自然想到三個所在:建國南路假日花市、重慶南路假日花市以及延吉街花市。
各菜市場(如南門市場、東門市場、古亭市場、水源市場……)的花卉零售攤販卻會告訴你:「我的花是從酒泉街批回來的。」約有三分之一的花店也表示從酒泉街批花;三分之二的花店,絕大多教插花者及大飯店則會告訴你兩個進花的通路──要酒泉街的花商送花或直接要花農送花。
但是,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蘇振玉卻說:「現在沒有花卉批發市場。」不過,在今年內,會出現全國第一座花卉批發市場,就設在已完工卻尚未啟用的濱江街市場內。
(中略)
酒泉街花市,目前算是全省最大、也是台北市唯一的花卉批發兼零售市集。
日本、荷蘭、德國等花商來台考察,都必定到酒泉街參觀一番,在讚美台灣花卉之餘,卻不免奇怪這種一直在廣場、在巷弄裡把花卉堆在地上、露天賣花的銷售型態。
接待這些外國同業的酒泉街較具規模的花商,一時之間大多無言以對。目前他們已開始計畫集資興建一個現代化的花卉零批市場,但土地難以覓得,他們希望政府能撥一塊公有土地給他們,由他們自行投資興建花卉零批市場。
其實,提起酒泉街花市,似乎正是自由經濟理論的最原始的實例,亞當.史密斯的「一隻看不見的手」的說法在這兒可得到印證。
.自然形成花市
酒泉街花市的發展,正是因有需要而產生了供給,人們正是為追求利潤而形成了這個花市,創造了平均每天約二百萬元以下的花卉交易金額。
酒泉街花市位於迪化街和酒泉街交會之處,有公車四十一、零北、二、九……等路線可到,花商沿著附近的巷弄街道,就地擺設各色花卉,大致集中在王氏宗祠和萬和宮之間的三角地帶。萬和宮前的廣場為切花集中區,其他少部分巷弄地區則擺著盆花,有些店舖則兼售花卉器材。
.批發、零售都做
每日清晨四時許,南部彰化、嘉義、埔里、水里或近郊新店、北投等產地的鮮花,被大卡車一車一車的載來。花商接貨後就地整理,分批賣給前來採購的零售商以及送給與其有來往的花店、酒店和教插花者。清晨七時之前左右以對零售商的批發交易為主,七時以後,則會有一些消費者來購買,九時以後就收市了。
如以台北市一天可消費三千斤的白蘭花來說,賣給消費者是一兩十元,約有八朵,但批發者會以更便宜的價格賣給零售商,其幅度大概便宜四成。
.花農、消費者都來
酒泉街是一個極開放的市場,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來自各地的批發商、花農、酒泉街的批發商、台北各地的零售商、一般的消費者……,甚至好奇的觀光客都可以在此買到好花。
而花卉的批發價,是由賣方開價,依前一天的行情及當天花卉的到貨數量來決定當天價格。但假如預知需求量大增,則價格也會上漲,如影星徐楓結婚時,就曾使當天酒泉街花市行情劇升。
酒泉街花市在十多年前剛形成時,僅只佔迪化街一條橫巷,大約在六、七年前,酒泉街與迪化街間的巷子打通拓寬後,而逐漸發展出今天的規模,大致有一百多個花商,其中一百一十八家是數代世居酒泉街一帶的花農的後代,現已轉業為花卉商,三十餘家則是來自中南部,在此租用店舖,他們大多是中南部花農的子女。
.飄香六十年
酒泉街在開始時,花商各自佔地擺賣花卉,但現在已成立了委員會負責清掃、各攤位間也劃出了界線。
其中的一百一十八家花商,在今年五月間參加了「台灣區花卉推廣協會」,並且在其下組織了一個「切花批發市場研究發展委員會」。據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透露,酒泉街一帶在日據時代是台北花農種花區域,當時花農們集資興建了萬和宮,供奉著主管花卉的外土地公,迄今已有六十年歷史。因為有這一段淵源,所以在光復後,這一帶逐漸形成花卉集散中心,起先由花農的子孫們在萬和宮前的廣場擺賣花卉,後來又有其他縣份的花農進入,形成今天的格局。
酒泉街這一百一十八家原居民並沒有排斥新來的加入者,他們認為「有容乃大」,如果一味排斥,會使新來者流到其他地區(如三重、板橋)形成市集,而使酒泉街花市不會出現今天的規模。他們認為,花市,就是要大量地具備各式各種的花卉,數量大、品種多,才能吸引零售商及消費者。這樣,花市才能發展。
.花農後代成為批發商
這一百一十八家原居民,其中有些已發展成花卉外銷商,而以內銷為輔。但大多是家族式經營,由妻子、兒女幫忙賣花,其經營成本是無法以現代企業方式計算。他們仍居住在酒泉街一帶,而以萬和宮為中心的花卉市場附近,大多是他們及萬和宮的產業。現在,萬和宮的外土地公仍是他們的信仰中心及團結力量。而這,也正是酒泉街花市能形成、發展的基礎,至少,不會出現有居民報警要求取締這個花卉市集的情形。
但是,新興建的濱江街市場,卻引起他們的注意。
.濱江街大批發市場
據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蘇振玉表示,在濱江街市場計畫中的花卉批發市場,是做大批發,拍賣場地為二百坪到三百坪,以建立產銷合理制度為目標。將來要做到花卉分級、貨比貨,使花卉產業有更現代化的發展。他表示,歡迎酒泉街的業者來登記為承銷人。蘇振玉也指出,濱江街市場是做大批發,把花農的花卉集中起來拍賣。其他地區則不許做批發,頂多是做零批。
蘇振玉表示,在即將成立的花卉批發市場中,台北農產品運銷公司所扮演的,等於一個大拍賣商的角色,替花農把花卉賣出去,使產銷平衡,進一步能配合。他指出,台北農產品運銷公司祇抽取百分之三點二的服務費用,即向農民抽百分之一點六、承銷人亦為百分之一點六。
.酒泉街業者的希望
至於濱江街花卉批發市場成立後,對酒泉街花市會有什麼影響呢?
外界一般認為是可取代酒泉街花市,使之自然消滅。如果二個市場並存,則不是好事。一位對花卉市場有深入瞭解的園藝專家指出,這需要主辦單位和酒泉街業者好好溝通,想出妥善方法。他也指出,酒泉街花市的經營絕非現代化花卉市場的形態,而酒泉街發展到今天,已面臨需要改變的情形。今天需要的,是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花卉批發市場,這才能把成長中花卉產業帶上康莊大道。
但當酒泉街一位業者在知悉濱江街市場是準備做大批發時,他很高興地說:「這對我們沒有影響,我們正可以做零批生意。」他特別解釋:「酒泉街花市做的就是零批,並沒有大批發商,頂多是有些零批商做得比較大而已。」然而,他再次強調:「希望政府能提供公地,由業者集資興建花卉零批市場,政府可以抽取部份利潤。」他嘆口氣說:「目前酒泉街花市的克難賣花方式,實在應該改善了!」
衡諸政府有關單位輔導建國南路假日花市及延吉街花市輔導花農的經營情形,酒泉街參加了「台灣區花卉推廣協會」的一百一十八家花商的要求,似乎可以被考慮、可以進行磋商。
.期待花卉大批發市場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是急切需要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花卉大批發市場,而這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工作之一!這個大批發市場不但對花卉內銷有幫助,對花卉的外銷也會有正面影響的!
花與劍 台 版 在 Shystudio(孫心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支撐文化底蘊的歐巴桑與歐吉桑:賴阿勝與張碧
你應該不認識這兩人。他們影響我甚深。先後在近日過世。一位是桂冠圖書的賴阿勝先生,一位是上揚唱片老闆娘張碧。他們看起來就像普通的歐巴桑與歐吉桑,可是他們好重要。
我不是文化史研究者,不配談他們對台灣的貢獻。只能說自己的經驗。談談他們如何形塑我的人生。
場景拉回到我剛生完小孩在做月子。那時,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雖然碩士論文寫的是一貫道的傳播研究。但是社會學、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根本它們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們。我用的是最基本的傳播理論+問卷調查法。
坐月子期間,我無聊到爆炸。心想,我有工作、有老公、有車子、有孩子,做為一個女人,好像什麼都有了。眺望我窄窄的地平線,前路會是連串下坡吧?是不是該學點什麼東西來挑戰自己?(那時好自大,焉知人母就是最高深的學問,至今仍在補考。)
我忘記基於什麼原因,我選定人類學與搖滾樂。人類學入門書是潘乃德的《文化模式》。我一邊餵奶一邊閱讀,哇,原來我的世界還有世界,而世界可以這樣觀看。地球,好大。好迷人。(《文化模式》譯者黃道琳先生的書,我後來也讀過不少。包括認識日本性的入門書《菊花與劍》。後來我翻譯的《天真的人類學家》有幸邀到他寫導讀。黃先生已經不幸過世,人類學界一大損失。)
我做完月子後,便直奔上揚唱片行,那時,大家多聽卡帶,幾乎不出版台壓黑膠。上揚唱片是極少數進口原版黑膠的重鎮。相信嗎?人人聽搖滾都是知青路線的Bob Dylan入門,幸運者,選中溯本路線,從Elvis Presley,Buddy Holly, Little Richards等入門。我呢,搖滾史,一問三不知,一眼挑中的是日本進口的兩張一套The Clash 的《London Calling》,跳過rockabilly, R&B, rock and roll, rock, art rock ,初踏搖滾樂,便直接由龐克入門。(有興趣研究其中分野者,請參考我企劃出版的《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1852 )
就這樣,我在幾位前輩(水晶唱片任將達、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指導下,開始比較有系統地聽搖滾。另一方面,沒事就跑到台大對面的桂冠圖書、聯經圖書門市部狂掃社會學、人類學的書。桂冠出版的磚頭書《金枝》、傅柯的《瘋癲與文明》、《社會人類學方法》……至今仍是我重要的參考書。你只要看看「金枝」上下兩本厚厚磚頭,桂冠出那麼多磚頭書,撐那麼多年沒倒,我深信賴阿勝先生一定非常會跑三點半。
後來我到水晶唱片做事,企劃主持了兩項聲音田野採集《台灣有聲資料庫》與《來自臺灣底層的聲音》,同時間,在台北之音與愛樂電台主持「大耳朵」節目(現在你知道這個專頁名稱典故),介紹世界音樂。我跟上揚唱片的關係變得無比密切。
因為,我奉行民族音樂學指導老師范揚坤的方法,研究一個地方的音樂從最早的民謠與儀式音樂入手,進而,宮廷音樂與當地的古典音樂,然後,再到殖民主義入侵後,西方音樂、西方科技與當地音樂融合而成的「世界音樂」(因為沒有前兩者的基礎,你根本無法說出西非Jali音樂究竟特別在哪裡,又如何影響了現今的藍調。)
這麼一來,人類學就變成必修。因為儀式音樂、民謠都跟人類學相關,講大一點,其實,樣樣都與人類學相關,世界音樂必須放在當代人類學、都市人類學範疇來研究。
大家只知道上揚進口很多原版唱片、CD,老闆娘張碧(我們都叫她林太)很努力推動台語歌謠重編。但是只有搞民族音樂學的人知道,上揚才是我們的教室,因為幾乎世界各大重要民族音樂採集機構的出版,都是上揚在代理進口,包括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Auvidis/UNESCO,Radio France, 德國的Celestial Harmonies
……。這種CD經常面目森嚴,裡面的解說小冊厚厚一本,介紹你認識巴西雨林Bororo族的儀式音樂,你得拿音樂學字典與人類學字典對照閱讀。
這種CD,賣一張算一張。經常賣完一點點進口就斷糧了。好一段時間,我與上揚維持非常密切的聯繫,他們會把每次的進口目錄傳真給我,我就快快挑選再去提貨。晚了,就不知道會被哪個台大師大的學生老師搶走了。至今,我上千張的世界音樂收藏裡,上揚進口大概佔到五分之一,那五分之一,每張都是浩瀚知識。
後來,水晶唱片自己的田野採集,也在上揚的小錄音室做後製,鐘點費比較便宜。上揚老闆林先生是錄音室負責人,沉默,客氣,跟林太海派作風相較,就像「內外場」的差異。
就這樣。我的人生刻畫過一些「用功」的痕跡,而賴阿勝先生、張碧女士提供了我所需的養分。
想到他們臨死都沒放棄志業,而我,淪落到仰賴Netflix 做臍帶,還是這兩位走在街上完全像歐吉桑與歐巴桑的人厲害!
你們一路好走。
花與劍 台 版 在 賴銘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台音頻】2018.11.11 (213集) DJ賴銘偉@《搖滾宮主未時到謬力music》
→https://yuming0625.pixnet.net/album/video/333691085
《2018/11/11歌單》~~
本集主題:與武俠、功夫、兵器等相關歌曲(歌名或歌詞提及)
Part1
我上大聲 (賴銘偉)
霍元甲 (周杰倫)
將軍令 (五月天)
------------------
Part2
功夫恰恰 (任賢齊)
花與劍 (JS_ 陳忠義+陳綺萱)
音樂武俠 (趙傳)
------------------
Part3
功夫 (杜德偉)
跆拳道 (糯米糰樂團)
十八般武藝 (王力宏)
-------------------
Part4
飛龍在天 (江宏恩+黃少祺+張鳳書+賈靜雯)
神鵰俠侶 (金佩珊+張勇強)
-------------------
Part5
鬥陣搖落去 (賴銘偉)
刀劍如夢2.0 (八三夭樂團)
刀馬旦_混音版 (李玟)
-------------------
Part6
太極玄 (荒山亮_簡世亮)
虛虛實實 (張衛健)
-------------------
Part7
太極 (伍佰_吳俊霖)
玄武英雄 (王識賢)
聞七起武 (辰亦儒_陳奕儒)
-------------------
Part8
大俠艾吃漢堡包 (艾成_蔡艾成)
太極拳 (懂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