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連鴻海財報都沒讀過的人在嘴鴻海,而更多書生淺薄之見如同我幾天前的短文所言,這些人除了把郭台銘說成「不過是個商人」之外,其實連理解郭台銘成就的能力都不具備。
光是鴻海早年在塑膠模具方面的開發與管理對整個世界大量生產的貢獻,就打趴一堆嘴砲政客。
經濟學來看,唯有工業化大量生產,才能快速降低邊際生產成本,使得世界上更多人能以更低代價滿足生活需求,從而:1. 釋放多餘資金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與2. 釋放多餘時間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
此投資包含自我人力資源提昇、生產要素投資乃至於金融投資,毋庸贅言解釋。
換言之,整個工業大量生產創造的邊際成本快速且大幅降低本身是提昇了整體人類的財富與未來。
與此同時,我一再強調,人類財富增長才是真真正正改善人權與個人自由的重要因素,從言論自由到遷徙自由,從工作權到財產權。甚至同志婚姻或關係能公開存在,也是因為整體社會富裕程度夠,方可容忍這種「不再產出人力資源」的社會契約安排(socially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而上次我曾提供資訊:
"根據107年財報鴻海精密公司在台灣一年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達$165億新台幣。郭董個人所得稅金額早在2002年見報就達$8億新台幣;2016年報導更是年繳$60億元。
捐款部分,被媒體大肆報導郭董光是台大就捐款$150億元!"
先甭提現在嘴郭台銘財大氣粗、只是商人的書生魯蛇哪個人繳了比他更多的稅、捐了比他更多的錢。
我們就單看鴻海2009年以來發放的現金股利(單位新台幣):
81.6億、172億、96.6億、160億、178億、236億、562億、626億、780億、347億。(共3,229億)
不看股價市值,單看鴻海對台灣股東發放的現金股利,試問貶低郭台銘者哪個人10年來為台灣股民創造3千多億財富的?
(也別跟我嘴股東有外資;鴻海股票並不貴,近8年來每張多在12萬新台幣以下,台灣多數人願意都能購買享受郭台銘團隊替你創造財富)
再強調一次: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是租值耗損最低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而透過市場交易創造財富也是對整體人類實質貢獻最大的一種方式。
因此以經濟學角度觀之,郭台銘對台灣、中國乃至於世界的實質貢獻遠遠超過檯面上所有政客總和。
另一方面,許多人智識與能力並不足以"理解(appreciate)"如此成就。這些人其實很可悲,卻也是我等專業投資戶的獲利來源。
補充:
忘了一個重點。
事業經營者都知道,無論事業規模放大亦或是服務產出項目擴大,對主事者而言都是「快速學習能力的考驗」,
鴻海從最早的塑膠射出代工廠到具備大規模開發與管理模具能力,到金屬加工、精密加工、電子加工、液晶螢幕、自動化機器人....等等各項領域的涉入,以及高達百萬員工的產銷人發財管理,在在都是考驗主事者。
這種學習能力,豈是只會在書本上打轉、靠著一兩個花拳繡腿理論訛誆學生一生的「學者」所能比擬?科科。
之前蠅蠅們說「假新聞要關三天」,我覺得可以關進去了,三天內不准用網路發文!(我不需要為郭護航,只是秀下限到我無語了,在此推一下)
開始攻擊郭的點都是郭從2007年一路到2015年沒做到的事─投資設廠,引用資料是CNN我想各位可以從英文版的WIKI大眾編輯版上找到相關資料,根據唐納德所說,CNN就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假新聞製造商,這句話可以給覺青知道,不能要川普美國支持蔡台灣,又拿柯林頓媒體打郭,真的很瞎,如果要這樣,要不要質問一下蔡的前瞻計畫進度完成多少了?這也太巴爾幹主義了!
鴻海的合作夥伴都是大陸公司!
羅列一下!美國公司:亞馬遜、蘋果、思科、谷歌、戴爾、惠普、英特爾、微軟、摩托羅拉移動,加拿大:黑莓,日本:任天堂、索尼移動、東芝,芬蘭:諾基亞HMD,台灣:宏碁,大陸:小米、華為。都是大陸嘛?就兩家!就是全部了,不然當美國公司都是塑膠的?
設廠都在大陸會被中共掌控!
我從其他地方講起,沒有錯!鴻海投資最重的地區都是大陸,從美洲巴西開始。
巴西:聖麗塔-杜薩普卡伊、索羅卡巴、容迪亞伊是螢幕生產基地,馬瑙斯、因達亞圖巴是手機工廠,鴻海本部也聲明將加大在巴西生產線,除了馬瑙斯是亞馬遜邦的首府擁有兩百萬人的城市外,其餘都是在廿萬上下人口的城鎮,現招募六千人。
墨西哥:奇瓦瓦州有摩托羅拉移動的手機基地、思科的網路機上盒工廠、索尼液晶螢幕基地,已經全部收購,並且重組改編為在華瑞茲城、聖赫羅尼莫有手機和電視生產基地,華瑞茲城與最靠近德州埃爾帕索形成擁有兩百萬的大都會區,而且還是大農莊,聖赫羅尼莫是靠近新墨西哥州雷斯,為USMCA重點出口城市,成為一日生活、工作圈。
美國:威斯康辛州和賓州皆有投資,可惜,兩州皆由民主黨執政後,就以環保理由擋下,可鴻海在威州是一英里生產地協助建立兩英里濕地或生態保護地為代價,威州起初以1.3萬人招募,而後再擴大,投資威州一百億美金,至於賓州最初想法就是只與賓州卡內基美隆大學簽產學研究協議,大學研究結果是鴻海與該校資產,鴻海每年都要投資研究預算,可雙方都不能將技術轉出任何國家、企業,投資招募哈里斯堡的五百名員工是先暫停了,投資賓州四千萬美金,美國的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都有向鴻海示意。
印度:鴻海2006年開始在清奈、泰米爾納德邦生產部門的工廠在2014年出售,2.5萬人的失業,可是在2015年分別與蘋果和印度阿達尼集團合作共同擴大在印版圖,後續阿達尼沒有後續,可蘋果在印度的部分,鴻海是招募了各部門人員達一百萬工作機會,工廠達12座,皆已完工,重點城市仍放在清奈,目前因全球手機需求量下降原因,只招募一萬人的需求。
馬來西亞:在柔佛州有七座工廠,目前完工四座,並開發一座鴻海園區。
印尼:目前並沒有下一步動作,原因在於政府不給土地許可。
澳洲:目前在西部設有工廠和倉庫。
歐洲: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芬蘭、土耳其均設有工廠,在捷克帕爾杜比采設有歐洲營運總部暨製造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設有第二大歐洲基地,原因在於關稅同盟與歐洲經濟區的環顧效應,以及德、英、法的工業公司均有設東歐總部或營運中心,近期歐洲需要大數據超市,螢幕等消費性電子大量需求,可從鴻海出貨。
大陸:從北京到廣州,從上海到鄭州,從南陽到貴州,均有鴻海旗幟,總共9座城市12座工廠,員工超過五十萬人,不過從2016年開始,鴻海已經解雇了六萬人,另外要撤資有關低廉生產基地轉投馬來西亞、印度和加強墨西哥,目前鴻海在大陸有生產群、設計群和伺服器,將逐年將勞力密集最高和人工費用最高的生產群全部撤出,美歐相關經濟研究指出每六萬人一同失業等於折損1%GDP,而鴻海在大陸佔有最大比例是生產,現在設計群又有美國和歐洲的新投資標的,又可再移出,如此就只剩貴州的伺服器基地。
自經區會讓大陸製造變台灣製造!
目前經濟部無論本資或外資在台投資設廠開公司都必須向經濟部商業司和工業局開辦營業登記、工業登記,還要向財政部國稅局登記公司營利所得稅及從業項目,還有向一般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分別遞出相關的技術、商標等智慧財產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文件向經濟部智財局申請,會計會處理公司帳本送往商業銀行、投募平台和財政部國稅局,勞動部會要求員工數量、工作時數、提高基本薪資、投入資本額是否成正比,如果沒有,就必須增加員工、輪班機制、休假時數、投入械具資本,如若不照將開罰,以上,對知名大企業商譽會有受損幾乎不敢,對中小企業來說,沒有那個屁股是不會吃那種瀉藥,兩者大部分都取向增加輪班機制和投入械具資本來補償公司營利成本。
經濟部也對大陸資本來台投資,是不能註冊營造、生產等相關事業或影響台灣出口外銷品質的從業別,也併禁止從第三地來台註冊之大陸資本,外資來台投資生產、營造必須符合台灣品質標準、聘僱人員與投入資本要符合台灣法規,查證外資來源會與當地國聯絡查詢該公司營運狀況和財務狀況以及申請過專利權、智財權等知識保護產權文見過,大陸假外資也會從第三地得知。
大陸來台投資都是電商、網路、運輸商和快遞,例如:順豐快遞。這也是大陸較擅長並能向海外擴張,再比如在台灣比較大的新加坡商的蝦皮即是。
所謂的自經區就是免關稅、免消費稅,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港口,外資和本資都只會做生產轉進出口的從業,並不會有太多經濟成長,只是解除勞動密集之失業率,並沒有帶來資本密集產業,而大部分包括台灣在內的審核部門都會納入上述申請手續和障礙,防止本土技術或製造遭到污染或貶低,自經區是屬非國土境內,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自由港也會搭配避稅港的功能,所以,要以台灣製造必須在自經區之外設廠開公司才能算台灣製造!
#歡迎各位轉貼分享!
#還有假新聞是不是要先關三天禁止使用手機三天呢?
#這叫作腦不行人也不行!
#非商學院的人不要置喙企業管理等相關知識避免又再誤導
#商學院不出聲社會學院的人真把商學院當塑膠的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5115669253/posts/2197680663587679/
芬蘭個人所得稅 在 科學再發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閃亮聖誕節,科學抽大禮】🉐
極光是在高緯度的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位於芬蘭的聖誕老人村,有一部分位於北極圈內,也有機會可以看到極光呢~~🤗
粉絲們知道全球各地在哪裡可以看見極光呢?快來留言告訴小編吧~~🌲🌲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2/18 23:59止
活動辦法:
1. #按讚本粉絲團‼ #科學再發現
2. #按讚本貼文、#分享本則貼文(設定公開)
3. 留言簡單說明在哪裡
⚠三個任務都要完成喔,否則小編會抽不到呀
🎁活動獎項:動物微型小積木 一名
得獎公布時間:12/19
➤ 注意事項
1. 本次活動每人限一次得獎機會 (依個人資料為準),請勿重覆登錄或冒用他人姓名。
2. 得獎者本人應在通知之期限內FB私訊回覆確認同意領取獎品,並完整提供領取獎品所需之相關資料與文件,逾期視同棄權。
3. 得獎者同意填寫或提出之資料為真實,且未冒用或盜用任何第三方個資,主辦單位有權要求得獎人提出相關證明身份文件,否則可取消其得獎資格。獎項之聯絡及寄送以得獎者提供之資料為主,若因資料不正確或無法聯繫者視為自動棄權。
4. 依據中華民國所得稅法規定,獎項所得將列入個人年度綜合所得申報,價值2萬元以上者須依法自付10%中獎所得稅(若為外籍人士,則代扣20%稅額),獎項若超過新臺幣壹千元,需列報為個人當年度所得。
5. 如有任何因電腦、網路、電話、技術或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事由,而使參加者所寄出或登錄的資料有延遲、遺失、錯誤、無法辨識或損毀的情形,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參加者亦不得因此提出異議。
6. 參加者同意永久無償授權主辦單位,得將參加資訊使用於相關行銷媒體。
7. 本活動之獎品不得要求轉換、轉讓或折換現金。
8. 主辦單位保留隨時得修改活動辦法及獎項之權利。
9. 本活動範圍僅限臺澎金馬地區,臺灣本島以外獲獎者須自付運費。
10. 依據中華民國刑事法規,本活動嚴禁謾罵、攻訐、抨擊、粗口或任何負面情緒字眼,對相關言論本主辦單位有刪除權利,未聽勸誡者將訴諸法律途徑。
芬蘭個人所得稅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頭條】芬蘭全民基本收入試點遭工會潑冷水
芬蘭的基本收入試點是不可行、不經濟的,最終也會被證明是無用的。此外,它只會刺激一些人少工作。
這可不是撒切爾主義鐵桿粉絲的觀點,而是該國最大工會的看法。芬蘭工會中央總會(Central Organization of Finnish Trade Unions,簡稱:SAK)稱,這個為期兩年的試點計劃無論結果如何,都無法動搖該組織對這一福利政策理唸的反對,雖然它越來越受到那些在後工業時代尋找替代選擇者的歡迎。
SAK首席經濟學家考科蘭塔(Ilkka Kaukoranta)說:「我們認為它將社會福利政策引向了錯誤的方向。」 SAK擁有近100萬名成員。
自1月以來,一群25歲至58歲的芬蘭失業者每月可領取560歐元(600美元)的津貼。領取這筆金額的失業者無需接受經濟狀況調查,而且不論收款人是否找到工作、創辦公司或返校進修,都能領取。
人人都有最低收入保障的理念曾在上世紀60年代流行,而在民粹主義捲土重來的當下,這一福利理念再次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者。法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總統候選人阿蒙(Benoit Hamon)已將基本收入制度納入了他的競選政策綱領。
全民基本收入(UBI,又稱「無條件基本收入」)旨在取代根據經濟狀況調查支出的福利金。對於這一主張,無論是在左翼還是右翼都有其支持者。全民基本收入的倡導者稱,它能消除貧困陷阱,重新分配收入,同時賦權個人,也簡化了福利發放程式。
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芬蘭是公認的福利國家制度的趨勢引領者。芬蘭中右翼政府目前正在對這個制度加以探索,而領導荷蘭政府的是一位商人出身、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
雖然範圍(受益人需符合條件:在2016年11月獲得過某種形式的失業支援)和規模(基於隨機選擇的2000名失業者樣本)有限,但芬蘭的全民基本收入試點可能有助於回答以下問題:「它是否行得通?」;「它是否物有所值?」;以及最根本的問題——「它是鼓勵勞動還是促使懶惰?」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教授兼基本收入地球網絡(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聯合創辦人斯坦丁(Guy Standing)認為,歐洲的現行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功能失調」,並且會打擊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在芬蘭這樣的國家,如果人們選擇低收入工作並享受福利,他們的邊際所得稅率可能最終會超過90%。
斯坦丁說:「我們這些贊成實施基本收入制度的人深信,99%的人都會希望通過賺取額外收入來改善他們的生活。」此外,基本收入還會產生心理和社會效益。他說:「如果你沒有基本的保障,你是不可能保持理性的。」
但芬蘭的工會表示不敢苟同。SAK稱,基本收入制度可能會令就業者數量下降,比如,它會促使低齡孩子的母親或接近退休的老年人休更多的假。此外,該工會還稱,基本收入制度還會使得人們更易拒絕令人不快的工作,從而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瓶頸。
考科蘭塔稱,無論如何,芬蘭目前試點的基本收入制度「成本極其高昂,因為它會將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提高約5%。」
作為勞工權利的傳統守護者,SAK更希望調整現行體系。SAK獲得了芬蘭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 ——的支援。該黨的索爾薩(Kalevi Sorsa)基金會在201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得出結論稱,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可能只是廢除最低工資資格要求的一個手段。
斯坦丁稱,SAK反對全民基本收入制度的真正動機是擔心會員數量下降或其保險資金大幅縮水。但SAK否認了這一觀點。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2014年釋出的一份報告表明,工會之所以懷有敵意,“可能是因為擔心失去談判能力”。
負責這一試點的芬蘭社會保險局(Kela)稱,兩年後試點結束,才會釋出相關結果。
入選該試點項目的34歲的亞斯卡里(Mira Jaskari)說,有了基本收入之後,她或許會更容易接受原本可能會因為報酬太少而拒絕的兼職工作機會。在失業之前,她曾在餐飲業幹過,也做過辦公室助理。
但她是否真的會那麼做?她的回答是否在所有樣本中具有代表性?這些問題的答案要到2018年12月之後才會揭曉。撰文/Raine Tiess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