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到太麻里的「小米工坊」,在這裡我們學了兩道小米料理,終於體會到小米食品的製作難度有多高,除了時間,人力也很重要,但的確很能凝聚家族情感與力量,可見小米的重要性。
小米粽(qavay)製作前,要先將小米泡水發酵,發酵時間一週到四週不等,瀝乾後放入木臼搗成粉狀,接著加水揉勻,捏成糰狀。工作檯上鋪上洗好的月桃葉、鋪上數片假酸漿葉,將捏好的小米糰放上,用雙手指頭輕壓成扁平狀,放入想包的食材,最後捲好綁起,放入水中煮熟即完成。我們這次內餡用的食材是蔬食版,有芋槐、菇和蒲瓜絲。
小米芋頭糰(djinkul)是把小米、紅藜、芋頭、地瓜、生香蕉放入蒸鍋蒸熟,趁熱搗成糰,捏成圓形後,將表面沾上花生粒就可以囉。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搗成糰的過程實在艱辛,因為食材越來越黏,到後來需要花的力氣很多,聽說婚禮時都把最後最粘的留給新郎搗,測試新郎體力呢(我的天啊)
不過這些製作過程中,最讓我喜歡的是各種傳統器具,木臼、木杵、甚至實木挖空的蒸籠,樣樣都是寶物,保存飲食文化,器具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小米負責人利曉鳳說,小米原是部落的主要食材,更是節慶重要料理,不過小米種植辛苦,大多數農民為了經濟改種釋迦,小米田地已經越來越少,吃的人也少,甚至造成飲食文化斷層。
食物是各種文化的重要傳遞,當飲食習慣改變,很多傳承都會因此中斷,於是大家一起努力將小米的重要性帶回來,為自己的上一代與下一代,讓本地小米品種保留,也讓文化保留下來。
聽到這裡,是不是也想到我們自己的飲食習慣呢?想想我們的年節料理和年菜,是不是因為怕麻煩,我們也都慢慢遺忘了?飲食是傳承也是尋根,快點回家跟阿嬤和媽媽學做菜吧!
芋槐 在 日常食札 Diary of Foodi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次看完都想分享,市場的風景用文字刻畫得很生動,實在太喜歡了❤️
#台東食育提案所 x 蘇菜日記 —— 逛的時候會唱歌:馬蘭市場
人家說馬蘭市場得早點去,聽說會有一群阿美族長輩,清晨五六點就出動,扛著剛摘的菜和醃漬物來市場外邊擺賣,每種東西都可能只限量一份,六點就搶才會贏。沒錯,依台灣阿嬤每天三點起床五點出門買菜的通則來看,要跟阿嬤競爭,前一晚就不要睡。
結果我們七點才到,一秒輸在起跑點,遂將輸就輸,先吃早餐。市場口的鐵皮屋早餐店只賣蛋餅、肉羹和紅茶,大姐清晨四點十五就抵達市場調製粉漿煎蛋餅,前置工作剁肉、拌魚漿、煮紅茶,都得在四點前完成,所以大姐到底幾點起床?「一點半。」好熟悉的數字,不就是我昨天的睡覺時間嗎。
隔壁菜攤阿姨正清點一箱一箱的蔬菜,在表格填上蔬菜名稱和今日價格,那是附近居民請阿姨選菜裝填、準備寄給高雄親友的東部蔬菜箱。叔叔也坐在後頭小板凳上,為那些喜歡口感「幼」一點的客人挑地瓜葉。與其說是個菜攤,這裡還比較像個兼賣少量蔬菜的物流中心,為大家給親友的一箱心意出貨。
一輛轎車開來,保全小哥下車,買了袋蒜頭,阿姨找錢的同時也塞了兩粒檳榔到小哥手心。至於我們,阿姨一人給了一顆炸好的手工獅子頭,想起以前家後面的雜貨店,常晃了晃也沒買什麼,老闆依然送大家一塊綠豆糕。接著有個阿伯經過,大概是好久不見,菜攤阿姨招呼的方式竟然是「喂,失業了喔?」阿伯配合演出:「對啊沒工作了。」
「那來我這裡工作啊!負責喝酒就好了。」
馬蘭市場外邊小路,由一凳一桌即成的小攤夾道而成,過去的上班族都會早起來買菜,方便晚上回家煮,但自從附近的大超市開了之後,攤位大幅縮減,賣芭樂的阿姨忍不住慶幸孩子已經長大,否則現在賺的錢早供不了孩子讀書了。這個芭樂阿姨的個性和她的笑聲一樣不顧一切,講的是心酸,卻老是笑得露出二十四顆牙齒,人生簡直被她說成一場脫口秀。阿姨二十一歲結婚後,在東河包芭樂、種芭樂、賣芭樂,說著又笑得露齒:「再來一次不結婚了!」
對面整排阿美族菜攤,清早就被台啤逗得很嗨,和隔壁扯淡之餘還積極推銷產品,指著一根綠色的東西說是「易頭的消海」......呃,我猜她們說的是「芋頭的小孩」,也就是連著葉梗的未成熟小芋頭「芋槐」,和薑一起煮再淋點醬油,「保證吃完浮起來」。隔壁阿伯跨攤來逗陣、遞來薑黃一塊,說腳扭到的話,敷點薑黃片在患部,「第二天就可以跑步」。
豬肉、魚卵、豬油等醃漬物幾乎是各攤必備,山苦瓜、木鱉果、麵包果、粗肥肥的野莧菜莖等野菜,因攤而異,不過問了一輪,幾乎所有菜的煮法,都是「用水煮,加鹽巴」。不需醬油,鹽巴帶路,帶你深入野味。
外頭的菜攤熱熱鬧鬧一團和氣,挑高的市場建築裡頭也有小小的騷動,賣雞肉的阿姨善用斜對角的閒置攤台,兼賣自栽水果蔬菜,常雞腿剁到一半又跑到對面去秤茄子;賣海鮮阿姨老早就安頓好蛤仔吐沙,忙著教我們如何分辨「正土魠」和「假土魠(石橋仔)」。開業攤位不多,倒沒一樣東西少,把居民的日常需求打理得妥貼,鹹食早餐攤爐上的小餛飩照舊滾著,角落的土地公神像,還是日日奉上鮮果,偌大的市場依然每日由人們撐起。
離開市場前,回到路邊的阿美族菜攤,卻不見剛才預定的一包辣椒葉……阿姨用力打了一下額頭:「啊,我忘記嘞!」便推薦我改買一罐酸筍、綠辣椒、紅辣椒浸泡的「阿美族酸辣湯」,理由是「吃的時候會唱歌」。
究竟什麼叫做吃了會「唱歌」?似乎不是一個需要究底的問題,大概就和吃到芋槐會「浮起來」一樣,是身體能給予最美好的反應。
好,買了!
——
執筆者蘇凌 -
劇場演員,並於「蘇菜日記」龜速書寫著菜市場踏查文。
#台東Taitung
#馬蘭市場
芋槐 在 海斯吃喝玩樂的旅遊札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滷味麵真的好好吃,裡面還有芋槐、豬血糕、夠入味的大腸,再搭配上韓式泡菜及酸菜,旁邊還有老板娘招待的手搖杯,一口熱食、一口冷飲,真的是『送』啦~
.
吃到一半,抬頭,看到這隻豬上面的文字,我、我、我還要繼續吃嗎? Σ( ° △ °|||)︴
.
#還有一半要繼續吃完嗎?
#心裡覺得豬是老板娘故意放的
#七嘴八舌龍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