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星期二 絕對音樂】
「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點,
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份量。
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置不過是一個點,並非真實。
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
SO~~你若走得過,逆境便是你生命中的禮物。 BY陳文茜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七年級生給五年級生的一封信─我們挑戰社會,因為台灣值得更好》
尊敬的五年級生,作為一個七年級生,我想告訴你的是:
我會出來投票,不是因為委屈和不甘,不是因為對立和抗爭,而是因為熱愛與希望。
2013年夏天,我終於踏上心心念念的、我最喜歡的國家,英國。我原本以為我會很享受、很滿足,到一種樂不思蜀的地步,確實,英國的天空特別藍,蚊蟲很少,可以在有陽光的午後,自在地躺在草地上,翻書、聊天,有一次還跟著文化課的老師走出教室,在樹蔭下朗誦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老師的長裙在鮮綠色的草地上逶迤開。晚上,我們會相約去酒吧喝一杯,或者在當地學生的帶領下去撐篙、去散步,聽著牛津城的晚鐘。逐漸習慣在驟雨來臨時翻起衣領,而不撐開雨傘。
那一天,我們跟著當地學生去看莎劇。就在草地上,搭了幾個棚子,演員在舞台間轉換,搬演著莎士比亞的喜劇,簡單地擺了幾張椅子,觀眾三三兩兩隨意坐下,捧一杯熱咖啡暖手。雖然中古英文的台詞不好懂,但演員的腔調起伏、表情、動作、走位和配樂,讓我們不至被語言隔閡,而能融入故事情節中開懷大笑。在我們看完莎劇,捧著保麗龍盒裝著的熱騰騰的薯條往宿舍走去時,一個人無意間滑了臉書......一條年輕的生命,因為軍隊中的不當對待,而永遠的消逝了......。
一刻,我突然感覺到,這樣的一個夜晚、一齣我剛剛看完的莎士比亞,距離我如此遙遠;而遠在千百哩之外、透過螢幕看著的家鄉,卻與我如此靠近。
發現自己喜歡台灣,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總有那麼多值得嫌棄的事:民生上,油電雙漲、22k、學歷不值錢、實習不用錢;文化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可以稱為美麗的城市,「台」被視為一種負面的形容;政治上,我們每為認同所苦,又為認同而產生對立而苦.....。而我們七年級生,也有這麼多值得被嫌棄的事:草莓族、滾石不生苔、小確幸、缺乏競爭力。我們討厭著,同時也感覺到被討厭著,彷彿在對抗著這個社會,又被這個社會所對抗。
所以,當年輕的人開始聚集起來,大聲地說話、做成了一些事,我可以想像五年級生的害怕,因為你們就是社會,你們感覺到被對抗了、被否定了、被挑戰了。
可是,其實你們不需要害怕的,年輕的人們站了起來、聚在一起,並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愛;並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期望。
我去英國之前,從來不討論政治,因為我不喜歡台灣。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的話,一定要離開。可是,當我感覺到,自己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無法漠視台灣的任何一件事;即使在異地最大的歡樂,也無法沖淡家鄉給我帶來的哀愁,我怎麼還能說自己不關心這塊土地,它變成什麼樣子、什麼人能決定它的樣子,我都無所謂?
台灣其實很好,我們有最好吃的水果,在英國一個月,我無比想念鮮甜、多汁、種類又多的台灣水果;雖然有時候會被店家不太友善的服務態度氣到,但當我在機場發現自己未繳帳單被停話時,晚上十點一通客服電話,仍然有人接聽,對方語聲溫柔地說:「沒問題,馬上為您開通,請問需要補寄一份帳單給您嗎?」臨掛電話前,又補了一句:「朱小姐,歡迎回國」;當我在倫敦地鐵上一把握住扶竿,卻驚覺上頭的黏膩時,這才發現臺北捷運的乾淨明亮;當我被當地人再三叮嚀包包要緊緊夾住、拉鍊要靠自己那一側,在晚間被醉漢嚇得魂不附體時,我想起自己曾和大學同學,兩個女生因為逛夜市太累了,十二點在捷運站出口的階梯上坐著大啖雞排。
那些時刻,我突然好想念、好想念台灣。我發現,在我矇懞懂懂成長的過程中,這塊土地、這個國家、這群人給了我好多、好多;我發現,如果台灣不好,就算我躲到天涯海角,就算我在異地功成名就,我也無法感覺到快樂。
不管我走在怎樣的路上,永遠都支持我的母親、高中時鼓勵我、啟發我的地理老師、與我在生活上攜手並進的戀人、可以說最多悄悄話的貼心閨蜜、在課堂上有時爭論、有時一起大笑的同學,還有,菜市場裡那個從小看我長大、叮嚀我念台大也不可以做壞事的賣水果的叔叔,他們都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縱使我能夠拋下自己的國家,又怎麼能夠拋棄他們?
聚集起來、想要說話、想要做事,當然,也要出來投票的七年級生,並不是因為對立和仇恨,而是因為愛和希望,而聚在一起的。因為希望台灣能夠更好,所以才要以各種方式參與政治,因為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當我想起台灣水果,怎麼能不關注農民如何生存、如何耕種、如何營銷?當我想起晚上十點還要接電話的客服,又怎麼不關注勞動權益與基本工資?凡此種種,都是讓我開始,睜開眼睛、打開耳朵,認真面對一場又一場選舉的原因,我得為我身邊這些我很在乎的人好好把關,誰可以把台灣導引向更好的方向?而在選舉結果出爐後,我們不能鬆懈,還要隨時看著這些被我們選上去的立委也好、官員也好,有沒有違背那個讓我願意投他一票的初衷。
這樣的生活,真的,不輕鬆。只有真誠的熱愛和期待,才能支持一個公民,比他所選擇的執政者更不懈怠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只有這樣,執政者、立法者、監督者,也才通通不敢懈怠。
所以,尊敬的五年級生,不要委屈、不要憤懣、不要恨,好嗎?當七年級生開始挑戰這個社會,不是因為你們做得不夠好,而是這個很好很好的台灣,值得更好。
(文章來源: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65846/)
***************************
「舞台走位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分區- 精華區Drama 的評價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道具英文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道具英文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舞台走位英文 在 隆安幼兒園- “課後班” 英文話劇舞台走位排練~ | Facebook 的評價
舞台走位英文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情就這樣,被時光拓印出了一片如影隨形,卻又忽遠忽近的秘密。
2020年我的年度最佳同志連續劇大獎,毫無疑問的是要頒給泰劇《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了。本來以為這一年我最喜歡的BL戲劇早已大勢底定,但萬萬沒有料到就在今年剩下最後一個月的此刻,一切大翻盤。在此之前雖然也有喜歡的,但老實說喜歡CP勝過戲劇。大多因為是被CP在戲中的互動和下戲後以假亂真的氣氛給吸引。如果冷靜一點,不只是追星而已,真要從藝術的專業角度來看,那麼能在連續劇的各個細節都照顧到,呈現出水準之上的,對我來說就是《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雖然是電視劇,但完全用電影的高格局製作拍攝,若再看幕後製作紀錄片,就更加佩服團隊的認真和用心。很喜歡導演的整體調度,包括敘事的節奏,片子的色調和淒美的配樂。當然最更功不可沒的還是Billkin和PP的傑出演技,以及其他配角演員的輔助。看一集,哭一集,完全不誇張。如果把整齣戲剪成一部電影版本,我相信也是一部會締造紀錄的電影。
故事場景選在普吉島,風景真是優美。一群青春正好的美少年,遊走在瀰漫著南洋風情的舊城唐人街,兩者對比出時間的刺眼。
這齣中文譯名有些繞舌的戲劇,有個很文學詩意的官方英文片名「I told sunset about you」。有什麼意涵呢?看完戲自然了然於心。
《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讓人心痛疼惜,卻又忍不住羨慕轟轟烈烈的青春物語。
兩個男孩,一個失落,一個迷走。在意氣之爭、欲情故縱和舉棋不定之間,愛情就這樣,被時光拓印出了一片如影隨形,卻又忽遠忽近的秘密。
【BKPP:德和歐兒】
一部戲,選角要是錯誤,基本上也就毀了,因為無法精準傳遞腳本的人設(人物設定),你就會覺得假,覺得演員只不過背好劇本走位完成,像時間一到就下班的上班族,火候不足。但在《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當中,我覺得由Billkin(左)和PP(右)來詮釋戲中的角色「德」和「歐兒」真是恰到好處,契合成功。
事實上這齣戲,可說是為他們兩個男孩量身打造的。BKPP(Billkin+PP)兩人不是第一次合作,這一對CP也曾出現在《愛的警報器》劇中。 導演納盧拜庫諾說,電視台有意讓這對CP再延續故事,但之前的故事主角已經死亡,很難讓他起死回生,演過去演科幻都不是導演想要的,最後左思右想,決定乾脆為他們開拍一部新的故事,於是誕生了《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的初念。
【故作堅強 VS. 又純又慾】
BKPP的互動之間有極強的化學效應。除了因為他們本來就熟識,也一起演過戲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兩人的表演基本功做得非常足。雖然是為BKPP量身打造的戲,但故事主角仍有腳本中的「德」(Billkin)和「歐兒」(PP)人設,與現實中的兩人有些差距。在戲開拍以前,製作單位安排他們參與許多融入角色的工作坊,讓導演及表演課程老師一起加入,以一種舞台劇表演訓練的過程,解構他們原有的動作表情,漸漸穿上劇本中設定的情緒。
總覺得Billkin在經過劇組的造型重設以後,凸顯出他的輪廓中,暗藏著一張老時代的臉孔。我看Billkin的臉時,不知怎麼常想起90年代某些港星的氣氛。當然不是說過時的意思,相反的對於這齣戲有某種優勢。因為故事背景始終飄散著一股懷舊的老情調,於是相得益彰。
我喜歡Billkin詮釋「德」這個角色,表面上總是故作堅強,強顏歡笑,不太願意在別人面前表露內心情感,因此只好用一種無所謂,甚至帶著吊兒啷噹的態度帶過。可是當臉一轉,背對在乎的人時,眼淚就撲簌簌直掉下來。
比較中性的PP,出演有點柔弱的「歐兒」這角色也恰恰好。跟「德」相反,「歐兒」大多時候是想哭就哭的直覺型人設,表面上看似很主動,但有趣的是,總到最關鍵時刻,他被動了。在面對他真正在乎的「德」時,正所謂愛你越久越被動。PP毫不矯情的把某一種男同志的類型忠實呈現。曖昧時態的最高級,欲情故縱的勾引,又純又慾。
【普吉島】
在正戲五集之外,電視台還推出六集的幕後製作紀錄片。對於創作過程非常有興趣的我,感到相當滿足。故事是怎麼說的?人設是如何定位的?拍攝現場是怎麼調度又如何讓演員入戲,拍出導演要的情緒?抽絲剝繭,讓我看完紀錄片以後,真的佩服和景仰所有認真的影劇從事人員。而且對演戲這件事,忽然也有了濃厚的興趣(笑)
關於風光明媚的普吉島,導演說,當初其實只是先決定了BKPP這兩個人,然後還不知道該拍什麼樣的故事。場景該以什麼為主呢?編劇們討論票選,要山要海還是要城市?最後導演決定,他要海要山還要夕陽,於是普吉島出線。
至於中國城、武俠片的題材等等,都是劇組在普吉島勘景時,觀察和發掘有趣的元素,於是一件件拼裝起來,放進腳本中,再讓它們與故事互動,最後融合進CP的人設中。
_
●感謝 泰國安達曼男孩 Serendipity Siam 最初的推薦。生活在普吉島上的他,在他的專頁上有非常詳盡的拍攝場景巡禮,並從戲中擷取了幾個關鍵事物,細膩解說了戲劇和普吉島連結的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phuketboyy/posts/705612820095176
_
●歌單 https://apple.co/3pRWfxN
PS.
0.預告:https://youtu.be/KIylNdQuR-w
1.官方YT:https://www.youtube.com/c/NadaoBangkok
2.第一季五集已播畢。第二季預計2021年3月上檔。
3.請別問我哪裡可以看到。有種東西叫Google請自行搜尋恰當的片源。
#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Itoldsunsetaboutyou
#แปลรักฉันด้วยใจเธอ #Billkin #PPKrit #BKPP
#NadaoBangkok
Nadao Bangkok Nadao Content
舞台走位英文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晚上十一點公共電視會播林美虹《新娘妝》,舞劇改編李昂小說《彩妝血祭》,很精彩的舞作。以下是去年跟編舞家林美虹的訪問。
《招魂的母親》
「要真誠的走路、用自己的經驗走路,不要刻意!要知道你力氣用在哪裡,走出來的時候,像雲朵一樣。」編舞家長髮隨意盤在頭上,一身寬大的袍子,下達指令果斷而明快,排演場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或者昂首闊步,或者亦步亦趨。她此次帶《新娘妝》到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做亞洲首演,迴響熱烈,蔡英文總統亦到場觀賞。首演前七天,奧地利來的舞者與台灣遴選的群眾演員首次搭檔彩排。舞作改編李昂小說〈彩妝血祭〉,故事取材228,民族的傷痕被噤聲,冤屈從中文小說被改編成德國舞蹈劇場,從德國、奧地利巡演50幾場,終於回到台灣。
群眾演員捧著塑膠材質打造的石塊走位,石頭刻著「228」,他們詮釋228受難者家屬,舞者扮演受難者魂魄,親人退場後,鬼魂跳上石塊,在自己的墳上起舞,「你們現在抱石頭都還像抱保麗龍。你們不一定有228受難者家屬的回憶,但想想你們生命中失去的家人、情人和友人,有遺憾嗎?有來不及說出口的話嗎?你們要在這塊石頭找到自己失落和情感的連結,說出那一句說不出口的話,和自己和解。」說是彩排,更像是心理治療,她的口氣突然和緩下來,像媽媽哄著跌倒哭泣的小孩。
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也徵選上群眾演員,排演一開始,情感連結自然是30年前為言論自由焚身的父親,但過程中想到228受難者,便不由自主地緊抱石頭,想安慰亡靈,也被懷中石頭安慰了,「我在過程得到更多的是勇氣,一個人也許會受不了,但很多人一起難過,彼此相擁,抱頭痛哭,你知道你不孤單,面對苦難,可以靠群眾的力量走過去。」
那編舞家在創作中,自身情感的連結又是什麼?「我在找自己童年的空白和失聯。我很幸運家裡並沒有228受難者,但我在回首為什麼我對(228)這件事情一點都沒感覺?為什麼我會錯過這個我應該會很關心的題材?」
林美虹是羅東人,父親是小鎮醫生,她在家中7個小孩裡排行老6,從小學舞,「我每天都很期待車子來載我去舞蹈教室。對跳舞最早的記憶是幼稚園吧,有一次老師在試她的硬鞋,她在鏡子前跳,我在她後面模仿她跳,因為太專注,沒注意到她噠噠噠往後退,把我撞倒了。」
她10歲進蘭陽舞蹈團,是第一期學員,舞團採學姊學妹制,團員用餐,學妹要幫學姊盛飯。白天上課,晚上學舞,跳完舞還要寫隔天學校要交的作業,一邊寫,一邊打瞌睡。小小年紀不覺得苦?「因為我很愛跳舞,沒有別的念頭,當時也不覺得苦,只是後來回頭看,會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奇怪呢?我完全沒有跟家人出去玩的回憶。」
16歲考取獎學金,赴羅馬國家舞蹈學院學古典芭蕾,「有時候一堂課老師會給十分鐘,讓我們做自己想要做的動作,或者給一段音樂要我們即興跳舞,那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我很確認編舞這條路是一生的職志。」16歲的少女出國,最初的念頭是學成歸國,可以在蘭陽教學妹,可放洋才發現世界如此遼闊,可以去闖一闖,再回首,已經44年過去了。
她刻意不在華人圈走動,儘管同胞煮的東西很好吃、和他們聊天很輕鬆,跳舞的人終日相伴的只有練舞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痛。懷念的食物不去吃就不心痛,她和故鄉唯一連結是一個禮拜一封的家書,「打電話是農曆三大節,要去市中心,去他們的電信局,排隊抽號碼牌,去一個小的電話亭講,而且要講很快,因為很貴。」出國44年,她沒有回台過一次農曆年。
當然也不是沒想過回家,24歲學成歸國之際,無意間看到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家在山的那邊》,感到震動,又從羅馬跑到碧娜當系主任的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攻讀,「蘭陽和羅馬的訓練是技巧的,但在福克旺,他們不要你展現美的線條、不重視肌肉的伸張,而是問你想表達的是什麼,我在德國學到的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看待事情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方式,如何從殘缺和扭曲中看到生命力。」
1991年至今,她相繼在德國普倫歌劇院舞團、多特蒙德歌劇院舞團、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和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任職舞團或藝術總監。除舞蹈劇場外,她也執導歌劇、輕歌劇,甚至也挑戰過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萬世巨星》,「我不是要否認自己的東方背景,只是不希望太快被西方人貼上標籤,不希望他們只有在排《杜蘭朵公主》或《蝴蝶夫人》才想到我。」
「年輕的時候要養活自己,要追隨潮流。但跟隨潮流走,我不快樂。後來學會厚臉皮,就不管評論了,以前被批評都要難過很久,二個禮拜、一個禮拜、五個小時,後來就OK啦。有一次我在舞台正中央架一個檯子,我的孩子們跳來跳去都會撞到,他們問我說這樣做好嗎?我說我不知道,但不知道才好,不知道反而才會走出新的東西。」林美虹說。
那個舞台中央有個檯子的作品叫《天鵝之歌》,正是這個作品讓德國國家電台將她帶領的達姆劇團,與碧娜.鮑許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威廉.佛賽(William Forsythe)舞團,並列德國三大現代舞劇團。《法蘭克福廣訊報》首席舞評休斯特(Wiebker Huster)讚她賦予舞蹈劇場全新的生命,並將《天鵝之歌》媲美李安的電影,認為兩者都充滿了引人入勝的影射技巧,並留下讓觀眾難忘的精采印象。
編舞家不編舞的日常生活是不聽音樂的,因為工作就是音樂,一聽音樂就會有畫面、會想去分析。她要安安靜靜地看畫、看電影、看書。睡很少,清晨似睡非睡的時刻是靈感最活躍的時刻,她從不記得做過的夢,作品就是她的夢。靈感在夢中,也在馬路上,編舞家在車站看見女孩眼睛發亮,微笑往一個男人衝過去,她便開始替她們編故事。
《新娘妝》的改編也是另一個馬路上看到的畫面,「大概十年前,我回台灣認識李昂,一群人在林森北路吃消夜,離開餐館已經很晚了,路燈白白的光芒下細細的雨絲,迎面走來一個阿婆,看不清楚她的臉,只看她拱起的背,吃力拉著一個推車,上頭是紙箱資源回收什麼的,那些物件超過她身體5、6倍以上,我不由自主地去幫她推了一把,後來,把那個意象放到《新娘妝》第二幕,受害者用門板努力地扛著受難者的大體。」
馬路上俯拾皆得的靈感是片段的色塊,但色塊變成畫,她需要獨處,需要絕對的安靜地思考,「我不寂寞,但我需要孤獨,做藝術創作,某種程度跟出家也沒什麼兩樣。」藝術創作如出家,故而編舞家的婚姻也不是尋常婚姻,她先生Bernhard Helmich是德國波昂歌劇院院長,她在奧地利,夫妻相隔600公里,每個月見個1、2面,婚齡至今29年,「我可以在他旁邊替他打點很多派對,替他廣結善緣,好好當個院長夫人,這點我做得到,但這就不是我。我們不一起工作,但我什麼樣的狀況會很疲倦,彼此是圈內人,可以互相體諒,結婚更像是結盟,是一種依存關係。」不怕他有外遇嗎?「怕的話,就不會坐在你面前了。我們都是做藝術的人,他擁有的機會,我也會有。不要忘了我也有許多漂亮的舞者。」
她有時提到舞者,都說「我的孩子們」,難道沒想到要有一個小孩?「生小孩我得對他負責,我不能送給奶媽、奶奶,懷孕得要停下來3年,需要很大的衝刺力…」編舞家突然停頓下來,「其實我曾經有過,也覺得可以離開工作崗位,但孩子沒保住,4、5個月就流掉了。」何時的事?「40歲的時候吧。」那是在《天鵝之歌》之前或者之後?「幾乎同時。」所以某種程度,劇場就是你的孩子,對嗎?
「是。」編舞家楞了一下,然後語調沒有起伏說了下去,「我們做藝術的,其實很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念,但我常常在我的作品發現另一個我不認識的自己。生活中刻意被我忽略的枝枝節節、種種不順暢的地方、哽住的地方,我總是會在我的作品發現,我的失落就在這裡,我的夢就在這裡。」
至此,我們恍然明白,她在排練場那個母親一樣溫柔和安慰是從何而來。
「我是10年前才知道228是怎麼一回事,你會很訝異,你怎麼會這樣後知後覺,那像是我們在馬路上走,一個不專心,發現只要差2秒鐘你就被車撞死了,那種心情台灣話叫做『驚惶』。從認知到震撼,因為心中有痛,你想問為什麼?你想撫平那樣的痛。」
以228作為藝術創作題材,在林美虹之前,侯孝賢《悲情城市》、林懷民《家族合唱》,甚至是舞蹈家蔡瑞月都留下傳世經典作品,「我錯過了那樣的風潮,但還是很執意今年要回來,我想用藝術去碰觸台灣最深的痛,228是沒有去清洗的傷口。台灣給我的感覺是很含蓄、很壓抑,另外一方面又很暴戾,那是傷口蓋住的關係。」不是揭露、不是控訴,編舞家再次談論228,是安慰和疼惜,是虛擬的母親伸出溫暖的手把一群活生生的人聚在一起,去哀弔,去想念,安慰死去的,也安慰活著的,「我也不知道這樣講,是否有碰觸到痛處?其實你只是讓他知道,我一直都在這裡,我知道你的痛,我一直沒有忘記。」
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提供舞台走位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舞台走位、ADC 走位、走位模擬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歡迎來遊戲基地資訊站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提供舞台走位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舞台走位、ADC 走位、走位模擬有關電玩與手遊文章或書籍,歡迎來遊戲基地資訊站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舞台走位英文 在 舞台走位分區- 精華區Drama 的必吃
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透視概念被以用到舞台布景
為了讓強迫假透視成立
採用了斜坡式的舞台 自舞台後方往前方向下傾斜
引此有上下舞台之稱 後來便沿用至今
至於左右舞臺
國內和美國是以演員的左右為舞台左右
但是歐洲有些國家似乎是以觀眾的左右為左右
細節我就不清楚了
另外提一下比較特別的日本
日本對左右舞台的稱呼是上手和下手
如果對古文稍微了解的人就知道 上手指的是右手
日本也是以觀眾的左右為左右
但是如果是用假名拼音STAGE LEFT/RIGHT 或用英文
STAGE LEFT /RIGHT 指的是演員的左右 而非觀眾
走位的分區最常見的是九宮格
_______________ꄊ | | | |
| 右上 | 中上 | 左上 |
| | | |
| UR | UC | UL |
|____|____|____|
| | | |
| 右(中) |ꄠ 中 | 左(中) |
| | | |
| CR | CC | CL |
|____|____|____|
| | | |
| 右下 | 中下 | 左下 |
| | | |
| DR | DC | DL |
|____|____|____|
另有切割更細的16格
我自己的經驗是 平常在稱呼的時候
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 會用中文說
但是中下 中 中上 這三塊
比較常用英文 Down Center. Center Center . Up Center 稱呼
不然就是會說的比較仔細
如 下舞台中央 上舞台中央
如果是舞蹈的走位
則會以翼幕的位置表示
如 IN 1 . IN 2
告訴舞者要從哪邊上下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217.66
※ 編輯: yamanoodo 來自: 163.29.217.66 (06/28 09: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