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前的紅鯉魚 明天要回家了
#鯉魚躍龍門 #驛站回娘家
🔺首先,談談車站前為何會有這紅鯉魚?
#高雄驛 是許多老高雄人的共同回憶,日治時期可以從港口搭小船經過三塊厝上溯,在河中有許多台語稱為「魚𩻸(ㄉㄞˋ)仔」的魚,其實牠就是我們眾所皆知的鯉魚!
因此當時舊地名稱為「𩻸港」也與「大港」同音,為了紀念舊地名「𩻸港」於1950年在站前廣場設立紅鯉魚雕像,而今年已經71歲囉!
🔺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紅鯉魚跟 #帝冠式高雄驛,暫時被移到附近,它們一直都在,沒有不見,也保存得很好!
🔺將近二十年的等待,高雄驛和紅鯉魚雕像明日9/26即將移回,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與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將會到場見證,也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感謝鐵路地下化過程的歷任市長們⋯
謝長廷 市長、陳其邁代理市長、葉菊蘭代理市長、陳菊(花媽)市長、許立明代理市長⋯(韓市長也提一下吧)、楊明州代理市長、謝謝您們接力完成鐵路地下化工程讓高雄車站華麗轉身,讓鐵道綠園道增添市民休閒空間,縫補了站前站後,還有一串的鐵道彩繪廊道⋯,高雄不一樣了!好幸福好興奮
也謝謝高雄的立法委員們不斷爭取中央更多的補助。李昆澤 愛信任-劉世芳 高雄小金剛許智傑 趙天麟 管碧玲 (kuanbiling) 登真-邱議瑩 邱志偉 林岱樺 賴瑞隆
#高雄驛起飛 高雄一起飛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5的網紅陳允萍 Peter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
舊地名 在 陳允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
台東市海邊很多的故事和歴史
大同路海邊有就有許多的歷史建物,比如說那個中正路底的白色城堡,網路鄉民說那是「白色陋屋」,有人戲稱是日本卡通中那個霍爾的移動城堡,現在此處已成為IG熱門的美拍打卡景點!
其實以前是戒嚴時期軍方的海防班哨
後來解嚴後移交給警方
一段時期是軍警共治的海防班哨
後來交警方管理,那個位置的海防班哨的名子
應該叫「靜洋」漁檢所
後來海邊的防務交給海巡署管理
海巡署在另外一邊蓋了一棟新的建築,就是現在大同路海邊往南走的那棟新的建築,叫海洋驛站(靜洋安檢所),它有一個住址叫台東縣台東市南海路191號
另外也有一個一直是軍方的海防班哨,較為人熟悉的台東海濱公園北側的國際地標那一個白色的建築,現在是台東市公所管理的廁所(圖截自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862384166.html)
----------------------------------------
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6公里外卑南溪出海口旁的台東港(富岡漁港)動工之後,靜洋安檢所失去了他運送接駁的功能,所以漸漸地沒落
但我猜想既然有漁排仔上岸,理所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小燈塔才對
後來,垃圾掩埋場容量已飽和,在一陣養地後,就在那上蓋了一個地標,叫「寶桑亭」,寶桑是台東的舊地名,所以相當多人去那照相機留念,
近幾年來,爭取到多中央的補助,更藉口重蓋
弄個國際地標什麼的,開始叫鳥巢,後來更四不像,像大便
被本地的說多居民痛恨
為什麼要拆掉之前好好的「寶桑亭」,搞個像大便的建築不打緊
那個姓游的設計師更搞個更像大便的所謂裝置藝術,說是要遊客一起來動手做之藉口,但我看就是那游的設計師來污辱批評他的台東人的(這是我個人的觀感),但主管機關說不是,並且也打了莫名其妙的電話PO文的人,請他撤下那萹文章,我個人最討厭那種被說中了就恐嚇叫人撤文的人~下次看是誰在做這種事,也順便PO出他是誰,讓大家來評評理看他對不對
--------------------------------------
另外台東市海邊還有一個有久的餐廳,叫海王子,很有名的,老台東人都知道,每次颱風一結束,我們一群小孩都會在海王子餐廳旁看海浪,有一次海浪很高,還打到大同路上,大家走避不及的都被海水弄的一身濕,更有一個女人在同時在此自殺,不知是打擾大家的雅性還是看他不順眼,沒有人要去救她(很明顯她挑錯地方)
一堆人罵他要死不會去沒有人的地方,挑這裡是要找人救你是嗎?
後來還是有一個年人走過去救她,但一堆人還是一直罵她
不應該輕生(更有許多人嘲諷著說要死不去遠一點沒有人的地方嗎?)阿彌陀佛哦~~~
這是兒時對台東海濱公園的記憶~
舊地名 在 瑪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默默的,台北大安區食記收集了50幾家。自己也驚訝!
緩步恢復中的餐飲業~https://margaret.tw/taipei-foods-daan/
#感謝小姑貢獻好多大安區美食
美食旅歷
舊地名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
現在的國際地標的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因為垃圾掩埋場的關係,加上那裡是公有土地不能蓋房子,所以台東市比較窮的人家都住在那附近,而再前身在日據時期,那裡是漁排仔(平底的竹筏)上岸的地方,日據時期大般要運送物資上岸,就在這裡接駁,所以才會有個檢查哨所在那裡,民國43年(1954)6公里外卑南溪出海口旁的台東港(富岡漁港)動工之後,靜洋安檢所失去了他運送接駁的功能,所以漸漸地沒落
但我猜想既然有漁排仔上岸,理所當然應該還是有個小燈塔才對
後來,垃圾掩埋場容量已飽和,在一陣養地後,就在那上蓋了一個地標,叫「寶桑亭」,寶桑是台東的舊地名,所以相當多人去那照相機留念,最近又看到有po說台東鐵路最後一站叫台東東海岸站!,那個地點也是在靜洋
那麼日治時期整個運輸線就很明瞭了~從台東海岸上岸後,走鐵路到縱谷一直到花蓮,這一段我還沒有出生就結束了!等待有緣人來補充
舊地名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驛起飛!
高雄舊車站,充滿我們高雄人的回憶。
因應高雄鐵路地下化而遷移的帝冠式車站(願景館),歷經19年的歲月,將遷回原址。而原先有舊地名「大港埔」意涵的紅鯉魚,也將跟著回到城市的中軸線。
高雄更名100年,高雄驛則有80年的歷史,於1941年日治時代完工啟用。
這次,它的回歸,串聯了城市拼圖,代表高雄已做好邁向下一個百年的準備,也代表著台日雙方80年來友誼的堅定與「羈絆」。
小時候,我從台南搬來高雄,那時高雄是他鄉,時間一久,高雄他鄉變故鄉,成為心之所繫的地方。雄中時期,也常在車站旁和同學嬉鬧,滿滿青春回憶。
車站放映著屬於人生的某一部分:送往迎來、留戀分離,因此車站遷移,是高雄人的大事,代表新的里程,也見證高雄城市的轉變與發展。
高雄人,寫高雄歌、唱高雄歌,「高雄驛回娘家」我們也特別邀請身為高雄囝仔的 #滅火器 Fire EX. 樂團創作《高雄驛起飛》主題曲,並於今天舉辦新歌MV首映會。
其中一句歌詞:「海風吹呀吹,高雄準備要飛」,象徵高雄蓄勢待發、準備揚帆。
伴隨高雄走過不同時代,高雄的城市發展,無論是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等科技廊帶的形成、以及交通規劃,都是以高雄驛來定錨、延伸。
快20年前,當時我當代理市長,#林欽榮副市長 則時任工務局長,我們一起爭取鐵路地下化由中央負擔7成5經費。歷史的巧合與緣分,林副市長形容是「奇妙旅程」。
當年高雄車站要遷移時,辦桌二人組和李炳輝前輩,也以一首「再會啦!車站」,唱出對於高雄驛的感念與不捨:「再會是暫時,重逢才是咱的永遠」。
高雄驛,是我們的牽掛,期許它永遠陪伴高雄人,迎接故鄉更嶄新的未來。
舊地名 在 FUN假趣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以自由的靈魂賦予這棟老宅新生命]
老宅就好比一位歷經滄桑老人
儘管外表不再容光煥發如初
但是內在卻富有日積月累的故事
-
「八塊」為八德的舊地名
為了紀念對藝術熱愛的祖父與父親
把咖啡廳同時打造為充滿文藝氣息的畫廊
也同時為這座荒廢已久的老診所賦予全新的生命
保留本地人的回憶,也創造新的記憶。
| 八塊画室|
桃園市八德區長興路46號(八德興仁花園夜市旁)
#Fun假趣旅行 #老宅故事多 #八塊画室
-----------------------------------------
就愛桃園,歡迎追蹤我們
桃園在地旅人誌▼https://www.wearefunlife.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arefun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