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心得] 與成功有約-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上集)|《與成功有約》|見人哥來說書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心得] 與成功有約(上) -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讀書心得】《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pp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pp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心得] 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boo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與成功有約要事第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與成功有約要事第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成功有約》讓自己「值得信任」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一張圖解釋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重新組構成功的七個習慣
🖼️圖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7-habits/
-
【重讀經典《與成功有約》】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流傳數十年的經典,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堪稱開山祖師爺,這本書則是他談論領導和成功最經典的著作。
我發現自己讀過的其他近代相關書籍,大部分核心觀念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若說得誇張點,很多這類的自助書,只能算得上是這本書的「衍伸版」。
但我其實不太喜歡書中編排七個習慣的方式,尤其是那個漏斗狀的示意圖讓人非常「無感」,我無法用聯想的方式去有效記憶。今年重讀一次這本書之後,我試著重新組構書中的關鍵元素,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加深記憶。
這篇文章我會重新排列書中的關鍵元素,以作者不斷強調「由內而外」的精神,分別從個人品德、人際關係、管理領導、團隊組織這四個面向切入,來跟七個習慣做連結。
-
【用「信任」重新組構成功的關鍵元素】
去年讀完這本書之後,當下還沒有很深刻的體悟。今年陸續把書中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職場管理之後,漸漸悟出了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也就是「信任」這件事。
你也可以試著回想,自己的老闆會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給誰處理?最有能力的那個?還是他最信任的那個?換成自己與同儕的想處,你想跟能力強但彼此沒什麼默契的同事合作?還是跟能力普通但你信得過的同事合作?
無論是自己與親人的相處,與同儕之間的相處,與職場上下屬的相處,乃至於與社群團體的相處,在每種關係中決定是否能「成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扮演了最關鍵的因素。 以下【圖1】說明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跟信任之間的關聯。
🖼️圖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7-habits/
-
【1.個人品德】
史蒂芬對於近代定義的「成功」有所感嘆:「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改變了,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及成功與否取決於個性、社會形象,以及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圓熟技巧。」
他期許領導人要做到的三件事:「人格正直、證明能力、履行承諾」。然後,進一步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從自身出發堅守品德,才能由內而外散發正面的影響力。採取以下三個習慣可以朝這個目標邁進。
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
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第二個是「以終為始」,這是我最喜歡的觀念,時時思考:「你希望在喪禮上追述你生平的人,怎麼描述你及你的一生?你希望他們在你身上看到怎樣的品德?」常駐這個想法,便能夠在許多價值觀的取捨上,有所依據。
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
If you carefully consider what you wanted to be said of you in the funeral experience, you will find your definition of success.
第三個是「不斷更新」,意指保持開放與謙虛的心態,史蒂芬建議透過閱讀,拓展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關懷。另外,寫作是砥礪自我的有效途徑:記下個人的心得、經歷、思想,可藉以釐清思路,增進思考能力。簡言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莫過於養成閱讀文學名著的習慣。
There’s no better way to inform and expand you mind on a regular basis than to get into the habit of reading good literature.
-
【2.人際關係】
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之後,接下來就可以擴展到人際關係的互動。人與人之間要有充分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在於彼此能夠互相信任。以下兩個習慣就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下,衍伸出來的應用。
第一個是「雙贏思維」,這裡所謂的「贏」是與內在核心價值取得和諧。若是無法做到對自己與別人的承諾,堅持使命,那麼這些承諾就毫無意義,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
在情緒方面的雙贏,需要做到「情緒上的成熟」,也就是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顧及他人的感受與想法。然後是滿足彼此需求的雙贏,透過傾聽理解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需求的同時也引導對方滿足自己需求。
談判專家克里斯在《FBI談判協商術》指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得展現充分的「同理心」,表達渴望「瞭解對方」的態度,營造出彼此「信任」的氛圍,透過傾聽去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
大多數人在「傾聽」時不是為了瞭解,而是為了回應。
Most people do not listen with the intent to understand; they listen with the intent to reply.
第二個是「知己解彼」,史蒂芬把人際之間的信任視為一個「帳戶」,每一次你對別人履行承諾,就等於在帳戶裡存進一筆款項。當你保持充裕的存款額度,你與對方的溝通和合作會自然而然地順利且有效。彼此建立起信任後,傾聽與傾訴的雙向溝通便水到渠成。
當「信任帳戶」有充裕的存款,溝通就來的簡單、快速、有效。
When the trust account is high, communication is easy, instant, and effective.
-
【3.管理領導】
接著把範圍擴及到團隊的管理與領導,這邊連結到「要事第一」習慣裡,公認最有效的高效能管理技法:達到「充分信任的授權」。授權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隊的成長。
然而,授權其實是「信任問題」,而不是「技巧問題」。充分信任的授權,才是有效的管理之道。注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獲授權者可以自行決定如何完成任務,並對結果負責。俄國俗諺說:「要信任,但也要查證」(Trust, but verify.),針對不同程度的下屬,則該有不同程度的查核方式:
對不夠成熟的人,目標不必訂得太高,指示要詳盡,並且充分提供資源,監督考核也要比較頻繁,獎懲要直接。
對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戰性高的任務,精簡指示,減少監督考核次數,考評標準則較為抽象。
當管理已經建立在信任授權的基礎之上,就可以朝向領導的方向邁進,也就是越來越結果導向,給予宏觀的願景和使命,放手讓團隊成員發揮所長。NIKE創辦人菲爾在《跑出全世界的人》提到他的授權方式:「不要告訴人們如何做,而要告訴人們做什麼,讓他們用成果帶給你驚喜。」
領導的藝術,就是幫助他人體認到自己的價值和潛能。Leadership is communicating others’ worth and potential so clearly that they are inspired to see it in themselves.
-
【4.團隊組織】
聽過一則有趣的故事,某公司董事長觀察到內部的溝通與營運出了問題,想邀請一位講授領導管理技巧的講師,到公司教高階主管們「溝通的技巧」。講師回絕了這個邀請,並說道:「以我對你們公司的了解,這些主管該學的不是技巧,而是你們該先建立彼此信任的文化。」
延伸到最外圈的影響範圍,也就是「統合綜效」的習慣,講求的是團隊之間的合作,要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以企業來說,就得建立值得信賴的文化,當團隊彼此感到信任,才能勇敢敞開心胸,展現自己的脆弱面。
史蒂芬也建議我們盡可能與意見不同的人交流,因為假如兩個人意見完全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歧見才有收穫。所以同理,在同溫層裡打滾,也只是持續強化原本立場而已,對於議題本身的進展跟認識毫無幫助。
另一本談團隊領導的好書《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更直接點名,團隊障礙最嚴重的第一條,就是「缺乏信任」。唯有當團隊彼此擁有信任的默契,才能克服五大障礙,進一步擁抱衝突、勇於承諾、承擔責任、達成目標。
信任,是團隊合作的基石。
Trust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l teamwork.
假設你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人,你團隊內的成員,以及團隊外的人員,要如何信任你的團隊呢?除非你本身就已經是個「值得信任」的人了,對吧?一切又回到了最原點,如果你希望獲得信任,那麼得先當個「值得信任」的人。
-
【後記】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句介紹詞深得我心:「這本書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史蒂芬在書裡談到的不只是領導管理的方法,還包含了很多哲學跟人生的省思。最近讀過許多書之後,再回頭看這本,觸發了更多的共鳴。
像是當初看到這句:「工作有一層重要意義,是看到自己有所貢獻、發揮創意,而且為群體帶來改變。」單純覺得很厲害先摘記下來。後來讀到《被討厭的勇氣》提到何謂幸福的感覺,是發自內心感到自己的作為能有「貢獻感」,才體認到史蒂芬所說的「工作」的含意。
最後,回顧「以終為始」的習慣思維:要發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終究得從自身出發,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切才會水到渠成。
由內而外就是反諸求己,從個人最基本的思維、品德、動機做起。
Inside-out means to start first with the most inside part of yourself: paradigms, character, and motives.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事第一】
好久沒有跟大家分享好書了😊,今天歐醫師想要分享這個月讀書會討論的書—《與成功有約》。
這本書非常經典,非常推薦大家可以買回家閱讀,適合大學新鮮人也適合職場工作者、中高階主管、甚至是經營管理者。
作者是成功學大師柯維,全球暢銷多年超越2800萬冊,書中提到7個習慣的養成,將有助於一個人的成功並且惠及他人的人生。這7個習慣分別是:
主動積極 幫你擴大影響力
以終為始 幫你釐清人生定位
要事第一 幫你找到目標與方法
雙贏思維 幫你創造最大價值
知彼解己 幫你維繫人際和諧
統合綜效 幫你化解衝突、找到出路
不斷更新 幫你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以終為始
在讀書會的討論當中有人提到,自身的重大經歷讓她明白了『以終為始』是最重要的一點,相關的概念其實我也曾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當中看到。(兩本書都很適合各年齡層閱讀,不同的時期閱讀會有不同的感受、體悟喔!)
你的人生終點會是什麼模樣?你希望自己的喪禮上來致意的人們是真心哀戚還是假意落淚?當你回顧人生畫面時,什麼會是你覺得對自己感到驕傲、對眾人有所貢獻的?什麼將會/已經是你奉獻一生精力與心血的志業呢?
反問自己這些問題,你能找到答案嗎?這些答案將引領你度過一段____的人生旅程。
#要事第一
歐醫師自己想要分享的是『要事第一』這點對我的影響。
很多人在分配時間時下意識地會優先處理「重要而緊急」的事件,其次是「緊急而不重要」的事,至於那些「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常常會被拖延,甚至忽略了。
比如說健康、忠於自己、誠信、理財、戒菸、培養孩子的品格、陪伴重要的人(情感的經營)⋯⋯
書中提到的『要事第一』提醒了我「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面對取捨時要「勇敢說不」。
身為一個醫生我覺得自己的健康管理很重要,但是過去常常因為工作忙碌&壓力大而忽略了。讀到這段我覺得非常汗顏,就好比要求學生守時自己卻遲到的老師一樣😓。
運動之於健康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知道不等於做得到。
我們總是給自己好多忙碌好多理由而不去運動、放縱口腹之慾,等到有一天年紀到了、代謝下降了、發福了、容易生病了、總是腰酸背痛了,才意識到健康之於人生有多麼重要。
😊均衡飲食&運動就是我認為的『重要但不緊急』的要事!
開始規律運動後真實體會到這個好習慣帶給我的各種正面影響,甚至因此影響了周圍的朋友也加入規律運動的行列😄!
也曾嘗試做了簡單的短影片教大家在家也能做的核心訓練,目的是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也以身作則影響我們的孩子。
今天很開心能藉著這次的讀書心得嘮叨一下,跟你們分享我在法國旅行期間閱讀的經典好書《與成功有約》
#好書推薦
#要事第一
#悅讀人來+1
下次來寫運動相關的長文,順便炫耀一下自己的練習成果照🤣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上集)|《與成功有約》|見人哥來說書 的必吃
好書推薦:《 與成功有約 》天下文化章節: 0:0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25 思維轉換4:45 主動積極 6:42 以終為始9:44 要事第一見人哥頻道: ... ... <看更多>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心得] 與成功有約(上) - book | PTT學習區 的必吃
個人成功 ##主動積極 主動積極的前提是要學會不過度主動,作者邀請讀者抽離自己,將「自我」分為兩層。 外層接受與面對外在環境的刺激;內層則針對 ... ... <看更多>
與成功有約 主動積極 心得 在 [心得] 與成功有約- 看板book 的必吃
作者:
Stephen R. Covey 史蒂芬・柯維、Sean Covey 西恩・柯維
心得:
成功之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象徵與意義,而成功該如何養成,作者們透過這
本書給予我們關於成功的七個習慣。
Part1重新探索自我
1–1真正認識自己
人之於這個世界都是獨立個體,而就常理來說我們多半最認識的也就是自己
,但往往我們在這個相處過程中忽略一些部份。本書的開頭作者讓讀者重新
觀察自己並給出建議。作者認為真正卓越的人生少不了正直的生活以及怎麼
想比怎麼做重要。行為的本身反應其思想的模式,若是身陷一個困難或是困
境時,作者建議調整我們的思維,在改變的過程中思想也會變得豁然開朗。
回歸自身與外界的互動,作者認為品德仍是首要的溝通利器。正所謂行的正
坐的直,以品德出發也能避免未來遭遇到更多不良的影響。而在確認未來方
向時,我們得先確認自己要去哪個地方,這是個難題,但作者認為若沒有在
出發前準備好方向,縱使到了終點,你有很大的機會會質疑自己為何來到目
前的所在地。
1–2 新時代舊煩惱
不管在哪個時代我們都擁有那個時代獨特的煩惱。本書出版近三十年,我們
所面對的問題不可能與本書剛出版一樣。現在的時代推崇快速的文化,我們
在下一秒就可以吸收完全不同領域的知識,但作者的一個觀點我認為是一個
很大的借鏡。農夫栽種農作物依賴作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時間等待收成,但若
農夫也抱佛腳,等到要收成才栽種,作物想必也無法收成。這樣的觀點對於
新時代的煩躁與不安有著很大的衝擊,任何產出都需要時間的醞釀,倘若一
昧追求速度很有可能遭遇到反效果,拋開投機取巧吧。而在不同時代的問題
解方,作者認為沒有多大的差異。思維仍是一個關鍵,透過思維來決定行為
態度,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1–3 解決煩惱只要改變習慣
對於煩惱最好的解方就是從自身出發進行改變,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許多時
刻我們都期待外界的改變來配合自己,但這樣的情況多半徒勞無功,從自己
本身出發反而會得到一個好的機會。作者認為解決生活的一些問題,透過調
整自己的習慣改變引力就能得到良好的解決。不同的知識也會決定我們自身
習慣的養成模式。作者告訴讀者知識等於知識技巧與意願,兩者成立才有改
變自己。
1–4 由內而外建立七大習慣
接下來作者準備介紹七個他所認為的高效習慣,而在開始前,作者建議建立
習慣的順序先從自身開始,逐步向外擴展。而不論哪個習慣,自己最難執行
的習慣就是最重要的習慣,沒有一個是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為習慣的建立
還是在自己本身
Part2個人的成功
習慣一主動積極
2–1–1 專注你能做好的事情
做點什麼或許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太多但什麼都不做註定無法改變,回歸到
自身的根本,也就是作者表達的習觀一,我們必須主動的創造些什麼來改變
自己。多數時刻我們都以為很容易改變自己但有時候別人其實很難改變,在
這樣的情況下改變自己變成一個很好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先改變自己我們才
有機會改變他人。而在探究人性的部分,作者認為人性本質都是以主動為出
發點而非被動,主動求得生存與活下來,主動爭取想要的事物都是以主動出
發,作者也表示多數的好工作都是自己主動爭取來的,很少有好的工作是被
動取得。
2–1–2 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
人與人彼此在互動的過程中,透過許多方法交流想法思維意見等等內容進而
互相影響彼此。在這樣的過程中作者認為要成為能夠影響別人的人,通常主
動積極的人會擴大自己的影響圈,透過正面並主動的方式去創造命運而非被
動接受命運。作者在這裡分享了定型與成長心態,成長相比定型心態較積極
主動且有創造性。情緒也是影響一個人的很大部份,作者認為如果想讓自己
比較快樂的話重心要放在自己能掌握的部份。習慣一是七個習慣的開端,如
同作者所述把人生握在手裡才能實踐其他習慣,先掌握生命的主導權才能夠
開始關於其他習慣的練習與實踐。
習慣二 以終為始
2–2–1目標跟方向在思想與行動上一個重要指標,方向的設定便成為我們前
進的參考依據,在前進前思考該往哪裡前進是作者建議我們的事情,並且建
議我們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前進方向。很多時刻我們在追逐目標並且成功時
,我們得到的不是喜悅反而會迎來一陣空虛,這時候就是作者所提及的第二
個習慣,在每一個結束時刻再次設定方向並且持續努力。另外作者在這個篇
章也有提到,試著思考自己正在前往的喪禮,你自己會希望自己聽到周遭親
友怎麼表達或懷念關於你這個人?這是一個很棒的議題,驅使我們在活著的
時刻成為更好的人。或著我們可以開始思考這個議題。
2–2–2 改寫人生腳本
我們都是自己人生劇本的編劇,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撰寫我們的故事。而我們
會因我們不同的思考來去執行我們的劇本。作者提出了一個在週末加班的問
題,在這十個面向當中每個人都會給予這個問題不一樣的答案,作者表示每
一個答案都沒有對錯,只在於自身重心對於這個問題的反應結果為何。所以
編劇過程中,試著看看其他不同的重心來寫我們的人生劇本或許會有不同的
啟發與可能。而這當中我還有一部分是書中所述的,我們要排除不合的價值
感以及無形的制約,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
2–2–3 改變觀察世界的角度
透過前一個篇章所提到的十個重心,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展現,有
時候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太久以至於沒有發現到別人的想法與我們的實際差
距。在這個篇章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嘗試在觀察世界時改變我們查看的角度與
思維。慣用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這句話打開了我的觀點,畢竟我們因為
習慣與長時間的調整成為現在的自己,但我們應該隨時注意自己是否已經僵
化,在改變的過程我們會遭遇到來自自身與外界的挑戰與質疑,這個時候可
以透過定期審視來確認自身與外界是否認同這樣的改變。作者表示有時候會
看到許多公司行號述說著自身的企業文化,而一間公司是否能夠成功便在於
這個口號僅是口號或者是一個實踐的行動。
習慣三 要事第一
3–3–1 要事第一
習慣三改變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在這個篇章作者將事情分成了四個面向『
重要並急迫』『重要但不急迫』『不重要但急迫』『不重要也不急迫』。在
通常一般的認知中,我們會以『重要並急迫』的事情放在首要的位置,但作
者認為最重要的反而是在『重要但不急迫』的面相上,『重要但不急迫』的
事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時間的關係而減緩完成的進度,作者表示我們應該管
理事情的重要性而非時間,先關注事情帶來的重要性並執行才是一個可行的
方法。過往自己也會依照時間來進行事情的管理,在這裡透過作者的闡述有
了一個新的認知。作者也表示過度強調時間也會帶來一些影響,在人與人的
互動中我們無法完全掌握彼此的心態與認知,作者舉例自己兒子收到分手訊
息後無法再執行原本設定的計畫,因為分手這件事情不在作者兒子的行程計
畫表內。
3–3–2 勇敢開口說不
人與人的互動中有著許多可能性,許多時候我們受託他人完成一些事情,這
樣的過程我們需要更改我們的行程計劃,可能受到不同的壓力影響我們是否
需要接受請託。作者表示我們應該勇敢說不,說不展現了我們對於自身的控
制權展現了自制力而不被其他人影響。有時我們不善拒絕反而造成自身的負
擔,相信大家也不願意自己變成如此。在管理時間與自制力的要素作者提供
了六大標準來做管理
3–3–3 放手之後成就更大
個人習慣的最後一哩路,管理事情若能與外界有良好的溝通能使自己的事情
處理來的更加順暢。作者表示我們生命五成的時間都在處裡急迫事務,若是
又加上無法拒絕別人會帶來更大的影響。試著精簡事情刪除不重要的事情就
變得相當重要,現今生活忙碌已經成為一個地位的象徵,回顧歷史以前地主
或是城堡主人都是相對愜意悠閒,但時代將其反轉,嘗試將一些不重要的事
情移開我們的視線,讓自己喘口氣將信任交付給其他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作
者建議採取充分信任與授權達到有效的管理。有些人過度緊盯不屬於自己的
任務與工作連帶影響自身的表現,嘗試放手吧。
Part3公眾的成功
3–1–1 獨立是互賴的基礎
在談論完個人自身的三個習慣後,後續四個習慣是將自己與外界開始互動的
習慣。彼此互動的基礎可能有許多方式,作者從信賴出發也表明獨立是互賴
的基礎。若無法獨立也將無法構成互賴。作者表示我們可以儲存關於六個信
賴的存款 『了解別人 』『注意小節 』『信守承諾』 『闡明希望』 『誠懇
正直 』『勇於道歉』
互動的過程需要釐清彼此的目標確認完成後造成的誤會也能降低,但作者表
示在彼此互動中若有問題進而解決也是能促成和諧的契機。有時候我們會帶
著利益出發但作者認為以無私的愛做為出發點是更好的選擇。在互動時每個
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作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強者才能展現溫柔而弱者只會殘
忍。
習慣四 雙贏思維
3–2–1 人生不是零和遊戲
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有時我們會彼此增長、互相消耗、單方面付出等狀況。
也如同這個篇章所說,不同的情緒讓我們無法以等量的狀態比較,多或少都
是有可能。在這個篇章作者提出了六個人際關係的狀況
『利人利己』、『損人利己』、『損己利人』、『獨善其身』、『兩敗俱傷
』、『好聚好散』
在不同的人際關係環境中永遠沒有最好的人際關係,只有最佳的人際關係。
3–2–2 每個人都可以是贏家
人際互動當中最佳的狀況就是彼此都能得到彼此需要的雙贏關係,作者列舉
了許多自身的經驗在一開始遭遇困難後最終如何彼此都能夠圓滿的解決問題
,在這交涉的過程中作者建議是以雙方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去溝通。在打造雙
贏的思維中作者提出了『真正正直』『成熟』『富足心態』來給予建議。在
交往過程中作者也建議我們需要多與其他願意利人利己者交往。在這樣的過
程中誠心誠意地去理解對方的顧慮以及感受也是相當重要的。而成為贏家的
另一個概念,作者認為擁有富足心態是通往幸福的鑰匙。有時候造成彼此陷
入僵局的困難不在於彼此的心態而是在彼此互動中所受限的制度,詭異的制
度可能會引發我們錯誤的人際關係。
習慣五 知己知彼
3–3–1 適時扮演知心人
多半我們都有聽過「業務」是個可能具有高收入的職業,但我們也在現實當
中看到兩個光譜的業務人生。作者認為平庸的業務推銷產品,但傑出的業務
則是銷售解決問題。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理解到對於其他人我們是採取何種態
度交流。在成為知己知彼的人過程中,作者認為我們必須先了解再去判斷,
釐清問題的根源才能進而提供解決方案,而傾聽的層次也能讓對方感受到我
們對於彼此在這個問題的關注程度,透過肢體與情緒我們就能知道對方是否
敷衍或正真正聆聽。真正的理解對創造良好互動始終是必須的。
習慣六 統合綜效
3–4–1 尊重人我殊異
人跟人不管在思想或是外貌上始終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
就有無限的可能。這過程也難免會帶來彼此認知上的誤解或是落差,作者認
為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將彼此的差異攤開就是讓彼此前進並且解決的根本,
而要培養習慣六的統合綜效,就是要將彼此的認知落差釐清,才能有後續的
可能性。
3–4–2 尋求第三選擇
往往人際互動中遭遇困難或思維落差,我們會用彼此以為的唯一解作為選擇
,但是作者認為其實還有其他的選擇性,嘗試發現不同意見的存在價值,這
對在遭逢彼此的困境中可能帶來好的結果。作者也表示在人與人相處中是可
以接納矛盾存在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十項全能,始終會有自己的弱項,於
此我們要接納自己不足的地方。而人際互動中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可以在這
當中接觸到更多的觀點,這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一個論點。
Part4全面關照生命
習慣七 不斷更新
4–1–1 日覆一日提升自己的能力
作者在本篇提出了一個故事,一位正在鋸樹的工人一直使用鋸子導致越來越
不利而降低效率,但其實工人只要停下來將鋸子磨利就能夠增加效率。如果
生命遭遇停滯作者建議可以磨練自己將自己升級。生命是一連串不斷遭遇挑
戰與獲取成功的過程,每個階段我們都有要達成或實現的目標,所以當我們
達成了就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時時更新自己。
4–1–2 成為支持周遭的力量
要如何成為這股力量?作者認為仍要持續的進化自己才能成為這股力量。在
學習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教學的方法,作者表示若一成不變也會拖延學習
效率。現今科技的進程已經超越當時作者想像。其兒子的見解是我們要控制
科技而非被其控制。作者建議不管任何面向的學習我們都要贏得每日的成功
,將要面對與解決的事情透過每天作為單位處理。
4–2–1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有些人表達他們的人生就「這樣」了,但事實上真的是
如此嗎?作者認為其實我們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透過上述的七個習慣
以及其他建議來完成。有時我們無法調整某些行為或習慣是更深層的問題所
發起,所以逐步探究問題我們就能有改變的機會。這也是作者從開始所提及
的從內開始調整自己。
Part5永遠的叮嚀
5–1–1 一切回歸原則
萬事起頭難,如何開始納入這些習慣?從思維開始進而引導到行動上,而作
者更表達所謂的實踐不在於只是教這本書閱讀完成就好,更重要的是在閱讀
後持續實踐。七個習慣當中最難達成的就是個人最重要的。作者也告誡我們
注意家庭的重要性,因為沒有任何的成功可以彌補家庭失敗。另外關於退休
的議題,作者認為我們只能從職位當中退休,生命駛至盡頭前我們都能做自
己想做的事情,想完成什麼就去完成。
--
個人閱讀網誌:https://liferpg2021.medium.com
個人說書頻道:
APPLE:https://reurl.cc/Enbdlg GOOGLE:https://reurl.cc/kZ8Ab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5927123.A.E3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