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菓水森館特展」邀您參與藥學與人文的對話
歡迎全校師生到藥學專業學院水森館來欣賞「藥。菓 水森館特展」,此展覽自108年4月16日為期展出半年。
4月16日開幕典禮由藥學專業學院沈麗娟院長揭開序幕,因緣際會認識吳怡蒨藝術家,以藥為主題之藝術品展出,對藥學專業學院深具意義;醫學院張上淳院長表示學生除了課程知識與專業素養的學習外,人文素養培育亦對未來執業有相當大的助益;臺大醫院陳石池代理院長也讚賞此次展出的藝術作品,利用藥品仿單與藥盒變成繽紛多變的藝術作品,於水森館彩色玻璃幃幕相互輝映;此次的創作來源,感謝臺大醫院藥劑部黃織芬代理主任的大力支持,得以順利取得足夠的創作來源,將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藥盒、仿單等廢棄物,透過藝術家的手中蛻變成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也期待此特展可成為臺灣一個藝術與醫學、藥學重要的結合。吳怡蒨藝術家表示因其自身經驗,國人囤積藥品及用藥習慣關聯性,導致健保藥物的濫用與浪費,致使台灣健保制度產生危機,她透過蒐集台大醫院的廢藥盒及仿單,也深刻了解醫學中心的用藥習性,亦期望透過此次展覽能讓大眾思考自身用藥習慣。
藥與菓,看似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卻在藝術家的系列創作中,激盪出醫療議題與心理狀態的反思。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藥品包裝和膠囊,藥以鮮豔如菓的外表出現。但這層層堆疊之下,卻暗藏著莫名的不安。藥品名稱中的「安」、「妥」、「通」等用字,使藥給人如菓一般的舒適愉悅感受。然而,藝術家又將仿單拼組成了「叮嚀」,提醒了藥與菓之間不容忽視的落差。
用藥的目的旨在恢復健康,但偏差的用藥方式卻能帶來危機。藝術家在蒐集過期藥品創作的過程中,分析民眾囤積藥品的心態,亦體認到醫療資源浪費的負荷。一件件繽紛作品的背後,是藝術家為喚醒當今世代的吶喊,期盼人們正視用藥態度與生活方式的課題,理解絢爛的面具之下,已陷入了無止盡的迴圈。
此次展出之作品為藥與菓系列創作之三,以創意的巧思,挑戰嚴肅的議題。在致力於藥學教學研究發展及臨床應用之藥學專業學院展出別具意義,激勵師生以民眾的角度思考藥與社會間的聯繫。邀請您蒞臨,一同來探訪藥與菓之間的奇妙對話! (文: 藥學專業學院)
臺大醫院藥劑部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喜迎臺灣大學九十周年校慶 臺大醫院舉辦藥事照護成效研究國際研討會】
臺大醫院藥劑部的定位不僅是服務本院病人,更希望影響全臺灣的藥事服務,以成為藥事執業之領導者自勉。過去在翠華講座的支持下,從2014年起每年舉辦至少兩場的全國藥事服務工作坊,分享本院之標竿服務模式與內容,獲熱烈回響。此次有幸獲得安斯泰來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贊助,在喜迎臺灣大學九十周年校慶期間,在臺大醫院、臺大藥學專業學院、臺灣臨床藥學會、與藥師公會全聯會大力支持下,於2018年1月12日在臺大兒童醫院B1會議廳舉辦「臺大醫院2018年藥事照護成效研究國際研討會」。研討會當天來自英國、全臺北中南共有九位講者及超過200位藥師共同參與,此次研討會以藥事照護為主軸,並涵蓋國內現況、成效研究、與經驗分享三大面向。
研討會一開始,邀請到臺大醫院孫瑞昇副院長、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臨床藥學會林慧玲理事長親臨致詞,藥師公會全聯會古博仁理事長因公不克出席也特別指派孫淑慧監事代表致詞。孫副院長致詞中除了代表臺大醫院與臺大醫院藥劑部感謝藥界多位長官、同仁出席此次研討會,也感謝藥師加入臨床醫療團隊共同照護病人讓整個醫療品質有很大幅度的提升。李署長致詞中除了肯定藥師在整個醫療體系的腳色,也承諾將持續改革、提升藥師在醫療體系的貢獻度,期許大家一起努力,一步一腳印,讓臺灣整個醫療體系更好。林理事長致詞中則提到藉由成效研究(outcomes research)可讓藥師與學術界共同合作評估藥事照護對整個醫療體系的整體成效與經濟效益,期許大家能更瞭解與重視此藥事照護成效研究方法。孫監事則提到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的資料顯示藥事照護的重要性,不但能節省許多的醫療花費、降低病人的住院天數還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全聯會將會持續向健保署爭取臨床藥事照護專業的給付項目,並持續開創藥師職業空間,強化專業形象,與大家共同努力,發揮專業永不懈怠,也代表全聯會感謝大家在工作崗位上的努力。
上午場成效研究部份邀請到英國Warwick Centre for Applied Health Research & Delivery, University of Warwick學者Richard Lilford教授與陳彥甫首席研究員分享成效研究方法學之應用與經驗,並邀請臺灣醫藥品法規學會蕭美玲理事長與臺大藥學專業學院臨床藥學研究所何蕴芳所長擔任上午場主持人。成效研究為研究健康照護結果的學門,常用來評估上市前或後之藥物臨床效果,亦可運用在各項醫療照護服務評估(如藥事照護服務);前者乃屬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之範疇,後者則為醫療服務研究(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HSR)領域。其評估範圍可涵括醫療照護的安全性(safet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性(equity)、效率(efficiency)、及時性(timeliness)與以病人為中心的特質(patient-centeredness),並採用包含藥物流行病學、藥物經濟學、社會科學、資訊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等多項跨領域研究方法學,以提供實證依據參考。透過Lilford教授及陳彥甫博士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到利用進階的研究方法如貝氏法(Bayesian methods)可以證實臨床決策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CDSS)的成效。在台灣,許多醫院的CDSS建構皆有藥師的參與,因此可以凸顯藥師專業的重要性。
國內藥事照護現況及成效
下午場首先邀請到臺大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暨臺大醫院藥劑部沈麗娟主任分享臺灣臨床藥事服務發展現況與政策,接著邀請國內多位藥界專家學者分享各醫院執行藥事照護之成效與經驗,包含加護病房及一般病房住院藥事照護、抗凝血及老人多重用藥門診藥事照護、癌症病人首次化療衛教藥事照護等。從各個演講者的成效研究皆指向藥師提供藥事照護可以顯著減少藥品相關不良反應,提升病患生活品質等。以臺大醫院陳佳其藥師分享的腎臟科病房藥事照護為例,顯示一位臨床藥師於腎臟科介入照護一年後,節省藥品費用可達2.77倍,避免藥品不良反應所引起的醫療支出費用可達2.17倍(節省約七百萬元醫療費用),平均住院天數可以縮短兩天,整體效益比(benefit/cost ratio)從4.92增加到9.36。如沈院長報告中提到,合理的醫療機構藥師人力是為了民眾,醫院藥師為最重要的藥物治療守門員,未來的方向應朝著相關政策制定著手,讓藥事照護成為常規性的服務以改善病患用藥安全及生活品質,並節省因不當藥品使用所導致的醫療支出。
藥事照護的整體推動仰賴政府機關、學術單位與藥師共同努力,藉由成效研究方法學顯示藥事照護能有效提升整個醫療體系的經濟效益與品質,讓大家更瞭解藥事照護的重要性,而能制定相關政策,使藥師能從事更多相關服務。此次研討會除了提供與會者瞭解成效研究方法與應用、並汲取國際先進國家於成效研究發展之經驗,鼓勵國內藥師與學術單位共同合作,提升各界對成效研究應用的重視,並藉由多方討論提出改善照護方案與制定共同目標。
臺大醫院藥劑部 在 唐豪悅醫師 Dr Kelly Tang 皮膚醫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節硬化症患者的好消息!
#結節硬化症 #台大醫院 #rapamycin
【臺大醫院成功研發結節硬化症血管纖維瘤的治療用藥】
http://www.ntuh.gov.tw/informa…/…/latest_news/DispForm.aspx…
結節硬化症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疾病,致病原因是因TSC1或TSC2基因變異造成細胞內控制生長的mTOR訊息路徑過度活化,使得病患體內多種器官如腦部、腎臟、肺部、心臟、眼及皮膚的細胞增生形成錯構瘤,在上述所有的錯構瘤中,臉部的血管纖維瘤發生於九成的結節硬化症患者,患者常從3-4歲開始在鼻部及兩頰發現膚色到紅色突起丘疹,嚴重時丘疹會互相融合形成大斑塊,因病灶有血管成分,在悶熱環境下會更為紅腫明顯,對患者外觀影響甚大,若沒有妥善處理,對正在發展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或成年期的求職常造成影響,增加患者自身及家屬很大的心理負擔。
目前對結節硬化症臉部血管纖維瘤的治療,主要仍局限於外科治療,例如電燒、雷射或手術切除,但會有疼痛、傷口感染,或是產生疤痕的風險。這種侵入性處置在執行上需要局部麻醉,甚至在孩童或不易配合的病患還需要使用全身麻醉。若以內科療法口服mTOR 抑制劑如sirolimus (rapamycin)或everolimus雖也可以改善臉部血管纖維瘤,但可能產生全身性副作用。因此若能單純以外用塗抹的方式治療,對病患是最安全的方式。
Rapamycin 是一種mTOR 抑制劑,其外用製劑在國外使用經驗已知對結節硬化症臉部血管纖維瘤有療效。在臺大醫院的結節硬化症整合門診,我們使用外用0.1% rapamycin藥膏每天兩次持續12週後,臉部血管纖維瘤嚴重度減少了三成,病患也自覺病灶有退紅、變平、變小或消失的現象,整個人覺得變得更美更帥有自信。在藥物安全性上,使用初期可能在藥膏塗抹處產生輕微的皮膚搔癢,此外使用Rapamycin藥膏時應注意防曬。
Rapamycin藥膏目前並無藥廠生產製造,病患對藥膏的取得是一大困難,在臺大醫院藥劑部的協助調製下,自2017年9月起病患於結節硬化症整合門診就診可處方Rapamycin藥膏,希望能提供結節硬化症患者更多的醫療資源及幫助。
#台大醫院 #結節硬化症整合門診 #結節硬化症 #TSC #mTOR #Rapamycin
#基因醫學部 #皮膚部 #藥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