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角爸)
前天的發文謝謝大家不嫌棄,都在下面的留言表達支持與祝福,這些善的力量真的對世界有幫助,我和角媽也謝謝大家的回饋。
今天特地來提一件事。
在5/18的時候,我們的BPD社團中有一位同伴分享了她的《半痊癒經驗》,這讓我眼睛一亮,因為社團中少有這樣的文章出現,也很少知道有人憑著自己努力而「半痊癒」中,我覺得這相當難能可貴,這樣的經驗分享也很值得細讀與理解其中的邏輯。
基於她自己陳述是怕被認識的人認出來,所以用小號來發表,而且在私密社團的發文無法使用分享,我這裡節錄出相當重點(畫螢光筆的地方)的地方,在粉絲頁,讓沒加入社團的人也能看見。
以下為內容節錄:
=====================================
<前略>
二、目前我的狀態是?
沒有伴侶,第一次讓自己感情狀態空窗了一年多,但感覺比過去十幾年都好,沒有宗教信仰,不必吃藥,不必再找任何諮商師,生活完全可自理,也有經濟能力。
不會再迫切地想要投入一段親密關係,然後反覆精神崩潰,覺得自己是寄生蟲,不會想要再瘋狂地找人安放我過剩的感情,不會再每天都覺得很痛苦很想死,每天都可以通過完成事情、學習新的東西跟體驗新的事物來感到快樂。
.
當然一般人該有的生活壓力還是有啦,遇到突發的重大壓力(如同事欺凌、勞資爭議)也會失眠厭世,不過這裡要強調的是,我所提到的三件給我帶來快樂的事情「完成事情」、「學習新的東西」跟「體驗新的事物」,都是不需要向一段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提出索求,就可以獲得快樂的事情。
.
畢竟關於減輕痛苦還有壓力的方式,跟伴侶索求真的沒什麼效果(不是批判這麼做是對或錯,純粹認為真的沒啥效果),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分享的核心思維。
三、首先具體來說,我會建議可以怎麼做?
(1)不再相信投入一段關係可以產生我們想要的止痛效果。
不管是怎樣的關係,效果都像古代皇帝服用的養生丸,一開始服用的時候真的可以擺脫一些不好的感覺,但實際上不僅副作用很強,效果還會越來越差,而且很浪費時間。更別提,那段拖累別人也拖累自己的時間,反而是拿來讓自己痊癒的黃金時光。
.
(2)不要立刻就暴怒說:「亂講!我才沒有相信投入一段關係就可以產生我要的效果啊!我哪有那麼頭腦簡單!」
很多邊緣型人格被“不好的感覺”追上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抓到什麼“人形止痛劑”就趕快吞,就算不相信對方100%可以幫忙止痛,只要對方有機會減輕我們10%的疼痛,基本上都是先吞再說。
.
但前一點已經提過:不要相信這種做法可以真正改善自己。
.
還有,人真的要學著在該對自己誠實的時候誠實,除非能夠真正做到對問題完全無視,不然對自己誠實就是解決問題的初步方式。
.
(3)善用“不相信的力量”
很多邊緣型格會說自己早就失去希望,早就不願意相信未來會更好,但是一有機會可以把別人拿來幫自己止痛時,卻又總是很輕易地就燃起希望。
.
但事實上,這僅僅是因為“相信的力量”,會讓我們以為“人形止痛劑”可以止痛,從而讓我們想要投入一段關係。
可是因為精神狀態不穩,所以無法經營好一段關係,而無法經營好一段關係的壓力,又會反過來造成更大的壓力,反而讓自己的精神更無法穩定。
.
因此,那不如就大方地不去相信,不要再去相信一段關係真的可以止痛,不要為了攝取人形止痛劑而“選擇性相信”或“選擇性不相信”,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可以讓自己好過很多。
===================================
<節錄結束>
這位同伴已經培養出能獨立運作的機能,即便尚未經過伴侶驗證,但至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已經不用再靠向人索求感情或認同,來得到活下去的力量。已經培養出自己就能活下去的獨立的能力。
這一點相當難能可貴。
一直以來,我和角媽分享的,都是BPD與陪伴者之間的互動,該怎麼認知,該怎麼面對,該怎麼處理,而我們的經驗裡最缺乏的,就是針對單身BPD該怎麼讓自己轉變,讓自己不再那麼痛苦,我和角媽一直幫不上忙。有了這位同伴的分享,也讓我大概理解了對於單身的BPD來說,也許有哪些有效的方法的可能性,這點真的幫助很大。
再看她文章的後篇的重點節錄
==========================================
<前略>
一、 就算前篇所提及的建議我都願意去做,可是在那之後,我的生活還剩下什麼?下一步該怎麼做?
.
我自己的作法是:找一個“不會向親密關係積極索求”的人,當作自己的「學習模板」。
.
要知道學習模板對人類成長的重要性非常巨大,不是要把對方當成目標,而是把對方當成方向。就像北極星只是用來指引方向,而不是要迷途的人飛上北極星,甚至成為北極星。
二、所以你是怎麼使用“學習模板”的?
.
我在決定改變自己後,我先是拿我的朋友D當學習模板,以下是D的幾個特點。
(1) D是一個母胎單身、自稱很懶、但同時又很愛運動的異性戀男人XD
(2) D從來沒去追求過女生,只要一有空就是打遊戲跟鑽研學問寫論文,偶爾才會跟學生時代的男性友人們一起吃個飯。
.
而我選他當模板的理由是:
(1) D很正直,脾氣好,後來他知道我拿他當學習模板後,他也明確地表示他雖然願意幫我,只是他也趁機跟我講清楚,他不考慮跟我交往,也不會跟我有更進一步的關係,他只是覺得跟我很有話聊,也只當我是朋友。
(我們連不小心揮到對方的手都會趕快道歉,更別提床第關係)
(而且當時我們的關係其實也談不上熟,他只是覺得他幫我是舉手之勞,後來變熟真的是意外)
.
(2) D從來不會相信,自己需要找個伴侶過日子,人生才會有快樂。
他甚至覺得,自己當處男一輩子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可以讓人生獲得滿足的事情多了個去了。
而這樣的思維,對於當時不斷搞砸親密關係,卻又想不斷投入親密的我而言,簡直就像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們(?)
.
(3) D傾向解決問題>靠北情緒,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會跟別人靠北情緒,卻很少真正花力氣去做改變,然後下一次又故態復萌,那基本上就只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就只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轉嫁給別人,重點還沒有效果。
.
(4) D擁有非常明確的人際界線,因此他會很明確地拒絕我超過界線的依賴。我崩潰的時候,他也會認為我必須自己冷靜下來,花多少時間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自己撐過去,不要指望別人的存在可以幫忙安撫。
.
而我拿D當學習模板的具體方法則是:
(1) 找一個感興趣的新東西來學
好處是可以充實自己在勞動市場上的競爭力,建構自我價值感,同時轉移注意力。
雖然剛開始的那陣子,我天天都很崩潰,畢竟精神狀況已經爛那麼多年了,不太可能立刻就好起來。
更別提,期間生活依舊充滿各種打擊,因為人生根本不會因為你想改過自新就對你手下留情。
不過堅持了大概快一年後,效果就出來了,現在不但很少在崩潰,甚至還長出了自信。
.
(2) 不要再相信自己是一個“精神狀態一爆炸就一定要立刻找人傾訴”的悲劇人物
.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建構兩個概念,那就是不管怎樣,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就算身邊有人可以依靠、有人可以幫忙安撫也是一樣;同時,每個人控制好自己的潛力也都比想像中還好(例如某亞斯政治人物只要去到中國就不會失言)(?)
.
至於要如何“練習”自己安撫自己的精神狀態,建議如果真想要跟別人傾訴,建議也是在崩潰完冷靜下來之後,再跟別人說自己的感受,前期雖然很痛苦,像在戒毒,不過很神奇的是,後期竟然就會慢慢覺得:這其實也沒什麼啦。
.
但是,精神一爆炸就立刻找人哭哭說“嗚嗚我好爛哦”,確實是稱不上對自己的控制練習,只是抓止痛劑。
.
而且對於讓自己長期感覺好一點的效果也堪稱奇爛無比,自然就沒有“後期狀態會越來越好的”事情發生。
因為根本沒有開始。
四、 所以“半痊癒”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經過越來越多次的練習以後,我開始發現,漸漸地,自己的精神狀態已經可以到達“無痛”的境界,再也不會醒著的時候就痛苦纏身,連帶控制情緒的能力也比一年前的自己要強大很多。
.
雖然現在的我依然不是一個樂觀的人,可是我很喜歡現在的樣子。同時我也相信所有邊緣型人格應該都不會排斥變得“喜歡自己”。
.
只是現在的我已經不再需要通過“向伴侶索求”的方式,來讓自己好過一點,因此我暫時不打算找新對象,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在親密關係裡的表現,是不是真的有改善了,所以我決定用“半痊癒”來形容自己的經歷。畢竟在沒經過真實情形考核的狀況下,確實不太適合宣稱“自己已經徹底改善”。
===========================================
<節錄結束>
這位同伴透過找一個「學習模板」,來讓自己轉變新的角度來詮釋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很大的關鍵點。很值得每一位BPD參考。
當然確實這位同伴也很幸運,這位學習模板沒有跟她有感情上的牽扯,很純粹的當了個模板而已。假如不幸這位學習模板和同伴產生了感情上的牽扯,這個「學習模板」的功能將會全然喪失,而且功虧一簣。
其實BPD都會找尋模板,這一點並不難,因為這就是一種BPD當下的狀態,就是會被一些人格給吸引,只要這些人格正好具備值得學習的條件,都能夠觀摩學習。但最大的問題點是:BPD千萬不能愛上模板。這大概是許多BPD本來有機會變好,卻又一夕之間崩壞的關鍵點。
任何值得學習的模板,一旦和BPD有了感情上的糾葛,模板可能也會走鐘,原本看來美好的特質也會在某個瞬間被「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給摧毀,所以這位同伴的幸運在這裡,這位模板恰巧對她沒興趣,也沒有用下半身思考,這實在不容易。
一定有很多BPD也曾經把諮商師當成模板的心理狀態,但都是因為某些時刻對諮商師感到失望(因為抱以太大期望,覺得諮商師能解決一切),而原本想學習的念頭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這位同伴分享的「學習模板」的概念,如果今後能成為種子,讓BPD朋友們能對這件事下定義──「找一位學習模板,且不要和模板有感情上的牽扯」,也許後繼也會有其他單身的BPD成功練習到新的價值觀也不一定。
所以這位同伴分享的經驗,真的價值很大。
對照我和角媽的經驗,當然角媽多多少少也被我影響著,而漸漸偏向「一般人」或是一些「正向」的價值觀。但因為我和角媽就是有感情上的糾葛,所以事情複雜得用了幾年來學習相處與處理。這就是兩種極端。
所以我們得到了兩種可能性。要嘛,單身的時候,找一個不會有感情糾葛的學習模板,練習新的價值觀與看法,千萬不要放感情,否則就會變成要走角爸角媽的痛苦學習模式。當然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有禁斷症候群,畢竟長久以來根植於BPD內心的價值觀很難調整,唯有透過許多「新經驗去取代舊經驗」,才能一步步走向新生。
所以沒有難易的問題(都不容易),只有可能性與方向對不對的問題。
這裡有了兩個可能性,感覺上,變好的機會就開始變大了不是?
(若是未來有更多的人也分享「變好的經驗」,那麼可能性就更多了。)
真是令人躍躍欲試啊(#新石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自 戀 型人格 道歉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同父異母的姊姊痛批梅根說謊!呼籲哈利夫婦向王室道歉
#梅根 #自戀型人格障礙 #英國王室 #YNE
自 戀 型人格 道歉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戀性人格特質 #繁體中文少見的大眾讀物
#讓人痛苦卻無從擺脫的親密關係 #當你愛上自戀者
◎總以為只要給予他更多的愛,他就會改變。結果:依舊用言語糟蹋我,甚至動手。
◎當你澈底死心決定分手。自戀者總是道歉:「我願意做任何事來挽回你。」
◎大家都說他是好人,親友們更這麼認為,但私下的他卻時刻控制著你的一舉一動。
◎總是用下一個謊來圓上一個謊,謊言一旦被你揭穿,他會說:「都是你⋯⋯。」
◎他甚至能敏銳的嗅到你內心最脆弱的部分,讓你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只有表現符合他的期待時,才值得被愛。
#為什麼我們會被這樣的人吸引?
#如何辨識這個人是否是自戀者?
最簡單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觀察他和別人吵架時的用語⋯⋯
🚦他們會用雞毛蒜皮的事來混淆對方,偏離話題。
🚦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或直接把責任推給你。
🚦「都是因為你,我才會⋯⋯」
🚦用以牙還牙的方式,找機會報復你。
🚦拿你的孩子或是財產威脅你。
這種人為什麼會找上你?多半要從你的童年回顧起。
--
《#自戀者施虐,#竟讓你愛到無法自拔》
推薦序:【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
經營關係時,做功課是很重要的。功課一是「自知之明」,好好認識自己。功課二也不能輕忽,是學會「識人之明」。這兩份功課若沒做好,關係經營起來多半會辛苦許多。好比,許多人戀愛故事中時常出現的「鬼打牆」腳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被同樣類型的人吸引,開始交往後,用類似的方式爭執,並以差不多的結局分手——便可能是這兩個原因所導致。
本書主要談論的「自戀型人格」,正是許多人鬼打牆腳本裡的常見角色。在此得說明,本書提到的自戀型人格「疾患」,乃指此人狀況已經由精神科醫師確診,明顯影響到人際、家庭、職業等功能。但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但還沒嚴重到符合「疾患」的人,其實比你我想像的還多。
部分理論認為,自戀這種人格特質可能源於童年時期長期經歷的羞恥、脆弱與不安感。童年時期,一個人若為了因應這些不適感,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的防衛機制,持續遺留到成人階段,便可能呈現出自戀的特質。
長大後,自戀型特質者開始進入親密關係,原先用來應對內在不安的防衛機制,卻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搖身一變,成為看似迷人的特質。
以作者提到的自戀五大徵兆為例,「在情感上有不安全感」可能被視為「對方很關心、在意我」。「極端的特權感」可以讓人感覺「對方很有主見、值得信任」,因此當對方「把問題怪在你身上」時,你可能不多思考,認為自己真的有地方需要調整。而「自圓其說」、「說謊成性」等徵兆,在關係發展初期並不容易發現,甚至會讓人覺得對方很有道理。
除此之外,自戀型特質者的其他樣貌,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妄自尊大、深信自己獨一無二、優越、傲慢、霸道等特質,都很可能在某些時候能吸引到某些人。等到我們發現這些「迷人」有些不對勁時,關係往往已經深入到某個階段,要脫身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本書只適合「正在」或是曾與自戀型特質者交涉的人閱讀嗎?我想未必,在作者發展出來的自戀型虐待康復療程裡,也有很多關於「健康關係界線」、「自我價值探索」、「自我寬恕」等議題之討論,對於每位想學習「識人」與「識己」,進而改善關係品質的人來說,都是值得理解的資訊。
好比,在「容易受到自戀型虐待的九個特質」這部分,我們多多少少會看到一些自己或親友的影子。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在一段關係裡,幾乎都是辛苦的。只是若遇到具備自戀特質的對象,這樣的辛苦會被放大許多倍。
除了自我療癒之外,本書也談「結束」。你我大概都看過某些愛得傷痕累累,卻仍難以脫身的人。這確實是值得一提,卻少被正視的議題。或許,藉由作者與其他案例的經驗,我們可以再給自己一點空間,重新思考這種可能性。
最後,我想提醒讀者,療癒情傷這條路,每個人走起來都會不太一樣。因此在閱讀時,記得保持彈性,留下你需要的,好好練習;放下不適合你的,繼續尋覓。當然,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修煉愛情時。留下對的人,好好經營;遇到不對的人,謹慎放下,也別忘了慢慢前行。
文/蘇益賢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lovenot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