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不會很奇怪?」
這句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因為這個「獨特性」,讓原本想要尋找心理師解決問題的想法不斷拖延,直到問題很嚴重了才前來。因此,剛好趁年末整理了我在2018年最常接到的五大諮商主題,一方面讓大家瞭解自己並不奇怪,另一方面,也能從他人的主題中瞭解自己是否有諮商的需求。
(為保障來談者隱私,以下論及之主題、想法、話語等皆為整年度資料整合後結果,並非單指特定人士。)
一、#感情曖昧
因為關係不確定,使得心中小劇場大增,舞台上的演員手痠了、腳麻了、頭疼了仍無法下場。相較於分手議題,曖昧未知的不確定感是另一種痛苦,但 #痛苦與痛苦到影響生活是兩回事,後者多數是因為回憶起人際霸凌、感情創傷、家庭的不當對待等經驗有關。
過去情感上的傷口,成為了下一段感情的阻礙,急需一段愛情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也就難以忍受緩慢確認彼此的步驟,也較難維持穩定的關係。
二、#生涯轉換
新年、畢業季、年終是出現職涯疑惑的三大時機。
新年願望是賺更多錢做更少事,開工後老闆卻減了薪水加了工時。
畢業前後認為開始工作需要扛起更多責任,孝敬父母、結婚買房、養小孩,結果 #尚未進入現實社會就先被社會期待壓垮。
歲末風起時,做了一年工得不到應有的精神或物質回饋,身為主管被員工閒話排擠,你安慰自己是正常現象,但連老闆高層都不支持你。
每當工作到壓力爆表,心底都會出現一句:「我要離職。」
但真正離職的少之又少,未必是原本的地方還想待,而是離去了也不曉得能落腳哪裡。
三、#家庭分裂
這應該是最廣泛的主題,若針對感情、工作、精神疾患等不只是想治標,想要從根源處理的治本,大概都需要幾次到十幾次諮商的交叉探索和做出改變,畢竟和家人的相處維持了幾十年,需要花一些耐心和勇氣來面對。
其中又以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為大宗,幾乎是文化常態了。而又再衍生出一方外遇,一方更加投入工作或家務,使得家庭氣氛日漸疏離。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現代人缺的並不是被愛的問題,而是不會愛人。當小小孩生長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的確缺少被愛的經驗,但更關鍵的是,#若他沒有一個愛人能力的楷模,#那他長大後就只曉得用向對方索求愛的方式,#來自以為正在愛人。
這也許不能責怪他,但他也不能免責。若發現自己有其困擾,長大了仍不想讓自己變好,當他堅持有保護自己的理由,那同樣的,對方也有了疏遠的理由。這又對應回上述原生家庭的狀況,在下一個家庭形成惡性循環。
四、#精神疾患
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這三項是我今年演講分享最多的主題,因為自己都走過,慢慢地整理後,逐漸把過去無法言說的經驗化成字句。#身兼患者和心理師的角色,#讓我更加相信沒有什麼經驗是白活,過去每一刻都能化作彌足珍貴的經驗分享、以及細膩的體會到 #身為人的苦。這些經驗也共鳴到不少類似困擾的人,因此前來諮商或洽談合作。也許哪天會整理成書,但大概不是現在。
事實上,滿多位也有精神困擾,想考心理所的學生問過我,「講出自己的經驗好嗎?」、「教授看到會扣分嗎?」、「形象不會受到影響嗎?」
但這些問題應該轉為,「#你擔心的是什麼?」
《#受傷的醫者》描述了包含佛洛伊德與榮格在內的十五位心理(治療)界的大師,他們飽受身心症狀摧殘的過程,但也像是作者所言:「人生苦難、適應困難及由此氾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必然曾是大師們創建、洞見的一個重要源頭......他們『救人』先是為了『救己』。」
初衷必然不是什麼偉大的情操,可能只是每天很廢的躺在床上靠么,反覆思考著自己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
但如同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日記上寫道,「#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這些行動的累積就是救贖的根源。」
自我救贖產生了學識、方法與慈悲,讓我們想要成為助人者,投入在陰風冷僻的懸崖旁,拉起攀在礫岩上顫抖苦撐的靈魂。
五、#難以歸類但極其重要
有一群人太過放鬆,沒有特定的目標,久了反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另一群人太過緊繃,汲汲營營於追求某些目標,因為放鬆時,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和孤獨。所以人們寧願耗竭,不願休息。
尤其是後者,社會面具帶的緊牢,防衛機轉相當強悍,表面上看起來是絕對的完美,不到最後一刻不會鬆懈。但某些時刻總能感受到強烈的 #自毀衝動,比如說,一個人空閒獨處時;又比如說,夢裡。
夢的討論常是切入點,反映出許多隱而未現的衝動,也得以發現更多察而未覺的事實。
-
或許會發現,五個主題中沒有一個是「情緒」。因為情緒是伴隨著某個場景出現,且每個場景都會出現,極少單獨造成困擾。當然,憂鬱等情緒會有腦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但其中必定含有某些「人際連結」和「存在意義」的促發因素。
#情緒不只是情緒,#如果你願意再看得深一些。
-
老實說,進入這一行之前我對諮商有蠻多的懷疑,認為很難有人能幫助到另一個人。但不論是在我持續和我的心理師談話,和我的督導討論,以及和前來諮商的個案晤談的過程中,都有些微光漸露的時刻。
讓我們感受到:「嗯,即便痛苦,似乎仍有希望。」
也有腦洞大開的瞬間:「啊!原來還有這種觀點!」
願意勇敢的踏出腳步:「好,我覺得可以試試看。」
過去的這一年遇見不少來談者,各自帶著不同的狀況前來,有些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正在途中、有些剛啟程。回顧這一年走過的路,我想對於我們未來的治療是更具信心的,也對於人性深處想要尋求安定、善良、以及智慧更為肯定。
我很開心進入這行,但更榮幸的是前來的個案或讀者願意相信我,相信我們能一起創造些不同。也是這份相信,促成了生活的改變,細微卻深刻。這個轉化肯定是相互的,讓我們都朝向更加穩定的生活前進。
2019,願我們更平靜,且茁壯。
#我在看見心理諮商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標註自由 -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會不會很奇怪?」
這句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因為這個「獨特性」,讓原本想要尋找心理師解決問題的想法不斷拖延,直到問題很嚴重了才前來。因此,剛好趁年末整理了我在2018年最常接到的五大諮商主題,一方面讓大家瞭解自己並不奇怪,另一方面,也能從他人的主題中瞭解自己是否有諮商的需求。
(為保障來談者隱私,以下論及之主題、想法、話語等皆為整年度資料整合後結果,並非單指特定人士。)
一、#感情曖昧
因為關係不確定,使得心中小劇場大增,舞台上的演員手痠了、腳麻了、頭疼了仍無法下場。相較於分手議題,曖昧未知的不確定感是另一種痛苦,但 #痛苦與痛苦到影響生活是兩回事,後者多數是因為回憶起人際霸凌、感情創傷、家庭的不當對待等經驗有關。
過去情感上的傷口,成為了下一段感情的阻礙,急需一段愛情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也就難以忍受緩慢確認彼此的步驟,也較難維持穩定的關係。
二、#生涯轉換
新年、畢業季、年終是出現職涯疑惑的三大時機。
新年願望是賺更多錢做更少事,開工後老闆卻減了薪水加了工時。
畢業前後認為開始工作需要扛起更多責任,孝敬父母、結婚買房、養小孩,結果 #尚未進入現實社會就先被社會期待壓垮。
歲末風起時,做了一年工得不到應有的精神或物質回饋,身為主管被員工閒話排擠,你安慰自己是正常現象,但連老闆高層都不支持你。
每當工作到壓力爆表,心底都會出現一句:「我要離職。」
但真正離職的少之又少,未必是原本的地方還想待,而是離去了也不曉得能落腳哪裡。
三、#家庭分裂
這應該是最廣泛的主題,若針對感情、工作、精神疾患等不只是想治標,想要從根源處理的治本,大概都需要幾次到十幾次諮商的交叉探索和做出改變,畢竟和家人的相處維持了幾十年,需要花一些耐心和勇氣來面對。
其中又以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為大宗,幾乎是文化常態了。而又再衍生出一方外遇,一方更加投入工作或家務,使得家庭氣氛日漸疏離。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現代人缺的並不是被愛的問題,而是不會愛人。當小小孩生長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的確缺少被愛的經驗,但更關鍵的是,#若他沒有一個愛人能力的楷模,#那他長大後就只曉得用向對方索求愛的方式,#來自以為正在愛人。
這也許不能責怪他,但他也不能免責。若發現自己有其困擾,長大了仍不想讓自己變好,當他堅持有保護自己的理由,那同樣的,對方也有了疏遠的理由。這又對應回上述原生家庭的狀況,在下一個家庭形成惡性循環。
四、#精神疾患
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這三項是我今年演講分享最多的主題,因為自己都走過,慢慢地整理後,逐漸把過去無法言說的經驗化成字句。#身兼患者和心理師的角色,#讓我更加相信沒有什麼經驗是白活,過去每一刻都能化作彌足珍貴的經驗分享、以及細膩的體會到 #身為人的苦。這些經驗也共鳴到不少類似困擾的人,因此前來諮商或洽談合作。也許哪天會整理成書,但大概不是現在。
事實上,滿多位也有精神困擾,想考心理所的學生問過我,「講出自己的經驗好嗎?」、「教授看到會扣分嗎?」、「形象不會受到影響嗎?」
但這些問題應該轉為,「#你擔心的是什麼?」
《#受傷的醫者》描述了包含佛洛伊德與榮格在內的十五位心理(治療)界的大師,他們飽受身心症狀摧殘的過程,但也像是作者所言:「人生苦難、適應困難及由此氾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必然曾是大師們創建、洞見的一個重要源頭......他們『救人』先是為了『救己』。」
初衷必然不是什麼偉大的情操,可能只是每天很廢的躺在床上靠么,反覆思考著自己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
但如同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日記上寫道,「#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這些行動的累積就是救贖的根源。」
自我救贖產生了學識、方法與慈悲,讓我們想要成為助人者,投入在陰風冷僻的懸崖旁,拉起攀在礫岩上顫抖苦撐的靈魂。
五、#難以歸類但極其重要
有一群人太過放鬆,沒有特定的目標,久了反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另一群人太過緊繃,汲汲營營於追求某些目標,因為放鬆時,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內心的空虛和孤獨。所以人們寧願耗竭,不願休息。
尤其是後者,社會面具帶的緊牢,防衛機轉相當強悍,表面上看起來是絕對的完美,不到最後一刻不會鬆懈。但某些時刻總能感受到強烈的 #自毀衝動,比如說,一個人空閒獨處時;又比如說,夢裡。
夢的討論常是切入點,反映出許多隱而未現的衝動,也得以發現更多察而未覺的事實。
-
或許會發現,五個主題中沒有一個是「情緒」。因為情緒是伴隨著某個場景出現,且每個場景都會出現,極少單獨造成困擾。當然,憂鬱等情緒會有腦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但其中必定含有某些「人際連結」和「存在意義」的促發因素。
#情緒不只是情緒,#如果你願意再看得深一些。
-
老實說,進入這一行之前我對諮商有蠻多的懷疑,認為很難有人能幫助到另一個人。但不論是在我持續和我的心理師談話,和我的督導討論,以及和前來諮商的個案晤談的過程中,都有些微光漸露的時刻。
讓我們感受到:「嗯,即便痛苦,似乎仍有希望。」
也有腦洞大開的瞬間:「啊!原來還有這種觀點!」
願意勇敢的踏出腳步:「好,我覺得可以試試看。」
過去的這一年遇見不少來談者,各自帶著不同的狀況前來,有些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正在途中、有些剛啟程。回顧這一年走過的路,我想對於我們未來的治療是更具信心的,也對於人性深處想要尋求安定、善良、以及智慧更為肯定。
我很開心進入這行,但更榮幸的是前來的個案或讀者願意相信我,相信我們能一起創造些不同。也是這份相信,促成了生活的改變,細微卻深刻。這個轉化肯定是相互的,讓我們都朝向更加穩定的生活前進。
2019,願我們更平靜,且茁壯。
#我在看見心理諮商所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啊,水星終於恢復順行了(尖叫聲!!!!)
恭喜大家,一直被逼著來回往復、怎麼討論都沒結論、總是朝令夕改、生活諸事不順的水逆期終於結束。接下來的水星順行,就是針對「所體認到的真相」「採取行動」的時候。人啊,認識自己、認知現實都不容易,正因為水星逆行的被迫停滯、被「怎麼怎麼了」,我們才會在強迫下意識、反思到什麼,然後做出改變,然後變得更好。就像一篇文章能回頭修改得更完美一樣,當完美的文章出爐,讓一切往更好的方向趨近,是水逆真正的奧義。如此就不枉費水逆所耽誤的進度、與讓我們所受的苦與挫折了。
所以,過去的一個月間,你感受到水星逆行獅子所點名的議題了嗎?
牡羊:水星點出親子間、寵物間的溝通障礙,戀情、舞台表現的焦慮
金牛:處理搬家、家族事務,安頓內部,分析內心不安,思考未來
雙子:與閨蜜、同學、老師的問題,出差的忙亂,或成為八卦焦點
巨蟹:對你提出「辦不到」的要求,或被干涉,或有價值觀衝突
獅子: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凸顯了性格的什麼特點,被看光光
處女:那些讓你無能為力的事,小人、潛意識、犧牲與奉獻的體驗
天平:體會自己與圈子的距離,事業企圖心,思考版圖擴張與否問題
天蠍:對長官、父母的不滿,想要什麼形象,思索事業、創業、進階
射手:看清人性,擔任老師,長程規劃展開,考慮進修、出國、出版
魔羯:有危機感,觀察合作效果,被批評指教或稱讚,經歷生死議題
水瓶:配合對方要求或受制約,開展其他可能,有求必應的辛苦
雙魚:受到言語霸凌、排擠,思考職場走向、工作方式,與屬下問題
上述領域,你是否因水逆而有什麼體悟?得到什麼結論?水星順行後,請不再自怨自艾、別再心情糾結,現在要「往前推進」了,有不爽要說,有錯要馬上改,多跟人溝通、交流,只要「真誠面對」,局面就會全新展開,不想面對者,等於任情勢牽引自己,使發展「不歸自己控制」,並不聰明。
雖然水星順了,但還有五星逆行(火、土、天、海、冥,火星月底8/27才順),老實說行動上還是綁手綁腳,因為仍會遲疑、無法決斷,因為怕「失了準則、有違身分、風範」而多所遲疑,以致行動保守。周遭檢討、起底的氣氛仍濃厚,會有「是否同一族類、同種作風」的考量;也可觀察自己的「作派」如何,是否端了姿態、高高在上排擠他人而不自覺?或哪部分食古不化?或因為自我保護太過,而緊張、緊閉?這些都是事件難以推進的內在原因。
老人家的健康、安全、火爆事件請持續關注,政府機關的能力、效力也是眾人矚目焦點,族群與族群間的排擠浮上檯面,過往失策所導致的「忽然倒下」只是瞬間。
週四,太陽則進入處女,先預祝處女座們生日快樂~本週守護星又順行可謂雙喜臨門,鬱悶減輕不少。對大眾而言,則是進行收心操、專注職場種種問題的時刻,勞工成為主角,問題躍上檯面,出色的職人獲得矚目、成為明星,健康、養生、醫護、職場的求職與升遷成為焦點。
本週天蠍以靜制動可惦惦吃三碗公,巨蟹能好好享受shopping的樂趣;誰容易與友人來電,又是誰該當心車關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獅子、處女、天蠍、水瓶
獅子:掌握核心價值,認真本分
處女:做好萬全準備,避免突發狀況
天蠍:以靜制動,惦惦吃三碗公
水瓶:抓得住長官的心,有機會升官
◎桃花注意:白羊、金牛、雙子、天秤
白羊:小心危險的吸引力
金牛:太鑽牛角尖,會減少魅力
雙子:讓自己開心,能更迷人
天秤:容易與友人來電
◎財運注意:巨蟹、射手
巨蟹:好好享受shopping的樂趣
射手:金錢當心失衡、轉不動
◎健康注意:魔羯、雙魚
魔羯:好好補充睡眠,有長足的幫助
雙魚:當心車關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常被別人說「你想太多了」?心理師:因為你的右腦很特別 的相關結果
這些人的想法很多、非常敏感;另一個原因可以說是右腦比左腦更具有支配性的影響力——屬於右腦思考者。使得他們產生和左腦思考者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 ... ... <看更多>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2個思維方式學起來,打破你的思考界線! - 遠見雜誌 的相關結果
人的思考往往是偏頗的,總是不自覺地只相信支持自己意見的資訊, 或輕忽出乎意料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偏見」。為了避免偏頗的思考影響邏輯,我們必須站 ... ... <看更多>
自覺的思考就是行動 在 你有自我覺察的能力嗎?從三個層面檢核你的「自覺」強度 的相關結果
只要常常練習,就能夠快速地在面對的事物與自我的狀態間切換,也不用刻意停下來自覺,而是邊行動邊釐清自己,邊行動邊意識的調整。 當我們相當熟悉自覺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