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班政策是為唐榮好??
唐榮國小被迫強行減班至今一個多月,每次提問縣府為何只要求唐榮減班,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給予的回答大致如下:
「屏東縣府教育處表示,全屏東市一一○學年度約有一千零七十名新生,其中約八成班級數集中在特定學校,因此包含唐榮等十所國小都實施總量管制。目前國小每班的法定人數是二十九人,去年唐榮報名三十四人,一班僅十七人,教育資源的分配並不公平。」(截自2021/05/11國語日報 相關新聞內容)
根據這篇報導內容,可以得知,因為縣府認為唐榮學生少,不需佔用太多教學資源,所以裁定減班。
接著我們再來看,一樣在屏東的民生國小校網公告欄上,所公告接到縣府的通知:
「考量實施大學區招生,避免因大者恆大,小者恆小之磁吸效應,各校招收班級學生人數,評估學校學生人數、校舍空間、設備、當地社區發展及校地現有面積計算標準總量,辦理總量管制措施,避免造成各校招生不均衡及教育資源不公之現象。」
就民生國小的公告,似乎原先縣府給予的意思應該是,總量管制人多的大校,讓學生可以往其他人數較少學校就讀,而且為了給孩子們良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校舍數量跟校地面積也會納入考量。
到這裡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
1、唐榮國小是學生數很多的大校嗎?
2、唐榮國小的校地面積跟校舍不足嗎?
3、為何頒布的命令到了唐榮,卻變成管制小校以免浪費教育資源了呢??
4、說好的避免大校恆大、小者恆小,怎麼反而限制唐榮招生,讓唐榮越來越小呢?
接著我們來討論,減班對一個學校造成的影響。(以下文章部分截自屏科大研究生歐陽小姐在網路上的論文發表: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102/a28.htm)
「校園空間閒置設備
學校減班後,學校設備與校舍的使用需求也減少,形成教室空間及學校設備過剩或閒置等問題,儼然形成教育資源的過度浪費。此外,班級數減少代表著教育補助的銳減,致使班級數較少的小型學校或鄉下學校被邊緣化,結果是,教育資源分配缺乏,成為教育貧困區(廖世凱,2006),學校也因此更無法改善校園空間及設備的閒置問題了。
學生同儕間互動減少
新生兒數量降低及小班小校的結果,讓孩子在家中或在學校裡,都可能有人際關係發展不易的現象。首先,孩子在家中缺乏兄弟姊妹間的互動練習,加上許多父母親或祖父母因孩子數少,易對孩子出現溺愛或縱容行為,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其次,學校中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降低了,甚至有個位數學生的班級出現。學生人數多,在課程與教學活動方面的安排可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Barker & Gump, 1964)。當學生在教育情境中缺少同儕互動的機會,以及缺乏同年齡的學習模仿對象時,可能造成學生人際關係發展的困難,使其人格發展缺乏同儕刺激。」
以上文章段落指出了減班後可能面臨的狀況,孩子少了,資源就可以少給一點。資源少了,學校就難以做出更有特色的課程。課程少了,就失去招生上的吸引力與優勢。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唐榮未來會面臨什麼樣的狀況,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個底了。
學生少了,學生之間的互動、社團、課業上的切磋與競爭也跟著減少,再加上減班政策造成的整體氛圍低落,連帶影響家長對學校辦學的信心動搖,這樣真的能算是為了唐榮好嗎?
而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在各方不斷詢問為何強制唐榮減班之時,丟出了另一個議題:
「屏東縣副縣長吳麗雪表示,縣府是規劃唐榮國小為實驗小學,並且公辦公營。」(截自2021/05/06 中央社新聞網 相關報導)
不禁要詢問縣政府,減班跟要求唐榮變成實驗小學,兩者到底有何關聯性??
依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 14 條第 1項第 1 款第 2 目之規定,即「每年級學生人數不得超過五十人,自國民教育階段至高級中等教 育階段學生總人數,不得超過六百人。但僅單獨辦理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或國民中學教育階段者, 其學生總人數,分別不得超過二百四十人,每年級學生不受五十人之限制」。
明顯可知,就算要求唐榮轉型成實驗小學,每一年級的學生數不超過五十人即可,並不需要為了轉型成實驗小學而減班。
到這裡我們又多了一個問題,無論是一開始說的「總量管制、大者恆大、小者恆小」,又或是後來說的「要轉型成實驗小學」,無論是哪一個說詞,都無法說明為何縣府就是要唐榮現在立刻馬上被減班。
到底唐榮被迫減班的真相為何?
大概只有坐在屏東市自由路527號大樓辦公室裡面的人才知道了。
最後分享
「我常跟唐榮的孩子講一句話,我說,你們在我心中都是瑰寶,我不允許你們把自己當石頭。」(截自2021/05/06 唐榮國小臨時校務會議 唐榮國小高校長名言)
既然都是瑰寶,為何要刪減新生進入唐榮發光發亮的機會呢?
我是🐍(S)編
自由 學區 怎麼 報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2 2021/4/29 星期四
陽陽升學記(五)
哇,第五集耶,最近每天晚餐後就在書桌前寫稿(超認真的我),沒想到已經寫到第五集了,接著來進入陽陽升學日記的最終章吧!今天的內容可能又會讓你動怒,也可能會脫粉,沒關係,我都尊重 ,只要能幫到需要的人更深入的思考,並引以為戒,我就覺得值得了,畢竟,我只是個俗人,一個世俗的亞洲媽媽。(但,所有強大的媽媽,都來自亞洲啊!孟子媽,岳飛媽,孔子媽都是啊),在我的部落格裡面 ,我只想紀錄下最真實的生活和自己,所以美好的,醜陋的,脆弱的,堅強的都寫在這裡,這是最寫實的部落格。
「Pull or Push?」
Pull and Push 這兩個字,在字面上就是「拉」和「推」的意思,但其更深層還有另一種含義「Pull」是協助,拉你一把;而「Push」是勉強,催促,推你前進。有時候當你覺得你是在Pull ,可是對方卻明顯的感覺到你在Push,而產生反感。你以為蠢人做的蠢事只有一樁嗎?我說我是蠢人。昨天在得到大家溫暖的擁抱之後(臉皮很厚的接受一切),我要來懺悔第二件蠢事,但這事充其量只能說是「操作不當」「操之過急」,這個也是很能讓大家借鏡的故事。(我根本在寫澳洲媽媽版的伊索寓言啊)
今天的故事場景要回到報考三所公立學校ABC的部分。(第三集有提到過)
陽陽就讀的小學創校歷史不過12年,她入學那一年學校才創校7年,校舍非常新穎,整潔有秩序,她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兩年前,當他第一次去檢定小提琴時,地點就在A校校園,那時候我告訴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如果你七年級的時候,能夠考進這個學校就讀,就真的太好了。她的反應是:「我才不要,這個學校又舊又醜,什麼東西看起來都很老(old)我不喜歡」 ,我當時只是當她童言無忌,覺得等她長大後就不會這麼 「以貌取校」了。
申請高中,這個學校A列入了陽陽的第一志願(其實是媽媽的第一志願),他也同時是很多人的第一志願,這個學校「優」。只要女兒考試不失常,像是填錯答案卡之類的,我對她還是很有信心的。
討論之後,她也同意報考另外兩所學校B和C,如之前所說,第三所只送申請,不用考試。因為在隔壁學區,所以學校的好朋友很多都會跨區申請到不用考試的學校C,成績好一點的,就會去報考學校B,沒有同學提到要去考比較遠的學校A,最好的朋友甚至每天都洗腦女兒一起去讀學校C,所以女兒對學校A完全是興趣缺缺(而且老舊的第一印象仍在她腦海中),每當陽陽跟我提到想去念B和C,或是提到B校的某科系她蠻有興趣,或說C校的某科系她想去試試時,我就會一廂情願的把話題帶到A校的好,有時候語氣急了,還真的讓人覺得咄咄逼人。我一心覺得,你明明有能力考進更好的學校,為什麼還想著第二和第三志願呢?那些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啊!(欠罵,我說我欠罵,討厭極了),所以我急了,我甚至還說出「考高中,你聽媽的,以後上大學,你要讀那一所,選什麼科系我都不會干涉你。」(這是那一部戲裡的台詞?我學得真完整)我覺得她才10 歲,她不去讀這個學校的理由只是學校陳舊,40年的老學校怎麼可能會新,看她媽就知道了啊!也不新了。
我卻忽略了她害怕進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學校,連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忽略了她沒有自信可以在競爭之後,進到新的學校,還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也有可能會跟不上或追得辛苦 。她內心深處那些沒說出口; 而我應該要知道和理解的難言之隱 ,我漠視了。一心只想她考進入那所A校。
有一天,我從一個朋友的口中聽到了陽陽的真實感受,朋友說:「陽告訴我說,她知道A校是個很好的學校,但我媽Push我太多,所以我就更討厭那個學校。」這樣的情緒,除了我過度的勉強造成的反彈,還有就是沒有讓他去私立學校的情緒發洩。
我的行為造成了女兒的反感和反彈,產生了抗拒。我覺得羞愧(但還是沒有改變主義),一直思考該怎麼讓他欣然接受我的決定。
有一天,我來到陽房間告訴她「不管最後你決定要去那個學校,我們把該考的都考完,在沒有放榜之前,說去讀那個學校都還太早,所以,我們全部考完,最後再來選擇。」這招緩兵之計,暫時,我們之間不再拉扯。
題外故事:
至於我那「情有可原的堅持」是這樣的:從小到大,能讓孩子們自己決定的事情,我大多不堅持和插手,我只負責分析優劣,我自認是非常民主的母親,直到今年初有一件事情女兒對我產生抱怨,所以我決定在選擇高中這件事上,堅持一次,我不想女兒未來對我再抱怨一次。
「去年五年級第四個學期,要選六年級的學校領袖school captain,學校老師在Parents interview時告訴我一定要鼓勵女兒去參選,而我也知道如果選上,這對孩子未來的升學很有幫助,於是我問了女兒她的意願,她說:我不想參選,我的朋友已經報名了,我不想跟她競爭,而且我也不愛出風頭,我輕輕說了一句:如果選上,對將來申請學校會有很大的加分喔 。仍遭到她斷然拒絕,我想也是,如果是為了升學去爭取這個頭銜,而不是真心想要為同學服務,那樣的競選的本意是充滿雜質的,我不應該這樣教育她,所以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今年初,申請學校的過程中,許多表格都要填寫Leadership,而女兒只能在這個項目留下空白。
某天她說:媽,我真的不知道申請學校要填這個東西,你當初應該鼓勵我去競選school captain.
我翻個大白眼:我有鼓勵你去啊,你不是堅持不去嗎?我不想勉強你,而且你是要真心想為同學做事才去,不要為了升學方便而參選,這樣是詐騙的政客行為。
女兒又說:如果我選上,我就會為同學做事,你知道我的啊,你當時應該要force我去,Push我多一點,那樣我就會去參選了,今天這些表格就不會填空白了。
這個插撥故事,就是這次我堅持幫她選高中的原因。
故事繼續:
晚上,躺在床上不能成眠,我跟科學家說:「不管怎樣,如果她兩所都考上,我還是要讓她去讀A校,那個Waldorf真的很適合他,他才10歲,如果我們太民主,讓她自由選擇 ,萬一她選錯,那就是我的錯,如果兩校都錄取,你要告訴他B學校沒有考上」
科學家老杯說:B學校也不錯,你不要這麼堅持己見,她有她的想法,還有我反骨的DNA,當年大學填志願,我媽要我填師範學校將來當老師,我一個師範學校的志願都沒有填,他如果不那樣Push我搞不好還會填個幾所,你看我現在有比較差嗎?
愚婦繼續堅持:這是高中又不是大學,她大學愛讀什麼科系我才不管她,那時候她都要18歲了,完全的澳洲人思想,也更清楚自己的未來要什麼,我現在堅持讀A校,是為了讓她將來有機會擁有更多的選項,路可以更寬廣,這個學校還有IB課程可選,將來不只是澳洲,其他國家的大學也能申請。
終於到了A校考試的那天,會場報到大排長龍,人山人海,當天考生目測一定有超過三百人,有人說五百,總之場面很盛大,還以為是排隊來看演唱會,女兒看了便說:「這個學校真的有這麼好?怎麼這麼多人要來考,我考過的學校還沒看過這麼多人的,那能考進來的人一定很厲害,好吧,既然這樣,如果我考上我就來讀吧。」媽媽我聽了真是歡喜,但忍住沒有多說什麼,我怕她又反感,然後給我交白卷。
放榜了!她真的考上了A學校。
又是麥當勞的慶祝餐,她一樣沒有特別欣喜的樣子,陽說:考上了,我還蠻高興的,但我可能只是幸運考上,也許我沒有能力去讀,可能會讀不好。我還是去讀B學校好了。
媽媽我忍不住又說了一些讓他聽起來像是Push的話,但我覺得我是在鼓勵她。
然後她就說出了之前我分享過的「他覺得世界上沒有聰明的人,只有是否在對的位置上的區別....(之前寫過的內容這裡不再重複).的那一番話,告訴我她怕自己不在對的位置上」
我和他爸承諾她,讀得不開心,我們就轉學,他才點頭答應。
可是,我的心情上是沉重的,總覺得她是被我勉強了,我希望她開心心的入學,她才能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生活。我每天晚上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夜夜失眠多夢,我想,這是她的人生,即便她只有十歲,不表示她沒有權利為自己的高中做決定,於是我改變主意,把決定權交到他手中。在某一天,
我問她:假期之後,爸爸就要去幫你註冊學校了,如果你真的不想讀A學校,那媽媽不勉強你了,可以幫你報B或C,看你自己。現在改變決定都來得及,媽媽決定支持你的決定。
她驚訝不已:「你不是一直想我去讀A嗎?」
「我想你去讀A,是因為那個科系真的很適合你,透過藝術和文學去研究歷史地理,科學和英文,數學,那不是很有趣嗎?但如果你堅持不要,我也不勉強,但是我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跟我說『你當初應該要force我啊』這樣的話,如果你自己決定,那就自己負責。不管是那個學校,只要你讀得不開心,都可以轉回到我們的學區就讀。」
女兒說:「我已經決定要讀A了,我沒有要改」
媽媽:「不要因為我的勉強而作決定,照著你自己的心意去決定。」
女兒:「本來決定讀A校,有一半是被你勉強,有一半原因是我知道那個科系是我想去讀的,但現在是我真的自己想去讀,不是因為你。放榜隔天我跟我班導師說我要去讀A學校,老師說那是一個很棒的學校,他的姐姐也在那個學校教書,他很恭喜我能考上,也認為那個學校很適合我。然後另外一天,我參加讀書會的校外教學,我坐在一個我很喜歡的老師身邊,他問我有沒有申請跨校就讀,我跟他說我計畫去讀A校,他跟我說那是一個很好的學校,很多人想考都考不上,包含他自己的小孩也沒考上,所以他的小孩只能去讀B學校,他說如果我能考上,一定要好好在那個學校學習,我會學到很多東西。我才知道,原來媽媽你這麼堅持的原因,是這個學校真的很好,只是當初你Push我太多,我真的不喜歡你那樣。」
好吧,你媽的話你都聽不進去,老師說個幾句,你就堅信不移,我的孩子大概也到了這樣的年紀了吧,同儕和師長說的優先進入腦海,爸媽說的話,就再說再聯絡。
沒想到我真心的退讓,竟然達到意外的「以退為進」的成效。所以,媽媽們啊,Push or Pull真的要拿捏得宜啊,preteenage的小孩,都已經有一點叛逆的徵兆,不得不小心溝通內。
升學日記終於寫完,女兒的高中也已經註冊完畢,還在努力的爸爸媽媽們請加油,還沒有馬上要面對的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太有壓力,只要顧好眼前的腳步,牽著孩子踏穩每一步,他們就會自然而然走在正軌上了。加油,在這整個過程中,我犯過很多錯誤,也學到很多,將來圈圈要面臨升學時,我會更豁達面對,謝謝你們在看故事的過程中,熱心的反饋,給我鼓勵,也給我溫暖,還分享自身的經驗讓我學習,讓我成長許多,在這裡不是我一個人的部落格,是大家交流的園地。
還有請大家不要擔心陽陽,她已經忘卻了獎學金事件的委屈,用眼淚收獲的果實是她的成長。希望陽陽如你們所說的,像太陽一樣,不管在那個學校,都可以繼續發光發熱,滿滿的太陽能,發電成正能量快樂成長。
~完結~ 謝謝收看!
小插曲:
今天早上,送女兒上學的路上,跟她說我分享了她的升學故事,引起很多共鳴,也說了媽媽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
陽陽說:「你知道我當初一直想爭取去B學校的真正原因嗎?」
媽媽:「不知道」
陽陽:「我想去找一個人,跟她好好的道歉,我的心才能真的放下。」
媽媽:「蛤?」
陽陽:「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朋友B對我很好,你知道她啊,她有男生的身體,但女生的靈魂,他總是打扮成女生的樣子上學,她對我很友善,什麼好的東西都想到我,我是他唯一的朋友。可是因為大家都說他是怪咖,所以如果我跟他玩,同學就不會跟我玩,有時候我就會不理他,去跟別人玩,我很有多朋友可以陪我,可是他只有我一個朋友,如果我跟他一起玩的那天,他就會很開心,我現在覺得,能遇到一個真心對待你的朋友很不容易,而我那個時候好笨,竟然沒有好好珍惜,我想去學校B是因為我知道他四年級的時候是轉學到那個學區,所以他一定會去讀B高中,我想去遇見他,跟他說聲對不起。」
媽媽我都泛淚了「你不是有他的email還是他的Youtube頻道,媽媽陪你想辦法一起找到他,雖然不一定會成功,或是問問你同學有人要去讀那個學校,請他們幫你留意這個人,和你同學保持聯絡,有一天,把你的道歉帶給他。」
學校到了,女兒下車,看著她的背影,我想著,女兒的心到底有多少事情是我不知道的,這麼深層的心底事,讓他這麼在乎,不惜跟媽媽抗爭,也想進到B校,只為了去說一句對不起。
故事說完了,祝大家有美好的一天
自由 學區 怎麼 報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1 2021/4/23(星期五)
今天兩個孩子都必須7:50前到校,
最簡單的午餐就是麵包類食物了。
假期期間我們去IKEA買了肉丸子和熱狗,
派上用場很方便。
而且那天我才知道,原來IKEA的熱狗是用水煮的,
不是油煎的,孩子們一致認為水煮熱狗又軟又好吃,
那樣就更簡單了啊,而且水煮熱狗可以降低鹹度,
也比較不上火,果然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啊。
難道你們都知道熱狗是用水煮的嗎?
我朋友說她一向都水煮耶!
那我也太後知後覺了。
陽陽升學記(二)
「學區!公校?私校?獎學金!」
「呵呵呵,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對孩子們比較輕鬆,都沒有讀書壓力。」
誰說的?誰說的?(左顧右盼)先容我為這句話翻個白眼先。
澳洲小孩3,6,9,11年級,平均每兩到三年考一次Naplan(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 Literacy and Numeracy),此為全國性的會考。此外,為了有機會申請好一點的學校,還會鼓勵孩子們考ICAS。
當然全國性會考家長的態度可以隨意,如果不跨區升學,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父母有能力搬到好學區,其實就開開心心的讓孩子們直接從prep讀到12年級畢業,全國性會考就輕鬆愉快的參加就好。如果父母經濟條件許可,那除了公校的選擇,還能慎重考慮讓孩子讀資源比較豐富的私校。如果像我們這樣的小康家庭,能讓孩子們讀私校的唯一方法就是考獎學金。獎學金的額度和競爭程度各校不同,這裡就不贅述,光寫到這裡,你會發現小孩子任務其實只有「上學」而已,其他「搬家」「找學區」「選學校」「申請學校」「準備考試的材料」「找錢」都是家長的事,所以本文的第一句話完整來說應該是「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對孩子們比較輕鬆,都沒有讀書壓力,因為壓力都在父母身上」。
來到澳洲,當我聽到這裡的媽媽們從懷孕開始就要去登記排隊搶手的私立學校,有的等到孩子出生長大要上小學了,都還排不上名額。或是小孩快上小學了,就得舉家搬遷到好的公校學區,每年的第三和四個學期,我們家社區都是賣房潮,因為家裡明年有七年級生,父母得趕快搬到好中學學區讓孩子進入好高中。這些現象讓我發現「世界太大,而我眼界太小」。澳洲父母真的很忙啊,一點也不輕鬆。
澳洲推行12年國民義務教育,讀大學不是必需的成長之路,只要你有一技之長,願意付出,任何工作都能讓你累積財富,這是澳洲很棒的地方。多年前Tafe的老師曾經告訴我們,整個昆士蘭省申請大學的學生比例只有5% ,這個數據有讓我的內雙眼皮稍微外翻了一 下。但我們夫妻覺得,孩子們的未來不僅侷限在澳洲,其實他們很有機會走向全世界,如果他們有能力,而我們做得到,那我們就會陪著他們前進。
話題回歸到我家女兒,從她二年級發現成績落後,當爹的振作精神帶著女兒慢慢往上爬,終於在三年級的Naplan考試得到了中上的成績 ,程度算是從落後到追上了。然後我們第一次聽說了ICAS,也沒搞清楚狀況,學校發通知說自由報考,反正報名費很便宜,去考了,也不知道怎麼準備,更不知道這還需要準備,然後成績出來,一塌糊塗,一度懷疑小孩智力有問題。(智力有問題的是爸媽吧,沒準備就讓小孩去考,到底哪來的自信??)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三年級的考試的確只是看孩子的程度在哪裡,關鍵還是在三年級之後的那幾年。我們家的小學學區是還不錯, 對我們來說,什麼是好學校?不是學術成績頂尖,而是學生品性良好,沒有霸凌行為,學習氣氛良好,師生和睦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可是我們的學區的高中,傳說中的剛好相反。於是,我們啟動了孟母精神,不是搬家,而是為孩子的跨區升學計畫開始做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學習計劃,「緩而不慢,求精求實求穩不求快。」
我們採取的策略是:
1.與其每年盼望孩子分配到優質老師的班級實在太心焦,不如去靠老杯教。(老杯就是爸爸)
2.學校沒有課本,沒有教綱,沒有功課,老杯買彷間習作本,照著習作本的教綱進度走,反正習作本就是跟著教育部的年度教綱走,跟學校的進度八九不離十,不用問,不用猜,直接買習作本(要買有解答的喔,不然你會搞死你自己)。
3.不管孩子的學習進度是落後還是超前,學會了就繼續往下走,學不會就慢慢教到會,再走下一步。一點一滴累積,底扎實了,後面才會輕鬆。不要管學校進度怎麼樣。不要讓孩子覺得被push的感覺,遇到困難會逃避是正常,有一次有個題目老杯用了至少十種方法去解釋,花了一週的時間女兒還是不懂,最後老杯去請教我那開補習班教數學的老弟,用他傳授的方法,十分鐘女兒就通了,題目怎麼變都考不倒。之後我們知道了,孩子不懂,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教的人功力不夠深。(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4.每天固定寫兩頁習作本,不要一次給太多功課,小孩會反彈很大。(全程不花20分鐘可以完成)
5.訂正很重要,訂正後老杯還要變化題目到小孩確定都懂了才罷休。
咦,怎麼都只講到老杯,那老母在做什麼?
ㄜ~~~我煮好晚餐就下班了,默默躲到房間去追劇啦(下班後就是廢物一個)
我們從陽陽三年級開始,日復一日的每天晚上陪她學習,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相信學習也是「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從一開始他能專注做功課15分鐘,訂正20分鐘(年級越小專注力越短,不要勉強),到慢慢可以拉長時間寫功課加訂正60分鐘,到四年級準備ICAS,他已經可以安靜做功課45分鐘,訂正60分鐘,現在的她,可以持續專注學習超過90分鐘,訂正時間60分鐘都沒問題。專注力就這樣培養起來了。因為他專注力夠,程度也拉上來,錯誤率不高,訂正少,常常30分鐘就完成。我們所作的目的除了培養專注力,還有就是養成小孩每天花一點時間寫功課的習慣,因為7年級之後的學校功課會很多,到時候才不會適應不過來。
姐姐是從三年級才開始認真課後學習,圈圈則是從prep就開始,因為他說:「不公平,姐姐都可以寫功課,我也要寫功課」 ,這傻孩子就這樣加入了每晚學習的行列。而事實上,他在Kindy期間,就已經把200個Sight words都學完了,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學完sight words 我就開始從圖書館借小書給他讀,他發現自己能讀書非常有趣,從Prep時,他的閱讀能力就已經達到小二程度。所以我昨天才說,老大是試驗品,也是榜樣啊。所以,培養孩子做功課的習慣,年紀小,一天十分鐘就好,一週也至少有50分鐘的學習。(週末不算的話)
陽陽的成績從四年級慢慢開始提升,ICAS的準備,是老杯買了模擬考題回來練習,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ICAS科學成績更是躍進了前10%,孩子也慢慢的建立自信,在課堂上聽課輕鬆許多,今年初她才告訴我,其實他在四年級以前,老師上課說的內容,他常常是聽不懂的,連問,他都不知道要問什麼?五年級,她首次拿到除了體育,幾乎全A的成績單,ICAS的成績也相當令人欣慰,因為五年級那一年是2020年,疫情關係全國性會考Naplan停辦,我們因為有了ICAS的成績,心中踏實許多。申請跨區就讀的機會看來是有希望了。
接下來就是決定要報考私校還是公校?公立學校要報考哪幾所?
下集待續。
祝大家有美好的一天
自由 學區 怎麼 報名 在 臺南市中西區進學國小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臺南市 ... 的必吃
本校為自由學區,設籍臺南市者,即日起可持「戶口名簿正本」辦理新生入學報到(102年9月2日起 ... 若報到期間無法至本校辦理,可利用平常日下午4:00前,至教務處受理報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