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遭誰反譏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896年,甲午戰敗結城下之盟一年後,李鴻章出訪歐洲。
當年5月,李鴻章首先到訪俄國。
他訪俄的主要使命,是參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加冕大典,順便施展下引狼入室、以夷制夷的外交老套路。
俄國財政大臣維特負責李鴻章的全程接待工作。他對李鴻章素有耳聞,但也是初次見面,了解有限。5月3日,二人在聖彼得堡會面。兩週後,一場突發事件,讓維特對這位來自東方的使者有了深刻認識。
1896年5月18日清晨,莫斯科數十萬人匯聚莫斯科霍登廣場,因為當天要舉行新一代沙皇加冕典禮彩排,而且皇家分發禮物給臣民,所以很多市民商人甚至一些貴族一大早都趕過來了。
不料想,天剛亮,好運未致,厄運卻突然降臨。
臨時搭蓋的號稱能容納20萬人的彩棚突然坍塌,驚慌的人們相互踩踏,幾個小時候就留下了2000多具屍體,這即是震驚俄外的「霍登慘案」。
悲劇發生時,作為清朝特使的李鴻章正在莫斯科訪問,身邊陪同他的是正是俄財政大臣維特。
得知此事後,李鴻章問維特:這起不幸的事件是不是沙皇陛下已經知道了?
維特講:現在還不知道,但我們肯定要向沙皇陛下奏報的。
李鴻章很輕蔑笑了一下,開始傳授為官之道:為什麼非要報告皇帝呢?可以把消息壓下來啊。我處理這種事情比你們有經驗。譬如我任直隸總督時,我們那裡發生了鼠疫,死了數萬人。但我在向皇帝寫奏章時,一直都稱我們這裡太平無事。皇帝多尊貴啊,幹嘛因為這點事讓他操心呢。你們這些人啊,不會做官啊!
李鴻章以為,這種老到的官場經驗可以喚起俄方佩服,未曾想維特聽了李鴻章這番傳道,啼笑皆非,考慮到來訪者的面子,他沒有當面駁斥,而在後來的《維特回憶錄》中如是寫道:
「在這次談話以後我想,我們畢竟走在中國前頭了。」
維特為什麼這麼說呢?顯然,李鴻章的這番傳道,不僅沒有得到他的高看,反而是小看了。
當時中俄都是封建型人治國家,但兩者區別還是相當明顯。我們知道,沙俄帝國自18世紀初就在彼得大帝領導下勵精圖治,進行了部分西化的改革,到了19世紀俄國的政治局面比起清國來,也較為開明清朗。官員開眼看世界,開口講實話。而當時清國雖然搞了洋務運動,但官員們的思想觀念並沒有實質改變,他們只是勉強張開睡眼,舊官場的張口說假話、欺上瞞下之風,依然盛行無阻。
近代世界,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尊重生命。而在李鴻章這樣的官僚眼裡,百姓之命如螻蟻之命一般不值什麼錢,所以出了事,只要不觸及到官位,別的什麼都可以犧牲。這種為官之道,只為統治者一個人考慮,天子牧民,民如草芥,只要不翻天,就別讓皇帝主子沒來由地苦惱了。李鴻章摸準了主子的脈,得說假話時且說假,能遮掩處儘管遮,老佛爺太平,我也自在,至於地方上的亂子,總不至於一下子掀掉了李某的頂戴。所以,天大的事,先遮住了上頭再說。可見,在李的內心裡,根本沒有近代進步的民本民權概念,他就是拿草民的本,換自己無憂的高位。
這個樣子的老朽官僚,無怪乎半文明的沙俄都看他不起。
後來,維特在回憶錄中談及對李鴻章的總印象,直言不諱地說:
「從中國文明的角度看,他是高度文明的,但從我們歐洲的觀點看,他沒享受什麼教育,也並不文明。」
俄國士大夫是這麼看李鴻章的,那麼別的歐洲國家又如何?
當年6月,李鴻章結束了俄國之行後,來到歐洲後起之秀德國。
此時德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率領下,剛剛完成統一,且進行了憲政改革,在歐洲的地位如日中天。
李鴻章主動求見俾斯麥。
6月25日,二人在會晤。
此此會面,俾斯麥只給了李鴻章十幾分鐘時間,在回答完三個問題後,他覺得禮節已到,就轉過頭與德國駐清國大使聊了起來,把李晾在一邊。
在西洋人畫的近代中國漫畫中,對俾斯麥會見李鴻章也涉及。漫畫場景中,俾斯麥坐在上垂首一把大靠椅上,而為嘉賓的李鴻章只被安排了一個小椅子,看起來一高一低,一尊一卑,極不協調。就連俾斯麥腳下的狗,也對來自東方的這位中堂大佬翻起白眼。真是諷刺得辛辣夠味!
有趣的是,李鴻章和俾斯麥之會是中國作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些「熱臉貼到冷屁股」的細節,卻很少被提到。
據傳,當著這位鐵血宰相的面,李鴻章還主動套近乎,自比「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反唇相譏:沒人說我是「歐洲李鴻章」。
顯然鐵血宰相對中堂大人不夠尊重。但這不尊重是有理由的。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俾斯麥就進行過精準預言:「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
戰爭還未爆發,這位德國首相憑什麼認定中國必敗、日本必勝?
俾斯麥是根據他所見到的訪德中日官員差距做出的判斷。
「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而且更為糟糕的是,即使把這些東西「買了回去,也就算了」。
他說的只知道採購的代表官員,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自比「東方俾斯麥」,對俾斯麥而言,不是示好,而是侮辱。作為經常接觸國外的外務大臣,李鴻章對西方文明並非一無所知,但知之甚淺。他在國外經常抒發無知慨嘆,諸如「中國文物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竟然把中西差距,僅僅歸納為兵器差異,看不到西方強盛的政治本源。他把國外的議院等同於中國的都察院,還說這是漢朝就有的。李鴻章沒有機會去感知歐美議會的優越性,相反根據自己的中國經驗和親身經歷,反而認為議會制不好,就像中國官員之間鉤心鬥角黨爭一樣。
這個樣子的李鴻章,目光短淺,給國家帶來的是一個個屈辱條約,常被西方人視為笑柄。怎麼可與威震世界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塑造者俾斯麥相提並論?
在俾斯麥眼裡,他欣賞的東方政治家不是李鴻章,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史料顯示,早在日本還未成大氣候時,伊藤博文訪德,就受到俾斯麥隆重款待,兩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在酒席宴喝的酩酊大醉,伊藤博文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俾斯麥看到了自己衣缽在東方的傳承人。而那位大言不慚的「東方俾斯麥」卻被定格為舊士人,偽精英一枚,怎麼可能拯救苦難中國、東方稱雄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二十一集:鄱陽:“清”山綠水(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 攝製組這一站來到鄱陽湖.深入湖中的淳樸小島感受草原與湖泊完美結合的自然景觀;帶您看鄱陽縣一帶漁民生活的變遷;走進鄱陽漁鼓傳承人家,講述漁鼓的傳承、以及漁鼓藝術的現狀.帶您感受曾經輝煌的鄱陽湖碼頭文化。 關於姜子牙,最為有名的故事之一便...
自在鉤原理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二十一集:鄱陽:“清”山綠水(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
攝製組這一站來到鄱陽湖.深入湖中的淳樸小島感受草原與湖泊完美結合的自然景觀;帶您看鄱陽縣一帶漁民生活的變遷;走進鄱陽漁鼓傳承人家,講述漁鼓的傳承、以及漁鼓藝術的現狀.帶您感受曾經輝煌的鄱陽湖碼頭文化。
關於姜子牙,最為有名的故事之一便是“直鉤釣魚”。相傳姜子牙學成出山后,聽說周文王姬昌是大聖人,為了能輔佐他,薑子牙故意在渭水邊直鉤釣魚。直鉤怎麼能釣魚呢?姜子牙顯然是“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周文王也”。這個故事相當有名,可謂婦孺皆知。然而,直鉤真的不能釣魚嗎?釣魚在史前時期就已經存在,至遲有六千年歷史。眾所周知,魚鉤都是彎曲的,類似于英文字母“J”,為了防止魚兒掙脫,魚鉤上還要突出一個倒刺,這種魚鉤用了幾千年,至今依然是主流。老祖宗的智慧絕沒有這麼簡單,事實上,還有一種不彎曲的魚鉤即直鉤,也能釣魚。相比較而言,直鉤比彎鉤釣的魚更大、更多。直鉤是什麼樣,今天還有嗎?當然有,在今天的鄱陽湖地區,一些從事捕魚為業的人,依然會用到這種直鉤。這種直鉤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竹子的彈性,和弓箭一樣。究竟是什麼樣呢?看看製作過程就知道。首先要選取竹子,把竹子劈開後,削成兩頭尖尖,中間稍粗一點的針形卡子,就像梭子一樣;再找來蘆葦,不斷用熱水燙,增加韌性,待韌性夠了之後,剪成大拇指般寬的一節節筒子;最後把線拴在竹卡子中間,把卡子彎曲成“n”形,其兩頭插入蘆葦筒子中,筒子中間放上魚餌,這就成了直鉤。當魚兒來吃筒子裡的魚餌時,筒子會被咬破,於是卡子兩頭彈起來,最大程度地撐開魚嘴,魚兒根本甩不開,只能徒勞地掙扎(有點殘忍啊)。一根魚線上可以放數百個這樣的直鉤,拉成長長的一條放入河中,一晚上就收穫滿滿。這種直魚鉤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不用人力。只要把直魚鉤放在水裡,魚線固定住就行,人們可以不聞不問,時間到了再去取,不必像彎魚鉤一樣,必須有人守著盯著,所以更適合捕魚為業的人。所以,薑子牙直鉤釣魚根本不是故弄玄虛,如此可以邊釣魚邊等候周文王,等不到人就釣魚,不至於兩手空空。若是用彎鉤釣魚,恐怕薑子牙精力都會在直鉤上,那就真的一輩子釣魚了。這樣才是姜子牙智慧的體現。
三清山的景色非常的多,有長得非常奇怪的石頭,還有好多的古樹和一些有名的花,有泉水流下來的瀑布和正在翻騰的雲霧。這四種景色可以說是這裡的絕美景色。從東邊的索道開始出發麼第一站便是精華景區當中的南清園了,這個景點是整座山最中間的位置,也是三清山最具標誌性的山峰,這是因為這些山峰的形狀和它們的名字一樣。先來看看當中的東方女神,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這座山的整體就特別像是一位正披散著頭髮的少女,許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後天人為造成的,其實並不是,它是自然形成的,當雲層飄過的時候,就好像身上披著一件薄薄的白沙,但是當雲霧比較濃的時候,就好像它穿上了婚紗一樣,在不同的時間就會不同的景色,每次給人的感覺都是不同的。還有就是一線天了,這個就在台階轉彎的地方,坡比較陡,兩面都是懸崖,特別的高,大概有一百米左右的樣子,這條坡道的長度有一百二十米,中間的寬度連一米都不到,在最窄的地方只可以有一個人通過,站在這中間抬起頭看天空的話,只能看見細細的一條,就和線一樣,所以才會有一線天這個名字。只不過這裡的台階特別的陡,由於道路的落差太大,所以有不少人在看到這麼長的石階的時候,也嚇退了好多沒有多少體力的遊客。提議在攀爬這段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還有就是體力不足的朋友們也可以逆時針進行遊玩,這樣的話就可以往下走這段比較難走的路了,而且還可以節省不少的力氣呦。到西海岸這邊雖然它的路線比較長,但從起點到終點只有四百米左右的路段,只不過要等台階,其他地方都是棧道,人走在上邊就跟在平地上一樣,非常的自在。接下來便是三清福地了,這裡也時消耗體力最少的一個景區了,它只是一個小盆地,整個高低的落差也比較小,最主要的一些古建築比較集中,所以這裡是最輕鬆的一個地方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就逛完了。如果想看日出的朋友建議大家去風雷塔,這是看日出最好的一個地方了,如果是想看晚霞,那麼我建議去飛仙台,相信這裡的景色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自在鉤原理 在 斗數老饕- 八卦「納甲」原理!... - Facebook 的必吃
八卦「納甲」原理! 紫微斗數的設計原理,基本上是由八卦「納甲」而來,也就是八卦結合十天干,而置於十二地支(十二宮)之中,而其「納甲」的原理, ... ... <看更多>
自在鉤原理 在 7 茶道-自在鉤ideas - Pinterest 的必吃
茶道-自在鉤. 7 Pins. 4y. A. Collection by. Alfonso Yu. Similar ideas popular now. Design. TEZUKA ARCHITECTS Japanese Style House, Traditional Japanese House ... ... <看更多>
自在鉤原理 在 身近な科学:自在鉤 - YouTube 的必吃
物理的 原理 に基づく民具で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