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現象
#最近都漫畫梗
之前有人問我:「王醫師,斷食不是會啟動什麼細胞自噬作用嗎?可以清除廢物?」
親愛的孩子,你知道嗎,我們中研院為了找出能夠 #終止「細胞自噬」現象,抑制癌症或糖尿病等造成的肌肉萎縮,發現了關鍵因子「KLHL20」蛋白,希望能成為治療的方向。這項研究2015年12月10日登上國際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
「細胞自噬」能讓細胞維持在平衡狀態,過多或過少都會產生問題。
自噬過少的話,會使有害物質一直堆在細胞內沒錯,但細胞自噬過多,會導致細胞死亡,例如:發生在肌肉細胞就會造成肌肉萎縮。
有科學家努力的想要找出終止「自噬現象」的調控蛋白,你卻千方百計讓身體刻意發生自噬?
這個問題很像之前有病人問我:「在高山上腦部缺氧時,會不會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活化大腦⋯⋯」我的回答是,這是一個臨界點,有可能被活化,但有沒有想過也可能就這麼腦死?
施打葡萄糖到組織的增生理論,也是破壞造成免疫反應啟動,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但是「增生」跟「纖維化」的差別可能就是一個臨界,你怎麼知道發炎後活化的路徑是再生還是纖維化?
2017年有一篇文獻說間歇性斷食(12-16小時)會啟動自噬而消除腦內異常蛋白降低失智風險,我同樣想問的是,怎麼知道異常蛋白被消除前會不會肌肉先掉了大半?
「自噬反應」就跟減脂一樣,全身影響,並沒有辦法指定自噬掉什麼,就像沒辦法指定只瘦肚子不瘦胸,跟個人先天體質和後天基因有複雜的關係。
過多過少很難拿捏,臨界點在哪裡,往往也只有神知道。在沒有動物實驗證實在哪個臨界點是「沒有自噬掉好的組織的情況下,只自噬掉廢物」的參考依據,我不會貿然建議任何人嘗試斷食。
就像挺過了變成美國隊長,挺不過變實驗犧牲者。
你怎麼知道你是那個萬中選一的練武奇才呢?😌
#選擇性自噬可能要標靶藥物了
#過猶不及的事情都是雙面刃
#中庸就好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自噬現象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間歇性斷食v.s 連續節食的 隨機對照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
#加映腸肌軸的關係
因為上一篇168的流失瘦肉組織說被很多人要求拿出更多的實證醫學,因此這篇我之前珍藏的文獻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間歇性斷食的研究很多篇,但過去不太分享是因為結果眾說紛紜,一般3-4分影響因子的期刊我是不會列入參考的,第一次分享間歇性斷食的文章,是因為過去飲食相關研究很困難登上分數太高的期刊(因為干擾因子太多、實驗設計不夠嚴謹、人數不夠多等等因素),但2020年這篇居然可以登上IF 18分的期刊,所以特別分享。
若單一篇不足以參考,2018年有篇系統性回顧及綜合分析研究,討論 #截至2018年2月所有的隨機分配相關期刊,納入受試者為「過重跟肥胖者」(正常人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喔!因為這個飲食法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減脂,不是什麼排毒之類的🤣),討論體重、體脂重、瘦肉組織(lean mass)、腰圍跟代謝。
這個研究收集了5個數據庫當中符合定義的:
🔺間歇性的定義:
1. 固定間歇熱量控制,有固定幾天穿插低卡飲食,其他天隨意正常吃(有點類似5:2)
2. 「加強版」:每天都熱量限制,但某幾天更極低卡飲食限制(近乎斷食)。
🔺連續節食的定義:
每天都固定的熱量限制。
最終有9個研究納入標準(n=782人),6個比較固定間歇跟連續(n=553人),3個比較加強版間歇跟連續。
結果發現,除了
#固定間歇組的瘦肉組織比連續組有顯著意義的減少
(-0.86kg;95% CI -1.62 to -0.10;p=0.03)
其他參數包括體重下降、脂肪、腰圍,兩組的下降幅度都沒有顯著意義的差距,不管是哪種間歇的定義跟連續做比較。
所以這個研究的結論讓我們思考, #如果間歇的減脂效果和每天低熱量飲食一樣, #而且有瘦肉組織會流失比較多的風險。
#那我們為什麼要去間歇性斷食?
會提出2020那篇JAMA的研究,除了期刊分數高,另一方面是它裡面的168定義才是跟實際上大家的做法類似: #在8小時內隨意吃想吃的東西,另外16小時不吃。所以在「時間限制飲食」的心裡因素上,容易讓一般人在時間截止前吃下過多食物,而且蛋白質也不一定夠(因為太有飽足感,短時間內無法吃太多),造成瘦肉流失遠大於脂肪的現象。
再者,
#如果1200卡12小時吃完跟8小時內吃完的減脂效果一樣, #那為什麼一定要在8小時內吃完?還增加心理壓力?
當身體的蛋白質合成速度低於降解速度(protein degradation rates exceed protein synthesis)「負氮平衡」發生時,就會產生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這樣的情形在飢餓(starvation)、神經異常、癌症、心衰竭或老年人身上會更加劇。
而蛋白質降解的路徑有兩條,一個叫做「蛋白酶體proteasomal」一個是「自噬溶小體autophagic-lysosomal 」路徑,這些路徑活化後會產生肌肉質量的流失,這些「萎縮相關基因組」(atrophy-related genes)會由FoxO3這個轉錄因子控制,跟發炎相關激素的產生也有關(NF-κB),這些增加的「自噬現象」原自一些「壓力」(stress),對肌肉不利,而斷食或激烈運動其實都是一種「壓力」來源。
#2020年5月一篇腸-肌軸的研究,明確指出這些肌肉下降路徑都跟腸道菌的結構異常,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下降有關。
#所以會不會掉肌肉重點在飲食的內容會不會破壞腸道菌
#還有減脂的過程有沒有造成某種程度的壓力
「壓力」是僅次於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的原因,所以對我來說168的問題在於那些限時限食有沒有造成身體的壓力?還有那8小時的飲食是否是造成腸道菌被破壞的飲食?
結論:
1. 過去的研究結論很難解釋為何同樣熱量下,間歇會比固定流失更多的瘦肉組織,這樣看來其實「壓力」啟動的「自噬」反應跟粒線體的功能下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再上游一點,未來要做的研究,是探討間歇跟連續斷食的人,有掉肌肉跟沒掉肌肉的人,身上的腸道菌相跟代謝產物(SCFA)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2. 如果168沒有讓你吃的熱量比較少,妳也不確定有沒有吃到足夠的蛋白質跟纖維,甚至在空腹中妳還承受挨餓的壓力,建議施行的弊可能多於利。
3. 重訓可以hold住肌肉在斷食中不流失的前提還是一樣: #蛋白質攝取夠不夠,攝取不夠的人、睡眠不好的人,再怎麼去撕裂它我相信都長不起來。
4. 我的理想,就是可以 #在減脂過程中盡量避免瘦肉組織的流失,即使 你完全沒空重訓,也不需要有算時間跟熱量的壓力,妳只需要記得 #吃夠維持一天好菌跟肌肉生存需要的微巨量營養素,而目前為止的4+2R飲食,就是這樣的中心思想。
#歡迎分享跟討論
#腸肌軸
#間歇跟連續斷食只差在前者瘦肉流失較多
Reference:
1. Roman YM, Dominguez MC, Easow TM, Pasupuleti V, White CM, Hernandez AV.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versus continuous dieting on weight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obese and overweight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 J Obes (Lond). 2019 Oct;43(10):2017-2027. doi: 10.1038/s41366-018-0204-0. Epub 2018 Sep 11. PMID: 30206335.
2. Schiaffino S, Dyar KA, Ciciliot S, Blaauw B, Sandri M. Mechanisms regulating skeletal muscle growth and atrophy. FEBS J. 2013 Sep;280(17):4294-314. doi: 10.1111/febs.12253. Epub 2013 Apr 17. PMID: 23517348.
3. Gut-Muscle Axis Exists and May Affect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 to Training .Nutrients. 2020 May; 12(5): 1451.Published online 2020 May 18. doi: 10.3390/nu12051451
自噬現象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自噬現象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自噬現象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04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拒絕封關,香港醫護大罷工。
成龍說:
今時今日,中國人打個乞嚏,全世界都震驚!
是的,全世界都響起警號,黃禍來了。
車公很鬼馬,知道湖北出事了,年初二,用一個湖北人的歷史故事,來訴說香港的來年行止吉凶。
這個湖北人叫馬謖,車公用他的事蹟,馬謖帶兵,化成九十二簽的簽文,告誡香港。
「馬謖帶兵」廣為人知,因為《三國演義》記述了這一章,馬謖帶兵,不自量力,失了街亭,給孔明用軍法斬殺,「孔明揮淚斬馬謖」。
在湖北武漢瘟疫威脅全球的時候,車公用湖北人馬謖的故事,說香港流年。照計,帶兵失街亭被斬,點都是凶多吉少吧,但簽卻是中簽,似乎凶中可以求吉似的,車公真是太鬼馬!
這支中簽咁寫的:
人生何在逞英豪,
天理人情只要公;
天眼恢恢疏不漏,
定然作福福來縱。
文字粗淺,人人明白,沒有故弄玄虛,模稜兩可。
馬謖帶兵,為什麼出事?以致失街亭,遭斬殺?
馬謖不知能力環境的局限,強逞英雄,所以失街亭,遭斬殺,是咎由自取。
武漢出事,中共如臨大敵,封了十幾個城市,全球響起警號,限制中國人,或到過中國的人入境。
武漢市長說,封市前,有五百萬武漢人已逃離武漢,在全國流竄,大軍集結在深圳,香港危城難守。
偏偏林鄭的政策是中門大開,高鐵、羅湖,源源輸入帶菌播毒病人,香港公共醫療,岌岌可危。
政策上,是邀請瘟疫來港,不惜在港內社區爆發。私心上,是借疫症,平定警暴都無法解決的半年反送中示威;谷爆公共醫療,又可攻陷廿二年來醫護死守不讓大陸醫護來港執業的防線。
借瘟疫作武器,連消帶打,能解決政治死結。
車公說:天理人情只要公。
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情?
這是《周易》訴說的大原則。
乾是天理,宇宙運行的法則。
坤是人情,是因應現實形勢而行的血肉人生。
乾說理,坤說勢;乾是心,坤是物。要心物一元,原則是乾主坤從。
所以坤卦說:「利牝馬之貞」。
母馬永遠要跟著公馬走。照顧現實,不能超越天理,違反天理。
乾主坤從,不是盲從,不是討好權勢,是我們的現實人生,要跟著天理走。
一旦坤卦象徵的「現實」,超越了必須跟從的乾卦「天理」,過了界限,逼得天理現身攤牌,這便是坤卦最後一爻:
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代表天理的龍出現了,現身在代表現實的坤卦的原野,攤牌了,天地交戰,戰況慘烈,天流血了,它的血玄色;地流血了,它的血黃色。
《文言傳》說: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
當權者無視天理,天理必然會找你麻煩,因為他懷疑你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
地勢坤,人在現實形勢的環境,因為權勢地位,自以為大得可以違背天理,結果必然會引來天理的反噬。
因應現實,妄想脫離天理,最後必遭天譴。
天講理,地講勢,乾坤要合,才能生萬物;這是《周易》講的大原則。
如果只按照現實利益,或者個人欲望行事,為其嫌於無陽也,總有一日,碰到陰疑於陽必戰的局面。
車公就用兩句草根語言,講出了上述中華文化的大道理:
天眼恢恢疏不漏,
定然作福福來縱。
根據車公簽文,香港來年好唔好?
乾卦講理,坤卦講勢,知理順勢,即使凶中都有吉;如果違背天理,再大的勢,也只能冰消互解。
中共知自己違背天理,所以,愛用術士,就像黑社會信觀音拜關帝一樣。
武漢爆發肺炎災禍,他們便蓋兩間新醫院來應付。
一間叫「火神山」,一間叫「雷神山」。
獅子山、馬鞍山是香港地理名稱,但火神山、雷神山不是武漢的地理,是術士五行生剋的法寶。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篇》,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天行健,宇宙就是由這五行組成,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個圓圈,這是生。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也是一個圓圈,這是剋。
萬事萬物都由五行組成,我們的身體也是。
肝是木,心是火,脾胃是土,肺是金,水是腎。
肺是金,武漢出現了非典型肺炎,肺出事了,金生病了。
如何消滅這個生了病的病金?
術士想到了火,因為火剋金。
借助火神的能力,剋死病金。
山又是什麼來的?
《周易》八卦,艮為山,其卦義為止。因為古人見山即止。
火神山,即用火神之力,剋死病金,終止災難。
那用火神山醫院,剋止武漢肺炎便夠了,為什麼還蓋一座雷神山醫院。
《周易》八卦,震為雷,五行屬木。雷神震卦,用木來耗病金。
金剋木,用木對付病金,因為由金來劈木,耗盡你的精力。像懲教處和大陸勞改營,勤操猛練,耗盡你的精力,令犯人無力再亂說亂動。
這兩間醫院,便用這個心意命名。
用火用木,剋耗病金,這又無意透露了今日中共的行政信念。
火剋金,木耗金,都是交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凡交戰,無人倖免,大家都流血,贏的,都是慘勝。
2003年爆發沙士瘟疫,北京在昌平縣改建小湯山醫院,成為小湯山非典醫院集中沙士患者。
小湯山因山上溫泉命名,屬坎卦,坎為水,對付肺炎的病金。
金生水,五行稱之為洩。
用水,將病金洩盡,消滅於無形,不用交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便是王道的五行哲學。
十七年前,中共用水洩金的原理,對付非典肺炎;今日中共用火,用木,來剋耗非典肺炎。可見他們覺得自己強大了,可以力鬥,用剋耗打殘你,不用洩瀉解決你。
政治中,他們乘承這套信念。
香港之亂,根源在於人大831框架。
它踐踏了《基本法》,放棄了《中英聯合聲明》,出賣了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
由佔中到反送中運動,都是基於這一個問題。
年輕人要奪回自己的未來,所以,甘於流血、入獄、斷肢,甚至成為浮屍、墮樓死亡……
不從根源解決問題,卻縱容警察暴力,蒙面執法,沒後果不追究,引發警員的人性醜惡。
用剋用耗的方法,與整個社會為敵,打殘勇武派,嚇窒和理非。
但問題沒有解決,一個個專業團體醒覺,各個階層都知道政府在胡作非為。
問責官員都問心有愧,人人只掛住個人樣外表,都是非人。將香港推到「否之匪人」的否卦處境。
全港閉塞不通,留下大陸人在洗黑錢,炒賣樓股。
用鄭若驊做律政司,可以政治檢控,用權勢公帤對付社會公義。
這便是剋和耗的通義。
借危治港,這便是鬼馬車公說的馬謖帶兵,結果不問自知,歷史上不勝枚舉。
天災,是對政府的考驗。
一個腐爛的政權,會將天災,作幾何級數的倍升,化為人禍。
一本中國通史,朝代替換,就是不斷重覆這個道理。
人禍,《周易》的用字是「眚」字。
目生翳為眚。
眼睛長了膜,看不清便是眚。
看不清形勢事實,作錯判斷,便是人禍。
己亥豬年的值年卦,是天雷無妄卦。
《周易》警告,這一年,不能有妄念,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能用計。
其卦辭說:
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行事要合乎天理,即乾卦的元亨利貞,否則(其匪),人禍來了,不要有僥倖之想。
過去一年,香港人見到的,林鄭政府都是在賣弄聰明,心術不正,所以,人禍來了。
沙士是天災,今次武漢肺炎是人禍。林鄭正努力將人禍升級。
所以,今年庚子鼠年的值年卦是地火明夷,誅滅光明的一年,火在地下,大地漆黑一片。
明夷卦的卦辭只有三個字:
利艱貞。
處於明夷的時代,由於艱,更要貞。
在誅滅火明,大地漆黑的時代,做人做事的大原則,不能因為這個時候而扭曲、放棄,隨波逐流。
在黑暗的時代,要堅持行正道。
在艱的情況下,不能輕舉妄動,藉著黑暗做掩護,整合資源,做好剷除禍源的佈局,要韜光蒞晦,暗中進行。
要利用明夷的特性,作為被壓迫者,可以不聲不響,做追求光明的佈局和努力。
地火明夷六爻全變,就是天水訟卦,抗爭、紛爭不斷。
六爻全變是錯卦,錯卦是觸類旁通的閱讀,明夷卦裡包含大量爭訟的現象。大地漆黑,只是表面無法直接跟你抗爭,但暗地裡,和你誓不兩立,一定要將你剷除,只是一切都在暗中進行。

自噬現象 在 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 [自噬作用Autophagy ... 的必吃
的比例、空腹「血糖」和「血酮」的比例,這幾個比例越低,就越有可能處於較自噬的狀態。有一些現象也可以暗示我們正在經歷自噬,像是皮膚越來越緊緻、身上的贅皮越來越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