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是身為人的最後考驗,一場漫漫人生的總清算。
▍此時需要的是信仰、是靈性對話,與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穩,
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慮惶恐。
現代醫學難解的心靈困境:
醫者、患者與家人如何面對即將迎來終點的生命,
給予顧全「身、心、靈」的照護?
科學有其盡頭,醫學也非萬能。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張明志醫師,觀察到許多癌末病人所經歷的症狀,皆屬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靈性困擾」。
諸如 #無名發燒、#吼叫、#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夢見自己死亡 等,許多容易發生在臨終病人身上的譫妄現象,在先進的影像檢查中,結果往往顯示一切正常;既無法以特定病理解釋,也難透過精神科藥物及治療手段解決,因而時常被誤判、忽視。病患的苦痛和恐懼真實存在,卻因科學的極限與家人的避而不談而被否定。
此問題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與家屬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張明志醫師大量列舉臨床個案為例,以其多年經驗,揉合古今各派別宗教、哲學與生死觀,引據聖經、佛典,也及老莊思想,為讀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癱瘓一個人的德性或修為,但也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與「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撫慰與力量。
▩■▩■▩■▩■▩■▩■
▍血腫科主任的靈性解惑,知生也知死的生命課題
Q:何謂靈性困擾?
A:意識或潛意識、自主或不自主、他人可察覺或不能察覺的,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
Q:怎樣的人容易有靈性困擾?
A:正在生死交關處,安寧病房或瀕臨死亡的病人較為多見。
Q:如何看待靈性困擾?
A:靈性的困擾,與病患個人的人文背景較有關。它不是大腦顳葉、額葉、枕葉的問題,也不是血管、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問題,而是病人面對生死關時所呈現之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奇特的靈性困擾,多數是在提醒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跑裡,已搖響最後一圈的鈴聲:是檢討成績的時候了。
▩■▩■▩■▩■▩■▩■
★-專業推薦-★
張醫師以其多年陪伴末期癌症病患所體悟的靈性關懷經驗,不分宗教信仰的理論及體驗,撰寫出最接近癌末病患的臨床關懷。藉由個案討論的帶領,讓讀者可體會各種癌末生理現象的靈性表達,合理解釋各種靈異的環節,以宗教關懷的理念去完美闡釋,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可啟發其靈性領域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習不到的體驗,是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才能有的親身體會及經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我們不能總是看著外國人的死法,來幻想自己將來必然的死亡情境。張明志醫師的這本書,正是極少數台灣本土化「臨死覺知」與「靈性陪伴」的紀錄,值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安寧志工,以及未來必然會成為家屬與末期病人的我們閱讀參考。──#許禮安(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專文作序-★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醫護聯合推薦-★
朱為民(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李春杏 (自由工作行動護理師)
張正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
楊育正 (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鄭安理(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榮譽院長)
蔡兆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
謝瑞坤(前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8月25日上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
臨終關懷四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herlands On Line 荷蘭在線》8/8
* 【每一個臨終願望被實現的背後都蘊藏了偉大,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創始人去世】
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的創始人Kees Veldboer由於心臟驟停於近日去世,享年62歲。
他原本只是一名救護車司機,Veldboer卻於2007年成立基金會,實現晚期患者的遺願。
在工作期間發生的一個事件,促成了救護車願望基金會成立。Veldboer為現已去世的一位水手實現了他最後的願望:這個病人非常想再乘一艘船,航行一次,最後Veldboer幫助他實現最後的願望。
十四年來,基金會協助16000多個臨終願望。有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吃一次鯡魚、再探訪一次海灘,或是拜訪一位朋友;再去一次音樂會、參加孩子的婚禮,或是去山頂看風景。
所有這些願望都是在專業救護人員和配備舒適擔架的救護車的監督下完成的,患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費用由基金會收到的禮物和捐贈支付。
* 【荷蘭「模範」救護車:為臨終之人實現生命最後的願望】
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由當時已有20年救護車司機工作經歷的Kees Veldboer創立。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的使命是給予每一位身患絕症的臨終病人應有的關注,這樣病人就不必在沒有實現最後一個願望的情況下離去。
經歷這件事,或許可以讓病人自己和他的環境在最後的日子裏,再次得到一點亮光。在最後一段時期,這樣一小部分痛苦就可以暫時擱置一旁。
在Kees的領導下,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發展成了一個專業的慈善機構,擁有幾名長期員工、約 270 名受過醫療培訓的志工,遍佈全荷蘭的部門和幾輛自己的願望救護車。
十四年來,救護車心願基金會為成千上萬的患者及其親屬的告別,增添美好的回憶。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平均每天完成六個臨終願望,其中大部分的願望是回家。「人們生病時經常匆忙地離開家,來到醫院突然被告知時間不多了,要繼續一直住院。很多人真的很想在離開前再看一眼他們自己的家。看看他們在世間曾經相伴的傢具物品,或是聽到心愛的狗在地板上亂竄,看到窗台上的貓或再度於廚房抽屜裏翻找一瓶醬油。」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也實現過許多瘋狂的願望:看皇家馬德里的比賽、去巴黎迪士尼、去梵蒂崗和教皇握手等。
2016年,Kees被BBC評為最鼓舞人心的人,他以救護車幫助絕症患者完成最後心願的臨終關懷概念也被澳洲、巴西、西班牙、以色列等11個國家紛紛學習。
* 【少量的水餵飽世界,是人類未來大事】
荷蘭用1/4的水生產了20倍的食物,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可持續的農業系統。
在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人們消費越來越多的可持續性食物挑戰的情況下,將如何養活未來世界?答案可能不是增加資源——土地、水和員工——而是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可持續的作物種植。
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在使用相同或更少資源的情況下增加糧食產量?荷蘭的未來農場提供了答案。
From: Freethink :https://m.youtube.com/watch?v=KfB2sx9uCkI
* 【用VR眼鏡來緩解疼痛?荷蘭醫院新嘗試】
近日愈來愈多荷蘭醫院的科室開始為病人使用VR眼鏡。
VR眼鏡的使用有助於在相對不愉快的醫療過程中,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從而減少他們的疼痛。
比如患者接受腎透析穿刺、化療後出現神經疼痛或手腕脫臼時,都會佩戴VR眼鏡。
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幫助焦慮的患者放鬆。例如,在手術前孩子們可以確切地看到他們將如何被帶進手術室。
* 【荷蘭為老住宅裹上「外套」,節約能源…】
據《科學美國人》月刊,荷蘭開始給整棟建築裹上「外套夾克」節約能源。
在荷蘭海牙郊外一個住宅區,操作員把一個40英尺寬、一層樓高的隔熱外立面掛到公寓樓的現有牆體上。
新外牆的主體是防火的泡沫塑料(可以鎖住空氣形成厚絕緣層),表面是硬化的黏土,做成無數薄薄的矩形,也就是「乾掛磚」。
在荷蘭和美國等國,很大一部分溫室氣體排放可以歸因於住宅樓的能源耗損。但是如何改造老舊房屋以提高效率、減少碳足跡的工程往往過於繁瑣且昂貴。
荷蘭政府10年前開始通過一項名為「能源躍進」的非營利性計劃應對氣候挑戰。最初的投資把工程師、建築公司、硬件供應商、金融家、監管機構和房東召集到一起,最後想出許多大規模生產房屋改造產品的辦法。這是其中之一。
臨終關懷四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新消息:【O.K.Unity Campaign:助殘疾社群過疫關】
所義賣的300本《玻璃娃娃》繪本,24小時售罄!籌獲3萬令吉!感激各方給予熱烈響應!由於我國目前處於EMCO和FMCO行管期,印刷廠無法印製,因此僅開放捐款管道,繼續籌募善款支援更多殘疾人士。謹此,感謝馬來西亞!」(09/07/2021)
#生命感动生命
#生命影响生命
#OKUnity
#讓我們一同协助殘疾社群度過疫關
#欢迎你细读以下文宣
#謝謝玉儀拋磚引玉
#我認購了一本
#玻璃天使
#歡迎大家繼續認購
#歡迎轉發
#我們繼續風雨同行就是了
----------------------------
歡迎大家分享以下公益資訊
----------------------------
►【O.K.Unity Campaign:助殘疾社群過疫關】
「殘疾社群,無法站立掛“白旗”,我們能助他們渡過疫情難關嗎?」
疫情肆虐一年多了,我國的貧困底層,哀鴻遍野,在逼於無奈下掛起白旗求助,祈求生存。殘酷是,對於那些失去經濟能力的殘疾社群來說,或許他們連起身舉高白旗,也力不從心。
在吉膽島漁村,天生“成骨不全癥” 患者林玉儀,每日躺著讀著社媒上一連串的負面資訊,心生惻隱。她想藉自身故事出版的《玻璃天使》繪本,鼓勵此刻在掙紮邊緣的人心。《玻璃天使》是林玉儀在2018年以口述方式,由教育工作者陳淑娟代筆撰寫和插畫家小菡繪圖,聯合出版的一本自傳彩色繪本。
全書以積極樂觀的筆觸,敘述從小跟自己只有兩尺的身體骨頭作戰,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骨折而促使身軀畸形。然而,生命中出現了猶如天使般呵護她的阿嫲,日復一日,抱著她四處奔波求醫,讓一個天生坎坷的身體愈來愈堅毅,即使是躺著無法行動自如,她也要每天微笑地遙望藍天,聆聽大海,感受陽光。
林玉儀寄望捐出其著作300本,凡大眾認購一本100令吉,將全額捐獻予O.K.Unity Campaign活動,援助100位成功申請並符合資格的殘疾人士,每位可獲300令吉。
O.K.Unity Campaign是一項響應南洋報業基金抗疫行動【舉旗不恥,施援有理】的活動,並邀來馮以量(臨終關懷工作者)、永樂多斯(馬華作家)、陳嘉榮(電視新聞主播)和 張吉安(電影導演)加入宣傳大使行列,籌款目標是3萬令吉,除了捐購,大眾也可以在不購買任何書籍之下自由樂捐,籌募善款越多,就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殘疾人士。
►捐款戶口:
BANK DETAILS: OCBC Bank Malaysia Berhad (101-108445-4)
Account Name: Yayasan Nanyang Press
►捐購書籍表格:https://forms.gle/76etTVvJH2ax46536
►捐購諮詢:
WhatsApp - 010-2071941
Email - nyfound@nanyang.com.my
「最新消息:【O.K.Unity Campaign:助殘疾社群過疫關】
所義賣的300本《玻璃娃娃》繪本,24小時售罄!籌獲3萬令吉!感激各方給予熱烈響應!由於我國目前處於EMCO和FMCO行管期,印刷廠無法印製,因此僅開放捐款管道,繼續籌募善款支援更多殘疾人士。謹此,感謝馬來西亞!」(09/07/2021)
臨終關懷四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kDB1TgNv7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