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至今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中。許多科學研究顯示,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只會出現更多、更嚴峻的流行病。【註2】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學期刊之一《刺胳針》(The Lancet)2017發表一篇報告【註1】對每年氣候變遷對大眾健康的影響,還有世界各國如何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降低對健康的負擔提出了「健康檢查」方針。由一群著名醫生、學者與政策專家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已損害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
■我是護理師,剛好是上班感染到的,我媽則是被我傳染的
石承元是在美國加州醫院工作的台灣移民,因為照顧一位COVID-19的患者而染疫。剛確診時,她並不太害怕,覺得自己35歲還年輕、抵抗力也不錯;但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在染疫期間症狀很多,咳嗽、發燒、拉肚子、失去味覺嗅覺等統統都有,甚至比被她傳染的年長母親還嚴重。
如今,在康復後受訪,還是有些後遺症,她說:「我本來的聲音不是這樣,已經4個月了,聲音還是沒有恢復,只要一累,聲音就啞掉⋯⋯。」
■暖化帶來連鎖效應?全球進入流行病時代
在COVID-19偏高的傳染力和致死率之外,真正的壞消息是,許多研究傳染病的專家指出,COVID-19只是全球流行病的開端,依目前暖化的趨勢,未來流行病只會更多、甚至傳播得更快。
從全球來看,氣溫變化比過去預測的更快,影響了動物棲地以及病毒與人類的分布範圍。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於2018年報告早已指出:「氣候變遷是21世紀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脅。」【註3】
■公衛的巨大挑戰:氣候變遷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的國內公衛專家、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接受訪問時強調,氣候變遷為公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為氣候變遷,微生物的生長週期錯亂,直接影響了生態的不穩定性,而當生態系受到衝擊,人類社群就必須面對該環境衝擊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危害。
蘇慧貞以國內流行病為例指出,「因為生物棲地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跟改變,以前北部的人不用煩惱登革熱,現在也要了,以前(登革熱)會留在北迴歸線經過的嘉義以南,現在台中、台北都有機會了。」
許多科學家也相信,「暖化」將在未來的流行病疫情扮演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學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伯恩斯坦(Dr. Aaron Bernstein)在回答外界詢問氣候變遷是否影響了COVID-19病毒傳播時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氣候變遷可以影響COVID-19的傳播,但氣候變遷確實改變了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物種的關係,而這對於人類健康與感染風險至為重要。」
伯恩斯坦表示,當地球溫度上升,陸地或海洋裡的動物不論大小,都會朝兩極移動,以避開高溫,而這就意謂著,動物會接觸到通常不會有接觸的其他動物,也就創造了病原體找到新宿主的機會。
此外,另一份2010年發表於《自然》期刊(Nature)的研究也支持類似的論述,肯定氣候變遷與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關連性。該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正是物種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往往增加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因為當氣候模式改變時,物種會被迫改變棲地,進入新的地區,這就打破了原本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生態的平衡,而存活下來的物種更可能傳播強力的病原體【註7】。
經典的例子之一,就是1998至1999年在馬來西亞爆發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這場疫情造成265人感染、105人死亡、產值達數10億美元的養豬業差點崩盤,是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參考的疫情實例之一。
一份2007年發表於《馬來西亞病理學》期刊(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Pathology)的研究歸納這波疫情帶來的教訓時即指出,正是森林大火和聖嬰現象造成的乾旱,使得立百病毒的宿主果蝠轉往養豬場內的果樹覓食,病毒透過排洩物感染豬隻後,才進一步擴散成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而氣候變遷不僅迫使野生動物離開棲地,也迫使人類入侵動物棲地,這正是氣候變遷影響流行病出現的另一種方式。
■首波憂心焦點:蚊媒傳染病來襲
氣候變遷不僅有利於未知病毒的「溢出」,許多科學研究更指出,全球最令人憂心、會因氣候變遷而惡化的傳染疾病,其實是那些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因為蚊子喜歡又溼又熱的氣候,而全球暖化正讓這樣的氣候條件愈來愈普遍。【註4】
■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
登革熱,臺灣目前最主要的蚊媒傳染病,透過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人類而傳播。由於蚊子是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與繁殖受溫度的影響很大,因此氣候變遷下的暖化,可能會使得原來不適合病媒蚊生存的較冷地區轉變成溫暖適合的地區,進而擴大登革熱的傳播。
除此之外,降雨造成的積水讓病媒蚊得以產卵,特別是間歇性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降雨型態改變,可能會使病媒蚊適合棲地產生改變。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提供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 【註5】,百餘年來(1900-2012年)的全臺均溫上升了約 1.3℃,南部山區在2000年後豪雨與大豪雨的發生次數增加,顯示臺灣的氣溫與降雨型態正逐漸改變成更適合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環境。
■從埃及斑蚊的北移趨勢
可以推測未來臺灣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但同時也表示如能事先針對未來中、高度風險區進行氣候變遷調適,例如: 分配防疫資源、進行地方公共衛生教育,以及社區動員方式徹底進行孳生源清除讓登革熱病媒蚊無適合的棲地。
同時,政府亦朝向減少登革熱對人體的衝擊,積極研發登革熱疫苗、培養蘇力菌血清型H-14與沃爾巴克氏菌達到生物防治效果。期望在有限防疫資源下有效降低全國登革熱的罹患風險,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造成人類健康在登革熱方面的衝擊,提供臺灣未來登革熱防疫的實證基礎。
■有關氣溫與傳染性疾病的關聯性
蘇慧貞曾率領團隊進行本土研究,研究結果也早已指向溫度的上升,將連帶使得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提高。這份2009年發表的《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註5】報告指出,每年月平均溫度高於攝氏18度的月份愈多,則登革熱發生風險愈高,而在特定延遲週數之下,當週均溫上升1°C,可使登革熱發生風險相對增加7倍;對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及恙蟲病也相對會有10%到32%發生風險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已引起許多地區氣候系統的混亂、衝擊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類生存環境。氣候變遷所引起之微環境氣象條件變化更進一步影響死亡率、熱危害相關疾病、呼吸道相關疾病及各類傳染性疾病流行規模與流行分布。
研究發現對台灣地區而言,不同溫度及雨量條件下皆會影響氣候相關疾病的發生與地理分布之改變,但是各地區在醫療衛生資源等條件上的差異,對疾病在極端降雨事件下之群聚爆發亦有重要影響。故討論氣候對健康之影響時,須將區域特性及社經文化等因子納入考慮,方可有更完善之分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from 25 years of inaction to a global transformation for public health
Watts, Nick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391, Issue 10120, 581 - 63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2464-9/fulltext
∎註2: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http://bit.ly/3mDhOzt
∎註3:
The 2018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shaping the health of nations for centuries to come.
Watts N Amann M Arnell N et al.
Lancet. 2018; 392: 2479-251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2594-7/fulltext
∎註4:
周佳、陳維婷、羅敏輝、李明安、許晃雄、洪志誠、鄒治華、盧孟明、洪致文、陳正達、鄭兆尊 (2017):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7 - 物理現象與機制。新北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註5:
《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報告:https://bit.ly/37Cbq7h
∎註6:
(科技部)(行政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TCCIP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https://bit.ly/34zHoz8
∎註7:
「病原體」也可以稱為「傳染原」,泛指對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非生物的一個統稱。 病原體一詞早在1880年代便開始使用。 通常,病原體一詞用於描述「傳染性」的微生物或媒介,例如:病毒、細菌(病原菌)、真菌、原生動物、線蟲、寄生蟲、類病毒及朊毒體,非生物類別例如:重金屬、各種化學毒素、霾害、汙染等等。
➤➤照片
∎註6
圖說:暖化最劇無減碳之氣候變遷情境(RCP 8.5)情境下埃及斑蚊未來推估可信度分布圖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氣候變遷與健康: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6-1/
▶登革熱防治政策報告書: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5-2/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Lancet #氣候變遷與健康 #氣候變遷 #登革熱 #蟲媒傳染病
The Lancet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腸病毒重症護理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有疫情以來,常常開各種疫情記者會,除了天天系列的衛福部之外
第二名應該就那些台大公衛學者
這些台大公衛學者大力推廣普篩,這應該眾所皆知
另一邊,時鐘麾下的專家小組,目前有浮上檯面上的都台大感染科的(含小兒感染)
更不用說疾管署的防疫醫師很多都是感染科醫師出身
所以基本上就是 台大感染 VS 台大公衛
.
為什麼感染科和公衛幫見解差這麼多呢
原因很多,其中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普篩完,普篩出來的病人接下來如何處理就不關公衛的事,但關醫師的事
疫情初期,台灣制定了一套很嚴格的SOP
陽性病人不管重症、輕症、無症狀,通通會關在負壓病房
直到二篩、甚至三篩陰性,才會被放出
像這次彰化案例,當初他若拒絕衛生局CALL客,可能14+7天就結束了
但現在他若運氣不好,可能被關在負壓病房2-3月
也就是說一個無症狀患者可能會占用我們一間負壓病房2~3個月
公衛學者有把這列入他們考量嗎?
.
舉一個例子
腸病毒病患隔離7天幾乎已是台灣各界共識
但腸病毒病患的糞便可以有腸病毒2~3月之久
.
以上只是病房部分,接下來講醫護人員部份
之前台灣一間很大,大到不能關的醫院爆發了院內感染
衛福部和各醫院都很怕再發生此事
所以很多醫院都制定很嚴格的人員管制
比如以前護理人員以前可能各單位支援,都被禁止了
醫師工作範圍也盡量別跨區,晚上值班也盡量原單位值班
簡單說,醫院分割成許多小單位,各單位間人員盡量不流通
.
現在台灣醫院已沒幾個確診病人
如果剛好收進一個陽性無症狀病人,全醫院剛好只有這麼一個武漢肺炎病人
醫院還是得幫這位病人安排一組醫護專門照顧這病人
24小時都要有專責醫護,醫師可能要2人,護理師要3人
最高規格下,這組醫護是不可以去碰其他非武漢肺炎的病人
所以,一個無症狀病人除了可能占用負壓病房2~3月外
還會浪費了一組醫護人員2~3個月
.
很多提倡普篩的專家計算成本時,都只是計算篩檢的成本
其實後續的成本才是最嚇人的
負壓隔離病房和額外增加醫護人力才是重點所在
公衛學者有考慮過嗎?
.
當然有人會說是SOP有問題
但要直接加入普篩,SOP後續流程勢必大修
當然這套SOP絕非十全十美,也不斷小修中
但從疫情初期至今
這套SOP就算不能讓台灣No.1,至少也名列前茅
而且台灣政府各相關單位,以及各醫療院所對這套SOP現都很熟悉了
在疫情未有明顯變化前,進行大修未必是好事
以多次小修取代一次大修應該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Re: [問卦] 台大公衛過譽的八卦? https://disp.cc/b/163-cES6
腸病毒重症護理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白牌車司機感染源被認定為浙江台商,但抗體弱陽性的台商不列確診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月16日發現一名白牌司機確診COVID-19(武漢肺炎)亦為第19例確診個案,病情急速惡化死亡,感染源不明,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0日)宣布找到感染源,是此白牌司機曾載過的浙江台商,這名台商1月22日返台有咳嗽現象,第一次經PCR檢驗為陰性,但中研院和台大醫學院進一步抽血檢驗,發現血液中有武漢肺炎病毒抗體。
不過,抗體檢測未被列為確診工具,因此,浙江台商未被入列為第25例個案,台灣確診個案仍維持在24例。另外,指揮中心昨天深夜緊急發布的案24、一名2年多未出國的67歲北部婦人,目前查無明確接觸史,為唯一社區感染個案。
■台大、中研院合作首次血清抗體檢測,但不列入確診工具
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案19初步鎖定3名台商,雖然病毒PCR檢驗是陰性,但還是抽取這3人血液,由台大醫學院和中研院實驗室透過血清學檢查,雖然兩個不同實驗室用的方法有小小差異,也未揭示受測人身分下,台大和中研院都不只做一次檢驗、交叉比對後,共同發現有一位抗體呈弱陽性表現,再和指揮中心名單核對,三方確認即浙江回來有咳嗽的那一位台商。他提到,中研院是用基因序列合成病毒蛋白,台大則是直接用病毒抗原來檢測。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解釋,冠狀病毒很多種,中研院手上已經由遺傳工學方法,純化SARS、MERS、此次武漢肺炎的新冠狀病毒,以及會引起普通感冒的4種一般冠狀病毒N蛋白質,檢測3名台商血液檢體,其中一人對SARS和冠狀病毒有抗體反應,由於這兩個病毒比較像,推測SARS 呈陽性應是交叉反應。
中研院也用一般正常健康的人來對照組,林宜玲指出,這些人對SARS、MERS、新冠病毒都沒有反應,「因此我們認為有一位(即浙江台商)被新冠病毒感染過。」
不過張上淳日前的記者會上也曾強調,目前針對武漢肺炎抗體檢測,雖然各國實驗室都在開發中,但還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的方式。這是台灣首次不透過PCR檢測,直接用血清抗體確診的案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之前公布的確診定義為PCR確診,或核酸檢驗是陽性,不包括血清檢驗是陽性,因此不會將此浙江台商列入第25例。目前已經採檢這名台商的家人,都呈陰性,身體無異常。
未來是否要改變確診定義?張上淳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就防疫政策來看,PCR檢驗陰性代表已經沒有病毒,血清檢驗只是回溯、是過去式,對防疫沒有很大差別。
■第24例為重症、住進ICU,感染源仍不明,疫調對象達352人
昨晚10點30分指揮中心臨時發布新聞稿,新增一例無接觸史的第24例COVID-19,至今仍未確認感染源,為目前唯一社區感染個案。
這名個案是67歲的婦人,現已送入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屬於重症案例。指揮中心表示,這名婦人有痛風、高血壓。陳時中表示,案24時間拉非常長,要做的疫調對象多達352人,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其中要做採檢的有家外接觸者118人,家內接觸者有9人。其中118名家外接觸者,大多都是醫護人員,已有111位檢驗為陰性,7名尚待檢驗中。
陳時中指出,案24在1月22號出現病癥,30日住院,現在潛伏期已經過了,所以重點會放在1月30日以後醫院接觸情況,這名病患是出入一般病房,所以對於醫護人員的採檢會更謹慎。
■美國將台灣列入武漢肺炎「社區傳播」名單
台灣接連發現來源不明的感染案例,雖然指揮中心至今未鬆口已經發生社區感染,但美國疾管署今天已將台灣列入「社區傳播」名單(community spread),除了台灣外,中國、香港、新加坡、泰國、越南、日本、南韓,也在名單上。但中國被列入「三級警示」建議旅客不要前往、香港列「一級警示」不建議前往;包括台灣的其他地區,則是已有社區感染、但並不廣泛。
美國疾管署網站指出,台灣已經出現顯而易見的社區傳播,患者不確定被誰感染、在哪裡感染。不過美國也表示,目前旅客還不需要改變到台灣的旅行計畫,做好個人防護,不要接觸病人、洗手至少20秒,用60%~95%濃度酒精乾洗手。
陳時中表示,美國有些根據是來自第19案例,「我們會跟美國說明,第19案不是不明感染源的情況。」張上淳則指出,台灣案例算是零星的社區感染個案,不到社區傳播等級。
日本和韓國近期疫情急遽升溫。韓國昨一口氣暴增31起確診案例、今再增22例,並出現首例死亡,總確診案例104起,衛生單位宣布已發生社區傳播;鑽石公主號則有2名日籍確診案例今日死亡,累積在日本死亡案例3起。
陳時中宣布,韓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一級,雖然韓國案例相對集中,但應提醒民眾到韓國旅遊應該予以注意,遵守預防措施,做好自我保護;至於日本旅遊建議則會參考社區傳播情形,很有可能升級。
■教育部停課標準更甚腸病毒,一班有1人確診就停課14天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中小學預計2月25日開學,因應疫情教育部公布各級學校停課標準,一班有1名師生確診就停課14天,一校有2名師生確診全校停課14天,標準遠比腸病毒停課標準嚴格(腸病毒是一週內班上有兩名確診,該班停課7天)。
教育部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下,訂定停課標準,停課一次14天。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一班有1名師生確診全班停課;一校有2名師生確診全校停課;1鄉鎮市區有1/3學校全校停課則該鄉鎮市區停課。全國是否停課則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為準。另外,高中如有選修或跑班的課程,只要該老師或學生有確診,就全數停課。短期補習班與幼兒園停課標準則是比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大專校院:
1名師生確診則該師生所修或授課的課程全部停課,全校有2名師生確診全校或校區停課,如遭遇停課得縮減上課週數,採1學分18小時彈性修課,並於週間或線上課程等方式補課。
另外,各級學校如有師生確診,應暫停各項大型活動,例如班際活動、社團活動、運動會等。
■預計明天包機接回鑽石公主號台灣乘客
鑽石公主號昨(19日)結束隔離,乘客在這幾天陸續下船,我方已經取得日本許可,明天將包機前往東京羽田機場接回滯留的台灣人,預計明晚10點15分降落桃園機場,接回人數預計19人,由華航737-800機型執飛,確診的5名乘客則將留日治療。
鑽石公主號共有22名台灣乘客,另有2名台灣船員,乘客比照上次武漢包機模式,到台灣後必須先檢疫,確認是陰性後會到檢疫所隔離14天。
不過外交部指出,最後實際載多少人,還要看有多少人能通過日方檢疫程序,陰性沒有症狀才能下船,目前還沒辦法確定最後包機人數。
陳時中表示,此趟包機隨行者包括1名醫師、3名護理人員,4名空服員,費用還沒有確定,初步還是依照台日單程機票收取。上機後就會提高防疫規格,下機後到醫院檢疫,再送到集中的檢疫所觀察14天,確認沒有感染才能回家。(文/林慧貞、嚴文廷;攝影/張家瑋、中央社)
#延伸閱讀
【資訊圖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37OcoKB
【世紀之疫──2019新型冠狀病毒風暴】http://bit.ly/3bhXgrJ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wuhanvirus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