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970的網紅LiAnne牽手日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到底新婚的LiAnne夫妻有什麼深仇大恨,Li要拿針扎Anne的腳呢??? 原來是踏上八百公里的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很難保不長幾顆水泡。水泡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特別是隔天爬起床還得繼續漫漫路,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 「水泡處理」是一件你踏上朝聖之路前,必須習得的技能!(有在登山的朋友也很...
「腳底水泡處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LiAnne牽手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討論] 腳起水泡了,大家都怎麼處理呢? - 精華區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Anscare 安適康- 【水泡的處理方法】 穿鞋摩腳或是燙傷 的評價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香港腳vs 汗皰疹,到底怎麼區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腳底水泡處理 在 [寶寶] 請教腳底水泡處理- 看板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腳底水泡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大鹿林道東段接駁的一些看法】
媽呀,年前事情好多,根本沒空閒好好地讀書或寫文章 ... 😞
這段期間要說遇到什麼跟山有關的事,就是因為有記者在做大鹿林道東段開放接駁的專題 (好小眾!),而接受了一次採訪。
幾年前,我也親「腳」走過這條來回共38K的林道一趟,算是頗有感觸。一般人平常不會走這麼遠的路,所以最容易出現的災情就是腳底出水泡 ... 另外也見證山友用菜籃車運背包,但實際上超‧級‧沒‧效‧率!!有人拖拉一陣子後發現根本不好用,就把載具扔在路邊,反而變成垃圾。
17K處有個不少人會利用的捷徑,但我們這隊都沒走,印象中是因為嚮導跟我們說:「人少的時候還無所謂,但人多的時候情況不同。為了防止重複踩踏破壞植被和增加侵蝕的可能,要盡量避免抄近路。」
.
雖然一開始走在大自然裡面的感覺不賴,但過了幾公里之後,單調的步行就會令人感到無聊 (即使嚮導認真地解說沿途花花草草、研究裝置等等啦 ... ),只想著何時能到九九山莊;回程時大家趕著早些回家,全隊化身急行軍,更是什麼都懶得看。
所以平心而論,若有接駁可用我一定願意付錢,不管是載背包或載人都好~~
.
(口吻轉為嚴肅)
但若是眼光放長遠一點,接駁服務不只會讓大霸群峰重回熱門路線的範疇,更會吸引許多一日來回的訪客。是的,一旦人們發現用周休二日就能走一遭,一日來回的族群肯定應聲上漲,觀光化勢不可擋。
到時候遊憩衝擊的量級就不能跟現在比擬了,連帶著山難頻率也會增高。接駁充其量也只是系統的一環,我們還要看林道口的停車場、九九山莊的設施、當地救難資源、步道侵蝕程度、排遺與垃圾處理機制等是不是能應付這等人潮。美國國家公園會為了這類計畫撰寫公開的環境衝擊評估報告(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EIS),在台灣叫環評,那大霸群峰呢?
換言之,開放接駁的連帶考量非常多,都需要政府明確地跟我們解釋清楚、開放公眾參與,不然難保這座500元鈔票背後的世紀奇峰也被玩爛。
.
某方面來說,我能理解張政委腦海中的「高山觀光」藍圖──像是瑞士、日本一樣,建立人見人愛的服務型山屋,讓健行成為親民且對地方有經濟貢獻的活動之餘,也讓台灣山岳之美成為一張國際級名片。
但願景美歸美,去過國外健行度假的人畢竟是少數,尚需可觀的溝通跟宣傳工作。在那之前,更多人心目中的觀光和亂象幾乎是畫上等號的關係,這是因為媒體反覆報導山域亂象,加上政府從未講清楚「高山觀光」和健行(hiking)活動的整體規劃和互動是如何,是不知所云的脊梁山脈旅遊年?蓋高山纜車?部落深度旅遊?推高山觀光的目的和策略為何?是為了像神山那樣優先吸引有錢外國觀光客 (然後排斥沒錢的國民)?還是「我全都要」?
.
..... (等豹頭的橋段在大家腦中run完) ...
.
所以要做,就要把整條路線都徹底檢討一次,公開資訊、開放討論,有說服力的話自然會吸引人民支持。但如果又像以前一樣,東邊揮一筆,西邊砍一刀,整體規劃老是不說清楚,跨部會協調做得零零散散,逼迫我們成為只能接受結果的順民,那我肯定會倒向反對的那一邊。
假如中央願意認真看待此事,將高山觀光視作國家未來發展目標的一塊拼圖,肯定會有很多相關領域的人士願意貢獻所知所學。要顧及各方需求並非不可能,國外亦有不少可參考的案例,端看政府的視野有多寬廣──是一年兩年拚個選票,是五年十年唱個大計,還是要嚴謹地為後世做好規劃,確保遊憩活動的永續性,讓子子孫孫也能見到一樣令人感動的風景?
我相信答案已在大家的心中。
腳底水泡處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數百萬台灣人每天都在敲暈自己...」-精神科醫師的真心話
■失眠是一種病嗎?安眠藥只是可以把你敲暈的棍子!
根據研究顯示,在1,517個失眠的病人中,原發性失眠(意味找不到導致失眠的精神或其他身體疾病)有45位,佔了只有12%。憂鬱症占最多有50%,焦慮性疾患有48%,因為健康問題造成失眠的有43%。
你可以發現憂鬱、焦慮、健康問題加起來有快150%!?
這研究是不是做錯了?
不,這是因為一個人可以同時有「憂鬱+焦慮」,或「焦慮+健康問題」【註1】。
■數據:國人1年吞9億顆安眠藥,精神醫:3招防失眠困擾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壓力亦隨之上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完全被打破,出現失眠的人越來越多,被診斷有睡眠障礙者的機率也越來越高。
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目前全台食用安眠藥人口已經超過420萬人、1年吞下肚的鎮靜安眠藥多達9.2億顆,數量依然持續攀升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臨床個案的失眠問題越趨年輕化,儼然已成為「國病」之一。
楊聰財醫師建議,除了盡量在晚上11點到早上6點睡滿這段黃金睡眠時段,平時也要搭配中度的運動,像是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是跳有氧舞蹈等,建議可以在清晨或是黃昏時段運動;飲食方面也建議多攝取香蕉、鮮奶以及深海魚。
楊聰財醫師表示,唯有改變生活型態、讓身心靈放鬆,並且降低使用3C產品的機會,來取代以藥物控制的方式方能治本,假如持續不改變生活型態,失眠狀況就會從短暫行為變成「慢性化」。
楊聰財醫師表示,如果本身個性容易焦慮,又面臨工作壓力過大造成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的人,這時候千萬不要隨便亂服安眠藥,不僅會導致睡眠作息更加混亂,還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等心理疾病之風險;建議有合併情緒性症狀的失眠者,更應該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千萬不能輕忽。【註2】
■養生睡好眠、睡好眠養生
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有睡眠障礙的人口已達200萬人,每年安眠藥用量約為6,570萬顆,而且數目還在上升當中,年齡層也逐漸年輕化。若以全體國民做為一個整體來看,這個國家的國民睡眠品質是不及格的,而且健康也漸漸在流失當中,它所衍生的問題值得衛生單位重視,所以做好「睡眠養生」可以減少許多醫療成本。
■下面提供幾個簡單促進睡眠方法
1.頭部按摩
晚上睡前,梳頭由前到後,再由後到前,如此循環梳頭數十次至百餘次後用手指指腹緩慢柔和地自前髮際向後髮際按摩,用力均勻一致,如此反復十餘次,直到頭皮微熱即可,養生十六宜中稱之為「髮宜常梳」。
2.睡前吐納
臨睡前做,對失眠者特別有效。方法是臥床,臉朝上,兩手平放在身體兩側,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同時想像吸進來的氣體在按摩自己的身體。這一過程約10秒鐘,再閉氣約3~5秒鐘,接著慢慢吐氣10秒鐘,感受身體被按摩後的鬆弛,這樣反復十次。上述做法能讓身體較為舒鬆,並使自己漸入夢境,安然入睡。
■睡前助眠小方法
1.溫水泡腳:用溫水泡腳至小腿肚,約10~15分鐘。
2.足部按摩:可和溫水洗腳配合,按摩腳底的湧泉穴及各趾縫間。
3.揉攝耳垂:用拇、食指輕攝耳垂,使略感酸脹,約2分鐘即可【註3】。
■失眠知多少? 談藥物及非藥物處置的利與弊
睡眠是維持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環,然而台灣民眾的失眠問題與安眠鎮靜類藥物使用之盛行率相當高,幾乎每3-4人就有一人使用過安眠藥,且不分醫療科別。
然而,研究發現就醫或非就醫民眾普遍對於正確及安全用藥的識能或遵從性不佳,特別是老年族群,失眠問題處理不當或安眠藥劑濫用將導致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例如跌倒、車禍、專注力降低、記憶障礙、日常功能影響、人際關係低下等,且常與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焦慮症)共病。
為有效預防民眾誤用、濫用或依賴安眠鎮靜藥物,對於安眠藥使用問題的早期辨識、精準評估、成功轉介、以及持續追蹤等,皆迫切需要大眾知能教育的提升,以及醫療專業服務的介入。【註4】
以上幾個方法是在您睡不著時,要記得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記住這些跟身體互動的簡易方法,希望可以助您入眠,若真的還沒辦法的話,就得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了。祝您有個好夢!【註3】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黃偉俐醫師 「安眠藥只是可以把你敲暈的棍子!」:http://bit.ly/3o9oAyx
∎註2:
三立新聞 「國人1年吞9億顆安眠藥 精神醫:3招防失眠困擾」:http://bit.ly/3nYj4OP
∎註3:
(長庚醫訊)「第四十一卷第十二期 109年12月1日發刊」養生睡好眠、睡好眠養生:https://bit.ly/37VhkAr
∎註4:
失眠知多少? 談藥物及非藥物處置的利與弊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http://bit.ly/2L50B4x
➤➤照片
∎Bestmade 人學院:安眠藥真的安眠嗎?台灣人一年吃3.3億粒安眠藥:https://bestmade.com.tw/blogs/news/sleeping-pills-in-taiwan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失眠知多少? 談藥物及非藥物處置的利與弊
https://forum.nhri.edu.tw/r6/
▶109年議題:「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5/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國民健康署
#安眠藥 #失眠 #助眠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腳底水泡處理 在 LiAnne牽手日記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到底新婚的LiAnne夫妻有什麼深仇大恨,Li要拿針扎Anne的腳呢???
原來是踏上八百公里的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很難保不長幾顆水泡。水泡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特別是隔天爬起床還得繼續漫漫路,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
「水泡處理」是一件你踏上朝聖之路前,必須習得的技能!(有在登山的朋友也很好用喔~)
朝聖者的必備技能|不負責水泡處理步驟
1. 手、患部、用具,洗淨消毒(消毒後切忌再碰觸任何東西,影片38秒觸摸臉為錯誤示範;針燒過、酒精噴過後直接穿刺,用衛生紙擦為錯誤示範,如果真的要放,要放在剛開封的無菌紗布上)
2. 用針刺破水泡
3. 用棉花棒(紗布更佳)將水擠出
4. 把線留在水泡中(引水出)(就專業醫學觀點,此方法雖然有用,但棉線仍然有細菌,亦有造成感染的可能性,應避免使用。如果怕水流不乾淨,可多次幾個洞,紗布加壓擠出即可)
5. 再用優碘消毒傷口週邊
6. 好好睡一覺
7. 上路前記得包紮(透氣膠布或ok蹦)
正確處理水泡方法連結:goo.gl/MhwFtU
腳底水泡處理 在 Anscare 安適康- 【水泡的處理方法】 穿鞋摩腳或是燙傷 的必吃
【水泡的處理方法】 穿鞋摩腳或是燙傷,不小心長水泡了,往往會擔憂該不該弄破?如果不弄破多久會自己消? 水泡是由於摩擦或灼傷,在皮膚表面形成充滿液體的包;面對 ... ... <看更多>
腳底水泡處理 在 [討論] 腳起水泡了,大家都怎麼處理呢? - 精華區WomenTalk 的必吃
原po今天穿了有點跟的騎士靴但沒穿襪子,墊了減輕足部壓力的鞋墊
但是今天大概逛了兩小時就覺得不行我再走下去恐怕回不了家
回到家以後一脫鞋子發現腳起了水泡(大概吧!因為平常都穿平底很少起水泡)
水泡是長在小妞妞的指甲下面,面積比我小妞妞的甲面還要大,
左右腳都有,狀態是裡面感覺有水摸起來軟爛軟爛,輕壓的時候裡面的液態會跑來跑去相當淘氣!
我想應該是鞋子太磨腳磨出的水泡吧!因為我是寬寬肉肉的腳,那時候覺得這靴子真是用鐵杵磨成繡花針那股拚勁在磨我的腳!
1。大家腳磨出水泡以後會怎麼處理呢?是直接戳爆它還是貼ok繃?有沒有不錯的處理方式願意分享呢?
2。大家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水泡產生呢?比如選跟鞋方面、穿鞋可以注意的事項、甚至走路的姿勢或重心擺哪?(別推外八我無知我不懂力矩)
請有經驗的或常常穿跟鞋的女孩們不吝分享喔~感謝感謝!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31.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