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mm們活的健康快樂,接受真正的自己,並且加以掌握並活得更開心更有趣更有價值,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
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
這些自殺者當中,據研究資料顯示,在生前95%患有精神疾病,70%患有憂鬱症。
雖然每位自殺者各有其獨特的起因、發展過程,但在走到自殺那一刻之前,精神疾病似乎是自殺者的一種共通路徑。因此清楚認識、發現、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似乎是在鬼門關前搶救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
一、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
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傳統上,所有的精神官能症,都被稱為「腦神經衰弱」。而憂鬱症,也屬於其中的一種。然而,大多數人並無「憂鬱症」的觀念,因此病患很少會認為或承認自己患有憂鬱症,反而會專注於身體出現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疲倦、頭暈、心悸、胸悶等,以為自己患有身體疾病(稱為身體化現象),而向其他非精神科醫師求助,特別是老年人。
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有時會以問題行為(如暴怒、躁動不安、翹課、功課退步)為主要表現。成年男性憂鬱症患者,則可能以酒精濫用、暴力行為來表現。
有人統計內科門診就診病患中,75%有情緒困擾,其中以憂鬱及焦慮症狀居多。至於症狀比較嚴重,需要接受治療的,約佔12-15%。因此正確認識憂鬱症,並對症下藥,才能免於憂鬱之苦!
二、原因:
憂鬱及自殺現象遍佈所有年齡層,憂鬱本身是一種「失落」及「無望感」,在人的一
中,面臨各種發展與成長的苦痛過程,以及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難免會有不斷的挫折。
當無法平靜度過每一個動盪的階段,心中失落的情緒便開始累積,直到壓力過度,對人生灰暗面再也無法抵抗,無望感油然而生,繼而醞釀出憂鬱情緒及自殺念頭。
1.發展及人際關係壓力,可能帶來的挫折與人生危機,列舉如下:
(1)求學過程(升學主義):學校課業及同儕互動。
(2)異性朋友交往。
(3)家庭:夫妻、婆媳、親子。
(4)工作:失業、財務危機。
(5)中年危機:婚姻、事業、地位。
(6)老年期:空巢期、更年期、退休。
(7)親人死亡:鰥或寡、失去孩子。
2.身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1)慢性身體疾病:中風、癌症、癡呆症、多重身體疾病。
(2)慢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病、焦慮症(恐慌症)。
(3)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顧家屬。
(4)女性的經期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
(5)酒癮及藥癮。
( (6)類憂鬱症之身體疾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素低下)、胰臟癌、巴金森氏症、抗血壓藥。
3.憂鬱症家族遺傳: 部份憂鬱症患者,會有體質性的遺傳,追溯家族病史,可能會有自殺、酗酒及憂鬱症等。
4.性格問題方面:若具典有特殊性格者,如強迫、依賴、神經質、畏懼或邊緣性格等,則更會因性格上的弱點,面對上述種種遭遇及挫折時,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及情緒舒解,則更容易導致憂鬱症狀。
三、分 類:
1.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情緒: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而出現短暫時期的憂鬱情緒及症狀,通常不會超過半年,且症狀較不嚴重。
2.輕型憂鬱症:因性格關係,對環境壓力長期無法調適,而一直處於憂鬱狀態,雖不至於造成工作能力障礙,但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通常病程會超過兩年,有時症狀會惡化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
3.重度憂鬱症: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或家族遺傳體質,導致嚴重憂鬱症狀,並造成明顯功能障礙,如無法工作、退縮等。病患常會有認知行動遲緩、嚴重自殺意念及傾向、整天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等,甚至更嚴重時,會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當症狀嚴重持續兩週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有些病患在其病程中,也會出現躁症狀態,而成為躁鬱症患者。
4.器質性憂鬱症:因身體疾病(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內分泌)或藥物直接造成的憂鬱症。
四、盛行率:
一般人一生中,會罹患憂鬱症之比率為15%,罹患躁鬱症之比率有1%。憂鬱症患者當中,
15-20%會嚴重到需要積極治療的程度。一般發病高峰年齡為30至4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五、治療及預防:
1.儘早發現個案,並協助適當處理:
(1)清楚認識憂鬱症的表現
(2)尋求適當資源(社會網絡支持)
(3)協助處理問題(解除壓力)
(4)給予適當關懷(情緒舒解)
(5)儘早轉介精神科專業治療
2.治療: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通常是由於外在壓力、性格及體質三方面交互造成,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平蘅的表現,因此治療上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再輔以心理治療及動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排除外在壓力事件,通常有70-85%的憂鬱症病患,可獲得明顯改善。
(1)藥物治療方面:早期的抗憂鬱劑雖然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多,病患較不易接受。最近精神醫藥的發達,新一代的抗憂鬱劑,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樂復得(Zolof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及歐蕾思(Aurorix)等,副作用極少,且長期使用,對身體(肝腎功能)也很少會造成損害。有人甚至把這一類藥物,稱為心理整型劑,意即此類藥物不僅能治療憂鬱症,且治療後,甚至可能改變某些不適應和缺乏彈性的性格。
(2)心理社會治療:協助重新思考並分析問題,提供情緒舒解管道及方法,並進一步改善適應不良的性格,治療模式包括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等。
3.預防復發:抗憂鬱劑治療,通常需二至三星期,才能發揮效果,且需足夠劑量。憂鬱症若未經適當治療,常導致慢性化且容易復發,因此適當的預防有其必要。通常第一次發病時,持續藥物治療時間,約需半年至一年;若多次發作或病症嚴重,則需更長時問的預防性治療。
腦中風家屬支持團體 在 王獅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居家防跌Q&A
2015.02.24 星期二 家屬支持團體課程內容
大家新年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議題是:失智症老年患者預防跌倒,PARTII
由劉建良醫師主講,接續上次過年前課程:失智症老年患者預防跌倒。
接續上次的結果,大多數的跌倒是在白天活動的時候發生,其中一半是發生在住家附近,所以住家安全的維持是很重要的。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份由美國的疾病管制局為居家安全做的一份【檢查清單】
http://www.cdc.gov/HomeandRecre…/…/booklet_Chi_desktop-a.pdf
以下我們看這份檢查清單列舉一下檢查項目。
Q1:您在走過房間時,是否必須要繞過傢俱?
Ans:走過房間時繞傢俱會導致身體重心偏移,老年人日常生活常需要走過的地區,不適合有家具阻擋,可請人搬移家具,調整動線,但同時也需要考量到失智長者對於環境的適應力比較差,應在疾病早期及早處理較佳。如果長者出現不適應的狀況,可考慮持續小幅度的修改,讓長者可以適應。
Q2:地板上是否有小塊地毯?
Ans:小塊地毯會容易滑動,建議將地毯取走,或用雙面膠帶固定。相同的,地上的紙張、書籍、電線也需要注意,避免被這些小東西絆倒。失智老人因認知功能缺損的關係,對於這些危險的地上障礙物可能無法做很好的判斷,所以因這些物品而跌倒的風險就更高。
Q3:檢查樓梯上是否有裝電燈
Ans:在昏暗的燈光下,平衡感會變差,大家可以測看看自己的平衡能力,兩腳站成一直線,張眼還可以站的穩,但只要閉眼就很容易不穩跟搖晃。此外,看不到階梯,容易踩空而跌倒。另外,每階樓梯的梯緣有對比色,是為了讓人看清楚每一層階梯。
Q4:常用的東西是否放在高層架板?
Ans:高層架板當拿東西的時候會有兩種風險。
1) 需要利用椅子或是梯子站高,這對於平衡跟危險判斷有問題的失智老人來說,是很危險的舉動。
2) 另外,物品放在高層架就需要抬頭拿東西,這常會導致老年人頭暈,這也容易導致跌倒。
建議可以把常用的東西移動到低層架版上(大約在腰部的高度),可以避免上述的兩個問題。
Q5:臥房床頭的燈是否不容易伸手摸到?
Ans:老年人眼睛突然受到光線的刺激會頭暈目眩,所以床邊的電燈,可以讓我們躺在床上就先開燈,避免開燈時一瞬間的頭暈讓老年人跌倒。所以床上先開燈,適應燈光後,先看清楚要走的路是重要的,這都可以避免老年人跌倒。但有時候失智的長者可能不會自己開燈,這時候自動感應開燈裝置可以有所幫助。
Q6:為了避免摔倒能做一些什麼事?
1.定期的訓練運動,平衡,肌肉力量,耐力,柔軟度等等。
2.每年看一次的眼科,視力不良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3.坐下和躺下要慢慢起來,避免突發性的血壓降低。
4.在屋內屋外都要穿鞋,避免穿拖鞋或赤腳。鞋子可以考慮使用黏貼式,協助長者自己穿脫。
5.每層階梯的梯緣應該要採用對比色,增加其辨識度。
6.放一支緊急電話在地板上,降低跌倒後爬不起來不能求救的風險。但失智的長者即使電話的地板上,可能也不會使用,這時候可以讓長者熟悉一些呼救設備或是呼救鈴,並考慮個別疾病狀況與需求。
跌倒原因分析分為:
1) 內在因素:糖尿病、高血壓、肺部疾病、心臟病、腦中風、視力、聽力、平衡功能差、關節疼痛、肌肉無力等
2) 外在因素: 不安全的環境,就如同之前查核表所提到的。還有藥物副作用。
3) 危險的行為: 攀爬不穩定的樓梯,穿拖鞋就出門,看到障礙物還踩過去。這也是失智長者因為認知功能缺損,對於危險行為的警覺性降低,而容易出現的問題。
大多數的跌倒都是多重原因,所以如何可以盡量找出所有的因子,逐一預防跟改善,對於預防跌倒是很重要的。
案例分享:
有位長者每天固定會去公園散步,也都有拿助行器在走路,這次因跌倒而就醫。詢問為何會在熟悉的環境跌倒?發現長者這幾天開始有膝蓋疼痛的問題,走路不穩的狀況加重,加上公園有一個小斜坡,所以就跌倒了。劉醫師提到,有時候老年人只因為多了一些新的問題,就使得長者在熟悉的地方跌倒,如果造成髖關節骨折,恢復期可能需要長達三個月,甚至未來無法完全恢復,所以防範跌倒是要時時刻刻小心,從日常生活的小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