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你我的醫療行為
2021-01-07 14:39 聯合新聞網 / 常春月刊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4期
文/鍾碧芳
近來,數位科技正逐步與醫療緊密結合,試圖將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在醫療上,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當中是最被看重的一環;經過多年的應用測試下,如何透過人工智慧讓醫療變得更安全、錯誤更少、更精準,又能在最短時間內處理並解決病人的資訊,讓醫療效果更高、費用更低廉,是所有醫療領域最迫切得到的理想目標。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近年在院長陳瑞杰的領導下,積極導入智慧醫院,他認為在進行人工智慧前,全院數位化是必經過程。「這幾年北醫團隊在數位化的建置上已經趨於完整,無論從掛號、報到、繳費、加護病房,甚至到給藥系統等,都可見人工智慧(AI)的蹤跡,能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與照護品質。」
動脈取血栓,延長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
數據是人工智慧很重要的基礎,透過技術能達到過去做不到的部分,陳瑞杰舉北醫的急救為例,以前腦中風的患者必須要搶在6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但在數位化後有了革新,現在可以擴大到在24小時動脈取栓治療,等於是用更科學的方法找到更好的治療成效。
北醫所運用的是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加上電腦自動分析軟體(RAPID)來了解病患的腦中風狀態,依此得知患者腦內壞掉組織後的存活機率,如阻塞的範圍、大小等預測。這彌補了過去光靠時間來判定病患狀況,讓醫學治療的路徑產生改變,在北醫,這樣的案例已經執行了50多例,成效良好。
重症照護平台,提早預測敗血症機率
而由北醫自行研發的「TED- ICU AI重症照護平台」,則能自動蒐集、整合、分析重症病患的生理數據,讓醫師與護理人員能即時掌握各項病歷資訊,這不但能省去醫護人員填寫資料的時間,讓醫療團隊更有效率專注於照護工作,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與AI演算模型平台的建立,還可計算病人得到敗血症的機率。
陳瑞杰表示,對於加護病房內常見的幻覺性疾病「譫妄症」,也能提出預測及解決方法,達到及早發現提早給藥,舒緩病患的不安,也能降低死亡率。
智慧藥盒,安心用藥零風險
當然,AI技術運用的範圍不只限於醫院端,於病人端同樣也能得到好處。陳瑞杰說,北醫於2018年底所引進的智慧藥盒,是專門為慢性病與長者量身打造,對慢性病患或長期獨居的長者,智慧藥盒能提供很大的幫助。
北醫的智慧藥盒系統能存放400種以上不同的藥物,各自有其專屬的RFID,當機器收到病患用藥資訊之後,會將正確藥品掉落在藥盒之中,再利用影像辨識系統,依據藥品的大小、形狀、色澤與反光度等資訊進行比對後再進行包裝,接著再由專任藥師進行複驗,可達分錯藥的零風險。
智慧藥櫃,提升藥品管理效率
此外,在醫療照護方面,北醫也打造了智能藥品庫存管理系統。陳瑞杰指出,目前北醫的智慧藥櫃與自動化藥局能夠清點全院的藥物,無論是加護病房或全院一般病房內,都全面建置智慧藥櫃(ADC),能依照醫囑與藥師覆核後,給藥時由護理師直接到病房藥櫃就能取藥。
這讓取藥變得更為精準,能減少人員的疏失,讓拿錯藥的機率降低為零,同時也因為將常用的藥物做了分類,清點藥物時,也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庫存可降到最低,不只精簡流程,也節省了每月的盤點人力。
數位治療需達到精準預防的效果
隨著大數據的整合日趨重要,過去許多疾病必須花時間找答案,現在已能透過數位治療加以實踐,就像過去認為高血壓的藥物必須一天照三餐吃,但經過資料收整研究後發現,一天吃一顆,效果一樣好,加上不會忘記,用藥順從度提高;但是每天一次是早上或晚上吃比較好,某些藥物如中風、血壓藥,若能放在晚上吃,不僅藥量可以減少,效果也比白天吃來得好。
陳瑞杰認為,雖然目前國內人工智慧仍處於研究與開發階段,醫院端運用最多的仍在於X光影像處理與加護病房等,但要真正達到精準醫療,進而提升到預防醫學上,仍必須要收集更多的資料。
比如預測癌症的發生,必須要思考病患的基因與環境表現,他形容這兩者就像命與運;醫院端需要靠病患提供生活端的資料,唯有收集的資料正確,才能得知藥物對病患的使用效果。
而這些都是數位化與人工智慧結合後,能看到對病患端的好處,當然在醫院端方面,也因為數位化後,不只醫療供給、醫療服務或治療上都會越來越精準,再往上提升,自然就能做到精準預防。
數位孿生概念,是智慧醫療的願景
不過陳瑞杰感嘆,目前雖然科技進步,但對於人工智慧所需要的數據端資料收集與應用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是法規、資安、隱私等問題都有待克服。到目前為止,人工智慧在智慧醫療的應用仍限於輔助工具,如何將醫界與病患的資料作串聯與系統性的應用,仍是最大的難題。
他提及,軟體工程師、PTT創辦人杜奕瑾董事長所推行的聯邦式學習,或許是很好的思考方向,不但能將去中心化的醫療資料與數據有效串連,也能給予醫療足夠的AI資料應用,同時又能保有醫院本體的資料自主性。
此外,他認為未來人工智慧結合智慧醫療的願景,應該會朝著「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概念走,白話一點說,就是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跟自己很像的孿生兄弟姊妹,幫助自己看到未來的樣貌,或疾病的過程,提供自己老年後的參考。但一切都必須有數據,累積的越多,自然就更準確。
未來,人工智慧與智慧醫療結合將有無限可能,不過陳瑞杰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如今北醫已經將手邊的資源做最大的利用,畢竟醫院的價值與品質同樣重要,而數位化、人工智慧都是工具,用來達成全人醫療為核心的目標,如何做到「視病猶己」才是目前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016/5155255?fbclid=IwAR2cH3OfnaDPpuR0Y43YltxyJNcPbAxKDbMdAwCBixIemq6FfbX8vGP89dw
「腦中風分類比較」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治療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Dr. 蔡育霖復健專科醫師的健康書櫥- [時事衛教] 認識失語症:症狀 的評價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後遺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後遺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治療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D】
和一位前輩聊天中,他曾說到「...畢竟不是同樣專業養成的人,很難理解在該專業裡,那些專有名詞背後代表的意義,但是又用同樣的詞彙論述,所以容易造成迷思。」
「協同肌」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一群可以產生同樣動作方向的肌肉。
「拮抗肌」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一群產生相反方向,可以互相對抗的肌肉,
選定一個身體部位的其中一條主動肌,我們可以寫出它的協同肌群,以及它的拮抗肌群。
這些肌肉的組合是一直在變動的,看這個人執行的動作任務而定,如果該人的動作模式越多樣化,代表的是他的「大腦」有辦法組合出非常多樣的肌肉組合,來支持身體有無限多動作選項可以使用。
所以講「協同肌」、「拮抗肌」、「肌肉功能分類」,是在談肌肉嗎?其實不止哦,這是在談「腦子好不好使」的問題。
中樞神經,包含腦與脊髓。屬於破壞中樞神經結構的,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疾病,就是缺血性腦中風:腦部灌流受阻,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失去氧氣與養分,嚴重的狀況會造成不可逆的壞死,壞死區域的神經,失去對應身體區域的控制功能,造成失能。例如,若是控制某些肌肉的神經壞死,就會造成該塊肌肉失去驅動源頭,導致某些動作做不出來。當長久沒有辦法使用那些肌肉,最後會造成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也就是整體肌肉量下降的狀況。
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造成肌肉產生真的萎縮的狀況。
但若神經系統解剖構造並沒有真的被破壞的一般人,當有「無力」的感覺時,真正有肌肉萎縮的情況是很少的,因為肌肉萎縮的條件是該肌肉完全不收縮,如果個案還可以正常走進治療室,就不會有這種狀況。
這邊要題外話一下,對於肌肉力量,在臨床上常見的評估方式叫做MMT徒手肌力測試,原則上分為1-2-3-4-5分,可以再加上+/-代表比某個分數略高/低但是還不到下一個等級之意。5分代表可抗最大徒手阻力。
MMT是20世紀早期小兒麻痹大流行時發展出來的測試。小兒麻痹病毒侵入中樞神經運動神經元,會像前面舉腦中風的例子——受病毒感染的神經,其控制的肌肉失去驅動源頭,導致肌肉無法收縮,動作做不出來,最後導致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
所以,MMT的評估,是藉由檢查哪些肌肉真的流失,來得知神經系統破壞的程度。
也因此,神經系統解剖構造沒有真的被破壞的一般人(例如:還可以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與工作者,非真的有肌肉萎縮、肌少症等真的肌肉量下降者,因為肌肉量下降不會「立即」發生,會是一段病程),當因為疼痛,而「立即」有「無力」「出不了力」的感覺時,使用MMT來評估,獲得的資訊會反而混淆我們的判斷。
「疼痛」會「立即」對肌肉造成的影響,不是真正的因為肌肉量下降讓人感覺「無力」,而是造成一組協同肌中,某些功能分類的肌肉被「抑制」,某些功能分類的肌肉被「過度興奮」以代償被抑制的肌肉。
也就是說,這一組協同肌中,被改變的是各個肌肉成員工作的「比例」。
也因為協同肌中各個成員的貢獻比例被疼痛改變了,不是原本最速配、最有效能的收縮模式,因此人一樣會感到「無力」「出不了力」。
那對於治療策略來說,如果目標是要矯正「比例」,那就不適用重量訓練,因為重量訓練,協同肌裡面的成員會共同收縮,因此無法單純藉由重量訓練來叫某成員貢獻多一點,某成員貢獻少一點。
那如果拖久了,真的產生肌肉量的問題,那則會需要納入重量訓練。
調節一組協同肌中,每個成員貢獻比例的訓練方式,就是屬於動作控制裡面的其中一種。
不是只有要個案在動作中把方向控制好,就是「練到」「動作控制」了。
動作控制訓練,不是要取代任何一種訓練方式,而是希望能補齊一直以來被人們忽略的機制。
#kineticcontrol #movementcontrol #tinainmotion #movementhealth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急診不是先到就先治療,而是以「急迫程度」來區分該先救誰,才能更有效地分配醫療資源。但如同剛剛提到每個人對「緊急」的理解不同,到底誰是真的在治療的優先順序上比較急,就需要一個客觀的標準,將病情嚴重程度分為不同等級,嚴重的病人先看,較輕的病人後看,稱之為急診檢傷分類(Triage)。
●第一、二級最急,常見情況如休克、心跳停止、大量出血、急性腦中風等
●第三級稍微不急一些,如輕度呼吸困難、急性腹痛、急性頭痛等
●第四、五級較不緊急,如感冒發燒但生命跡象穩定
至於評估標準,包含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等調節變數。
當病人抵達急診時,第一站即為「檢傷分類站」,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依據客觀數據及病人之主觀陳訴,藉由電腦系統判讀,快速將病人的急迫嚴重程度分級,決定看診順序。
不過要提醒的是,由於檢傷分類為剛入急診的狀況,若病人本身或家屬感覺到病況有明顯變化時,要即刻通知醫護人員,以評估是否需提高檢傷分級。
#急診檢傷分類
對醫療上的不滿,最糟糕的處理方式就是發到社群媒體去公審醫療人員。有家屬在臉書上發文:「安南醫院,我兒子一直流血還要等到號碼才可以看,這是什麼醫院,屁」
但其實當時醫護人員根本是在急救另外一位患者。
今天安南醫院急診主任在臉書發文回應,內容如下:
—-
「各位好,我是安南醫院急診主任急診今天一整天都很忙,病人量比往日的星期六整整多了三成,每位醫護忙得不可開交,多位病重患者入院或開刀。
晚上十點多,一位老年男性忽然不適,送到急診不到5分鐘就送入急救區急救,我跟另位急診主治醫師及多位護理師儘全力急救,這時,有一位年輕患者因為腳阯有撕裂傷要挂號,經檢傷為三級,因為急診醫護同仁在忙著急救,這位年輕朋友掛號後約20分鐘後進行X光及安排縫合,打石膏。
然整個處理過程在一個小時內全數完成,也開立藥物返家,預約診換藥及折線。
誰知道其他院內同仁通知急診,這誰知道其他院內同仁通知急診,這位年輕病患的母親在安南區FB內貼文惡意批評安南醫院急診,所有醫護同仁一方面持續在急救,另方面心情非常的沉重。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最噁心的風景也是人
急診就診是依據檢傷分類就診,誰最嚴重,誰最優先看診
每個人都心疼自己的小孩,但要搞清楚是與非,CPR重要還是縫小傷口重要,人命重要還是腳趾重要
憤怒
噁心
雖然你刪文了,但是你的留言已經被截圖了」
—-
以這個年輕人的狀況,排在被CPR急救的老人後面是完全合理的。大家真的要將心比心,如果是你家長輩遇到這樣的狀況在急救,另外一個小撕裂傷的年輕人家屬來抗議要求先處理他,你會是什麼感想呢?
以這個狀況,安南醫院還能在一小時內幫你處理好,已經很厲害了啊。大家真的要有個多一點同理,不然醫護人員也是人,他們的愛心跟耐心也會被消磨耗盡的...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Dr. 蔡育霖復健專科醫師的健康書櫥- [時事衛教] 認識失語症:症狀 的必吃
語言的理解區域、傳遞跟表達區域都是在優勢半腦(多數在左側),也因此當左側大腦受傷或腦中風時,語言功能的損傷通常都會同時存在。 常見的失語症受傷區域分類與 ... ... <看更多>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後遺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必吃
腦血管疾病-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腦中風即使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失能之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 ... ... <看更多>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 腦中風治療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腦中風分類比較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Fw: [新聞] 我不想失智! 快吃這10大食物「護腦」 · Re: [閒聊] 頂級AI VS 頂級AI+人誰的勝算大? · Re: [請益] 退休後資產配置跟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