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風景線」8/15 星期天
經典名盤 Master in the Studio《 Musica del Delphin 皇室之聲 》
西班牙比維拉琴演奏家、作曲家 Luys de Narváez 納瓦耶茲出身自格拉納達,是十六世紀著名的音樂家,曾在宮廷擔任樂師並經常跟隨後來的國王腓力二世遊歷各地,當時也是西班牙牙國力鼎盛的時期。相較於同時期的比維拉琴音樂家如 Luis Milan 米蘭等人,納瓦耶茲的創作更顯嚴謹,深厚的學養與高超的演奏能力也使得他的作品兼擅聖樂與世俗音樂,同時包含各類型的舞曲、幻想曲等豐富的曲式。1538年出版的六冊標題為「道芬王太子(由早期伯爵紋章上的海豚圖案衍生而來)音樂集」的全曲集收錄超過四十首樂曲,當中的《看管著牛變奏曲》、《皇帝之歌》、《克拉洛斯公爵變奏曲》等,都是當今古典吉他彈奏者必定學習過的經典作品。
阿根廷吉他名家帕布羅・馬奎斯 Pablo Marquez 透過長年合作的手風琴大師 Dino Zaluzzi 引薦結識德國當代音樂唱片大廠ECM創辦人 Manfred Eicher,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發行納瓦耶茲作品選集。馬奎斯透過對文藝復興音樂的研究與理解,用六弦古典吉他來詮釋比維拉琴音樂,聞者無不油然而生思古幽情。
愛樂平台 經典節目
隨選隨聽 無遠弗屆! 🎧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19:00 ~ 20: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字軍 #Crusader #真相 十字軍的真相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想到十字軍,就會想到騎士的威風凜凜,騎士的義勇行為,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 但是讀了越多關於十字軍的記載,就發現這根本就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的殘酷戰役,而且參加戰役的並不全部是騎士,...
腓力二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英國女王「血腥瑪麗」,一生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折磨 ]
生而為人,不免經歷大大小小的病痛,人雖然自詡為理性生物,但在生理與心理疾病的影響下,我們的言行舉止與人生選擇,又有多少屬於理性思想的產物,有多少則和疾病的無奈有關?
我一直對疾病與歷史人物的交互關係很感興趣,前陣子一個朋友因為巧克力囊腫開刀,讓我對這個婦科疾病產生意識,上網查資料,這才發現,原來人稱「血腥瑪麗」的英國女王,竟然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不過,還是請大家注意的是,瑪麗一世畢竟沒有受過現代醫療檢驗,她身上大大小小的病痛,有學者推測與荷爾蒙失調、子宮內膜異位有關,有學者則認為與流感或甲狀腺機能不全有關,這篇文章,我們不妨以聽故事的角度,從婦科疾病來探討這位歷史上的「女暴君」。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1/01/04/mary-i-endometriosis-history/
/
說到歷史上的女暴君,英國的瑪麗一世(Mary I)鐵定榜上有名。
人們說她喜怒無常、歇斯底里,一登上王位就濫用權力、剷除異己,燒死了近 300 名新教徒,違背了她父親亨利八世生前苦心經營的新教秩序,種種「脫序」與殘忍行為,使她獲得「血腥瑪麗」的恐怖稱號。
後世對瑪麗的印象,無非是一個殘酷冷血的壞女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有時候或許忘了,瑪麗雖貴為一國公主,王朝之后,但她不過也是一介凡人。她的一生顛簸困頓,不僅遭到親人連番背叛,甚至長年疾病纏身,要了解瑪麗一世,我想不能忽略這些事實。
/童年幸福稍縱即逝,家庭動盪宛如宮鬥劇/
瑪麗一世的父母,是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與西班牙凱薩琳公主(Catherine of Aragon)唯一的女兒,她母親過去曾懷孕多次,但小孩不是流產就是早夭,這使得好不容易活下來的瑪麗成了真正的掌上明珠,父母疼愛得很,從小就學習多種才藝,不到十歲就精通繪畫舞蹈彈琴,還會說多種語言。
瑪麗的童年很幸福,但不幸的是,瑪麗一生的幸福,都只留在童年。
亨利八世一直生不出兒子,他成天焦慮,擔心要是未來王位傳給女人,肯定會削弱國力。在那個時間點,英國還未有過女王,亨利八世或許很難預見,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會成為惡名昭彰的「血腥瑪麗」,一個會成為創造「伊莉莎白時代」的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總之,亨利把錯全怪到老婆凱薩琳身上,他開始和凱賽琳身邊的女侍官安博琳(Anne Boleyn)暗通款曲,後來也不藏了,開始光明正大地以對待新皇后的方式對待安博琳,後來為了和她結婚,甚至不惜槓上整個天主教廷,另立新教為英國國教,自己變成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
跟《甄嬛傳》一樣精彩的宮鬥劇上演了,安博琳上位,原本的皇后凱薩琳被逐出宮廷,而原本備受寵愛的瑪麗公主,這下情況尷尬了。
/少女時期開始,就受婦科疾病所苦/
瑪麗從初經來潮開始,就出現嚴重的痛經現象,她的月經週期非常不規則,好不容易月經來了,又會大量出血、下腹劇痛、噁心嘔吐,並產生抑鬱症狀,而且因為她的月經不規則,所以這些痛苦可能會在任何時候無預警襲來。折磨不斷輪迴,一眾御醫束手無策,只當是瑪麗公主的「老毛病」,但種種跡象與紀錄卻明確指出,瑪麗得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跑出子宮外,長到不該長的地方,有的跑到卵巢變成「巧克力囊腫」,有的跑到子宮肌肉層、骨盆、陰道、腸道、膀胱,甚至鼻腔或肺等地方,使得患者不僅渾身不適,在奇怪的地方出血,更會造成不孕、月經不規則、下腹痛、經痛等狀況。
而這些情況,往往也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想像一下,你是當年的瑪麗公主,父母離婚鬧得全國皆知,媽媽被爸爸趕出去還不準妳去見她,信天主教的妳被逼迫改信新教,而當搶走爸爸的女人安博琳生出女兒伊莉莎白後,原本高高在上的妳,竟然被「貶」去當同父異母妹妹的女侍官...... 可想而知,從 1551 年開始,少女瑪麗的婦科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將她折磨得不成人形。
/走過屈辱遺憾,成為都鐸王朝女王/
在人人自危的宮廷,今日得寵,明日失寵。
安博琳始終沒有為亨利生下兒子,後來亨利一聲令下,就把她送上了斷頭台。
亨利近水樓台,接著又娶了安博琳的女侍官珍·西摩(Jane Seymour),而這位珍終於戰戰兢兢不負所托,生下了一個王子,愛德華六世。
然而,亨利八世不知道是不是被詛咒,寶貝兒子愛德華在 15 歲的時候,就得了結核病去世了。王位虛懸,各派人馬互相擁戴新王人選,而英國人民向來很同情凱薩琳與瑪麗母女的處境,再加上瑪麗派人士長年在背後運籌帷幄,一番廝殺後,瑪麗終於在多年的屈辱與磨難熬出了頭,被人民推上了王位。1553 年,瑪麗 37 歲,正式加冕,成為了都鐸王朝的女王。
/兩次假性懷孕,帶來失落與難堪/
上位後,瑪麗的主要任務有兩個,鏟族異己,穩定政權,還有盡快誕下子嗣。
37 歲的瑪麗已經算是高齡產婦,而她十幾二十年的婦科「老問題」,更是使她的生殖系統病弱不堪。凱薩琳公主很早就停經,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為,瑪麗也很有可能遺傳到母親的婦科缺陷,在中年前就有「卵巢早衰」症狀,荷爾蒙系統紊亂失控,使男性荷爾蒙分泌過盛。這或許是會什麼一位威尼斯外交官形容瑪麗「沒有眉毛,聲音像男人一樣又粗又低」。
當時,瑪麗透過政治聯姻和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Philip of Spain)結婚,38 歲的時候,她的身體突然產生了奇妙的變化:肚子一日日變大、胸部脹痛甚至出現泌乳現象、早上還會反胃想吐── 於是御醫們斷定,瑪麗這是懷孕了!
一開始,瑪麗自己還半信半疑,但過了不久,她自稱感到肚裡有東西在動,於是相信了自己真的懷上孩子。幾個月後,皇家大張旗鼓佈置出動,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瑪麗在五月的時候住進了產房,她的同父異母妹妹伊莉莎白也來了,為的是盯緊瑪麗是否為了鞏固王權而假孕。
瑪麗一開始信誓旦旦,沒想到五月過了,六月來了,她的肚子竟然一點動靜也沒有,焦急不安下,瑪麗發布聖諭,表示若沒把新教徒清掃乾淨,上帝不會讓她誕下孩兒。一輪宗教壓迫血洗在英國展開。但到了八月,瑪麗還是沒生下孩子,肚子甚至一日日消了下去。縱使再多失落、難堪與憤怒,瑪麗也只能接受事實,乖乖回家。
事件過後,瑪麗的丈夫腓力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跑到別的地方辦事去了,留下瑪麗一人傷痛欲絕。後來腓力回來了一段時間,兩年後,瑪麗又稱自己懷孕了,只是這一次,沒人相信,而這個「孩子」,也始終沒有出現。
/可能因婦癌去世,死後仍舊淒慘/
有歷史學家表示,瑪麗一定是太想要孩子了,於是產生了「假性懷孕」症狀。假性懷孕通常是心因性的,患者會在沒有真正懷孕情況下,出現類似懷孕的種種跡象。很多人認為瑪麗是為了鞏固權力而假孕,然而,瑪麗長年受子宮內膜異位所苦,不僅肚子腫大,各種詭異的生理現象也輪番突襲,她誤認自己懷孕,其實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
瑪麗人生的最後幾年,在痛苦之中度過,她的肚子越來越大,痛苦絲毫不減,後世學者分析當時紀錄,認為那時瑪麗很可能已經罹患子宮頸癌或卵巢癌。
1558 年一個寒冷的十一月天,瑪麗離開了人世,得年 42 歲。而她的王位,由妹妹伊莉莎白繼承。瑪麗生前,曾經要求死後被葬在一生心心念念,卻遺憾無法相見的母親凱薩琳身邊,但她死後,眾人卻無視她的遺願,把她葬到西敏寺去,簡直是在瑪麗的悲慘人生上再踢個兩腳。
這個社會,很喜歡女鬼,女暴君,紅顏禍水這類女性妖異人物,但當你仔細去探查背後事實,會發現,一個真實人物往往由豐富而複雜的面向交織而成,任何單一面向的解讀,都是傾斜的詮釋。「血腥瑪麗」在位時的確殺了很多人,但她的「血腥」,除了政治上的腥風血雨,還有很多是她自己的── 大量的經血,不規則的出血,出生王家一路走來的血淚,一生不被愛的傷痕累累。
歡迎追蹤我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瑪麗一世 #婦科 #子宮內膜異位 #歷史 #少女A #history #endometriosis
腓力二世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埃及天神、菊石、氯化銨:化學與歷史的碰撞,從長了羊角的亞歷山大大帝說起】#今日冷知識1545
今天的冷知識千頭萬緒、散落一地,若不能像往常一樣連成一氣,在此事先抱歉XD
對小編科宅而言,線頭的開始是一位帥帥的劍橋化學系的黃衣教授 Peter Wothers 在一場關於元素的講座中提到:為什麼氨叫做阿摩尼亞 Ammonia,菊石叫做 Ammonite。名字像像的。
但4R,同時知道那種化學物和那種中生代指標化石的同學我猜是不多。故事不能這樣講。要從另外的地方提起這串肉粽。
讓我們重來,這次跳進刺客教條的 Animus 機器,回到西元前 331 年的古埃及西瓦綠洲(Siwa Oasis),迎接一個大人物: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馬其頓的腓力二世之子。
不過這個時候亞歷山大已經透過各處知名的神諭,例如德爾菲的阿波羅神諭,向大眾鄭重強調了一件事:其實他真正的把拔不是腓力,而是天神宙斯! #綠綠的
傳說腓力曾在亞歷山大的馬麻:奧林匹亞絲的臥房驚見一條大蛇——須知在希臘神話中,宙斯有漫長的變形化身下凡與女子偷情偷生的糟糕歷史,讓很多國王都綠綠的。
當然實情也可能是奧林匹亞絲是兩爬控,超前時代養了寵物蛇又不知道怎麼解釋 XD,總之,這則有意無意製造的流言,開啟了亞歷山大一生神格化的歷程。
西元前 331 年,亞歷山大之所以出現在西瓦綠洲,是當他以埃及的征服者之姿,獲贈法老王之頭銜之後,特地到宙斯—阿蒙神廟(Temple of Zeus Amun)去認把拔。從此,在以亞歷山大名義於埃及發行的銀幣上,他的臉龐都長了捲捲的羊角。以 Cosplay 他真正的父親。
說起來,他家族裡神格化的歷程其來有自。馬其頓王室始終堅信他們是英雄海克力斯(Heracles)的後代。而來自 Epirus 的奧林匹亞絲則是自稱是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的後代。亞歷山大經常戴了一個獅頭,就是在致敬海克力斯空手搏「涅墨亞獅子」的英雄壯舉。
第一張插圖中也是持羊角造型的宙斯—阿蒙黃金胸針。這其實是二十世紀現代的飾品,風格是根據古典雕塑設計。
在遊戲《刺客教條:起源》中,西瓦綠洲是主角歐巴馬(X) Bayek 的故鄉。但其實在古典時代西瓦還不叫西瓦,在埃及語是叫做 sḫ.t-ỉm3w ← 不懂怎麼發音。在希臘語則是叫做 Ammonium。西瓦是更晚才出現的名稱。
Ammonium 有沒有很耳熟?歷史和化學交錯的地方就是這個 Ammonium 了,為西瓦所屬的昔蘭尼省(Cyrene)當地出產的一種鹽叫做「阿蒙的鹽」,再從希臘語轉寫成拉丁語 sal ammoniac。它的成分是氯化銨(NH₄Cl)。
氯化銨有各種奇特的性質,遇到鹼(例如石灰)會釋放出臭臭的氣味,因為氯化銨是弱酸性鹽,可以看成是弱鹼氨水和強酸鹽酸的化合產物,所以往鹼性偏會導致分解出氨分子。用火強熱會發出濃濃白煙:氯化銨很容易昇華成氣體,再於空氣中冷卻,變成極細的固體顆粒。它在水中非常易溶,而且溶解後水會變冷。在古典時代主要當作肥料使用,是極佳的氮肥。
還有金屬冶煉有關的應用:除去氧化物。例如直到現代都還有在賣一整塊白色的氯化銨磚塊,當電烙鐵的頭髒掉了(沾到太多氧化物)就可以趁熱戳下去,反應出的金屬氯化物在高溫中揮發掉,而達到清潔烙鐵頭的作用。
此外阿拉伯人也發現,將硫酸鐵(green vitriol)和硝石(saltpeter)共熱可以得到硝酸。硝酸中加上過量氯化銨鹽就得到王水(aqua regia)。這一段意外的很有千空醬的風格。如果要從零得到純金的話,就需要尋找這幾種礦物鹽做做化學了。
插圖中有兩支試管,一測冒出濃濃的白煙,就是將 NH₃ 氣體噴向 HCl 氣體,在空中相遇,形成固體 NH₄Cl 的鹽類。
所以今天的冷知識,我們知道了化學物質氨的名字居然是從埃及神明宙斯—阿蒙而來......
ㄟ,等一下,等一下,還沒完結。在於為什麼宙斯是希臘神,阿蒙是埃及神,卻可以合體咧?又不是變形金剛之類的。
這就說到埃及神的特別之處了:埃及的神會合體、會認父子兄弟。也常發生埃及把別的民族崇拜的神和自己的神明的神格加以統一。
這些操作,說白了就是民族征服的一種小動作。當兩國打架,各有各自崇拜的神明,決定勝負之後輸家的神明瞬間變小弟或認乾爹,或乾脆說:你們的神根本是我們某某大神的化身——本是一家,大家來認親,永永遠遠都是埃及人。#好耳熟
在古埃及長到不可思議的長久歷史變遷之下,神的系譜就這樣逐漸演變與繁殖。大概反正古埃及的識字率不高,神話的說法細節與崇拜方式,本來就是由莫測高深的神廟與神官的系統在掌控的。堅持久了也就由他們說的算了。
而埃及諸神的位階其實也取決於各個神廟與共生家族的實力,在漫長的朝代中上上下下的浮動。歷代王朝的法老也多半會在名號上面動腦,以顯示王室和某神明(神廟系統的勢力)共生的關係。
埃及的太陽神阿蒙就是這樣非常非常古老,逐漸演變的例子。早在西元前二十一世紀(!!!)古王國時期就在底比斯一帶留名。但是要直到西元前十六世紀,新王國的肇始,因為驅逐「外族」喜克索人(Hyksos)的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家是崇拜阿蒙神的,所以像第二代法老的名號就是 Amenhotep 一世。
某某神名 + hotep 就是「讓某某神滿意」的意思,是非常常見的埃及命名法。考慮到法老同時又是太陽神 Ra 的至高權力代言人,便在第十八王朝出現了 Amun-Ra 的神格合併情形—— Ra 實在很常這樣被合併,也許 Ra 神本神會感到困擾吧——阿蒙的地位也逐漸升到系譜的頂點。
在鋪陳了兩千字之後,終於要說到羊角的部分了。感動。是說,當神格合併的時候,神明的圖形化象徵也會像做瀨尿牛丸一樣進行創意大混合。阿蒙神的羊角,是當埃及新王國征服尼羅河上游的庫施(Kush)王國之後,認定庫施人崇拜的神是阿蒙的一個化身。而在神像上納入了原本庫施神明的彎彎羊角要素。庫施國約在現代的蘇丹與努比亞沙漠一帶。#簡直七龍珠融合體操
後來希臘文明的勢力逐漸擴張,才又發生了最高神宙斯和阿蒙神又再合體的事情。不久之後羅馬征服了原希臘化世界,又換湯不換藥的轉變成朱彼得—阿蒙(Jupiter Ammon)。
亞歷山大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神格 Cosplay 是來自於一千多年前埃及的一次征服與融合吧。於是在後來《可蘭經》裡,亞歷山大會被稱為「那個有兩角的人」。
最後迅速講菊石,菊石(Ammonite)是出現於古生代,全盛於中生代的已絕種有殼軟體動物。是現代烏賊和章魚的近親。而由於它的殼形成的化石長得很像石化的羊角,在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就稱之為「阿蒙之角」。因為它稱霸於中生代全球的海洋,數量又多又普遍,便作為重要的地質斷代的標準化石之一種。
其實並不是所有菊石都是像第三張插圖那樣,露出誇張的彩虹色。只有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特殊頁岩地帶,所挖掘出的菊石化石,經過一些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的地質化學過程,其中的貝殼成分:多層狀的文石(Aragonite)變得異常色彩斑斕,該種寶石級的菊石名曰「斑彩石」(Ammolite)。非常稀罕,遠遠比鑽石還稀少。#礦物名字好多好難記
而我放那張圖完全是為了色彩鮮艷的圖有益於貼文的觸擊率 XD 好,冷知識東拉西扯地講到這邊,下次見囉。by 科宅
腓力二世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字軍 #Crusader #真相
十字軍的真相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想到十字軍,就會想到騎士的威風凜凜,騎士的義勇行為,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
但是讀了越多關於十字軍的記載,就發現這根本就是假借宗教的名義的殘酷戰役,而且參加戰役的並不全部是騎士,而是一些犯過罪的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十字軍,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傳說中的故事,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所以精彩的故事啦!
好!我們開始吧!
基督教崛起
從耶穌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他的使徒就開始在羅馬帝國的猶太國傳教,到了4世紀,基督教已經是羅馬帝國的最大的宗教,在380年時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大帝正式把它列為國教。在隨後的幾世紀裡面,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區都是屬於羅馬帝國和其分裂出來的拜占庭帝國的管轄範圍內。
伊斯蘭教開始盛行
到了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在阿拉伯地區崛起,而先知穆罕默德的後繼者,穆斯林們就開始向阿拉伯半島擴張,而在636年,穆斯林就打敗了拜占庭帝國而佔領了耶路撒冷,並稱之為古都斯。而在北非的穆斯林也越過了直布羅陀海峽,直搗伊比利亞半島中部,也就是現在的西班牙,而在730年代,北非的柏柏爾人(Barbarian)入侵法蘭克國,但是在732年被查理。馬特挫敗,717-718年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的舊名,它曾經是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重要的城市。它重挫了烏邁爾王朝的穆斯林軍隊的圍攻,到了9世紀,西西里島地中海島嶼都被穆斯林佔領了。
和平共處
在9世紀時,在阿斯巴王朝的管理下,耶路撒冷的年市集吸引了大量的西歐商人和朝聖者,而當地的基督徒也可以建造教堂和依照自己的法律過活。,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生活也算和平。到了十世紀,拜占庭帝國開始威脅到穆斯林王朝,而他們就開始引進突厥僱傭兵。
突厥
什麼是突厥人呢?花木蘭對抗的士兵就是突厥(Turkler)。而在中國北朝史書裡面,突厥比較像是一種政治概念,而不是一種民族的名字。
突厥人並沒有像阿拉伯人那麼寬容,而那個時候什葉派,也就是比較排外的伊斯蘭宗教勢力開始崛起。而創造了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上面稱為‘綠衣大食’,而設都在開羅,也就是埃及的首都。到了第六任的埃及法蒂瑪王朝,出了個暴君,叫哈基姆,他摧毀了聖墓教堂(耶穌復活的地方)還有基督徒的一些教堂和猶太會堂,加深了推非穆斯林的逼害。而西歐的基督徒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路也被封鎖了,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也越演越烈。
塞爾柱帝國
在1039年,哈基姆死後,他的繼位者就放寬了對基督徒的逼害,因為他們開始意識到朝聖者是他們很重要的收入財源,但是破壞和逼害已經成為事實,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也有了芥蒂。而後來加入突厥的塞爾柱人,更是讓基督徒更憂慮。
塞爾柱人過後推翻了白益王朝,控制了巴格達,成立了塞爾柱帝國,它的擴張(kuo )更讓拜占庭和法蒂瑪王朝有了利益衝突,開始了之間的戰爭,拜占庭打輸了,耶路撒冷也被塞爾柱人佔領了。
騎士文化
在1000年時,隨著基督教在維京人,馬扎爾人和斯拉夫人開始傳開,開始停止了遷移,農民開始耕種和得到比較穩定的生活,有了交易和金錢,就可以買更好的戰馬和盔甲保護地區性的城堡,而這些城堡的領主和隨從們稱之為騎士,成為了貴族階級層的一個象徵。騎士精神就是崇尚勇武,榮譽和忠誠,但是要看他們的領主是不是一個明君,有時也是一些掠奪人民的財產和濫用職權,而騎士就是他的爪牙。因為他們的精神裡面,沒有禮義廉恥。
十字軍名字的由來
由於那個時候耶路撒冷被塞爾柱人佔領了,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就在意大利呼籲領主和拜占庭帝國一同解救在東亞地區的基督徒,並且最終目的就是要奪回聖地,也就是耶路撒冷。這次的號召得到了貴族和平民百姓的支持,更以十字架為軍隊的徽幟,定制大量的十字徽章派送給士兵,所以十字軍的名字(Crusaders)
逼害猶太人
其實很多領主也號召這次的戰爭,並不是真的為了解救耶路撒冷,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就碰碰運氣,希望十字軍可以奪回穆斯林霸占的土地。
由於打戰需要很多現款,因此很多領主就開始籌備金錢,包括一些平民百姓也千方百計的製作盔甲,組織了平民十字軍自己上場去,而沒有錢的時候,就去打劫猶太人,因為他們是最有錢的。但是這些平民百姓沒有士兵的紀律,每去到一帶更是姦淫擄掠,更是逼害和殘殺他們眼中認為的異教徒。尤其是猶太人,更是被他們當成主要攻擊目標。
然而這支隊伍也沒有好下場,去到了君士坦丁堡後,被它的皇帝派去對抗塞爾柱軍隊,更是全軍覆沒。
正規十字軍東征
在1096年,第一個正規的貴族十字軍就正式出發,在三年後,十字軍打敗了埃及法蒂瑪王朝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建立了十字軍控制的耶路撒冷國和三個附屬小國:伊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和安條克公國,而他們攻進了耶路撒冷過後,把兩個城市,安提阿和耶路撒冷裡面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屠殺了。這造成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就結了深海大仇。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過後當然穆斯林也反擊十字軍駐守的地區,尤其是塞爾柱人,更是開始攻打耶路撒冷的附屬國伊德薩伯國,而耶路撒冷的國王就向法蘭克國王和德國國王求助,第二次的十字軍東征就開始了,但是卻敗於塞爾柱人手下,而伊德薩伯國就滅亡了。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7年,在埃及的王朝就被阿尤布王朝代替了,更是統一了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和遜尼派這兩個巴格達的力量,他的蘇丹是連西方國家的人都認為他有騎士風範的薩拉丁,我記得這個人是因為我在一出電影Kingdom of Heaven 裡面有講到他,而另外一個主角就是Orlando bloom。而Kingdom of Heaven裡面講的時代背景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薩拉丁以聖戰為號召,集聚了所有的穆斯林向耶路撒冷進攻,最後攻陷了耶路撒冷還俘虜了耶路撒冷的國王。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腓特烈一世,也稱之為紅鬍子,和英國獅心王查理一世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的十字軍東征,但是在途中紅鬍子就墜水而死,其部隊就退出了十字軍,而腓力二世和查理一世也不和,到最後就只剩下查理一世孤身和薩拉丁作戰,各有輸贏,最後達成了停火協議。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大家以為十字軍一定是找穆斯林麻煩的,對嗎?其實並不是,十字軍過後只是掛著宗教的名義去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已。在那個時候,威尼斯是個中立國,也是一個大財主,凡是有國家需要金錢和糧食來打戰,就需要經過威尼斯借錢和糧食,而那個時候教宗意諾增爵三世就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原本最初的目標是埃及,但是因為要用海路來攻擊開羅,需要威尼斯包辦戰船和運輸,而威尼斯開出的價格就是八萬五千馬克,也就是當時英國加法國的總收入X 2,還有開出條件,打下的土地,威尼斯需要佔一半,不過他也有派出6000名士兵參戰。由於到了最後原本預計的八萬的士兵,到最後來的人只有一萬,但是威尼斯的戰船全部做好了,而十字軍也只給了三萬多,由於還欠債,因此需要幫助威尼斯攻打札拉城,
札拉和君士坦丁堡
但是扎拉城也基督教城市哦!雖然他們也高舉十字的旗幟,但是十字軍還是攻陷了札拉城,並且大量的掠奪和殺害裡面的百姓。
其實以前扎拉是在威尼斯的管轄下的國家,但是過後就在匈牙利的支持下脫離了威尼斯,十字軍為了還債只好答應威尼斯攻打札拉,然後也幫拜占庭王族的後裔阿萊克修斯四世奪回君士坦丁堡,也是基督教城市。因為他答應支付20萬馬克,會出一萬士兵幫忙攻打開羅,更會將希臘東正教歸於羅馬天主教。
到最後大家包括教宗考慮了利弊之後,就開始攻打並且奪下了君士坦丁堡,之前的國王
阿萊克修斯四世和他爸爸就共同管理國家,但是由於他們需要支付十字軍的錢和兌現之前的承諾,所以開始對人民實重稅,引起人民的不滿!於是人民發生叛變,阿萊克西斯四世和老國王就被殺了,而新上任的國王不認之前對於十字軍的承諾,於是十字軍開始攻打君士坦丁堡,攻陷君士坦丁堡就大量的搶裡面的金銀珠寶,很多君士坦丁堡的歷史文物可以在威尼斯的博物館可以看到。很多希臘和阿拉伯文學作品,都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被十字軍帶回來歐洲。
最後打來打去都是為了利益。而且打的都是基督徒。
十字軍一共發動了十次的東征,除了第一次剛好遇到塞爾柱帝國的國王剛好駕崩,其他的東征都是失敗的。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去打他們所謂的聖戰呢?
教廷的迷惑
由於那時的羅馬教宗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他們就利用那個時候的宗教狂熱,去遊說平民百姓參軍,而這教宗的迷惑下,就說參加十字軍可以贖罪,可以洗淨之前所犯的罪,在那個時候,他們並不是說去打戰,而是去耶路撒冷朝聖,但是由於之前的塞爾柱人的逼害,因此他們只是變成了武裝朝聖而已。而且用宗教的名義號召人民會更加有說服力,因為人民都是自掏腰包去參軍,除了自己的旅費和飲食之外,還需要自己傾家蕩產去打造盔甲和武器,更還會失去生命,應該沒有比宗教更好的理由吧
金錢,權力和領土
戰爭離不開金錢和權力,由於是在東歐和西亞地區的伊斯蘭王國開始威脅到這些領主,還有開始眼紅他們可以在聖城得到不少朝聖者的收入,更是想搶回之前屬於自己國家的領土。所以假借十字架的名義出兵,第一沒有人說你是為了利益去攻打其他國家,第二,更能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
宗教原本是美好的,但是卻可以在一些人的手中,變成了殺人的武器,那些在新約裡面的教誨,那些愛戴其他人的美德,在一些人的迷惑下,就變成了達成他慾望的工具。戰爭從不會改變現實,只會製造更多的殺戮,仇恨,而剩下的只有屍骨遍野。
動物界裡面沒有所謂的戰爭,只有為了食物而打鬥,而醜陋的人才會想出不是為了食物去殺害,而是為了更多領土和慾望,去殘殺自己的同類。
但願世界不再有戰爭,Peace!
好啦!今天的十字軍故事就到這裡,它並沒有你想像中崇高,如果你朋友不知道這些十字軍的故事,記得分享給他們看,如果覺得我頻道做得不錯,也可以加入會員支持我做更優質的影片吧!
好!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腓力二世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久違的西方戰史又來啦!今天就來聊聊「無敵艦隊」那場衰尾到不行的海戰~
小勘誤:卡斯提爾王國的小龍女通常會翻作「伊莎貝拉一世」,阿睿口誤。
(以後還是都叫她小龍女吧……)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Sam
戰神大帝亞歷山大的故事▶ https://youtu.be/wNykoyWcjB4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無敵艦隊
#大航海時代
#日不落帝國
腓力二世 在 令人戰慄的信仰- 腓力二世:無論是誰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必吃
腓力二世 :無論是誰,只要懷疑這些人的壯烈行為或者經歷是卑劣的,都應該去死. 底比斯是古希臘的眾多城邦之一,在這座城邦中,同性戀者可以以一種近似公開化的婚姻關係 ... ... <看更多>
腓力二世 在 [問題] 腓力二世/亞歷山大大帝不征服斯巴達- 看板Warfare 的必吃
最近剛好對古典希臘史有點興趣東看看西看看,卻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
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38年戰勝底比斯雅典聯軍,取得喀羅尼亞戰役的勝利後
底比斯雅典都表示臣服,腓力二世也趁機組成科林斯同盟,然後讓大家
選他為盟主,以盟主身分來主導整個希臘。但唯獨斯巴達不參加科林斯同盟
也不臣服於馬其頓。喀羅尼亞戰役後,腓力二世便派出使者威脅斯巴達說
如果不像底比斯和雅典一樣臣服於他的話,將攻下斯巴達,但斯巴達仍不為
所動,但腓力二世就再也沒有動作,一心一意準備東征波斯,不幸在東征
前夕遭刺殺。
而亞歷山大大帝也一樣,將叛變的底比斯給屠城後,就開始他的東征生涯,
再也沒回到希臘。公元前331年,斯巴達王阿基斯三世趁著亞歷山大不在
希臘之際,率領軍隊進攻梅格洛玻利斯。結果遭到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
給擊潰,但安提帕特也並沒有進一步進攻斯巴達城,也同意斯巴達停戰。
而亞歷山大知道後,也並沒有像之前底比斯叛變時那樣憤怒屠城,對斯巴達
也沒有其他動作。
所以我想請教對古希臘史較熟的板友,究竟是甚麼原因讓腓力父子放著一個
不友好的強大城邦在後方而不試圖解決掉它呢??
--
夫除暴剪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
取威定霸,大功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76.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72683936.A.E76.html
就亞歷山大而言,當時的馬其頓實在太強大了,斯巴達的確不造成什麼威脅,
所以懶得理它確實有可能是其原因。但斯巴達王當時則是很認真地想打倒
亞歷山大。公元前333年斯巴達王已經跟波斯達成協議,讓波斯金援軍援斯巴達
,讓斯巴達人切斷馬其頓的補給,只是剛好波斯在伊蘇斯大敗,波斯無力支持
斯巴達。
腓力二世就比較大膽,因為他剛剛當上盟主,就不管斯巴達直接想去東征。
※ 編輯: hgt (123.193.76.193 臺灣), 11/02/2019 23:19:10
從安提帕特的英文wiki條來看,斯巴達不願意與科林斯同盟談判,
它要與亞歷山大直接談,態度頗高,最後亞歷山大要斯巴達賠120塔蘭特
並且要它加入科林斯同盟。
不過亞歷山大後來寫信給安提帕特,說這場戰爭是"鼠輩的戰爭",
不知道亞歷山大是不屑斯巴達,還是有些嫉妒安提帕特能取得對斯巴達的勝利。
畢竟上一次能對斯巴達取得大勝的,可是號稱希臘第一人的伊巴密濃達呀!
但我其實是比較想知道腓力父子為何在斯巴達還未臣服下,便想東征。
當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後,他回頭再來看斯巴達,那的確小的多。
※ 編輯: hgt (123.193.76.193 臺灣), 11/03/2019 14:46:55
原來腓力還是有入侵拉克戴蒙?? 請問有甚麼資料可以參考嗎??
我沒找到相關資料。
如果真是如此,腓力這招也算是厲害,照史實看,也的確沒人要和
斯巴達一起搞掉亞歷山大,除了波斯。看來斯巴達與鄰居關係這麼差
確實不理它也不會怎麼樣,甚至更好,讓鄰居更堅定支持馬其頓。
※ 編輯: hgt (123.192.88.238 臺灣), 11/03/2019 22:54:42
不好意思,你是指波利比烏斯的"歷史"的第9章與第18章的意思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