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點長的文章...
因果、吸引、深信、放鬆、當下、80/20、應得、
利他、施與受、不圖報、愛自己、寬恕、負責
講得很基本,
但需要智慧才有辦法實行在生活中~
你一定要知道的宇宙法則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機緣巧合,十三條宇宙法則,讓你明白其中的奧秘。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當你覺醒時,你將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當你覺醒時,你才開始真實的、真正的活著!這是一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文章。
我們生活在這個由“有形”與“無形”所構建的世界裡,清楚宇宙運行的規則,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但這不是運氣,這就是宇宙法則。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靈修的幾大派系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這是為什麼呢?宇宙本身就是由能量構成的,萬物都是同頻相吸。你發出什麼樣的頻率,就會吸引什麼樣頻率的人、事、物來到自己的身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什麼就來什麼,越怕什麼就越發生什麼。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他身邊的人也是同類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善良的、他也會吸引積極善良的人來到身邊。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于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做事之前先學做人,做人謹記時刻修心。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那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積攢福報,也需要先建立好的信念。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生活就會越來越和順。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上;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放鬆心態、全力努力、做好你該做的,這些東西就會一個個的來到你的身邊。相反,你如果越執著,越焦慮,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得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突然間你的房裡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將來。我們只活再現在,我們能決定、能改變的只有此時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積極專注於調整好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80/20定律
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我們需要付出100%的努力。其中20%的結果會在我們的努力中或者結果中顯現。其餘的80%是不可見的,或者暫時不會立刻見到,但它會在後續的生命中持續影響著我們、回報著我們。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期待付出100%的努力就立刻得到100%的回報。只要我們做的方向正確、心念正確、足夠的堅定,我們就會收到所有的回報。宇宙的時間與智慧,不是當下的我們所能完全看見的。量的積累,持續的努力,才能達到質的轉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以各種形式回報回饋到我們的身上,這也是宇宙的法則之一。
七、應得定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這個“應得”的,就是我們做了什麼、想了什麼、發送了什麼樣的信念出去,我們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白白得來的,都是應該得來的。同樣,如果我們沒能得到,那證明我們想要的並不是我們應得的。
八、利他定律
“利他”就是,成全別人,讓他人得好處。如果你事事處處為他人著想,為別人造福,最後最受益的人,就是自己。利他不是犧牲自己或者忽視自己,利他是經由生命的關係,付出與收穫的能量迴圈,建立自身更大的價值。例如:你讓身邊的人都幸福快樂,那最後最幸福快樂的人,一定是你自己。你成全他人的成就與成功,那最後獲得最大成就的人,也是你自己。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不利他,則損己的定律。值得一提的是,利他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施與受定律
施與受的定律就是能量守恆的定律:你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佈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佈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同樣,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回饋。
十、不圖報原則
這個原則是說:你給與的時候越不圖回報,你的回報越大。宇宙是一台無比精密的精算器。你給與出去的任何東西,最後都會以各種形式回到你的身邊。當你帶著一顆純潔純正的心去給與,完全沒有私欲和妄念,那回到你身邊的,也會是最純正豐厚的回報。就如本文開頭所舉的例子,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
學會真正的愛自己。愛自己:不是自戀,不是自私自利。是無論貧窮富有,疾病或健康都依然愛自己,接納自己。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麼他沒有辦法去愛任何人。你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去愛別人,才能去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去愛任何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物件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第二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第三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 都要去原諒自己,誠心的懺悔和悔悟即可,犯錯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懲罰。寬恕和原諒不是為其他任何人。而是為我們自己。為讓我們自己在生命中,不要時刻背負著痛苦與怨恨的包袱;為讓我們自己獲得真正的解脫;為我們自己,不會時時刻刻被怨恨和負面所吞噬、所負累。
十三、負責原則
作為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我們需要明白,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不是他人任何人的。我們需要為我們的生命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話語、心思意念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充滿力量,會不斷的向著更好的方向去前行。也只有為自己負責,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不會事事出處依賴他人、不會總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等待拯救、不會總停在原地怨天尤人。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能量守恆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冰淇淋老師;辣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動量守恆定律例子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近期最後一篇理論文#別錯過了 能量守恆定律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位能轉動能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位能轉動能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普文分享】是非物理 —世上真的有窮人冷氣機嗎?/湯博士的物理空間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很多新奇想法聽起來都很有趣,但創意歸創意,總不能無視科學事實。如果只是用了汽水空樽就能夠製造冷氣,恐怕人人都會把空樽放在風扇前面享受涼快,所有冷氣機製造商都要關門了!在這個年代,網上的美麗故事很多,有些人更會借做善事為名而賺錢。這些故事是真是假,還是必須要小心判斷。//
【是非物理 —世上真的有窮人冷氣機嗎?】
六月中的時候有很多朋友和記者詢問我關於孟加拉一個所謂「窮人冷氣機」的原理。因為這新聞被廣泛報導,問的人實在很多,中學老師亦想利用這個例子教學。我不想在其他媒體過份簡化地討論這問題,怕斷章取義會引起公眾誤會,所以避開了所有訪問,到了現在才在這裡解釋一下。我的結論很簡單:這個所謂「窮人冷氣機」根本不合乎物理原理,是沒有可能做到的。
我在這裡會盡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未必能滿足有數理底子的讀者,所以我之前寫了一篇涉及數學的推導的文章,詳細解釋這現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個網址下載:
www.phy.cuhk.edu.hk/sstong/drtongsharing/cooler.pdf
新聞說在孟加拉有一間科技公司為居住在鐵皮屋的貧民設計了一個土法冷氣機,方法是把很多空汽水膠樽沿中間剪斷,然很把這些膠樽的瓶口插在一塊有很多洞的木板上,再把木板安上鐵皮屋的牆上 (圖一)。據說空氣進入室內時通過狹窄的瓶口時會降溫,產生冷氣的效果 [1],據稱可以把室內溫度降低五度之多。
氣體膨脹為何會變冷?我看見不少朋友嘗試用中學物理的理想氣體定律解釋這問題。但須知 PV=nRT 涉及的是三個物理量,氣體膨脹時體積V 增加,但氣壓 P也有可能減少,並不能得出溫度 T 必定會改變的結論。通常氣體膨脹變冷,是因為氣體的膨脹過程很快,沒有足夠時間讓周圍環境的熱流入。氣體膨脹時推開周圍的氣體 (即「作功」),失去能量,內能減少,如果這時外界沒有熱流入補充,溫度便會下降 [2]。
當空氣被「擠進」汽水樽的狹窄樽頸時 (圖二),氣體流速增加。根據伯努利原理 (Bernoulli's principle) [3],流速增加會使氣壓下降,於是氣體就膨脹了一點。如前所述,與周圍環境沒有熱交換的情況下,氣體膨脹,溫度便下降。
可惜這原理並不能用來造「窮人冷氣機」。問題出自以下幾點:(1) 絕熱膨脹的「降溫」過程只出現在空氣經過樽頸的時侯,過了樽頸,流速自然會慢下來,壓力和溫度都會回復正常,因此噴出來的氣體溫度不會有大改變,不可能是「冷氣」,(2) 除非樽頸的風速接近空氣中的聲速,否則風速變化的所造成的壓力一般遠小於大氣壓,所造成的溫度變化微乎其微,(3) 利用狹窄的樽頸的確可以增加空氣的流速,但除非在屋內有電泵或其他設施降低室內的氣壓,否則只有很少空氣會被抽進膠樽頸而被加速,所以實際上樽頸的流速不會很快,造成的溫度改變也很小。
給大家一些數字概念。如果以風速13 m/s 計算,涉及的氣壓改變只有約 100 Pa,是大氣壓力約千分之一 [4],所造成溫度變化非常小。如果要流過樽頸的空氣溫度改變攝氏一度,樽頸中的風速需要接近 45 m/s,但這已是超越颱風級數的風速,除非屋內有電泵抽氣,否則你不可能迫使大量空氣進入狹窄的樽頸並加速至這個程度 [5]。這麼高的風速違反日常生活經驗。你總不會以為只要把膠樽放在牆上,就會有颱風級數的冷風從另一邊噴出來吧!?
宣傳這個所謂「窮人冷氣機」的影片中還出現了一個常見的物理謬誤 [1]:很多人以為,張開口「呵氣」噴出來的空氣感覺較熱,合上口吹出來的空氣就感覺較冷 (圖三),是因為閉口吹出來的空氣經過口唇的細縫時速度提高,空氣出來以後急速向外膨脹,使溫度降低。但實際的情況是,從口中吹出來的空氣速度最多只有每秒鐘數米 [6],所產生的氣壓改變僅相當於大氣壓的萬分之一,又怎可能導致空氣膨脹從而改變溫度?要解釋空氣吹到手上的冷熱感覺,倒不如嘗試考慮口中吹出的熱空氣如何和周圍的冷空氣混合,較快的風速是否能更有效地帶走手上的水份和吹散周圍熱空氣等問題。這些解釋可能更實際、更接近事實。
即使是讀過物理的人,也未必了解現實環境中物理量的大小,可能是因為這些了解對於讀書考試並沒有幫助。但一旦要利用物理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種種謬誤就由此而來。在一般日常生活情況下,風只是空氣的整體運動 (bulk motion),涉及的膨脹和溫度改變微乎其微。當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顯示了氣體膨脹或收縮時,溫度的而且確會改變。例如用氣泵為足球打氣,最終氣壓可能是大氣壓力的兩倍,泵氣時不斷作功把氣體壓縮,泵內空氣的溫度就自然明顯提高。汽車輪胎內的氣壓是大氣壓力的數倍,爆胎時氣體湧出並大幅膨脹,冷卻效應便很明顯了。
那麼這個「窮人冷氣機」有沒有可能降低室內的溫度?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它增加了空氣的對流。鐵皮屋受到日照,溫度變得很高,而且傳熱很快,屋內被加熱後,發出的紅外線會也被金屬反彈,導致散熱很慢,產生很強的溫室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室內的溫度會比室外的高,所以只要增加通風口,加強空氣對流,就能降低屋內溫度。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很多新奇想法聽起來都很有趣,但創意歸創意,總不能無視科學事實。如果只是用了汽水空樽就能夠製造冷氣,恐怕人人都會把空樽放在風扇前面享受涼快,所有冷氣機製造商都要關門了!在這個年代,網上的美麗故事很多,有些人更會借做善事為名而賺錢。這些故事是真是假,還是必須要小心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給進階讀者的參考
[1] 類似的報導很多,例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NWr6bRKWU
[2] 氣體在膨脹過程中沒有足夠時間與周圍環境進行熱交換 (heat exchange),這就是所謂絕熱膨脹 (adiabatic expansion)。氣體膨脹時向外作功 (do work),失去能量,因此氣體的內能 (internal energy) 減少,如果外界沒有熱流入補充,氣體的溫度便會隨內能下降。這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結果。
[3] 伯努利方程說在穩流 (steady flow) 中以下物理量沿流線 (streamline) 守恆:
P + ½ρv² = 常數
其中 P是流體壓強,ρ是密度,v 是流速。
[4] 我們可以利用根據伯努利方程大概估算一下風速與氣壓改變的關係:
P₁ + ½ρv₁² = P₂ + ½ρv₂²
ΔP = P₂ - P₁ = ½ρ(v₁² - v₂²)
簡單地設 v₂ = 0, v₁ =13 m/s, 空氣密度為 ρ = 1.2 kg/m³,ΔP = 101 Pa,只是大氣壓力的千分之一。注意伯努利方程兩項的比例約是P/ρ和v²,但 c² = P/ρ 大約就是空氣中聲速的平方。所以兩項的比例是 v²/c²,即除非風速接近聲速,否則氣壓的改變必遠小於大氣壓。
[5] 有數理底子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在這篇文章的推導:
www.phy.cuhk.edu.hk/sstong/drtongsharing/cooler.pdf
[6] 你可以找一個電子風速計量度一下。也有人試過利用伯努利原理,估計出一個人用力吹氣入狹窄的飲管時,風速最多也不過是25 m/s左右,從狹窄的飲管換算成開闊的空間,也就是每秒鐘數米左右。
能量守恆例子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人智慧> 古代中國化學史漫談──物質觀】
(明慧網)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一直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傑出的科學家歷代都有,但是零散發展現象與現代科學系統發展截然不同。最明顯就是承傳,古代科技失傳現象很普遍,這對「科技代表財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這與中國古人對物質的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從化學的角度漫談中國古代各項成就發展的系列裏,就先從對物質的認識談起。
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基本就是「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構成了宇宙中萬事萬物。這種認識究竟始於何時呢?這個問題恐怕現在已經無史可考,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它似乎是一直伴隨中國文化演進的,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石之一。在《尚書.洪范》裏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
尚書,就是孔子注疏的六經中的「書經」,是中國古老的政治文獻集,最早的紀錄就是黃帝年代,距今約有五千年,也就是說早在中國有文字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對五行的認識了。其它像周朝的《國語》中有「……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的記載。所以五行論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基礎,就如同現代科學對宇宙物質的認識建立於「原子、分子說」。
但是比五行更微觀對物質的認識,在古代中國就有所謂的「陰陽理論」。孔子在《易經.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似乎已經進入現代高能物理的範疇,不只是談微觀基本粒子,甚至是談物質形成過程。
所以五行構成的萬物,又因陰陽特性,五行也有自身的特性,在《尚書.洪范》裏也提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又因自身特性,彼此交互作用下,在宏觀又出現了生、克的現象:「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這是種制約作用;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構成另一促進循環,這就是著名的相生相剋理論。
中國古代就是在這種理論架構下,發展出獨特的天文、地理、曆法、物理、醫學、藥學、化學等科學,甚至影響中國音樂、建築、藝術、文化。以現代科學觀點看,這樣理論就有抽象、非量化等難以理解因素在其中,所以即使有許多實證成就,像中藥、針灸等,很多人仍然不承認這是科學。甚麼是癥結所在呢?這個問題恐怕難倒許多現代學者!
其實我們從《道德經.四十章》上的幾段談物質形成的論述,可以看出端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德經.四十二章》「從道生一、二、三與有生於無」,這二段話合併起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物質的形成是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物質是由微觀物質組成為顆粒所組成,微觀物質又由更微觀物質組成顆粒組成,如此一層又一層;那我們現在有形的物質,其實是由無形的物質組成,意思就是高一層微觀物質對低一層而言是無形,更高一層對高一層也同樣存在「無形」形成「有形」的關係。
那麼「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用我們現在科學能理解的意思就是:到了人肉眼所見這個層次,地球上所有的物質是由三種微觀物質組成,而所組成的萬物都有 「外覆陰內抱陽」的特性,這不就是談「原子論」嗎?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週期表各種原子,原子的特性不正就是由帶負的電子(陰)覆繞環抱帶正電的原子核(陽)。
且不論中國古人如何觀察到原子的結構,有形還好理解,下一句「衝氣以為和」對現代人恐怕不是三言二語可以解釋的通的,這裏顯示中國古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譎異於現代科學。「衝氣以為和」不是這個物質空間有形的現象,勉強用白話講意思是:物質組成(陰陽作用)後另外空間會出現整和能量流,「和」有統一的意思,簡單是說:物質有無形的能量形式存在。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比如說以現代解剖學看人體,一解剖就看見肌肉、血管、骨骼等組織;但中國古代除了也看見有形的肉體組織,另外同時觀察到人體無形的能量流動分布,這就出現在中醫所說的經絡、穴位,而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是看不見的。所以中國古代袪病健身就有氣功活動,氣在哪裏?氣為何物?
再舉個例,最近日本學者研究水結晶實驗,受讚美的水與受辱罵的水,出現的截然不同的結晶行為,其實就是意外地把「衝氣以為和」的現象給表現出來了,一個意念對物質本體似乎不起作用,其實就是中國常講的「動了氣」,意思是無形能量體受影響了,從能量守恆看,非常科學。這樣也許應能把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與現代科學差異做了簡單的比較。
所以中國人對物質的認識就同時包含精神(氣)與物質層面,當然就認為「萬物皆有靈」,像結晶實驗中的水,宛如生命體,能辨別情緒。所有物質就如同人一樣,一但形成就同時「衝氣和」成靈體,因此數學在中國古代科學就不是重要的工具。主因就是數學對有形的物質量化有其巧善表達形式,對無形的氣就毫無用武之地,就像現代科學想運用數學模式要模擬人的情緒變化,非常困難。
因此以陰陽五行方式整體觀察有形無形宇宙事物變化就成了古代中國科學的特色。至於中國古代科學家如何觀察到物質的「衝氣和」,筆者衷心建議讀者參閱李洪志老師所著《轉法輪》,談到有關天目修煉問題。基本上,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多數擁有特異功能,所以是一種直接觀察多重空間中物質變化的科學,也就跟科學家自身的心性(道德水準)有密切關係,所以後世學者心性高低對於大科學家成就的認識,也就起至關重要的影響。簡單地說,宇宙的真實只會展現給道德高尚的人,這也就是為甚麼失傳現象相當普遍,許多技能不是努力學習可以取得,這一點也和現代科學不一樣。
有了對中國古人物質的認識概念,我們再認識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就顯得趣味盎然,也許會出現更新的認識。
--轉載自明慧網
這裡是財務管家 http://www.facebook.com/cfp119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神韻 2/21-3/24 2014 台灣 http://tw.shenyun.com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
【<古人智慧> 古代中國化學史漫談──物質觀】
(明慧網)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一直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傑出的科學家歷代都有,但是零散發展現象與現代科學系統發展截然不同。最明顯就是承傳,古代科技失傳現象很普遍,這對「科技代表財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這與中國古人對物質的認識,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從化學的角度漫談中國古代各項成就發展的系列裏,就先從對物質的認識談起。
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基本就是「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構成了宇宙中萬事萬物。這種認識究竟始於何時呢?這個問題恐怕現在已經無史可考,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它似乎是一直伴隨中國文化演進的,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石之一。在《尚書.洪范》裏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
尚書,就是孔子注疏的六經中的「書經」,是中國古老的政治文獻集,最早的紀錄就是黃帝年代,距今約有五千年,也就是說早在中國有文字出現前,就已經存在對五行的認識了。其它像周朝的《國語》中有「……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的記載。所以五行論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基礎,就如同現代科學對宇宙物質的認識建立於「原子、分子說」。
但是比五行更微觀對物質的認識,在古代中國就有所謂的「陰陽理論」。孔子在《易經.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似乎已經進入現代高能物理的範疇,不只是談微觀基本粒子,甚至是談物質形成過程。
所以五行構成的萬物,又因陰陽特性,五行也有自身的特性,在《尚書.洪范》裏也提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又因自身特性,彼此交互作用下,在宏觀又出現了生、克的現象:「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這是種制約作用;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構成另一促進循環,這就是著名的相生相剋理論。
中國古代就是在這種理論架構下,發展出獨特的天文、地理、曆法、物理、醫學、藥學、化學等科學,甚至影響中國音樂、建築、藝術、文化。以現代科學觀點看,這樣理論就有抽象、非量化等難以理解因素在其中,所以即使有許多實證成就,像中藥、針灸等,很多人仍然不承認這是科學。甚麼是癥結所在呢?這個問題恐怕難倒許多現代學者!
其實我們從《道德經.四十章》上的幾段談物質形成的論述,可以看出端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德經.四十二章》「從道生一、二、三與有生於無」,這二段話合併起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物質的形成是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物質是由微觀物質組成為顆粒所組成,微觀物質又由更微觀物質組成顆粒組成,如此一層又一層;那我們現在有形的物質,其實是由無形的物質組成,意思就是高一層微觀物質對低一層而言是無形,更高一層對高一層也同樣存在「無形」形成「有形」的關係。
那麼「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用我們現在科學能理解的意思就是:到了人肉眼所見這個層次,地球上所有的物質是由三種微觀物質組成,而所組成的萬物都有 「外覆陰內抱陽」的特性,這不就是談「原子論」嗎?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週期表各種原子,原子的特性不正就是由帶負的電子(陰)覆繞環抱帶正電的原子核(陽)。
且不論中國古人如何觀察到原子的結構,有形還好理解,下一句「衝氣以為和」對現代人恐怕不是三言二語可以解釋的通的,這裏顯示中國古代科學對物質的認識譎異於現代科學。「衝氣以為和」不是這個物質空間有形的現象,勉強用白話講意思是:物質組成(陰陽作用)後另外空間會出現整和能量流,「和」有統一的意思,簡單是說:物質有無形的能量形式存在。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比如說以現代解剖學看人體,一解剖就看見肌肉、血管、骨骼等組織;但中國古代除了也看見有形的肉體組織,另外同時觀察到人體無形的能量流動分布,這就出現在中醫所說的經絡、穴位,而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是看不見的。所以中國古代袪病健身就有氣功活動,氣在哪裏?氣為何物?
再舉個例,最近日本學者研究水結晶實驗,受讚美的水與受辱罵的水,出現的截然不同的結晶行為,其實就是意外地把「衝氣以為和」的現象給表現出來了,一個意念對物質本體似乎不起作用,其實就是中國常講的「動了氣」,意思是無形能量體受影響了,從能量守恆看,非常科學。這樣也許應能把中國古代對物質的認識與現代科學差異做了簡單的比較。
所以中國人對物質的認識就同時包含精神(氣)與物質層面,當然就認為「萬物皆有靈」,像結晶實驗中的水,宛如生命體,能辨別情緒。所有物質就如同人一樣,一但形成就同時「衝氣和」成靈體,因此數學在中國古代科學就不是重要的工具。主因就是數學對有形的物質量化有其巧善表達形式,對無形的氣就毫無用武之地,就像現代科學想運用數學模式要模擬人的情緒變化,非常困難。
因此以陰陽五行方式整體觀察有形無形宇宙事物變化就成了古代中國科學的特色。至於中國古代科學家如何觀察到物質的「衝氣和」,筆者衷心建議讀者參閱李洪志老師所著《轉法輪》,談到有關天目修煉問題。基本上,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多數擁有特異功能,所以是一種直接觀察多重空間中物質變化的科學,也就跟科學家自身的心性(道德水準)有密切關係,所以後世學者心性高低對於大科學家成就的認識,也就起至關重要的影響。簡單地說,宇宙的真實只會展現給道德高尚的人,這也就是為甚麼失傳現象相當普遍,許多技能不是努力學習可以取得,這一點也和現代科學不一樣。
有了對中國古人物質的認識概念,我們再認識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就顯得趣味盎然,也許會出現更新的認識。
--轉載自明慧網
感恩李洪志師父洪傳法輪大法
~真善忍 讓世界更美好~
►更多好資訊,歡迎按讚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lihongzhimaster
---------------------------------------------------------
✿ 讓全球上億人 身體健康,人心向善的 奇蹟~
►法輪大法 全球多語種網
http://www.falundafa.org/
►法輪大法 在台灣
http://www.falundafa.org.tw/
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位能轉動能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必吃
提供位能轉動能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動能位能與能量守恆、重力勢能、Mgh 單位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能量守恆例子 在 位能轉動能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必吃
提供位能轉動能例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動能位能與能量守恆、重力勢能、Mgh 單位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能量守恆例子 在 #近期最後一篇理論文#別錯過了 能量守恆定律 ... - Facebook 的必吃
JBT Brake System ... 著名的#牛頓擺 就是可以當作一個例子。 ... 上述是闡述大概什麼為能量守恆的概念以及現實中所反應出的例子。 ... 回過頭來,若熱能無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