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8個月!真的時間飛快~
體重9500g➡️10000g
身高70cm➡️71cm
/
現在能站就不要坐著
只要能扶著站起來的地方
哪怕只是一塊薄薄的巧拼
她也要扶著站起來
/
睡覺又開始睡過夜
真是不懂孩子的發展時程
也開始晚上睡覺姿勢百百種
在媽媽肚子上睡
在媽媽肩膀睡
趴在大人枕頭上睡
睡在媽媽屁股旁邊
可能也是因為能更自在的轉換睡覺姿勢
所以她又恢復成睡過夜的孩子
/
每天的固定模式就是6:30起床
早上都被米粒爬上身喚醒
7:30睡回籠覺
9:30起床後到15:00之間不一定會睡覺
如果睡了也是1-1.5小時
16:30會睡2個小時的長午覺
晚上大概10:00-10:30喝完奶準備睡覺
偶爾午覺睡太長晚上睡覺就會東摸摸西玩玩才願意睡
/
而且最近都會笑的很浮誇
常常皺鼻子張大嘴巴然後發出哈哈哈
就像照片裡的一樣
換人抱的時候就會很得意的這樣笑
給她坐跳跳椅的時候也會邊跳邊笑
真的很有趣
果然孩子越大越好玩
/
每天晚上親餵米粒時
內心總是不免一陣感嘆
覺得孩子長太快了
當初懷中好小的寶寶
才8個月怎麼就長這麼大了
而且當媽媽後就特別容易有感觸
最近聽了一首謝欣芷的「媽媽!加油!」
竟然聽著就哭了
但覺得好像又有動力可以繼續給孩子滿滿的愛
覺得有孩子的媽媽可以聽看看這首歌
/
開始回去上班
每次分開後總是滿滿的捨不得
但看到她玩的開心的照片
恩 捨不得得只有媽媽
也好
開心都讓妳留著
想把所有的好心情都留給妳
媽媽想讓妳當快快樂樂的孩子
#米粒生活照
#玗寶小生活
#8months
#育兒日記 #育兒生活 #媽媽日常 #媽媽視角 #新手媽媽
#igbaby #babylife #baby #love #mommylife #mommylovesyou #mommysgirl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詳細完整文章來自 https://physicaltherapyclass.com/bonespur/ 骨刺真的可怕嗎? 常常腰酸背痛...
能站就不要坐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期間長輩在家的活動建議
全台疫情嚴峻,為了減少外出感染風險,許多社區據點、醫療院所復健課程通通暫停,「宅在家」成為中央到地方一致的防疫準則,只要乖乖待在家,就可以成為防疫英雄。
長輩宅在家,沒有參與社區活動,沒有外出復健,會不會就此退化?這是許多家屬擔心的問題。
根據研究,長時間活動量下降,身心功能會逐漸衰退。舉例而言:臥床一週,肌肉力量就消退10%-12%。
有什麼方式,可以延緩衰退呢?治療師建議,即使沒有外出,遵守下列原則,也可以有效避免身心功能退化:
一、能坐就不要躺:
建議和長輩健康時候的作息相比,一般臥床主要是發生在夜間睡眠時,平均每人每天6-8小時。大部分亞健康或失能長輩,有外出復健或參與日照活動時,即時坐在輪椅上,包含交通時間,起碼坐起也有3-4小時。如果這些活動取消,取而代之的若是白天臥床,那麼兩週後的體力退化也就不意外了。
二、能站就不要坐:
站立,可以促進雙腿及身體的支撐力,對於走路、爬樓梯都很有幫助。有些在家運動如果可以站著做,在家屬確認安全無虞的狀態,可以鼓勵長輩站起來做。日常生活舉凡轉移位、穿脱衣物、如廁、家務處理,都有站起的機會。把握這些機會,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站著執行,除了可以訓練雙腿肌力及耐力,還可以促進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建立自信心。
三、能走儘量走:
許多長輩會在家不停的練習走路,練習結束後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實在本末倒置。日常生活中,小從丟垃圾、拿茶水;大到餐桌用餐、至廁所如廁,把握住每個走路機會,可以自然而然的增加走路的機會,沒有鍛鍊的壓力與負擔。
四、能自己來儘量自己來:
最大可能的讓長輩生活獨立。我們知道,完成一件日常活動,需要多元的能力。以上廁所為例,需要從椅子上站起、走到廁所、把門打開、跨過門檻、轉身把門關上、貼近便器、脫去衣物、準備好如廁姿勢、維持如廁、擦拭清潔、穿上衣物、便器清潔、離開便器、把門打開、跨過門檻、走回原來的座椅、坐下⋯⋯等等這麼多步驟。有時長輩只是其中幾個步驟無法完成,就只能依賴便盆椅或包尿布,而喪失了如廁過程可以發揮的身體活動量,也影響了自尊。如果我們可以在長輩無法執行的步驟上,給予協助,最大可能的讓長輩自己完成日常活動。不但可以讓長輩透過每日的活動參與,加強身體活動量,以增加肌力、動作控制能力、認知能力,也能保有長輩的自尊與自信,對生活產生盼望,達到生活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復,減輕照顧者負擔。
以上建議,不但疫情期間適用,非疫情狀態,大家也可以審視家中長輩的日常作息與生活參與狀況,以減少長輩因活動量不足導致的衰退喔。
能站就不要坐 在 Mary Cheung 張瑪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少肌症」
好文共享:共勉之!
書名:「慢養你的功能肌;探討少肌症」
1. 要養成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的習慣!
2. 50~60歲以後,反而不可以減重,尤其是不運動依靠少吃的減重!因為減的都是肌肉,反而很危險!
3. 跑步、騎腳踏車、爬山傷不傷膝蓋?
如果你從來沒運動習慣,想到才去跑步、騎腳踏車、爬山,保證非常傷膝蓋!但如果你的肌力是夠的,是慢慢養成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的習慣,那是非常好的運動而且並不會傷膝蓋!傷不傷膝蓋重點取決於你的筋力!
4. 如果有老人家生病住院,千萬不可以說叫他多休息,或躺著多休息不要下床!
躺一個星期肌肉量流失至少5%!而且老人家肌肉補不回來!
5. 千萬不要認為孝順什麼事情都幫老人家做好,不讓他們做任何家事、提東西,菲傭沒做就罵菲傭!通常很多請了菲傭的老人家肌肉流失更快!
6. 去公園不要每天只做單一的活動,甩手就只甩手,也要去拉拉單槓或每個運動器材都動一動!
因為人只要有動,全身的肌肉都會牽扯到!甚至很多老人家吞嚥困難,都是因為運動量不足!甚至最後連一口痰都咳不出來而死掉!
7. 少肌症比骨質疏鬆還要恐怖!
骨質疏鬆只要注意不跌倒就好,少肌症除了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為肌肉量不足會造成血糖偏高!
8. 少肌症最快流失的都是腿的肌肉!
因為人一坐下,一躺下,不動的都是腿,而腿的肌力又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變成烏仔脚!所以每天要至少深蹲2~3O下。深蹲不是蹲下去,而是像坐馬桶一樣,可以放一張椅子,屁股碰到椅子就起站來!
台灣醫療進步又有健保,可是台灣老人平均在死之前,有8年的時間是坐輪椅到臥床!
如果不想老年有八年生活品質這麼差!
一定要注意「少肌症」!
PS: 千萬不要怕傷膝蓋,就什麼運動都不敢做!爬樓梯,跑步、騎腳踏車、爬山等運動,會不會傷膝蓋都取決於你的肌力夠不夠!意思就是肌力不夠喔!偶爾想到才做這些運動或一次做過量才就會傷膝蓋!如果是循序漸進運動量慢慢加重、你的肌力可以負擔!爬樓梯,跑步、騎腳踏車、爬山都是非常好的運動,而且可以增加肌肉量!
為了大家年老時的生活品質,趕快動起來吧!
🚶🏾♀️ ⛹️♀️🏌🏿♂🏊🏼♀️️🤽🏻♀️🚵♀️🚴♂️🏊🏼🏃🏻♂️ 🏃🏻♀️ 🌹🙏🏻
能站就不要坐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詳細完整文章來自 https://physicaltherapyclass.com/bonespur/
骨刺真的可怕嗎?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圖片來自網路)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能站就不要坐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ekZEb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1Op2W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能站就不要坐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6qead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ekZEb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9nQ5j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