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夏天的某個下午,我對自己的身體彷彿有所感應,去買了驗孕棒,惴惴不安的看了結果,兩條線。
和第一胎的驚喜萬分,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初時我一絲喜悅也沒有,腦中迅速的把自己最近的行為掃描一遍:照了胸部X光、吃了止痛藥、似乎還喝了點酒,以及,我做了電腦斷層,為的是牙齒的治療。我和M商量了一下,先一起到住家附近的婦產科檢查,尋求醫生的意見。 年紀看來是我們父輩的醫師很快地告訴我檢查結果,確實是懷孕了,我也把我的疑慮全數提出。吃藥和喝酒的部分還好,很少量不太會有影響,我最擔心的還是電腦斷層是否會影響胚胎或是之後的胎兒,甚至出生後的發展。對方也很快地告訴我他的結論,而這個結論是以幾個問號來呈現的。
「你自己是護理人員,怎麼會不知道CT(電腦斷層)影響有多大?」(…其實我不是)
「如果以後產檢有什麼問題,或是長大哪天生了什麼病,你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要是他以後沒有上台大,只考上陽明,你會不會想著是不是當初的CT造成的,你要怎麼跟你婆婆交代?」
當時心亂如麻,我忽略了短短幾句話所隱含的冒犯,事後回想起來是很不舒服的。在醫師斬釘截鐵的態度下,我們很快地做了決定,不留。從診間走到櫃檯不到半分鐘,說不上來有什麼心情起伏,直到批價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藥要自費,還不便宜要幾千塊,而兩人身上都沒有太多錢。走出診所去領錢的路上,我猶豫了,跟M說等等吧也不差一兩天,我很快地傳訊息給幾個同學,婦產科專科、放射科專科、牙科專科,真的很感謝他們,即使平常我疏於聯絡,同學們仍舊非常迅速地回應我。所謂的回應不是模稜兩可的寶寶可能會考不夠好..,而是直接告訴我牙科電腦斷層的輻射量數字是多少,其實相當低,和一般想像中的胸腹部電腦斷層差很多;孕婦可以承受的輻射線劑量、輻射線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有全無率,會受到輻射影響的胚胎本身也留不住;以我所承受的劑量,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智力和發展‧‧‧等等。有憑有據,引經據典。
看到這些數字,我心裡已有七成改變主意,又想更安心一點,晚上我們衝到之前產檢的禾馨想掛蘇怡寧醫師的門診聽第N意見,當然是沒掛成。好在之前幫我檢查的林佳慧醫師隔天早上就有診,見到林醫師之後我劈哩啪啦講完我發生的事情,林醫師只淡淡的表示,不會有影響的(事隔多年我並不記得林醫師的原話,為了不造成林醫師的困擾或是我有所誤解,就簡單帶過,不過一開始老醫師勸我不留的那些話我倒是一個字也沒忘…)。 走出診間之後,不需要問對方,我和M都有共同的答案,既然做了決定,日後寶寶萬一發生任何事情,都要理性面對,確信都與今日種種無關。但我們也約定這件事情先不跟家人說以免大家擔心,僅有幾個密友知道。我的焦慮在短短不到24小時內,隨著諸多專業人士的釋疑,跟著煙消雲散,在懷孕過程中我再也沒把任何事情往當初的行為聯想上去。
寫到這裡,如果我要開始痛罵一開始的老醫師,害我們在那個晚上差點失去這麼可愛的女兒云云,就太狗血太矯情了。事實上按照我們的個性,即使領了藥回家,肯定也會多方詢問,以獲得最佳解答,不會那麼輕易就放棄,雖然至今我們偶爾會開個小玩笑說,幸好當時身上沒錢哪。只是當初那幾句帶有那麼一點歧視意味的話,再回味起來就真的不舒不爽了。這幾句「教訓」,背後是對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貶抑,還有業內人士嗅得出來的,一絲醫師對護理師高高在上的味道。原來我們對自己肚子裡胚胎的去留的決定權,竟是建立在婆媳上尊下卑的框架裡。而雖不知為何對方對我的職業印象有出入,但我相信若對方知道我實際上也是一位醫師,恐怕態度會大轉變,最起碼我不會聽到訓導主任的腔調,我會獲得更尊重的說法。
「你不覺得他講那些話在歧視女性嗎?」我問,M搖搖頭說並不是,因為對方是深入骨血的歧視女性‧‧‧‧他不覺得這觀念或是態度有什麼問題,所以當他說出那些話的時候,是沒有「故意的惡意」存在的。這個說法頗為精闢,原來M的中文偶爾也有靈光的時候,平常怎麼很少講人話呢? M還說當下他心裡不合時宜的暗自回答:陽明很好了吧! 我自己都考不上! 真不愧是我老公,何時何地都能有垃圾話。
這件事情帶給我自己的感受和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生命中的貴人,原來我受的教育,我走的路,最受惠的是我自己。隔行如隔山,跨科如跨海,我對本科之外的所有知識是那麼的微薄近乎無知,不光是這個事件,有小孩之後我手痛、腰痛、腳麻、小孩看電視會不會傷眼,都要感謝神內貴人、骨貴人、麻醉貴人、眼貴人,謝謝眾小主的恩澤。
再來是我有沒有問題? 當然有,我自己是專業人員,卻沒有在照射X光和斷層之前檢視自己是否有懷孕的可能性,我對自己「應注意而未注意」,我得負最大的責任。推己及人,雖然本來就是該做的,日後我每一次要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更會親自確認女性患者是否有懷孕的可能。縱使不對胚胎有實質的影響,這確實會造成一位母親的不安與不悅,能避當然要避。結果就是歐巴桑病患們一臉嬌羞的說:謀科稜啦! (嘿!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我哪知蚌要到幾歲才沒可能生珠)。以及,少女們各種靦腆的搖頭。
那如果,今天面對這個關鍵叉路的不是我呢? 如果,只是一般的民眾呢? 幾句煽動而沒有根據的話語, 就這麼定了多少的生死。親愛的妳,請相信科學,不要只憑感覺。我們有義務也有權利保護自己,對自己的身體有最大的決定權,當面對類似的問題,如若對方提不出有建設性的論述,記得要尋求第二意見。不更新資訊,在原地踏步的醫師,畢竟是少數。
*******
我家Zoe的事還沒完,懷肥倫的時候我就有妊娠糖尿病,產後再測葡萄糖耐受性也沒過關,第二胎血糖會偏高是注定的,然後在這回懷孕前期,林醫師就發現我的雙側子宮動脈壓力過高。說到林佳慧醫師,我真的相當感謝她,平常每次產檢的超音波都譬美高層次在掃,到真的高層次那天我還因為平常聽太多差點睡著(喂),看到的人請不要誤會,不是真的每次都掃超久啦不要為難林醫師,我是要表達林醫師的細心。子宮動脈壓力若居高不下,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寶寶太小,妊娠高血壓,最危險的是發生子癲前症,簡單說就是學生時代去完婦產科可以什麼都不記得,卻一定會對這個病名有印象的急症重症。
所以,我又焦慮了,在我以為懷孕不過如此而已,又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於是我又啟動貴人模式,是當時我還任職的醫院,婦產科的同校學弟李醫師。其實李醫師在我懷肥倫時就給予我許多心理上的支持,當時一個妊娠糖尿就讓我整天在崩潰邊緣,每每和他聊完總能放鬆心情繼續往前走。然後李貴人就問了:學姊你有驗PIPF和PAPP-A嗎? 可以預測子癲前症發生的機會。其實我在禾馨的診間當下林醫師就查過了,我並沒有自費檢驗這些項目,當下也過了最佳抽血時機。時間無法回頭,追究已無意義,學弟當機立斷就開了阿斯匹靈給我,這也是林醫師在診間就建議過的,我就這麼一路吃到中後期。
之後是每次產檢都聽到壓力仍高、壓力仍高、壓力仍高。也許有些人會有一點點印象,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內奉行低鹽甚至近乎無鹽飲食,導致一家三口去M的車聚時,我帶的飯糰根本沒味道,M還對隔壁人家的雞湯垂涎欲滴這件事…..這一切都是跟預防妊娠高血壓有關。記得有一天我實在太嘴饞,開了一盒杯麵來吃,又怕太鹹,最後粉包才撒了一咪咪進去,M直翻白眼說這種吃法不如不吃。嘿! 那可是我一生中吃過最難吃又最好吃的泡麵,它當然難吃,根本就一點都不鹹! 它也實在好吃,幾個月沒吃到這麼不健康的食物,我簡直要流淚。幸運的是,懷孕中期接近後期,我的子宮動脈壓力終於回到正常值,也結束數個月不能吃泡麵的煎熬(誤)。
在經歷過這些之後,我得知身邊女性好友懷孕,總是會苦口婆心的勸說,自費產檢在能負擔的狀況下,能驗就驗,能做就做吧。我自己發生的事情事後回想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也許當初驗不驗,都不影響治療和結果。但有些狀況就沒這麼輕鬆了,羊水穿刺後勢必有些母親必須心痛地放棄,甚至到高層次那一關,還有人幾乎不敢相信卻又必須堅強的面對各種需要引產的問題。懷孕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生產更是到鬼門關前走一遭,當那些令人心碎的故事,真切地發生在離你很近很近的地方,離你很近很近的人‧‧‧‧
我從小到大的綽號沒什麼可取的,唯一叫起來比較可愛的,就是「欣匠」。在我寫部落格之前,也只有一個人會叫我「欣匠」,我曾經問過她為什麼這樣叫我,她歪著頭想了一下說,就覺得這樣叫很可愛啊。(而且那個欣要發成ㄒㄧㄣˊ ,兩個字要講得慢慢的,才夠可愛。)
就是這麼近。
那衝擊之大可想而知,導致我已經順利度過血壓那關,在進產房之前,仍以一種交代後事的態度對著M說萬一如何,我的選擇是什麼,也請M務必考量自身能力做出判斷,我相信他。M並沒有像電視劇裡那樣捂著我的嘴說:別說這樣不吉利的話! 而是點點頭表示理解。
親愛的妳,請保護好自己,對懷孕和生產,都要以最謹慎的態度面對,我們不是要無病呻吟,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好準備。因為即使,已經用最高規格來準備,卻仍可能發生憾事。或許終究避無可避,只能一嘆,但可以提早發現的問題,可以小心處理的狀況,別讓它成為生命裡的遺憾。
( 同樣內容收錄於部落格: https://plusheart.com.tw/kids/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幫自己算過命運的小孟驚覺自己有個劫數,讓他早早就為自己雙胞胎兒子做準備。 #遺囑 #財產 #小孟 窮養小孩還富養好?心理師說出真正關鍵 👉https://youtu.be/rkZ27RG4Iwg 爸有新歡不要兒!3歲人生旅途讓人心疼… 👉https://youtu.be/3393mugwFU0 蔣...
胎兒後事 在 林姮均說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傍晚,和有陣子沒見的好友聚聚,也初次見到她幾乎是用命換來的女兒。
突發的子癲前、到院後醫生說妳先交代後事、孩子早產了兩個月。
看面前這張笑著、探索著世界的小臉
一切的正常安好,是那麼不容易。
「我們是花了多大的幸運,才看到妳們母女好好的出現在我們面前」我說。
不容易。
生命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對有些人來說,更是花了大把力氣,才能看似正常的活下去。
朋友說,一開始是肚子痛,以為腸胃出狀況。到醫院檢查發現胎兒生長已經停滯一陣子了,不過當時血壓狀況還好,所以也判定應該不太可能是子癲前。
是她回家突然靈機一動,把肚子痛和子癲前一起搜尋,才發現有一位網友分享家人的狀況。
但由於當下還沒那麼不舒服,先生又準備要上班,她也猶豫一陣子要不要去急診。
後來還是出發前往醫院,到院沒多久,血壓就飆破兩百,醫院立即忙著調血液、調醫生。
「這半個小時妳先交代一下後事」醫院那邊這麼說。
差一點,
她先生離開家門,一如往常的去上班後,回來就會是另一幅畫面。
差一點,
如果沒有網友po文家人的情況,也許就輕忽了這個警訊。
差一點,都只差那麼一點點。
同天下午,新聞說三浦春馬走了。
發現時,他還有微弱的呼吸
影像中,他也曾在鏡頭前表示,要求救需要花很大的勇氣。
你能發覺身體傳達的警訊嗎?
你能發現周圍朋友求救的警訊嗎?
#你有能求救的朋友嗎?
生命來得不容易,要繼續下去也不容易
你不用那麼努力,那麼「一定要怎樣」才可以
只要你還好好呼吸,心臟還持續跳動著
對愛你的人來說就是萬幸
或許你一時想不到,這世界還有什麼人愛你
這時,請抱抱自己,
這個世界,曾有人為了你的到來,用盡了全力
只求你能安好呼吸。
拜託,請繼續活下去。
胎兒後事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等待,總是被誤解為一種停滯不前。
顯示者要等待內在權威再發起、投射者要等待正確的邀請、生產者要等待回應、反映者要等待28天月循環週期。
#我們像是在等待一個奇蹟
以生產者為例好了,人類圖說,生產者不要「發起」,要相信你的能量場會像黑洞般,吸引人事物到你的身邊,讓生產者可以有所「回應」。
這對頭腦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我們所想像中的「等待」,就是坐著不動,然後事情就會「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再給予回應。但坐在家裡不動的話,除了ub** *at以外,誰還會來到我們面前呢?
#其實等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等你的時間我孩子都生出來了」。是的,等孩子生出來是一動態過程,懷胎九月的這段期間,等待從受精卵到一個成熟的胎兒到出生,細胞不斷分裂,需要營養的灌溉,堪稱是最具生命力的一個等待了。
「等我長大以後我要OOOXXX」。是的,等待長大是一個動態過程,你是怎麼成長的?你是如何滋養自己的?這些年你都做了些什麼灌溉自己?讓你成為你想要的自己?這個過程並不會是什麼都沒有做的。
「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是的,楊過等小龍女等了十六年,但這十六年不會一眨眼就過了,楊過必須努力活下去,他必須克服他所有思念的痛苦、必須屏除頭腦的所有懷疑,他必須要放手、相信,他必須等待一個奇蹟。
#結論是等待並不被動
我每一次跟朋友分享人類圖時,總是說「等待並不被動啊」,時常迎來不解的眼光,有一次我還收到一位___者的白眼。被動是頭腦想像的,因為等待就像是放棄了某種形式上的主導權,人生不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
但在這邊我要先岔出一個討論:當我們在人生中極力爭取、積極發起後不如預期,人們總是會說:「沒關係至少你盡力了。」但這樣真的就擁有人生的主導權了嗎?主導自己做了一件充滿挫折的事情然後安慰自己沒關係,真的在人生中擁有主導權嗎?就像是我之前文章提到的:生產者和顯示者的互動,是發起的人擁有真正的主控權,還是回應的人?
#RA說
#生命透過薦骨做出決定
等待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的頭腦想要掌控一切,我們的頭腦希望我們的願望馬上實現、我們的努力立竿見影。而薦骨回應其實一點都不難,是我們的頭腦太多分析判斷,無法接受來自內在那股繞過意識層次、充滿生命力的動力泉源,居然不按照自己的頭腦內的計畫進行。
#薦骨的動能就像是生命的奇蹟
#想要得到這份奇蹟
#你必須等待
講到生產者和薦骨的等待回應,太多細節可以討論與分享,你呢?對等待回應、等待邀請、等待情緒週期⋯等等各種等待,有什麼感想嗎?邀請各位參與分享:)
#先來報名台中讀書會嘛
#新手也可以參加的喔
#圖片來源Threadless
#GoodThingsComeToThoseWhoWait
#人類圖
#生產者
#等待回應
————手動置底
🚩讀書會近期開課時間:
新竹5/26起:已熱烈展開:)
台中6/07起:已熱烈展開:)
🚩一階課程近期開課時間:
8/22-23 新竹
https://humandesign.org.cn/lv1/20200823
8/29-30 台北
https://humandesign.org.cn/lv1/20200829
🚩給初學者:
❓什麼是「人類圖」:https://reurl.cc/j79jk1
❓如何知道自己的類型:https://reurl.cc/j79jqL
胎兒後事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幫自己算過命運的小孟驚覺自己有個劫數,讓他早早就為自己雙胞胎兒子做準備。
#遺囑 #財產 #小孟
窮養小孩還富養好?心理師說出真正關鍵
👉https://youtu.be/rkZ27RG4Iwg
爸有新歡不要兒!3歲人生旅途讓人心疼…
👉https://youtu.be/3393mugwFU0
蔣經國日記荒唐事跡 外省權貴濫用特權下場慘
👉https://youtu.be/JxdlN5PIpe4
【遺產怎麼分?被兒女盼死的父母親!】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NHW9p9SbulU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胎兒後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胎兒後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