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認真地聊我當初想聊的那些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那在我眼裡它暗合了什麼哲理呢?
我想先說說這部片的基本架構。(雖然這部片已經十幾年了,但我還是設個防雷線好了)
---------防------------雷------------線----------
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架構不複雜。主要圍繞著三個人進行,男主角萊恩(喬治·克隆尼 飾)、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 飾)、娜塔莉(安娜·坎卓克 飾)。
男主角萊恩是一個不婚的單身漢,它對熱愛工作,熱愛工作中的自由,還有這份自由帶給他不受拘束的感覺、四海為家的旅遊樂趣,還有處處留情的方便性。
是的。他在各地移動進行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之餘,可以跟他看得上眼的美女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心靈與肉體都有),但他就如周星馳在《家有喜事》裡所說的一樣 : 「感情就像戰場,贏他是贏定了,但絕不能收容戰俘!」
所以他處處飛行卻也處處留情,大家都能接受這種關係的展開,自然符合台灣鄉民的最高道德標準--不偷不搶了。
這份工作他進行了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且相當專業,直到公司來了一個新進人員--娜塔莉。
娜塔莉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她如同一般大學高材生一般對自己相當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普天之下的知識與專業,但實際上卻是"燈下暗",全然不知道自己沒掌握的區塊與盲點何在。
娜塔莉認為自己看出了眼前這個行業別在運作上的缺點-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來自於 : 這個公司養太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龐大的旅行費運造成巨大成本,移動距離則成為浪費時間跟經費的硬傷;在她眼裡,要開除一間公司的冗員,根本不需要花時間飛到那裏去,跟他面對面講話,只要透過網路視訊,把該講的講完,就能省力省事的達到一樣的效果,從此幫公司省下成本,將"成本"轉換成損益表上的"股東權益"。
這是他的專業所及,但他眼界所不及的盲點則在於.......她忽略了她說話的對象是一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回憶、有家累有開銷的員工。制式的問答只能在制度上解決一個人的職缺,但心理面的想法卻是視訊無法顧及的。
(想想線上祭拜神明、線上祭祖、線上探病......是否能取代你心目中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萊恩在工作旅途上遇到了聰明成熟的艾莉克斯,她是一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自主、情感自主,身體上也自主;所以她雖然已經有了婚姻與家庭,還是想在工作上放飛自己,在旅途中跟一個自己看得上眼的男人發生關係,保持聯絡......然後繼續發生關係,或與她出遊(聯袂參加婚禮之類的活動)
這是三個人的架構,接下來是這個架構下擦出的火花
----------------------------
人的個性是會改變的,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但一般都是價值觀相互影響下的小改(大改通常要遇到重大事故、疾病或災難);這些小改,足以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巨大的改變。
體現在戲中的兩個角色,也是如此。
萊恩在工作上遇到了娜塔莉,其實就是老派工作觀念遇到了摩登工作觀念的革命火花(revolution)。
萊恩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才適合這個職務的運作,他也不斷解釋與親自示範;但挾帶著公司高層授意與無比自信心的娜塔莉,則認為自己的新倡議才能顛覆這個產業,帶來效率與利潤。
於是她大膽的嘗試了,也觸及到她的盲點並迎來了挫折,這改變了她原本看待這個產業的方式與看待萊恩這個老古板的眼光。
但影響是互相的。娜塔莉也回頭影響了萊恩的單身主義。
在娜塔莉的幾次衝撞下,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那種自由方式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而此時劇本的合理性便在此處彰顯.............這個年紀的男人,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小孩子的三言兩語就動搖了心態,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所以在主觀上,先前遇到的那個睿智、聰明、甜美可人、身材姣好(真的很好,那個全裸背影跟測乳.......實在經典)的艾莉克斯更讓他興起了想要"定下來"的念頭。
在客觀上,則是萊恩的妹妹結婚,他受邀參加婚禮竟動了想要帶艾莉克斯參加的念頭,而自由的艾莉克斯也真的去了,且相當稱職地當了一回完美旅伴。在良人美伴的相陪與婚禮現場的浸淫下,"定下來"的念頭更是在萊恩的心中下了實錘。
於是,萊恩的中心思想動搖了,他不只放棄了自己揚名於一時的"空背包理論",更在思切交集下直飛愛莉克斯的所在地,想給她來個驚喜與告白。
只是在他看見艾莉克斯的家庭、家人,聽見她對老公說自己只是個"迷路的問路人"後,忽然懂了,也心碎了。
原來自己只是在感情路上的一個"迷路人",而且問道於盲的找到了艾莉克斯............這個過去風流不羈,可能對不起並傷過許多女人心的花花公子,終究也嘗到了"只是玩玩而已"的苦頭。
過去他遵循著"逢場作戲"、"玩玩而已"的規則遊走在各州、各女人之間是多麼的快樂快意,但沒想到自己真心想定下來時,再回頭聽著女方對他說 : 我們只是逢場作戲,如果你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再來找我...........時,心中想必悵然若失、百感交集了。
該說是報應嗎?
說"報應"太沉重,我想到中國諺說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俚語說"菜蟲吃菜,菜腳死";又或是,我們通俗說一句 "夜路走多終遇鬼"吧~
在這個圈子混,本來就會碰到這種事;只是之前自己身在規則中玩的不亦樂乎,但今日想跳出圈子外,卻發現這個規則竟才殘忍至斯。
不是規則變了,而是萊恩的心態變了,變得不能接受這個規則是這個玩法。
-----------------
最後,原本的娜塔莉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改變這個產業與眼前這個自負自滿的男人,甚至在感情上也好好給這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震撼教育,好起到撥亂反正之功。
但萊恩在工作上沒被影響,被影響的是反而是娜塔莉。一個個案當事人輕生,讓初出茅廬的娜塔莉徹底被擊垮,因而辭職。
而感情上,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自己提了分手,自己以為的從一而終、自此白頭的想法,還在幾次衝撞中頂撞了萊恩的美好理想,卻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萊恩似乎還是不被動搖的那個?
其實,他還是受到了娜塔莉這個小姑娘的影響,卻在心上人的門前狠狠地滑了一跤,帶著百味雜陳的情緒回到高層旅館看著窗外的風景回顧著自己的所有價值觀。
他也像娜塔莉一樣,曾經以為自己是對的。
但事實一樣不如他所想,甚至無法控制的遭受了挫折。
無可掌握、身不由己、事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這樣的主線交纏,所要揭示便是如此。
#那到底暗合了什麼道理?
佛教中有「四聖諦」(苦集滅道)之說,其中的「苦諦」中又有"八大苦",裡面有三項是 : 相愛別離、怨憎相會、求之不得。
(能看到這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將佛理全部講完,你大概也瘋掉了)
《型男飛行日誌》裡面其實也暗合箇中道理。
萊恩與艾莉克斯、娜塔莉與男朋友,有愛但最後別離;很多員工對公司有愛、對職位有眷戀,最終也要別離;萊恩跟炮友鄰居曾經有愛,但對方成了家,也需別離------這體現了「相愛別離之苦」。
艾莉克斯對家庭有束縛感,卻必然要回家相聚;萊恩對家人有生疏感,且大妹妹對他有不滿,小妹妹對他有所求,最後還需相聚相憎;娜塔莉對萊恩有諸多不滿,見到對方在工作與感情上與自己格格不入,卻因為工作不得不在一起行動...........這體現了「怨憎相聚之苦」。
娜塔莉想要的是穩定的感情、工作的創新、成就與認同,最後皆盡鎩羽而歸;萊恩想要追求那份自己想定下來的女人與愛,最終也在一個巨大打擊下成為泡影;許許多多的公司革員,希望能夠在眼下的工作中養家活口、退休終老,最後仍然被公司革除,甚至還是請外人來開除自己..............這體現了「求之不得之苦」。
一個109分鐘的電影,揭穿了佛理、講遍了人生、演繹了眾生之迷惘、蒼生之苦,實在是結構精實、微言大義的作品。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個人所經歷不同,所見自然也不同,各花入各眼,你可以看到喬治·克隆尼的帥氣性感、安娜坎卓克的朝氣自信可憐可愛,也能薇拉法蜜嘉的性感、冶豔、知性與美麗的桐體;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微言大義、眾生之苦。
是一個細思極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
.
#上次9月6號那篇歪樓歪的利害
#這次認認真真的把內容補正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背影文章結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Alli 台北美食 台灣美食 新北美食 基隆美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國一國文】朱自清-背影經典課文賞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陳蒂國文】解密!朱自清〈背影〉真正意涵!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網路上關於背影-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評價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網路上關於背影-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評價
- 關於背影文章結構 在 朱自清背影主旨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背影文章結構 在 Alli 台北美食 台灣美食 新北美食 基隆美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his is parfaits garden🪴
帕菲日💰500
總覺得我是個幸運的人,在吃東西的路上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還有經歷了很多美好的小確幸。這次是和 @selina_1018 姐姐約會,謝謝你搶到了阡日不定期的開放的帕菲日後要約我,讓我能經歷藝術品的洗禮,就算因為疫情的關係從5月延到了8月底,也無法讓人不感到期待啊。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在這開始,請大家好好觀賞ㄟ(˶‾᷄ ⁻̫ ‾᷅˵)
#好多葡萄葡萄的帕菲
🌕🌕🌕🌕🌕
上面的餐名是我自己取的,甜點如其名的淺顯易懂,這次的主角就是葡萄。一開始甜點師端出了一籃葡萄,裡頭有各式各樣的葡萄品種後,開始介紹這次甜點創作的結構理念,而後再將它一杯杯的按照入場順序,送到每個歸心似帕菲的食客們桌上。一開始入場時,我有先看了看店家提供的甜點介紹卡,原本對上面的帕菲小圖沒有什麼feeling,結果看到實品的第一眼,只有一個os:這不是甜點!這是花園!這是藝術品!好了,回到正題,這杯葡萄帕菲實際吃起來的感覺也是一級棒的好吃,開端的三球小冰淇淋就已經令人嘴巴為之一亮,從清爽帶有一些冰沙口感的香檳葡萄,到中間香氣濃郁味道不甜膩的酪梨布丁冰糕,還是最後滿滿咖啡因混合著奶味的莫札特雪酪,不管是單吃還是將他們交叉著吃,味道都非常搭非常順口。再來的上層擺放著水果藝術品的基底,是口感厚實的餅乾,也是這次我心目中喜愛的第二名,我很喜歡它吃起來香氣滿分的雞蛋香跟散發出淡淡烤箱氣息的味道,甜點師在詢問大家的餐後建議時,有分享到這個烤餅因為容易破掉、碎掉,所以就算當日的帕菲日預定人數是60人,他們還是預先烤了100多片,以防發生遺憾的事!而說到上層的葡萄藝術品,這是用三個不同品種的葡萄展示而成,從左到右是美國糖果葡萄、日本岡山麝香葡萄、日本岡山貓眼葡萄,以甜度來說我覺得麝香葡萄榮獲第一名,但以喜愛程度來說,我個人覺得最驚豔的是不死甜的糖果葡萄。最後要介紹的是烤餅下的甜點們,外觀看得到的有切片綠葡萄和最底下的康福茶凍,而看不到的有戚風蛋糕跟米餅。清爽的綠葡萄搭配芒果卡士達醬與切片較厚的戚風蛋糕一起吃,味道就是水果戚風蛋糕,我想將它獨獨立出來成一個甜點品項也不為過,米餅的部分我覺得比較可惜,可能是有吸收到外來甜點的水氣,所以我在吃的時候已經變成軟硬交織的口感,像是ㄍㄟ鬼丸(台語)的棉花糖,不過別有一番風味的食材,不影響我對整體的喜愛度,俗稱的瑕不掩瑜,而最底下的茶凍吃起來非常清爽,用烏龍茶香那不甜不膩的表現,作為甜點的結束,實在是最適合不過了(*¯︶¯*)
#飲品 #淺焙咖啡
🌕🌕🌕🌕🌗
帕菲日除了有帕菲外,店家有提供三款飲品:中焙咖啡、淺焙咖啡、康福茶氣泡飲,我選了味道較酸一點的淺焙咖啡,喝起來除了有咖啡因外,還交織了淡淡的花香味,整體喝起來非常順口,跟帕菲搭在一起剛剛好,小小一杯確有意猶未盡的滋味( ´▽`)
#總評
🌕🌕🌕🌕🌕
每個甜點作品的背後都有一個厲害的藝術家,就算不是每個都吃的到實品,但光從照片就能反射出用心的光波到眼珠,能吃到每個用心製作的寶貝們,真的是太幸福啦。環境方面阡日除了有一般桌椅,也有日式的阿塔塔米座位,用餐起來的感覺很溫馨舒適,by the way店裡有隻小貓仔,會走來走去,雖然它只黏了我1分鐘,但我不會忘記它超級萌的背影!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結束啦,總而言之希望我還能常常吃到好吃的帕菲,喜歡這篇文章的人,趕緊按讚分享收藏,也可以追蹤我啦,下篇見(⁎⁍̴̛ᴗ⁍̴̛⁎)
帕菲內容物
慢烤蕎麥芋泥薄脆片、日本岡山貓眼葡萄、日本岡山麝香葡萄、美國糖果葡萄、屏東檸檬奶油凝乳、新鮮接骨木花、酪梨布丁牛奶冰糕、美國麝香葡萄、巨峰葡萄瑪格麗酒酪、莫札特咖啡雪酪、加州翠綠葡萄、烏香芒果卡士達、香料康普烏龍茶凍。
——————————————
📍阡日咖啡供應所
🏠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1-4號2樓
🚇中山站
💳現金
#台北美食 #台北 #台北甜點 #台北咖啡廳 #帕菲 #台灣美食 #台灣甜點 #台灣 #芭菲 #parfait #相機先食 #手機食先 #delicious #popdaily #popyummy #popyummy_mag #4foodieforfoodie #dcard美食板 #alli吃甜點 #alli吃甜點
背影文章結構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在讀賈樟柯的早期著作,其中包括早期他為《南方周末》寫的一些電影專文。結果被下面這篇震撼了,內容談到他在2000年與2001年間,對楊德昌《一一》、王家衛《花樣年華》與李安《臥虎藏龍》三部2000年出品之作的感想,其反思現在看來依然擲地有聲。
.
這篇文章刊出於2001年,當時賈樟柯的太太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朱炯,不過兩人聚少離多。他在文中也透露了自己陪著趙濤看電影的過程,還爆料她最愛的電影是《獅子王》,兩人的關係似乎也頗值得玩味。
.
附上賈樟柯全文,已進行繁體化,並將內容改為台灣習慣使用的譯名,並搭配英文原名與年份。僅供學術交流分享,如果涉及版權問題,隨時下架。推薦大家網購《賈想1996—2008:賈樟柯電影手記》,內容相當精彩。
.
標題:〈誰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
.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結束後,我和《站台》(2000)的女主角趙濤一起輾轉法國,準備去多倫多影展做宣傳。在巴黎逗留時,我從《解放報》上看到了楊德昌新片《一一》(2000)公映的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小孩兒的背影,他正在拾階而上,攀登紅色的高高樓梯。
.
單從廣告上看,我以為楊導又在重覆以前電影中的毛病。他從前的作品不太敢恭維,即使是最出色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也多意氣而少控制。楊導喜歡弄理念,我不喜歡這種氣味。
.
趙濤聽說是華語片便想去看,我陪她坐地鐵一路擁擠去龐畢度藝術中心附近的影院買票。沒想到電影院外排著長隊,細雨中等待入場的觀眾極其安靜。我被這種觀影氣氛感動,頓時覺得電影聖潔,有歐.亨利(O. Henry)小說中流浪漢路過教堂時聽到風琴聲的意境。
.
但我還是暗自在笑。小趙曾經說過,她最喜歡的電影是《獅子王 The Lion King》(1994),便想她肯定無法接受老楊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分鐘的「哲學電影」。想想自己也不是楊迷,便有了中途退場的心理準備。
.
但電影開演後,我一下跌進了楊德昌細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這是一部關於家庭、關於中年人、關於人類處境的電影。故事從吳念真飾演的中產階級擴展開去,展示了一個「幸福」的華人標準家庭背後的真相。我無法將這部電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為整部影片彌漫著的「幸福」真相讓人緊張而心碎。結尾小孩一句「我才七歲,但我覺得我老了」更讓我黯然神傷。楊德昌的這部傑作平實地寫出了生之壓力,甚至讓我感覺到了疲憊的喘息。我無法將《一一》與他從前的電影相聯繫,因為楊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貴的生命經驗終於沒有被喧賓奪主的理念打斷,在緩慢而痛苦的剝落中,裸露了五十歲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這個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年最精彩的電影。
.
影院的燈亮以後,我發現趙濤眼圈微紅。我沒想到像她這樣喜歡卡通片的女孩會看完這麽長的電影,也沒想到滿場的法國觀眾幾乎無一人退場。大家鼓起了掌。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做舞蹈教師的趙濤問我大陸為什麽看不到這樣的電影,我無法回答。我們的電影不尋找真相,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沒有真相。
.
轉眼到了9月,《站台》要在釜山影展做亞洲首映,我和攝影師余力為前往參加。《花樣年華》是這次影展的閉幕電影,余力為也是《花樣年華》(2000)的第二攝影,但還沒有看過成片,等待閉幕的時候一睹為快。
.
在酒店碰到王家衛,墨鏡後一臉壞笑,說要去北京一起喝酒。談下去才知道他非常得意,《花樣年華》在大陸已經獲准通過,我知道這是他真心的喜悅,想想自己的電影公映遙遙無期,多少有點惆悵。釜山到處彌漫著「花樣年華」的氣氛,年輕人手裡握著一個紙筒,十有八九是《花樣年華》的海報。我沒有參加閉幕式便回國。據說閉幕那天突然降溫,《花樣年華》露天放映,幾千個觀眾在寒風中享受流行。
.
流行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中午一到北京,下午便買到了《花樣年華》的VCD。當王家衛的敘事中斷,張曼玉和梁朝偉在高速攝影和音樂的雙重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時,我突然想起了古代章回小說中承接上下篇的詩歌。原來王導演熟諳古代流行,一張一弛都露出國學底子。不能說是旗袍和偷情故事吸引了中年觀眾,但王家衛拍出了一種氣息,這種氣息使中年觀眾也接受流行。
.
再次回到巴黎已經到了10月底,巴黎地鐵站都換上了《臥虎藏龍》(2000)的海報。市政廳的廣場上立著一面電視牆,電視裡周潤發和章子怡在竹林中飛來飛去,看呆了過路的行人。我猜他們正在回憶自己的力學知識,琢磨著中國人怎麽會擺脫地心引力。這是《臥虎藏龍》的電影廣告,精明的法國片商將片名精簡為了「龍和虎」。我從初二開始看港台武打片,這些意境早在胡金銓的《空山靈雨》(1979)和《俠女》(1971)中有所見識,但神秘的東方色彩還是迷住了觀眾。因為美國還沒有上片,便有紐約的朋友來電話,讓我寄去盜版「龍和虎」。
.
幾天後在倫敦見到李安,全球的成功讓他疲憊不堪。大家在一家掛滿安迪.沃荷(Andy Warhol)作品的酒吧聊天,我懷疑空調都會把他吹倒。談到《臥虎藏龍》時他說了一句:不要想觀眾愛看什麽,要想他們沒看過什麽。我把這句話看做李安的生意經,並記在了心中。
.
楊德昌、王家衛、李安的電影正好代表了三種創作方向:楊德昌描繪生命經驗,王家衛制造時尚流行,李安生產大眾消費。而這三種不同的創作方向,顯現了華語電影在不同模式的生產中都蘊藏著巨大的創作能量,呈現了良好的電影生態和結構。今天我們已經無需再描述這三部電影所獲得的成功,在法國,《一一》的觀眾超過了三十萬人次,《花樣年華》超過了六十萬人次,而《臥虎藏龍》更高達一百八十萬人次。了解電影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基本上是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使華語電影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日漸低落的華語電影聲譽被他們挽回。我自己也在得益於他們三位開拓的局面,《站台》賣得不錯,也就是說會有觀眾緣。
.
然而我們會發現,這三位導演兩位來自台灣,一位來自香港。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廣闊的大陸似乎已經沉沒,而拯救華語電影的英雄卻都來自潮濕的小島。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的國產電影就失去了創作活力和國際市場信譽。那些國際大導演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幾乎沒有了國際發行,靠著媒體炒作裝點門面。而那些以為自己有觀眾的導演也只能操著京腔模仿阿Q。巨大的影像空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看?我們能看什麽?
.
我們看到楊德昌、王家衛、李安三個導演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而其中大陸導演的缺失似乎並未引起從業人員的不安。他們的這種「從容」,讓我確信一個新的時代必須馬上開始。
.
《南方周末》(2001年2月16日)
背影文章結構 在 【陳蒂國文】解密!朱自清〈背影〉真正意涵!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記憶、背誦、翻譯、大量題庫操演的傳統國文補習班;陳蒂國文作文,以獨創的邏輯、理解、 結構 、類推、思辨, ... 文章 了嗎? 你還以為新詩、古詩只是美感天份 ... ... <看更多>
背影文章結構 在 網路上關於背影-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必吃
2022背影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背影寫作手法,背影文章結構,背影分析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大學 ... ... <看更多>
背影文章結構 在 【國一國文】朱自清-背影經典課文賞析 - YouTube 的必吃
【國一國文】朱自清- 背影 經典課文賞析,了解課文意涵!飛羚國文 · Commen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