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大獎常勝軍!俄羅斯兒童數學桌遊🏆
市面上少見的乘法/分數數學桌遊~
快被孩子的數學打敗了嗎?
加減法不用再寫練習題了
玩幾局【熱氣球高塔】二進位加減法就會啦!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 #學習動力與成就感
為了享受贏的感覺,
孩子的數學腦會瞬間被激活喔!
還有最惱人的九九乘法!
用唱的,用背的,都不如開一間魔法花店~❤️
熱氣球高塔和聰明餅乾都超推薦~!
(多多樓這次沒貨了!太可惜了)
這次推薦的五款桌遊,
其中兩款是孩子可以自行挑戰的邏輯思維教具
另外三款遊戲,也都有詳細的中文字幕影片
可以嘗試讓孩子觀看影片來自行理解遊戲方式
熱氣球高塔和魔法花店,
更有小小桌遊家開箱介紹給你看,
想要當小小youtube的孩子,
也可以試著讓孩子體驗看看拍介紹影片的感覺唷
五款全包的超優惠組,限量只有10組~
還有多款優惠組合~
優惠組合:https://reurl.cc/n55XZ2
======================
重點介紹一下每一款遊戲
也可以直接看噗媽的開箱介紹:https://reurl.cc/9ZMG9O
1.平衡建築師-全方位觀察(5-99歲)
就是拼接建築師的立體版~
掌握平衡和手眼協調
空間概念和幾何思維
精細動作準確性
2.聰明餅乾–邏輯推理 (6歲以上)超推薦!
64道題,9個醫療級的矽膠餅乾
滿足孩子探索與推理的需求,任何年齡都可以挑戰
玩家必須依照題庫提供的線索,為九片餅乾找到唯一正確的位置
透過顏色或形狀條件的肯定與否定關係來判斷
搜集資訊,使用線索來判斷擺放的先後順序,才能順利破案喔
3.熱氣球高塔-(4歲以上)
二進位加減法,數列排序,策略分析
帶入了最接近數的概念&基數/偶數認識
看起來簡單,
但是一次要順利出完六張卡片後拿到一顆星星
是需要有好的策略安排與完美的出牌順序喔~
4.魔法花店(7歲以上)
這是一款種植和銷售鮮花的遊戲,幫助孩子輕鬆掌握數學乘法
訓練孩子數學乘法、背誦乘法表,以及數學邏輯與策略思考能力。
這款遊戲玩起來真的很有挑戰性!!
容易算到當機但又讓你不由自主絞盡腦汁
各種增加收益卡,破壞卡,特殊客人卡
隨時都能把你精心算好的美好計畫破壞掉XD
5.披薩家:分數運算概念 (6歲以上)
以情境與食物為主題帶入了分數的概念
非常吸引孩子,同時強化了「閱讀與比較」
也帶入分數的加法練習
透過改變規則與難度等級,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能玩得很開心
===================
✨團購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日 (日) 23:59 止
✨全館消費滿 NT$1,000元(含) 就免運費! ✨
✨可刷卡/可匯款(虛擬帳號)
✨付款完成後,就會陸續出貨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3的網紅張牧喬 Lyn Ch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fficial Music Video for "FOG" by Lyn Chang Listen to "FOG": https://lynchang.lnk.to/FOG Follow Lyn Cha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yn_ch...
「肯定與否定」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張牧喬 Lyn Ch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9.9 Gallery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有口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討論] 《肯定與否定》-近代神學與真理的準則- 看板Christianity 的評價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分辨異端與真理's post 的評價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英文科一般動詞過去式的肯定與否定句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肯定與否定 在 「肯定」與「否定之否定」的差別-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肯定與否定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尼采的兩種道德觀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EP3】
從男女主角文鋼太與高文英身上可以看到兩種形式的人,文鋼太被內心的道德所束縛,他就像是用鎖鍊自縛手腳,把自己跟世上所有的道德價值綁成一體,然後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心中想做的事。
高文英正好相反,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她缺乏同情心,憐憫心在她身上早已消失無蹤,她利用自己的財富與能力,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做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自己,一如簽書會上她的說法,她要那對夫妻道歉,不是因為抓了文尚泰的頭髮而道歉,而是因為他們擾亂了自己的簽書會道歉。
這兩種性格或者說是道德觀的人在第三集又透過了其他角色而放大,顯得更為親切。
第三集由郭東延飾演的權起道,這個角色是躁鬱症與露體癖的綜合性精神病患者,因為在家庭內受到的對待而引起了這些症狀,他的症狀不斷被壓抑最後總會爆發,高文英的洞察力敏銳,她很快得看出了權起道的內心需求,所以帶他到權起到父親的議員造勢現場,讓起道訴說自己的想法並發洩出來,於是他衝到了台上說出自己的內心話:
「我只是資質比較差而已,但他卻因為成績不好修理我,因為我不懂就瞧不起我,因為我惹事就把我關起來。我也一樣是他的孩子,但他總是把我當做透明人,我只是希望他能關心我一下。」
到第三集為止我們可以不斷的看到尼采的兩種道德觀在做衝突,而尼采說得兩種道德觀又是什麼呢?
尼采說人類有兩種道德,分別是: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
主人道德也可以被稱為強者道德,這種道德希望人們積極進取,強化自己的人生意志,追求著創新與創造,拒絕一切的壓抑與平庸。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高文英很明顯的感受到。
「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所以各位也要多多閱讀童話故事,拜託你們別在做夢了。
別抬頭看夜空繁星,低頭看看踩在泥濘裡的雙腳吧。那才是現實,當你承認並接受現實的瞬間,每個人都會開心。」
她不會受到社會觀念而束縛,她始終是照著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而做出解讀,為什麼一定都要當公主,當魔女不好嗎?為什麼童話的解讀只能有一種,而不能從血淋淋的現實來解讀呢?她深知太多人受到了所謂「大家都這樣想,所以我也應該這樣」的觀念勒索。
所以她善於看透人們最想到什麼,一如她給了權起道一個釋放自己內心的舞台,因為她知道他需要什麼,一如他始終看得出來文鋼太在壓抑自己,所以他不斷找他,想跟他出去玩跟他吃飯,背後的原因大部分是為了自己,但這個行為同時也解開了別人身上的束縛。
與主人道德相反的就是奴隸道德,奴隸道德也被稱做弱者道德,他的內容涵蓋著絕大部份我們現在世俗上的道德觀,同情、平等、謙卑、仁慈、友愛。
據尼采的說法,這種奴隸道德就是道德演變上,弱者用來束縛強者的一個手段,因為弱者沒有能力抒發自己的意志,他只好把一些人的強大行為或是他不能理解的行為看做是惡,從而找出那個對立面善,而那個善就是前面提到的各種世俗上的道德觀,代表著善意志的人也就是自己。
我們可以從文鋼太與權起道的父親明顯看出這種奴隸道德的發揮,文鋼太不斷的壓抑自己,他的思考出發點至始至終不是為了哥哥就是為了別人,他的生活中很少想起自己,把時間都花在了哥哥尚泰身上,他認為尚泰害怕蝴蝶,所以需要不斷搬家,殊不知尚泰在搬家這件事情上,一直覺得自己害哥哥受苦,所以尚泰想要存錢買一台露營車,讓他們不用再搬家。
權起道的父親,認為孩子就是應該受到父母控制,應該接受父母的所思所想,在其他孩子都功成名就之下,權起道就像是個異類,父親完全無法看到自己的其他優點,因為不會讀書,因為做的事不被認可,把他當作透明人,限制他的活動,這種壓迫使起道得了精神病。
如果從一個大方向來說,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可以分為肯定與否定兩種概念,主人道德告訴我們應該遵從自己的意志,一如高文英一樣拓展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精神病院的護工們的做法,助起道完成他的幻想情境,這種道德觀給出的是一種肯定形式。
而奴隸道德大多是否定,就像小時候父母會告訴我們,不要讀課外書那些又沒用,或是不許欺騙,或是人應該富有同情心而做出那些相應的行為,如果不做,那你就是惡人。這種枷鎖導致了權起道的出現,造就了文鋼太的人格。
文鋼太最後望向在台上做著自己的起道,他臉上羨慕的神情就像是個從小被壓抑的孩子,看著在公園沙坑裡玩著沙的其他小孩,嚮往神情一覽無遺。
「我要不要乾脆跟妳一起玩呢?」
脫口而出的這句話,或許是劇情裡到現在他說過最自由的一句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肯定與否定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看有趣的正反兩句都長一樣的「結構です」用法吧
肯定與否定 在 張牧喬 Lyn Ch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Official Music Video for "FOG" by Lyn Chang
Listen to "FOG": https://lynchang.lnk.to/FOG
Follow Lyn Cha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yn_chang_/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lynchan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MoochiaoChang
說白了這首歌就是如同歌名,在寫關於情緒勒索,以下關於情緒勒索的文字節錄自維基百科:「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取其英語首字母縮寫FOG,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雙關語意〉」
老實說這首歌對我來說是非常難以面對,尤其在我媽媽突然的離世後。畢竟這首歌的背景就是出自於有時對於媽媽的愛感覺到了情緒勒索的問題,並且我意識到我非常需要一個獨自的私人空間。
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拍攝計畫很早就訂了下來,卻在拍攝的大約前一個月,我媽突然離開了,但拍攝計畫還是必須繼續進行,我必須反覆地去聽這首歌,每一次聽都覺得心非常痛,每一次都很難不掉下眼淚,總是想著:「再多的情緒勒索都沒有關係,只要妳能回來就好。」甚至痛恨自己怎麼會寫下這種歌呢?
在事發後的日子裡,心理狀態一直很糟糕,但得到了友人F的幫助,並且看了很多的書,才瞭解對於媽媽的愛還有需要個人空間是分開的,只是對於愛的部分,我們都在學習著怎麼去拿捏,怎麼去表示,怎麼樣才能更好的傳遞關於愛的訊息。
當人離開的時候,好像時間過得越長,她就離得越遠。
就算大家總是說,「我們要記得好的,要忘記壞的」但只要是關於妳的事情,我全部都想要記得,所以這首歌,就這樣如此的記錄下了我們的回憶了呢,有一天在我已經想不起來妳的聲音的時候,聽到了這首歌也許能夠想起來「對呢!就是這種感覺,我媽媽一直對我情緒勒索的感覺」。
這邊想要聊一下說到的私人空間的事情,雖然這首歌表面看好像是否定句的負面事情,其實背後是有很大的肯定句的啊,不是說肯定著關於情緒勒索的事情,而是説因為經歷了這樣的事情,更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看見了不同面貌的自己。
一直很喜歡Katy Perry的《Firework》裡面,整首歌給人那種「your heart will glow」
的感覺。由於我是個個性偏彆扭的人(除了喝了酒以外),其他日常好像都滿拘謹無趣的,但當所有的燈光都關掉,只有我一個人在黑暗中,就能覺得特別自在又愉快。在黑暗中跳舞、在黑暗中唱歌,跳得再爛,唱走了音,仍覺得自己就像發光的彩色煙火一樣。很喜歡這樣子的狀態。因為是活到了不算小的年紀才找到了這樣子的狀態的,所以覺得格外珍惜,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生命裡自由自在的“Black box”,在裡面愉快的成為Firework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miRXTaw2aw/hqdefault.jpg)
肯定與否定 在 9.9 Gallery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有你崇拜的偶像嗎?
他是否帥氣 瀟灑
抑或是
不可一世
Kobe Bryant
謝謝你帶來精彩的籃球之旅
你的熱情 你的毅力
影響著世人
也影響著我
在此 s/o Kobe
你的身影永遠都在我們心中
深深烙印
-
9.9 Galler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9.9gallery/...
T-eas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eassy_23/?......
-
詞曲 / Lyrics & Composers:T-easy
編曲 / Beat Arrangement:YoungAsko
錄音 / Recording Engineer:邑子 Yiz
混音 / Mixed:邑子 Yiz
製作 / Produced:邑子 Yiz
美術設計 / ART Design:T-easy
-
走到最後到底有誰會在這一路上陪你
到了結局會有奇蹟還是淪為笑柄
回頭看早已經走了幾百公里
到處都有我過去曾經留下的腳印
I promise. Never come back.
They jealous. I shine so bright.
I always on my own track. Pass driving rains from the northside.
Walked a lonely mile in the moonlight.
我知道沒人喜歡迷路
但是不往前走怎麼突破迷霧
我將失敗全部紀錄 那些否定與肯定 全部都是我的禮物
多想告訴 Kobe 不要搭上那班直升機
多少人會在之後的夜裡不斷想念你
你的傳奇 Mamba mentality
Go grinding 你的座右銘
You are legendary 81 你的事蹟鼓勵著 我們前進
立誓要與那些放棄的人成為反比
你的信念 by my side
81 像是奇蹟降臨洛杉磯 be the one
凌晨四點半你用行動來證明
即便最初的自己 還沒被別人看起
不願服輸在最後也能將身影給烙印
I promise. Never come back.
They jealous. I shine so bright.
I always on my own track. Pass driving rains from the northside.
I promise. Never come back.
They jealous. I shine so bright.
I always on my own track. Pass driving rains from the northside.
Walked a lonely mile in the moonlight.
寫歌寫到半夜睡著 只想盡力做到最好
留下我的記號 只要生命存在那就無法將我擊倒
我很清楚我要的目標會在哪裡
剩下只有努力的爬上去
我也放棄了多餘的事情與關係
Like Kobe the one and only
I promise. Never come back.
They jealous. I shine so bright.
I always on my own track. Pass driving rains from the northside.
I promise. Never come back.
They jealous. I shine so bright.
I always on my own track. Pass driving rains from the northside.
Walked a lonely mile in the moonlight.
#9point9Gallery #Ipromise #kobe #blackmamba #Laker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sque4Q2C4/hqdefault.jpg)
肯定與否定 在 有口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7道給酪梨迷的食譜 — 富含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健康的脂肪,讓酪梨成為超級食物!酪梨有如奶油般的濃稠和芳香的味道,無論是冷食或熱食,都是美味可口。所以無論是早餐、午餐、晚餐,還是點心都適合。
我們準備了7道給酪梨迷的食譜,無論是酥脆的酪梨三明治、果味十足的酪梨沙拉,還是香味濃郁的酪梨雞肉,都保證燒到你。
謝謝觀看,別忘了訂閲我們的頻道並分享給大家,收看我們最新發布的食譜。訂閱頻道⬇️
https://bit.ly/2vCwfMy
完整食譜:https://www.yokofu.tw/7-recipes-with-avocado/
******************************************************
1. 酪梨火腿起司酥
酥梨的營養價值很高,而酥皮可以千變萬化。那麼為什麼不將這兩樣食材結合在一起呢?這道非常簡單的料理,看起來又超級專業,而且味道也是一流的。酥皮中包裹著酪梨、火腿和起司的奇妙組合,真的會讓你愛上它。酪梨火腿起司酥和其它7道酥皮點心食譜請看這裡:https://www.yokofu.tw/puff-pastry-snacks/
2. 烤培根酪梨
越來愈多人愛吃富含健康不飽和脂肪酸的酪梨。營養專家建議,每天都該吃顆酪梨,因此這個食譜提供了一個新吃酪梨的方法。烤培根酪梨食譜請參考這裡:https://www.yokofu.tw/avocado-with-bacon/
3. 雞胸肉佐酪梨起司蛋糕
雖然鹹蛋糕並不是一個新奇的佳餚,但必須老實承認,市面上賣的真的不多。因此,這個利用麵包、酪梨、奶油奶酪、雞胸肉和小黃瓜,巧妙分層且用心裝飾的鹹蛋糕,應該會讓你滿意。雞胸肉佐酪梨起司蛋糕食譜請參考這裡:https://www.yokofu.tw/chicken-sandwich-cake/
4. 連碗都可以吃的酪梨雞肉沙拉
酪梨非常的健康(感謝它們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這邊要介紹一道清爽的酪梨沙拉。在沒有胃口炎熱的夏季裡,這道吃到沙拉恰恰好。連碗都可以吃的酪梨雞肉沙拉食譜請看這裡:https://www.yokofu.tw/avocado-salad-in-bowl/
5. 色彩繽紛的越南米捲
越南米捲形似春捲,但不同於春捲的油炸,越南米捲的餡料主要以清新為主!所以它們不僅是理想的開胃小菜,也適合炎熱的日子。色彩繽紛的越南米捲食譜請看這裡:https://www.yokofu.tw/fresh-and-colorful/
6. 酪梨培根菠菜蛋麵包
麵包是個很常見的早餐,但它一定要搭配奶油或果醬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試著用酪梨、培根、菠菜和蛋來填滿你的麵包,你就會知道吃早餐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酪梨培根菠菜蛋麵包食譜請參考這裡:https://www.yokofu.tw/breakfast-bread/
7. 酪梨雞肉吐司串
對於吐司,我們永遠有創新的吃法。這種美味、鬆軟的白麵包用途相當廣泛,有的人甚至可以每週7天,天天吃吐司也不會膩。除了三明治、三明治蛋糕或法式吐司等,這些我們已經試過的方法外。現在,我們還有吐司串的料理方法。加上炸雞和酪梨的酪梨雞肉吐司串,包證融化你的心。酪梨雞肉吐司串食譜請看這裡:https://www.yokofu.tw/fried-toast-skewers/
這7道特別的酪梨食譜,將是你進入全新健康飲食生活的好幫手。就讓個超級食物以三明治及沙拉等形態出現在餐桌上,讓幸福感提昇到百分百。
******************************************************
想知道更多的美味食譜嗎? 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不要錯過任何新影片。有口福每天為你帶來不同的食譜影片。 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這裡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com/有口福
Facebook關注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yokofu.tw
有口福網站:https://www.yokofu.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iN624WEAyU/hqdefault.jpg)
肯定與否定 在 分辨異端與真理's post 的必吃
如何分辨異端與真理?~ 【肯定與否定】第一卷.第一期真理的準則~ https://www.facebook.com/iJesusC81/posts/2322977797825740?__xts 1《肯定與否定》 ... ... <看更多>
肯定與否定 在 英文科一般動詞過去式的肯定與否定句型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英文科一般動詞過去式的 肯定與否定 句型. 升學密碼. 升學密碼. 5.1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Subscribed. ... <看更多>
肯定與否定 在 [討論] 《肯定與否定》-近代神學與真理的準則- 看板Christianity 的必吃
×××××××××××××××××××××
歡迎對大家對本文提出批判,甚至『反滲透』!
×××××××××××××××××××××
《肯定與否定》-近代神學與真理的準則
自由主義神學的出現,對於今日的整個福音派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神學方法和標準
上面,自由主義的許多觀點透過神學院逐漸『滲透』(有人剛剛用了這個詞,哈哈!)到
基層的教會與信徒。所以,這篇特別介紹自由主義神學、基要派和福音派的差異,值得參
考。
¥¥¥¥¥¥¥¥¥¥¥¥¥¥¥¥¥¥¥¥¥
《肯定與否定》-近代神學與真理的準則
URL: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1-1/06theology.htm
近代神學與真理的準則
新派
士來馬赫
所謂近代神學泛指十九世紀以後之神學發展,普通學者公認自士來馬赫(Schleiermacher)
開始。近代神學又名新神學、自由派神學,更有稱之為不信派神學。此派神學主要源於更
正教的不同派別。偶爾在天主教神學家中也有其從者。學者大致同意牠的起因,乃是基督
教對十七、八世紀之啟蒙運動的反應1。啟蒙運動以人為中心,高舉科學、人文哲學,後
期更發展為浪漫主義。此運動開頭注重理性,後來追求感性。然而無論感性也好,理性也
好,皆脫不了以人為宇宙之中心的思想。神、聖經、靈魂歸宿等問題皆被列為次要。宗教
被視為落伍,聖經被視為神話,基督教對此派學說曾一度幾無還手之力。所謂新派之興起
,其實用心良苦。目的為挽救基督教,不至被哲學之狂瀾淹沒,不至為時尚所淘汰。以士
來馬赫為首的一批神學家,放棄堅持聖經與信仰的客觀立場,而從主觀方面,探討信仰之
意義。在這種空氣之下,真理從絕對的準則變成相對的東西,真理的標準也就視乎各人主
觀的感受而定。人們既認為真理是一主觀無定的東西,就根本談不上任何真理的準則了。
註1.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始於十七世紀而終於十八世紀末,其對宗教影響可參
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 20th Century Theology , IVP, 1992, pp.15 -23
註2. 改教運動後期並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之屬靈頹廢局面,可參 Theodore G. Tappert,
Pia Desideria, P. J. Spener, Introduction to Pia Desideria, Fortress Press,
1964, PIETISTS, pp.1-8, Peter C. Erb, The Classics of Western Spirituality,
Introduction, Paulist Press, 1964, pp.1-4。更正教靈性低落,崇拜死沉, 名神學家
John Gerhard之德行之一, 為「從未於崇拜內打瞌睡」, 靈命之淪落自此可見一斑。
士來馬赫的「宗教論」指名為答辯所有「有修養之蔑視宗教者」(Speeches to The
Religious Cultured Despisers)。本身乃一護道文章,以人類本身經驗為本,證明凡人
皆有所謂「絕對依賴感」。而此「絕對依賴感」即宗教感,亦即神之定義。這種說法一方
面有其道理,因凡人皆有敬畏之心,中國人謂「三尺之上有神明」。一種景仰造物主之心
情,人皆有之。改教運動後一百多年,更正教從活潑的信仰轉到死的更正教經院哲學
(Protestant Scholasticism)裏,咬文嚼字,在神學名詞上打轉。基督的生命被擺在一邊
,信徒生活腐敗頹廢,改教精神名存實亡2。士來馬赫之反應,題醒世人基督教非僅一儀
文教義之宗教,更是主觀感受的經歷。然而此目的雖為可貴,其內容卻極空洞。聖經所講
的經歷,是人因重生得救,接受聖靈後而有的屬靈經歷。其結果不僅叫人具有所謂「依賴
感」,更是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又叫人與神交通,
被神充滿,甚至更叫人『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與主同死,不憑己活,乃憑基督賜生
命之靈而活。此為聖經之正統主觀神學或經驗神學。士來馬赫之「依賴感」,只是從客觀
字句轉往主觀經歷之初階,尚不能稱之為入門,更不能登正統之大雅之堂。
強調個人主觀經歷,並非不對。基督教原來就不是一個空洞的哲學,而是一個主觀的經驗
。但是,個人的經歷,必須受神的話限制。所有屬靈的經歷,必須是聖經裏所已經啟示的
經歷。經歷不能代替聖經,更不能違反聖經。新神學派的經驗論,是一種脫離聖經規範的
經驗論,是一種否定以神聖啟示為基礎的經驗論,是一種純粹以人為本的經驗論。此種經
驗論,並不是建造在真理的基礎上,故根本談不上真理。
士來馬赫之後,新神學的發展層出不窮。其中有士來馬赫之門生立敕爾(Albrecht
Ritschl),提倡宗教之目的為抽象的釐定審核「價值」。聖經主題為神的國,而耶穌僅為
一道德完人。其門生哈納克(Adolf Harnach)為耳熟能詳之神學家並史學家,亦為新派權
威。他認為聖經主要信息為神是父,世人皆神子,耶穌教訓之總綱為愛人如己。他之同窗
饒申布士(Walter Rauschenbusch)在美國則發展社會福音,將聖經真理淪為社會改革學。
步入本世紀,新派諸神學家各顯神通。如田立克(Tillich)提倡的「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布特曼(Bultmann)的「化除神話論」(Demythologization)等,以
及一批「新正統派」(Neo-Orthodoxy)人士,如:巴特(Karl Barth)、卜仁納(Emil
Brunner)、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等,各搞花樣,企圖重新定義基督教的信仰。
在這一大批神學觀念中,很難談得上真理的準則問題,因為他們對基督教基本信仰皆各有
一套哲學理論。而這些理論都不是建立在聖經的明文啟示上3。本文目的並非討論新派神
學,只是將新派中有關真理準則之命題加以研究。故在此不詳論各派學說的細點。
經文批判
新派神學的另一產品,乃是經文批判。啟蒙運動經洛克(John Locke)等世俗哲學家鼓吹後
,大為崇尚科學,盲從理性。從十九世紀開始,神學家以研究分析古典文學的手段來分析
聖經。先是考究古卷,比較經文,此為低級批判學。後進而從文體格調、歷史文化背景等
分析聖經,此為高級批判學。於前一世紀,高級批判學在德國盛極一時。許多有名的神學
家如普西(Pusey)、哈納克(Harnack)等皆受其影響至深。這學說於本世紀初又蔓延至歐美
各大神學院。二次大戰後,更深遠地影響福音派。
經文批判的難處,乃是太過強調理性的功用。在明白神的話上,理性有牠一定的功用,這
是從古到今所有解經先賢所同意的4。但是人不能單憑頭腦去認識神的話。神的話乃是神
的啟示,啟示與理性大不相同。改教以前,天主教認為真理的準則是聖經與傳統,這兩者
相題並重。改教家最大的爭論點,即否定傳統,而以神的話代之為獨一之權威。自啟蒙時
期起,基督教受世俗影響,開始視理性為另一權威。漸漸從獨尊聖經變為聖經與理性雙權
並重。改教家千辛萬苦所趕走的「傳統」寶座,今天被「理性」佔據了。原先天主教之教
師席屬於教會,今天這位置被「理性」搶走了5。事實上,新派不單將聖經與理性並肩排
列,更是將理性駁架於聖經之上;以理性批判聖經,驗核聖經。所有聖經的啟示,必須接
受理性科學的批判。凡經不起理性批判的,一概拒絕。
理性批判主義,通常企圖以其所謂「客觀」態度,分析經文之背景文化、風格、語體等機
械性因素,以期了解經文本意。此等研經方法,即使許多保守派人士也認為是惟一正統解
經方法。只是綜觀歷史,以這方法解經的,絕對不佔學者聖賢中之大多數6。連主耶穌自
己解釋舊約,也沒有用這種理性分析解法7。倒是撒都該人,有這種崇尚理性的傾向8(太
二二23)。我們不能讓「傳統」分佔聖經的權威。同樣,我們也不能讓「理性」分佔聖經
的權威。真理的準則乃是聖經,而聖經的權威是獨一無二的。今天信徒在接受任何解經法
時,切不可盲從理性,迷信頭腦分析,不然會落入新派的陷阱裏。
神的話或人的話
在此,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經文批判之問題的根柢。
註3. 後新派神學家 G. Lindbeck認為, 自士來馬赫起, 神學之責任只為描寫宗教經驗,
根本無真理非真理之分。故此, 神學根本沒有負擔真理﹑見證真理之責任。參Alister
McGrath, A Passion for Truth, IVP, 1996, p.151
註4. 奧古斯丁之名言為「以信心為本求知」(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 即求知不
是僅為求知, 乃為驗明信心, 見證信心, 加強信心。中世紀之安瑟倫(Anselm) 之
Proslogian, 以理性證明神之存在, 亦同出一轍。阿奎那(Aquinas)更清楚指明, 理性之
作用為服侍神學作神學之使女(ancilla)(見Anselm of Cantebury, Proslogion,A
Scholastic Miscellany, Westminister Press,1956, pp.69-93,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 Ia q.1 aa.1,8 )。
註5. 見Gerhard Maier, Biblical Hermeneutics, Crossway Books, p.167,179
註6. 同註5,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Exegesis, pp. 68-73
註7. 見 Robert M. Grant, A Short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Fortress Press, pp. 8-16 新派將耶穌這種超理性的解經, 視為攻擊話題, 見D.
Edward and J. Stott,當代神學對話, 校園書房,頁96-97
註8. 撒都該人是古代理性派, 不信復活。
研究經文批判學的學者於近一百年內不乏其人,許多都是飽學之士。只是經文批判的基本
出發點,是以聖經為人的話。雖然部分有保守派傾向的人士,會承認在人的話外更有神的
啟示、神的默示。但他們從事的批判工作,是純粹從人的話語作出發點。因為假若聖經純
粹是神的話語,則無從批判。人能批判神的話嗎?人能分析神之啟示的語體格調嗎?神若
說了話,人就只能聽話,但是聖經不是神直接的說話,也不是藉天使寫的話,乃是神藉人
寫的話。所以聖經當然就有人的成分。不信派經文批判家與福音派經文批判家的分別,不
在手法,只在前者只信聖經是人的話,不信其中有神的成分;而後者相信聖經既有神的話
,又有人的話。
問題是:究竟聖經那一部分是神的話,那一部分是人的話呢?在此,新派、新正統派、基
要派、福音派議論紛紛,各有己見。
從教會初期一直到改教時期,所有知名人士,如游斯丁、特土良、俄利根、奧古斯丁、阿
奎那、路德等,皆以聖經為神的話。雖然他們也承認聖經是人寫的,但是人的成分不強。
人最多不過是神手中的筆,神的書記,抄錄員等等9。到啟蒙時期後,重心則開始轉移,
聖經從神的話轉為人的話。寫聖經的人不再被視為無自覺的筆桿,而是有自覺的「使者」
10。然而雖有自覺,仍是神的使者,而不是說自己話的人。其後新派勢力越來越強時,對
聖經裏人的成分就越來越注重。這時就有不同的神人組合理論出現。有認為此二者是並排
進行,互不侵犯;有認為人的成分使神的啟示脫不出人為錯誤因素;亦有認為此二者彼此
調和,互相關連11。
在中國的教會領袖中,倪柝聲弟兄曾在這問題上有過詳細的討論。雖然他並沒有企圖建立
一套聖經論的神學系統,他的目的乃是幫助信徒明白聖經的本質。然而他對聖經中神的話
之成分與人的話之成分,作了獨到的解釋。連西方神學界也鮮有如此見解。我們將其看法
於本刊另文討論。(見下文《聖經的本質》)
正統與異端
今天許多保守派人士,一方面對新派神學少有認識,另一方面對新派人士又存有極大的戒
懼。雖然明知其學說推翻聖經之權威,卻又不敢大膽稱之為異端(按:反過頭來,新派則
可肆無忌憚稱基要派為「異端」12)。基要派與福音派,每談異端,只點名「耶和華見證
人」、「摩門教」等派別。但是摩門教與耶和華見證人皆相信聖經。只不過一個隨意加增
聖經,另一個則隨意解釋聖經而已。但是新派神學,不只是隨意加增或解釋聖經,更是否
定聖經,指責聖經,批評聖經,詆毀聖經。但因為提倡此學說的學者教牧,充斥在各基督
教、神學院、大專院校、教會團體中。以致沒有多少神學家敢稱之為「異端」,只稱為「
新派」、「自由派」,或最多「不信派」。此為最大之諷刺。多少保守派、基要派、福音
派教會長執,肆意定罪異己之小團體為「異端」,吹毛求疵。但對這些連聖經都不信的人
士,卻不敢吭聲。一面自命為捍嶋真理之勇士,一面又與這等新派人士稱兄道弟。一面警
告人嚴禁接觸所謂異端人士,一面又多方尋求與這些不信聖經,不信基督之神性,不信救
贖,不信神蹟,不信童女懷孕,不信復活的人「對話」。若基督教神學是基於聖經的神學
,則否定聖經之學說豈不足彀資格被列為異端?若正統與異端之分別,不是根據對聖經的
肯定與否定,則這種對正統與異端的評估,絕對不是根據聖經的評估。任何評估若不是根
據聖經,則很明確地不是基督教的立場,也就是名符其實的「異端」了。
聖經所面臨理性的挑戰,並不是甚麼新奇的命題,也不是只有神學家纔會面對的考驗。每
一個信徒一信主以後,就會被問及創世記、啟示錄、世界末日、神蹟異事等問題,而每個
信徒多少也曾為這些問題辯護過。他們的答案,許多時候比保守派或福音派神學家所撰寫
的學術性答案更直截了當,更平易親切,更能說服他們所接觸的人士。他們與神學家惟一
的不同,可能是他們比神學家更勇敢,更不遺餘力,更不怕失面子。新派認為以理性人士
之面貌出現,就可以抵擋世俗理性主義的攻擊。但事實上,站在他們戰線上的人越來越少
,他們所蔑視的古舊保守派教會卻蒸蒸日上13。在此同時,他們所要尋找「對話」的世俗
大學、社會知彥,對他們則冷眼漠視,並不欣賞。他們千辛萬苦在大學中謀求獲得的「比
較宗教」、「比較基督教」等學席,則是蕭條冷清。他們對保守派的傲慢,沒有減少後者
之從人;他們對世界所送的秋波,也沒有提高他們的身分。
基要派
註9. 同註7, 頁125
註10. 同註7, 頁128
註11. 部分福音派學者如J.I. Packer, I.M.Marshall持此見,同註7, p.130
新派的自由神學,並不是所有信徒都能接受。自本世紀初起,就有所謂「基要派」之興起
。其實所謂基要派,並不是指一個新的派別,而是那些不同意新派之偏離聖經、違背傳統
之作風的人士。這些人士佔信徒的大多數。雖然在神學院中,自本世紀初,越來越多人接
受自由神學。但是在廣大信徒中,接受這些思想的仍在少數。一般說來,基要派乃是指維
持聖經基本信仰的更正教教派。一九一○年,美國出版了一系列十二本書,名為「基要真
理」(The Fundamentals),共六十五個題目。其中包括聖經權威、基督神性、童女懷孕、
十架贖罪、肉身復活等基本聖經真理。許多人認為「基要派」這名字,就是從這裏來的。
二十年代,在美國田納西州,發生了所謂進化論與聖經大辯論。基督教新派與舊派之對壘
立場更尖銳化。新派高舉科學,舊派堅持聖經。舊派被視為反科學、反進步,而新派則蔑
稱這些守舊人士為「基要派」。
基要派真理準則
「基要派」所持守的信仰,究竟是甚麼呢?福音派名將John Stott曾列舉「基要派」之八
大特點14:「1.懷疑學術與科學的功效,有時退化成反智派。2.認為所謂聖靈的默示,就
是機械式的複寫。因此否認聖經中有人文與文化的特性,當然也不認為有聖經考據之批判
與仔細釋經的必要。3.對英文欽定本的尊崇一派天真,近乎迷信。看欽定譯本為近似神所
默示的作品。因此,忽略在經文本身的考據下功夫。4.字句解經(Collins英文字典說,字
句解經就是照聖經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聖經),因此忽略有些地方是詩歌,是隱喻,是象
徵。5.採分離主義的教會觀,又不認同合一運動(Ecumenical Movement)及普世教協。6.
對文化持禁錮的態度,因而導致種族歧視及興盛神學的惡果。7.除了贊同人類的博愛與右
派政治外,反對福音有社會性的含義。8.堅信前千禧年派的來世觀。對豫言較持當代教義
性的解釋,包括無條件的擁護錫安主義。」
以上所列舉諸點,大有言過其實之處。許多所謂「基要派」人士,包括美國最大更正教派
「美南浸信會」,皆不墨守成規地遵守以上八點。在此我們不去討論該八點所包括之範圍
,只就聖經權威與解經原則兩件事加以分析。
強調個人主觀經歷,並非不對。基督教原來就不是一個空洞的哲學,而是一個主觀的經驗
。但是,個人的經歷,必須受神的話限制。所有屬靈的經歷,必須是聖經裏所已經啟示的
經歷。經歷不能代替聖經,更不能違反聖經。
Scott先生認為基要派「否認聖經中有人文與文化的特性」。若這是真的,當然不對。聖
經有人的成分、人的味道,這我們在上文已經討論過。只是基要派若高舉聖經為神的話、
神的啟示、神的亮光、神的書,這不但準確,更是必須。事實上,自第一世紀末至十八世
紀,這是所有教父學者所公認的立場15。批評基要派的人,認為基要派信徒相信,神是「
機械式」的把祂的啟示傳達與聖經作者。而聖經作者的工作,只是作神的手筆、神的書記
。批評的人認為這種看法否定了人的成分、歷史的價值、文化背景的因素等。但平心靜氣
而論,這種看法乃是正統神學一千多年來一貫的立場。俄利根云:「聖書並非人為著作,
乃萬眾之父因祂的旨意,藉耶穌基督,經聖靈之感動,所完成並傳留下來的文字。」16奧
古斯丁云:「聖經每字每句皆源於聖靈之旨意」17。中世紀之神學,主要以聖經為基礎,
連奧祕派人士如Bernard of Clairvaux, Thomas A. Kempis等,也離不開聖經的範圍18。
聖經為神的話,這思想於阿奎那、路德,以後之學者如Flacius,以及日後在更正教經院
學士中皆極明顯。十七世紀的敬虔派作者,如:Spener,Bengel皆同意此看法。Flacius
云,「聖經出自神,藉人手寫成」。Bengel云,「聖靈藉眾使徒說話」。又云,「聖經乃
是神寫給我們的手書」19。從十七世紀至今,此立場一直被視為「普世教會之公認信條」
20。不但如此,歷代不同教會領袖(如:大貴格利,路德馬丁等)曾多次以聖經作者為「筆
桿」、「鋼筆」、「書記」、「祕書」、「代書」等。天主教將聖經作者比喻為音樂樂器
,或匠人工具21。意即作者本身主觀意見並不參與在神的話裏。綜觀上述,聖經為神的話
語、神的啟示,乃是教會兩千年來的一貫信仰,而非少數人堅持的偏激立場。 「基要派
」如真的「否定聖經中有人文與文化的特性」,當然不對。但假若批評「基要派」的人,
是以此借題發揮,暗中高舉聖經中人的成分,而低估神的啟示,這也是錯誤的。聖經主要
是神的話,其次纔是人的話。若聖經光是人的話,或主要是人的話,則聖經不能成為真理
的準則,更不能成為信徒所倚賴的獨一權威。
註15. Robert P. Lightner, Handbook of Evangelical Theology, Kregal
Publications,pp.5-6
註16. Origen, De Principiis, Bk IV,2.2
註17. Contra Adimant c.11,見Maier, 同註7, p.125
註18. 見McGrath, 同註3, p.57
字句解經
前文對基要派之另一非議,乃是基要派注重「字句解經」。所謂「字句解經」,或「字面
解經」,照字典下的定義,乃是「照聖經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聖經」。究竟這種解經是對
或不對?聖經的話,當然有其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同時也有其字面後的靈意。光注意字面
上的意思,很容易會錯過字句後所隱含的靈意。譬如,舊約的詩篇十六篇原是講到病得痊
愈的詩,新約使徒行傳則引之證明彌賽亞從死裏復活(徒二25~28)。聖經若光有其字面上
的意思,則許多段落與我們基督徒毫無關係。主耶穌自己經常用靈意解釋舊約的聖經。假
若否定靈意解經,則整本舊約聖經,只能算作猶太人的猶太教經典與歷史。不能算為基督
教的聖經。
Robert Lightner是基要派大本營達拉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他認為基要派(他稱為「
福音派」),絕對不接受靈意或寓意解經,只接受字面解經。然而即使他也得承認,聖經
有些部分無法按字面解釋(如啟示錄之豫言等)22。古教父俄利根是首先倡導靈意解經的人
之一。他題出許多舊約新約經文,不能以字面解釋的例子23。他以後的奧古斯丁,也有同
樣的見地。奧古斯丁初期不能接受基督教之原因,乃受其摩尼教(Manichaeism)背景之字
面解經之誤,後藉安坡羅修(Ambrose)開啟,始以靈意認識聖經,頓然大悟,接受基督24
。初期教會解經者分兩大派,一派以巴勒斯坦之安提阿為首,主理性、重字義;另一派以
埃及的亞歷山太為首,輕理性、重靈意。 前者重基督之人性,後者重基督之神性。此二
源頭分別影響東西兩教。西方以拉丁文為主的天主教,重理性;而東方以希臘文為主的東
正教,則重屬靈。事實上,正確的解經方法應該兩者兼顧,彼此平衡。先研究字面意義,
進而探討屬靈意義。
聖經本身的性質乃是靈。牠雖然包含人的成分,但其本質,卻與任何其他人類的文字不同
。聖經是屬於另一個範圍,另一個境域。我們不能以任何人類文化範圍所熟識的工具,去
了解這不是屬於其範圍內的東西。聖經說,只有靈能敬拜靈,靈能見證靈,靈能認識靈。
基要派之強調「字面解經」,有其歷史背景。中世紀天主教太過偏於主觀解經。故文藝復
興後,學者如Erasmus等,加上改教家如路德、加爾文等。開始高舉字面解經,即以聖經
本身意義解釋聖經,而不將外在因素色彩加諸經文上。此立場當然正確,亦有必須,與「
惟獨聖經」(Sola Scriptura)精神吻合。這種持守字句本義的精神,於初期對抗天主教的
傳統極其有效。但後來越演變越偏激,到十九世紀,則演變成經文批判主義。理性不單抬
頭,更進一步控制全局,成了主角。牠不但目空傳統,更推翻聖經本身。今天自由派對保
守派的攻擊,為更正教獨尊「字面解經」的惡果之一。
我們並不反對客觀的研究聖經,也並不否定許多聖經學者在歷史文化、語言修辭上的貢獻
。因著這些勞苦耕耘,我們對聖經的背景纔能有更深更廣的認識。只是我們永遠要記牢,
聖經不單是人的話,更是神的話。既然聖經是神的話,則必須以靈、以真,纔能了解其真
諦。沒有聖靈的啟示,我們無從認識神的事。我們若不是一個活在靈裏的屬靈人,也不能
進入神啟示的領域。
聖經無誤
基要派另一特點,就是相信「聖經無誤論」。所謂聖經無誤論,就是主張聖經一點錯誤都
沒有。不單在意思上沒有錯誤,就是在任何一字一句上都沒有錯誤。這一點不但新派不能
接受,連許多保守派人士都不能接受。他們認為聖經有許多地方前後不一致,甚至彼此矛
盾衝突。基要派認為,至少聖經原稿沒有任何差錯。一些前後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是因手
抄稿之錯誤而引起的。新派又指出聖經有許多東西,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基要派認為這些
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並非真的不能解釋,只是憑現有科學知識不能解釋而已。待日後科
學進步或從別的角度觀之,還是可以解釋的。
我們欣賞基要派對聖經的那分忠誠,這種忠誠是絕對必須的。假若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給我
們的書,那如何能接受這本書中有任何錯誤?假若有錯,那豈非神說錯話?任何愛主的人
,都愛聖經,也都一心渴慕順從聖經。假若說聖經有錯,則豈非我們所愛、所順從的神的
話有錯了?我相信,沒有一個誠心愛主的人能接受這種說法。
當然,我們並非不知道聖經有許多彼此矛盾的地方,也有許多似乎科學不能解釋的地方。
但我們不能因此武斷聖經有錯。我們只能說有許多事我們不懂,或我們解釋不來;卻不能
因為不能解釋就視之為有錯。我們說聖經無錯,並不是如同一些反對人士所言,把聖經當
作神,崇拜聖經字句,將聖經視為敬拜的對象。我們相信聖經只是神的話,而不是神自己
。但牠雖然不是神自己,卻與神一樣真實。神既不能錯,祂的話自然也不能錯。後文我們
將討論福音派在這問題上如何尋求變通。對於這些變通的理論,我們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但在這裏我們得先定下大前題。大前題是我們對神的話的尊重不能減輕,對聖經的尊重
不能打折扣。這是我們必須持守的。在這方面,我們認為基要派的堅定與執著是對的。
註23. Origen,同註16, III,1-3 註24. 見Grant,同註7, pp.78-79
當然,在堅持聖經的無誤性同時,我們必須題醒自己,聖經本身的性質乃是靈(約六63)。
牠雖然包含人的成分,但牠的本質,卻與任何其他人類的文字不同。牠是屬於另一個範圍
,另一個境域。我們不能以任何人類文化範圍所熟識的工具,去了解這不是屬於其範圍內
的東西。聖經說,只有靈能敬拜靈(約四24),靈能見證靈(羅八16),靈能認識靈(林前二
11~14)。只有用與聖經本質相同之靈,纔能認識聖經之本義。基要派雖然堅守聖經的無誤
性,抗拒新派之狂潮,但卻有嫌落在字句的毛病中。真理不僅是一個字句,更是一個實際
。事實上,「真理」一辭的正意乃是「實際」。也就是說,真理乃是聖經內涵的實際。故
此,真理不僅是一本書,更是這書所彰顯的實際。這實際就是靈,就是生命,這一點是基
要派所忽略的。
福音派
背景
我們並不反對人閱讀教會歷史,研究歷代神學,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閱讀之。不能囫
圇吞棗,照單全收。任何應該接受的就接受,任何應該反對的就反對;需要肯定的加以肯
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這種批判性的閱讀纔是正確的。傳統無論如何被尊重,但卻永
遠是在聖經的腳下。只能以聖經批判傳統,不能用傳統包含聖經。
第二次大戰以後,基要派中一些年輕分子,開始對基要派過分保守之立場不滿。認為需要
向知識界、學術界敞開,甚至向他們有學習、有吸收,以致有對話。這種風氣,隨著大眾
媒體傳播,葛理翰等佈道工作,慕迪神學院之帶動,並《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之發行等漸成一股勢力。此運動之支持人,自命為「福音派」,而將自己有別
於舊一代的基要派。福音派的基本信仰,與基要派完全一樣25。牠不贊同新派之離經背道
,也不認同自由派之哲學主義。牠認為真理的準則,仍是建立在聖經的權威上。牠在各大
學基督教團體中頗受歡迎。Inter Varsity 與「校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等組織,
皆屬福音派。這派信徒著重傳福音,帶人愛主,研讀聖經。他們傳福音的方法,喜歡帶點
理性的證道,儘量讓人感覺到他們是知識分子,他們的信仰並不盲目。他們帶領信徒讀經
的方法,也多少帶點學術味道,鼓勵客觀研究聖經。他們神學的立場,基本上繼承更正教
之法統,於三一神、基督論、聖靈論、教會論、救恩論、末世論等系統神學命題上,與基
要派沒有多少分別。
雖然基要派與福音派如此相近,後者卻甚有看不起前者之態度。福音派自認為比基要派更
先進,更開明,更理性,花盡一切力量將自己與基要派畫清界限,以圖避免被同列為老舊
頑固派。前文福音派主將John Stott於答辯新派之指摘時,特意表明自己不是基要派:「
我現在覺得我應該說,我不是基要派,一九五六年…我就試著要把基要派與福音派分清楚
,巴雅各教授寫了他的《基要派》之後,我在一九七八年與他通信,就向他抱怨。他把基
要派與福音派搞得不易分辨…在我與基要派畫分界線的同時,我得題醒自己不要嘲笑他們
,(因他們不曾攻擊福音派),也不要否認他們(就算有些尷尬,他們在基督裏還是弟兄姊
妹)。」26這話聽起來好像很客氣,其實頗為刻薄。他說他要題醒自己不要嘲笑基要派,
又說承認基要派會叫人「有些尷尬」。這是以比較文雅一點的方式來否定「基要派」。近
代青年福音派作家Alister McGrath在他一書《 A Passion for Truth》中,一面埋怨新
派人士對舊派之傲慢態度,一面又以同樣傲慢不屑的態度對待基要派。他甚至將基要派運
動比作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基要派之興起,對福音派熱忱學術之打擊,不幸的與中
國政府之文化大革命極為相似。二者同時廢掉了一整代,使之從學術研究的主線上掉下去
,並使日後的重新調整回歸工作,十分痛苦與冒險。」27
理性傾向
為何福音派如此緊張地要與基要派畫清立場?究竟兩者間主要分野何在?如前文所說,福
音派人士所最懼怕的,乃是被視為反理性派。故此盡一切力量,以理性人士姿態出現。這
懼怕甚至影響到牠對聖經的看法。基要派認為聖經逐字逐句皆為神的話,毫無錯誤。福音
派在這方面就比較曖昧。他們不願意被別人扣上「死硬派」的帽子。故此不肯太正面的答
覆這問題。Clark Pinnock在他Three Views of the Bible in Contemporary Theology一
文中云,福音派比較妥協的立場乃是,「傳統中對聖經無誤的信仰,與啟蒙時期對聖經之
批判立場,彼此之衝突而產生的結果…其結果在基督徒心中醞釀成一不安的狀態。逼使後
者追問『聖經就是神的話』此話究含何義。」28換句話說,追問「聖經就是神的話」此話
何義的心態,乃是由啟蒙時期對聖經之批判立場產生的。而福音派今天與基要派的分別,
也正就是在這一點上。福音派不滿足於簡單宣告「聖經就是神的話」,牠要加以解釋,加
以闡明。究其原因,乃是為要迎合滿足啟蒙時期之後的理性要求。
註25. ed. Walter A. Elwell Baker, Evangelicalism,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Book House
註26. 當代神學對話, 校園書房, 頁124
McGrath於上文引其書云:「聖經批判學在非福音派人士當中產生一連串的問題。他們開
始對聖經的權威認為大有商榷之必須,這些問題不能被一筆勾消,定為人為、傲慢,或無
關重要…聖經批判運動之重點,乃以聖經為凡人所寫的凡人著作。牠題出許多關於經文作
者與出處的問題,也企圖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福音派認為皆是值得題出的。然
而,一些評論聖經批判學人士對此等問題所提供的答案,時而陷入尷尬地步。這尷尬不單
福音派人士感到,連許多其他正統派人士也感覺到。」29這裏所謂陷入尷尬的事物,指聖
經中某些與科學理性不能協調的事物。福音派人士如何應付這些所謂「尷尬」的局面呢?
「其中一部分人認為應堅守聖經無誤之立場,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此等批判純屬無稽、無聊
。他們反過頭來,躲藏在一種教條式與天真的基要主義中。」30按McGrath意見,福音派
應該「走在此二極端立場之間」。一面在原則上歡迎批判學,一面拒絕此等企圖推翻歷史
上基督徒對聖經神聖權威的傾向。
細觀上文,可以清楚看見作者之動機,為避免陷自己於所謂「尷尬」之局面下。這「尷尬
」的感覺,乃是因著懼怕面對批判學者的攻擊而產生的。福音派認為,假若簡簡單單的宣
告聖經就是神的話,這樣作太過「教條化」,太過「天真」。他們想要找出一條兩全其美
,兩面討好的路,尋求一個「在此二極端立場之間」的立場。
其實早期教父特土良一千多年前,就曾發出警告,不要在理性與神的話中間尋求妥協的路
。「這世界的智慧所注意的主題,乃是此等哲學(即理性哲學)。此等哲學企圖解釋神之神
性並秩序。所有的異端皆由這些哲學而來…哲學與異端追問同類的問題,處理同樣的命題
…既是如此,雅典與耶路撒冷之間有何相交?學府與教會之間有何相同?異端與基督徒之
間有何相通…惟願一切斯多亞式基督教,柏拉圖式基督教,並辯證式基督教離我而去罷!
除了基督耶穌,我們不尋求任何深奧理論,任何質疑福音的地方。」31特土良的言辭鋒利
,將理性哲學與異端列在一起,甚至認為異端的起源乃是這等理性哲學,這與今天福音派
的曖昧態度何等不同!
前文作者McGrath推薦經文批判,替經文批判辯護,認為經文批判符合「道成肉身」的原
則32。這話的意思乃是,「道成肉身」如何兼具神人二性,經文批判也如何考慮聖經有神
的成分與人的成分。只是我們要清楚,聖經所說的「道成肉身」,是永遠的神取了無罪聖
潔的肉身。經文批判分析聖經中之人的成分,結論是這些人的成分充滿錯誤。故此,如何
能以「道成肉身」與經文批判學相比,難道主耶穌的人性有錯誤瑕疵嗎?此說實為豈有此
理,胡說八道。我們不否認聖經有神人二性,這在前文已經討論過,但這兩性是同等崇高
,同等無誤。說經文批判乃是根據「道成肉身」的原則,實為亂扯。
前文作者又云:「福音派一面指出經文批判本身的限制,一面也積極接受其提供的發現…
譬如我們要問,彼得後書的權威是否必須建立在此信為彼得本人所親筆寫的之上?此等問
題在福音派圈子裏越來越受人注意,部分學者認為,忠於聖經的權威,不一定等於忠於某
種方式的解經。」33換句話說,忠於聖經權威,不一定等於堅守聖經逐字逐句都是神的默
示。其中有人的話語,也可以有人的錯誤。甚至彼得後書是不是彼得本人寫的也都成問題
。假若彼得後書不是彼得寫的,則彼得後書一章一節,「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
得寫信…」此話豈非謊言?聖經豈非成為騙人的書?若福音派認為其真理的準則是建立在
這種論點上,其信仰豈非搖擺不定?究其根源,福音派想要兩面逢迎,上下討好,結果卻
把自己陷在矛盾之中。提後三章十六節清楚告訴我們,聖經都是神的呼出,神的默示,天
地雖能廢去,祂的話一點一劃不能廢去。雖然聖經有人的話,但卻不能說聖經有錯,這種
對天然理性的讓步,乃是福音派最大的弱點。
訴諸傳統
福音派的另一矛盾,乃是高舉傳統。本來改教運動的口號,就是惟獨聖經,否定傳統。改
教家如路德馬丁、加爾文、慈運理等,將絕對權威建立在聖經上,而以此權威否定天主教
一千六百年的傳統。路德馬丁說:「我的良知為聖經所牢梏。」34英國西敏信條謂:「神
一切的旨意皆明文列於聖經,或可由聖經證明之。任何所謂聖靈之新鮮啟示或人為之傳統
,不得加諸其上。」35此為更正教之基本信念。任何可從聖經證明者,皆得接受;任何與
聖經相違者,均得拒絕。每個時代,教會的生活與工作,並對聖經的認知與解釋,都必須
以此為準。
註29. 見 McGrath, 同註3, p.98
註30. 同註29
註31. Tertullian, De praescriptione haereticorum, VII, Ante-Nicene
Fathers,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Vol. III
註32. 見McGrath, 同註3, p.99
然而近代福音派,開始潛意識的將傳統再次與聖經並駕齊驅。上文作者McGrath於同書指
出:「『傳統』這觀念,對近代福音派是重要的。福音派人士常有一不良傾向,就是以為
自己是頭一個讀聖經的人。我們必須牢記,我們以先已經多有前人,他們都讀過聖經。這
種接受經文啟示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牠不是指聖經以外的一個新的啟示源
頭,乃是指對聖經的某種解法,這些解法是基督教會歷代以來所看為可靠的。故此,聖經
與傳統不能被視為兩個對立的啟示源頭,乃應被視為彼此內涵的。」36一方面我們贊同,
任何信徒都得借鑑古往今來所有聖賢著作;另一方面,我們不認為傳統能與聖經相題並論
,更不能被視為「彼此內涵」。歷史上許多錯誤解經法,代代相傳,衍生不息,如聖母無
罪論,教皇無誤論,死後煉獄論等等,繁不勝數。這些所謂「傳統」的解經法,皆天主教
「歷代以來所看為可靠的」。但這類傳統教訓,卻是毫無聖經根據的。若信徒不分辨是非
,盲從傳統,則大有延續錯謬之危險。
我們並不反對人閱讀教會歷史,研究歷代神學,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閱讀之。不能囫
圇吞棗,照單全收。任何應該接受的就接受,任何應該反對的就反對;需要肯定的加以肯
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這種批判性的閱讀纔是正確的。傳統無論如何被尊重,但卻永
遠是在聖經的腳下。只能以聖經批判傳統,不能用傳統包含聖經。
註36. 見McGrath,同註3, p.95 註37. J. I. Packer, Fundamentalism and the Word
of God, IVP, p.48.
福音派老牌神學家J. I. Packer云:「教會歷代皆尋求明白聖經,這樣的勞苦累積成歷代
的解經法。我們若蔑視這些解法,或漠視牠們,就會羞辱聖靈。可能有人認為高舉聖經權
威的意思,乃是禁止閱讀其他教會歷史書籍。這種思想不是福音派的思想,乃是重洗派的
錯誤。」37改教時更正教人士推翻天主教,反對贖罪券、教皇權威等,但作得不彀徹底。
大部分信徒仍保留嬰孩滴水,聖體親臨聖餐,並政教合一等之錯謬。重洗派
(Anabaptists)在這時興起,認為要恢復聖經權威,必須作得徹底,凡聖經所沒有的傳統
習俗皆得拒絕,其立場堅定,心志可嘉。重洗派為日後門諾派(Mennonites)並浸信會之先
祖。其堅定持守聖經立場,招來天主教更正教兩教黑手,雙方皆大加逼迫重洗派信徒。如
今Packer先生竟認為這些敬虔的重洗派人士之反對傳統,乃一嚴重錯誤,而以尊重傳統為
正確路線,這是極其可惜的偏差。誠然教會兩千年之傳統有其可取之處,然引人入歧途的
,正是許多這樣的傳統。怎能說漠視牠們就等於羞辱聖靈?我們並不反對人閱讀教會歷史
,研究歷代神學,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閱讀之。不能囫圇吞棗,照單全收。任何應該
接受的就接受,任何應該反對的就反對;需要肯定的加以肯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這
種批判性的閱讀纔是正確的。傳統無論如何被尊重,但卻永遠是在聖經的腳下。只能以聖
經批判傳統,不能用傳統包含聖經。聖經永遠是獨立的。牠在每一個時代,都能找到比前
一個時代更好的讀者。故此,聖經在每個時代都能更新淨化教會。教會無權更改聖經,但
聖經卻有權更改教會。十六世紀之改教基於對聖經之認同。我們可以說,任何一個時代對
聖經之認同,勢必產生相對之「改教」。神的教會不光需要一次的改教,更需要持續的更
新,持續的恢復。而這個恢復乃是基於神活潑常存大能的話。
改教至今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在這四百年中,神的話受過多少次的衝擊。宗教、哲學、
傳統、理性、人文、文化曾從四面八方攻擊聖經。但時至今天,聖經不但沒有倒下去,反
而比以前更堅強,更受歡迎,更被高舉。無論是新派、基要派、福音派,都有其強點,也
有其弱點;有值得肯定的,也有必須否定的。神的話是一切真理的準則,教會偏離了神的
話,就如同船失去了錨,風箏斷了線。一個建立在聖經之外的教會,乃是無源之水,無根
之木。今天教會當務之急,乃是脫離傳統,遠避世俗,回到神純淨的話中。那裏有神的話
,那裏就有恢復,就有亮光;那裏有清心,以靈、以真追求真理的人,那裏就有生命、能
力、工作與復興。
新派神學脫離了聖經的基礎,尋求聖經以外的根基,結果成了沙土上的房屋,經不起時間
的衝擊與考驗。基要派穩守教會兩千年來的傳統,以聖經為真理獨一基礎。雖遭各方攻擊
,仍然堅定站立,其忠誠至為可嘉。福音派不滿於被視為反理性者,因而在多方面尋求與
新派並現代思想對話,結果落在左右求全的中間立場上。我們不贊成新派與福音派的妥協
態度,也不同意部分基要派固守字句,錯過了聖經的真義。神的話乃是靈,乃是生命。真
理的準則無疑是神的話,但要認識此話,必須從靈入門,以靈為準。信徒一面要拒絕任何
偏激聖經的教訓,一面也要防備死守字句的陷阱。真理的準則,不在神的話之外,也不在
聖經的字句之內,乃在活的神。藉祂的呼出所完成關乎祂的經綸之啟示與亮光,乃是我們
該持守的,也是我們該追求的。『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
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
愛心、忍耐、溫柔。』『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
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經綸)。』(提前六20,11,一3~4)
--
因為除非那在世上為他們成全了救恩的是神,他們怎能得救呢? 如果神不曾成為人,人又
怎能成為神呢?
里昂的愛任紐,《反異端》4.3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68.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680831390.A.2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