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瘋狂尿床的原因】
就在順利拔掉晚上尿布的一週後
某天半夜,我跟宏爸正在客廳吃宵夜
突然房門打開
「濕掉了...」喬伊開門邊哭邊說
我跟宏爸起身,一個人協助喬伊到廁所清洗
另一個人到房間將濕掉的床單跟保潔墊拉起來包好
都弄好之後,喬伊用他那水汪汪的眼睛
楚楚可憐的看著我們說: 「陪我睡好嗎?」
宏爸抵擋不了女兒的柔情攻勢,於是便進房陪他
沒多久孩子又陷入熟睡狀態
從這天開始
我們便陷入每日都在洗床單跟保潔墊的尿床地獄中
接連兩天,喬伊都在相同的時間點尿床
模式也大致相同,我開始覺得不對勁
於是隔天主動跟孩子討論這件事
「喬伊,昨晚睡覺時你有不小心尿出來對嗎? 當下有什麼感覺呢?」我問他
「嚇一跳」
「嚇一跳是嗎?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過我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睡得更安穩呢?」
👉🏻盡量使用正向語言,將「如何不尿床」改成「如何睡得更安穩」,關注放在目標而非問題上面
「痾...睡前先去上廁所」
「這是一個好辦法(👉🏻肯定孩子的想法) 我觀察到你昨晚睡前也有記得去上廁所,不過半夜還是尿尿了,是膀胱裡面的水太多了嗎?」
「有可能」
「要不要試著減少晚上喝進肚子裡的水呢? 像是水果少吃一點或吃水分含量沒那麼多的水果,還有睡前不喝水之類的,你覺得呢?」
👉🏻父母可以憑著經驗與知識提供建議跟想法,不過決定權還是回到孩子身上
「不過我有時候睡覺前會口渴想喝水耶」
「你口渴想喝水還是可以喝呀! 或許可以喝少一點,有解渴到就好,你再自己評估要喝的量」
👉🏻不期待孩子一定要照著自己的方法去做,而是練習放手與信任,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自己去感受決定所帶來的結果
當天晚上,喬伊很克制的沒有吃水梨 (而唯可在一旁大口大口的吃) ,睡前也只喝了一口水
我在心裡默默想著: 這樣應該行了吧! (反而擔心會不會換成吃了一堆水梨的唯可尿床)
結果,吃了一堆水梨的唯可還是一覺到天亮
喬伊則又很準時的在同樣的時間尿床了
所以我們決定執行B計畫
「喬伊你覺得,半夜有需要叫你起來上廁所嗎? 昨天晚上你有減少攝取水份不過還是尿床了,我這陣子每天都在洗床單,其實洗到有點累了,想說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好啊! 你叫我起來上廁所」
「那我今天晚上會試著叫你,可以嗎?」喬伊點頭
話是這樣說,結果根本叫不起來阿阿阿
最讓我傻眼的是,孩子明明就醒了 #沒有很醒
但還是尿尿在床上 #瞬間清醒
親眼見到尿災的震撼實在難以言喻 #尿量驚人
要是沒有保潔墊
我們的床應該變成吸飽尿汁的巨型海綿吧 #尿氣沖天🤦🏻♀️
想起我小時候也很常夢到自己在上廁所結果就尿床了
所以雖然傻眼,但我沒有怪孩子
因為知道小時候的自己不是故意的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後面幾天,爸爸索性抱起小孩直達馬桶
那幾天的床當然就免於被尿災洗禮
不過我一直覺得這樣做好像不太對
突然想起,在脫掉尿布前
好幾次孩子們晚上吃了一堆水果、灌了一堆水
結果早上起床尿布照樣是乾的
所以認知到,並不全是生理的問題 #那是什麼問題?
「你覺得,他尿床的話會有什麼好處?」我問宏爸
「蛤?」他顯然不懂我的意思 (誰懂阿)
「就是尿床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他可能沒有自覺,不過都在同樣的時間點並且都是同一種模式,感覺起來好像變成一種習慣了,但養成這個習慣,對她有什麼好處?」
「嗯...有什麼好處?」宏爸疑惑的看著我
「我想到的是,每次他尿床之後,我們都會很溫柔地陪伴她處理這件事,你還會進去陪他睡覺,會不會他要的就是這個? 因為尿床能得到父母溫柔的關注與陪伴,或許這就是好處。」
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到
「不是說不可以溫柔,而是要打破慣性可能需要有不一樣的做法,像是如果他需要你的陪伴,時間點可以調整成在白天,而不是半夜,你覺得呢?」
宏爸點頭表示認同,於是我們展開C計畫。
隔天我們告知孩子,因為半夜屬於爸媽的下班時間,爸爸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也需要工作,所以如果孩子半夜有狀況,我們可以協助他處理,不過處理好我們就會離開房間,他可以選擇開門或關門,但得自己睡回去。
「可是我會想要你們陪我」喬伊嘟著嘴說
「我知道你想要我們陪,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或許可以在白天另外找時間陪你做你想做的事,你覺得呢?」
「好吧」
「謝謝你能理解喔,那你覺得還有需要叫你起來上廁所嗎?」
「要」
「好,我們會叫你,不過因為上廁所屬於個人的事,所以如果你有上廁所的需求,需要自己走去廁所喔! 我們只會叫你,不會再抱你過去」
👉🏻先決定好自己要怎麼做,並提前讓孩子知道,接著溫和堅定的執行
就這樣,陪著孩子練習了一陣子,孩子有時會起來上廁所,有時則表示他不需要,可以確定的是尿床的狀況改善了許多,直到某一天我們忘了叫孩子起來尿尿,但孩子還是一覺睡到天亮,從此之後,我們正式脫離無止盡的洗床單、被單、保潔墊的尿床的地獄中 (開香檳)
你們家孩子也有某種慣性嗎?
不管是尿床或是之前寫過戒夜奶的文章
其實在講的都跟習慣有關
而孩子的行為或者說習慣
多半跟滿足自身需求有關
這個需求可能來自於生理、心理
也有可能是發展上的需求 (之後再來聊這部分)
如同上面跟宏爸的對話
孩子做這件事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當好處沒了,或是需求被滿足了
通常行為自然就能有所改善
💡在教養的過程也堅守三個原則
▸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並且事前預告
▸態度溫和行動堅定的去執行
▸相信孩子,給予鼓勵與肯定
而想要突破慣性,就要觀察並理解
孩子在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他的需求是什麼?
並嘗試新的做法來有所突破
A計畫不行就試試看B計畫
✏️本日金句:
「適合你與孩子的計畫就是好計畫
教養可以有多一點的創意與想像」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父母越放鬆小孩越好養
/
那一兩周,我們家晾衣間的模樣大概都是長這樣...
滿滿的床單、被單跟保潔墊
雖然晾衣間在室內,不過用除濕機烘很快就乾了
要不然床單乾的速度比不上尿床的速度阿
#每天都在乾與濕之間賽跑
#幼兒戒尿布の事件簿 #劇終
肚痾好處 在 芊嶠與細佬·雞蛋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液體益生菌 #芊嶠媽粉絲優惠 #文末有送禮
我相信呢個年代嘅媽媽,對益生菌都好熟悉,而嶠媽今次就介紹一隻液體益生菌,活得易益生菌滴劑,仲要係瑞典製造🇸🇪。而嶠媽好想分享返芊嶠點解需要食益生菌,因為佢真係好似媽媽,天生啲腸胃都唔係好好,好難消化,搞到佢成日會嘔或者有去唔到💩💩嘅情況!
而市面上咁多益生菌,點解我會揀活得易益生菌滴劑呢?平時我哋食開嘅益生菌多數都係粉狀,沖調上比較麻煩,唔講唔知,原來用熱水沖調,仲會殺死益生菌,失去功效😮所以我好鐘意佢係滴劑,方便使用,而且無味,好多媽媽都知有啲益生菌有陣味,即使溝咗落奶粉,小朋友都會知道而拒絕飲🤧
而活得易益生菌滴劑,採用專利 #洛德因乳酸菌 #DSM17938,可抵抗胃酸和膽汁,無需膠囊保護,能定殖腸道,提供持續保護;菌種來源自人體母乳,是親和人體的原生益生菌,安全有效。
而芊嶠食咗一星期之後,大便情況由幾日一次,已經正常返到一日1至2次,而且唔係肚痾嗰種,又唔會痾到屁屁痛😓
✨活得易益生菌好處✨
🔸減少BB腸絞痛及哭鬧情況
🔸改善排便,減少BB 偶發性便秘
🔸抑制害菌,提升免疫力
🔸舒緩及減少偶發性腹瀉及肚痛
✨建議服用量✨
🔹提升腸胃健康:每天 5 滴
🔹改善腸胃不適;每天 10 滴
🔴初生嬰兒都可以使用
🔴使用前需搖勻,可直接滴在匙子上或任何飲品中。
‼️嶠媽粉絲專屬優惠‼️
1️⃣ FANS 限定價 $268,活得易益生菌滴劑 x2 (原價$436)
2️⃣ FANS 限定價 $380,健鈣易兒童配方 x2 (原價$760)
3️⃣ FANS 限定價 $288,活得易益生菌滴劑 + 健鈣易兒童配方(原價$598)
🚛 *尖沙咀旗艦店自取 or 2Set 以上免費送貨
++++++++++++++++++++++++
今次嶠媽會聯同 #reuteri活得易益生菌 送禮🎁
⭐Giveaway「活得易益生菌」⭐ (名額10位)。得獎者需親身到日本命力旗艦店領取,產品有效期去到2021年10月。
1⃣「讚好」#芊嶠與細佬·雞蛋Reuteri 活得易益生菌 專頁
2⃣「讚好」及「分享」此post (請在 Share 時將Post 設定為公開,以便嶠媽檢查核對)
3⃣ 在【芊嶠與細佬·雞蛋仔】專頁 留言位置回答「活得易益生菌有咩好處?」,並Tag 3個未讚好芊嶠與細佬·雞蛋仔專頁嘅朋友。
4️⃣ Like 專頁內最新5個 Post!
截止日期:2021 年 3 月 28 日
**得獎結果會以 inbox 形式通知得獎者。
**得獎者必須到日本命力尖沙咀旗艦店領取,參加活動即代表同意及接受這安排。
**活得易益生菌滴劑送禮活動同時於不同的Facebook專頁均有舉行,每個Facebook帳戶只限中獎一次。
**如有任何爭議,芊嶠與細佬·雞蛋仔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肚痾好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英國最新:首相強森宣布全境居家隔離三周,除親人外,只能兩人見面
【英國的疫情,這次有點像是脫歐的續集,再次是由於英國堅持要走自己的路,而搞得沸沸揚揚,引發了各界對於怎麼防疫才是好的、正確的防疫,掀起了一場國際論戰。雖然在截稿前夕,英國政府終於從善如流,宣布從周五晚上起,關閉所有的酒吧、餐廳、戲院等休閒娛樂場所,但在此之前,強森政府的防疫步調始終是慢半拍,事實上,相較於幾個歐洲大陸國家,像是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英國的疫情起步和上升的速度,確實是發生得比較晚,也因此,英國先前並沒有跟進其他歐洲國家,發布嚴格的封城令。不過,英國的媒體和民眾看到政府這麼淡定,完全沒有超前部署的打算,反而比政府還要緊張,大聲質疑強森不封城,也不封鎖邊境,在鄰近國家都病毒滿天飛的狀況下,難道不會令病毒有可趁之機,讓英國成了疫情最大的破口?對此,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提出了一種「群體免疫」的說法,也是這次引發外界議論的焦點所在。】
{內文}
六天之前,在幾乎已成每日例行的英國首相疫情發布會上,強森這麼說。
(英國首相/強森)
我要很坦白地說出事實,這是本世代最嚴重的公衛危機,我必須跟英國民眾說實話,接下來會有更多更多的人,因為這波疫情失去他們的親人
大庭廣眾,講出所有人心知肚明,卻沒有一位政治領袖敢挑明講的話,強森的驚人之語,在曾經以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句名言熬過二戰DNA裡似乎天生寫入淡定的英國人聽來或許已經見怪不怪,甚至納悶外國媒體幹嘛大驚小怪,但當強森進一步宣告,現階段還不須要封城,也不禁止大型集會時,就連英國自家媒體也沉不住氣,跳出來問:憑什麼?
(英國首相/強森)
我們沒有,我重複,沒有下令關閉學校,因為專家認為關閉學校的壞處,大過好處
(Sky新聞記者)
美國已經禁止歐洲班機入境,義大利全境封鎖,愛爾蘭也關閉了學校,但你的建議卻是:生病的人不要出門,避免出外遊玩就好,你想你應可體會到許多英國人覺得政府做得太少,不足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在世界衛生組織不斷斥責各國政府,不夠緊張,做得太少,中國封城抗疫,亞洲、歐洲更接二連三發出全境封鎖,停班、停課,停止一切非必要外出,各種史無前例動員令的同時,英國的處變不驚,額外顯得與眾不同而格格不入,但英國政府,尤其強森本人,卻一而在再,再而三強調,一切的防疫步驟皆有所本,背後有著科學理論在支撐,即使這六天之間唐寧街如擠牙膏一般,逐步被迫追加管制,到了18號,也終於跟進宣布了全英停課,甚至不排除對疫情最嚴重的倫敦進行封鎖,強森和英國防疫官員仍然堅持,政府所作所為都是科學施政,目的在取得防疫、調度,和穩定人心之間的最大平衡和最好效果。
(英國首相/強森)
我們會繼續,就像我們始終堅持地,在正確時機做正確的事,按照科學家給我們的最佳建議
(主持人vs.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
依照您的「群體免疫」說法,大概需要多少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才能達到免疫效果?大約在六成左右
而英國政府在外人眼中特立獨行,對內號稱科學理性的防疫策略裡,最引人側目的要屬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在疫情爆發初期所提出的「群體免疫」,或稱「社區免疫」防疫對策。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
如果你全面封鎖人民外出活動,或許在一段時間,例如四個月內,可以達到壓制疫情的效果,但根據過去防疫的經驗,如果你採用強硬壓制的手段,那麼等你解除封鎖時,疫情又會再次爆發,所以我們的考量是,盡量避免讓疫情在冬天的時候死灰復燃,因為屆時只會更嚴重,帶來更多問題,所以我們的做法是抑制疫情,但不是消滅它──因為那是不可能的,避免封城導致疫情出現第二高峰,同時讓身體比較健康的人獲得免疫力,達到保護所有人的免疫效果
瓦倫斯這一席不認同隔離就能消滅疫情,讓多數人免疫才是治本的學術論調,再加上強森呼籲英國人,要有親人死於病毒的心理準備談話,立刻引發全球譁然,防堵疫情不遺餘力的亞洲國家如台灣,有網友和媒體替英國這套淡定防疫,冠上「佛系」、「物競天擇」等,充滿嘲諷意味的封號,中國抗煞專家鍾南山也公開反駁,認為追源頭,做防堵,雖是老方法卻也是最有效的辦法,至今還沒有研究能夠證明,新冠病毒得過一次就能終生免疫,因此主事者實不宜將賭注,壓在「群體免疫」這種高風險策略上,至於英國國內媒體顯然不買單,反對黨大肆抨擊,社群網路上更充斥著「保守黨殺人」這類情緒謾罵,但就在這此同時,國際上也響起了另一派學者的聲音,不少專家認為各方對於「群體免疫」的質疑,其實是畫錯重點,因為做為一個醫學名詞,無論防堵不防堵,不管你佛系還是戰鬥系
「群體免疫」都是任何傳染病,最後必然達到的一種狀態描述。
(澳洲醫師/柯林)
「群體免疫」是一個概念,如果大部分的人都對某種疾病有免疫力,就不容易造成「傳染」,我們用這張圖來解說,左邊這張藍色代表健康的人,紅色是感染者,如果大家都沒有免疫力,就像新冠病毒,那麼很快地,大家都會變紅色,幾乎所有人都染病,但如果看第二張圖,黃色的人,是那些獲得免疫力的人,這種情況下,紅色就很難擴散出去,即使圖片中仍然有那些藍色,無免疫力,仍可能感染的人,但由於周遭的人都已經免疫,所以病毒沒有機會入侵到他們身上
(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家/萊恩葛德)
如果你回頭看過去的小兒麻痺,還有1918年的流感疫情,當時有一些城鎮自我隔離,完全斷絕對外的往來,確實達到了阻絕疫情的效果,但在今天大都會裡很難做到這點,斷絕往來會引發問題,包括糧食和其他日常需求
包括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家萊恩葛德等,大多數防疫專家都同意,在預估實際感染人數已經遠遠超過檢測確診人數,全球染病國家破百的現實之下,企圖圍堵病毒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主事者真正該做的,是減緩疫情,延遲病患增加的速度
以免拖垮人力有限的醫療體系,中國感染病學家張文宏也在微博上,針對英國政府獨樹一格的抗疫手段做出分析,認為強森的作法其實不乏理論依據,因為若能控制感染的速度和範圍,像是讓體弱的老年人留在家中,但不禁止其他人外出活動,那麼在青壯族群普遍受到感染,康復且自然產生抗體之後,就能在群體當中發揮防火牆的作用,大幅降低病毒擴散的機會,使疫情自然消失。
(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家/萊恩葛德)
如果想要達到多數人免疫的狀態,讓病毒傳播和感染機率下降,通常有兩種做法,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透過疫苗注射,但疫苗不可能這麼快研發出來,至少要等一年或一年半以後
然而,即使有科學依據作後盾,英國政府試圖宏觀調控,甚至搶先人民一步,揣摩大規模封城會導致民眾反彈,造成所謂「行為疲乏」現象,因而堅持不下達封鎖令的心理學治國術,終究是在疫情多變下,不得不跟著見招拆招,由於一星期來英國確診病例暴增,再加上倫敦帝國學院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英國現有醫療資源無法因應疫情的需求,倫敦當局隨即態度大轉彎,從原本只建議老人自我隔離,到規勸民眾避免前往酒吧、戲院等公眾場所,再到「強烈」希望民眾不要趴趴走,最後終於歸順防疫主流加入歐洲停課的行列。
(英國首相/強森)
所以在看到病例走勢,檢討目前措施後,我們認為現在必須對疫情施壓,施加更大的壓力,也就是關閉學校,來阻止擴散,所以我現在宣布,教育大臣同時也正在議會報告此一措施,在本周五下課之後,各級學校將關閉校園,絕大多數學校都將停課,等待通知
不過,強森政府宣布停課同時,還是堅稱暫時不會由官方下達封城令,弔詭的是,就在強森半推半就,模稜兩可的迂迴喊話之間,倫敦地鐵已經自動減班、縮減營運,倫敦市景也從昔日的熙來攘往,變成了門可羅雀的冷冷清清,不封城,好像也達到了封城效果,封不封城,似乎也就沒那麼重要,英國人和強森之間,是不是有一種同文同種的英式默契,或許在兩位知名英國喜劇演員最近所拍攝,非英國人恐怕很難理解,在這種時候還有心情搞笑的宣導短片中可以略窺一二。
(宣導短片)
我們要共體時艱,不要做自私的人,大家要互相照顧,如果有人隔離,打電話給他打打氣,好嗎?你狀況如何?我衛生紙沒了,你還有嗎?痾,不好意思,我也只剩最後一張了,拍謝,你自己保重,先這樣,掰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9QVc_cH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