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聖德科斯產品目錄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晚直播目錄出爐囉~
3:33 Part One 又被警告疫苗了
建議參與前先閱讀:https://accrcw75.pixnet.net/blog/post/69553644
-姊的「釣魚」陰謀;針套IPO,國外早用過;應是老大哥國際教戰手冊
-先釣,然後警告、藉機降低觸及;
-也是魔術戲碼,要妳注意針套、拉鼻口罩、正妹護士,但不注意整個程序切割成多個鏡頭,還是原針嗎?
-說是台大醫院不會作假,扁珍表示:「偶棉都快鼠掉惹!都快鼠淑年惹」
-為何不敢打?因為合理懷疑是奈米軟體
-然後以後打完要下載V-Watch做監控,很像電影末世戰疫:鳴鳥檔案
-指揮官Moncef Slaoui參與Google電藥新創 Galvani Bioelectronics、黑科技
-沒經過完整三階、僅為mRNA,非傳統疫苗,需要正名
39:50 PArt Two 其他國內議題
39:50 -趙少康忙著幫蔡英文cover ass;符合我預測
-趙目前不選主席,猛批國民黨中常委、反擊;分裂藍軍
-呂秀蓮說要挺朱選黨主席,朱說要吸韓粉;都符合預測
48:40 又摔F-5E;好巧,昨天事發前,發現國軍搞「五年編裝計畫」
-說是要「採購F-16C/D戰機則同時汰除F5戰機」
-剛講完就又摔兩架;都是剛結婚,與去年10月相同,有一樣pattern;有點像整合式行銷
-去年說是軍購型摔機,然後直播就來蓋台,啥意思?
-台灣免疫學之父也「鼠掉了」
1:00:44 先進入你斗內、我回答:
感謝斗內大德綠綠問:希望能聽大師多分享一些關於與另一個世界接觸的事,例如通靈、連接高我、靈魂出竅這類的,感恩
-這三個都不同
-通靈、靈魂出竅有不同場域意含;高我則是境界
-根據聖經、吠陀經、佛經與各認為....
1:07:38 賽斯心法認為(其實講錯,架構2才是內在實相(夢工廠);架構1是物質實相
1:12:25 大師教如何連接高我,內含靜坐!
1:21:28 感謝斗內大德小道問:請大師談經濟學家皮凱提r大於g的公式,如何打了所有提倡市場效率、涓滴效應、以及『看不見的手』芝加哥學派的臉。在一個以資本滾資本的怪怪經濟體中,資本報酬率—r,永遠會高於實體經濟的報酬率—g。
感謝斗內大德匿名說:大濕真是博學多聞,幾個問題都回答的有含金量。
感謝YT斗內大德Rocky You
有空再聊
1:31:15 PArt Three 國內外財經
-美元上揚,但有很強嗎?值得看這新聞:俄外長訪北京籲減少依賴美元 反制西方意識形態
-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在本幣結算、購買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以及投資儲備貨幣等方面開始與人民幣有密切的關係
-10年期殖利率回落至1.634%;黃金堅挺;油價因歐洲疫情與經濟根本很爛大跌
-道指期跌中;預期鮑爾會說美國經濟不怎樣
-比特幣被鮑爾蓋布袋;土耳其幣大貶
其他晚上聊:https://youtu.be/aKE2-IWp-p8
優質內容,需要您們的贊助!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留言不可空格、分段)
聖德科斯產品目錄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後一本IKEA型錄 🇸🇪🛋️📖👋
「IKEA目錄宣布走入歷史...」12月7日,瑞典宜家家具(IKEA)正式宣布,將停止刊印IKEA家具的「年度家具目錄」(The IKEA Catalogue),10月剛上市的2021年目錄,將成為歷史上「最後一本目錄」。有著超長的70年發行歷史、每年印刷高達兩億本的家具目錄,將在2022年同時停止紙本和電子版。IKEA對此表示,「這是一個令人感傷,但理性的抉擇。」
事實上,IKEA已經討論停刊目錄多年。原因之一,是IKEA長期以環保減碳,作為該集團重點經營的品牌形象,例如希望在2030年以前可以完全實踐「氣候正效益」政策(Climate positive,意指該集團所產生的碳排放可以與減量的碳排放抵銷)、還有在部分國家開始回購二手家具,來抵銷黑色星期五造成的過度消費等等。因此每年印刷量高達兩億本、所有人都可免費索取的紙本目錄,自然也成為減碳應該檢討的項目之一。
但撇除環保之外,另一個更務實的原因,則是逐年提升的網路零售生態,大大改變了人們對紙本目錄的需求。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在武漢肺炎尚未來襲的2019年,IKEA的全球線上零售數量,就已經提升了45%。因為零售習慣改變、消費者們更傾向在官方網站、app上瀏覽產品與搭配風格照,電子版目錄儘管從2000年就同步放上網,但實際使用需求仍然不高。
回顧IKEA型錄歷史,根據官方網站資料,最早的目錄,是1951年由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親自撰寫而成的。IKEA剛成立之初,只是瑞典南方偏遠小鎮阿姆胡特(Älmhult)的一家家具店,主打廉價質優的家具,當時坎普拉為接觸到更多顧客,才以郵購型錄的方式,進行宣傳與銷售。
根據《彭博》報導,從50年代剛創立時只有意象圖的封面,到60年代開始出現家庭情境圖:溫暖的扶手長沙發、堆滿木材的火爐、舒適的地毯與盆栽;70年代封面首次出現電視機、有模特兒在裏頭坐臥起居、也有太空時期(Space Age)的流線型與球狀家具;80年代開始出現兒童為主角、兒童專用的廚房用具;90年代開始出現單人空間與臥房當封面;1997年更首度出現了家用電腦。IKEA的家具型錄,與其說只是商品購物目錄,倒不如說更反映了不同世代的人,對於「家居生活」的理想模樣。
另外,IKEA目錄也是全球許多人認識瑞典文化的起因。《NPR》報導,IKEA的家具目錄,以向外國人介紹瑞典語單詞聞名,在命名產品時都依照特定的規則,介紹瑞典單字。例如,書架都是各種職業、廚房用品都是文法連接詞、桌椅是用男性名字命名、織品布料是女性名字、各種燈具,則是音樂與科學專有名詞、還有月份跟季節在做命名的。
「這七十年來,目錄幾乎是我們最特別、也有指標性的產品,裡面的居家靈感也啟發了全世界無數的人。」IKEA所屬的英特宜家(Inter IKEA Systems)集團常務董事格魯斯(Konrad Gruss)正如此表示。不只是與《聖經》、《可蘭經》、《哈利波特》系列等並列世界上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包含70種版本、32種語言,也正是這種獨特文案與商品形象,讓每年無數的「IKEA目錄」粉絲引頸期盼發行日、並收藏這份刊物。
重新回看IKEA停印目錄的決策,除了代表環境保護很重要、大眾消費習慣改變之外,或許也是一個讓人重新反思快速消費主義、過度強調物質文明的時刻。
IKEA所精心塑造的品牌形象:溫暖正向、永續發展、重視人權、發揚瑞典傳統文化,似乎也逐漸與某種消費認同緊緊連結。正如那部不能說出口的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中,愛德華諾頓光屁股坐在馬桶上,不停翻閱IKEA目錄的諷刺場景:「如果看到一張上面印著『陰陽』的茶几,我就忍不住想買。我常常一邊翻著目錄一邊困惑的想『怎樣的餐具擺設,才能定義我是怎樣的人?』所以我就忍不住買了每一套。就算買到上面有小氣泡與缺陷的玻璃碗盤,那也是一定是證明了它們是由從某個地方誠實、單純、勤奮的原住民所製作的。」當發行70年的商品目錄走入歷史記憶,或許經典電影場景不會再回來,但這個物質消費主義扣合自我認同的難題,卻仍然沒有最佳的答案。
Photo Credit:法新社/2021年的IKEA末代型錄、IKEA/1962年封面出現家居情境圖、IKEA/1969年出現電視、IKEA/歷代型錄照片排排站
#我都念IKEA #被家具耽誤的肉丸店 #IKEA #IKEACatalogue #家具 #肉丸 #fightclub #鬥陣俱樂部規則第一條 #艾德華諾頓 #歷史的眼淚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聖德科斯產品目錄 在 聖德科斯生機食品 - Facebook 的必吃
28個月熟齡成長,濕式低溫熟成肉品 每一口都是鮮嫩嚼勁,多汁肉感! 品嘗台灣原產優質安格斯黑牛肉 現在就到聖德科斯門市預購! 【頂級沙朗牛排(200g/包)】 預購價63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