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覺察自己的偏執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煩惱。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斷除煩惱,怎麼做呢?方法很多。當我們追究煩惱的根源時,會發現有一種煩惱,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立場,不能得到外在環境或周圍的人認同。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接納,甚至能控制別人;卻很少有人會心甘情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更甭提受到別人的控制了。如此,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衝突、矛盾就來了。
有一對恩愛夫妻,在結婚多年以後,還是離婚了。辦離婚手續時,兩個人都很難過,連他們自己都想不通:明明兩個人感情很好,怎麼可能走到這一步呢?原來這位太太弱不禁風,大熱天裡也受不了一點點風,不能吹冷氣、不能吹電扇,連窗戶都不能開;偏偏這位先生最怕熱,沒有冷氣睡不著。所以,這對雖然恩愛卻無法相處的夫妻,最後只好分道揚鑣。這是人生的悲劇,不過,這也是人生的常態。
佛陀在楞嚴會上對大眾說法時,曾經舉起自己的手來問阿難說:「阿難!你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阿難自恃多聞,被佛陀連番訓斥幾次之後,再也不敢逞強,只得含糊應答說:「世間一般人都認為手指向下就是倒;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為正?如何為倒?」佛陀就說了:「手臂就是手臂,那有一定的正或倒?只是世間的人一定要執著上豎為正,下垂為倒,這是執迷不悟的看法。」
所以,以佛的眼光來看,世間所見的許多價值標準,都是人的執著妄想,是非善惡,本來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個人從某個角度看是大壞蛋,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能是個大好人。這些標準都是人定出來的,未必放諸四海而皆準。我們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合乎自己的標準,就起了貪愛心,不合標準,就起了厭惡心,這個分別心,就是煩惱的根源。其實,外在的境界根本是一樣的,就像佛陀的手臂,非正非倒;可是,不同的人來看,就有不同的評價和反應。我們若能時時反省自己的偏執,在待人處事上,就會比較圓融了。
有一個媽媽告訴我,她的孩子在學校跟人家打架了,結果老師重重的處罰她的孩子,另一個打群架的同學因為功課好,逃過了處罰。老師不問青紅皂白,就責怪她的孩子把人家好學生給帶壞了,其實真正帶頭打架的是那個成績好的學生。大家看!明明同樣犯錯,成績好就沒事,成績差就該罰,老師把成績好壞當作衡量品德的標準,在我們看來是很明顯的錯誤,可是那位老師卻渾然不覺。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對自己的錯誤渾然不知。
因此,佛法教導我們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蒙蔽,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那麼,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本文摘自《人行道》
延伸閱讀 👉如何滅無明斷煩惱(怎麼觀)
https://youtu.be/HYv_OqsjJqU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覺察自己的偏執
#人行道
#如何滅無明斷煩惱
「聖嚴法師評價」的推薦目錄:
聖嚴法師評價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自我
問:佛教指出,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執著於自我。然而西方卻認為,發現、強化自我和認同,是通往成功與快樂之道。請問,我們要如何調和這些看法?佛教如何看待自我?
師:佛教用三種方式來看待自我,也就是:小我、大我、無我。大多 數人把日常的自我當成真正的自 我,果真如此,就不必修行了。一 般人通常所認為的自我,就是佛教 所說的小我,那只是我們為了回應 外在環境所捏造出的名字和觀念。 自我會使我們不斷地評量自己的感 受並加以判斷:「這是我的城鎮、 我的朋友、我的配偶、我的處境、 我的觀點、我的感覺。」小我便來 自這些過程。自我存在的觀念來自 與外在環境(周遭的人與事)以及 內在環境(身體、感情、思想)的 互動。我們時時把對於自己的評量 串連起來:「今天早上,我覺得充 滿活力去上班;下午回家覺得很疲 倦,但做了些家事;晚上想要有人 作伴,就參加了個聚會;睡覺前, 我會想想明天的計畫。」我們從這 些連續不斷的評量中,創造出虛幻 的小我。
功成名就的人,對於存在和權力有 很強烈的感受。如果他們不斷地成 功,就會一直強烈相信自己的存 在。但這種自我感不管多麼強烈, 都還只是停留在小我的境界。但這 種強烈的自我感已屬不尋常。大多 數人並不是經常覺得自己有個固 定、集中的存在和性格,他們對自 我的觀感既不強烈也不集中。打坐 則能幫助人培養冷靜、澄明以及內 在的決心,因此可能發展出較強烈的小我感。
「發現自我」通常意謂著發展出強烈的小我感,這並不完全是西方的思維方式,而是人類所共有的。若 是沒有來自強烈自我感的那種意志 力,人們的成就會是有限的。禪修 開始時,用的是建立強烈的小我感 的方法。之所以稱為小我,是因為 沒有真正、持久的東西讓人來掌 握。小我來自時時的判斷,但我們並不是經常覺察到自己的評價、自 我的觀感時時在改變。
大我似乎肯定了一個永恆不變的本 質,中國哲學稱之為「理」。另一個有關大我的看法來自精神的經驗,在禪定以及其他的靈修中,人 們能感受到一種絕對的、不變的精神自我。在這種時刻,似乎所有的存在都遠離了,而個人的真性維持 不變,彷彿個人的本質就是一切事 情的基礎,甚至就是一切事情的本身。
無我的觀念更難掌握。佛教並沒有說「小我」和「大我」不好或不值得,只不過由於小我和大我都有執著,而只要有執著就不能真正得到解脫。無我就沒有執著,但這並不意謂著一旦得到解脫,一切都不復>存在。在解脫之後,智慧與功德繼續存在。同樣的,在體會到無我的經驗之後,人生繼續存在,依然有事要做。然而為了達到無我,必須從頭開始學習,也就是從發展強烈的小我感開始。
問:解脫之後,自我評斷是否繼續?
師:這已經不是平常的評斷了,而比較像所謂的自然反應。開悟的人不假判斷,對世界自然反應。
問:您前面說過,打坐能幫助強化個人的小我感。這會不會使得後來在修行時,更難把它放下?
師:在修行之前只是散亂心,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自我。打坐可以幫助人集中心志,建立起集中、強烈的自我感。只有在小我集中時,才能超越它。在參公案時,必須先集中自我才能突破自我。首先,我教人如何集中、強化他們的小我感。如果他們沒有體驗到開悟,至少已經增加了自尊和自信,心也不會再像以前那麼散亂。在修行過程中,體驗到自我的層次有下列幾種:首先是散亂的小我,接著是集中的小我,然後是大我,最後是無我。
問:達到大我階段的人有何想法和感受?
師:大我這種經驗會出現,也會消失,就像精神的啟示一樣。當這種經驗出現時,人們覺得與宇宙合而為一,彷彿自己就是宇宙。這種經驗消失後,他們又恢復正常,但那種感受會持續下去,他們會覺得更廣大、更安定、更慈悲、更有自信。
問:這種經驗可不可能維持很久?
師:這種感覺會持續,但經驗不會持續。
問:您說過在解脫後,智慧和功德繼續存在,而那就是無我。能不請您再說清楚些?
師:澈悟的人有智慧、功德,但並不把它當成智慧、功德。如果他們想:「我有智慧、功德」,那就依然執著於自我,不是真正的解脫。是別人見識到他們的智慧、功德,並前來尋求指引。
問:為什麼會有人想要超越大我而達到無我?
師:必須記住,這些名詞都是發明出來的,好讓我們談論修行者的不 同經驗。如果真有「無我」可求,那只不過是另一種自我,大我也是如此。在那種情況下,修行者會花上全副時間來追求吸引人的、虛妄的自我。至於誰想要超越大我?那就是想要體驗佛法的開悟的人。然而,他們一旦到達那個階段,並不會覺得自己開悟或解脫了。其實,他們會回到自己的日常世界,他們的生活也會繼續下去,但卻有個重大的不同,那就是不再執著。
--- 本文摘自《禪的智慧─與聖嚴法師心靈對話》
延伸閱讀 👉無我的境界
https://youtu.be/gc8iOKfw_eQ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大我
#小我
#自我
#禪的智慧
#與聖嚴法師心靈對話
聖嚴法師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推薦的一本書《韌性》,「韌性」這個概念很接近我們一般所謂的抗壓性,但依理論家的界定而有些不同。現今社會對於如何培養大人與兒童的抗壓性很重視,我也個人認為這個議題非常重要。所以特別請出版社授權,分享一些文章給各位朋友參考。
這篇談到的是目前相當流行的概念—「正念」。我個人非常推崇這個效果,在台灣,除了有相關協會、治療機構在推廣相關活動外,也可以透過禪修打坐來體驗。
「有件事是現代人常做,患有憂鬱症的人做得太過頭的,那就是:總是在想著自己。」
單純想著「自我」沒什麼問題,但是想要片刻放下的時候,卻怎麼也放不下,那就有些惱人。聖嚴法師談到「收心、攝心、安心、放心」的進程,透過禪修打坐,讓心念專一,進而物我兩忘,把自我暫時輕輕地收拾在一旁。
這篇講到的狀態,如果各位朋友覺得過於遙遠,也可以暫時用慢活來看。步調放慢,去覺察感官知覺,讓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那麼,大腦就能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節節放鬆,不假外求。
像這樣好的知識,希望跟各位朋友分享,祝福大家身心自在安康。
.
韌性: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0537
--------------------------------------------
【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流水在夜光中閃爍著,溫暖且柔和地從手指劃過,誘人的泡泡小姐來回舞動在水波之上。
安德烈亞並不是在南太平洋某處享受這樣的夜晚。這位來自奧古斯堡的女性其實正在洗碗,她正在用雙手洗滌那些洗碗機無法清洗的廚具。從前她很討厭親手洗滌帶著食物殘渣的鍋子或昂貴的菜刀等。
洗碗或許不是安德烈亞最喜歡的事之一,不過如今她重視這件事,再也不會只想以最快速度完成這項活動。她會刻意一件一件地慢慢清洗,並且試著觀察其中的美好,如冷冰冰的鋼如何在柔和的光線下變得溫暖,溫暖的水如何在泡沫中沖洗出一只閃閃發亮的鍋子。
烏爾里克.安德森—羅伊斯特(Ulrike Anderssen-Reuster)表示,安德烈亞改變對洗碗的看法。這位心身醫學家幫助人們為生活賦予新觀點。她教導人們「正念」。
這當中不僅涉及到更少的壓力,也涉及到更多的感官。這位精神病學家表示:「正念會讓人對事物有更深的認識,有助提升經驗及生活的品質。」我們要練習的是,將注意力投注到某個瞬間,不要把現象歸類成好的或壞的。如此一來,那些令人難受的事物,就會變得沒有那麼令人難受。正念讓我們少去評價,而是實實在在地接受生活。
安德森—羅伊斯特表示:「我們賦予自己太多的念頭。」其中有許多是負面的,像是現在我又得去倒垃圾,或是衣服洗好了,現在我又得去把它們晾起來等等。如果透過深切感受當下,我們也可以從垃圾或晾衣服等這類負面念頭得出正面之事。倒垃圾其實並沒有那麼糟,不過就是手上提個桶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心理學家史蒂芬.施密特(Stefan Schmidt)補充:「如果曬衣服時,專心將每件衣物拿在手上,仔細感覺潮濕的纖維,接著小心翼翼將它們掛到繩子上,這會賦予我們某種程度的平靜,進而帶給我們心靈美好的感受。」
不妨從冥想開始
施密特建議患者,不妨試試冥想。多數人一開始都會有些排斥。施密特在佛萊堡大學醫院指導名為「冥想、正念與神經生理學」的研究。他的重點在於健康。屬於冥想的專心練習與正念練習確實對健康有益。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相關研究都已證實這點。
一九七○年代初期,哈佛大學的學者便已發現,冥想技巧不僅可以放鬆心靈與身體,還可以明顯降低血壓及耗氧。當時開始發展正念減壓課程的卡巴金曾表示,冥想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保護我們免受過度壓力所侵害。我們可以在八週之內學會全球各地廣為流行的正念訓練的基礎。
卡巴金的《正念療癒力》(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一書,如今已成為經典。根據書中說法,冥想有益健康,近年來被大量運用在對抗疾病,包括飲食失調、成癮症、慢性疼痛及憂鬱症等。「德國精神病學、心理治療、心身醫學暨神經病學學會」也表示,目前只有極少數防治倦怠症的方法被評定為有效,以正念為基礎的壓力管理課便是其中之一。
有件事是現代人常做,患有憂鬱症的人做得太過頭的,那就是:總是在想著自己。安德森—羅伊斯特表示:「他們雖然從一個地方移動另一個地方,可是過程中卻無時無刻不被自己的擔憂所俘虜。其實只要走出這種憂鬱的循環,蒐集各式各樣的印象,便能減少很大的負擔。」
冥想的療效,最初是由在開悟之路走了一大段路的冥想大師身上獲得證實。不過,我們不必成為西藏高僧或披上紅色袈裟,才能從冥想中受益。施密特認為,正念練習不僅對冥想專家有幫助,也能充實每個願意練習的人,無論你是健康或患病。我們可以透過正念練習來訓練平靜或好心情。
正念有助於應付人生逆境
不願嘗試冥想的人(就連靜坐短短五分鐘也感到害怕的人),不妨從正念練習開始。訣竅就是,居住在事物裡,不要費事尋覓或意圖遠離。這不僅可以緩和病痛所帶來的苦,就連報稅這件事,你也可以從中找到平靜與放鬆。人們只要價值中立地看待許多帳單,將多采多姿的收據進行分類,接著將各種數字填入表格裡就大功告成了。過程中,人們應當盡可能有意識地呼吸,這是正念的基本練習之一。
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針對這一點訓練,譬如手裡正拿著這本有關韌性的書在閱讀時。正念並非只對令人為難的課題具有驚人的正面效果。光是在上班途中,不去在乎時間壓力,而去感受微風、聆聽鳥語或好奇地觀察行人們不同的穿著風格與面貌,便足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當你自覺快被不遵守規則的駕駛人惹怒時,你可以先好奇地確認自己內心油然而生的那把火,然後自問:這把火燒的是否有意義,或者只會帶來更多負面情緒?也許那位駕駛人並不是自私的傢伙,也許他只是因為心事重重,一時不察罷了。這樣的觀點可以讓日常生活變得更輕鬆,讓人生變得更愜意。
施密特總結:「正念有助於學習更妥善地應付人生逆境,不論面對的逆境為何。在正念理論看來,討人厭的老闆與罹癌代表的,都是類似的挑戰。」核心問題其實是我該如何克服挑戰?我的反應方式是否會為自己帶來更多傷害?我如何才能在正面的意義下克服它們?
每個人每天都能做這樣的練習,只不過若缺乏專業輔助或有經驗的團體支持,進行起來會有點困難。施密特表示:「借助冥想技巧,我們可以學習穩定地保持注意力,否則我們很容易就會心不在焉。」
正念訓練能幫助我們有目標地培養這項能力,好讓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它。多次練習後,我們就能夠更常憑藉自己所有感官,欣賞異國美景,進而深受感動,或是當孩子充滿信任地依偎在我們懷裡時,我們也能由衷地享受它。
.
靜坐會改變大腦 中文字幕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WvLU5-Cu0
順逆境心安平安 04收心、攝心、安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zogc_3mbM
聖嚴法師評價 在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2021年11月 的必吃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找佛教入門聖嚴法師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蘭雨二手書店】聖嚴法師著作學佛入門系列作品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陸續整理增加) 釋聖嚴著法鼓文化佛教. ... <看更多>
聖嚴法師評價 在 聖嚴法師的智慧聲音(非官方) - Facebook 的必吃
版規(2017/10/24)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本區之成立,旨在分享... ... <看更多>
聖嚴法師評價 在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2021年11月 的必吃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找佛教入門聖嚴法師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蘭雨二手書店】聖嚴法師著作學佛入門系列作品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陸續整理增加) 釋聖嚴著法鼓文化佛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