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耳濡目染用法」的推薦目錄:
耳濡目染用法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拖了好久,一直沒有時間業配自己翻譯的這本書。
翻譯期間正值從巴黎搬到山上的兵荒馬亂,在成堆紙箱與電鑽聲中,一鍵一鍵敲出了十萬字。到最後我是忍著右肩肌腱炎,戴著工地用抗噪耳罩,坐在克難書桌前推敲翻譯。即使如此不便,也明知無法如期完成,我還是厚著臉皮向編輯拜託了兩次,一定要讓我獨力完成此書翻譯大任。
原因無他:因為這本書太有趣,也太有挑戰性!我想一人獨佔完成後的成就感💪。就挑戰性來說,書裡有好些字彙、用法、典故,連我身邊的法國人都不清楚。左膠天天被我問問題,到後來要我買實體書(翻譯一般都是用電子版),因為他也覺得有趣,被激起閱讀的慾望。
我記得第一個考倒我們的字是『redeudeu』,在講述法國現代貴族那一章。因為貴族的姓氏通常都有一個『de』,redeudeu就是諷刺貴族姓氏一直de個不停。
這本書是由法國人(正確來說是巴黎人)寫的法國文化書,以法國人的角度戲謔剖析法國不同族群的生活型態,文筆現代、入世、生動。是我讀過最精簡最到位的法國文化介紹書籍,只有最瞭解自己文化的法國人才能寫出這本書。書中很多理所當然的文化典故,如果不是土生土長從小耳濡目染的法國人,可能就會看得霧煞煞。但對我們外國人來說,文化知識含量也非常高。(翻譯前半本我就加了數十個注釋,後半本因為時間來不及,排版頁面也擠不下,就算了😅)
書中將法國人分為六種族群:時尚貴族、現代布爾喬亞、復古布爾喬亞、養生環保尖兵(我學到新字filgoud=feel good)、知識文青、美食饕客。
除了介紹每一族群的特色、淵源、標配,還有他們各自的出沒地、旅遊地、愛逛的網站。這裡我得先自首一下,翻譯這本書會拖稿的原因之一,是我點進網站去核實翻譯資料時,就會被商品迷惑然後逛得無法自拔!真的,書裡介紹的每個網站都好~好~逛!!!有藝術有美感有文化!幸好有些商品夭壽貴(比如一個五百歐的蠟燭或扇子,一組千歐起跳的隨身揚聲器),才能讓我馬上打消敗家念頭,專心回到翻譯🤣
因為疫情,大家無法來法國旅遊,不妨看看這本書吧!不僅讓你更瞭解法國與法國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知道時尚貴族是汽車共乘制與回收再利用的翹楚嗎?),也能透過書裡介紹的網站來場遠距線上旅遊。
懂法文的朋友,我極力推薦閱讀法文版,能學到很多法語用法喔!
中文版【這裡買】
《法國佬,幹得好!》
博客來 : https://reurl.cc/WLMMXO
誠品書店 :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5702681938782008
讀書花園 : https://reurl.cc/x0AaoE
讀冊生活 : https://reurl.cc/2gVYv9
金石堂網書 :https://reurl.cc/GrOjLd
在法國的朋友想看中文版的話,可以考慮電子書。
耳濡目染用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今日的女性服飾上,「蕾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這樣的視覺素材,其實當中有困難的工藝,也有深厚的歷史。
這篇來自【閱讀最前線】上的轉載分享《絲線上的文明》一書中的文章,帶我們回顧「蕾絲」的發展歷史,也讓我們進一步想想這樣一個服飾素材如何獲得今日的服飾文化地位,及其在今日所代表的意義。
-----------------------
起初,除了專業縫紉工人製作蕾絲,技藝純熟的業餘人士也自製自用。現存的圖紋花樣書籍可以追溯至 1524 年,單張的設計圖樣印刷的時間可能更早,女人可以依照設計圖案複製。亞德里安.波因茲(Adrian Poyntz)於 1591 年寫道,「基本上,這些主要都是貴婦們的工作,好讓她們在貞潔的操持中打發時間。」多數製作蕾絲的工人,特別是那些大量製作且賣到市場的,可能都有家傳背景,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學會技藝。無論如何,各種花樣、風格的蕾絲能夠快速在歐洲造成流行,這類入門書應該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比方說這本標題相當吸睛的書:Giardineto nouo di punti tagliati et gropposi, per exercito & ornamento delle donne,該書作者為馬修奧.帕加諾(Mathio Pagano),內容聚焦於蕾絲與蕾絲製作,1542 年首度在威尼斯出版,接著全歐再刷了三十次。相關書籍內容幾乎都不包括技術操作教學:一般認定購買這些書籍的消費者技藝純熟,足以搞定惡魔等級的繁複設計。
事實上,針黹女紅是少數任何階級的女人都被鼓勵積極參與的工作。蘇格蘭的瑪麗女王與法國王后凱薩琳.德.麥地奇(Catherine de’ Medici)都以熱愛針線活著稱。凱薩琳.德.麥地奇的遺產中,包括數千件她親手製作、花樣繁複的方眼花邊,以及一些床飾成品。 [8]
這個產業所需的原料通常是頂級亞麻線。幾乎所有十六、十七世紀肖像畫人物的脖子與手腕上,都環繞著珍珠白蕾絲,它們就是頂級亞麻線的產物。變種亞麻線材質的蕾絲最可能保存下來,但其他材質當然也會被使用。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5/lace/?fbclid=IwAR3r6ZkWyyyCxyOmi0to5iTa5sterNYeI-KJV8r6La3wWgGVYI6V07KiCKk
耳濡目染用法 在 日本語不一樣- 《#翻轉教育_吃梅子講日語》 為了避免學生老是 ... 的必吃
為了避免學生老是用母語中文來思考日語,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我還是堅持「耳濡目染」的教學風格,決定以『食物/實務』的演練,讓大家自然養成『動詞時態』的用法。 ... <看更多>
耳濡目染用法 在 《耳濡目染》#優兔笑談每日成語典故解說。 - YouTube 的必吃
唐.韓愈為虔州長史房啟撰寫墓誌銘裡的一段故事。聽成語故事.習古人智慧。本視頻中每條成語除釋義、音讀、漢語拼音外,另有典故原文及其白話譯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