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QA 解答】
在 Word 裡面如果有一堆內容是像這樣:
1.阿湯 2.阿湯一號 3.阿湯二號
一直到二千號的話
要怎麼將他變成一行一個?
1.阿湯
2.阿湯一號
3.阿湯二號
今天來教萬用字元取代法,先來個基礎篇,數字的辨識取代
#有什麼問題歡迎提出
#但記得要附上檔案
#而且我不一定會幫你解答
#因為你要先自己試著做過
https://steachs.com/archives/4783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而且我不一定會幫你解答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今天剪了一個很前衛的髮型,或者是穿了一套跟平常風格差很大的衣服,當你走在大街上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你呢?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叫做「聚光燈效應」,或者是叫做「被洞悉錯覺」,今天呢我就給你分享一個實驗來幫你解答一下,當你哪一天頂著一個新髮型,或者是穿著一套新衣服的時候,看看會不會有人注意你!
在1998年的時候,有兩個美國的心理學家叫湯瑪斯吉諾維奇,跟肯尼斯薩維斯基,他們兩個進行了一個研究,他們研究的就是這個「聚光燈現象」,或者是「被洞悉錯覺」。
他們怎麼做的呢?他們找了一些參與者,他們被要求要穿上一些特別的衣服,這衣服有多特別呢?其實也還好,就是一般的T恤,只是上面印的圖案,是那些過氣的大明星。
也就是以當時的標準,或審美來看是有點慫這樣的衣服。然後要他們走進一個被安排好的房間,裡面有另外五個學生在那裡。
那麼等到這些參與者離開房間之後,研究人員就要他回想,自己覺得剛剛在房間裡面,有多少人會記得他身上這件有一點慫的衣服?或者是這一件衣服上面的這個大頭照,到底是哪個過氣的明星?
接下來的研究人員再去問,剛剛待在房間裡面的那另外五個人,他們是不是記得剛剛走進來的那個傢伙身上穿的衣服,印的到底是誰的圖像?
然後用這兩造的訊息去做一些核對,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這些參與者通常會高估自己被注意的部分,就是他會高估、他會覺得大家應該都留意到,他穿這個奇怪的衣服。
他們認為呢,房間裡面大概一半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服裝,而且認出衣服上面到底是誰,但事實上根本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大概只有一成的人,認出衣服上面的圖案是誰。
所以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我們常常會自以為大家都在看你,哪怕是你在公共場合跌了一跤,你也會覺得好像大家都在看你!
是啦,可能你在公共場合跌了一跤,很多人會注意到,可是就像是你在公共場合看到別人跌一跤,你可能會留意一下,你可能也會笑一下,可是,過一會兒之後你還記得這件事嗎?或過了一兩天之後,你還會特別記得這件事嗎?
其實是不會的!所以當你知道這個實驗的結果之後,或許會為你帶來一些解放的力量,也就是說因為被洞悉本身它是一種錯覺,它根本不存在!
所以能夠解放你什麼呢?想試什麼、想試什麼髮型、什麼服裝就去試吧!
千萬不要想太多,搞不好你嘗試的那些部分還挺適合你的,也不一定啊,所以我常常覺得有時候學習心理學,帶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當我懂的心智是怎麼運作的時候,這時候我就不會糾結在一些不需要糾結的事情。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跟別人達成共識,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而且我不一定會幫你解答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一些想做的事,你一直計劃要去做的事,但是你一直沒有去做。你沒有去做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叫做你很擔心你去做了,於是你的自我認同,社會對於你這個人的認識,開始會要有所轉變,而這一點是你很害怕的。
比如說,你一直很想要發揮你歌唱的專長,可是你很害怕,當別人知道你想要唱歌的時候,會影響你原本是個金融分析師,這樣的一個專業身份。
或者是呢你一直很想要動筆成為一個編劇,一直很想要寫作,但是你很害怕這麼做,會抵觸了自己身為一個會計師的身份,甚至於在你生涯過程當中,你不止一次遇到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我們卻一再的讓它溜走。
只因為呢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跟感受,會因為我們把握了這些機會,可能必須要有所改變,它會危及我們自己認定並且努力去實踐的一個價值觀。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一直活在別人怎麼看我,我要讓別人怎麼看我的這個看法,不受傷害的或不受影響,一直維持下去。
於是表面上,這些看法可能成就了你,但是這些看法也綁住了你,讓你的生命動彈不得,讓你一直停留在一個其實你不是很喜歡,甚至於你痛恨自己,但是卻離不開的一個身份角色跟環境。
甚至於我遇到一個朋友,他一直很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他跟我討論這件事已經討論了好幾年,而且他也存錢買設備買器材,然後試著拍作品…。
甚至於駕設了幾個網站,然後做了一些自己的粉絲頁上傳了個人的簡介,看似一切就是要準備啓動,但是他就一直不啓動。
他甚至於在這幾年的過程當中,他花了大筆的金錢跟時間,但是就是沒有真正的去推出,任何有系列或者是完整的作品。
每次問他他為什麼會這樣子,他可以告訴我一千萬個理由,不管是專業不夠啊!品質不好啊!或者他覺得他應該還有更好表現啦…等等這一類的。
總而言之他有說不完的理由,但是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是幫助他真正的跨出去。當你聽到這邊,會不會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剛好我在書中讀到一個說法,叫做『回避法則』。回避法則說的是什麼呢?就是越是會威脅我們認同感的東西,我們越是會去回避!
而這一份認同感,可能就是剛剛所說的,你自己安身立命的角色,你自己希望別人首要去認識你的一個部分。可是這些部分跟你內心真正有渴望,有喜歡有熱情的,不一定是畫的上等號。
所以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就會發現,當我要帶著學生或者帶著我的個案,去看待一些真正的真實跟真正的真相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有時候是會回避的,甚至於是會抗拒的!
為什麼?因為真相有時候可能會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調整對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更強烈的叫做,你可能要先推翻自己一直以來,對自己的信念;因為這些信念可能真的不必然為真,我們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我欺騙的幻覺裡面。
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樣,他一直想像著有一個叫做「最完美的出發點」,最完美的狀況,可是我一直試圖的想讓他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要能夠完成,並不是做最好的準備,因為當你準備到最好,你也不用出發了!
而是你是否願意先去跨出去,先透過跨出去得到的結果不斷的去修正,這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它才有辦法去成就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才不會被綁定,才不會被框在某個特定的角色跟價值觀裡面。
我再次強調,你要在哪一個角色跟價值觀那不重要,重要是如果你在的那個角色跟價值觀你不開心的話,那你不改變又能夠如何呢?
所以說到這裡,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他會逃避,他一直在實踐所謂的「回避法則」,通常的原因是什麼呢?通常的原因不是真相令人難以接受,通常原因是他根本不願意去看什麼叫做真相。
他寧可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裡,他寧可一直活在別人認為醫生很好,別人認為會計師很好,別人認為某某專業角色很好,但是那些真的很好,可是你不快樂啊!
那你真的去看待真相,真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包含你自己的真相,真的有這麼困難嗎?或許也有可能是你看到真相之後,你也放下一顆心,叫做我真的不適合當一個藝術家,這也是一個解答。
你也可以安心自在的繼續當你的專業人士,這不也是一種快樂嗎?可是最怕的是我們一直沒有打開眼睛跟耳朵,我們一直用我們的想像,在面對我們的人生。
於是當想像成為了一種綁架我們,或扭曲我們價值的存在的時候,請問一下你的快樂、你的自在,又要從何而來呢?
就好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叫做「知難行易」。你真的沒有去做的時候,你一直覺得好困難、好困難、好困難,可是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你回首一看,真的有那麼難嗎?
好像開始了之後,後面順順的就這麼接續下去了,對呀!這就是我們活在想像,還是活在真實裡面。
所以最後聊到這邊我很期盼你,其實看待真實或看見真實,它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蒙著眼睛跟朦著耳朵。
你可以想像,當你開快車在高速公路上,你的眼睛和耳朵都被遮起來,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然而你要平安的朝向你人生的目標,你要達到你生命的目的地,是不是第一件事情叫做打開眼睛跟耳朵呢?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關於「面對」這件事情,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門課它會花很多的時間陪著你,真正的學會什麼叫做「打開感官」。
我再次強調打開感官、看見真實,不等於你就要有天翻地覆的改變,搞不好看懂之後,你也才能夠安心的繼續維持現在生命,不是嗎?
可是當你沒有看懂的時候,你會帶著遺憾、你會帶著焦慮,你會帶著一種不確定,然後在你的人生裡面繼續的煎熬著。
所以不管我們要跟別人達成共識,還是跟自己達成共識,首先我們要做的叫做我們要先能夠還原真實,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我很待能夠在7月21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而且我不一定會幫你解答 在 陳修澤Desolate Chen - 好奇!發問! 拜託大家幫我解答(鞠躬) 我 ... 的必吃
拜託大家幫我解答(鞠躬) 我想了很久拜託跟我聊聊( ) ——————————— 這張照片是在別人的臉書 ... 你謝了我會覺得我的心意有被你看見但開門是我自願的你不一定要感謝 ... <看更多>
而且我不一定會幫你解答 在 你的答案- 阿冗- 『超高无损音質』【動態歌詞Lyrics】 - YouTube 的必吃
你的答案歌手:阿冗作曲:劉濤作詞:林晨陽/劉濤所屬專輯:你的答案也許 ... 彩虹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哪怕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