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遠見天下文化的50Plus雜誌來家裡採訪我的退休生活,以及我對老人居住安排的看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連結文章!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19368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暗網仔出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
老人居住安排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8/13(二)蘋果日報刊登我第35篇專欄(也是我退休後的第一篇專欄)文章「尊嚴的老人生活與居住安排」(如下連結,由於蘋果目前閲讀全文需註冊登記,為方便大家閲讀,我也將全文轉貼如下,副標為編輯所下)。
由於我今年領到「老人卡」也剛正式退休,自身面對當前的老人問題頗多感觸,也希望過去研究的老人居住安排學術成果,能夠提供參考,希望有助於老人的尊嚴生活與居住安排。
最近相關「老人問題」新聞報導連結如下:
https://ec.ltn.com.tw/m/article/paper/1308381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專欄內容學術研究成果,可參考下列連結:
"年齡增長與居住安排:從初老到老老之相同樣本縱斷面研究",(與張桂霖合撰),都市與計劃(TSSCI),第40卷,第2期,pp157-189,2013年6月
http://www.realestate.com.tw/duckho…/paper/130.年齡增長與居住安排.pdf
「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方案研討會--美國經驗與台灣模式之探討
http://www.realestate.com.tw/…/%e3%80%8c%e4%bb%a5%e6%88%bf%…
—————
張金鶚專欄:尊嚴的老人生活與居住安排
(張金鶚,政治大學退休教授)
最近新聞報導,台灣獨居老人情況持續惡化,根據最新統計,今年第1季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近350萬人,占總人數比率近15%,6年增加86萬人、約3.3成;而僅老人獨自居住的宅數逾53萬宅,6年來大增16萬餘宅、增幅逾4成。另外,到去年第四季全國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已超過410萬戶,約占全國住宅比率超過47%,十年來30年老屋增加210萬戶超過1倍,而40年以上老屋更暴增2.3倍。我們可以看到當前台灣老人人口持續增加,尤其「獨居老人」及「老人住老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老人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面對不同的老人,應將老人再細分,區分不同老人面對不同的問題,提供多元的解決方案,才能達到有尊嚴的老人生活與居住安排。一般老人可區分為:「初老(65~74歲)」、「中老(75~84歲)」及「老老(85歲以上)」,以及「有錢有房老人」、「無錢有房老人」及「無錢無房老人」,還有「與子女同住老人」、「老夫老妻同住」、「一人獨居老人」等各種情境,都應該分別深入的探討。
拆除重建都更不易
張桂霖博士和我曾在2013年於「都市與計劃」(TSSCI)發表《從初老到老老年齡增長的居住安排》論文。本文運用衛生署與密西根大學合作之「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縱斷面資料,利用相同樣本分析老人在初老、中老、老老不同階段的居住安排。過去國外文獻研究顯示,年齡增加與子女同住機率呈現U型關係,但是台灣隨著老人年齡增加,卻呈現直線下降,顯示年紀越大的老人,其獨居情況越嚴重,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視與協助。
尤其目前的退休金制度,隨著年齡的增加,退休金將逐漸减少,相對生活醫療支出將逐漸增加,如何維持有尊嚴的老人的生活及居住安排越顯刻不容緩。
很慶幸這一代的老人當時購屋尚未面臨目前不合理的房價高漲,大多能夠擁有自己房屋,即便未能與子女同住,其房產價值的提升與居住生活的安排,仍然可以獲得基本支持。但是隨著房屋也逐漸老舊,缺乏電梯及無障礙設施,「老人住老宅」的困境逐漸嚴重。
或許有人建議透過「都市更新」即可改善老人的居住與生活品質。然而從老人立場思考,不只是都更協商談判困難、搬遷改建,多需要長達10年以上的折騰,而且還要再重新適應搬出、搬入新的居住生活,如此一來,對老人一動不如一靜的思維,拆除重建式的都更似乎並不容易。因此,重新思考整建維護式的都更以加裝輔助電梯或電扶椅與無障礙設施應該是對老人更為實際的作為。
然而老人面對收支越來越不平衡的擔憂,「窮的只剩下唯一的自有房產」,如何維持尊嚴的生活與居住(在宅老化),能讓老人根據自己的需求條件,透過「多元模式的以房養老」便是必要的制度建立與教育推廣。
照護贈與利人利己
我曾在2009年即在最早的「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方案研討會」中提出《台灣「以房養老」三方案模式提議》。建議除了當前金融機構推動的「逆向抵押貸款」方式外,更應該積極推動由壽險業者主導的「售後租回」方式,不但可以增加老人的生活費用,而且不用老人自己花費整修維護目前居住房屋。除此之外,我最讚許推廣的是由社福團體主導的「社會照護贈與」方式,這讓老人不是拿到金錢而是住在自家且獲得長期的照顧服務,百年之後,再把房屋捐贈給該社福團體,如此「利人利己」,應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由於我今年領到「老人卡」也剛正式退休,自身面對當前的老人問題頗多感觸,也希望過去研究的老人居住安排學術成果,能夠提供參考,希望有助於老人的尊嚴生活與居住安排。
張金鶚專欄:尊嚴的老人生活與居住安排(張金鶚)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90813/38417150/
老人居住安排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老人人口持續增加,尤其「獨居老人」及「老人住老宅」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老人問題」值得大家重視!今天8/5自由這篇報導值得關注(新聞如下連結)。
我們老人釣居住與生活長照仍有相當努力改善空間。面對不同的老人:「初老(65~75)」、「中老(75~85)」及「老老(85歲以上)」,以及「有錢有房老人」、「無錢有房老人」及「無錢無房老人」,還有「有子女同住」、「老夫老妻同住」、「獨居老人」等各種情境,都應該更深入的探討。不同領域的產官學界應投入更多資源面對「老人問題」!
目前較嚴重的是「獨居老人又沒錢沒房」,政府除加強社福及醫療協助外,相關的租屋服務更需重視。
另外,由於相關老人福利資源不足,加上退休金的大幅減少。我長期推動的「多元以房養老」方案,應該積極推動,建議政府立法「以房養老條例」以健全制度。
老人自己也要有正確觀念,積極參與社會休閒與公益活動,豐富自己退休的黃金歲月,再創「安可人生」,老人必先自助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升。
尤其我今年拿到「老人卡」也正式退休,頗多感觸。也希望過去作過的老人居住安排相關研究能提供參考。
https://ec.ltn.com.tw/m/article/paper/1308381
老人居住安排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666個恐怖北角鬼故事
北角666個恐怖鬼故事
6個恐怖北角鬼故事
北角6個恐怖鬼故事
香港島北角6個恐怖鬼故事
6個香港島北角恐怖鬼故事
鄰居
我居住在北角. 每一次出門,走出門外的時候,升降機的門便會自動打開。升降機是很舊的,大概有二十至三十年。乘搭升降機的地方很昏暗。有一次我眼見四處都煙霧瀰漫,望了幾秒鐘,就連對面單位的鐵門也看不清,突然有一層好像輕紗這樣的東西向升降機的方向飄走,然後視野就變得清楚了。
這一件事大概在6、7年前發生的
由於北角那麼大廈都是密密麻麻的
所以打開窗戶就會見到對面家裏的人
有一天,我下學回家的時候,大概6點左右
從廚房的窗戶看到對面單位的廚房有一人站在這。
原來是對面單位的男戶主
那一刻我跟他打了一個招呼 笑一笑
然後我喝了個水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
突然想起...
對面單位的男戶主很早已經燒炭自殺了
我回頭再看一次
對面單位已經 「人去樓空」沒有人在這...
—————————————————————————
菲傭鬼故
大概幾個月前我請了一個新菲傭,而這個故事是她跟我說的。在此我稱呼她(菲傭)為啊May。
啊May大概十個月前,第一次來到香港工作,一開始她是安排在北角某大型的屋苑工作,而這一份工作,最主要的是照顧人,有一個患病婆婆、兩夫婦和一對正在讀中學的女兒。
去到這一家人的家裏,見到婆婆是需要用拐杖走路,而且骨瘦如柴,一開始婆婆對她是很抗拒的,啊May每一次去扶她都會被她推開,不會跟她說一句話,啊May只好勤力地做家務,把婆婆房間打理得乾乾淨淨。
兩個月之後,有一天,婆婆突然開聲用英文跟啊May說話,原來婆婆曾受過高等教育是一位退休的教師,而她的丈夫已過世,生前在內地開廠,現在由兒媳打理。
可是聽婆婆說,自從她的兒子開始打理工廠工作,工廠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他的兒子想賣掉現在正居住的單位,送婆婆去老人院,可是因為婆婆是業主,婆婆不想離開這一間住了20多年和先生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 婆婆還說,就算要死也要死在屋內,因為覺得先生會回來這裡接她的。
婆婆覺得他的兒子請了傭人去照顧她,其實就是想哄她賣掉單位,所以一開始便不喜歡啊May。
其實啊May都知道家中各人跟婆婆的感情都不是太好,沒有人會主動跟婆婆聊天,還把她當成透明一樣。
慢慢啊May便成為婆婆說心事的忠實聽眾,可是婆婆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婆婆覺得很快便會離開,等待着她先生接她離開的日子很快就到,還千萬叮萬囑啊May,如果他病發時不要打電話求救,好讓她在屋中離開,終於有天早上,所有人都去了上班上學,婆婆突然病發。。
啊May見到婆婆在床上很辛苦,佢走過去問婆婆,替她報警好嗎?婆婆便捉緊啊May的手,搖頭示意啊May,不讓她打電話.
過了一會婆婆合上眼睛,微笑着,窗外突然吹入一陣涼快微風,捉着啊May的手也慢慢鬆開, 這時啊May立刻報警求助,然後再打給夫婦二人,婆婆被証實已過身。
夫婦也趕緊回家,看到婆婆死狀安詳,咀角帶微笑,婆婆是安然離世的,並非因病厭世自殺,單位也不會變成凶宅。
第三天,屋內開始有奇怪事情發生,啊May去清潔婆婆房間,房門突然自動關上,
晚上屋內的燈光會無故閃動,這些都只不過是小問題。
直到婆婆去世差不多半年左右,有一日,男主人打電話回家跟啊May說,一會兒會有地產公司的職員帶人上來看看,待會真的有人上來看,當他們認真在看的時候,主人房和兩個女兒的房間,正當要去看婆婆的房時候,原本房間的門是開着的,可是突然在冇風吹的情況下,突然,「澎」一聲很大力地關上了門!當時全部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那個地產公司職員還問,是否房內有人呢?而啊May說屋內只有她一個人。
那個職員想去打開門,可是完全打不開,那最後只好離開。
到晚飯的時候,他一家人加上坐在啊May上一起食飯,雖然婆婆離開了,可是她平時食飯的座位還放在這,男主人問啊May今天那些人上來看單位的情況,啊May便如實告知,女主人和兩個女兒聽完非常害怕,可是啊May還繼續說着,她經常會覺得婆婆還在屋內,男主人聽到便非常生氣,說要解雇啊May!在那個時候婆婆平常坐的位置,突然住後掉下了,然後所有的燈也熄滅了。嚇到女主人和兩個女兒走出屋外,男主人便走去開婆婆的房間門,起初是開不到的,後來男主人對着房門說,啊May不會聽中文,所以不清楚他在說甚麼,過了一會房門便可以打開了。
第二天早上,男主人便補貼機票和代通知金給啊May,把啊May送去僱傭中心。
在啊May差不多離開的時間,去到婆婆的房間前,在心裏跟婆婆講了一句「再見婆婆」房裏又無故吹來一陣涼風,很溫柔地吹向啊May的臉,就像向啊May道別一樣,之後啊May便寄居在僱傭中心,輾轉到了我家工作了。
——————————————————————————
叮叮
話說在七年前的11月尾左右,下班時,在北角乘搭叮叮到中環。當時我坐在車尾另外一旁的閘門旁邊,那時候天已經全黑了,而迎面經過的另外一架叮叮的司機右邊,有一個老伯身穿黑色唐裝雙手下垂,頭微微向下傾斜往前看。
那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那個老伯為什麼可以不用扶手,念頭剛閃過後那個老伯好像能感覺到這樣,他立即有敵意地看着我!那我自然的反應當然是低頭不敢直視,直到他走過才敢抬起頭,接著看到迎面經過的另外一架叮叮落客,便發現我剛才是見到鬼。。
—————————————————————————
自言自語
22年前,在我中五的暑假,我去了北角一間的酒店做保安員。那時候我的職責是跟其他保安員沒有分別,在大堂站崗、巡邏或到控制室工作。
有一天我上夜班,大概凌晨一點鐘左右。
當我走到7樓的時候,我看到靠近最尾的房間有個住客的門打開了,他站在門口旁邊,當我走到另外一邊時我還看到他站在這,然後我轉身走過去問他需要幫忙嗎?那個男人說沒事,然後跟他說了兩嘴,大概10分鐘左右,巡邏完所有樓層後回到控制室時,突然被主館責備,問我剛剛在7樓的時候到底在做甚麼!?對講機也沒有回應!
然後我便解釋當時有一位客人有時需要幫手,那時候主館面色一沉,然後我們一起看回當時閉路電視片段,我們都嚇到了!當時只看到我一人站在走廊自言自語。。。
—————————————————————————
[真人經歷] 殯儀館上身
今天我一家人去了北角逛街、然後便去了「康怡吉豬島」買東西回家食.
在我們坐計程車的途中,最小的兒子已經很煩躁,姐姐碰一下都生氣。
終於到了家了,大概七點左右、他突然很困. 仍然很不耐煩、不過還是睡覺了。
過了半個小時,他又開始煩躁起來
睡醒後又開始哭,還拉了一點青綠色的屎。接著他哭得越來越厲害、不停地叫媽咪、我的老婆抱著他,他又不斷地掙扎,那時候我感覺到他不是普通的鬧別扭、所以我拿了一道平安符在他身上掃一掃,可惜沒有效用。
而且兒子還開始目露凶光,不斷咆哮。他只有一歲半而已,所以我很擔心他的安全。
然後我給了一串佛珠鏈讓他戴上,可是他推開了,然後我心裏向四面神念着說:如果可以把他們(鬼)請走、我明天立刻去拜祭四面神、最後兒子真的平復了,還有很疲倦地躺在媽媽的身上。
事後老婆跟我說,原來今天我們曾經在北角殯儀館的附近經過、可能因為這樣就見鬼。。
舊式工廈長髮女子
我之前有一份工作,是在北角的一座很舊的工廠大廈裏面工作,它舊的程度是還需要那些 「揸?」的人,用人手開門的那種。
那我們的OFFICE就是整個樓層的,有兩個大正方形中間還有條小巷連接一起的,而我這邊的OFFICE中間有個很大樑柱在這,奇奇怪怪的。那我們2邊做的生意範疇是不一樣的(我的舊老闆是黐著她爸爸的OFFICE 用的)。平時另一邊的人都是很晚才走的,無論那一邊的所有職員離開了, 都需要關掉自己那邊的燈才可以走,不用理會別人那邊。
話說,那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在他們那邊全部的人都走了,還關了燈。即是整座大廈只剩下我一個人在這。沒有人在,那當然要打開機播音樂啦!
好啦,到了11點左右,我明明在聽着陳醫生的歌,怎可能會聽到女人聲音呢?那我就抬高頭,大膽地四處看看,接著。。。我在一個樑柱旁邊.....看到有一個長髮白衫女子飄了出來,當時真的嚇呆了.....
最後,我才發現原來那個長髮女子是另外一邊OFFICE 的人來的,她以為她們的電燈按鈕是在我這邊,所以才一邊打電話問人一邊找電燈按鈕,真的差點被他嚇死。。
老人居住安排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三波疫情持續,羅卓堯(Ivan)是第二次披甲上陣的醫護人員,他更是自願舉手加入Dirty team,「相對其他同事,我未有家庭和小朋友,父母又不用天天回去照顧他們,所以相對沒有牽掛。」
他預計,待在隔離病房工作日子為期八星期。這段日子期間,他特別搬到醫管局安排的酒店隔離居住,免得傳染他人。他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從醫院乘坐穿梭巴士回酒店,在那暫時的住所中倒頭大睡。那些一人住酒店的晚上,他看看書、健身、吃外賣,沒甚麼正常社交活動。
家人有時會來探訪,帶了些日用品及水果給他,雙方珍惜隔着口罩相見的日子,他形容:「有得見吓都好嘅」。面對疫情的未知之數、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他承認有心理準備,始終沒有人會知道死神何時會叩門,但他不是最擔心自己性命:「未至於寫遺書,但做這一行,一定有心理準備。我最怕是傳染到家人或者老人家。」
今年度,醫管局宣佈全體員工凍薪,前線醫護雖然不解,卻仍然選擇緊守崗位,他更是自願舉手加入Dirty team:「我們都不是為了醫管局做, 不是為了香港政府做,而是當我們投身醫護這一行開始,就是為了救人,希望幫到人拯救人命。」
是的,訪問間,他真的花了很多唇舌說別人的情況,對於自身卻是輕描淡寫。說到同事的辛勞、病人的痛苦,他的表情特別肉緊:「有個八十多歲的伯伯,天天去老人院看他的老婆,最後就永遠看不到了。這些其實是人命來的,她覺不覺得這些生命是要負責的?」他認為,政府未有做好邊境防疫,去到第三波疫情仍然沒有汲取教訓,導致很多病人受苦,尤其是年紀大的病人……
前線醫護辛勞,但他念茲在茲,卻是別人的生命。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老人居住安排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7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GoILtJbeAP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加坡在本月初爆發第二波疫情前,確診人數不足一千,而今猛升到13,000多宗,絕大部分患者是外來勞工。歐美國家很大一部分的感染者是老人院的長者,全球範圍的監獄極有可能是新一輪感染「震央」。當衛生部門在宣布強制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離政策時,他們沒有顧及社會上毫無保障而且是無法執行社交距離的弱勢社群,當官員「如夢初醒」發現,要控制疫情,弱勢社群不能被忽略,卻又束手無策。人們不禁詰問,究竟什麼才是「適者生存」。世衛組織曾經褒獎新加坡控制疫情的成效,而今這個人口排名114的國家,感染人數卻是世界第26。新加坡不但丟掉了管理效率的美譽,還因為不顧外來勞工死活而遭譴責。20萬名來自南亞國家的勞工,被安排住在擁擠的簡易宿舍,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0平方呎,社交距離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夢想,他們也知道疫情就在身邊,但需要依賴日薪才100港元的微薄收入來養家餬口,所以一直啞忍。
蘋果頭條
政府上月公佈限聚令時,多次叫市民以常識判斷會否犯法。香港警察的常識似乎異於常人,昨晚出動驅散太古城內和平唱歌的市民前,突然自行釋法,「嚴正澄清」無論聚集者是否相距1.5米,只要多於四人及「抱有共同聚集目的」便是違法。律師質疑警方詮釋違反法例抗疫原意,並批評警方無限演繹法例打壓公眾活動,「唔通市民一齊去行獅子山都犯法?」
昨傍晚6時後,太古城商場中庭及各層欄杆位置陸續有人站立,有人高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手勢,又高唱《願榮光歸香港》,久違的抗爭口號響徹整個商場。參加者高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以及各式標語表達訴求,當中包括「為自由企硬,反23條立法」,有人高舉黑底白字名牌,表示支持4月18日被警方拘捕的15名民主派人士。
東方正論
香港昨日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是七日內第三日零感染。正當林鄭沾沾自喜撰文自誇抗疫漸露曙光之際,一個不容小覷的風險卻悄悄逼近。醫管局至今錄得九宗「復陽」個案,最新一宗更在昨日錄得,加上不能排除無徵狀感染者潛伏社區,抗疫漸露曙光會否一下子變成一片黑暗,不能不令人擔心。
復陽情況最先見於內地,接着南韓、歐美多地都有同樣情況出現,香港也不例外。專家大多數認為復陽是病人體內殘餘病毒未清除,或檢測不準確呈假陰性所致,傳染性不強。
星島社論
近日市民最想看到的新聞是「零確診」,以及見不到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開記者會,昨天便再有此好消息,而且是一星期內第三次。疫情會否反覆,沒有人說得定,仍須密切監察,但陰霾中漸露曙光,則甚明顯,如情況持續好轉,政府應積極考慮分階段放寬限制措施,包括於稍後適當時候局部開放入境,讓民生逐步回復正常。至於步伐多快,以及如何具體落實,則須同時兼顧防疫與經濟民生的變數。
香港疫情趨於緩和,從一些科學數據也可看到,例如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計算的新冠病毒平均繁殖率,本月至今持續低於一,即平均每名患者可傳染的人少於一名,顯示病毒傳播已逐漸減弱。這解釋了為何近期大部分確診個案都是由外地輸入,本地感染的數目極少。倘若入境者沒有大幅增加,依上述趨勢,社區傳播的風險應不斷下降。
經濟社評
港府換班後,創科局易帥,市民期望在新人事新作風下,創科發展能有重大轉變,勿再讓本地科研不獲重視而轉投內地生產事件重演。港府須釐清創科政策,是着眼扶持最先進技術抑或本地優先,更須把握疫情的新機遇,爭取做出成績來。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昨出席電視節目時,對理大研發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技術不獲政府資助,最終要由深圳市政府出資研究,承認港府的市場觸覺遜色,將會加強與各界合作。
理大事件傷透創科企業的心,因政府過去兩年投入逾1,000億元在創科,當理大科研有成果,當局卻不用,也沒有解釋。究竟是理大的研究並非首創而不用?抑或港府欠缺本地優先政策?當局須向相關業界釐清創科政策準則,同等科技不是可行便獲採用,而是要經過評估其效能,甚至能培養出產業才獲得扶持。
老人居住安排 在 老人居住選擇 - YouTube 的必吃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人生,同樣重要」老年生活 安排 是一個關於學習,決定,改變和適應的過程,並且長者的學習能力將影響未來生活 居住 地的選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