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急診檢傷站,兩個老人急匆匆將一個小男孩送來,男孩的臉色蒼白,肚子鼓的很大,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也大不出來已經兩個禮拜,幾乎沒幾滴又深的跟茶一樣顏色的尿,他肚子以下肢體發白無血色,腳趾深紫色至發黑,左邊的小腳趾斷了一截,小男孩很虛弱,頻頻嘔吐,吐得都是酸水,虛弱地連話都說不清楚。
急促的奔跑腳步聲,他的爸爸媽媽衝到病房一進來就責罵男孩貪吃吃壞肚子,怪罪父母怎麼把小男孩照顧成這樣,直到看到小男孩發黑發紫的下肢,以及斷掉的腳趾,才沈默不語。這個醫院每一個角落都好似瀰漫著自責內疚,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小聲聽到小男孩爺爺奶奶啜泣聲,
「要不是妳說我們兩個工作那麼忙,沒時間照顧小孩,讓爸媽來照顧,也許就不會這樣….」
「怎麼又怪我了?不是你說你要專心準備論文,有兒子在會影響你的嗎?」
可悲劇已經發生了,黑掉的雙腳,只能截肢了,責怪誰又有何用呢?
小男孩從出生後就被託付給爺爺奶奶,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少回來看他,電話裡總說因為工作太忙……
男孩只知道爸爸媽媽在好遠的地方,
「我爺爺說:我爸爸媽媽是超人!我爸爸媽媽好厲害的呢!他們要保護地球,有好多好多任務打敗壞人喔!」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個正在念博士班,一個教授助理,實驗研究加寫論文占滿了他們的生活,陪伴但卻沒有留給自己兒子一丁點,合理的無可奈何。一開始每個禮拜都回來看小男孩,但後來有時三個月才回來一次,起初爸媽要離開的時候,小男孩還會喊著爸媽,滿臉依依不捨,「爸爸媽媽,你們要早點回來看我喔!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住啊?」;後來小男孩只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好像爸媽只是客人,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小男孩的照顧自然就落在兩個70多歲老人身上,換尿,餵奶、餵飯,洗沾滿泥的褲子衣服、教著怎麼開口說話,
「哎呀我們小寶的小雞雞露出來了!我們換布布囉,啊!!又尿在我的臉上了!」
「哈哈哈,反正童子尿養生,你多吃可以老當益壯啊!」
爺爺奶奶總是圍著小男孩調侃彼此。
從教小男孩穿衣服、拿湯匙到自己吃飯,從被推著娃娃椅到騎三輪車,磕著碰著冷著熱著,都是爺爺奶奶的無微不至。爺爺奶奶下地幹活,種田種菜養雞鴨豬牛,小男孩總在旁邊當個小跟屁蟲,學得有模有樣,小男孩發燒生病了,爺爺總用祖傳藥水,這組祖傳神藥還真有效,以前的生病總沒留下病根。
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小男孩肚子脹氣嘔吐,喝了祖傳藥水幾個月都沒有好,常常半夜肚子痛到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不知所措,只抱著他一起哭。便秘越發嚴重,大便顏色從暗褐色變到紫黑色,鄰居街坊聽聞小男孩生病,都說小男孩一定是吃了放太久的食物。儘管神藥苦不下嚥,爺爺總是逗著布偶戲,布偶演的有聲有色,為的是博得小男孩臉上的一笑。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小男孩骨瘦如柴,更加皮包骨,骨頭肉眼可見,一下子彷彿滄桑了十歲,而擔心的爺爺奶奶臉上也是憔悴不堪。
以前每次小孫子挑食時,奶奶講故事,一人演三角,學著狗叫貓叫大象叫,學著豬走路、猴子爬樹哄小孫子吃飯。爺爺陪小孫子放風箏,風箏落在地上,被狗叼走了,爺爺追狗時還摔了一跤,
「爺爺你好笨喔!我跑步都不會跌倒,我不管!今天一定要把我的風箏撿回來,不然我就不回家!」
「好好好,爺爺再給你做一個好不好,還是,你想不想學怎麼做風箏呀?」
「想要!我要學做風箏,這樣我以後只有一百個風箏、一萬個風箏可以玩了!」
其實這祖傳神藥就是去廟裡祈求的符水,幾月來小孫子喝著沒有改善,爺爺就越求越多符混水給小孫子喝,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家裡以前窮的買不起電視,生活就是農活以及些偏方。
好長一段日子,爺爺奶奶儘管不會智慧手機,還是戴著老花眼鏡,找到電話按鍵,給男孩的父母報平安;孫子生病之後,由於知識有限,並沒有把小男孩病情傳達清楚。他們所住的深山幾乎沒幾戶人家,鄰居彼此親近但又住的遙遠,一天小孫子忽然叫不醒了,全身蒼白鐵青的瘮人,爺奶半夜衝到鄰居家,請鄰居幫忙,終送去醫院。
父母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句句數落,每句責怪都像刀一樣紮在爺爺奶奶的心臟上。小男孩診斷出得了胃癌,合併腸子缺血性阻塞,急需開刀並截肢。
「都是我不好!我好笨,我們沒有讀書,我的愚昧無知害了小寶!」爺爺槌著胸口拍著腦袋,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按這心上,低頭不說話,眼淚一滴、两滴、三滴、四滴落在鐵椅及醫院地板上。
數次開大刀的術前術後,爺爺奶奶寸步不離,他們細心的為小男孩擦澡,用棉花棒沾水在嘴唇上,為他換衣服,他們輪流躺在醫院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手術小男孩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同時切掉三分之一的小腸,腿保住了部分,左腳踝以下截肢。在等腸子恢復好的期間,婁管接到小腸裡提供營養,另一個管子直接到大腸,等於他的肚子上有兩個洞,一個是食物進去,另外一個是排洩物出來。兩個月後,小孫子能靠著拐杖下床,但是走路時肚子前的袋子會有摩擦聲,沙沙作響,儘管爺爺奶奶鼓勵,但小孫子還是覺得很丟人,不肯走出病房的門,只是在病房內緩慢走動,復健老師每天來陪他,這兩個造婁管就像他的心結一樣,好難移除。
奶奶開始有了坐骨神經痛,或許是因內疚,每一秒都想陪在小孫子旁,捨不得去看醫生去復健,爺爺給孫子買遙控飛機,在有限空間及高度的病房裡,遙控飛機不上不上著飛著,小孫子終於露出久違的笑。
遙控飛機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打翻了爺爺的安眠藥、心臟藥及胃藥,奶奶的止痛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整包藥袋連同鋁箔包裝的藥都滑了出來。看著面前的藥,小孫子臉上凝固沉思:以前爺爺奶奶身體硬朗,起早貪黑,從不用吃藥,而現在一大堆的藥……他們也為我操碎了心,明明全身都痛,卻願意陪他睡在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好幾個月。 小男孩似乎瞬間長大,每天認真復健,義踝也裝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也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頭髮也白了。他們承擔的我們的苦痛、我們的幼稚、我們的叛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老人便秘急診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爆卦] 急診現況 https://disp.cc/b/163-dzEK
『非造謠
沒有揭露病人病況也未違反個資法
病人個案數 死亡病例以指揮中心記者會為主
我是位於北部醫院的急診醫師
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急診現況
這篇不是造謠也不沒有要造成群眾恐慌
只是單純讓廣大的社會大眾瞭解疫情的嚴峻
與正確的衛生知識教育
(不希望記者採訪、可轉貼)
#目前台北區域的大醫院急診應該都面臨類似的情況
#而且有的醫院比我們更慘
急診為面對所有人的第一線
無可避免的承擔所有高風險病人與疑似染疫的病人
#目前情況是任何病患(無論有無可能染疫)
#都會先當成「#疑似有COVID」
你胸口痛=> 先驗COVID PCR
你頭痛=> 先驗COVID PCR
你肚子痛=> 先驗COVID PCR
你便秘=> 先驗COVID PCR
你腸胃道出血=> 先驗COVID PCR
所有患者一律COVID PCR陰性才能入院
因為如果有COVID而不知道的情況去住院會造成嚴重的院內感染
因此許多醫院的政策就將戰場定為急診
那COVID PCR要多久會出來呢?
在我們醫院實際流程大約是24小時左右
而且會因為最近爆量的緣故更久
大家一開始聽到一定覺得很恐怖
怎麼可以把急診當成髒區(熱區)呢?
我們急診醫護一開始也很無法接受
畢竟我要每個病人都等PCR出才能住
就代表病人全部都卡在急診
除了照顧上的數量會更多而影響原本護病比外
最恐怖的是
「已感染者與未感染者同處同一空間長達數小時」
這件很恐怖的事情原本是可以被避免
假如在急診病床是可以區隔很開甚至很多負壓床
那應該不會發生
不過相信大家只要有來台灣的醫院急診看過病
應該都知道我們的病床很多只靠窗簾隔開
好一點的有幾塊板子
而急診負壓床的設計也不是為了容納這麼多病患的
一間醫院急診負壓床頂多2-4間(我們是2間)
你問我到底可以放幾個人呢?
合法與合理的情況是2人
其他情況可以請大家自行推測
上述的政策一定會被詬病
但當每個人仔細冷靜的思考就會發現
「要COVID PCR報告陰性才能住院」的邏輯
其實是感控為了防止更嚴重的院內感染而制定的
假如戰場不在急診能在哪裡呢?
假如不在急診把病人擋住還能去哪裡擋住呢?
當了解到這樣的「犧牲」
是為了更大的病人安全
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欣然接受
這時又出現其他幾個問題
「有病沒病放一起 沒病的怎麼辦」
「他可能只是發燒腸胃炎來看醫生怎麼就得病了」
「我咳嗽只是來看醫生怎麼旁邊就躺肺炎病人」
我相信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院動線
也沒有完美可以區隔所有人的界限
現在因為疫情的問題
每間醫院的工務與行政體系都在快速運作
希望可以做出合理的動線
蓋更多負壓或是做出一堆隔板
但最近這一週已經發生太多事情
可能短時間也緩不濟急
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很重要的事情
「現在來看急診 真的都要是大病 不然你來急診的風險高的無法想像!」
關於病人的情況與人數
因為我不是指揮中心也沒辦法公布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講出事實還會被當造謠啦)
只是告訴各位現況
「大概就是我們已經遇到很多中獎的阿公阿嬤」
「甚至有的還獨居?!」
別問我獨居怎麼得病因為沒人知道
而老人得病的死亡率很高很高很高
我們常常看到CXR(胸部X光)再看年紀
就可以腦中盤算一下他的治療、預後
更慘的是這些老年人的家屬也幾乎是被隔離的情況
我們已經有幾個掛了卻沒人可以辦後續手續
=> 非造謠 沒家屬沒社工甚至社工也感染早就有新聞
這種喘到不行或是一看CXR就要插管的病人
我們插管的過程也是百般艱辛
在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必定會有飛沫
也需要正面對決患者呼吸道
(因為要挑起會厭才能看到聲帶與氣管)
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都穿著完整全套PPE
大概有3層防護衣、3層手套、2層口罩、護目鏡
你會覺得身體很難受控不是自己的
走個路就會爆汗更何況做這麼多急救措施
有時後還需要CPR壓胸
這樣的病人有多少呢?
我無法告知各位數量 =>一切以指揮中心公布為主
而且這種老人家插管後的死亡率也很高
因為他們本身就有太多共病
可能本身心臟差或是腎臟功能差
都會惡化COVID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ARDS
疫調與TOCC的重要性已經沒有想過去重要
「萬華居民是有被規定要在萬華不能移動嗎?」
「獨居都會中鏢了我還不知道什麼樣不會中」
按照我挖到陽性的病人
真的沒有人會誠實告訴你他去過哪裡
也有人問
「看似指揮中心公布的死亡人數不多?」
可以參考前幾篇新聞提出的
「昨天確診者可能今天還沒公佈」
=> 非造謠 確實已經是新聞
現在醫護人員都擔心的問題是
「我們病房與負壓床還有ICU是不是足夠的?」
這個問題我們也沒答案
貼心又安心的政府昨天回答是「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第一線只是擔心未來可能沒床大家都卡在急診插管
走道上放滿者插管病人
COVID的重症比例在有症狀的患者是4-6%
再加上目前傳染力驚人的快
且初始感染區域的感染者都是中老年人(萬華多)
這些都是使台灣更加嚴重的情形
也是醫療體系會被壓垮的主因
1000人得到COVID就有40-60人
可能需要插管呼吸器加護病房
相較過去一個大家害怕的流感病毒
重症率極低 只有千分之幾到萬分之幾
疫苗證實可以有效較低死亡率與重症率
我們醫療人員目前最大的希望與解決COVID
似乎只能仰賴疫苗
而且全民至少50%接種後的2-4週才能看出成效
在急診的我們有幾個建議
1. 現在儘量不要生病
2. 生病如果是小事也不要來掛急診
#你來急診的風險高到沒辦法想像
3. 家中老人請保護好
你得病可能沒事 他得病是大事
也請你儘量不要出門帶病毒回來給家人
4. 能打疫苗就快點去打 你沒得選了
(我們一開始也幾乎不打AZ 現在全部認命打)
我們也有問題想詢問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
1. 雖然現有醫療資源雖然不夠完善
但重症病人目前還可以有ICU床與呼吸器
如果未來在幾週後開始重症病人量大增
我們假如連加護病房、呼吸器也不夠的話該如何?
希望警察不要找我約談說散佈謠言
也希望記者不要採訪
因為我還要穿著防護衣上班12小時
也不要有人一直拍拍肩膀跟我講辛苦了
#你真的只要好好待在家裡不要亂出門
#就是對我們第一線醫護最大的鼓勵
因為我真的不想幫你插管還有接上呼吸器
現在每次在換隔離衣PPE的時候
腦中都會有bee gees: stayin’ alive的旋律
https://youtu.be/I_izvAbhExY
大家加油
Stayin’ alive』
#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老人便秘急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業是一種態度!」
在繁忙的急診過年班,還能保有100%面對每一個狀況的原則!
他也常常在一般人難忍的重味狀態下,溫柔地解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宿便問題!
上一次,老人家的便秘舒坦了,還硬要塞小費給他!表達感恩!
說實話,田醫師入行這麼多年也沒有因為幫忙挖大便或插尿管而得到特別感謝!
真心佩服也欣賞這位急診專科護理師的態度!
也很驕傲是他的同事!👍
#在急躁忙亂情緒堆積的急診室其實很少聽到謝謝❤️
#但是他證明還是可以有美好的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