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波魚已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等級魚種。由中研院發布之《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更在今年將曼波魚調整為避免食用的紅燈區 。
性情溫和的曼波魚,在國外被視為海洋明星,吸引全球觀光客前來與之自在共游。跟隨黑潮洋流途經臺灣花東沿海,臺灣人也給了曼波魚一個舞台,應該是一張餐桌。
曼波魚本來是被稱為「翻車魚」,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為發展觀光,舉辦「翻車魚盛宴」,以翻車魚的魚皮與腸子(俗稱龍腸)作為餐桌上的賣點,後續向民眾徵稿替翻車魚更名。將翻車魚重新包裝,以「曼波魚」華麗登場。
曼波魚更名的由來,源自於牠在海中的泳姿,如同跳著曼波舞。而以俏皮泳姿更名的曼波魚,臺灣遊客們卻都在是餐桌上認識牠。
每年4-5月曼波魚洄游盛季,漁民便開始配合政府打造的「曼波魚季」,捕撈曼波魚為遊客端上桌祭五臟廟。
諷刺的是,在這樣大量捕撈曼波魚的漁業政策下,漁業署的漁業年報裡面,卻看不到翻車魚的相關捕撈數據,顯示漁業署未能對曼波魚進行妥善的漁業管理。過去那幾年的曼波魚季,讓曼波魚陷入危機,遂於2006年停辦,但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傷害,恐難以快速恢復。
接著看看國外的案例,印尼峇里島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不將曼波魚當成食材,而是將個性溫和的曼波魚打造成觀光吉祥物,每年7-8月,眾多潛水客爭相前來與曼波魚互動,為當地帶來豐富的觀光財。
若能在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中取得平衡,亦能創造經濟效益。當我們面對大海資源耗竭的事實,應停止過量捕撈,讓曼波魚在牠的主場舞台「海洋」裡持續發揮明星魅力。
保育臺灣海洋生態, 邀你和我們一起努力,朝著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的目標前進:https://act.gp/3zZWgoe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翻車魚花蓮」的推薦目錄: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施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施文彬電音本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轉錄]悲哀的台灣可憐的曼波魚- 看板JJBS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在這樣大量捕撈曼波魚的漁業政策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曼波魚花蓮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曼波魚花蓮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翻車魚花蓮 在 花蓮『花蓮曼波魚餐廳』|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 愛食記App 的評價
翻車魚花蓮 在 施文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在洄瀾"MV首播
2020年10月6日(二)12:30
其實洄瀾跟花蓮的傳說,是有待商榷的,網路上搜尋,跟當地人聊天,深入一點就能理清,當初是花蓮的民眾與相關單位,致力推廣後山觀光的一次活動企劃,也因此讓原本花蓮如此美麗的名字,再加上一筆洄瀾壯闊的想像。
這種事在台灣各地都有,流傳久了後,仿佛成為典故,甚至變成歷史,說來,其實都是在地人對自己土地的用心,用民間傳奇的心情來聽故事,不只能感到神奇美妙,還多了一份愛鄉愛土的情懷。
好像不只,包括翻車魚也改名成為曼波魚,這些做法,無非是想吸引更多人到花蓮,但其實只要到了花蓮,親身感受空氣陽光水,就不需要其他方法了,大自然自然會招攬每個人的心情,讓大家念念不忘,還想再來。
緊來去-台灣音樂地理雜誌
https://youtu.be/QT33XQrfWw4
翻車魚花蓮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星縣市參訪:花蓮縣】
透過友善的漁法,讓海洋資源永續發展,來到「洄游吧」,聽GIGI介紹不同的漁法帶來的生態影響,也和同仁們一起製作花蓮當地的鬼頭刀和翻車魚料理,藉由食物建立起人與海洋的連結,讓人更認識家鄉的海洋,相信新竹市也有潛力,讓大家重新認識新竹豐沛的海洋資源。
花蓮縣的有機農業,也有著相同精神,從產銷履歷到校園營養午餐,採用友善的農法和在地直送;豐沛的自然景觀結合藝文饗宴,這都是非常值得新竹學習的,透過認識各縣市的政策與方案,將這些珍貴的經驗回饋到新竹,讓美好的事情在新竹持續發生。
#花蓮縣 #觀光 #農業 #漁業 #洄游吧
翻車魚花蓮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NKpkudSYls/hqdefault.jpg)
翻車魚花蓮 在 施文彬電音本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其實洄瀾跟花蓮的傳說,是有待商榷的,網路上搜尋,跟當地人聊天,深入一點就能理清,當初是花蓮的民眾與相關單位,致力推廣後山觀光的一次活動企劃,也因此讓原本花蓮如此美麗的名字,再加上一筆洄瀾壯闊的想像。
這種事在台灣各地都有,流傳久了後,仿佛成為典故,甚至變成歷史,說來,其實都是在地人對自己土地的用心,用民間傳奇的心情來聽故事,不只能感到神奇美妙,還多了一份愛鄉愛土的情懷。
好像不只,包括翻車魚也改名成為曼波魚,這些做法,無非是想吸引更多人到花蓮,但其實只要到了花蓮,親身感受空氣陽光水,就不需要其他方法了,大自然自然會招攬每個人的心情,讓大家念念不忘,還想再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T33XQrfWw4/hqdefault.jpg)
翻車魚花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北回歸線是北半球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環繞北半球十六個國家,總共建有九座北回歸線標碑,其中在臺灣就有三座,分別位於嘉義的水上、花蓮的舞鶴及花蓮的靜浦,每年夏至時(6月21日或22日),正午的太陽將直射此地。花蓮舞鶴標誌--位於花蓮縣 瑞穗鄉,碑頂成斜角狀,碑身兩面 有「北回歸線標」字樣,上端有一 根雙向箭頭指標。而這座北回歸線地標也是有著它的淵源與歷史,原先瑞穗鄉舞鶴村的這座北回歸線地標,並不是立在此,在日據時代1993年間,當然為了推動紅葉溫泉和瑞穗鄉的溫泉觀光旅遊,本建在其距離標準線之地,南約3公里遠的瑞穗火車站前,以往的人在此拍完照,留下足跡之後,便能通往溫泉區的入口,不過後來因為科學求證下,才又將這地標移遷至現今的標準線上,而2000多年前,西方人又觀測到北回歸線時,夏至日位置正處在天空中的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座方位,因此又有「巨蟹座回歸線」之稱。一般而言,北回23.5度都是很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墨西哥沙漠,只有台灣在北緯23.5度處,生態和文化獨一無二的豐富多變,原因之一為海洋的滋潤,另一個原因是這樣一個南北400公里,東西200公里的小島上,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220座,山遇到東北季風、東南季風的水氣,遇水則發,在地理上很特別。尤其是花蓮,從海到太魯閣只有19公里,海拔從0到450公尺,世上少有。
翻車魚Mola mola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為輻鰭魚綱魨形目翻車魨科的一種。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區,包括南海、東海等海域,屬於大型大洋性魚類。其常棲息於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以及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曼波魚在臺灣最初叫做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牠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牠,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舉辦了一場「翻車魚盛宴」活動,因為「翻車」名被認為不吉利,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徵名」活動,由民眾票選。最後「曼波魚」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
松園別館舊稱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建於世界二次大戰後期,1942年4月1日為開廳日。與鄰近「放送局」(民國33年5月1日設,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長途電信管理局,現中華電信)、自來水場(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戰爭期間輕易掌控出入南濱海面的船隻及南機場航機起降,成為日軍當時在花蓮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 此地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軍官休憩所,傳言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時也會在此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增添許多想像空間。終戰後,此地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民國 36年管理單位為陸軍總部,曾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中美斷交後,民國66年改由國有財產局所有,隔年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迄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7eDpq26WEg/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SxGVim23JXmztCk6U224EloZ-4Q)
翻車魚花蓮 在 在這樣大量捕撈曼波魚的漁業政策下 - Facebook 的必吃
跟隨黑潮洋流途經臺灣花東沿海,臺灣人也給了曼波魚一個舞台,應該是一張餐桌。 曼波魚本來是被稱為「翻車魚」,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為發展觀 ... ... <看更多>
翻車魚花蓮 在 曼波魚花蓮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必吃
花蓮 七星潭海岸步道上,出現了曼波魚鞦韆,坐在鞦韆上,好像曼波魚帶你悠遊太平洋,鞦韆距離七星潭疊石頭海灘不遠,延伸海岸步道散步一小段就看的到, ... 花東美食「翻車 ... ... <看更多>
翻車魚花蓮 在 [轉錄]悲哀的台灣可憐的曼波魚- 看板JJBS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好像還沒有人在這邊PO耶...
所以..就PO一下囉~~
懇請幫忙轉錄~~~
「翻車魚」又稱「曼波魚」
因為花蓮不但吃它,而且是以非常殘酷的方式,把它死亡前的掙扎,稱為跳曼波舞。
可愛的翻車魚,臉上永遠帶著傻傻的笑容。只是,在發展海鮮文化的同時,我們是不
是也該思考怎麼發展一個更永續的海洋文化。
文˙攝影/陳志東
雖然長得很不一樣,翻車魚卻跟黑鮪魚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即使死到臨頭,臉上
還是掛著傻傻的笑容」。看著翻車魚的笑容,看著一旁的翻車魚(曼波魚)觀光季海報,心
裡
突然覺得很憂愁。憂愁的是,儘管台灣是個海島,但是我們卻沒有發展出永續的海洋文化
,
倒是海鮮文化發展的很過頭。
到底花蓮人捕翻車魚有多久歷史了,實在有點不可考。總之,翻車魚這種平時只在深
海裡慢慢游的大頭魚,到了花蓮一帶,因為海底地勢突然隆起與黑潮潮流作用,就會這樣
把
翻車魚跟各種迴游魚類一併推到定置漁網裡,讓漁民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漁獲。
因為長相可愛卻又奇怪,加上皮膚上佈滿粗糙寄生蟲,以前的花蓮人不愛吃翻車魚肉
,只嗜吃翻車魚腸,也就是所謂的「龍腸」,也因此,常有漁民就這樣在海上現場剖開翻
車
魚肚,取出龍腸,再把垂死翻車魚丟回海中。
雖然剖肚取腸相當殘忍,但因為不是刻意捕抓,加上翻車魚並未面臨存亡危機,卻也
一直沒有受到譴責或重視。隨著觀光業興起,隨著花蓮縣政府看到屏東黑鮪魚觀光季的成
功
,翻車魚也因此被拱上舞台成為主角。
要成為主角,取個好名字就變得很重要。雖然翻車魚這名字很可愛,但因為擔心有人
忌諱「吃完回去就翻車」,也因此,經過票選,花蓮縣政府決定幫翻車魚重新取名叫做「
曼
波魚」,而儘管一年四季都有翻車魚,但4、5月間產量特多,因此,花蓮縣政府也從近兩
年
開始,每到4、5月間就會積極辦理「曼波魚季」。
成為「曼波魚季」主角的翻車魚,或許不會因此而欣喜。在以前,因為沒有刻意捕抓
,翻車魚每年產量大約只有2千隻,隨著成為主角,隨著「曼波美味」一再被報導, 雖然
花
蓮人都說沒有刻意捕抓,但2003年一整年產量還是突然暴增到1萬6千隻,這多出的1萬多隻
從
哪來?會不會對族群數量產生大影響,沒有人知道。
翻在海面上曬寄生蟲
在七星潭定置漁網放置處海邊,我看著翻車魚,看著那個傻傻笑容,真是感覺又歡喜
,又心疼。
翻車魚正式名稱叫作「翻車魨」,學名很可愛,叫做「Mola Mola」,長相也很可愛,
很像只有一個頭外加兩個小翅膀,因此外國人例如德國就將之稱為「游泳的頭」。在花蓮
,則是因為漁民看到牠常常就這樣翻躺在水面上曬肚子,因此把牠叫做翻車魚。
其實不能責備翻車魚喜歡翻車曬太陽,畢竟他們身上真的很多寄生蟲。曾經來過台灣
、專門研究翻車魚的漂亮海洋生物 學家「提爾妮‧提斯」研究指出,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
50
個屬的寄生蟲,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
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曬曬太陽,或許翻車
魚
會舒服一點吧!
翻車魚大約可以長到2公尺長、1800公斤重,算是相當大型的魚類,有趣的是,牠們的
嘴巴小得就像日本藝妓,圓圓一小個輕輕糾著,帶著淺淺的笑意,小小嘴,平常除了吃點
軟軟水母外,別的東西也吃不太進去。正因為長得可愛風趣,翻車魚也經常成為漫畫卡通
中
的構想來源。
儘管身體很大,但翻車魚真的沒有什麼血。在港邊,漁民拿起魚刀,輕輕砍去翻車魚
兩邊翅膀,接著剖開肚子,取出龍腸,再把身體慢慢分解,這整個過程,翻車魚幾乎都不
流
血,潔白的魚肉,從頭到尾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潔白,這種堅持不流血的堅毅,跟花枝章
魚
有點像。
漁民們都說,翻車魚的魚肉很好吃,脆脆的,而且有很多膠質。我不太懂的是,怎麼
以前漁民不愛吃的魚,現在為了觀光就突然成了人間美味,大家都說好吃?
儘管心疼翻車魚,這一天,我還是吃了兩小塊炒曼波魚肉,好吃嗎?嗯!脆脆的,是
還不錯。只是,在這樣的海鮮文化中,還是難免會思考,難道翻車魚就只能吃?難道曼波
魚
季,就只是找大家一起來吃曼波魚?
發展生態觀光 有多好!
花蓮有種相當知名的「網室豬」,這種週遭都有網子跟水池隔離的超級健康豬,因為
完全不打疫苗、環境乾淨、吃得又清淡,因此總是白白胖胖、健康與美味都相當受肯定。
這
樣一頭豬,如果拿來吃,每頭大約可以賣到6500元,比一般的豬貴上好幾成,不過,花蓮
人
有個新計劃,就是目前正與奇美生物科技公司和屏東科技大學合作研發,要把網室豬的豬
皮
拿來提煉膠原蛋白,如果成功,未來一頭健康的網室豬豬皮可以提煉出200公克的膠原蛋白
,
價值卻能高達800萬元,單價至少相差1230倍。
翻車魚也有很多的膠質,能不能提煉目前還不清楚。此外,翻車魚的生態如何?翻車
魚的生態價值如何?目前我們也都還不完全了解,如果只是光吃,1公斤龍腸900元、1公斤
魚
肉100到300元,合計一條300公斤的翻車魚,大約只能賣到上萬元﹔但如果能夠進一步研究
、提煉,或是乾脆就別提煉也別吃牠,只用來開放觀光或發展與翻車魚漫游,憑它的可愛
長相與溫和性格,所能帶來的收益或許就會遠高於此。
(圖/漁工們正為翻車魚開腸剖肚取龍腸。品嚐翻車魚美味的同時,我們能不能也幫翻車魚
多想想牠們的未來與我們的未來。)
屏東開辦黑鮪魚季,短短幾年,黑鮪魚從1990年間的每季上萬隻降到2001年間的6千多
隻,再降到2002年間的5千多隻﹔2003年雖然捕了8千多隻,但平均每尾只重187公斤,比20
02年同期減輕了8%,而且還引來菲律賓漁民搶撈、引發多起海上糾紛。
幾年的黑鮪魚季辦下來,過度捕撈,讓黑鮪魚變瘦、產量變少,在看不出政府有任何
積極保育觀念的狀態下,一年一度的黑鮪魚觀光季還能讓我們吃幾年?玩幾年?真的沒人
知
道。目前只知道觀光單位大賺錢,黑鮪魚開始一年比一年貴,未來,它會不會成為極稀少
魚
種、只成為富裕人家吃得起的魚,沒人知道。
看著黑鮪魚賺錢,花蓮也要推出同樣帶著傻笑的翻車魚出來較勁。當然,沒有人說翻
車魚不能吃,不能捕,畢竟這是漁民生計﹔但是,在吃翻車魚、在靠翻車魚賺錢的同時,
我
們政府是不是也能多想想,要不要辦3年停1年、要不要限定幾公斤下尚未繁殖過的小翻車
魚
不能捕、要不要同時針對翻車魚進行生態研究,或詢問專家,提出一些什麼更好的作為。
在靠翻車魚賺錢的同時,如果我們也真的多關心一下翻車魚的未來,或許,就可以一
切都不翻車,要不然,只把名字改曼波,那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後記
寫完稿後,記者我還是為這總帶著傻笑的翻車魚感到很憂愁,於是我撥了通電話給屏
東國立海生館科教組的鍾國南先生,向他表達我的擔心,也詢問他的想法。
鍾先生說,是的!會的!幾年的黑鮪魚觀光季辦下來,黑鮪魚產量已經明顯減少中。
這種海洋生物,一旦族群數量降到某個下降,想要復育,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且,這會是個惡性循環。產量愈少,價格愈貴,漁民就會愈努力抓;愈努力抓的結
果,就是價格又會更貴,數量又會更少。這個問題,在黑鮪魚身上已經逐漸顯現,現在輪
到
翻車魚,更讓人擔心。因為翻車魚的體型本來就不適合游泳,只要被漁民碰到,就是死路
一
條。
黑鮪魚瞬間游速可以飆到時速160公里,但翻車魚笨笨的,又不太會游泳,最快的速度
也不過每小時40公里,而且,看這幾年抓到的翻車魚,大多只在1、2百公斤之間,根本還
不到繁殖期。這確實是讓人擔憂的生物擔心。想到翻車魚那猶如日本藝妓般的小嘴傻笑,
真
是讓人覺得很心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6.76.19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