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翠玉白菜 ◎魯蛟
昨夜的清露猶在
今晨的泥香猶存
即使再在時間裡埋上千百年
還是依然脆嫩
還是依然晶瑩
而那只猛猛饕餮著的螽斯
仍然是不能用指去碰的
一碰 就會
跳
走
--
◎作者簡介:
魯蛟,本名張騰蛟,山東省高密縣人,民國十九年生。初曾任職軍中,後服務於行政院新聞局,歷任編審、專門委員、幫辦、副處長、處長、主任秘書等職,歷時近二十年。民國四十三年開始發表新詩、童話和小品,二十七歲加入紀弦所倡組之「現代派」,並與友人創辦《桂冠》詩刊,並於四十九年出版了現代詩集《海外詩抄》。後來的創作範圍擴大到散文、小說、童話、評論與傳記文學,結集出版的共有《時間之流》、《菩薩船上》、《鄉野小集》、《原野之歌》、《溪頭的竹子》等多種,另有《王正廷傳》、《蔣作賓傳》、《葉公超傳》及主編的《行政院新聞局史》。
散文作品〈聆聽〉、〈溪頭的竹子〉和〈那默默的一群〉先後於六十九年、七十三年、八十六年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並曾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化復興金筆獎、文化建設詩教獎。
--
◎小編哲佑賞析
魯蛟兼擅詩文,寫文章則用本名張騰蛟,有幾篇散文如〈那默默的一群〉、〈溪頭的竹子〉被選入課本中。這首〈翠玉白菜〉,並不是國中正式課文,而是出現在單冊的「國文補充教材」裡,但相信許多人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它也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習作、考卷之上。
這首詩只有十行,是一首生動的小詩。從詩題上來說,作者在「翠玉白菜」前上加了「清」字,集中在確切的物品上,也為這首詩加上了歷史深度。其實翠玉白菜成於十九世紀,是近代藝術品,之所以成為故宮鎮館三寶,除了雕工精緻之外,還在於其承載的漢文化精神,以及其做為清宮收藏品的「正統」地位。因此,昨日的「猶在」就不僅是玉器完成的當下,而是指民國以前的古中國(「清」為象徵),千百年來彷彿延續不斷的「漢文化」。
再三強調我就在此,一如昨日全然未變,這當然是描寫藝術品捕捉瞬間的功力,但也彷彿也呼告著,這是中國文化的新體舊魂,我們正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螽斯為多子多孫之義,饕餮的螽斯也象徵著綿延不絕的子嗣,象徵著新中國的生命力。這首詩生動的寫出了翠玉白菜的細緻,以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常久被選入教材之中,無疑也潛移默化了一代人對中國、對漢文化的想像。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魯蛟 #翠玉白菜 #故宮博物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清 翠玉白菜 這件由翠玉雕琢而成的作品,彷彿就像一顆鮮活欲滴的白菜。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 在看看菜葉上停留的螽斯與蝗蟲這兩隻昆蟲,蘊含多子多孫的吉祥意義。這種具有玻璃光澤的翠玉俗稱翡翠(學名為輝玉)產於中國雲南及鄰近的緬甸,從乾隆晚期之後成為最受歡迎的玉種,取代了之...
翠玉白菜 意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遺忘的課文新詩 ◎哲佑
一月的主題是國語課本詩選。接到這個主題時,做為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學生,我回想曾經上過的課文新詩,有楊喚〈夏夜〉、余光中〈車過枋寮〉、鄭愁予〈小小的島〉等名作,但彷彿也有一些如今已幾乎不再讀的作品。查了「教科書圖書館」線上資源,結果更令人吃驚:國立編譯館課文中,的確曾出現許多令人詫異的作品與作者。這些人、這些詩篇,如今看來在台灣現代詩的發展上並不太重要,卻能一度佔據官方教育的選文,究竟是為什麼?是文學標準隨時代而易,還是這些詩篇有額外的教育意義,而當時的教育理念,有著時代的侷限,甚至傷痕?另一方面的發問是,這些詩作對於台灣一代人的詩歌閱讀鑑賞能力真的有幫助嗎?嚴苛一點的來說,如果台灣的詩歌閱讀始終難以普及,能不能將過往的選文教材視為一個原因?
本周選了六首曾經在國中課文(或課文補充教材)中出現,但如今可能在現代詩發展的討論上,已不受注目的作品。之所以聚焦國中,是因為當時國中是義務教育。部編版課文也經過了不少變遷,希望本週的選詩能與不同的讀者共鳴,勾起不同世代人們的回憶。這些詩作有:
李孟泉〈金門四詠〉 1973國中國文第四冊
施善繼〈小耘週歲〉 1983國中國文第五冊
蓉子〈只要我們有根〉 1986國中國文第三冊
上官予〈一隻白鳥〉 1989 國中國文第五冊
魯蛟〈翠玉白菜〉 1997國中國文補充教材
梁雲坡〈射手〉 1999國中國文第四冊
※年代僅表示該年課本有此文,無法確定課文存在的時間起訖。
--
美術編輯:佳郁
圖片來源: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4.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國中課文 #新詩教育
翠玉白菜 意義 在 陳明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嘉南平原上璀璨的文化明珠
#故宮南院
今天是故宮南院的開館紀念日,我也來跟大家說一段小故事,台北故宮博物院,在1990年代後逐漸面臨展覽空間不足的窘境,計畫擴建,政府也希望藉由大型建設以解決台灣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加上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台後推動「南北平衡」和「本土化」政策,因而產生了在台北以外另建分館的政策,進而確定了故宮分院的計畫。
2001年7月,故宮提出中、南部分院建設計畫,選址時共收到14個政府機關共20件申請。最後落腳在我們嘉義太保,期待達到「平衡南北,文化均富」,帶動中南部的文化、教育、社會、與經濟發展。當時的故宮院長杜正勝表示,故宮南院將定位為亞洲博物館,絕對不會是台北故宮的翻版或影子。
2003年10月,我當縣長時,縣府在徵收故宮南院預定地旁的台糖土地後,先行興建故宮南院願景館。館內部有千餘坪的展場,除了規劃展示分院籌建過程、設計圖、建築模型及國外具指標性意義的博物館例子外,並有故宮具代表性文物,包括五座常設展,展品有生命的指南-亞洲經典、化身與再現-亞洲佛教藝術、至極富麗-亞洲織品文化、青花-亞洲陶瓷美學、西潮下的藝術-近代亞洲精緻工藝等,及定期特展-茶文化等。
但好不容易終於定址後,夠冥洞又來亂,像是2004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提出要將故宮南院遷至台中。此外,2006年10月洪秀柱、李慶安等人計劃連署減列、凍結故宮南院2007年度預算,總計達新台幣4億4千多萬元,當時嘉義縣議會朝野,立即決議隔天休會一天,全體陪我北上立法院陳情,讓嘉義縣有發展的契機。
我還記得當時我說:「故宮南院已因立院拖延時程,開館時間已經從2008年延後到2010年,我們嘉義已經50年沒有重大建設,提案的立委與嘉義縣並無淵源,希望他們能更深入瞭解這兩項建設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故宮南院規劃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將創造整體台灣文化新生命,也是數百萬中南部地區民眾的殷切期待。」此時,南院開館時間已再延後至2011年。
到了2009年1月,故宮院長周功鑫宣布,故宮南院確定以花卉為主題,定位為花卉文化博物館,可於2011年底完工,並於隔年啟用。修但幾勒,阿內甘丟,這種莫名其妙的規劃完全不對啊,於是我憤怒的北上抗議,「我們嘉義人要的是翠玉白菜,不是要花椰菜,要真正的故宮南院,不要建國花市!」,在輿論和媒體關注下,南院才總算又重回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
總體而論,故宮南院計畫,從2001年提出,到2015年12月28日開始試營運,期間不僅設計、施工問題不斷,泛藍的立委,如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裡的洪秀柱、郭素春、李永萍、李慶安等4位立委,每每抨擊嘉義縣是鳥不生蛋的地方,故宮南院預算也因而被洪秀柱等人在國會凍結,造成工程一再延誤。
故宮南院歷經了多年終於落成,是我們南台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據點,這五年來大大地帶動了雲嘉南的文化及觀光事業,這些年來我們努力爭取與呵護,讓文化的活水可以灌溉嘉南平原的沃土,讓藝術與美學的枝枒可以逐漸茁壯,我們期盼,南院明珠能夠繼續發光發熱,接下來我們繼續努力,繼續為我們南台灣的文化發展打拚!
翠玉白菜 意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清 翠玉白菜
這件由翠玉雕琢而成的作品,彷彿就像一顆鮮活欲滴的白菜。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
在看看菜葉上停留的螽斯與蝗蟲這兩隻昆蟲,蘊含多子多孫的吉祥意義。這種具有玻璃光澤的翠玉俗稱翡翠(學名為輝玉)產於中國雲南及鄰近的緬甸,從乾隆晚期之後成為最受歡迎的玉種,取代了之前佔據重要地位的和闐玉。從和闐玉內斂特質的溫潤光澤轉變到偏好翡翠亮麗的玻璃光澤,也說明了這個時期工藝品追求新奇、耀眼的特色。
關於白菜的故事還不只這些,乾隆皇帝曾經為另一件白菜造型的玉雕花插提上詩句。他由青玉白菜花插聯想到杜甫詩中以花園裡好的蔬菜不被園吏賞識,來諷刺帝王不識人才的典故。
乾隆皇帝想到這由來已久的傳統隱喻,而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