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電腦玩物上已經介紹過不少生活習慣養成 App ,最近有位朋友進一步詢問我,除了「習慣鎖鏈」類型追蹤自己連續達成日數外,如果他的需求像這樣:「每個月的閱讀時數達到多少」、「每一週的運動時間超過多少」、「每一天要喝多少杯水」,有沒有方便的工具,可以同時記錄追蹤這些不同習慣的達成率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款可以滿足上述需求的 Android 與 iOS App:「 Timecap 」。在這款可以免費使用基本功能的養成習慣追蹤工具中,我們可以自訂自己需要的時數、次數、頻率計算工具,並且在每一天的生活流程裡快速按下計時、計次器追蹤。
習慣養成app電腦玩物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子彈筆記這篇文章,在PTT討論版被問了個問題: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6606168.A.E68.html
———問題———
推 ColdLeafOwl: 推分享!能說說數位筆記讓你分心的情況嗎?最近買了電腦玩物的書,雖然還沒看,應該是數位為主的。也有聽過手寫能強化某些連結的說法,請問你個人的感受是如何變化的呢?謝謝!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6737253.A.D35.html
————————
以下是我的回文,也分享在這邊給大家參考:
-
★先談數位筆記讓我分心的感想:容易令人「偏離初衷」。
-
我是電腦玩物的讀者,使用Evernote經驗大約五年。起初用它來規劃生活與工作,順便紀錄許多文章資訊。漸漸地發現,自己反而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功能、調整架構,看到很多新的文章或APP就想嘗鮮。回顧使用過程中,總是因為網路上多元豐富的內容,不斷地分心。
-
前幾年使用下來,有一搭沒一搭的,我建立的架構仍然凌亂。雖然有受益於一些數位記錄的好處,但更多時候是分心到別的地方去。到目前為止,已精簡到僅輕度使用Evernote於:閱讀隨筆書寫、旅行規劃、網頁擷取與待讀、部落格規劃。
-
由於我任職公司日常時間無法使用智慧手機,因此我對手機的依賴度很低。日前甚至把手機社群類APP全數刪除,寫成另一篇戒斷社群的分享文章(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因此手機與Evernote的整合也是我難以實踐的項目,或許該慶幸少走了另一條分心的道路。
-
回顧以上經驗,數位的筆記方式,對我而言帶來的「分心」比專注還多。我偏離了想要仰賴它規劃人生的目標,更多時間是在想怎麼跟這個數位工具打交道,也很容易分心到跟其他數位工具打交道。一旦開啟電腦,注意力就回不去了。
-
★類比式的子彈筆記感想:讓我「專注、慚愧、負責」。
-
這半年我改成以〈子彈筆記〉作為規劃的主角,書寫的時候是晨間與睡前,這兩個時段是我的電腦關機期。面對桌上的筆記本,只能「專注」於當下的思緒,用筆緩緩地寫下每個字,記憶的深刻程度,不是數位可比擬。
-
我的筆記的內容有三個主軸:規劃生活的一切、自律的習慣養成、任務的執行追蹤。這三個項目起初都很容易發生「沒做到、沒做完」的狀況,當我望著自己寫過的項目卻沒達成,那種「慚愧」的感覺既真實又強烈。
-
由於每日不斷地省思與回顧,我對於自己寫下的這些項目,會有越發強烈的「負責」感受。子彈筆記是為自己而寫,所有完成與未完成的,終究只有自己能負責。正因為這本筆記無比真實,跟自身的連結又如此緊密,如果放棄它就好像要放棄自己一樣。寫到這,我也想不出不繼續子彈筆記的理由了。
-
★總結的建議:適度擁抱數位工具的便利性和保存性,同時親身實踐類比工具(例如子彈筆記)。重點不是如何二擇一,而是如何擇優汰劣。
習慣養成app電腦玩物 在 電腦玩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不要打斷鎖鏈」的習慣養成技巧,被許多人視為一個提升生產力的小秘密,而且也被許多的養成習慣 App 所應用。例如我之前在電腦玩物介紹過的「 Chains.cc 」,以及今天要特別介紹的這款免費、簡潔、實用的 Android 習慣養成 App :「 Rew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