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email protected]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基密部署:基金分享會+試堂》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King Sir樓市講座》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
美國cpi公布時間2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股盤後〉標普連五黑!蘋果反壟斷訴訟失利 市值蒸發850億美元
週五 (10 日) 受到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恐慌指數 VIX 回升至 20 左右,在與遊戲開發商 Epic Games 反壟斷訴訟失利後,蘋果領跌,防禦性類股表現不佳,醫療保健股落後。
道瓊收黑逾 270 點,遠低於其 50 日均線,標普下滑逾 0.77%,延續第五個交易日跌勢,創 2 月以來最差表現,美股四大指數僅費半指數收紅。
道瓊本週跌幅約為 2.2%,連續第二週跌吞黑,標普週跌約 1.7%,而那指週跌 1.6%。
數據方面,美國 8 月份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年升幅飆至 8.3%,創下 2010 年 11 月以來最大漲幅,顯示通膨現象加劇。
政經消息,FOMC 輪值投票委員、克利夫蘭聯準銀行 (Fed) 總裁梅斯特 (Loretta Mester) 週五表示,儘管 8 月非農就業報告疲軟,她仍希望今年開始啟動縮減購債 (Taper) 計畫。
兩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週五提議對企業庫藏股徵收 2% 的稅,減少只圖利投資者與企業高層的行為,並為 3.5 兆美元預算案尋求資金來源的管道。
週五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自 2 月 11 日中國農曆新年後首次通話,時長 90 分鐘,此舉被外界視為打破美中外交僵局。
白宮週五表示,雙方進行廣泛戰略的討論,也討論兩國確保競爭不會演變為衝突的責任。中國外交部表示,習近平將氣候變化、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列為中美合作領域,習還提到,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23 億例,死亡數突破 461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4069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5.5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31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095 萬例。
週五 (10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271.66 點,或 0.78%,收 34,607.72 點。
那斯達克下跌 132.76 點,或 0.87%,收 15,115.49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34.7 點,或 0.77%,收 4,458.58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5.8 點,或 0.76%,收 3,416.7 點。
標普所有板塊全部血染,公用事業、房地產和資訊科技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標普所有板塊全部血染,公用事業、房地產和資訊科技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僅臉書獨強。蘋果 (AAPL-US) 大跌 3.31%;臉書 (FB-US) 漲 0.18%;Alphabet (GOOGL-US) 下跌 1.86%;亞馬遜 (AMZN-US) 跌 0.43%;微軟 (MSFT-US) 跌 0.52%。
道瓊成分股以蘋果領跌。沃爾格林聯合博姿 (WBA-US) 下跌 2.21%;聯合健康 (UNH-US) 下跌 2.22% ;Salesforce (CRM-US) 下跌 1.35%;波音 (BA-US) 下跌 1.70%;英特爾 (INTC-US) 上漲 0.82%。
費半成分股多收紅。英特爾 (INTC-US) 上漲 0.82%;AMD (AMD-US) 跌 0.89%;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1.36%;美光 (MU-US) 漲 0.86%;高通 (QCOM-US) 漲 0.78%;NVIDIA (NVDA-US) 漲 1.36%。
台股 ADR 亦多收漲。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0.24%;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2.47%;聯電 ADR (UMC-US) 上漲 0.66%;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1.25%。
企業新聞
週五美國法院向蘋果下達永久禁令,蘋果不得禁止 APP 開發商引導 APP 買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費。這項判決讓蘋果 App Store 商業模式受到挑戰,也連帶影響到其他科技巨頭的應用平台收費模式。
此消息促使蘋果 (AAPL-US) 股價下跌 3.31%,至每股 148.97 美元,市值蒸發 850 億美元,創 5 月 4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下跌 1.86% 至每股 2,817.52 美元。
多家遊戲開發商應聲走揚,Zynga (ZNGA-US) 暴漲 6.28%、Playtika Holding (PLTK-US) 暴漲 6.08%、Roblox (RBLX-US) 上漲 1.83%、動視暴雪 (ATVI-US) 上漲 2.04%。
通用汽車 (GM-US) 上漲 2.23% 至每股 49.49 美元。通用汽車週五宣布,由於晶片短缺惡化,今年下半年將暫停或削減 20 萬輛汽車產能,但晶片荒主要影響第三季,全年財測保持不變。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TSM-US) (2330-TW) 上漲 0.24% 至每股 122.97 美元。台積電週五宣布再發 10 億美元公司債,主要用於新建擴建廠房設備。此外,台積電將於下週四 (16 日) 除息,每股配發新台幣 2.75 元現金,現金股利預計 10 月 14 日發放。
特斯拉 (TSLA-US) 下跌 2.46% 至每股 736.27 美元。方舟投資公司 (ARK Invest) 創辦人兼執行長伍德向來是特斯拉堅定的支持者。方舟旗下兩檔 ETF 本週三、週四連續兩日拋售少量特斯拉股票,逢高出貨做波段交易,累計套現 1.38 億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8 月 PPI 月增率報 0.7%,預期 0.6%,前值 1.0%
美國 8 月核心 PPI 月增率報 0.6%,預期 0.5%,前值 1.0%
美國 7 月批發庫存月增率終值報 0.6%,預期 0.6%,前值 0.6%
華爾街分析
9 月向來是美股走勢最疲軟的月份,自上週五遠遜預期的非農就業報告發布以來,標普、道瓊指數一直都沒有回升。投資人持續擔心新冠疫情將導致經濟放緩,高通膨促使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
Cresset Capital Management 創始合夥人 Jack Ablin 稱,本周股市因 Delta 影響而低迷,投資者對經濟增長憂心忡忡,但同時也看到通膨上升。
City Index 高級金融市場分析師 Fiona Cincotta 表示,華爾街一直在評估新冠確診上升、增長放緩、通膨水平升高,及聯準會何時開始 Taper 的不確定性。
Fiona Cincotta 提到:「經濟數據好壞參半,Fed 的訊號也好壞參半,給市場留下不清晰的資訊,而市場一直在與不確定性作鬥爭。」
市場密切關注下週二 (14 日) 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以及聯準會於 9 月 21 至 22 日召開為期 2 天的利率會議。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2575?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9-10(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美國cpi公布時間2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元拉回等利多,週五就業數據將是重要指標
0831 中國製造業PMI 0900
0831 歐元區CPI 1700
0901 澳洲GDP 0930
0901 OPEC會議
0901 美國ISM製造業PMI 2200
0901 美國原油庫存 2230
0902 美國貿易帳 2030
0903 美國失業率 2030
0903 美國非農就業人口 2030
上週五鮑爾的談話讓美元有所拉回
雖然因為市場本來就預期應該不會太鷹派
所以修正的幅度沒有太大
但沒有讓利空出盡來翻揚就表示整理時間會拉長一點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本週五將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可能就能讓美元表態
同樣可以抓80萬為標準
如果可以衝上去甚至再次接近百萬
就會有委員支持10月開始縮減
將是美元的重要利多
另外OPEC+會議雖然不預期會加大增產力道
但還是要等確立方向再說
上次的談判破裂引發震盪到了現在都還沒有回到當時的價位
操作原油相關的產品要多留意唷
美國cpi公布時間2月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hr@money-tab.com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基密部署:基金分享會+試堂》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King Sir樓市講座》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本週重要的事特別多,除了外交貿易的頭等大事外,各地央行都在貨幣政策上決定了新的方向,本集週末報告將為大家一一拆解。
開始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週末報告最新的動向,模式上加入了影片為大家提供一個全新及全面的體驗,其後將會有更多深入的分析,如一週回顧、指數及貨幣方面的跟進,密切留意。
回到主題,今個星期有兩個重要外交會面,分別是特金會及G7首腦峰會。特金會其實現時期待已久的會面,年初北韓政府一直以軍事恐嚇的方式在外交上爭取更多籌碼可是亦對股市帶來隱憂 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後最終於本周舉行了歷史性的首腦會議 並成功簽署了和平協議,對市場穩定十分重要。而另一方面,早前已提到特朗普在攻擊中國後矛頭開始指向歐盟成員國 而這次首腦峰會是歐美貿易上交惡後首次會面 外界對這次貿易協商的議題十分重視一旦再有貿易戰開打的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當然這個大有可能只是一貫特朗普談判的手法 可是市場的反應10分敏感較難經得起考驗。而是次會面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對抗保護主義和減少貿易障礙」。美國總統特朗普其後指摘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記者會發表「不實聲明」,卻轉向不支持該份聯合聲明。相信特朗普在這次的會面中未能取得可觀的成果,未來跟歐洲仍有機會掀起貿易戰的戰火。
央行方面,本週美歐日先後公布議息結果,影響資金流的走勢。首先是美國聯儲局在週四的決定,一如市場預期加息四分之一厘。在聯儲局的聲明中提及到多項的經濟數據都符合央行的目標,更將「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刺激經濟」這段字眼從聲明中刪去,及暗示下半年有機會加息兩次,可見聯儲局的信心。而值得留意的是鮑威爾在會後表示,以後所有議息會議後都會有記者會,增加透明度,但同時「出口術」的機會亦有所增加。
其後是歐央行,市場留心的是有關退市減少買債及閞啟加息之路。是次的聲明提到本年9月開始,當經濟數據證實央行的中期通膨前景,每月淨資產購買速度將降至150億歐元,直至2018年12月底,之後淨購買將會結束。但利率方面卻表示,至少一直到2019年夏季,主要利率將維持不變,這個令市場大失所望,歐元隨即調頭向下。其實歐洲一直受到脫歐及政局動盪等因素影響,加上歐豬國家債務問題嚴重,開始緊縮的貨幣政策並非易事。
最後是日本方面,議息決定維持利率不變,10年期國債息率目標亦維持0%。可是跟其他央行不同,日央行在環球經濟復蘇之時卻下調了CPI的預期,由1%下調至0.5%-1%之間,可見對未來信心不足,仍需要更多刺激經濟的政策配合方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pBXLQdjmo8/hqdefault.jpg)
美國cpi公布時間2月 在 【國內外財經焦點】美國搶不走台積電?低薪竟成護國關鍵薪資 ... 的必吃
00:00:00│聯準會升息尾聲?全球經濟衰退跡象浮現了00:00:36│經濟衰退風險增台灣央行明年升息踩煞車?00:01:07│ 美國公布CPI.升息在即全球股市謹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