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移民?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
跟Grace同輩份的臉友們
除非成長的家境比較好
不然所受的英文教育
應該跟Grace一樣 都是公校裡
台師一念、學生一復誦的背多分的教育環境
Grace在先前的文章有提過
自己學英文沒有什麼先天的優勢
唯一比較特別的
就是Grace的爸媽在Grace三年級的時候
雖然把Grace 送到了一個英文補習班
但是該補習班也是以填鴨教育為主
單字沒背好可是會挨打
在那裡當然也沒有享受任何學習語言的快樂
所以三十多歲才出國唸碩士的Grace
絕對不敢號稱自己英文多好
雖然申請到了美國百大大學的博士班
我自知我的口音還是很重
文法也常常出錯
博士班作業完成後的文法校對
都得仰仗google大神
跟office word自動糾錯功能
再加上自己一字一句反覆思考
一份作業往往花上比母語者
雙倍甚至三倍時間完成
可以說是十分憋腳
(Grace沒錢如何提升自己英文能力?
如何在台灣準備出國後馬上要用的口說能力?
可以查查Grace以前的舊文)
Grace自己一直嚮往優秀外語能力
既然此生自知不可能非常流利的講英文
對小孩從小的英語能力培養就花了些力氣
當時當然沒想過會被婚變提離婚出國
很單純的希望讓我的孩子能講一口沒有台腔的英文
在Grace的一雙孩子非常幼小時
Grace很幸運的在某間上櫃建設公司上班
因為公司本身有經營私立雙語學校
孩子們得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在雙語幼兒園上課
後來離開該公司後
Grace讓孩子繼續在其他口評良好
且有外師任教的美語機構繼續學習
Grace在孩子2-3歲的階段的任務
就是很單純地讓他們喜歡英文
此階段Grace自己並不開口跟孩子說英文
純粹帶他們接觸美國節慶及文化
讓外師教他們純正的口音跟自然發音
接著孩子四歲左右的時候
他們已經可以認讀跟寫短句
重點是他們的口音也已經定型
Grace的任務就是帶孩子親子共讀
並且慢慢進階到自讀(非常重要)
Grace當時所在地的圖書館有原文書區
當時Grace每週帶著孩子去借有趣的繪本
回家幾乎每天花一小時
進行親子共讀
一開始媽媽念、小孩聽
有興趣之後輪流念
再來孩子唸、媽媽聽
最後放手 讓孩子自讀
Grace在孩子讀完後
跟孩子分享閱讀心得(以查證孩子是否讀懂)
繪本的階段大概半年左右
Grace的孩子開始可以讀橋樑書
如Henry and Madge,Frog and toad
當時女兒7歲、兒子5歲時
去戈果測過程度
兒子程度1c~2A
是看橋樑書level2例如henry and Madge
姐姐程度2c~3A
是看magic tree house程度
中間更換的步驟訣竅
就是按照小孩程度找他適合的題材
一開始還是要媽媽陪讀
中間書中有不懂的字
搭配英英字典(個人推薦Oxford for kids 或Oxford for student)查找生字
培養孩子用字典習慣增加單字量
這個階段維持興趣
不要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厭煩感很重要
所以當時每次要介紹孩子新的一套系列書
只要該系列有有聲書
Grace都會搭配有聲書
讓孩子在車上聽
孩子聽出興趣了
就借回家讓他們閱讀
另外國家地理雜誌兒童版等科普雜誌
也是非常的有幫助
列舉些有趣的有聲書有...
A to Z mysteries
Charlottes web
Diary of the wimpy kid
Junie B
My weird school
Ready Freddy
The 39 clues
Zach’s files
另外Grace自己創了個計分表
孩子每日完成特定閱讀量就能蓋章上去
Grace買了很多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文具等東西
放在櫃子頂上(如圖)
達成特定集點孩子就能換獎品
這時候Grace除了讓孩子在美語機構上課
也帶孩子認識美國筆友
參加教會的ESL課程
陪孩子慶祝萬聖節、聖誕節
特別是十二月初必然讓孩子寫信給聖誕老人
信件內容:
問候、禮物內容、以及為何自己值得這些禮物
很快的短篇小說看不過癮
我的孩子在階梯書約卡了一年
就換讀長篇小說
孩子開始看英文長篇小說後
就是父母退場時期
因為一但孩子對劇情讀上癮
也不管有沒有獎品都想看
有時還要父母制止讓眼睛休息呢
當時孩子的書單
依稀記得有
Worries
Harry Potter
Darren Shan
一開始培養孩子英文環境的念頭萌芽
Grace當時的想法是小孩還小
給他一個機會
現在還有充裕時間跟上腳步
學到戈果4A大概可以應付到公校高中程度
趁小時候課業輕鬆
讓孩子可以用快樂的方式
而不是公校填鴨教法學英文
先打好英文底子
以後課業壓力大時
孩子少一個主科要應付
也沒有想到冥冥之中
在孩子能夠自行閱讀長篇英文小說後
命運的安排讓我帶著孩子
來美國落地生根
Grace也因為孩子優異的英文能力
初入美國公校英文能力測試就過關
不需要ESL老師的協助
(反倒是Grace自己去孩子學校時
校方聽到我的外國口音
就會叫ESL老師出來協助我)
因為在學校聽課、溝通、社交無礙
課業成績一直維持良好水平
我在異國的學生時期也少一件事情要掛心
亞洲的父母大部分都把孩子當心頭肉
要移民第一件就操心兒女
Grace 提醒父母要記得一件事
「要移民,爸媽好,孩子才會好」
不論做什麼規劃、準備
一定要把大人先安頓好
再幫小孩考慮
這樣移民之路才會長久
畢竟孩子的適應能力
比大人好太多了
而且大人快樂安心
小孩才有安定的環境成長
最後
謹以我在近七年前女兒6歲時
寫的一篇小記當本篇結尾
<邪惡的大人>
這個小女生自從開始看magic tree house後,為了想學「魔法」這件事,一直嚕我,我就告訴(騙)她說,魔法師都是外國人,她要先把英文學好才能跟他們溝通,然後我會買魔法書給她,英文沒練好,書買了她看不懂咒語也是無用。
於是她整個暑假聽有聲書,看英文章回小說看得很勤。
今天早上她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書時又問我:「看了魔法書就會魔法嗎?」我說:「你要看書裡的咒語,照咒語念,媽媽到時候會幫你準備魔杖, 學起來的話,在英國有個魔法學校我帶你去上, 學不起來,媽媽也幫不了你。」
媽媽在心中默默的想著:「女兒呀,Harry Potter我已經幫你準備好了,等你看得懂就照咒語唸看看有沒有效,練過之後,如果發現自己是麻瓜不要怪我喔!😁」
圖:1. 七年前初讀哈利波特的女兒。2. 八年前的集點贈獎櫃。 3.七年前的孩子專用書櫃。4. 兒子小一開始讀向達倫。5. 2016年,孩子(8&6yrs)寫給聖誕老人的信。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出國唸PhD Part 1: 給考慮唸博班的人-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申請經驗分享】美國博士班|未來規劃、心得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幾個幫妳申請到US STEM PhD的簡單招數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一個很大的決定:放棄美國博士班- ph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美國政治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美國政治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問題] 念美國博士班+帶小孩一起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分享申請美國三類生醫博士班前的心理準備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請益美國博士班申請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幾個幫妳申請到US STEM PhD的簡單招數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美國大學申請心得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美國大學申請心得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問題] 念美國博士班+帶小孩一起PTT推薦- studyabroad 的評價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摘要:倫敦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學校嚴格規定,只能補發一次。而蔡英文卻拿到兩次補發的博士證書,顯然嚴重違法倫敦大學的規定。蔡有三個證書,三個不同校長簽名。這明顯根本不是倫敦大學的做法,其中必有詐!】
正文:
徐永泰:LSE聲明疑點重重
本報記者/洛杉磯報導 2019年10月14日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史博士、美西華人學會理事長徐永泰9月赴英國倫敦閱覽蔡英文總統論文,寫下讀後感等三篇文章後引發廣泛討論,蔡總統並以公布論文草稿及學位證明等自證;10月8日倫敦政經學院(LSE)官網發出聲明,指蔡總統獲頒法學博士學位。
不過,徐永泰博士以所進行的研究心得認為,LSE官網聲明不可盡信,並已去函LSE官網監督機構詢問,以澄清心中疑慮,善盡學者研究本分。
*LSE幾個圖書館從未收到蔡英文論文
以下是本報書面專訪徐永泰的內容紀要:
問:LSE官網聲明,蔡英文總統確於1984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也收到,且在1985年所刊出的索引文件裡有紀錄。你對此一聲明的看法為何?
答:這幾天看到媒體轉述LSE 官方網站的聲明證實蔡總統確實拿到學位和有交論文給Senate House Library和 IALS Library,似乎直接打臉所有質疑蔡總統論文和學位的人。
我們此時如果再質疑這個官網的聲明,好像雞蛋裡挑骨頭,無事生非。
可是這個官網聲明還是與學者實地的調查結果,有很大的的差距。LSE 的官網此時聲稱蔡總統有呈交論文給Senate House Library 和IALS Library這兩個圖書館,為什麼我們今年7月前卻在這兩個圖書館找不到蔡總統當年的論文呢?
LSE幾個圖書館都說他們從未收到蔡英文的論文,也從未說他們將論文弄丟,怎麼又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林環牆教授2019年8月27日做的獨立報告已經說明了這個事實。詳細內容請參閱
https://www.dropbox.com/s/or5i4l5nwscej1m/Lin_report_27Aug2019.pdf?dl=0
LSE的官網是屬於大學的,監管LSE官網的單位是The Truth-Trust-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簡稱T3或【真理,信任和科技委員會】,有五位委員,主任委員是Professor Charlie Beckett,他也是公共資訊學系的主任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T3 Commission負責審核所有的資訊,透過最新的網路科技,保證這些資訊的真實,提高閱讀者對LSE官網的信任。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SE有27科系和近200個以上的研究計劃,其中還包括海外招生,頒授各式學位,甚至PhD。每個學系和研究計劃都有自己的最新研究心得,增加的師資和講座內容,和研究計劃的擴展,透過LSE官網將資訊上傳。
*LSE網站所有資訊並非百分之百正確
TC3能夠保證LSE網站所有的資訊100%正確嗎?答案是:不能。
在T3 Commission 的網站上強調,如今網站平台的錯誤消息和非法行為非常嚴重,也舉實例:Google谷歌在歐洲因為設計優先看到其網站上的link,而被重罰24億歐元。所以T3 Commission有這麼一個但書聲明,它雖完全具有LSE官網的資訊監督權,基本上仍無法執行保證所有資訊正確性。請參閱它的聲明:http://www.lse.ac.uk/media-and-communications/truth-trust-and-technology-commission/platform-responsibility
LSE在10月8日發布的新聞,內容真實性仍待求證,發文時間點和動機可疑,尚未蓋棺論定。
問:LSE官網聲明有那些問題呢?
答:A. LSE官網新聞單位不經查證就認定台灣國圖館收錄的是蔡總統的博士論文手稿,並做出電子版,等同背書,這個聲明太粗糙,誤導大家認為只要將可以將私人文件送往國圖館,連LSE都可背書,對千千萬萬認真的學者而言,這是一種輕挑藐視的行為。不過這個聲明說現存在LSE婦女圖書館的蔡總統私人拷貝,是以個人【書】的拷貝(而不是以【論文】登錄的)。這一點,至少LSE 敢於承認,與我們的調查吻合。
既然要給蔡總統背書,卻又說:“Dr. Tsai recently provided the LSE Library with a facsimile of a personal copy of the thesis.”(蔡總統最近提供LSE圖書館一份個人傳真論文拷貝....),聽起來還真的耐人尋味。等於告訴大家,這不是經過審核通過的論文。
B. LSE應當說明這個私人版本明明是放在【婦女圖書館閱讀室】卻故意改成【圖書館閱讀室】,像是一個私下漂白的小動作,是沒有擔當的行為。
C. 這個聲明說Senate House Library確定從IALS圖書館轉交蔡總統的論文拷貝,這個邏輯太蹊蹺了,如果蔡總統1984年通過論文考試,按照LSE PhD Academy規定,論文拷貝需要同時交給Senate House Library,IALS Library和LSE Main Library的,哪裡需要假手IALS再轉交給Senate House Library?
*聲明論文存圖書館 三館為何都遺失
D. 蔡總統在國圖館的散頁版上傳時的聲明申說,存放在圖書館不知何故遺失,那麼為什麼會三個圖書館會同時遺失?LSE為什麼不出來澄清到底有沒有遺失?或為遺失學生論文拷貝而道歉?還是裝聾作啞,配合蔡總統的聲明?或是規避責任?
E. 為什麼要由英國United Kingdom Legal Research中找蔡總統的論文書目索引listing?LSE擁有所有學生考試和論文資料的源頭,何以要到其他網站上去尋找?
直接前往校方本身負責相關學生口試記錄的單位尋找就得到答案了,不是嗎?LSE這般捨近求遠,邏輯不合。
F. LSE官網的回答還是沒有涉及重點:也就是1983/84學年間蔡總統的學生記錄,與導師互動的學習過程PhD Log,什麼時候口試?主考官的稱謂,和口試考評的記錄,和口試通過的日期等等重要資訊。如果能把這個博士學位考評的前後六個月歷程的記錄能夠公開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我想所有學者的疑問統統迎刃而解。大家就不會再追查了,是不是?當然如果沒有這些必備資料,硬是要,又能向誰要?
縱觀LSE的新聞,看不到校方哪一個部門具名出面,避重就輕,話僅說三分,蠻典型的英式隱言隱語(understatement)。另一個可能,就是撰寫這個新聞的人,是轉發別處新聞,利用LSE的官網平台做某種掩護。
*博士學位證書三個版本 很難釋疑
問:蔡總統的學位證明、論文稿件及LSE官網聲明等都已陸續釋出,你還是堅信自己的觀點呢?你認為那一部分最可疑?
答: 除了前述指出的問題,還有一個疑點就是【博士學位證書】:蔡總統曾經在不同時間出示過三個不同版本的博士證書。如果畢業,一個證書就夠了,何必要三個?同時擁有三個不同年代的學校頒發的博士證書,更是不可思議。
關於畢業證書的說法,和證書產製造室(Diploma Office)和LSE 的公關部門(Media Relation)彼此說法矛盾。應當根據LSE校方畢業證書的辦法條例(https://info.lse.ac.uk/current-students/graduating-from-lse/degree-certificates)非常清楚地規定取得證書的必要手續。畢業典禮當天是不發證書的,需要證書必須繳費申請。如果畢業生希望在畢業典禮當天拿到證書,必須事先辦理繳費和申請手續。申請時必須提供身份證或護照,一般生是如此。為表示慎重,博士畢業證書必須去LSE PhD Academy (博士班管理局)去申請,手續則同。
分校LSE 于2007/2008年獲得母校University of London授權,自己可以頒發學位,不必再由University of London 統一代發。在2007年之前,LSE 的畢業生的證照是由University of London頒發。因此,畢業證書上面的校徽是University of London;在2007/2008 學年之後,LSE的畢業證照則顯示LSE的校徽,由系主任和Vice Chancellor 同時簽字。
LSE 2007/2008 學年以前畢業生的畢業證照則另有單獨規定。因為損毀或遺失,可不可以補發?答案:可以。 但是LSE補發畢業證書的手續相當複雜。學校認為畢業證書是一個獨特和非常珍貴文件(A unique and valuable document),所以補發程序特別謹慎,要求特別嚴格。申請補發的理由必須正當。畢業生如果住在英國本地,本人必須去英國國內的地方法院辦理認證手續,填表申訴需要補發理由,如遺失或原證受損等。地方法官(Magistrate)必須在申請書上簽字背書,認證補發理由。如果住在英國以外地區,申請者必須去鄰近英國領事館(British Consulate)辦理認證手續,領事館的領事必須審核遺失或受損證明,經領事館公證後簽字背書。一旦LSE校方通過認證程序後補發,申請人必須親自去校方領取, LSE 校方不允許第三方代領。這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寫在LSE證書補發單位的規定中。尤其補發條款要點第三點非常清楚的說明:申請補發者只能申請一次證書(Only one replacement certificate will ever be issued to an applicant)。 全部內容,請參閱補發規定則根據LSE 畢業證書補發條例(https://info.lse.ac.uk/current-students/graduating-from-lse/assets/documents/replacement-degree-certificate.pdf )我們如何理解蔡總統怎麼能申請到三種不同版本的畢業證書呢?
問:您有沒有什麼新的證據可以證明您的觀點呢?
答:我們需要是對倫敦大學的體制概況還需要做進一步的了解。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結構相當複雜,因時空環境歷史背景不斷變遷,不容易馬上理解。它是一個類似聯邦制的大學 (Federated University),屬下有17個大學和學院,學科不盡相同,LSE只是其中一個成員。可是有些倫敦的著名大學如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又不願加入。倫敦大學的17個大學和學院有些各自頒發學位,有些由倫敦大學統一頒發學位。譬如,在某些年代倫敦大學可以代LSE頒發學位,某些年代又由LSE自己頒發。蔡總統的學位究竟是LSE頒發還是倫敦大學頒發的?還待探究。不過可以肯定的,無論頒發單位是什麼,二者只能選一。
*論文listing當成實體收錄 誤導大眾
問:你打算怎麼讓大家相信你的研究有所本,蔡總統或相關各方提出的證明不足採信?
答:蔡總統起先不願面對學者質疑,然後突然於2019年6月以私人身分送論文拷貝到LSE婦女圖書館,同時以作者擁有版權,做出閱讀限制。被學者追查到後,從而將當年論文手稿已轉到台灣的國圖館,打印上傳,等同要國圖館變相背書。如果不是總統身分, 請問一般學者或國民做得到嗎? 顯然不足以服眾。
另外,網路上很多翻譯LSE新聞的中文版,有意將論文listing(索引listing)當成實體收錄,誤導大眾,請大家還是參照LSE新聞原文為主。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檢驗的態度必須嚴肅。我們必須避開【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只有【動手動腳下功夫,拼圖查文找證據】。這與當今台灣的各派政治立場以及選舉文化無關。這只與一個人的誠信有關,尤其她是一個帶領台灣2300萬人的領袖。我認為這不是用【有學位就有論文】這種簡單邏輯就可以說服人的。
——原載美國《世界日報》2019年10月14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561482/article-徐永泰:lse聲明疑點重重/?fbclid=IwAR1eCvSDd1mtg7pSwaS4_eN551nbhQLyX-yTc7Ff4WKRch87fO4oWgXwPFA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英國後我看見的東西 #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一出生就知道的事 #文超長慎入
另外打了一篇關於前面分享半路出家的矽谷軟體工程師的文章,不然那邊已經很長了,還要另外看完很長的心得,應該很累。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故事的想法是什麼。
看了作者的粉絲頁,顯然也是非常有人氣。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像是幾年前的我,看了以後大概會覺得,這條路是遙不可及的吧!
雖然作者一直提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自己是半路出家,自己艱辛的路程,但在台灣已經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了。
來英國後,很多想法都改變了,以前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覺得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好像都沒那麼遙遠。
從小名列前茅、考上台大化工,這要是發生在我家,大概已經會是讓我爸媽可以到處去說嘴的事情。不知道該說這是城鄉差距還是因為我們是井底之蛙。
這邊並不是想要戰什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也不同。一路走來我一直覺得,看看身邊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大概是在作夢或者無比幸運吧!
就像作者說到,在矽谷,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之類的,其實看到以後我都很想說,難道在台灣你不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嗎0.0? 在台灣,你已經是在台灣的頂端了,所以看見的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應該說,現實生活中,就好像線上遊戲裡的世界一樣,當你在新手村的時後,遇到的人都是低等級的人,然後當你到100等之類的,你身邊的都是100等的強者,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110等的人,你就會覺得對方很強之類的。(雖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太好。)
不知道為什麼,「#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這句話一直讓人想起,即使我根本已經記不得到底是哪一本國文課本裡面的哪一個作者寫到的,我只記得是作者的爸爸跟他說的,但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小時候沒有好好念書沒關係,只要記得有用的句子XD)
其實我從來都沒去過美國,我也不知道矽谷長什麼樣子,或許是待在英國很安逸,在劍橋的生活很安全又舒適,人家又常說什麼劍橋就像是歐洲的矽谷之類的,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想去美國生活(觀光可能可以考慮)。
還記得念研究所的時後,有人和我說,他覺得在英國找工作其實滿容易的,比美國容易多了(比較級),但那個人後來回台灣了。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在英國找工作已經是萬般艱難了,聽起來當然也是覺得很刺耳,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我又能怎麼樣?沒有任何的相關工作經驗,大學也不是理工科的。(說真的連在英國都沒有人認為歷史系畢業會跑去寫程式,一般他們文科的就會一路在文科世界打轉居多)
我記得當時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去買了他們高中的數學課本,因為即使是畢業生等級的工程師的工作,都要考簡單的數字能力測驗(有點像我們國高中數學那樣),對很多人來講可能輕而易舉,但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練習。
來英國以後,發現長期留下來工作的人,幾乎也是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的人居多,多到可以組成同學會、校友會等等之類的,當然這也是好事,代表來英國工作生活的人真的好多好多。有時候自己也會想,自己看見的世界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人幾乎沒什麼人想出國,大家都說我們都是一科殘廢才會考上這間大學.......即使學校有好多交換學生的機會,大部分的學生卻只會申請去大陸,因為不用考多益。光是畢業要多益成績這件事情,就搞得大家很苦惱。
反觀這些在台大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真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那些在台灣頂尖大學生活過的人們應該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們總是一直朝著像往國外生活的目標前進,或者嚮往去更遙遠的地方生活,挑戰困難的工作,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這些事情也看起來是如此的平凡。
然後,以前在我的大學,當你跟其它人說你想出國念書時,大家只會跟你說「加油」,除非你家有錢,不然根本不會有多少人想像我一樣,堅持去搞什麼留學貸款,然後一路走到現在(遙遠的還款道路)。但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當初去聽了一堂通識課,通識課的國文老師是東華博士班的學生,他說了原本自己都看好留學貸款要出國,最後還是留下來了,以及我的國中班導,他的夢想是出國念美術,他說了自己以前很努力兼兩三份工作,存了錢,很想出國,最後還是把錢在台北買了間小套房,然後結婚生子。那些人的遺憾,都成了我心中的動機,就是,難道像我們這樣的背景,就沒有機會達成夢想嗎?那這樣我老的時後會和他們一樣後悔嗎?
在台灣似乎已經沒什麼翻身的機會了(當時我是這麼想的),畢竟當你已經上了大學,念到了大三、大四,基本上事已成定局,出社會工作以後,更難去翻轉你原本的局勢。
從來我都不覺得,自己可能在寫程式或在電腦相關方面特別有天份,我也覺得看文件很煩,我喜歡看動漫、打電動、逛街、吃美食,和大家一樣,也不是一個工作狂(除非我做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常常也覺得好煩喔,為什麼薪水不能多一點。
我沒辦法像那些很厲害的人一樣,一直想要讓自己變強,一路拚到矽谷,或者一直想往上爬,一直努力精進自己(大部分時候我努力的學習或看書,也只是因為現實所逼)。常常我只是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許是有點安逸耍廢的日子。
我想要說的事情很多,但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很多事情是非常無比複雜的。這些事情牽扯到,台灣整體的社會發展、政治社會文化、教育,階級複製,產業。並不是只是單純的,小孩能不能考上好學校以及出國念書工作,跟家庭背景的關聯性而已。
而且這件事情,並不是只有發生在台灣,是發生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國家,即使英國也是如此。
如果出生在一個鄉下地方(例如基隆市),爸媽只是很普通的人,普通到可能會跟你說,好好念書,考上台大,然後看你的科系是什麼,假設是文科可能叫你考公務人員,假設是理工科可能就會一路支持你念書,尊重你的決定,即使根本不知道不了解你在做什麼,如果是商科就會希望你找間穩定的大公司進去工作。 如果是女生,可能快要三十歲了就會希望你快點結婚,或者有穩定對象就會趕快希望你結婚,如果是男生就會問你,有沒有交女朋友,幫你準備聘金聘禮娶老婆。
如果你考上了清大或交大的理工科,畢業後進去聯發科或台積電或竹科大廠,爸媽也會覺得很驕傲,然後你可能在那邊沒日沒夜的工作,努力存錢買房子,希望賺錢好好孝順辛苦的爸媽,或阿公阿嬤。漸漸地你成為了科技新貴,你很努力地賺錢,為了要給家人好的生活,結婚生子之類的。
如果考上了普通或所謂後段的國立大學,家裡也會覺得,還好是國立大學已經很努力了,然後也是想辦法進入大企業工作,或中小企業,走類似的人生。
如果考上了私立大學,或者所謂的排名不太好的大學,家裡也是會覺得,好了,這樣也沒辦法了,那就趕快學習一技之長,看看能不能找份穩定的工作做做,也是努力朝向和前面兩條路的人生前進。
看完自己打的文字以後,都覺得可以畫一個流程圖了。
然後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可以跳脫這個流程圖? 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甚至會想到我要出國,我要挑戰世界的舞台?大部分的人畢業以後都還在還大學跟研究所的就學貸款,過著每天上班下班 加班熬夜的生活。
我覺得自己算滿幸運的, 家裡不用靠我養家活口,另外也因為我的阿嬤總是告訴我他去夏威夷旅遊看到的事情、去美國旅遊看到的事情(好像退休以後跟我阿公兩個人跟著宗親會一起去的),後來我阿公掛了以後阿嬤常常懷念,但也是因為這樣讓我很想知道世界長什麼樣子。
(阿公阿嬤都沒念過什麼書,因為戰亂,家裡貧困,但阿公很努力自學,算是識字,後來阿嬤才去念了補校,學國語)
反觀我的爸媽,雖然念到了五專、大學,但是卻非常無比的保守,總是希望我找個好人家嫁了(最好家裡有房子),然後考公務人員,沒事不要念研究所,念那麼多書幹嘛。
即使我們家是這樣,但從小學到國中,我們家已經比同地區的大部分的同學的家庭環境好很多了。
小時候也常常有書可以看,要買參考書、自修、課外書也可以買,甚至小學還可以去芝麻街美語學了快兩年,已經比其他同齡的小孩好很多了。
從小學以來,家裡也已經有電腦、印表機,這些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那些東西,我也沒辦法用ADSL,也不懂網路的重要性,也不懂電腦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由此可見,我大概比同地區的一些小孩,更有機會跳脫那個流程圖。
接著,即使沒有考上台北的明星高中,也進所謂的基隆第一志願,爸媽雖然不太高興,也就算了。高中時期,我的課業表現也不太好,也不太想去上學,也覺得念書很煩。學測考得不好,指考也沒好好念書,其實到現在我也不懂,當時為什麼念不下書呢?即使一直去圖書館,即使一直和同學揪團念書,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要努力考上台大。
另一方面,高二的數學老師說,高一的數學老師沒教好,高一的數學老師說,國中的數學老師沒教好。但事情是,時光也沒辦法倒轉,他們說那些也沒什麼用,所以我數學學測和指考還是考得很爛。
其它科目,英文也普通,我最喜歡的還是國文跟歷史,但國文我偏偏又很討厭現代散文和現代詩,不知道為什麼.......比較喜歡的大概是作文吧!
剩下喜歡的是美術,可是除了美術課以外,平常也沒什麼機會可以接觸到,根本不可能跟其它學過畫畫的同學比,更不用想說去考設計系那類需要術課考試的系。
於是大學就自己填了喜歡的歷史系,就這樣了。
然後爸媽又吵著叫我轉系轉學,說什麼歷史系畢業會沒工作(這句話自從我考上歷史系以後不知道聽了幾百萬遍),我說可以去博物館啊! 也是公務人員啊! (之後他們就一直叫我考公務人員)。
我媽一直想要我念財金或會計系,其實商科我實在沒甚麼興趣,比較想念的大概是國際企業或者資管、企管那類的。我一直對電腦很有興趣(當時認為),然後因為不知道從哪個時候就想要創業之類的,或想當高階經理人,所以想念個國際企業(其實也不知道裡面在幹嘛)。
後來就雙主修了國企,經歷了一些挫敗,其實到最後自己也覺得沒什麼興趣,應該說覺得那些,商業策略滿有趣的,但實際上還要念會計、經濟、財務管理,然後一大堆分組報告,也覺得那些東西都很主觀。期間也是滿心灰意冷的,但是為了混個文憑,出社會好找工作以及對爸媽交代(畢竟他們還是給了微薄的生活費),還是得努力混到畢業。然後也覺得自己應該去努力弄個實習,參加了華碩校園CEO那個計劃,然後從此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的廉價工讀生,又一次心灰意冷。
然後緊接著又推甄研究所失敗,韓國交換了半年學生回來,只好先隨便找份工作做,一邊準備來英國念書。
期間,我的代辦一直擔心我會放棄,他說很多人工作以後就放棄出國念書了。當時我心裡想,怎麼樣都不可能放棄,要是放棄我就要一輩子領28K了。期間也經歷了在外商公司看到的人情冷暖,台灣人被外商壓榨,高階主管幾乎都是海外外派,看似著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光環,實際上領著28K還要犧牲生活品質。
寫著寫著連我自己都在想我的人生怎麼這麼悲慘,同時還要跟當時男友的爸媽吵架,我爸媽吵架,各種吵架,當時男友的爸媽也是傳統型的,想要找乖乖牌媳婦伺候他們,又覺得我配不上他們兒子,各種搞破壞搞分手,搞到兩家爸媽都一直吵架,搞到我媽都要去報警= =(大概跟台灣鄉土狗血劇情一樣)
還好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重視感情的人,因為當時工作累得跟狗一樣,還要準備考雅思,擔心留學貸款,根本已經無法分心去搞那些事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馬斯洛的基本需求都滿足到,自己都快要餓死累死了,怎麼有辦法去思考其它的問題,什麼自我成就。(雖然胖子說那些心理學大師都沒有科學根據 不足採信就是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也是一路上很慶幸得自己果斷的做出一系列的決定。
如果現在要來回顧說,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情,或者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情,好像也不算太多.........因為如果當時就知道很多事情,今天大概也不會一路走到這裡,做出那些決定吧! 如果我一開始就念了資工系,可能就會去普通的公司當工程師,領著比做海運多一點點的薪水,過著偶爾去吃大餐、打桌遊、加班的小確幸生活,然後跟男朋友結婚生子之類的我猜.......
如果要說希望自己以前就知道的事情,我大概會說,希望自己在Durham念書的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以及剛畢業去工作的時候,積極進取一點,努力的跟同事多social 一點(雖然這個也很難啦!) ,然後多念一點英文,法文,多認真做一點事情?
目前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大概只有在英國這段日子覺得要改進,在台灣的日子其實都覺得是必經之路啊!
其實來留學的時後,認識的朋友們,有滿多都是家裡本身條件還不錯,爸媽也希望他們出國留學。有一個日本朋友和我說,以前有些霸凌他的人會說,還不都是因為他家有錢,所以可以去澳洲念書,可以去英國念書,可以好像有成功的人生,其實他根本什麼都不會。
所以我也不想說自己好像很努力之類的,別人都不努力,我相信那些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也是很努力的在他們的路上走。
也看過很多人,雖然家裡不錯,也不會跟家裡拿錢,一路打拼。
就像那些考上頂尖大學的人,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覺得他們優秀,也是因為他們可能從小就是很認真努力的人,所以才名列前茅,可能我們在打電動的時候,在看漫畫的時候,他們都在家裡念書,當然也有很聰明的人,可以邊打電動看漫畫、參加各種活動、興趣,還是考上了頂尖大學。
我並不喜歡去做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因為被什麼好比的,胖子也常說,他並不覺得劍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比其他人優秀,就只是他們可能比較幸運,可能從小環境薰陶,可能就是家裡有錢念了私立學校,可能就是剛好面試官喜歡他們? 各種可能性,但絕對沒有誰比誰優秀這件事情。(大概自從二戰以後他們很怕這種優越感?!)
這篇文章我主要想表達的還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視野就會不同,所以那個作者上了大學,就像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他的每一段挫折,也都是因為小池子裡的大魚去了大池子或者大海,遇到其它更大的魚,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
可是如果把他放回台灣這個小池子,他已經算是超級超級大魚了!
所以即使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廢,自己跑到某個小池子裡可能會變成大魚?!
應該說我常常寫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所以才說是廢文XDDD 看得懂了人大概就看得懂吧!哈哈哈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申請經驗分享】美國博士班|未來規劃、心得分享 - YouTube 的必吃
留學#哈 博士 #不是代辦#教你留學DIY本次訪談主題:1. 博士 留學費用2. 博士 未來出路3.個人未來規劃4.研發機構薪水5.自辦留學挑戰6.過來人經驗談7.給 申請 人 ... ... <看更多>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幾個幫妳申請到US STEM PhD的簡單招數 的必吃
... 我想跟正在考慮到美國念研究所的網友分享我幾年來在美國體認到的心得 ... 申請博士班致勝招只有一個: 聯絡教授申請博士班不是在申請學校而是在找 ... ... <看更多>
美國博士班 申請 心得 在 [心得] 出國唸PhD Part 1: 給考慮唸博班的人- 看板studyabroad 的必吃
[本系列三篇文章同時po在PTT studyabroad版和PhD版。如有違反版規請跟我說]
大家好,我這個月剛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 (UM)完成大氣科學博士學位,想趁記憶
猶新時寫一些博士班心得文。心得文分成三個部分:Part 1 是給考慮唸博班的人的建議
,Part 2 是給博士班學生的心得和建議,Part 3 記錄一下唸博士班期間用過的學術資源
和UM提供的資源。這些心得文應該算是我2019年4月po的博士班心得文的延續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54609894.A.2BA.html)。對我的背景有興趣
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我2015的錄取文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50304801.A.242.html)。
留學版的錄取文很多,博士班學生或是畢業生的心得文相對很少。這個現象我想可能是因
為唸博班很忙,沒什麼時間寫心得,還有可能在唸博班後壓力很大或遇到很多挫折,心情
比較灰暗就沒什麼興致談自己的博班經驗。這種資訊的缺乏是蠻可惜的。因為對考慮唸博
班或正在準備的人,博士班的心得文可以當作重要的參考,畢竟是過來人的經驗談; 對正
在唸博士的人,知道一下其他博士生的生活和心得也很受用。我寫這幾篇心得文主要是希望來拋磚引玉一下,希望更多博士生和畢業生分享一下他們的所見所聞,互相觀摩學習。
Part 1來講我給考慮唸博士班的人一些建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從一個考慮唸博士班
的人的思考順序來寫,一開始我先講唸博士班的目的,接下來是怎麼在申請過程中收集資
訊,其中夾雜我自己的一些心得。網路上也有很多文章給考慮唸博士班的人,這篇我覺得
很值得一讀: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Before Starting A PhD,
https://www.nextscientist.com/graduate-school-advice-series-starting-phd/
我該唸博士班嗎?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只有自己能回答,而且我保證這個問題會在唸博士
班的期間一直冒出來。我只能分享一下我對『博士班』的看法,希望這些看法能幫助回答
這個問題。
博士班的訓練,我覺得是訓練出一個能以做研究維生的人。
做研究的收穫主要有兩種,一是探索知識,知道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一是解決問題,即
使是很小的問題。知識無止境,問題無止境,所以研究也無止境。要提升探索知識和解決
問題的效率,需要紮實的背景知識, 獨立思考的能力, 適當的技術能力, 以及良好的溝通
能力。這些可視為一位博士的核心能力,也是博士班訓練的目標。具體一點的話,我覺得
博士班的訓練是培養出一個能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果,並以paper, 演講
或其他方式傳達知識的人。
做研究是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聽起來很重要很美好,但是以做研究維生可能就不是那麼
美好了。
每個研究者都有自己想要去探索的知識, 想要去解答的問題,但是資源有限,不可能給每
個研究者無限的資源讓他們去探索, 解答。為了競爭有限的資源,研究者只能彼此競爭,
有拿到資源的繼續做研究,沒拿到資源的可能就必須忍痛放棄了。以研究維生不只是探索
自己有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別人願意拿錢出來給你做研究。
要讓人願意出錢給你做研究,必須表現出你能做出好研究的實力和潛力,當前最重要的兩
個指標是papers和proposals。所以不管是教授或研究員, 新手或老鳥,大家都是卯足全
力的寫papers和proposals,proposals尤其重要,因為proposals有中才有經費做研究。
以美國的大氣和太空科學領域為例,proposal的中獎率是10-20%左右,一位研究者通常一
年會提交5,6份proposals甚至更多,平均兩個月以內交出一份,是個很重的工作負擔。
以研究維生很辛苦,也因此唸博士班也很辛苦,而且通常要花四五年以上才能拿到博士學
位。在博士班期間,最好就展現出你有以研究維生的能力。所以要盡量發papers,還有盡
量寫proposals去申請獎學金,是很辛苦很累人的過程。在很忙很累的時候,就會想為什
麼自己要找罪受來唸博士班。
我覺得唸博士班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動機,在很崩潰的時候至少還有個東西可以支撐一下
。有些人唸博士班的主要動機是因為對這個領域蠻有興趣的,想多學一點所以來唸博士班
。老實講,我覺得這個動機有點弱。對研究有興趣和要以研究維生是差很多的。舉個例子
,假設有人說他對彈鋼琴很有興趣,想成為職業鋼琴家,所以想去唸音樂學校。我想我會
建議他去唸音樂學校之前,應該要去了解一下職業鋼琴家的工作型態,看他喜不喜歡,也
要了解一下成為一位職業鋼琴家必備的能力有哪些。如果那個人什麼都不做,就說我對彈
鋼琴有興趣,光這個理由去唸音樂學校就夠了,我會覺得他的動機有點弱,而且很天真。
就如同音樂學校,博士班是訓練學生未來能以研究當職業的地方,如果一個人只因為對研
究有興趣就去唸博士班,而沒去好好了解一下以研究維生的工作性質和該有的能力,動機
有點弱也很天真。博士班是職前訓練,如果連職業的性質都不了解的話就說要唸博士班,
就是把事情看的太簡單,心態太天真了。
小小總結一下。決定唸博士班以前,我覺得最好要有未來將以研究謀生的認知。唸博士班
除了吸收知識, 加強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怎麼靠做研究糊口飯吃。從這個角度來看,我
覺得博士班是以研究維生的職前訓練。因為是職前訓練,對這個職業知道越多資訊越好,
這樣能來評估自己該不該唸博士班。我也覺得不要把『申請上博士班』當作目標,博士班
是一個訓練過程,重點是你未來想做的事或職業需不需要這個訓練,如果不需要,就不值
得去唸。有個博士學位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要出國還是在台灣唸博士班?我覺得唸博士班的話還是出國比較好。雖然做出好的研究最
重要的是靠自己,要有紮實的知識,好的idea,和所需的能力。但是,國外的學術資源比
台灣多是不爭的事實,比方說機器,設備,超級電腦等資源,而且在國外比較有機會認識一
些同領域的傑出學者,對未來找工作或是研究合作的話有很大的幫助。
學術研究上英文是主流語言,寫paper用英文,口頭報告用英文,英文的聽說讀寫是做研
究逃也逃不了的。對英文非母語的我們來說,英文要進步也是靠自己,要自己花時間學習
和練習。但是在國外的話,會迫使自己不得不多用點英文,而且如果在英語系國家的話,
英文學習資源比台灣多很多,像是學校會有口說或寫作英文課,可以找語言交換夥伴,可
以去社交場合用英文聊天之類的。
但我覺得出國唸博士班最大的好處是,你會清楚知道找工作的競爭對手有多強,也會清楚
的知道以研究維生要付出多少努力。我們系上一兩年前招聘助理教授,有兩三百人申請,
只邀請5個來系上面試,最後錄取一個。候選人有別的學校想跳槽的資深教授,有在一流
研究機構工作好幾年的科學家,有剛拿到博士但研究發表質量兼具的人。看到他們的CV,
看到要這麼優秀才有面試的機會,讓我切身體會到找研究工作的競爭對手有多強。要以研
究維生,必須不停的吸收知識,不停的想idea,不停的寫papers和proposals,所以即使
我老闆已拿到終身職,他每天還是工作10幾小時,而且是常態。大部分人對學術界的印象
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沒有生活,事實上我想也是。以研究維生,持續產出好的研究,是要
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的。
怎麼收集博士班的相關資訊?看到這邊如果還沒放棄唸博士班的話,就要開始好好收集博
士班的資訊了。
首先講花費。出國唸書是筆龐大的開銷,以UM為例,一年的學費大概四萬美金,生活費大
概兩萬美金,所以加起來一年就要花大概六萬美金,換算台幣兩百多萬。通過資格考變
PhD Candidate後學費好像會便宜一些,詳細數字我沒找到,不過我猜美金一兩萬跑不掉
。我們系上博士班通常唸五年(後三年是Candidate),考慮學費上漲+通貨膨脹,我想合理
估計要花一千萬左右的台幣才能在UM拿到博士學位。
博士班的話通常有獎學金付學費+生活費,所以申請上博士班的話不需要擔心錢的問題。
需要擔心的是錢的來源還有長度。有的錢是從研究計畫來 (Research Assistant, RA),
工作就是做研究,寫paper來完成博士論文,不需要做額外的事情。有的錢從教學工作來
(Teaching Assistant, TA),需要做改考卷,帶討論之類的課堂工作,同時還得做研究,寫
paper來完成博士論文。因為處理課堂工作會減少花在研究的時間,很多人不喜歡當TA。
獎學金長度的話,有些學校會保證幾年內會有獎學金,UM工學院博班的話好像是有碩士學
位的話是四年保證獎學金,學士學位的話五年。有些學校只保證第一年有獎學金,之後看
狀況,這種不確定性就要自己考量一下了。
如果沒有獎學金要自費唸博士的話,我個人是強烈建議不要,即使所有名校像Harvard,
MIT, Stanford給offer也是一樣。唸博士班壓力已經很大了,如果還要擔心經濟上的壓力
,太崩潰了。
再來講怎麼縮小學校和教授的範圍。世界上有很多學校, 很多研究人員,在收集博士班資
訊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是資料量太龐大,不知道該怎麼縮小範圍。大氣科學已經算是很小
的領域了,但光美國就有至少15間以上的大氣科學博士班,還有些做大氣的教授是在地球
科學, 環境科學, 或應用物理底下,很不容易找。
要知道有哪些學校提供博士班,還有教授們做哪方面的研究,看US News的領域排名是一
條路,可以很快知道哪些學校有博士班。看papers是一條路,多看點papers的話基本上就
知道哪些學校有博士班,哪些教授在做你有興趣的研究。從教授的學歷來看也是一條路,
看他們從哪邊畢業,然後去他們的母校看那邊的教授從那裡畢業,重複幾次以後大概就知
道有哪些學校有博士班,也會知道很多教授的名字和研究主題。
知道學校, 找到有興趣的教授以後,才是花心思做功課的開始。首先要知道他們的研究大
方向和主要工具是什麼,以大氣科學為例,現在很多人在研究極區,有些是探討極區本地
的過程, 有些是探討中緯度或赤度地區怎麼影響極區, 有些用電腦模式, 有些用衛星資料
,各不相同。這也顯示了老闆和整個組的專業是什麼,可以想一下你對那些專業有沒有興
趣,想不想加強自己在那專業的能力。從已發表的papers也是知道研究方向的好方式,但
要記住的是發表出來的papers代表是已經完成的研究,通常不會是新進博士生的研究題目
。
養博士生需要很多錢,所以通常教授要有錢才會收學生,知道哪些教授有沒有錢收學生應
該是最難打聽的資訊。寄email問教授最快最直接,但也是最花心思的,因為總是需要做
點功課, 做個自我介紹,吸引一下教授的目光,而不是只打一句話問教授今年有沒有錢收
學生就完了。除了直接問以外,還有一些管道能知道教授有沒有錢收學生。比方說助理教
授會有一筆start up package可以拿來養學生,而且錢通常夠多能收好幾個學生。助理教
授有升等壓力,他們會想找人做研究工作,所以通常他們有能力也有意願收博士生。此外
,也可以從領域內的工作廣告看有沒有教授要收學生。像是大氣和地科領域的CESM,
ES_JOB,和MET_JOB mailing list會寄各式工作廣告,包括學校或研究單位的徵人廣告,
博士後工作的廣告,招收博士班學生的廣告,範圍橫跨全世界像美國,歐洲,亞洲,這是很
好的資訊來源,同時也會多知道一些研究單位和學者,擴大博士班的申請名單。我申請博
士班時不知道有這個資源,想想有點可惜。
找到心儀的學校,心儀的教授以後,最後就是仔細看一下他們的網站,有需要的話可以寄
信聯絡。接下來是準備申請博士班的資料,像英文考試, State of Purpose, 推薦信之類
的,網路上有很多申請資料的準備指南,學校也會詳細說明申請流程,這部分可以自行去
查。
怎麼規劃申請博士班的時程?網路上有很多申請時程的分享,這邊我就不多做敘述。我一
直覺得很多台灣人傾向把博士班的準備時程排得很緊很完美,像是男生大學畢業前把托
福,GRE都考完,然後去當兵,當兵期間送出申請資料,一退伍就出國,的確是沒浪費一點
時間。但我覺得,出國唸博士班是人生很重要的決定,多花一點時間思考和準備也不是件
壞事。話說回來,假設做研究做到65歲退休,27歲拿到博士的話會做38年的研究,30歲拿
到博士的話會做35年的研究,38年和35年好像也沒差太多。
我28歲出國唸博士,相對我的朋友慢了好幾年,因為我花了一些時間去想自己該不該唸博
士班。我大學畢業時有老師問我有沒有考慮念博士,但我大學沒有很認真做專題也沒有跟
實驗室,不知道什麼叫研究, 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做研究,所以就先在台灣唸碩士班
。碩士班唸完,我知道我對研究有興趣,有能力做研究也不排斥做研究,但還是不確定要
不要把研究當作我未來的工作,就先跑去當兵了。退伍之後要失業了,剛好以前實驗室的
學長問我要不要去中研院當助理,就跑去了。當助理快一年左右我知道我能接受做研究的
生活,但是如果以作研究為工作,需要有博士的訓練才行,所以才開始準備申請博士班。
現在回頭來看,我還蠻慶幸我唸完碩士班還當了一陣助理才出國唸書,因為我很多東西都
學過了,像是看paper和程式工具,所以出國唸博班的時候我有更多時間做研究以外的事
情。我蠻常參加學校辦的講座, 聽音樂表演, 還有附近公共圖書館的演講跟活動。我學到
很多跟我研究專業以外的東西,大大擴展了我的想法和視野。如果我大學一畢業就出國,
我應該直接被課業和研究壓死在地上,光學習就來不及了,何況是去參加跟研究無關的活
動。
如果順利錄取博士班,高興完以後,一定要記住:老闆要慎選,老闆要慎選,老闆要慎選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在選擇博士班的時候,研究領域,學校,地點,環境,老闆都是考量的
點,其中,我覺得選老闆不是最重要也是第二重要的考量點。老闆的好壞我想直接決定博
士班的體驗。遇到好的老闆,即使博士班過程很辛苦,即使跟老闆有些摩擦,但最後還是
會很感謝老闆。遇到壞的老闆,不只在研究上很有可能過的不順,心理生理也會過得很痛
苦。如何選老闆,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Ben. A. Barres (2013): 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 Neuron, https://goo.gl/Aq1iVI
我很幸運遇到一個好老闆,他是個很嚴肅的科學家,做研究很嚴謹,也是個很認真教學的
教師,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好的科學家和好的老師應有的態度。他也很支持學生,像是我
一年至少參加兩次研討會,費用都是全額報銷,我在找博士後的時候他也有跟他的朋友打
聽消息和推薦我。我最感謝我老闆的是,他願意花時間在我和其他學生身上。他超級 超
級忙,但我們組每週都有group meeting和跟老闆的單獨meeting,讓學生有很多機會跟老
闆討論研究,從中學習。我在寫我第一篇paper的時候,因為是第一篇,他說他會跟我一
起改,讓我看他怎麼改paper,而不是他改完再寄給我,因為這樣我可能會不懂他這麼改
的理由是什麼。改paper的時候,我去他辦公室坐在他旁邊,他打開我的初稿,然後一句
話一句話的看,一句話一句話的改,真的是一個字一句話的改,不誇張。修改的過程中他
會跟我說要再做哪些分析,寫paper的注意事項 (ex: 研究方法我本來寫很長,但其中很
多已經在reference裡,放citation就好沒必要寫在正文裡),寫英文的注意事項 (ex: 形
容詞要放在被形容的對象附近)。如同大部份的博士生,我跟我老闆之間還是有些摩擦,
但是我非常非常的感謝他。
假如申請博士班全滅了一兩年,但還是很想唸博士,要繼續嘗試嗎?這問題我只能說必須
自己決定,自己負責。我的話是只打算申請一次博士班,沒上的話我就要去準備氣象局高
普考了,因為我覺得申請過程很累人,不想再多準備一年。我覺得人生的路有很多條,出
國唸博士班拿到博士學位不代表人生因此變得更好,同理,不唸博士班也不代表人生因此
就一蹶不振。
最後,我想破除出國唸書就會有深度文化體驗的美好想像。我出國前寫了這段話:『出國
唸書的動機是想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研究員,除此之外,出國的生活經驗也是很重要的
一部分。難得有機會在別的國家待好幾年,所見所聞會跟觀光客完全不同,會看到這個國
家這個地方更多的一面。美國是個多元民族的社會,密西根大學更是匯集了世界上來自不
同地方的人,我期待認識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希望在交流過程中拓展自己
的視野,知道世界上不同的人事物,也去學習其他人怎麼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另外,一
個人在外,大小瑣事都必須自己處理,特別是在一個陌生,語言不大通的國度,藉此訓練
自己獨立生活。』
現在回頭來看這段話,雖然內容蠻空洞的,但還是不錯的理想和抱負。如果在出國之前,
我預期來美國會有100分的成長的話,實際上可能只有70分吧。理由很簡單,因為人的時
間是有限的,想加強英文,想多唸點書,想多做點研究,想多認識朋友,想出去玩,想睡
覺,想打混,都只能競逐有限的時間,不可能貪心的每個都想做,每個都做好。而且實際
上,課業和研究的壓力很大,光做這些事就快精疲力盡了,實在沒什麼力氣找人交流學習
,即使我有空想找朋友聊天交流,但他們可能很忙沒時間見面。
出國唸書一定會體會到不同的生活文化和方式,還有文化衝擊,但是,想從中得到多少收
穫,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我自己很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常常去參加學校辦的活
動和演講,附近城鎮的活動,還有朋友的聚會,得到很多收穫。作為代價,我犧牲了一些
拿來做研究的時間和心力。
結語
有些出國唸博士班的人非常鼓勵人出國,因為覺得可以出國看看是很好的經驗。我完全同
意,但我也知道出國唸博士班很辛苦,如果未來想走學術的話更是辛苦,所以我的立場比
較保守,不會特別鼓勵人一定要出國唸書。
我覺得唸博士班是人生很重要的決定,要仔細去想自己需不需要唸博士班,為什麼要唸博
士班,盡可能的收集資訊再做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參考資料:
10 Things You Should Know Before Starting A PhD,
https://www.nextscientist.com/graduate-school-advice-series-starting-phd/
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 Ben. A. Barres (2013) Neuron, 80, 275-279,
DOI:10.1016/j.neuron.2013.10.005, https://goo.gl/Aq1iV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6.9.110.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77989528.A.DB3.html
※ 編輯: ignorant (216.9.110.8 美國), 01/03/2020 02:38:11
※ ignorant:轉錄至看板 PhD 01/03 02: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