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跑完一場全馬比賽的壓力有多少?】
大部分的跑者習慣用距離或時間長衡量跑量。但我們都知道每週跑50公里的跑者不見得比週跑量100公里的跑者來得輕鬆,如果前者的里程數全都是在練高強度間歇或全都在坡地訓練,那他的壓力就大很多。所以「訓練量」(Training Volume)必須考量到強度、時間、里程和坡度。
RQ的訓練指數是目前是用來量化跑步訓練量最客觀的方式之一,它是用「訓練強度✕訓練時間」再加權里程與坡度來計算每次跑步的訓練壓力。
從RQ上線三年以來,經過個人長期觀察和研究訓練營跑者的數據之後,發現了幾項規律。打算寫幾篇來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全馬比賽的訓練指數 (以下簡稱:全馬指數)。
我把近幾年訓練營裡,盡全力跑完一場全馬,同時跑出個人最佳成績的跑者的數據拿來分析 (只分析有帶心率錶的),全馬指數大多數的跑者都落在80~105之間。
分析結果如下:
1) 盡全力完成全馬的全馬指數介於80~105之間。最高的是105,當然還是有看到更高的,但大都是設定上錯誤或是跑錶數據有問題。(這邊對「盡全力比完全馬」的定義是:全馬平均心率區間在2.0以上,而且前後半馬差距在120秒以內)
2) 全馬指數低於80者大都是比賽經驗不足,中途跑崩、補給不夠低血糖沒力、天氣太熱中暑、太冷失溫、太緊繃抽筋……等原因造成沒有完全發揮該有的實力。其中第一項比賽經驗不足者,雖然身體沒狀況,也符合心率區間大於2,前後半馬差距很小,但因為沒經驗而太保守,所以不敢在賽程中全力以赴,致使全馬指數低於80……也就是說,一場全力跑完全馬的壓力,用RQ的訓練指數來量化,基本上都會在80以上。愈有比賽經驗的跑者,愈能在比賽中壓搾自己,對自己施加更多的壓力,但現在看到的限就是105。
3) 並非成績愈好的跑者指數愈高,成績與比賽訓練指數之間並沒有關聯。我用全馬首次破三的數據來分析,PB成績在3小時到2小時50分之間的跑者,全馬訓練指數有80的,也有100。
4) 全馬訓練指數和大、中、小猴子的體質有關,體能恢復力愈好的,平時可以吃下比較大訓練量的跑者,比賽的訓練指數也會比較高,這兩者之間呈現很明顯的正相關。(大、中、小猴子的論述不明白的請參閱《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一書)。以今年的一位首度破三的女學員為例 (原始全馬PB是3:14,四個月訓練營後跑到2:58:59),她很明顯是隻小猴子,不適合練太多,一練多就跑不好,一週練跑四次,但最終的目標賽事北京馬拉松也跑出首次破三的好成績,前後半馬只差了2分鐘。她的全馬指數就剛好是80。去年跑到2:26的菁英跑者陳龍,很明顯是隻需要一週六練的大猴子,破PB時的全馬指數則是102。
#RQ
#RQ訓練指數
羅曼 諾 夫 博士的姿勢跑法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盡力跑完一場全馬比賽的壓力有多少?】
大部分的跑者習慣用距離或時間長衡量跑量。但我們都知道每週跑50公里的跑者不見得比週跑量100公里的跑者來得輕鬆,如果前者的里程數全都是在練高強度間歇或全都在坡地訓練,那他的壓力就大很多。所以「訓練量」(Training Volume)必須考量到強度、時間、里程和坡度。
RQ的訓練指數是目前是用來量化跑步訓練量最客觀的方式之一,它是用「訓練強度✕訓練時間」再加權里程與坡度來計算每次跑步的訓練壓力。
從RQ上線三年以來,經過個人長期觀察和研究訓練營跑者的數據之後,發現了幾項規律。打算寫幾篇來分享。今天分享的是全馬比賽的訓練指數 (以下簡稱:全馬指數)。
我把近幾年訓練營裡,盡全力跑完一場全馬,同時跑出個人最佳成績的跑者的數據拿來分析 (只分析有帶心率錶的),全馬指數大多數的跑者都落在80~105之間。
分析結果如下:
1) 盡全力完成全馬的全馬指數介於80~105之間。最高的是105,當然還是有看到更高的,但大都是設定上錯誤或是跑錶數據有問題。(這邊對「盡全力比完全馬」的定義是:全馬平均心率區間在2.0以上,而且前後半馬差距在120秒以內)
2) 全馬指數低於80者大都是比賽經驗不足,中途跑崩、補給不夠低血糖沒力、天氣太熱中暑、太冷失溫、太緊繃抽筋……等原因造成沒有完全發揮該有的實力。其中第一項比賽經驗不足者,雖然身體沒狀況,也符合心率區間大於2,前後半馬差距很小,但因為沒經驗而太保守,所以不敢在賽程中全力以赴,致使全馬指數低於80……也就是說,一場全力跑完全馬的壓力,用RQ的訓練指數來量化,基本上都會在80以上。愈有比賽經驗的跑者,愈能在比賽中壓搾自己,對自己施加更多的壓力,但現在看到的限就是105。
3) 並非成績愈好的跑者指數愈高,成績與比賽訓練指數之間並沒有關聯。我用全馬首次破三的數據來分析,PB成績在3小時到2小時50分之間的跑者,全馬訓練指數有80的,也有100。
4) 全馬訓練指數和大、中、小猴子的體質有關,體能恢復力愈好的,平時可以吃下比較大訓練量的跑者,比賽的訓練指數也會比較高,這兩者之間呈現很明顯的正相關。(大、中、小猴子的論述不明白的請參閱《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一書)。以今年的一位首度破三的女學員為例 (原始全馬PB是3:14,四個月訓練營後跑到2:58:59),她很明顯是隻小猴子,不適合練太多,一練多就跑不好,一週練跑四次,但最終的目標賽事北京馬拉松也跑出首次破三的好成績,前後半馬只差了2分鐘。她的全馬指數就剛好是80。去年跑到2:26的菁英跑者陳龍,很明顯是隻需要一週六練的大猴子,破PB時的全馬指數則是102。
#RQ
#RQ訓練指數
羅曼 諾 夫 博士的姿勢跑法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三場「跑以載道讀書會」今早順利舉行,有幸邀得友站馬拉松 看世界 /Run the World的Ben為嘉賓,為大家介紹Ben Smith的401: The Man who Ran 401 Marathons in 401 Days and Changed His Life Forever。
在「此Ben」的介紹下,得知英國的「彼Ben」連續401天跑馬壯舉,是與他的同性戀背景與曾遭欺凌的過去經歷有關。少年不愉快的種種,驅使他為相關支援團體籌款,亦希望透過這場大作戰喚起世人關注問題。在挑戰期間,Ben更廣結善緣,包括認識了馬拉松女子世界紀錄保持者Paula Radcliffe。目前,Ben開辦了社企401 Challenge,又四出演講協助有需要的人。經歷如此非同凡響,書中故事自然精彩可期。
《401》amazon連結:https://amzn.to/2OXNj7f
活動下半場,出席者各自簡短分享所攜的一本跑書,書單如下(按發言次序):
蝦叔、Irene:迪昂‧萊納德《帶戈壁回家》
Fiony:馮華添《42195,終點等待你》
Alex:亞德哈羅南德.芬恩《跑者之道》
麥子:艾德‧席澤《跑者時代》
Kawai: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Mark:尼可拉斯‧羅曼諾夫《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
Kamen:蔡東豪《跑步與存在》
蝦嫂:馬費通《耐力:無傷、燃脂、輕鬆的MAF訓練法》
在此謝謝Ben擔任嘉賓,謝謝各位朋友出席及發言。也謝謝Sportsoho送出當期雜誌,謝謝Green Common送出H-Factor能量水,謝謝綠林甜品銅鑼灣店 Luk Lam Dessert - Causeway Bay Branch繼續提供場地。
今次轉換形式,盼為大家帶來一點新意。預計10月、11月尾仍會繼續辦,但選書、形式,甚至活動地點,也許會有不同,歡迎大家留言和私訊賜教。始終沒有大家的支持,再精彩的活動也是無從說起的。
羅曼 諾 夫 博士的姿勢跑法 在 [問題] 兩本書的推薦(姿勢跑法) - 看板Road_Running 的必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6061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
輩子不受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4628?utm_source=lovenini
跑步,該怎麼跑?:學會「姿勢跑法」,提高跑步效能、不受傷!
兩本原作者跟翻譯都是同樣的人....,不曉得差別在哪邊,
請有看過的人推薦分析一下,感謝。
想買書的原因是,
去年此時最佳成績為10km 43.x分,10km 50分跑的話,心律165內,
但是經過一個寒冬補身肥胖6kg後,上週測5km 25分就快死了....(心律180+)
但是游泳1km,去年跟今年慢慢游(不喘的強度)都一樣是20min,沒差太多,
(當然游快點就有差了)
讓我覺得姿勢很重要,姿勢對了,會比較省力,即便不用上太多力也應該有一定速度
(游泳姿勢有被指導訓練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36.1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465827561.A.8D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