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在2019波隆那書展的創紀錄】
昨天波隆那書展行前記者會,我因為已經先出發在路上,而無法參加。
很開心今年台灣畫家的成績:「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義大利朋友跟我說:台灣的九人甚至比他們的七人都多。:)
九人是: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蔣孟芸(貓魚)、林芸、周宜賢( Ballboss)、李允權、江培瑜( 江魚 )、戴語彤、鄧彧。
此外,今年台灣館也派出五位推薦畫家:陳致元、張蓓瑜、安哲、黃郁欽、吳欣芷。
先祝所有的畫家和出版社都有豐盛的收穫!
Page今年的展館新設計也精彩可期,等到了波隆那再向大家簡報後續情況。
Bon Voyage!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
【捷報連連!臺灣插畫黃金年】
2019─臺灣插畫界的豐碩黃金年!史上首度9位插畫家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的創新紀錄,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江培瑜(江魚)、李允權、蔣孟芸(貓魚)、周宜賢(Ballboss)、林芸、戴語彤及鄧彧,驚喜從全球62國近三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臺灣瞬間晉升插畫強國!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即將於4月1至4月4日舉行,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的臺灣館以「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為主題,規劃「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國際童書出版業可全新體驗臺灣圖像原創的熱情、多元與開放;此外,臺灣館同步推薦五位金牌插畫家:張蓓瑜、陳致元、吳欣芷、安哲和黃郁欽,他們的創作也將在國際舞台隆重呈現,突顯臺灣驚人、豐沛的圖像作品生命力。
精銳盡出 波隆那雙捷報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是全世界最大的童書盛會,鼓勵新人邁向國際市場的「波隆那插畫展」更是年度全球插畫家心心念念的重要競賽。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除了9位插畫家入選的捷報,今年波隆那也傳來大塊文化入選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最佳童書出版社」(BOP-Bologna Prize for the Best Children's Publishers of the World)的好消息。「最佳童書出版社」 獎項,宗旨是為了表彰世界各地在圖書選題、專業編製與知識表現都產出優異作品的童書出版社,希望藉此促進不同國家、不同領域和文化樣貌的知識傳遞都能相互交流。歷來臺灣童書業多次入圍獎項,2014年格林文化曾經榮獲該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榮耀,2015年和英文化也曾經入圍此一獎項。2019年第七屆「最佳童書出版社」頒獎典禮,將於4月1日傍晚6:30在波隆那市政廳舉行。
山裡的圖書館 動物主題特展閃亮推出
臺灣館策展人鄒駿昇延續2017年和2018年的策展語彙——四季常綠、豐盈美好,2019年從臺灣內在出發,呼應臺灣自然山林的地貌,擷選「圖書館」一詞的知識海量和典藏價值,呈現臺灣原創插畫美麗的創作,猶如山中珍寶和圖書館典藏;加上臺灣地景之美名揚國際,鄒駿昇定調「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作為2019展館主題,並邀請國內30位優異創作者展出蘊含動物元素的插畫作品,特別規劃精緻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
在整體視覺識別方面,為搭配「山裡的圖書館」主題,展館選色基調以臺灣自然生態與人文傳統為靈感,主色調象徵臺灣身處亞熱帶的特色,以綠色地景搭配文化意涵作為整體色系語言。展館風格上,則以「圖書館」為出發點,設計突顯臺灣本土特色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插畫家的精選作品以裱框高規格展示,臺灣館參訪者猶如進入臺灣山林,體驗來自土地所醞釀的生命力。特展也同時建構插畫選品的自信和氣勢,積極強化並拓展插畫家與國際市場伯樂相見的機會。
臺灣館塑造人文新體驗 動物主題書區新亮點
多年來,臺灣插畫家持續在波隆那兒童書展發光發熱,臺灣的風土民情、人文涵養,甚至日常生活,均透過插畫家的筆觸,轉化為童書繪本或青少年小說中獨樹一幟的美好風格。
2019臺灣館位在英、美出版重鎮的25館A153,展館面積共10個展位160平方公尺,館內分區包括「動物主題書區」、「推薦插畫家區」、「臺灣精選好書區」、「數位出版品區」、「出版社專區」以及「版權洽談與活動區」等,推薦近年出版關於臺灣風土人情的特色童書繪本,展出書籍共計523本。藉由臺灣館多樣化的展品,國際出版專業人士得以深度認識臺灣最新的童漫出版品,並且進一步拓展版權商務的交流。
此外,為了協助國內童書出版同業與插畫創作者提升國際視野、增益作品格局,臺灣館亦延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延續規畫專業導覽與研習活動。臺灣館童書顧問柯倩華,針對2019波隆那書展主辦單位公告的節目表,即細心安排推薦參觀的重點展覽,例如瑞士主題國館ABC插畫展覽;或是展期間由波隆那書展主辦的一系列精選講座,像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知識圖畫書製作過程」,深信對於出版同業製作國際市場力的作品將有更多啟發。同時,針對插畫家作品的精益求精與國際競爭力,書展基金會也延請曾指導4部作品榮獲拉加茲童書獎優選的法國Actes Sud藝術總監Kamy Pakdel,與臺灣插畫家一對一討論作品概念和走向,期望藉由深度的對話,協助插畫家們創作銜接國際需求的出版品。
五位推薦金牌插畫家陣容 各個頂尖風格出眾
臺灣館今年推出五位金牌插畫家,每個人都在各自專業領域深耕多年,想法獨特且風格出眾,並具有國際市場及行銷力。五位插畫家包括: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入選「德國最美麗的書」獎項的旅德插畫家張蓓瑜、享譽國際的插畫家陳致元、深耕插畫界30年的插畫家黃郁欽、斜槓跨界的知名插畫家安哲以及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新秀插畫家吳欣芷,都將在波隆那書展期間舉辦活動,以最出色的出版品迎向國際、拓展版權,呈現我國創作力風範。
陳致元
目前為國內最受矚目的明星級兒童繪本創作者之一,擅長以平實有趣的內容,輔以溫馨的繪畫風格,傳遞跨越語言、文化隔閡,淺顯易懂卻又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故事,作品暢銷多國並屢獲國際多項殊榮,代表作《Guji Guji》更被翻譯成16國語言,入圍紐約時報暢銷童書,並獲得瑞典知名劇團改編為暢銷舞台劇。4月1日16:00-16:50,在波隆那展覽中心的「插畫家急救站」(Illustrators Survival Corner),陳致元將以「做一本圖畫書」為題演講,和世界各地的插畫家進行深度交流。
張蓓瑜
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初試啼聲,便勇奪「法蘭克福書展書封設計獎」、「德國最美麗的書」獎入選、美國3X3國際插畫大獎(繪本項目)銀牌等國際大獎殊榮,人生中的第一本童書創作,便榮獲各界好評。今年張蓓瑜獲邀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除了推廣作品版權,也將在臺灣館舉行簽名蓋章活動。
安哲
2018年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安哲,因故未能親至波隆那領獎,今年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終於可一償宿願,親臨波隆那兒童書展朝聖。這位型男藝術家創作多元,從繪本、插畫到漫畫等圖像創作,作品榮獲國內外大獎肯定。尤其他的創作觀點與眾不同,不附和潮流,風格帶點荒誕黑色,批判又深富寓意。從2017年入圍波隆那作品《阿河Aho》為例,安哲以發掘城市獨特氛圍和事件為創作靈感來源,將一件發生在臺灣的河馬意外事件,映照社會的省思。因此故事沒有Happy Ending,不想讓孩子們對現實社會抱持太多希望。這次他將帶新作前進波隆那,並近身觀察波隆那插畫展評審對於遴選作品的標準,以及觀摩西班牙SM基金會所舉辦的插畫獎項,希望藉由全球插畫趨勢的觀察,了解近來藝術形式的轉變。
黃郁欽
深耕插畫多年的插畫家黃郁欽,也可說是另一位斜槓奇人,本業編劇,1988年投入插畫,迄今創作已超過30年。同時他更創立臺灣第一個手製繪本團體「圖畫書俱樂部」,砥礪插畫家精進,每年定期舉辦繪本創作。除了獨立創作繪本,他也和同樣是繪本作家的妻子陶樂蒂一起合作。黃郁欽的作品多元,深獲許多獎項的肯定,2016年更以《好東西》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國際版權潛力無窮。
吳欣芷
已經二度入選波隆那插畫展的吳欣芷,可說是一位幸運兒,畢業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她「立志」並且如願成為插畫家,接連於2016、2018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對比第一次去波隆那書展的心情,此次她認為自己更能掌握需要觀摩與學習的是什麼。吳欣芷以透明度高的水彩創作成為個人特色,她並希望藉由圖畫和文字對世界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夢想成為帶給世界溫暖的插畫家與繪本創作者。
2019臺灣入圍波隆那插畫展創作者
陳盈秀 入圍波隆那喜上加喜
9位入選波隆那的插畫家中,首次入選的陳盈秀,可謂喜上加喜。原來這次陳盈秀入選作品,靈感來自於2018年和姊姊獲得波蘭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受邀領獎途中所經歷的飛行旅程。
來自高雄的陳盈秀,目前和姊姊一起經營設計工作室,工作之餘,亦積極參加各項國際插畫賽事,曾獲美國3x3插畫年鑑、英國 WIA世界插畫獎等肯定。去年姐妹倆聯手拿下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大型廣告作為創作載體的賽事。陳盈秀指出,在受邀前往波蘭領獎的途中,經歷多個航班與機場激發她不少靈感。因此她用色彩的堆疊與錯位創造出機場熱鬧忙碌又令人嚮往的氛圍,並以小孩子的視角呈現初次去機場準備出國的新鮮與興奮感,她非常高興這段故事能受到評審青睞。
陳永凱(阿尼默)/入選作品: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
同樣首次入選的陳永凱,第一次投稿便入選,其實筆名阿尼默的他,作品常發表於各報副刊,也為不少書籍繪製封面,在插畫界名氣不小,近年因為喜歡登山,也從中衍生不少靈感,進而創作出一系列與樹相關的作品。
〈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是本次波隆那插畫展陳永凱的入選作品。提到靈感來源,他表示這是一棵樹愛上一位女孩的故事。「每位讀者心愛的一本書,前世可能都是一株深愛著你的樹。」這棵樹為了更接近小女孩,夢想是自己長大後,可以變成女孩手中的書……故事寓意深刻、溫馨感人。
蔣孟芸(貓魚)/入選作品:我們等妳回來
不少插畫家嗜養毛小孩,蔣孟芸也不例外。哲學系畢業後開始個人插畫創作,並曾在2013年為電影《十二夜》繪製前導視覺海報,她常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宣導並為動物發聲。
筆名貓魚的她,表示自己很喜歡山,山跟海讓人感到渺小,她想畫人類因為臣服自然而獲得心靈自由的故事。這次入選作品從構想到完成大約花了一個月,期間看了一本很棒的攝影集WILDER MANN,就好想畫大型的人形野獸,畫著畫著卻變成了山怪。她笑說,這次完全是野放左手,畫自己想畫的東西,邊畫邊想,最後才看圖說故事。媒材使用上是手繪加上電腦繪圖,包括鉛筆、墨汁、油性粉彩及油畫用油創作。
林芸/入選作品:Hey look!
插畫家林芸的入選作品Hey look!,源於她的臉書粉絲團「小人人」,林芸形容這些小人人,會穿梭在每天日復一日的生活框架與規則中,紀錄它們也是一種有趣的事。
從Hey look! 作品的5張圖,可以看到學生們在跳全民健康操、在教室上課、校外教學前興奮地等待上車、體育課的100公尺測驗,還有學校的圍牆等。校內活動和教室、操場等硬體設備都是為了表現某種需要遵循的制度和規則。再仔細看,每一張作品都可以發現學生們被「某個東西」吸引了, 因而打破了原本應該有的秩序而造成了小混亂。但他們究竟在看什麼呢?究竟是被什麼吸引? 這個創作概念是想在一個制式體制下營造出自由和混亂,也是她想呈現的故事核心。
周宜賢( Ballboss)/入選作品:開窗計畫
Ballboss(本名周宜賢)出身劇場界,當過導演、演員、編劇,半路出家變成插畫家,也因為剛開始沒有繪畫基礎,炭火、撕布等各式媒材都用上,大膽形式的創作,也成了他的特色。
入選作品〈開窗計畫〉描述三戶臺中在地民宅、最裡層的都市生活紀實。「也許他們將是你認識的第一批臺中人。」周宜賢表示,當旅客初到一座陌生城市,身份是最為曖昧的。城市核心的真實樣貌,總是透過一道道高牆將他們隔絕在外。在這個為旅客設計的創作計畫中,作者如同在水泥屋牆上打開了窗子般,從城市裡挑選出三個真實人物,極其透明地向外界分享他們居家空間的種種細節,作為大尺寸插畫繪製的題材。
李允權/入選作品:Faith
來自雲林的李允權,學的是化學,卻跨界劇場,玩起編導,進而以編導劇作【睡眠勿語】入選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由於入行多年,低調行事的他,自嘲應是年紀最大的入圍者。
關於入選作品Faith,李允權指出,該作品靈感來自於他曾冥想過未來的某個畫面,「當人類再回到已被毀滅的地球上考古時,在一處殘破的山洞哩,看到了5幅壁畫,我將之定義為【荒蕪】、【崛起】、【繁華】、【腐化】與【歸零】。」李允權認為,雖然這並不是五幅參選作品的最後命題,但很多奇妙感應大概都是從其中發想開始的。
江培瑜( 江魚 )/入選作品:BE BORN
來自彰化員林的江培瑜,從一開始專注產品設計,後來換跑道做平面設計、插畫,一路堅持創作。這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第一時間,連母校員林高中美術班都歡慶這位傑出校友入選的好消息。媒材使用上,江培瑜偏好手繪加上電腦繪圖。
這一次入圍的作品,故事是在講述一段在出生前探索自我的旅程,在一個生命還無法定義自身為何物的時期,沒有發展成熟之前,只能藉由漫長旅程去探索了解自己的感官與世界的連結,去認知眼睛、耳朵,等等觸感對於世界對於自己對於我之前的差異在哪,每一刻都是需要足夠的耐心與等待,等待出生的那一刻。這次在畫面配色使用上更奇幻非一般對顏色的基本認知,想營造出更多夢境的色彩感。用太空人的造型來表現新生兒對未知的探索與臍帶的象徵意涵。她想要介紹出生前的故事,因此講述一名新生兒誕生前,在生命還沒形成被定義之前,藉由旅行去了解感受自己這個個體為何,去認知自我的過程,直到出生。
戴語彤/入選作品:PURURU
插畫家戴語彤的入選作品PURURU,起源於她在大學時請音樂家到課堂即興演奏,戴語彤形容,當時學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自由畫畫、創作,而她就在當下畫出了這隻粉紅色的怪物,幫牠取為PURURU,後來非常喜歡這隻怪物,就決定要以牠製作繪本。
戴語彤指出,PURURU在宇宙從星雲蹦出來,剛開始大家都嚇到逃走,沒人理牠,又餓又孤單的情況下,後來遇到好心的橘色宇宙人帶牠去吃拉麵、參觀星星,一起玩、一起笑,怪物與宇宙人的友誼就此展開。特別的是,她使用手工刺繡的媒材創作,也為這隻怪物憑添幾絲秀氣。
鄧彧/入選作品:勇敢挑戰未知
《勇敢挑戰未知》是一則討論勇氣的故事。自從長大成人之後,勇氣似乎和年齡成反比成長,因此鄧彧希望透過圖像來傳遞這個簡單的概念。這也是她在2017年以無字書《回家》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後,第二次入選。
鄧彧指出,隨著成長,身為大人的我們,對於不同事物逐漸失去熱度,甚至選擇相同的模式行事,年輕曾有過的目標或是夢想似乎變得遙不可及。這次的作品藉由一隻小狗象徵孩童時期的我們,天真、無所畏懼,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即便有可能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遭遇困難,仍不假思索地往前。以此警惕自己,對於新的事物抱持開放的心,勇敢的嘗試不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繪圖 增 廣 賢 文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很確定所有人都喜歡想像自己心裡有一個其他人從來無法窺探的完整世界,不過我相信這些世界絕少如此完整。——摘自《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
〈活水來冊房初訪紀實〉
我很確定所有人都喜歡想像自己心裡有一個其他人從來無法窺探的完整世界,不過我相信這些世界絕少如此完整。——摘自《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
〈活水來冊房初訪紀實〉
必須承認不只一次想去造訪神州先生的藏書閣,在我腦海裡的想像,它必然如《百鬼夜行抄》漫畫裡蝸牛爺爺的書齋,在木質地板上鋪著榻榻米,幾乎觸及天花板的書牆,隨處都是各類的絕版文獻和妖怪圖鑑、奇談集,甚至有畫軸繪卷充滿不可思議的地獄圖和殘忍的民間故事。
走進其中,你會感覺到空氣正增強它的密度,古老的言靈和夢占使用的獸骨,化身成蟲的文字在燈光打開的那一刻,窸窸窣窣快速地鑽回書堆裡,不想讓你見到牠們出來散步的畫面,或許還能聽見某幾本書在暗處竊竊私語,交換著當年還未查明的一些信息,或對於不明來歷的造訪者發出各種偏見和質疑,認定人們索求知識純粹只是一種盜墓者的心態,他們殫精竭慮、挖空心思,僅僅為了覓得坊間難尋的孤本,能親睹藏家的夢幻逸品,以滿足己身俗不可耐的獵奇心理。你會側耳傾聽書本們的交談,說不定意外洩漏了主人不可說的秘密。
想像著某一面牆其實隱藏著機關,打開之後會有個蟲洞,通往不同的時空,從宋代活字印刷到古騰堡的學徒鑄造鉛字、從清朝木刻道教符籙印版到西川滿正愁煩新刊書冊裝幀要用哪種美術紙才能彰顯其特色與華麗,歷代精華盡收眼底。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書畫名人的私房收藏,打開暗門就能窺其堂奧,這藏書閣便是博古通今,廣納賢人雅士之殿堂,直教人心生嚮往,非得一探究竟不可。
講了那麼多年,說好要去神州先生家逛書架,也遲遲未能成行,不是喜歡說客套話,而是不敢隨意去打擾人家的生活。此番書房主人來訊相邀,據說會有故事名人一同前往,身為書蟲的我哪能抵擋如此誘惑,回頭問妻子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她出乎意料爽快答應。隔天就在豔陽高照的正午時分,我們戴著安全帽騎上機車小藍整裝出發,還買了三顆超商飯糰準備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吃,還帶了三盒鮮果雪花冰當伴手禮,就像小學生愉快的遠足一樣滿心期待。
那是一片已開發完畢的新市鎮,生活機能相當完備,我時常經過這裡,然後沿著新店山區進入台北市,從不曾停留過,或是進入密集的住宅大樓群,這裡的住戶一定不曉得,他們的鄰居藏著記錄台灣歷史的名人,關於這點我比他們幸運多了,一整個是秘密集會的概念,誰能說出通關密語,即可獲得任務的指示,不由得興奮起來,感覺自己是個跑男(韓綜 running man)。依照約定先把機車停在超商門口,打電話通知神州先生下樓來接我們,不一會兒,他出現了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便穿過花園中庭進入其中一棟大樓,按了電梯,我忙著跑我的腦內劇場,也不知電梯停在幾樓,門一打開,已經有客人在桌邊認真翻開地圖,一頁一頁全神貫注地查閱。
其中一人是我前些日子在研究都市傳說、暗網外星人文獻和新世界秩序陰謀論,意外發現的馬雅人,他是批踢踢版上的傳奇人物,以前銀快在玩文明帝國,很著迷馬雅文明和阿茲特克人,他以精通馬雅文明相關主題而聞名,讓我想起在倫敦旅行逛查令十字路Foyles書店,翻閱完一整本厚厚的馬雅圖文集的那種充實感,好多問題想問他,沒想到可以見到本尊,先按捺內心的興奮,看看他們在研究什麼再說。
馬雅人的好朋友是教地理的下巴老師,也是學者,他似乎對於各種地圖都有所涉獵,桌面上攤開的是七十多頁的日治時期測繪圖,下巴老師說這些原圖的好處是,出版的年代,發行的出版社和地址以及用什麼作為水準基標進行測量,才知道原本這系列的台灣地圖是以基隆港的平均海水面為基準進行測量,因為基隆港的潮差不到一公尺,而以台中港的潮差為基準的話,潮差有時會多達數公尺。
意外得知,原來台中公園有一個台灣地籍測量的原始基準點,位於砲台山上。這些小常識對我們外行人而言相當有趣,每一頁的地形圖,都像是台灣的一小塊拼圖,它的比例尺是五萬分之一,全部攤開來一定十分壯觀,我沒什麼概念,還問他們有沒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他們說沒那麼誇張,這時候神州先生從書箱取出一疊小冊子,很神秘對我們說如果在那個時代,家中有這個的話,一定會被警察抓出去槍斃,我好奇地看著那疊讀物,想起了全聯中元普渡的廣告爭議。
二二八事件那個年代知識青年的地下刊物;在東京發行的雜誌揭載了親身參與二二八事件倖存者當時的證言;台灣民主建國的思想行動綱領,幾乎就是台灣史的教科書;白色恐怖時期的黨外雜誌,在媒體政令宣言小手冊看見殷海光寫給雷震的一封信;讀到日治時期把一干反日份子當作匪類的剿匪作戰指導原則,從門禁森嚴的情治單位流出的文件史料,某人被監管跟蹤搜查底細以及日常記錄密密麻麻,詳盡的讓人匪夷所思。
還有歸還日本的政府官員的通訊名錄,馬雅人很仔細地逐頁翻看,有人名官職級等,目前去向,日本的地址與相關聯繫人,彷彿那個曾經存在過的殖民政府,你依然能按圖索驥找到他們的下落與後代子孫,那些人都是有名有姓有頭有臉,我想任何書寫日治時期小說的作家,巴不得能有這冊名錄當作人物設定集,既真實又虛幻,光想像每一個人的面孔和他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做過的事就覺得好有趣。
我們所不知道的過去,被統治階層省略了細節,他們教導人民學習如何遺忘自己的歷史,而當這些歷史攤在同一張桌面上,我頓時有了某些不明所以的感慨,我想起《記憶傳承人》裡面被指定保有歷史記憶的那位導師,在他的腦海中,歷史是古老又鮮活的日常軌跡,而非符號和數字。
孩子們並不知道這片土地以前的主人是誰,開拓這片土地的英雄和那些流下汗水和鮮血的人是如何奮鬥與掙扎,彼此爭奪資源不惜械鬥,甚至為保衛家園,不顧一切抵禦外來的侵略。乙未戰爭、北埔事件、土庫事件、苗栗事件、六甲事件、西來庵事件、基隆大屠殺、大嵙崁大燒殺(桃園新竹大屠殺)、台中彰化地區軍事大掃蕩、雲林大屠殺事件、嘉義大屠殺事件,這些都明明白白記載在書裡面,有人不願意忘記歷史,有人選擇要記錄這片土地曾經發生過的事。
可以想見我的內心有多麼激動,那些流血的歷史化成字句,彈指之間只是輕描淡寫的翻頁,它震動著空氣中飄浮的微塵,動蕩的年代已成過往,而談笑間干戈化為玉帛,窗台上的風鈴微微發出清脆聲響,炎炎夏日還是書室最為清涼,似乎有幽靈穿梭字裡行間,願無主孤魂皆能成佛往生極樂淨土,我不禁在內心喃喃祈禱著歷史別再重演。
不小心話題又嚴肅起來,那些都只是我個人內心的台詞,實際的畫面是,眾人各自沉浸在書堆的想像世界,我最喜歡的有三本書,分別是1930年山根勇藏的《臺灣民族性百談》神州先生翻開〈罵話〉和〈話母〉篇章,說到片岡巖《台灣民俗誌》裡的〈惡口〉篇收入數百句台灣本土的髒話,最長的一句宛如鬼娃恰吉藉屍還魂的咒語,誰能一口氣念完可能會召喚陰曹地府凶靈惡煞銳不可擋「猫仔猫比巴放屎糊蚊帳蚊帳洗無清氣捕猫仔去破戯破無天光捕猫仔使肛尻」。
而這本《臺灣民族性百談》則是以學術觀點來評判台灣人髒話文化的本質與語言的特殊性,內文相當有趣,被神州先生慫恿今後有機會將迻譯其內容以饗同好。另有一則〈談漢民族食人文化〉最可怕的是早期移墾社會,市場上可以買到生蕃肉,也就是把原住民當作是山野獸類打獵捕獲便宰殺來食用,還有補血壯陽之說法,最可怕的是當時人皆信之,蔚為風氣,當然亦有提及吳鳳傳說,十足野蠻和文化獵奇。
第二本是清光緒年間出版的線裝泛黃小冊《中外戲法圖說》這本書已如咖啡漬的成色,書況完好,內容有魔術和雜耍技法的名稱及口訣,外國的魔術師也傳承了不少技術和中國人交流,只是沒有傳人示範指導,這些書裡的內容就像是有字天書,你看得懂但變不出把戲來,每個名稱都好像江湖中的絕世武功秘技,寫武俠小說想不出招式名稱翻個幾頁,靈感就來,相當實用,還附上道教的符咒,驅鬼避邪的咒語,坊間不外傳的秘術等等,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魔法書,真的好想收藏一本,不好意思跟書房主人問價錢。
第三本是《私刑類纂‧全》宮武外骨 / 著 半狂堂 / 出版 大正十一年發行,這是介紹各種酷刑的獵奇百科讀物,附有生動的插圖,我打算等冬天再跟神州先生借來翻譯內文,手邊中外酷刑書冊也蒐集了幾本,這本算是開了眼界,附插圖本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遂想起月岡芳年的《英名二十八眾句》和丸尾末廣和花輪和一共著之江戶昭和競作《無慘繪—新英名二十八眾句》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可以從酷刑的花樣繁多和羅織各種罪狀的殘忍行為獲得一種解放的快感,刑罰恰好是相對於欲望無止盡擴張的一種反饋機制,經由懲罰和行刑,觀看和紀錄去展現人類的衝動愚蠢和無知,閱讀的過程腦內啡旺盛,幻想劇場登場,不覺把手邊的飲料一口飲盡。
馬雅人和下巴老師看完日本文獻後,神州先生取出一本精裝書冊,超厚的一本書,跟大辭海、辭源那種書有得拼,是日本黑船事件(可以去查維基百科)馬修·培理將軍回到美國後整理的航海日誌和相關文獻,裡頭也記載一行人曾到過台灣並上陸勘查的過程,內有地圖和插圖,印刷精美,顯示出一百多年前美國書籍出版的印刷和裝幀優質水平,兩人讀的津津有味,我則是埋首在《臺灣民族性百談》的內容,也看了一些日治時期的風景明信片,和地名源流這類的工具書,整個下午吸收了大量文史訊息,個人覺得法喜充滿,醍醐灌頂,不亦快哉(硬要賣弄四字成語)。
因為下巴老師待會還有事先行離開,但臨行前依依不捨的我們,分成了兩組,下巴老師在門外和神州先生聊天,而馬雅人聊起家鄉和我的妻子老家相隔不到三公里,嘉義東石和布袋是鄰近的兩個小鎮,好多圍繞著家鄉的話題源源不斷,這一聊又是十幾分鐘過去了。我也趁著機會向馬雅人問了幾個和馬雅古文明相關的話題,他也滔滔不絕立即解答我長年以來的疑問,盈滿胸臆的種種疑問總算得以解惑,有緣千里來相會,大抵就是這麼回事吧。
最後,主人從木箱裡取出的是吾八書房的地方鄉土玩具蒐藏誌《これくしょん》(意即英語 Collection)以及《限定版手帖》放在我們夫妻面前,沒力很喜歡古拙手感的版畫與圖案,認真地一本一本讀起來,我和神州先生一邊閒聊,一邊端詳吾八書房的裝幀特色。《これくしょん》每期都有不同的專題,像是川上澄生的版畫特集、木芥子特集(源自日本東北地區的人偶,是以木頭手工製作)、西川滿特集、竹久夢二版畫特集等等。
《限定版手帖》是作家名流交換私藏絕版書目的同人誌,武井武雄和川上澄生經常發表專欄文章,武井武雄雅好豆本收藏,這些都是同好之間的通信雜誌,輕薄短小,類似今日的小誌和ZINE,他們也會辦分享會和即售會,很多都是手工裝訂,數量有限,每次使用的美術紙和裱貼的圖樣樸拙可愛,教人愛不釋手,神州先生還送了我兩冊重複的《限定版手帖》當作紀念品,不知道以後他的這些收藏品有沒有機會展示順便辦個分享會,我給了他一些可能合作的名單,希望能促成美事。
神州先生這時接到一通太太的來電,說已經下班了,他提及我們夫妻到訪逛書架,神州太太提議一起享用晚餐才回去,沒力的電力已經不太夠,但盛情難卻,也機會難得,我說好吧我先去超商補充點機能飲料和元氣果凍,等體力恢復一起用餐敘敘舊,這頓晚餐吃得很愉快,聊起書店種種和夫妻的奇妙作息這幾年的歷程,話匣子一開停不住,在義式廚房餐廳聊到七點多,騎車回到桃園已經八點,沒想到藏書家的書架就像浦島太郎的龍宮一樣,讓人不覺失去了時間感,細細品味這天下午穿梭時空二百年的奇幻旅程,透過書本我們似乎找到了前世遺留的線索,再次領略這片土地的豐富故事。
不曉得今天下午,藏書家來到荒野夢二又會跟大家分享什麼藏書秘聞,日治時期的故事八卦,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聽 8/12 活水來冊房說書會:翻開日治文學史最精彩的十五年,入場料二百元,下午一點半可以入場,歡迎大家鬥熱鬧。
荒野夢二 桃園市桃園區中正二街 28 號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8.08.12 AM 06:52
註 / 神州先生之稱號是銀快夫妻命名,緣起日後另寫專文詳述
圖 左起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拍攝者 活水來冊房 未出現在畫面上的還有我的妻子沒力史翠普yucaio 和活水來冊房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