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抗SARS指揮官 郵票史書 李明亮 (1936~)
文/陳永興
#李明亮,1936年6月26日,出生於台南歸仁鄉,他父親曾擔任糖廠的廠長。1962年台大畢業後前往美國杜克大學接受小兒科住院醫師的訓練,之後又攻讀邁阿密大學生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專門遺傳學的研究,並赴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之後他擔任新澤西州立醫科大學的小兒科副教授、教授及該校遺傳學科的主任。1993年獲邀回台擔任慈濟大學首任校長,而他的夫人廖雅慧台大外文系畢業,在美國邁阿密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也任教於慈濟大學並擔任證嚴法師的外賓即席翻譯。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李明亮獲推薦出任衛生署長,在任內(2000〜2002年)他推動全民健保的重大改革,包括總額支付制度、健保IC卡、健保法的修訂及健保費率和部分負擔的調整等重大措施。但最令國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卸任後在2003年發生的SARS疫情侵襲台灣,整個抗SARS的防疫過程中,他扮演抗煞指揮官救火的角色,每天在電視鏡頭前鎮定的向國人報告疫情和防疫措施的畫面,留給國人深刻的印象!
#台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 #輕舟已過萬重山:四分之一世紀的生命及思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宣布,將在2022年把傳統醫學納入ICD-11,這無疑是中醫的一大突破!我國在今年11月27日也委員會審查通過《中醫藥發展法》,接軌國際💪💪 不過,在中醫護理人才培育與中醫藥管理方面,我認為現階段還是有非常多的問題要再改善! 📌中醫護理 由於中醫護理在台灣起步較晚,護理的養成...
總額支付制度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非常榮幸,能參與 #福和會、#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台灣世代智庫 Taiwan NextGen Foundation等機構協辦的 #健保國是論壇。這一次主題談的很多,包含健保會的角色,健保永續、以及人才教育的發展。
兩位前後任的副總統,皆有到場參與。
很榮幸擔任最後一場的與談人。我在會中談到,為求健保財政狀況穩定,我國開始進行一連串財務改革,從「收」與「支」兩方面,進行財政修正。包含「總額管理」、「二代健保」,以及DRG診斷關聯群分類等。
其中,「收」的改革,二代健保於2013年正式實施;針對高額獎金、股利、兼職所得、租金等納入補充保險費率。「支」的改革,總額支付制度與DRG控制並行下
我談到,在日本,支付基金負責審核包括健保組合、協會健保以及共濟組合的保險金,至於後高齡以及市町村國保、國保組合,則是由國保連審核
過去在日本訪問支払基金医科専門役井原裕宣先生所說:「支付基金的使命,絕對不是為了要減少支出,而是要讓給付正確的金額給適當的醫療行為。我本身就是醫生,我也不想要其他辛勤的醫生洩氣」
醫療提供者、保險稽核者、醫療使用者的關係,需要有正面的循環
我也談到,去年其實關於醫材、藥品的問題,包含醫療專業,也包含市場原理,這是關乎全民的議題。
這一些討論不應該只有用專業的術語,而是用白話文,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討論,今天的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最後我提到,去年幾個月機場檢疫的部分。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他們風險最高、接觸最頻繁,更應該給予更多醫療資源;去年給予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獎勵金,更應該要快速簡化程序,醫護人員很偉大,沒錯,但是也要生活,也有家人,快速的補助發放,對於這些醫護人員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這並非政府問題,也包含醫事機構內部的應對。
未來,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經驗學習。##
總額支付制度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看到許多「左派」教授、名嘴談健保,有點弄不清楚健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具有的雙重共同體特性,所以把新新聞專欄的文章貼一下。
蔡宏政專欄
標題:健保制度是種雙重共同體
引言:實行滿二十五年的健保既是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也是公民身份的重要元素。它的資格賦予不單單是中華民國國民,也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有健康風險連帶的成員。
主文:
武漢肺炎的爆發明顯地標誌出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健康風險共同體。對這個明顯的區分,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是民進黨政府「企圖利用疫情煽動台獨意識,完全暴露了以疫謀獨的陰謀」。中國政府凡事政治掛帥,這種政治語言是常態,但在「防疫」與「台獨」的連結這件事情上,這個判斷卻是正確。不過把它想成民進黨的圖謀則是過份誇大了民進黨在這件事情的影響力。
社會保險標誌現代福利國家起飛
台灣政學界談到社會福利體制總是推崇北歐國家的社會民主體制(social democratic regime),早在一九九一年「全國民間經濟會議」中,林萬億教授就引進北歐社會民主福利國家概念,成為政黨的選舉號召。但是北歐模式的創立得力於戰後高速的經濟發展,凱因斯(John M. Keynes)的國家導引發展模式,以及國內紅綠政治聯盟,才能建立一個涵蓋率普遍與給付優厚的社會權制度。六十年來沒有其它國家可以複製這個模式,顯然這是在諸多歷史條件匯聚下才成功的制度。
真正成為世界主流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社會保險。從一八八三年在德國被制度化之後,一百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被擴散,國際著名的福利學者Stein Kuhnle就說:「社會保險的出現標誌著現代福利國家的起飛。」
社會保險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社會安全制度是因為它有兩個特性:
第一、它提供了風險分攤的功能,能夠集眾人之力,把個人生活中遭遇的巨大風險,轉化成社會集體能夠分攤的代價。台灣的健保正是充分發揮這種風險分攤功能,才大大地改善了弱勢群體的「醫療近用權」(access to medical resources)」同時還減少了政府的財務負擔。
第二、社會保險在繳費與給付之間具有一種制度的彈性,如果給付水準與繳費完全對價,那就變成商業保險;如果給付優厚,保費為零(由稅收支出),那其實就是北歐模式。因為可以在市場與國家兩端游移,所以每個政府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稅收條件、發展需要、甚至於職業偏好來進行各種繳費與給付之間的方案調整。
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
因此,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精密的經國之術(statecraft),通過財務、人口、疾病盛行率等精算,達到用最低的成本購買到需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以維持統治權力的正當性。在良好的治理之下,社會保險不但可以是資本積累最有效率的調控手段,它甚至可以促進社會團結,讓不同階級的人認為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人民的福祉,從而將階級認同轉化為對國家的認同與忠誠。
在健保民意調查中,有七成民眾認為健保有醫療浪費的現象,但幾乎有同樣比率的民眾認為自己並沒有浪費健保資源的行為。這種「治療自己就不算浪費」反映的不只是人性的自私,更深一層的意義是醫療「應該」用在誰身上,「應該」照顧到何種程度才夠好,其實是一個實然的醫療資源限制與應然的道德態度相互交纏的難題。
今年三月,台灣推行健保制度滿二十五周年。健保制度在研擬時期一直不被看好,主要的理由就是過於容易取得的醫療資源將導致「浪費」行為,從而造成巨大的財務失衡問題。一九九五年立法院通過《健保法》時,還附帶決議在兩年之後再行檢討整個法案,當時的政治與學界菁英們其實就是認為兩年之後,健保制度就會垮台收攤。但實施兩年之後,民意支持率高達七成,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共政策。
即使財務支出節節上升,但通過提高費率,對醫護人員的勞動壓榨,總額支付制度,對非薪資所得課徵補充保費,甚至於「吸煙救健保」的菸捐等等,一路走來,關關難過關關過。健保制度銘刻的是台灣人對「普遍納保、高品質醫療、低廉費用」的集體實踐與努力。
做為一種健康風險分攤的機制,健保理論上應該把所有在台灣生活的人,不論有無國籍,全都納入考量,因為外來人口長居台灣,他們的健康風險自然會與台灣社會產生連帶關係。但另一方面,健保作為一種社會權(social rights)是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重要元素,它的賦與直接關連到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成員客觀的國籍身份(identification),以及主觀的國族認同(identity)。
小標:健保資格不限賦予國民
因此,健保制度同時體現的是健康共同體與國族共同體的交集。它的資格賦予不只是中華民國國民,而且應該是長期居住在台灣,跟我們一起承擔健康風險的「自己人」。血友病少年這個案例最大的爭議就在於,他們的家庭比一般台灣人更大地受惠於台灣這個健康共同體,但其母親熱愛的「祖國」,卻是長期打壓這個共同體不遺餘力的敵國。對許多親中人士而言,台灣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台灣的價值端視於它能為中國貢獻什麼利益,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典型的帝國殖民主義。
總額支付制度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宣布,將在2022年把傳統醫學納入ICD-11,這無疑是中醫的一大突破!我國在今年11月27日也委員會審查通過《中醫藥發展法》,接軌國際💪💪 不過,在中醫護理人才培育與中醫藥管理方面,我認為現階段還是有非常多的問題要再改善!
📌中醫護理
由於中醫護理在台灣起步較晚,護理的養成教育中並沒有中醫的相關課程。為了要提升護理人員的中醫知能,衛福部提出了「中醫優質發展計畫」,要給護理人員辦理7科9學分(中醫學概論、針灸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實習、中藥學概論、傷科護理學、藥膳學、中醫護理學)的中醫基本護理訓練課程。
大家有發現嗎?衛福部提出的7科9學分,竟然缺少了中醫護理學實習!在缺乏實習場所,師資也缺乏的情況下,學校和專科學會要開辦中醫基本護理訓練課程,是相當不容易的!請衛福部在一個月內提出中醫護理養成、在職教育與進階制度的計畫時程和具體規畫!
此外,中醫是現有醫事人員投入比例最低的職場,護理人員僅有1670人,約7.7%在中醫職場。在缺乏中醫養成教育,護理人員不熟悉針刺、灸法、拔罐、刮痧等中醫醫療輔助行為的情況下,大部分的護理人員都會選擇進入西醫職場,加上現在的長照市場也極度缺乏護理人員,如何增加護理人員投入中醫職場的誘因,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至於成立「中醫醫事輔助人員」,我認為是不必要的,中醫醫療輔助行為已經有物理治療師和護理人員在執行了呀!現在民眾的就醫市場,真的有成立該類人員的必要性嗎?若是成立了,他們的健保給付是要從中醫總額支付嗎?這些也都是我們在推行政策前應該要考慮到的問題。
📌中醫藥管理
台灣每年有約1/3以上的人口會接受中醫診治,超過66%的民眾會經常性使用中藥,有些民眾甚至會照三餐吃「藥食」養生。若忽視藥食的藥性再吃西藥,中藥與西藥交互作用,是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不自知的,因此衛福部也應該藥加強民眾對西藥和中藥的教育,並在不影響市場發展的情況下,提出好的中醫藥管理辦法。
#中醫藥發展法
#中醫護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PovfH0Ns8/hqdefault.jpg)
總額支付制度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社福衛環委員會針對婦產科醫師荒的專題報告質詢衛生署長邱文達及法務部。林佳龍委員表示台灣要參考北歐「不責難醫療補償制度」,大膽的向前行跨過這醫病和諧關係這一關,成為現代進步的社會。
林佳龍委員表示,在台灣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是信任,如果醫病關係建立在懷疑、利害的基礎上,而最後走上法院,是對台灣寶貴資產的一大傷害。林佳龍委員指出,目前產生醫師荒有所謂「五大皆空」,意旨內、外、婦、兒、急診等缺少足夠的醫師,深究優秀的人才不想從醫的原因,是因為工作非常辛苦,薪水又少,且醫病糾紛相當多。關鍵在於醫療傷害中過失的賠償制度影響整個醫界懸壺濟世的意願,這個議題長期來學界、法界有非常多的討論,其他的國家如北歐、日本等也有豐富的經驗可參考,如日本厚生省所頒佈無關對錯的補償制度,並從婦產科做起,台灣的文化跟醫療體系與日本相似,是否可以做為台灣借鏡參考?衛生署官員回答林委員日本一開始由醫師公會使用基金的方式來做醫療糾紛補償,而北歐國家因為是採公醫制為主的國家,政府辦理醫療院所,所以是從公務預算來支付醫療糾紛賠償。
會中,林佳龍委員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葉光芃醫師表達意見。葉醫師表示,當初日本婦產科醫師給政府很大的壓力,政府才實施無關對錯的補償制度,馬總統在四年前也提出相同的政見,但四年過去了都還沒做,也看不到探討原因的初步的輪廓。葉醫師指出,北歐採用不是非常大的成本,卻獲得非常大的醫藥品質。台灣的醫藥責難的系統結果就是讓醫療傷害數字都被掩蓋,台灣可以參考北歐「不責難醫療補償制度」,透過成立醫療事故補償的病人保險協會,當病患發生醫療傷害,可由醫療人員協助病人呈報,啟動補償,減少醫療訴訟,讓醫師免於訴訟之苦,當不幸事件發生時,醫師也會勇於認錯,甚至協助病患取得補償。
林佳龍委員要求衛生署及法務部應該回應社會醫界的要求。
邱署長答詢時表示, 醫療糾紛的處理的確影響到醫師荒,目前衛生署的作法是仿效藥物救濟及疫苗救濟先從生育救濟做起,最高額度兩百萬,但直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請求的個案。衛生署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醫療賠償的精神並不是著重金錢給付的多少,而是在追求真相與道歉,更希望醫師開誠布公跟病人家屬去解釋。目前辦法還沒公告,委員會組成後,從今年一月一日發生的生育個案都可請求。
林佳龍委員接著詢問法務部,有關醫療過失限縮在故意跟重大過失來處理醫療糾紛難道有這麼困難嗎?法務部回答林委員,目前有過失就要處罰,若限縮只在重大過失,會影響到整個體系,法務部在六月下旬七月上旬將召開公聽會整合大家意見再做制度上的調整。林委員表示,政府改革速度太慢了,醫療傷害無過失(或稱不責難)補償制度高峰會請來的是全世界的專家,大家都提出了世界前進的作法,在基層這個問題困擾所有醫生,台灣要大膽的向前行要跨過這一關成為現代進步的社會。
林佳龍委員也為台中的醫院請命,台中的醫院因為管理維護良好,致使急重症的病床增加,婦產個案也急遽增加,病患喜歡到這家醫院就診一定是醫院管理特別良善,但對於增加病患總額的醫院要負擔更多風險卻沒有任何制度來鼓勵或補助。衛生署承諾會針對此議題研議如何獎勵經營績效優良的醫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Dt2vOqa03I/hqdefault.jpg)
總額支付制度 在 一次理解全民健保DRGs住院支付制度 DRGs的計算方式醫院 ... 的必吃
... 支付制度 , 你知道什麼是DRGs制度嗎? 你可能都沒感覺,但實施之後對你其實影響很大耶? 這部影片帶你一次瞭解DRGs制度內容和怎麼計算, 對你的影片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