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是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吳密察院長列席報告業務並備質詢👨🏫
虹安首先要肯定故宮博物院近年致力於發展數位內容的努力,透過深化與Google文化學院之合作以展示故宮博物院線上平台之展示內容,也運用新媒體平台進行數位推廣。除此之外,更是完成了線上博物館的3D文物賞析及YouTube影音、Podcast網路影音等線上資源建置,將實體博物館發展出遠距觀展的可能性,也推廣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活動和智慧博物館的建構。
這些措施使國人及學子更加容易接觸到國寶文物,參觀博物館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求新求變。我們也向吳院長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業務數據應量化呈現,才能有效檢視
目前的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成果呈現,缺乏實際的數據佐證,就難以檢視具體成效,以利進一步的改善及檢討。
💰文物收購的預算應符合實際狀況
我們在第二會期時就曾關心過文物藝術發展基金裡面 #文物收購預算編列 的情形,當時吳院長也提到:「這些年文物徵集一直有實際執行上的問題,有時候是有好的文物值得收購,但故宮編列的預算卻不夠購買,有時候是編列了預算,卻沒有文物可以買。」
而故宮的文物收購預算是以年度預算的方式編列,在今天的質詢中,吳院長也提到近二十年來文物收購的預算編列和執行的落差甚大,這部分有沒有改善、增加彈性的空間呢?111年的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為1170萬元,較110年度的4000萬減少了2830萬元,這樣的預算減少相較於108年的1億2000萬元減少了九成之多,我們對於這樣的預算是否足以支應實務上的採購作為,感到憂慮。
🏛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仍有許多縣市未及參與,是否考慮再度辦理?
#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 主要是希望透過數位巡展的方式,提供偏遠及外地民眾近似博物館環境之展場佈置及互動裝置,搭配現場導覽,使參觀巡展民眾得以使用博物館資源。再搭配課程訓練、工作坊、教學設計、專題演講等方式,配合地方文化及教育團體,提升地方文化交流意識,整合人文及科技資源,延伸展覽影響力,以平衡城鄉差異及推廣藝文教育。
在106至109年度,故宮辦理了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於台中市、澎湖縣、新竹市、嘉義縣、台東縣、高雄市、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彰化縣等十個縣市辦理28場數位巡展活動,但仍有幾個縣市尚未辦理過任何數位巡展活動。而離島地區也只有澎湖縣曾於106年度辦理巡展活動,金門縣及連江縣都還沒辦理過。
該計劃已於109年執行完畢,我們就預算內容詢問吳院長111年度是否有再編列相關預算執行該計畫,吳院長也給予肯定的回答。
💳愛臺灣博物館卡,你買了嗎?虹安自己也有一張喔!
另外,在 #愛臺灣博物館卡 的部分,因為吳密察院長曾訂定在民國111年6月底要販售5萬套的愛臺灣博物館卡的目標,而且在今年預算中有編列相關的推廣項目,所以我們也詢問了吳院長愛臺灣博物館卡的執行成效。吳院長回答目前已經販賣4萬套了,有相當的信心能達標。
對此,虹安也希望愛台灣博物館卡可以持續的推廣,達標了之後,也要持續推廣相關的文教行銷活動。
——
當參觀博物館變成一種有趣新奇又好玩、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活動,人文藝術活動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親民且普及。對於我們社會的正向影響除了提昇人文素養,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情感唷。平假日有空時,不妨也到附近的博物館來場小旅行吧😊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帶大家來宜蘭輕旅行 充滿文藝氣息的宜蘭一日遊 推薦到舊城區的宜蘭美術館 欣賞林顯宗歸鄉美術展 宜蘭美術館前身為台灣銀行分行,已有百年歷史 外觀簡約古典,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古蹟 走進美術館即感受到古典建築之美 宜蘭美術館保留當時銀行金庫大門及木造環境 讓歷史建築物結合藝術美學打造典雅藝文空...
線上藝文展覽 在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27疫情報告
#50至64歲AZ疫苗第2劑改線上預約 (已完成意願登記者,待第10輪開放預約接種)
1. AZ疫苗第2劑施打模式(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0輪將提供第2劑AZ疫苗接種)
50 歲至64歲(1971年12月31日至1957年1月1日間出生): 9月30日前符合間隔滿10週以上
*65歲以上(1956年12月31日前出生)及機構對象: 由地方政府造冊安排接種。
2. 未曾於平台意願登記者,符合此期接種資格對象,請於9月29日中午12時前完成登記意願,後續才可依時程預約。如過去已完成意願登記且無取消者,資料均會保留,無須再次登記意願。
#新北70歲以上長者莫德納疫苗接種
新北市70歲以上長者(原住民60以上),且在7/16以前接種莫德納第一劑者,提醒您於9/28(二)~10/5(二)疫苗接種。請攜帶接種通知書、健保卡、身分證、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
#本週起放寬部分場域防疫管制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於本週起放寬部分場域防疫管制措施,包括高鐵、台鐵付費區在社交距離下可以飲食,室內藝文表演展覽、體育活動可不限梅花座等,另外10月5日起有條件開放KTV、MTV等部分休閒娛樂場所。
詳細的防疫管理措施請參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
https://reurl.cc/q1OyVN
#新北市醫療機構及長照機構10月1日回歸二級警戒規定
新北醫療機構及長照機構自9月26日起至9月30日維持現行管制措施,醫院仍禁止探病,若經醫院同意可探病者,應出示探視日前3天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長照機構,亦暫停訪客探視。自10月1日起,將回歸二級警戒期間之管制措施辦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本土COVID-19本土案例無新增案例。境外移入9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新北累積確診6925例
今日淡水、八里、三芝及石門無新增個案。
累積確診淡水151例、八里34例、三芝7例、石門4例。
線上藝文展覽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店 #南北徵才 【#視覺設計 2 名】 /
書店是書展現的空間,也是文化激盪的場域。青鳥書店從2016開始,不斷與跨界合作,以書為出發,策劃各種文化活動、展覽,打造線上媒體與線下活動的連結,逐步將青鳥正式轉型成「#書的企畫公司」。
更具體來說,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書與閱讀為核心的活動策劃。
▪︎各式空間型態(企業、旅館、住宅、藝文空間等)之選書服務、閱讀空間規劃。
目前全台共有五間書店:
▪︎2016 華山 青鳥 青鳥 Bleu&Book─風格設計與藝文
▪︎2018 南國青鳥─台灣與南方學
▪︎2020 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劇場與表演
▪︎2020 森大青鳥─自然生態與城市
▪︎2021 太平青鳥─海洋與台灣
此外我們也勇於挑戰創新,每年青鳥書店於全台孕育出上百場藝文活動,持續滾動台灣藝文能量。
▪︎2018 第六屆華文朗讀節
▪︎2019 牡丹社事件歷史場域再造計畫
▪︎2019 歷史紀錄片「社頂的孩子」、「Sevalitan」製作
▪︎2019-2021 南國漫讀節 Reading Festival in Pingtung
▪︎2020「青鳥search」 Podcast 與直播 上線
▪︎2021 「青鳥廚房」推出
2021年是嶄新的一年,我們將擴大徵才與您您逐步邁向書店的下一步,期許對書店有興趣的你能一同加入!
► ► ► 職缺需求 ► ► ►
【#視覺設計 】- - - 2名
1. 期待您具備的能力:
▪︎ 有平面 & 數位視覺設計相關經驗。
▪︎ 具備 FB / IG 社群素材製作經驗。
▪︎ 精通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體。
▪︎ 設計風格多元。
2. 我們期待您擁有的個人特質:
▪︎ 抗壓力極強, 應變能力佳
▪︎ 自律、時間管理佳
▪︎ 有理想、喜愛冒險且有實踐能力
▪︎ 有閱讀習慣及獨立思考能力
▪︎ 細心正向,喜愛與人互動
▪︎ 對作品要求高、對美感有強迫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工作細節:
▪︎薪資:30000(含勞健保)
▪︎地點:1.屏東/南國青鳥 2.台北/青鳥書店
▪︎福利:不定期員工聚餐、旅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信標題請註明:
【青鳥書店徵才- _ _ (姓名)/平面設計】
並附上:
▪︎ PDF檔 個人履歷表
(自傳/過往經歷/未來規劃/近照或生活照)
▪︎ 是否有來過青鳥/應徵動機
▪︎ 平時喜歡閱讀的類型,和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 作品集夾帶附上
請來信寄至:onepagemg2020@gmail.com
#推廣台灣閱讀文化、 #點燃台灣思想火光歡迎熱血的你一起加入
線上藝文展覽 在 屠潔 一起迷路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帶大家來宜蘭輕旅行
充滿文藝氣息的宜蘭一日遊
推薦到舊城區的宜蘭美術館
欣賞林顯宗歸鄉美術展
宜蘭美術館前身為台灣銀行分行,已有百年歷史
外觀簡約古典,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古蹟
走進美術館即感受到古典建築之美
宜蘭美術館保留當時銀行金庫大門及木造環境
讓歷史建築物結合藝術美學打造典雅藝文空間
本次展覽介紹
情懷大地 - 林顯宗歸鄉展
林顯宗老師出生於宜蘭縣蘇澳,六十餘年來持續創作,在風景、人物、靜物各領域皆有擅長。透過影片讓屠潔帶大家感受林顯宗老師畫作
00:00 旅遊非拍不可介紹
00:24 宜蘭美術館介紹
01:52 台灣銀行金庫大門
02:58 林顯宗老師生平/畫展介紹
04:47 畫作:北竿物語介紹
北竿影片:
《馬祖旅遊》北竿芹壁村小希臘,最推薦的絕美景點和歷史解說全攻略
https://youtu.be/cuoIvXAIDeo
06:02 畫作:人物速寫介紹
06:42 宜蘭美術展覽科技互動區介紹
07:50 大型畫作:孕育大地之母-奇萊山介紹
08:20 林顯宗老師中期作品展區介紹
11:14 林顯宗老師早期作品展區介紹
12:26 看完畫展心得
宜蘭美術館目前休館中:詳細開館日期請洽官網
#宜蘭景點 #宜蘭美術館 #林顯宗歸鄉展
———————————————————
★屠潔FB粉絲團:http://bit.ly/lostholicFB
★屠潔IG美照:http://bit.ly/lostholicIG
———————————————————
視覺設計:逆向異術 Reverse Design studio - Nico
拍攝/腳本: 屠潔
片頭設計製作:咔麥喵團隊 - Sherlock
剪輯/字幕:陳鈺盈(小白)
美美飾品:綠綠亞 Liuliuya 手作

線上藝文展覽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些民眾反應,防疫期間假日要減少外出人擠人,又不能去公有室內場館該怎麼辦?
跟市民朋友介紹新北市文化局推出 #新北市 最大規模視覺藝術盛事「#2020新北市美術家聯展」,在線上正式開展,在家就能享受藝術的薰陶,欣賞名作、體驗「#宅在家看展」,讓家裡瞬間成為有氣質的藝廊。每個藝術品都會在每個人心中生成不同的意義,像 #侯Sir 在市府的貴賓室裡就掛著一幅畫,畫的是 #侯Sir 的家鄉 #朴子 最美麗的水塔風景,時時刻刻提醒著 #侯Sir 要 #飲水思源 、#莫忘初衷 。希望市民朋友也可以在這次的美術家聯展中找到能激勵自己或特別有感觸的作品,歡迎大家與 #侯Sir 分享。
本屆聯展共有405位藝術家參展,同時加入新北市典藏7位前輩大師經典鉅作,共展出412件作品。當中有許多作品用不同的角度與方式呈現新北市的美,展覽也特別規劃「#藝術引路人」、「#藝術特派員」導覽影片,讓達人帶著大家走進畫室,增加藝術知識。期盼新北市未來能在藝術領域上有更多突破,包括正在新建的 #新北市立美術館,希望帶給民眾更多文藝上的啟發,讓新北市成為美學之都。
#拚防疫也拚市政 #新北好好玩 #安居樂業 #侯友宜

線上藝文展覽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文化局(4/1)】
#街頭藝人考證制度
今年初有一則新聞,有樂團因不服街頭藝人「審查、許可制度」而發起行政訴訟,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台北市政府敗訴的新聞,引起了一些關注,關鍵在於政府不應以公權力,去限制民眾的藝術自由、職業自由、以及公共空間的言論自由。
而事件過後,除基隆、台南早就以「登記制」取代「審查制」之外,台北、新北也在今年改為「登記制」,因此智翔今天首先關心這題,想了解桃園市文化局在這件事的立場,以及後續規劃為何?
雖然文化局說,曾與北北基文化局開會多次討論,但「登記制」伴隨一些正反意見,包括延伸出的藝人人數、噪音問題等,不過智翔認為,開放給街頭藝人進行演出的各區域一定都有其相關的規範,既然表演種類琳瑯滿目,文化局應從個案改善即可,無需事前做太多限制。
延伸閱讀:
街頭藝人打官司 法院認「審查制」違法(焦點事件 2020/1/8)
https://www.eventsinfocus.org/news/3543
街頭藝人不必考試打贏官司 新北今宣布改採登記制(聯合 2020/3/23)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436884
#熱門影劇文化之旅
上週觀旅局質詢時,智翔提到了台劇《國際橋牌社》在桃園市多處取景,是否規劃朝聖之旅做行銷推廣,同樣地,《國》劇拍攝時有接受文化局支援協助,所以想建議看看,文化局可否與觀旅局合作,一起來推廣文化觀光的行程,此外,可借鏡這次協助原創政治劇的經驗,推廣題材更多元的戲劇類型,也可邀請劇組人員來桃園做經驗分享,將桃園的影視發展向上提升。
而文化局長也坦言,目前影視發展的限制主要為補助經費上的短缺,但往年都會被議會刪除,各劇組在申請補助上也面臨僧多粥少的狀況,未來的預算是否提高,智翔相信在改變桃園影視發展的前提下,應可有更多的討論。
#疫情期間還能看畫展?!
最後稍微岔題介紹一下近日最紅最夯的Switch 遊戲《動物森友會》,原來在日本,有藝術家將自己的展覽搬到了遊戲內,遊戲中除了觀賞畫作外,還可掃描牆上的QR碼下載紀念手機桌布,展場外甚至有捐贈區,儼然與實體展覽並無二致。
這就讓智翔有了靈感,由於防疫期間,許多藝文展覽活動衝擊甚大,或許文化局能發想更多做法,與在地藝術家合作,或是與經發局、青年局的VR設備結合,將展覽線上化,甚至收費也是一種選項,也能成為一種紓困方式,畢竟防疫是長期工程,培養市民更多元的觀展體驗亦是,就再麻煩文化局研擬看看了。

線上藝文展覽 在 線上藝文展覽- Explore 的必吃
雕塑研究學術半年刊The Sculpture Research Semiyearly ...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又延長了,要繼續宅在家待好待滿哦! ... 一同來陶冶文藝氣息兼防疫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