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莫內 feat.聖拉扎爾(Saint Lazare )火車站
巴黎~梅西來了!
世界知名的職業足球大明星梅西Messi 最近加盟巴黎聖日耳曼隊讓此間球迷好興奮,香榭大道上印有梅大人名字的球衣T一件高達165歐元也瞬間被搶光😱,迷哥迷姐的消費能力真的好嚇人,想代購都不行😆!
本想聖日耳曼隊財大氣粗買下天下大球星,應該會比照三年前內馬爾加盟那樣灑錢租下巴黎鐵塔映上大名炫麗廣告一下,想不到都沒有(大概錢都摳下來給梅西了),反倒在聖拉扎爾(Saint Lazare )火車站的小電視牆上看到梅大人,哈哈😅。
聖拉扎爾(Saint Lazare )火車站是巴黎第一個火車站,位在第八區,年紀非常老,1830年代就存在,火車站建成的那年慈禧太后才剛出生不久約兩歲。
這車站歷史悠久,近兩百年來不知見證了多少人間聚散離合,《達文西密碼》的藍登博士在這邊逃脫、Netflix影集《亞森羅蘋Lupin》偕妻兒在此搭往象鼻海岸,它曾經是法國載客量最多的火車站 ,如今匯集有多條地鐵、區間重量級捷運RER、遠郊鐵路、省際列車等,仍是歐洲第三交通繁忙的鐵路車站。
聖拉扎爾火車站也是印象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1877年創作的一系列車站繪畫作品的地方(也是莫內繪畫生涯中首次有「主題性」的系列),當時的他還不到大成名階段,而妻子卡蜜兒正重病著,他每次在這裡畫完火車站後,就可以順便搭車回到位在巴黎西北郊區的Argenteuil鎮看愛妻。莫內這系列畫裡的火車站煙霧迷濛,有陰、有晴,光影變化輕柔美麗,車頭像噴著仙氣,似乎寄望著藉詠嘆這工業文明的科技幻影,期待科學奇跡能出現拯救他病榻中的妻子。
愛妻去世後,1883年莫內開始定居在吉維尼Giverny,也是從聖拉扎爾火車站發車可前往的城鎮,隨後並在那裡創建了他美麗夢幻理想中的莫內花園,並從1899年開始畫其最知名的睡蓮系列作品...。
聖拉扎爾火車站這幾年變化不少,前幾年還改造成上下三層的Shopping Mall,密密麻麻人來人往生意滾滾,結合附近的春天、老佛爺百貨的商機,可謂巴黎黃金母雞區。 這裡法國上下班通勤族多,生活步調快速,所以衍生出許多多街頭新鮮玩意,您如果超過3年沒來巴黎,到這裡可能會有咦?是到了哪個Ray of Light歐洲現代化城市的恍神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維 梅 爾 印象派」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維梅爾印象派、維美爾、1632 名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天才永遠不寂寞,荷蘭變色龍畫家:李奧‧埃斯托Leo Gestel 的評價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旅行團 #南法普羅旺斯山居歲月之旅
正如昨日的預告,往年飛向南法普羅旺斯的行程,就從這天午後出發。展開旅程之前,我們要先從一本書、一張地圖開始。
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原名「普羅旺斯的一年」,A Year in Provence),對於喜愛閱讀與旅行的人,相信毋需太多言語。在台灣,最早是1990年代初,尹萍翻譯的季節風版;而近年,又有韓良憶老師新譯的皇冠版。
無論你是在什麼時代邂逅這本書,對於梅爾筆下,普羅旺斯小山城的風土、飲食、人情,相信都產生許多嚮往。特別是在早年,不像如今這麼多媒體素材,只能透過文字,去想像當地的樣貌,每個人心中的風景,可能都不同。
彼得梅爾的住家究竟在哪,他在書的開頭留下了一些線索:「它座落在村道的上方,位於梅納布(Ménerbes)和奔牛(Bonnieux)這兩個中世紀山村之間。沿著一條土徑,穿過櫻桃樹林和葡萄園,路的盡頭就是這屋子。」
由於山村很小,以往基本只有自駕客可以抵達,一般旅行團根本不會前往。我不敢居功,這行程是約莫2006-07年,我的朋友 Justin,自己開著車,去闖出來的。他回來之後,再經過專業規劃師與領隊,例如 Bianca & Alice 等,將探勘路線規劃為可行的團體行程。而我有幸在2007年,就參與了首發團的隨行,之後幾乎每年前往,常常在路上也會遇到當初規劃的夥伴。
地圖顯示的部份,就是法國東南部,東起尼斯(或摩納哥),西抵世界遺產嘉赫水道橋(Pont du Gard),也就是綠色大圈,便是這整個行程的範圍。基本上屬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ôte d'Azur),跨越大區六省,然後在亞維農,搭乘TGV高鐵北上巴黎,遊覽巴黎精華之後,結束行程。(紅色小圈,便是彼得梅爾居住的地區)
是不是光聽就覺得令人興奮的旅程?
更不用說,除了《山居歲月》的眾山城之外,還有壯美的薰衣草之路,以及眾多印象派藝術家曾作畫與居住的城鎮。
先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就可以準備登機了。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期間,防疫自是第一目標。但很多人也因此空出了許多時間。這段時間與其看著新聞瞎操心,不如拿起書本充實自己。
齋主前些日子推薦了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所出版的《藝術七鑰》。該書介紹了解讀現代藝術截然不同的七種方式,並以一張張現代名作,引領讀者思考這些作品背後的種種概念、歷史意義及價值。不過對藝術稍有熟悉的齋友都知道,藝術發展自照相術的發明以及印象派的出現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往繪畫的一大功能,便是紀錄與重現,但在照相術發明後,紀錄的功能逐漸被取代,因而從印象派開始,畫家開始將圖像平面化、色塊化、幾何化等,這個轉變逐漸孕育出現代主義,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畢卡索、馬諦斯等人的時代。在現代繪畫出現以前的繪畫,不管是文藝復興、卡拉瓦喬流派、荷蘭黃金時期、巴洛克、洛可可甚至是新古典主義,都能被稱作「廣義」的古典主義作品。如果《藝術七鑰》是以解讀現代藝術為主,那典藏這次的新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就是以解讀廣義古典藝術作為主軸。
這次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所出版的《藝術,原來要這樣看》一書的英文原名為《Look Again》。作者奧森沃德(Ossian Ward)曾有著作《注視的方式》(Ways of Looking),本書是與前作相呼應之著作。若齋友你曾涉獵過藝術、攝影或設計等領域,則必然曾經聽說過由約翰伯格(John Berger)於1972年所出版的經典名作《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換言之,本書書名其實有著某種意義的致敬,並且嘗試用另一種不同於約翰柏格的角度切入解讀藝術作品。see和look二字,在中文上雖然都譯作「看」,但於英文意義上卻不同。See更近似於被動的接受資訊,而look相較顯更更主動些。若以情境舉例,你走進美術館,無意間看(see)到一幅作品,你走上前聚精會神的注視(look)該幅作品。簡單來說,本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更像是教導觀者們,如何在美術館或藝廊,能有更「積極主動」的解讀方式,去注視該幅作品。
然本書並不只是將主典名作放到讀者面前要求讀者再看一次。作者奧森沃德提出一套口訣「T.A.B.U.L.A.R.A.S.A.」,口訣中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了「注視」行為中的一部分。
「T」時間(Time)
注視作品需要多少時間? 作品花了多少時間創作? 作品中的時間又是如何?
「A」聯想(Association)
用直覺感受作品,共感作品帶給你的感受,聯想曾有過的相同經驗。
「B」背景(Background)
理解創作者的身分背景,同時也體會創作的大時代背景。
「U」理解(Understand)
從注視的過程中,體會第一眼無法理解的作品細節及感受。
「L」再注視一次(Look Again)
體會新的理解後,再重新注視一次。
「A」評價(Assessment)
從作品中的種種感受和新理解,重新思考作品的價值。
「R」節奏(Rhythm)
感受作品帶給觀者的韻律感,感受每幅作品特有的速度感。
「A」寓言(Allegory)
閱讀隱藏於作品中的隱喻、符號和意義。
「S」結構(Structure)
從構圖中的軸線分布、色彩重量,體解不同作品的結構差異。
「A」氛圍(Atmosphere)
當一件作品感動了我們,其感受和餘韻是久久不去,而這就是該作品特有的氛圍。
這套方法聽起來玄之又玄,但其實作者將大部分的篇幅,用於將這套方法實際應用於古典名作上。本書提及的古典名作相當多,包含了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拉裴爾《雅典學院》、波堤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波希《人間樂園》、卡拉瓦喬《耶穌被捕》、哥雅《農神吞噬其子》、馬薩喬《逐出伊甸園》、傑利柯《梅杜莎之筏》、安格爾《浴女》等名作。
作者不只是將名作呈現於讀者眼前,更是詳述陳述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名作,它們彼此的差異和社會氛圍。並將整本書分作不同大類,講述不同主題的藝術,諸如誠實、美、驚恐、戲劇、矛盾等子題,讀者能針對不同課題下的省思,進而增加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及體會。
本書對於單純對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適合入門,本書提及的作品,大多數台灣讀者都應有曾在課本、戲劇或媒體上接觸過的經驗,本書正好補足這些背景知識。對於藝術稍有涉獵的讀者來說,本書也提供了讀者們「再注視一次」的好機會。
本書已經全台上市,有興趣的齋友們歡迎於各大通路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021
當然,本次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23 (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V0qDn51l0/hqdefault.jpg)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維梅爾印象派、維美爾、1632 名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維梅爾印象派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YIYIANDY也提到小弟上個月在網路上購買了一台LELIT BINACA咖啡機在網路上看到有兩家比較大的店家,一個是花蓮阿爾派 ... ... <看更多>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天才永遠不寂寞,荷蘭變色龍畫家:李奧‧埃斯托Leo Gestel 的必吃
李奧畫風多變,除強調光影的印象派、細膩繽紛的點彩畫派外,還有表達手法狂野的 ... 提起荷蘭的出名畫家,除了盛名赫赫的四大天王梵谷、林布蘭、維梅爾與陽史丹,這回 ... ... <看更多>
維 梅 爾 印象派 在 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 Home - Facebook 的必吃
本展由聯合報系與荷蘭台夫特維梅爾中心聯手策畫。 ... 印象派大師莫內畫作「草地上的午餐」,是「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的主打作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