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Bloomberg新聞摘要
<歐洲新聞>
*德國總理梅克爾警告新冠疫情正以驚人速度再次升溫 不到兩周內確診人數恐加倍
*英國研究顯示”新冠長期症狀” 影響6.2%的成年人口
*英國商務大臣表示將發布企業指南 豁免企業高管自國外返國時的強制隔離
*新冠病毒篩檢需求增加 羅氏上半年財報超越市場預期
*俄羅斯正與印度南部省分喀雷拉商議 將在當地設立跨國製造廠生產史普尼克V疫苗
*歐盟警告英國必須履行脫歐協議中的北愛邊境條款 若英國重新提起談判將面臨法律行動
*德國總理梅克爾任內最後一次夏季記者會 期許下一任政府推動德國經濟現代化
*烏克蘭無預警宣布升息 並暗示接下來還有升息動作
<亞非中東新聞>
*過去十年一連串戲劇化的過程之後 令人擔憂的東京奧運終將開幕
*東京奧運開幕式導演曾拿大屠殺開玩笑 遭日本奧會在開幕前一天開除
*抵制世界衛生組織再次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要求 中國反對以”實驗室外洩”為重點的調查
*新加坡對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老年族群發出警告 但數據顯示19歲到39歲的族群確診率更高
*印尼新冠確診男子假扮成自己的太太 持假證件和假篩檢證明搭上國內班機後被逮
*多重研究顯示印度新冠死亡悲劇被嚴重低估 恐怕有高達五百萬人在疫情中喪命
*泰國不顧疫情升溫 決定在八月一號開放PP島等旅遊勝地迎接已接種疫苗旅客
*需求復甦的預期很快會出現市場供應緊縮 油價漲幅創三個月來新高
*香港童書將警察比喻為狼群追趕著被比喻為羊的民主活動人士 五名出版該系列書籍的人士遭逮捕
*滴滴打車在美爭議性IPO後 傳中國監管機構正考慮對滴滴祭出史無前例的嚴厲懲罰
<美洲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呼籲更多美國人盡快去施打 稱如今疫情嚴重都出現在未接種疫苗的族群
*數據顯示德州從二月至今新冠死亡病例中 99.5%都未接種疫苗
*智利宣布自九月起將針對全國12歲以下族群施打新冠疫苗 目前考慮使用科興疫苗
*美國總統拜登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憂慮 反倒警告人員聘僱可能出現困難
*美國與中國間的商品貿易正以多年來最快速度蓬勃繁榮 彷彿疫情和關稅站從未發生過
*美國向中國出口大量煉焦煤創下紀錄 更凸顯澳洲煤碳不得進口中國的痛苦
*德儀預警第三季收入可能低於分析師預期 增加了對晶片生產可能超過需求的擔憂
*隨著各國中央銀行開發數位貨幣 民眾的隱私未來將無時無刻受到記錄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
經濟現代化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些專制政府也明白,不能單單倚靠國安等安全部隊去管制言論,除了古巴、北韓等極端例子,很少政權仍然採取極端的 #媒體監控,因為要走向經濟現代化,令當權者得到更大的物質利益,就要維持一定程度的資訊流通。取而代之,政權更講求監控效率,審查行動愈來愈有針對性。比起粗暴的鎮壓,當權者更希望散播 #公眾冷感,令市民大眾不能組織起來,形成不了反對運動,現狀就得以維持。
詳細全文:
http://bit.ly/2ZFFM3G
延伸專題:
【攻其不備:專制政權乘美國大選作惡】
https://bit.ly/2UgdMB8
【專制憲政主義:當各地獨裁者都假裝三權分立】
https://bit.ly/2Flj3D7
【東亞專制主義模式:由普魯士說起?】
https://bit.ly/31qMxs6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經濟現代化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0304】高雄百年大震 地板甩來甩去|林肯就任美國第16任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861年3月4日:美國南北戰爭的核心人物亞伯拉罕林肯,這天就任美國聯邦政府第16任總統,林肯因為廢除奴隸制度,以及推動經濟現代化,公認是美國歷史上偉大總統之一。
✍️2010年3月4日:上午8時18分,震央高雄甲仙發生規模6.4、深度5公里的淺層地震;這起高雄百年來最大的地震,釋放能量約兩顆原子彈,全臺都感受到明顯搖晃,南臺灣霎時天搖地動,臺南楠西2級震度就搖晃了40多秒,不到5個小時餘震共164次。
高雄陸軍八軍團副指揮官傅永明少將在17分鐘內編成前進指揮組,8時50分前進指揮所已成立;杉林鄉民宅屋主85歲的張有妹,嚇得面色如土說:「一逃出門,屋頂就塌下來了。」;高樹鄉大埔村村民說:「嚇死人,好像地板被人拿起來甩一樣恐怖。」
西元1900年以來,高雄境內共發生過兩起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兩次的震央幾乎一樣,此次強震在鐵公路、公共設施造成不小影響,惟百姓96傷0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影片/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c6bru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林肯 #高雄百年大震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經濟現代化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面對工程進度延宕,遑論是招商進度?經發局亞洲矽谷計畫的未來有何想法?
局長說明,台灣的產業對於現代化的科技聚落是有需求的,但規劃、執行難度高,加上近年營建成本上升,都是延宕原因。經費部分,原預算40億的工程經費,在追加預算方面都要經議會審議。
招商方面,施政報告中列出有七百萬的經費,花在了國內與國外的招商業務,智翔也不希望這些預算花下去,卻只能一再以MOU打腫臉充胖子,今天聽到經發局長解釋這筆預算的招商不僅用於亞洲矽谷與航空城計畫,那就再請會後提出整理報告,詳細說明招商的狀況為何。
#高雄亞洲新灣區對桃園亞洲矽谷的影響
關心完亞洲矽谷當下的難題,其次是政策願景的大餅被分食的擔憂,身為桃園的代議士,看到近來中央層級屢次對高雄新灣區發展的宣示,決定挹注大筆預算協助發展,加上中華電信等廠商進駐欲發展5G產業,都不由得對進度緩慢,且產業發展重疊的亞洲矽谷捏把冷汗。
面對中央宣示挹注110億發展高雄亞洲新灣區,經發局長雖說雞蛋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智翔擔憂的是產業的需求面、地域性、資源分配等考量,同一家企業若要投資5G產業,勢必會在亞洲新灣區與亞洲矽谷中去評估抉擇。
若亞洲矽谷與亞洲新灣區面臨不可避免的競爭,未來在發展上,有沒有轉型的可能?局長則重申,產業鏈的移轉不是一蹴可幾,仍對桃園亞洲矽谷的發展有信心,智翔只能再次提醒,國家資源有限,在國家重大發展的路徑上,面對產業發展相同的對手,亞洲矽谷的建設實在沒有本錢一拖再拖,即使一再延宕,也要及早準備轉型備案,否則亞洲矽谷終淪為南柯一夢。
#桃園囤房稅是否重啟提案修正
近來的熱門議題,為台南市政府終於願意提案修正房屋稅,採分級課徵,一改過去統一對非自用住宅以最低1.5%課徵,預計修正為持有5戶以下,每戶按2.4%課徵;6戶以上,每戶按3.6%課徵。
討論問題前,我們再檢視一項事實數據,根據經濟日報最新的六都空屋率排行,台南13.8%、桃園13.29%,分佔六都前兩名。過去地方稅務局也曾表態,以桃園非自住房屋多屋族(4戶以上)非自住僅有17,640戶(比率為1.68%)為由,稱囤房現象不明顯。
但智翔認為,多屋族的比例不應作為囤房現象的唯一依據,否則就跟空屋率兜不起來,數據並陳的結果顯示,多屋族比例不高,卻可能擁有大量的非自住空屋,針對真正的囤房大戶來修正分級稅率,也是智翔與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主張。
智翔在此除了建議地方稅務局,在檢視囤房問題時應在參考更多客觀資訊外,也能再次討論是否針對囤房大戶來修正房屋稅率,將現行的非自住2.4%改採分級課徵,當然戶數、%數要提高多少可以再討論;同時智翔也再次主張,對出租者課以輕稅,且積極售屋的建商可給予寬限期,希望能藉由這次台南市政府的積極作為,也帶動桃園再次省思居住正義的問題。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xSS-LEyY9bE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經濟現代化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個會期總質詢,最重要的質詢就是:🔺中資滲透高雄港案。
這個案子牽涉到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投審會)、以及港務公司,ˋ這兩方怎麼說呢?
🧐港務公司表示一切租賃程序經過投審會審核通過,無涉「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所稱之投資行為。
🧐可是,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發文投審會針對「高雄港65、66碼頭出租給『東方海外貨櫃航運有限公司』」一事,與港務公司的來往公文,投審會函覆表示「#並無相關往來公文資料」。
港務公司說是投審會審核通過,投審會說無公文往來❓❓ ... 這到底是?
後來才發現,港務公司在2017年透過某律師事務所,行文投審會徵詢:「中資來台訂定租賃契約」是否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第4條第一項的規定內?投審會函覆:「不動產租賃」”無涉”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也就是說,🔺即便知道是中資承租高雄港碼頭,也不在中資投資限制範圍中。
這個問題頗大。
根據美國2018年8月通過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針對可能讓外國投資人得以取得涉及國安的「#不動產交易、「#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及可透過個人介入取得資訊的投資案(如取得董事席次、觀察員或其他得以介入控制),在交易完成前,都必須要經過「事前審查,以及,「事後調查」...如果,事前審查或事後調查結果,確認有國安風險,則可依照法案內容,要求 #更動投資內容。
看到了沒有,美國訂定FIRRMA法案,目的很明確,就是針對可能涉及國安的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及不動產交易,作更嚴格的把關。為何要這樣做?就是防止共產政權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
反觀台灣,依據港務公司2017年委由某律師事務所,行文投審會徵詢的內容來看,並不是不知道高雄港65、66號碼頭租賃契約中,背後中資的存在,而是要讓投審會背書,確認這樣的中資介入控制碼頭的租賃契約,是不在目前「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規範內。
如果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卸責" ... 表明目前法規授權中資租賃碼頭沒問,那,難道立法機關不需要讓台灣對中資滲透,有一部更嚴格的法律來對抗?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經濟現代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