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人類圖後,你敢不敢用是另一個問題】
首先,我蠻感謝參加過我夥伴時段或讀書會的朋友的,謝謝你們願意參加過我的活動後還向朋友推薦。對我來說最好的稱讚不是我很會講,而是你們參加過我的活動,對於我提供的方法願意實踐在生活中,並且真的使你更加舒適、愉快。
其實,常常我在活動中都會聽到有人對於人類圖的生活方式、或者回到內在權威及策略感到困惑,往往都覺得必須把生活中的事忙完,空下時間跟力氣才能好好做練習。但是,人類圖又不是下午茶,如果說有件事是在你忙完之後可做可不做的,那真的不用費力學也沒關係的啊!
我想說的是,目前的人類圖活動規劃,都是根據能量中心或類型而設計,這兩個階段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幫助每個人如何在生活中覺察,所以生活中一直有事件發生,我們也就能一直保持覺察。
上一次不是說到我新領養一隻貓嗎?其實這個領養的過程也有段插曲。
我曾經做過中途、也當過送養人,每當送出一隻貓時,送養人總保持著希望這隻貓能從此過著安穩的生活。但新聞事件裡,我們常常看見有許多虐待動物的例子,這使每一個送養人都想細心謹慎。
這次送養貓給我的小姐也是這樣的心,我完全可以理解並支持。
我們在討論好送養事宜後,距離我真正要去帶貓回來還有一段時間,為了討論方面我們互相加了Line,我也同意在Line裡讓她問想問的問題,「多聊聊總是能比較放心嘛」,我想。某天我正在工作,剛好聊到我現在居住租屋的事,由於我住在台北,但是貓及送養人在台中,送養人提出了「要我拍租屋合約上的地址給她」的要求。這其實並不是難事,但我當下沒有任何理由,就是覺得不願意做「拍合約」以作證明這件事。
我想在這邊問問大家,如果是你,當別人提出一個正當要求你卻不願意,但是也沒有任何理由時,你會怎麼做?是想個理由拒絕?還是因為想不出理由而妥協?
過去,可能因為空白情緒中心的不想衝突或爭執,我會說服自己這件事沒甚麼,然後回家就妥協做完這件事。但我知道這樣做可能會讓我累積不滿的情緒,並且做往後的討論或互動可能就帶著這股情緒不甘不願。所以這次我也想試看看,如果我就告知她我不願意會如何?
我想她應該也有嚇到吧!畢竟這真的沒甚麼說不要的理由啊!所以對方已讀之後很久就沒有再回我訊息。於此同時,我的腦袋跑出超多後續的想像,諸如:她如果覺得連這個都不給就不願意送養怎麼辦?她會不會因此而生氣?還是補上好了以免狀況有變……,以上各種想法。可是我並沒有因為這些想法而再做其他動作,因為這些還都是空白頭腦中心與空白情緒中心的非自己狀態。
過了許久,她問我能不能提供我現在住的地址,這我倒是想都沒想的就把正確完整的地址發送出去。我當下的覺察是:我並不是對給個資這件事不願意,我只是不想拍合約而已。
工作結束後,她問我能不能通電話,想直接用對話了解狀況,這我也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電話中她問及為什麼我不願意拍合約,我只說了我不願意,並且顧慮跟她領養貓的事宜是我跟她的協議,我並不想涉及房東或其他人,而合約上有這些資料,並且我不認為合約的照片可以保障貓的任何權益。何況她住在台中,難道可能因為擔心貓的狀況而專程北上嗎?
我說的是:「對送養人來說審慎評估是重要的,畢竟如果評估錯誤,會把貓送給一個更不安全的人;同時可能過於謹慎,而使得貓錯過好的送養機會,希望妳為了貓的權益,做你真正能放心的決定。我只會做我有意願的事,也就是領養後經常拍攝照片、影片讓你更新貓的近況,如果你有空來台北,我也方便的話也可以讓你來看看貓。」
這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在覺察我的狀態,並且當下僅此一念:「如果這個過程不是我一直都有意願,我就停止領養。」
電話聊得很久也算愉快,相較她只有一年的養貓經驗,我於貓的了解及各種狀況的照顧是更豐富的,也讓她決定把貓送養給我。這個過程,我一直在做的事是覺察與告知。
後來,貓來我家的第三天開始,就願意與人互動,誘捕的浪貓往往需要更長時間適應。
所以,真的不需要特別找一天有空才開始練習類型策略,也不必等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才開始覺察,不管你的設計如何,回到你的內在權威及策略隨時都能用。
圖文/路希恩
請支持流浪貓節育計畫協會https://www.tnrtw.org/
路希恩的人類圖活動:
人類圖夥伴時段
台北 全方位商務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166號5樓)
11月20日(五) 19:30-21:00情緒中心與55號閘門
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rNon0
12月20日(日) 13:30-15: 00 情緒中心與36號閘門
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78P2e
台中 亞田商務中心(台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9號10樓
12月19日(六) 12:00-13:30 類型-投射者
報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xdqgp
細心謹慎 例子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衝鋒車》入面嘅「反路西法效應」
—
喺6月9號「反送中」遊行之前,
寫一篇拆解《衝鋒車》嘅文章,
聊以個人對時代之一紀錄。
—
「呢個世界真係怪啊,龜苓膏無龜,奶茶無奶,壞人唔壞,架小巴邊度有落,你哋自己諗。」飾演「真警察」徐安良嘅古巨基中槍受傷,喺暈低之前同演盧西發嘅吳鎮宇等四個「假警察」講咗呢番說話,比佢哋幾個主角自決個人嘅命運。
—
《衝鋒車》究竟好睇喺邊?「表裡不一」,係《衝鋒車》嘅命題,幾乎所有電影嘅細節同設定,都可以同呢個命題拉上關係。
—
「以前左輪改AK,今日小巴改警車」,裡面係紅VAN,外面係警車;「四人幫」裡面係大賊,外面係差人;徐安良裡面係警察,外面係小巴司機;而佢外表只係沙展,但內裡竟然係查案奇才;跨境貨櫃車表面係運送遺體,而入面係洗黑錢嘅工具;外賣表面係炒麵,內裡係炒飯;蝙蝠俠表面係富豪,內裡係英雄;表面係IRONMAN同美國隊長,但入面係慶祝萬聖節嘅小朋友;表面係露營營地,但內裡係走私秘道。例子眾多,不勝枚舉,真亦假時假亦真。
—
盧西發之所以叫做盧西發,唔好同我講同「路西法效應」無關係。所謂「路西法效應」,簡單去講,就係人「惡」嘅思想、行為同性格,會喺特定環境之下被誘發出嚟。有一個好出名嘅實驗叫做「史丹福實驗」,實驗入面搵咗班普通大學生做獄卒同監犯,本身大家都以為只係做場戲,點知最後「獄卒」同「監犯」之間「假戲真做」,情況開始唔受控,實驗被迫提早結束。由此證明,人嘅思想行為會被身份所左右同擺佈,令人做出他人難以理解嘅行為。
—
呢個理論,亦解釋到演盧西發同自己嘅兄弟周大寶(任達華)、杜公子(譚耀文)同林東(鄭浩南)講,「做賊梗係打劫㗎啦!」嘅呢句說話。每個身份背後都有佢「應該」做嘅行為。而當佢哋四兄弟第一次著上有戀舊意味嘅皇家香港警察制服嘅時候,幾兄弟就開始扮警察「搜身」,亂咁摷嘢,大寶仲扮幻想自己拎住警棍打人。權力使人腐化,即使幾條友只係「扮」緊差人,都已經以為自己有至高無尚嘅權力,可以任意妄為,可以隨時充公市民嘅咖哩角。
—
《衝鋒車》,係一套反「路西法效應」嘅電影。著起警察制服,可以唔係差人,而無著警察制服,又可以係滅罪嘅精英,喺徐安良做返軍裝之前,佢係一個臥底,佢唔知自己究竟係差人定係小巴司機,唔知自己係查緊案定係揸緊車。好多時候,人在江湖,心不由己,人往往都會喺靜好之中迷失,唔知自己做緊咩,忘記咗自己塵封已久嘅初心。
—
咁究竟乜嘢係假,乜嘢係真?人喺唔同身份嘅拉扯之下,又應該如何自處?成套《衝鋒車》,都係想去回應呢一個問題。大寶因為英雄主義驅使,見義勇為去救細路女,開始咗同悍匪嘅鬥爭,其實佢可以當視而不見;林東因為要救喺對家手上嘅杜公子而同盧西發反面,其實佢可以苟且偷生;最後盧西發四兄弟決定要衝去露營嘅營地救人,因為佢哋知道悍匪係無性,會濫殺無辜,但其實佢哋可以遠走高飛。
—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乃人性使然。
—
《衝鋒車》最大嘅訊息係,無論你係粗枝大葉嘅盧西發、細心謹慎嘅周大寶、無主見嘅林東,定係做事一絲不苟嘅杜公子,無論你係警察定係賊,大人定細路哥,面對大是大非,除咗件制服,去除一切身份之後,你仍然係一個「人」,就好似嗰架遍體鱗傷嘅「衝鋒車」咁,最後金蟬脫殼,變返原初嘅十六座小巴。
—
無任何嘢可以真正阻止到你想做嘅事,蒙蔽到你嘅思想,摧毀到你嘅個性。可能你覺得自己只係一個淨係識打保齡球,甚至連碌拎都會落坑,比場租都要籌期嘅廢柴,但正正就係因為大寶最後嘅嗰球落坑,引起蝴蝶效應,曱甴無心插柳,擊敗咗象徵極惡勢力嘅悍匪集團。
—
39633,係盧西發嘅囚犯編號,但同時係徐安良嘅警察UI。重點唔係以前嘅你係點,或者你係一個咩人,有咩背景,有乜包袱,有咩性格,而係做好人定做衰人,原來自己都仲有得揀,仲可以做啲唔令自己會後悔嘅事。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
(而家已經好少寫咁長,因為咁長無人睇,又好似文不對戲,但就好似套戲片頭話齋,「本片根據虛構事實改編」,都係唔知講緊咩,都係「表裡不一」,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領神會足矣。)
—
衝鋒車 Two Thumbs Up
劉浩良
細心謹慎 例子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故事是這樣的,父子同時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父親當場過世,兒子被緊急送往急診室急救,外科醫師走出來說:「我不忍心開這場刀,因為他是我兒子。」聽完這個故事,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不是跟我一樣,「不對阿,爸爸不是已經離開人世了嗎?」但是我們都忘了,其實外科醫師也可以是女性,而兒子的母親,就是一位女性的外科醫師。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女性外科醫師友人說過的話:「在醫院不要亂叫『小姐』。小姐在酒店...還有,點滴沒了請找『護理師』,幫你拆線的是『醫師』」,她曾經跟我抱怨過,就算穿著醫師袍,還是常被病人叫「小姐」,除此之外,我也曾經耳聞不少女性護理師、治療師、藥師等,在醫院裡被以「小姐」稱呼的例子。
有人會說,「不然難道要叫先生嗎?叫小姐哪裡不對?」如果這是你心中的疑問,那請你回想曾在醫院就診的經驗。你曾經以「先生」稱呼過幫你看診的男性醫師嗎?或是你會以「小姐」稱呼幫你打官司的律師嗎?有一些女性的醫療從業人員可能較嬌小,或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但是她們一樣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專業人員,一聲「護理師」、「醫師」、「藥師」或是「老師(治療師)」是對她們是尊重,也代表你重視她們的專業。
性別不平等導致的職場不友善,並不是只發生在醫院裡,但如果你我因為各種原因前往醫院,希望大家千萬別忘了,腦袋裡裝的知識和雙手會的實作,細心謹慎的程度,沒有性別上的差別。下次如果有機會和女性醫療從業人員接觸,或是男性護理師,別忘了給他們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別再看到身穿寫著某某醫師白袍的女醫師進來查房,卻還一直嚷嚷著「我的醫師呢,怎麼到現在還沒來?」
她,就是你的醫師,她,就是跟男醫師一樣受過一樣專業訓練的醫師。
大醫院小故事,未完待續。
圖/ 翻拍自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