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壞消息是老闆真的分身乏術撥不出時間寫沙丘,好消息是已經寫新的專題。於是按老規矩用舊文重貼來冷飯熱炒一下。在達利不遠千里跑去 LV-426 幫忙催產異形之前,他曾繞路過去沙丘,準備要扮演帝國皇帝 Shaddam IV。下文包含了這個史上最曲折的劇組故事,而圖左正是他原本會在電影中的華麗扮相。]
【達利如何催生異形寶寶】#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79年上映的《Alien 異形》馬上要滿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直低調地躲藏在《異形》電影宇宙的深處不為人知,而那個人偏偏正是當年催生異形寶寶的關鍵人物。
他的名字叫達利。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利。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
一切的起頭是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他要去好萊塢當明星。他想要演的是科幻小說家Frank Herbert的科幻巨著《Dune 沙丘魔堡》中的銀河帝國皇帝一角。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此時此刻正偕同Javier Bardem、Josh Brolin、Oscar Isaac、Rebecca Ferguson和Jason Momoa等重量級卡司在沙漠裡拍攝《沙丘魔堡》電影。但在Denis Villeneuve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嘗試過要把《沙丘魔堡》搬上銀幕,他們之中唯獨只有David Lync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版本抵達終點。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達利參與的這一次華麗的嘗試: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的Alejandro Jodorowsky版本。
智利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被稱作邪典電影之王,他的《El Topo鼴鼠》和《The Holy Mountain 聖山》雖被譽為邪典電影的經典,但嚴格說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製作。法國製片Michel Seydoux因此告訴他下一部不論他要拍什麼他都可以幫他找到錢。
Jodorowsky的華麗卡司其實一點都不輸給Denis Villeneuve的版本:除了《Citizen Kane大國民》的Orson Welles、《Sunset Boulevard 紅樓金粉》的Gloria Swanson、《Kill Bill 追殺比爾》的David Carradine、《Rocco e i suoi fratelli 洛可兄弟》的Alain Delon之外,還找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跨界來演男主角。但最令人錯愕的跨界還是達利。
▇ 達利引介異形之父
當導演和達利在紐約碰面談條件時,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提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合約條款:
1. 皇帝寶座的設計必須是「由兩隻交錯的海豚組成的馬桶」;
2. 皇帝的朝臣必須由達利認識的朋友擔綱演出;
3. 達利將不會閱讀劇本上的任何敘述(他的理由是「你的點子一定不會比我的厲害」);
4. 為了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演員,達利的酬勞將以每小時10萬美金的費率計算。
天知道為什麼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為什麼會答應這麼瘋狂的條件。不過導演也有他自己的解套方式:據說他隨即修改劇本把達利的戲份刪到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拍完的量,剩下的台詞將由一個機器人替身代替達利佈達皇帝的旨意,而不再由皇帝本人親自現身說法。
但達利這高貴的酬勞也不是白拿,熱心的大師隨即發揮了他在歐洲藝術界的廣闊人脈,幫導演介紹了一位即將影響電影設計美學數十年的前衛藝術家:後來以《Alien 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
▇ 從娜芙蒂蒂王后到異形頭骨
H. R. Giger 14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達利的名作《Premonición de la Guerra Civil 內戰的預感》,立刻對於畫作中撕裂的身體結構和陰影的運用方式感到目眩神迷。
本來學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他,開始善用自己的工業設計專長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在肢解的人體上組合各種機械道具、軍事裝備、觸手、生殖器官、骷髏和骨頭,成為獨樹一格的哥德風藝術。
1975年達利從好友處得到了一本Giger的畫冊,隨即邀請Giger帶著女友到達利在西班牙的住處度假。達利的家是當年歐洲藝術界的聖地,許多藝術家都透過好客的達利在這裡認識和交流。
達利很快把Giger介紹給正在為《沙丘魔堡》找視覺設計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藝術家,應該對你有幫助。」
1975年底、1976年愛寵,Giger飛往巴黎開始替《沙丘魔堡》劇組工作的同時,也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個展。後來成為《異形》中的怪物原型的那幅作品《Necronom IV》也出現在展場。
有趣的是這幅異形的概念圖中居然找得到達利的影子。達利在1972年一幅名為《Nefertiti 娜芙蒂蒂》的素描裡頭,就把著名的埃及娜芙蒂蒂王后塑像從長長的脖子一路延伸到帽子的絕美線條,還原成變形的頭骨。電影中異形光滑而細長的頭骨幾乎就是達利想像中娜芙蒂蒂頭骨的翻版。
▇ 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這時候另外一位創造《異形》的要角也在巴黎登場。
來自美國的Dan O’Bannon是個年輕的電影全才。他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座《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 被異形爆胸的克隆氏症患者
Dan O’Bannon先前一直在寫一個關於太空中的怪物的劇本。但他腦中始終苦無怪物的具體形象。
O'Bannon自己是一種和先天免疫有關的罕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異形爆胸橋段正是來自於克隆氏症病友O’Bannon自己的真實經驗 。
當他看完H. R. Giger那本超乎想像的畫冊:「我被Giger作品中的原創性給狠狠擊中。它們不只是令人害怕萬分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充滿原創力、絕美至極的作品。我一邊看著它們一邊心想:如果誰可以讓這傢伙設計一隻電影中的怪物,絕對會是史無前例的空前成果。」
O’Bannon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始終無法完成的《異形》故事缺少的關鍵元素,他稱作「蛋糕上的櫻桃」。
▇ 難產的沙丘魔堡催生了剖腹產的異形
《異形》的生父、生母在巴黎見面的這一天其實距離《沙丘魔堡》這個製作宣告夭折已經只剩幾週的時間。
《沙丘魔堡》的原作者Frank Herbert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便去劇組探班,發現瘋狂的導演還沒開拍就已經把950萬美元的預算花掉整整200萬,而且完全自由發揮、離題甚遠的劇本已經讓電影可能長達14個小時,用Herbert的話來形容「整個劇本已經是一本電話簿的規格」。
1976年初Alejandro Jodorowsky的《沙丘魔堡》因為投資人撤資而宣布無限期中止(稍後Ridley Scott接手籌拍也同樣半路放棄)。
當年拋下一切飛往巴黎的Dan O’Bannon身無分文地回到美國,瀕臨破產的他只能借住在編劇好友Ronald Shusett的沙發上。他只能拼命寫劇本,希望終有一天能翻身脫離這張沙發。
結果好運突然從天而降。當年曾試圖叫他不要去巴黎、來幫我們做特效的好萊塢科幻片劇組《Star Wars 星際大戰》一砲而紅,原本對科幻片興趣缺缺的Fox突然變得渴求任何隨時可以開拍的科幻電影。《異形》橫空出世。
當年《沙丘魔堡》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留下的另一個遺產也被《異形》繼承:
Dan O’Bannon在《異形》劇組沿用了Jodorowsky獨一無二的美術設計工作模式。他把Jodorowsky集結的全球美術菁英——法國漫畫家Moebius、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Foss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集合在旅館房間,讓他們用擂台賽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設計,誰的設計圖勝出就掛誰的名字。
這組被Jodorowsky稱作「spiritual warriors 精神戰士」的美術兵團成員,先後不同程度參與了導演Ridley Scott的《異形》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設計工作,更影響了《Akira 阿基拉》、《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The Fifth Element 第五元素》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經典。
現在誰還敢說達利一個小時收費10萬美元很貴呢?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觸動-NIN水彩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NIN "NIN"來自名字中的凝,原本沒有特殊涵義,而她想為自己賦予意義,不僅感謝父母為她取了這個特別的名字;也希望在創作和生活裡如同此字——「凝」,能凝聚、凝視對她來說,重要的事物。 水彩渲染生命旅程中每一刻的感動 NIN自幼稚園...
「素描漫畫作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推薦韓漫素描- BL板 的評價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米奧的素描簿- 作者過完新年站上體重計的反應(誤XD 交到女 ... 的評價
- 關於素描漫畫作者 在 漫畫教學—人物臉型畫法 - YouTube 的評價
素描漫畫作者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童年回憶是每個人永遠的鄉愁。小時候的我,並不太快樂,一直沈浸在漫畫、電影跟電視劇裡找尋安慰。長大之後,整個台灣社會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成為一個靠說故事維生的人。回頭去看我的童年,因時代而造成的荒謬,因歷史而形成的悲喜劇,無處不是精彩的故事。最近的人很喜歡說『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這就是我認為好故事所必須具備的渲染能力,也是我作為一個創作者,希望帶給讀者的故事。」
⠀⠀⠀⠀⠀
— —《#幸福路上》宋欣穎
⠀⠀⠀⠀⠀
原來導演最初的概念為一部台版的「櫻桃小丸子」,翻至書末後記才意識到這就是林淑琪的雛形。相信觀賞過此部動畫的人皆心知肚明,多數成人會看見屬於成人的一面故事,而孩子看見屬於孩子的一面故事,既複雜又政治。然而漫畫聰明捨棄了長大自美國返台後所流露的無所適從的回望,選擇純粹聚焦於「童年時光」,除去聲音、特效,意外地適合這麼簡單純粹的呈現方式。
⠀⠀⠀⠀⠀
一、二兩冊有些篇章已出現於電影裡,有些則是延伸的、全新的故事,以孩子無憂無慮的純真視角觀察發生在自己周遭的一切。那個經濟不寬裕的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對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努力滿足小琪的願望;那條無奇不有的幸福大排,承載著孩子們童年的想望;那位口嚼檳榔、宰殺雞隻的阿媽,總是以樸實溫暖的笑容與最不簡單的智慧,帶領孫女渡過種種難關;那些笑聲此起彼落,一家人同甘共苦的日子,一旦化作回憶就成為幸福真正的輪廓,似乎都是失去了才被賦予應有的重量。
⠀⠀⠀⠀⠀
導演宋欣穎的 1980 年代,還上演保密防諜,還存在五燈獎與小甜甜,懞懞懂懂感知著台灣當時迅速變遷的社會,還有些貧困,還有些保守,卻因彼此而快樂、而滿足的平淡日常未曾因世代或時空產生任何改變,這就是存在於台灣各個角落的集體記憶。私心尤其喜愛〈我的魔法阿媽吃檳榔〉與〈生日禮物〉幾個故事,不但情節動人,更因此從小琪的幸福裡找到關於幸福的定義,也彌補了自身成長過程的缺憾。
⠀⠀⠀⠀⠀
《幸福路上:童年時光》出自新銳漫畫家羅荷之手,簡約俐落的線條,真摯活潑的畫風,敘事流暢,充滿巧思,街景、夢境都不曾馬乎,時而佐以鉛筆素描線條,時而採用繪本的滿版形式,承載著無邊無際的想像力,愈看愈讓人著迷。確實,誠如導演所言,此部作品具備「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的魔力,這是一部屬於台灣囡仔的漫畫,溫柔知足,在愛之外,更有憐惜。
素描漫畫作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這部拿到漫畫大賞的作品你看過嗎 /
近日一口氣入手 6 本《藍色時期》中譯本,這部 2020 日本漫畫大賞的得主,果然名不虛傳。
作者山口飛翔出身東京藝術大學,這所位於上野的學校名聞遐邇,入學考錄取率奇低,有幸擠進這道窄門的人個個身懷絕技,而這所學校也被譽為是孕育「藝術家之卵」的搖籃。
——————————————————————
「『喜歡的事物當成興趣就好』我認為這是大人的想法喔,無法努力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喜歡的事物,把喜歡的事物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不是很正常嗎?」
——————————————————————
《藍色時期》命名來由是畢卡索的舉世聞名的「藍色時期」作畫風格,出身藝大的山口飛翔將自身求學經驗融入,主角矢口八虎是個成績很好又喜好玩樂的高三生,但在找不到人生方向下倍感心靈空虛,一次因緣際會之下看見了學姊的畫,進而接觸了學校的美術社,最後意外發現自己對於繪畫有著衝勁,漫畫前半部的主軸即是八虎決心想應考藝術大學的過程。
——————————————————————
「美術是很有趣的。對自己越誠實的人越厲害,因為那不是用文字表達的語言。」
——————————————————————
一直都知道日本漫畫的題材五花八門,但「考美術大學」也能畫成漫畫這件事我還真的沒想過。在《藍色時期》裡,最令我驚訝的是,當中出現的「畫作」皆有貨真價實的畫家在幕後操刀,無論素描、油畫、日本畫等作品,在漫畫中都有真實而細膩的呈現。神奇的是,即便受限於黑白內頁,或是自身對於美術的無知,不見得可以將各種顏色的描述或層次給具象化,但說也奇怪,隨著劇情的節奏,反而能在腦中帶來對於顏色的想像,馳騁在作者繪製的世界裡。
無論是主角八虎,或者是他在美術補習班相遇的同學,在故事中都不段反覆自我詰問「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在確認目標前的自我懷疑、掙扎,甚至是與自己內心的奮戰與釐清,各種起承轉合都無比精彩,於是我們能在劇情裡能為他們自身的質疑而焦慮,也能為他們突破瓶頸而感到颯爽,甚至他們在作畫此時此刻的專注與執念,也能衝破書本帶來鼓舞。
——————————————————————
「管他有沒有合格,現在我一心只想著『請讓我創作這幅畫』」
——————————————————————
今年秋天,《藍色時期》就即將改編為電視動畫上映,目前已經釋出第一支預告片,光是看到漫畫裡黑白畫頁被全彩上色,那些彷彿我也陪他們一起奮戰的角色們短短幾十秒影片裡動了起來的時候,我就無比感動,若說在防疫生活裡有什麼可期待的,我想就是等待喜歡的作品問世時的那一刻到來吧?
▲《藍色時期》動畫預告
https://blue-period.jp/
另外,關於聊到《藍色時期》,就不能不提以這部漫畫為靈感創作出歌曲的 YOASOBI 。以「把小說音樂化」為創作中心思想的 YOASOBI ,第一次用漫畫入歌,選的就是《藍色時期》,而創造出來的神曲〈群青〉就是緊扣劇情的名作,搭配著巧克力餅乾的廣告,還推出了合作版本的 MV,不僅是真人意象結合漫畫片段,更把在漫畫中出現的畫作真實呈現其中,此舉讓漫畫迷為之驚豔,紛紛查找這幅畫在哪個章節出現,堪稱一次完美的三方合作。
——————————————————————
「啊 賭上一切去繪畫
使盡我自己的能耐及特色
無論白天黑夜 使盡全力地持續
找出乍現的藍色光芒」
《藍色時期》特別版〈群青〉MV
https://youtu.be/vELh3Q6BBx4
——————————————————————
附帶一提,クリープハイプ 也在 2019年的特別企劃中,將〈栞〉與《藍色時期》結合推出漫畫 MV。
https://youtu.be/peOxHlrBMbM
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觸動-NIN水彩創作展
專訪藝術家:NIN
"NIN"來自名字中的凝,原本沒有特殊涵義,而她想為自己賦予意義,不僅感謝父母為她取了這個特別的名字;也希望在創作和生活裡如同此字——「凝」,能凝聚、凝視對她來說,重要的事物。
水彩渲染生命旅程中每一刻的感動
NIN自幼稚園起便愛上畫畫,在她的記憶中最一開始接觸的媒材,有鉛筆、色鉛筆、蠟筆等等,而後她努力考取上高中美術班,正式接受素描、水彩、創意表現、水墨等媒材的訓練,其中NIN特別喜愛水彩,深受色彩渲染的變化所吸引。那時NIN雖自認在技巧上並不突出,但畫室老師誇她不僅有天份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因而帶給NIN很大的鼓勵,也開始去思考所謂的個人風格是什麼。
同時NIN深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在求學時期閱讀大量的動漫畫作品,始終對畫漫畫抱持著憧憬,也將少女漫畫的風格融入自己的創作,尤其鍾情於手繪,當鉛筆在紙張上「刷刷」的手感,總能帶給她沉靜的感受。而平常喜歡聽音樂的NIN,她認為有時「安靜」且專注的作畫也不無聊,畢竟心若能靜,是比較重要的。
創作媒材能呈現一個人的個性
以鉛筆構圖,用水彩上色,NIN從高中開始就以此模式來創作,在校期間大多是描繪靜物、景物為主,她個人的創作則是透過人物來表達居多,彼時的NIN也還沒有具體想要畫的主題,倒像是她直覺式的抒發她內在情感,當水份與顏料撞擊,在畫面上渲染開的效果,似乎很能反映她內心的波動及流動。尤其水彩是一種充滿變化、不可控制的媒材,或許她越來越熟悉工具的操作,但顏料水份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更別說如此表現方式很瀟灑、自在。大片面積的揮灑雖然豪爽,細緻度也需堆疊多層,若適度掌握,水彩其實是充滿彈性的創作媒材。
升上大學之後,當時台灣正掀起一股手寫鋼筆的潮流,NIN因此接觸到鋼筆和墨水,她發現墨水的色彩比水彩顏料更加鮮豔飽和,同是水性的媒材,便嘗試把墨水當水彩來玩;隨著創作累積與成長,透過墨水NIN漸漸發現自己有更從容、奔放的表現,她開始放掉一些多餘的筆觸、下筆更果斷、並開始嘗試留白,在畫面當中由繁入簡,留下越來越乾淨、明確的軌跡。
NIN雖熱愛漫畫卻鮮有其作,而以插畫為主要創作形式,她表示較難習慣透過漫畫故事的構成來傳達自己的思想,但NIN也漸漸摸索出自己較擅長的感性、抽象等的手法,把焦點先放在用插畫的單一情景,引發觀者的想像空間。接著,為了將插畫與漫畫兩者融合,她開始構思主題、整理想法,用畫面來說故事,NIN了解到這是一條值得一輩子琢磨下去的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後,如果持續畫著,不曉得能去除掉多少瑣碎,留下多少獨特的、屬於她的詮釋。我們也不由得期待著,有一天NIN能以創作——好好訴說一個屬於自己的完整故事。
藝術需落實在生活當中
「真誠的心會透過作品傳遞出來,影響他人。」創作之於NIN,可能是情緒,抑或是溝通的橋樑。當看到美好的事物、殘破的事物她會想記錄下來,所謂的殘破有時候是悲哀的,也有悲傷中帶著美感的。她認為創作與作者本身是連貫的、有所一致,跟隨心情、成長、各種經歷而有流動與變化,以及真誠地表達自己在這過程當中的體會。如果流於技法,那會讓NIN有所警惕,提醒自己的作品不能只是漂亮而已。
臨摹照片、經由電視網路的圖像來描繪,這都比較像是紀錄並無自己的想法,然而當NIN漸漸的在生活中有所領略之後,堆疊成靈感的來源,不停地轉化、發揮、用她的方式演繹。這個狀態常常是整理回顧生活之外,也能分享給有共同心情、類似經歷的人,相互勉勵。創作者透過創作在表達自我、跟自我的奮鬥時,是能激勵人的,NIN認為這也是一個與他人產生連繫的媒介,當我們對自己誠懇,作品就會把這份心情傳遞出去,感動別人。
關於展覽主題「觸動」,NIN展示2016年inktober系列與近年各種用水彩、鋼筆墨水所畫的作品,都是特別能觸擊她內心的創作。希望透過現場展示的手稿呈現出生活的痕跡,也是她一直以來想嘗試的;作品能與人之間更直接地接觸。過去展出曾試過垂吊原稿的展出形式,此番特別參考日本插畫家中西直子2017年在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記憶のMon Petit」的原畫展,而現場分享的創作也是十分生活化的,「因為近距離,所以更有機會觸動人心!」NIN笑著說,藝術來自於我們的生活,那創作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展現呢?
藝術家簡介:NIN
2005年開始於同人誌販售會販售刊物與周邊。
2011年考取視覺類街頭藝人執照。
2014年開始嘗試繪畫教學,與複合式藝文空間、插畫基地合作開班授課。
目前以發表插畫、漫畫作品為主,以網路、展覽、印刷週邊等形式分享。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畢業
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衣索比亞手繪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Peiyu(張佩瑜)
內容簡介:
「衣索比亞到底有什麼好玩?」
衣索比亞古老的文化傳統、咖啡的芳香、提著黃色水桶打水的身影、奇妙的象屋、週日教堂中裹著白布相信未來有光的聖潔臉孔……,讓Peiyu就算遇到不愉快的事也試著去了解背後種種的不得已。
「好不好玩?」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秘魯‧玻利維亞手繪旅行》、《大吉嶺手繪旅行》、《中亞手繪旅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後,圖文書作家Peiyu作品,和讀者一起漫遊衣索比亞Peiyu在衣索比亞吃盡苦頭、備受磨難,因為她對當地的貧窮現實無能為力,甚至自問為什麼要旅行?旅行有什麼用?然而種種衝擊就像一道道拋光打磨的程序,把她的心擦得比非洲的烈日還亮。
因為值得學習的是用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每一片土地,值得記住的是旅途中伸出援手的人,而不是那些苦難!
Peiyu的行程:
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巴赫達爾(Bahir Dar)→戈爾戈拉(Gorgora)→貢德爾(Gonder)→阿克蘇姆(Aksum)→馬卡雷(Mekele)→達那基爾低地(Danakil Depression,套裝行程、含爾塔阿雷火山及硫磺泉鹽田等)→拉利貝拉(Lalibela)→德西(Dessie)→阿迪斯阿貝巴→吉瑪(Jimma)→彭加(Bonga)→鐵比(Teppi)→貝德勒(Bedele)→索多(Sodo)→阿巴明奇(Arba Minch)→兜雷(Dorze)→阿迪斯阿貝巴
本書特色:
*書中收錄作者Peiyu的素描和彩色寫生作品,與當地常民生活的簡單食譜、風情
*地理老師Peiyu也常常現身解説氣候、沙漠、地景等等的小道理
作者介紹:張佩瑜(peiyu)
現任中山女高地理老師。喜歡畫畫也喜歡旅行,個性迷糊,但總能化險為夷,希望可以環遊世界,邊走邊畫。
2001年開始出國自助旅行,喜歡走到哪兒畫到哪兒,已走過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捷克、奧地利、匈牙利、伊朗、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印度、尼泊爾、秘魯、玻利維亞、衣索比亞。
常用旅行時收集的圖片和畫的漫畫、拍攝的照片來教學。2005年獲頒「亞太地區創意教師獎」,以及教育部所頒「教學卓越獎」。著作有《土耳其手繪旅行》、《土東‧伊朗手繪旅行》、《中亞手繪旅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大吉嶺手繪旅行》、《秘魯‧玻利維亞手繪旅行》。
素描漫畫作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仲傑,幼稚園時期便進入畫室學習,從小對繪畫有著相當熱忱的他,對於任何喜愛的事物都有將它臨摹下來的渴望。當時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升學取向的畫室,少去了制式化的術科教學,一切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主,畫室老師本身是個創作者、也是個基督教徒,仲傑也從老師那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純粹熱誠。
此後的他開始以寫實技巧為當時的目標,不斷地在素描與水彩之間周旋,「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的縫合的種種經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吸引著我。」黃仲傑這麼說著,於是在幾年的磨練之間,他逐件練就了在繪畫上的扎實底子,促使他更早地跳脫追求技巧的框架,進而從中思考創作的問題、以及藝術對他的意義。
▲藝術史的啟蒙
就讀師大附中美術班時,也邁入了黃仲傑的啟蒙期,「能K能玩」為學校的標語,一方面在課業上雖然有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高三時的美術史課程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當老師淺略的介紹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時,黃仲傑也從這些歷史名作裡面得到一些啟發,這樣的環境也使他的眼界打了開來,誘發他閱讀許多書籍,在慌亂的價值觀拼組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價值與藝術的定義,最終使他確定了之後學習雕塑的道路。
在高中升大學的這個階段,也是黃仲傑從繪畫到學習雕塑的轉換期。大一時嚴密的素描課程,用以增進學生對形體的掌握能力,與泥土塑造所需要的觀察力相輔相成;在藝用解剖學的課程中,老師教導他們拼組骨骼、記錄肌肉的起始處,更藉由直接去觀看大體等方式,徹底充實了他在人體結構上的認知。
▲席勒的雕塑線條與其迷人的身體結構
在美感上,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影響黃仲傑最深的藝術家,從他畫中對肌肉的線條勾勒,同時又精準的掌握了各大人體特徵的結構關係,還有其所安排的色彩,同時兼具圖案式的象徵性,以及區分骨骼與肉塊之間層次的功能性,著實地令他著迷。而在整個一年級中,他就在這樣人體結構的訓練與席勒繪畫的相互薰陶下度過。接著到了二年級時,黃仲傑以初學的木雕創作來投件,當大多數同學仍在處理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時,他轉而去追求關於空間的題材。
▲城市漫步 靈感始於隨處可以見的建築
感受,在過去充斥著考試的升學時期,生活的步調緊湊煩悶,唯一能讓他心情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散步,利用下課之餘游走在巷弄間的小路中,觀看著台灣特有組合屋式的結構層次,又或者是觀察著各家的房屋裝潢、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然而,「在這樣雜亂無章、毫無美感訴求的生活型態中,我卻是看得相當出神。」,黃仲傑更表示,從街道巷弄裡的觀看當中,反而激發他找尋出這些建築中的結構與層次,希望能將他轉換成一種語彙,放入到自己的雕塑當中。
▲雕塑擁有能把握的實體魅力
「雕塑對我而言,其魅力來自於那強烈的存在感。」黃仲傑認為,雕塑擁有那可觸摸,可實在地再現、把握的性質,但與繪畫相較之下,似乎又缺少了點敘事性及自由度。後期的創作中,他融合了對人體結構的感知、以及結合建築空間元素的概念為內容,這種透過將身體部位的概念化、符號化,然後再放於一個結構之中,或是將一結構造型置於人體之中的形式,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基礎。
過去在關於人體的創作上,黃仲傑傾向於凸顯結構性的造型和線條,試圖在人體上呈現像似建築體般垂直聳立、幾何化的沉靜意象,這樣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似乎是來自於他內心中對於結構與秩序的渴求。因此在造型上,他對於曲線、及任何具有韻律的線條都會相對地被排除,最終使得整體呈現出冰冷、無生氣的調性。
自己意識到身體作為載體的軀殼意象,就像是建築體一般客觀的場域,提供著思緒與情感運作的冰冷空間,「或許就像廢墟一樣,只能透過柱子、牆面、地板等使用的痕跡,去感受其過往人的存在。」對於這樣身體上、肉體上的想像,
黃仲傑也不斷地思索著,如何透過造型上的安排,來喚起那樣的感知狀態。
▲黃仲傑–以軀殼做為結構的載體,融合為人體和空間的無限想像。
黃仲傑簡歷:1993.1.11出生
學歷:
2005 畢業於博愛國小
2008 畢業於五常國中美術班
2011 畢業於師大附中美術班
2011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201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展歷:
2011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二屆袖珍雕塑 佳作
2012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三屆袖珍雕塑 入選
201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2學年度師生美展 佳作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素描漫畫作者 在 米奧的素描簿- 作者過完新年站上體重計的反應(誤XD 交到女 ... 的必吃
米奧的素描簿, profile picture. 米奧的素描簿. 聽你說愛我~進擊的王子尖端漫畫之星,線上連載中! http://www.comicstar.com.tw/comic.php?cid=903. ... <看更多>
素描漫畫作者 在 漫畫教學—人物臉型畫法 - YouTube 的必吃
尖端出版「 漫畫 之星COMIC STAR」網站籌劃拍攝線上基礎 漫畫 ... 從最基本的 漫畫 工具介紹開始,到作畫技巧及原理的認識,陸續爲大家揭開 漫畫 創作的 ... ... <看更多>
素描漫畫作者 在 推薦韓漫素描- BL板 的必吃
... 作者的穿搭都很棒很會畫!!!,年下攻X年上受,逸景(攻)成為周彬(受)拍照的模特後兩人開始變得親近,這是在作者的- 素描,BL,漫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