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廣告與「初聲新聞獎」合作播出
【初聲新聞獎】重新定義新世代好新聞
鼓勵熟悉數位媒體的世代挑戰新的形式,用兼具專業與創意策略的新聞抓住目光,對群眾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FB粉絲頁:https://reurl.cc/NrW2eq
《最佳受眾洞察》#剩食浪費議題
〈食光島〉
https://youtu.be/m6kyPwegEag
《最佳策略創意》#自殺遺族關注
〈你自由了,我卻多了道枷鎖── 自殺目擊者的告白〉
https://reurl.cc/lR1p66
《最佳體驗創新》#同婚法規問題
〈我們只是想要一個家,為什麼那麼難?〉
https://reurl.cc/KAG2ap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初聲新聞獎」立場。
--
你聽過普立茲獎嗎?
這個獎項,雖然號稱是全球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但普立茲本人,其實是一個喜歡炒作黃色新聞、
甚至做假新聞的報社老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普立茲獎」吧!
🎥 影片重點節錄 🎥
📍 #普立茲 ,全名 Joseph Pulitzer ,是一位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他在因緣際會下入籍美國、成為一名記者。
📍 1878 年,普立茲自己創辦了一份《 #聖路易快郵報 》,並在 1882 年收購《 #紐約世界報 》,當時報紙還不算是很普及,但普立茲卻經營得有聲有色。
📍 他打破新聞要字多圖少、內容嚴謹的常規,反而以聳動的字眼和圖片,大量報導犯罪新聞,並以犀利的筆風,抨擊腐敗的政權,甚至煽動社會運動。欸!沒錯,跟香港蘋果日報很像,但他的做法領先了 120 年。
📍 此外,普立茲還首度將漫畫引進報紙,幽默又帶有諷刺的風格,受到讀者廣泛喜愛,所以《紐約世界報》也一度成為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不過,他的成功,也引來其他競爭對手的仿效。
📍 不過,雖然外界對普立茲這個人的褒貶不一,但他對新聞教育的貢獻,卻是肯定的。普立茲在 1911 年過世,遺囑中他交代要捐贈「 250 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美國第一個新聞研究院,並在這個研究機構下,創立一個新聞獎,每年表揚優秀的新聞記者和作品。
除了新聞報導以外,普立茲獎也有文學、音樂和戲劇創作的獎項,現在就趕快點開下方影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普立茲獎有哪些經典作品吧!
————————————————————————
✦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資訊 很 重 要!
✦ 用一秒鐘 #分享 這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吧!
✦ 想加速觀賞影片嗎?請到 YouTube 觀看:
👉 https://youtu.be/jmusfOM5WVE
————————————————————————
➜ 在 YouTube 上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還可以加入會員贊助我們喔!
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 email ,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追蹤志七 の IG ,
看更多趣味新聞新知與志祺日常:
http://bit.ly/shasha77_instagra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
紐約世界報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道德的新聞報導方式︱#只為引人注目的黃色新聞】
或許你未聽過黃色新聞,不過在現今資訊泛濫的年代,相信你在不知不覺間都有看過不少黃色新聞。
-
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並不是指色情新聞,而是指以大量圖片和煽情報道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達致增加銷量效果的新聞。使用醜聞﹑傳言﹑誇張手法﹑具爭議性而且故意忽略事實和信息等都是常見黃色新聞的手法。
-
這個詞源於19世紀的美國新聞界,當時紐約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進行競爭,當時使用煽情主義﹑大量報導犯罪新聞﹑社會醜聞﹑觸目驚心的新聞圖片,以及煽動民眾發動民權運動等手法報導新聞,令兩報在社會上取得很多的迴響。
-
當時世界報連載一個名為「霍根小巷」的漫畫,描寫一個黃色衣服小朋友在廉租公寓的生活。由於對白生動有趣,加上市民有很深的代入感,所以黃色小孩的故事在紐約很流行。
-
為了可以戰勝世界報的銷售量,新聞報重金禮聘世界報的大量員工,當中包括「黃色小孩」的主編。雖然「黃色小孩」的主編已經加入新聞報,但世界報另聘畫家,繼續連載「黃色小孩」,最終雙方告上法庭,爭奪黃色小孩的撫養權。兩報利用市民對事件的關注,大肆使用刺激性報導以換取讀者支持,令黃色新聞這個字眼開始被廣泛利用,成為現今新聞學的一個術語。
-
時至今日,雖然事件已經過去,但黃色新聞並無因此而消失,反而越變越多,不知大家看到這篇報導的時候,又有沒有想起哪份報章呢。
------------------------
延伸閱讀:【#沒有新聞的一天|BBC Radio的趣聞】
https://beginneros.com/triviaDetail.php?trivia_id=483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 Medium:@beginneros
紐約世界報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挑戰不可能|#傳奇女子 Nellie Bly】
近年很多記者為了尋找真相也會隱藏身份去深入調查,這種方法又叫隱秘採訪。不過如果要你裝瘋賣傻入精神病院調查,你又願意嗎?娜麗.布萊 (Nellie Bly) 就曾經為了調查而裝傻進入精神病院,開創了隱秘採訪之先河,又用72日環遊世界,與相識1個月的富翁結婚,更是美國第一位女戰地記者。
娜麗本名伊麗莎白.珍.科克倫 (Elizabeth Jane Cochran) ,20歲時因寫信到《匹茲堡電訊報》反駁專欄的觀點而受到編輯賞識,以Nellie Bly這個筆名開展記者之路。參與過女性工廠工人的調查報導、成為墨西哥駐地記者並出版《在墨西哥的六個月》後,她便在2年後離開《匹茲堡電訊報》,並任職於《紐約世界報》。
22歲時娜麗決定隱秘採訪,裝傻去調查位於Blackwell's Island的女精神病院,發現有不少正常女性受到殘酷待遇。醫生命令病人由早上6時到晚上8時要一直閉上嘴、筆直地靠著長椅坐著,不准說話或是走動,不能閱讀,也不能被告知外界的事。10日後,在《紐約世界報》的命令下精神病院釋放娜麗,她出版《瘋人院十日》去揭露精神病院環境惡劣、大量精神正常的女性被迫進入精神病院的黑幕,而一舉成名,紐約當局亦因此投入更多資源並改革精神病院。
後來娜麗向編輯提議,模仿法國虛構冒險小說《環遊世界80天》。於是在1889年,25歲的她開始了長達40,070公里的旅程,遊歷了英國、法國、新加坡、香港、日本、中國等,最後返回新澤西州,共用了72日,之後集結出版成《環遊世界72天》。
直到31歲時,娜麗遇到73歲的富翁羅拔.西曼 (Robert Seaman),兩人相識只有1個月便結婚。不少人懷疑娜麗貪圖其財富,更有人推測她是為了寫報導而假扮結婚。不過,娜麗為了照顧羅拔和幫忙管理公司,決定退出新聞界。後來羅拔離世,娜麗於是接手公司的業務,更發明並擁有新型牛奶罐等等的專利,成為美國當時其中一位著名的女企業家。不過1914年因為公司經理的疏忽和貪污,導致公司破產。
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她在《紐約新聞報 》重新當記者,並成為美國第一個女戰地記者,站在戰爭的前線長達五年,寫了歐洲東線戰況的報導。直到最後,她於1922年1月27日因肺炎離世,享年57歲。《紐約新聞報》其後亦向她致敬,更稱娜麗是「美國最佳記者 」。
雖然娜麗享年只有57歲,但她經歷了許多在當時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活出非常精彩的一生。假如下次有人認為我們做不到時,不妨回憶下娜麗的傳奇人生,尋回勇氣和動力吧!
------------------------
新書 冷知識手冊《吾港吾知》在各大書局有售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紐約世界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9,使用的簡稱依然是「武漢肺炎」。
但讓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各大媒體的文章。
法國世界報「新型冠狀病毒: 動搖中國體制的殉難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世衛組織的冠狀病毒對應引起熱烈討論」
德國德國之聲「法國宣布歐洲第一起冠狀病毒-19死亡病例」
英國BBC「冠狀病毒:拜賽斯特村落時節艱困」
美國美國之音「冠狀病毒死亡數升破1800人」
自由亞洲電台「冠狀病毒散播時,熱門影片顯示新疆醫護人員載歌載舞」
還有很會批評中國的紐約時報「四個問題,解讀中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字變化」
這些媒體,現在新發的文章,已經都不再使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了。反過來只要上Google搜尋「武漢肺炎」,幾乎清一色都是台灣媒體,在疾管署的網頁上,更大大的寫著,COVID-19 簡稱武漢肺炎。台灣就硬是不改。
雖然名字是小事,但我有問題的是,台灣跟全世界通用的說法做法不同,堅持要自己搞一套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是國內為了溝通方便繼續用「武漢肺炎」,在國際上我們確實是用COVID-19阿,而且WHO不只是防疫資訊不給我們,連六年也不給我們參加世衛大會。為什麼國際上不把我們當一回事,我們為什麼還要把他們的準則當聖旨?
但是國際準則什麼都不管,那要不要自己組東協?WTO?或是自己組聯合國自High好了。這不只是疾病名稱,而是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問題。我們節目訪問過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他專門跟國外科技公司打交道,己經有三十年了,我問他台灣的競爭力在那裡,他說最重要就是因為台灣跟美國公司做事的方法,邏輯比較像,溝通容易很多,少走很多冤枉路。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想法,做法,說法,習慣跟國際上慣用的方式走一套是很重要的。
而且使用武漢肺炎也會有歧視的問題,現在世界各地都出現很嚴重排華傾向。
有一位在紐西蘭待了21年的華人,只是去買個東西,就被旁邊的大嬸怒罵說就是亞洲人帶病毒來紐西蘭。法國也有人被路上的車故意開過水坑噴的一身溼,然後也是被罵帶病毒。這種事情現在到處都是!
所以WHO才在2015年就提出了一個新疾病命名的規則,要避免使用有代表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就是為了不要因為疾病出現歧視特定族群的情況。
像是愛滋病就曾經被紐約時報叫做「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如果一直都沒改,現在的同性戀權利一定會倒退十幾年。有一個疾病叫做「退伍軍人症」,到現在都還沒有改名字,你不特別去查不就是會覺得它都跟退伍軍人有關係嗎?
而且消除歧視只是一部分的功能,另一部分是避免大家產生不正確的認知。比如說2009年的H1N1,最早是叫做「swine flu 豬流感」,那時候就因為這個名字,讓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直接撲殺了健康的養殖豬,還弄到全世界的豬肉價格暴跌,許多人的生計跟財產都受到影響。伊波拉病毒也是阿,如果當初是用最早爆發的村子來命名,現在在非洲那個村子的人都不用活了。
雖然大家可能認為武漢肺炎的武漢就是個地名,本身很中性,從武漢開始爆發也是事實,而且台灣早就都習慣這個名字了,與其要大家多花30秒看一篇為什麼要改名字的文章,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多洗手。但就這樣一直叫下去,未來更改的成本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你覺得疾病有沒有可能造成歧視呢?台灣跟大家叫的不一樣,有沒有關係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紐約世界報 在 世界新聞網World Journal - YouTube 的必吃
世界 新聞網為北美《世界日報》網站,YouTube頻道天天提供重大、新鮮、有趣的美國、 ... 快看世界/嚮往無限帶薪假? ... 封面故事/紐約戶外用餐餐館出新招安全迎客. ... <看更多>
紐約世界報 在 Emiliano Ponzi 越可愛越諷刺的新聞性插畫| 大人物- 66057 的必吃
... 架構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世界,這位插畫家不僅和紐約時報、世界報、TheNewYorker等無數大企業合作刊載,足見插畫本質的新聞性和巧妙又到位的表達方式。 ... <看更多>
紐約世界報 在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 Home | Facebook 的必吃
世界 日報創立於1976年,至今已發展成為北美地區最大的中文報紙,同時也是美國少數幾家發行全國的日報之一。世界日報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德州等地擁有獨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