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品牌,我怎麼走上這條路~(文長)
會開始經營社群,要從2014那年想清衣櫃說起,邀了兩個好朋友ㄧ起在FB開個粉絲團賣我們的二手衣,一切從0開始,2012下載的IG,還只是濾鏡軟體,用來修修圖調色而已~那時完全沒想到靠著這一切,可以有了自己的品牌,設計衣服,成立了工作室。
雖然一直喜歡逛街買衣服,但ㄧ開始單純是為了清衣櫃才開始認真拍穿搭,分享衣服我會怎麼搭配,發了幾篇開始收到詢問去哪購買、配件怎麼搭的問題,很快衣櫃就多了好多空間~
突然覺得這樣的交流很有趣,發現自己好像可以ㄧ直分享下去,於是開了blogspot寫部落格,粉絲團漸漸也從清二手衣變成認真的穿搭文和生活旅遊分享專頁。對於那時月月等班表上下班,飛來飛去的我來說,拍穿搭分享生活既新鮮又有成就感,第一次覺得可以把興趣結合工作是這麼有趣~就這樣幾年下來開始陸續收到合作、從日韓網拍到國際品牌、珠寶鐘錶等等~不是專業模特兒出身、跟大部分人ㄧ樣要上班工作,這ㄧ路雖然沒有攝影師或經紀人,只抱著好玩的心情,可以跟媽媽ㄧ起從用iphone拍拍照,到現在她學會用單眼幫我拍官網形象,修圖和拍影片我自己再後製,每個合作我敢說完全靠自己和珍媽兩人完成,非常有成就感!每次合作對我來說都充滿挑戰,也很珍惜每一次機會,雖然沒有團隊,但我真的覺得當妳夠努力有熱情,自己就是個團隊。
就這樣邊拍邊玩地分享了幾年,以為可以一路順遂,就在2017因為工作關係被禁止社群合作分享(這部分以後有機會再詳述),那陣子經歷人生最大的低潮,從天天ㄧ~兩篇發文,變最久十天ㄧ篇,拍照完全沒動力,打卡也膽戰心驚,掏空感讓我猶豫自己的出路、考慮轉職,最後還是決定堅持下來,覺得沒有合作,失去很多機會沒有關係,持續分享經營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現在回頭看,真的要謝謝自己那時候沒有放棄,堅持到現在~
後來的兩年,合作大幅減少,但也意外吸引到更多國際精品品牌,定位變得更精確,就這樣到了2019下半年,遇到 FRND詢問創立個人品牌的意願時,覺得老天果然留了另一扇窗,給了我的一份大禮!剛開始很懷疑自己能不能把品牌做起來,也很怕工作限制被關切,但眼前這麼好的機會最後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從開始籌備到2019/12月第一次上架後,沒想到馬上又遇到疫情,工廠停工、貨運延遲、布料短缺,開賣系統當機癱瘓兩次、天天都有新考驗,2020人生的變化之大,真的做了許多我沒嘗試過的分享,面對新的挑戰,跳脫舒適圈後才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潛力~機運來時,想擋都擋不住😆
如果妳問這條路上最難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堅持」和「執行力」,對於目標的堅持、個人定位的堅持,還有怎麼把想法行動化的執行力,常常想太多,什麼都做不了,最後什麼都沒執行,最難真的就是跨出第一步。
能成立個人品牌,把ㄧ張照片,流量大或小轉換成買氣,族群要精準,都必須有耐心持續地非常努力展現某領域的專業才能達成,線上有很多另我敬佩的KOL, 都是非常投入,認真地在分享的人~我時常自嘆不如,她們都是我的榜樣🙌🏽 大家應該心中都有個帶貨王名單吧~妳覺得她們有什麼吸引妳的特質?
對於想要經營社群的人來說,妳需要的不是先買ㄧ台單眼,也不是要先準備名牌配件,更不是ㄧ位需要付費請來的攝影師~所有導致妳不敢往前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只要做自己擅長也喜歡的事,堅持為此努力,過的比昨天的妳更進步,再晚都不嫌遲~I run my own race 與自己賽跑 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做成T-shirt 跟妳們分享~ㄧ起努力~共勉之💪🏽🏃🏽♀️
新品白T+牛仔褲(4/18官網預覽4/19中午新品小隻女直播在IG: frnd_official )
💕4/20早上十點開賣💕
這裡買 https://bit.ly/JNFR-FRND
#JNFR
#Irunmyownrac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
「系統櫃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Re: [求助] 男朋友的工作不順-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問題] 有人做過系統櫃家具的嗎? - salary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系統櫃安裝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木工學徒最怕十件事(純屬個人案例非標準答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問題] 系統家具v.s. 實木的書櫃? | Interior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486高職科系大探索|家具木工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心得] 室內設計業六年心得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系統櫃出路 在 木工學徒ptt - YUMK 的評價
系統櫃出路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個出社會你一定要知道的事:給「應屆畢業生」的良心建議!|職場大人學】
-
一年一度,令人既感傷又興奮的畢業季剛剛結束,即將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朋友們,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出社會闖蕩一番了呢?
.
身為曾經親身體驗過「上班族職場」數年,到後來勇敢從朝九晚五的職場離開,快樂的成為獨立接案「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並「繼續攻讀行銷博士中」的野獸派工作者,對於「出社會進入職場」這件事情,其實真的有滿多體悟的。
.
回想當年,我在職場上遇到了很多「拉著我成長的貴人」,學到非常多「帶得走的能力」,同時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人脈」。這些都造就了現在的我,也是我後來出來自己獨立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SOHO族」後的生涯,之所以能進行得如此順利、開心又愜意的一大主因!😻🍻🍻
.
我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全職上班族工作」,其實也是我的「最後一份全職工作」。
.
大家看我爽快離開職場,開始獨立接案「做自己的老闆」。可能會以為我是因為「無法適應職場」所以才夾著尾巴出逃的。哈哈哈哈!殊不知事實上,我可愛我以前的同事、主管、老闆和公司了!
.
哈哈哈!這真的不是客套話,當上班族的那些日子,我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是很熱愛自己的工作的。私下在朋友之間不經意的都快變成公司的代言人了。當時之所以會離開,只是想追求「更適合自己」也「更自由、自主」的工作模式罷了!
.
最近很多認識的年輕朋友們都陸續畢業進入職場,心裡想著,又是一波「熱血的烏魚潮」要出社會了呢!🐟💕所以便決定來好好整理自己當年初入職場時的心得,寫一篇給「應屆畢業生」的「良心建議」。每一項,都是我在無數踩雷、試錯、糾結、崩潰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出來的。其實這些也是我很想對「當年即將出社會的自己」說的話!
.
以下「7點」「給職場菜鳥的良心建議」,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對「初入職場」或「即將出社會」的年輕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如果你已經出社會多年,身邊正好也有即將畢業的朋友,也歡迎分享給正在緊張、徬徨的他們喔!💕
.
.
1.不要侷限於科系出路,以終為始的去補強自己的目標工作職能吧!
.
大學的時候,我也一直以為「科系讀什麼,以後就一定要做什麼」。
.
這對「出路選項比較明確」的「理工科學生」、「技職學校學生」,或「本來就有明確夢想的人」來說,可能都沒有什麼問題。
.
但對於「出路相對廣而不明確」的「文組學生」,或「興趣多元、還沒有明確志向的朋友們」來說,就很頭痛了!
.
其實我也曾經為此所苦,不知道自己畢業之後到底要做什麼。打開人力銀行瀏覽著職缺,甚至當年還很老派的細讀過報紙的求才區,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卻終究還是對自己沒有把握。不知道自己究竟會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
直到經過了一輪的職場洗禮之後,我慢慢才發現,原來我們根本就不必拿「科系背景」來侷限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社會上,多得是「半路出家」的「各領域神級人物」。很多職場強者,其實都是自學來的!
.
舉例來說:
.
我在英國實習時的公司同事們,就是最佳寫照!公司裡的「超強工程師A」,所有寫程式的技能都是自學來的,根本從來就沒有受過一天該專業領域的正規教育。「業務經理同事B」下班後的時間都在跨界攻讀法律學位、準備各種考試,他說他的夢想是成為一位律師,因為他對夢想和目標無比篤定,從來不會給自己找太多藉口,而是以行動來體現夢想,所以你真的完全不會懷疑他是否辦得到。「社群經營天才少女同事C」,其實從來沒有學過行銷,單純就只是自己平常很愛玩Instagram罷了。
.
他們從來就不會說:「我本科系不是讀這個的,所以我辦不到」。我聽到的永遠是:「我想要做XXX,所以我現在正在學OOO」。
.
發現這其中的差別了嗎?
.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現在還不會”」而已。
.
別讓科系限制了你對未來的想像。如果你想做什麼工作或想成為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主動去學習該領域的相關知識、技能,然後勇敢去做吧!
.
.
2.積極探索嘗試,然後把「興趣熱情」、「專長」與「市場」放在一起,排列組合出「夢想出路」!
.
擁抱那些你喜歡做的事,也不要排斥嘗試那些你「以為你不喜歡做的事」。
.
從小到大,我們因為生活環境的薰陶,而對世界累積了許多先入為主的想法。導致每到一個人生岔路口,當我們終於可以做出選擇的時候,這些偏見就會像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的襲來,淹沒一座座才剛剛堆起的小小沙塔。瞬間消融的沙塔,就好像一個個還沒機會發展成形,就被扼殺在萌芽階段的好奇心與激情。
.
但神奇的是,很多看似討厭的事,都是親自嘗試過後才發現自己有多喜歡。很多夢想許久的事,都是實際體驗過後才知道,現實和想像竟然可以差這麼多!
.
比如:
.
我小時候超恨爬山,覺得無止境的樓梯對當時只擁有一雙小短腿的我來說,簡直就是虐待兒童。沒想到出社會後偶然因為想運動而加入了一個溫馨爬山社團,竟然就此愛上爬山,還因此認識了現在的男友(這種春光明媚、極限生存、相依為命的運動,真的是天公伯仔用來逼人談戀愛的神級機制,無數認識的山友都不小心相愛、有的還結婚了呢!認證👍~~🙈被團長毆打🤣🤣),現在每個週末幾乎都會找時間上山走走。
.
再比如:
.
我大學即將畢業的那一陣子,很風行「創業開咖啡店」。當時的我也覺得「在咖啡店裡工作」夢幻得不得了,應該會每天聞著咖啡香優雅的沖咖啡給客人喝,平常就慵懶的坐在櫃檯裡看看書、聽音樂,過著文青到不行的浪漫生活。為了印證這一點,我便趁著暑假興奮的跑去複合式咖啡店打工了!然後在每天久站8小時、連續不間斷洗碗、按按鈕煮沒靈魂的微波食物,連咖啡的邊都沒碰到的情況下,悲情的和昔日的夢幻工作道別。離開時我真的真心尊敬那些正職員工同事們,因為他們成功熬過了菜鳥階段,之後每天懷抱熱情的大清早到店裡準備,而且在我工作8小時後如行屍走肉般拖著腳步離開時,他們還能挺拔的站在崗位上,笑著跟我道別。果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適合的職涯道路,在嘗試過後,刪除一條不適合自己的出路選項,也是人生中一項很有意義的發現呢!
.
說了那麼多,想強調的就是「實際去體驗一個職業」,真的比再多的幻想都強!
.
我大四的時候,就經歷了好一陣子的畢業焦慮。於是開始瘋狂研究各種「自己可能感興趣」的出路選項,透過上網搜尋該領域前輩的各種分享、看書、看影片、看電影、上課、參加社團、打工實習…等等各種方式去深入了解每一項有興趣的工作,甚至還會「想像自己就是該專業工作者」開始實際實作起來!
.
哈哈哈!說來好笑,我會買一台最便宜的單眼相機,假裝自己是「野生動物攝影師」,跑到山上、動物園裡面,去蹲點埋伏拍攝動物。也會想像自己是「配音員」自己錄製各種情境的配音Demo,還把音頻寄到配音公司去應徵,而且竟然順利錄取了!徵選過舞團、應徵過新聞台小小主播,還曾經跑去當網路媒體的訪談編輯,寫了好幾篇有趣的藝文新聞。
.
這些因為「畢業焦慮」而啟動的「人生試驗」看似瘋狂,但我確實到現在都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尋找「興趣熱情出路」的過程本來就不容易,而「夢想工作」真的值得你傾盡全力的去追尋。
.
職涯太長,不要勉強。
.
職涯不一定要「一直痛苦、忍耐,然後期待著未來可能的快樂」。「工作」是用來享受、用來讓我們體現生命的意義與追求的。
.
所以盡量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行有餘力就透過所有自己知道的方式來探索「興趣熱情職涯」,找尋自己最喜歡也最熱愛的職涯道路吧!
.
「職涯探索」是一條有趣而漫長的路,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人生不同階段裡自我探索,所發現的結果也會很不一樣喔!
.
在探索的過程中,也別忘了把自己的「興趣熱情」、「專長技能」羅列出來,去和目前的「市場需求」做排列組合。
.
比如:
.
「寫作興趣」+「演說、行銷能力 & 理財知識」+ 「渴望了解更多生活理財知識的朋友們(市場)」➡️ 可以想到的出路就包括:理財部落客/自媒體經營者、理財講師、理財作家…等等。
.
發揮想像力,你就會發現更多自己「喜歡、適合、有能力做又有市場」的潛在出路囉!
.
.
3.現在就培養「自信」、學會「自我行銷」超重要!
.
以前在英國實習工作時,所受到的2個最大的震撼就是:「原來台灣教育下的孩子能力那麼棒」,還有「原來沒自信、不懂得行銷自己讓我們在職場上這麼吃虧」!
工作中,外國同事總是可以很有自信的用簡潔有力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專長與經歷亮點所在,輕易的贏得大家的信任、爭取到很棒的案子,也更容易受到老闆的賞識。即使後來發現他們的工作能力不見得比較強,有時甚至還不及我們,也不能改變他們可以獲得更好機會和待遇的事實。而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他們的「自信」與「自我行銷軟實力」!
.
反觀自己與其他台灣朋友們,則因為從小所受的文化和教育影響,而常常習慣「過度謙虛」,總是喜歡害羞的默默埋頭苦幹。往往都要經過好一陣子的努力,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讓同事、主管與老闆發現自己閃亮的價值。
.
每每終於被世界發現時,外國老闆、同事們都會很驚訝的說,原來你這麼厲害,台灣來的年輕人真的很不一樣,專業能力強、有想法,又肯努力、能吃苦,我們以後都要找台灣人!這種評價真的聽過好多,很多身邊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類似的經歷。
.
殊不知要這樣艱辛的被人發掘,需要多少的幸運和機緣巧合呀!如果運氣不好,可能等到自己花都謝了,還繼續被埋沒在茫茫人海中怨天尤人。🙈😂😂🤣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啊!
.
而初入職場要行銷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履歷/自傳」&「自我介紹」這兩件事情了。
.
趕快檢查一下自己的「履歷/自傳」,有沒有把所有的人生得意事蹟都用最吸睛的方式寫上去?有沒有盡量用條列式、數據化、故事化的方式清楚呈現?有沒有埋入該職缺最重視的「職能關鍵字(能力關鍵字)」?…等等。
.
趕快回想、檢視一遍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然後試著學習用簡短又吸引人的方式「介紹自己」,讓人能夠快速的認識你、記住你,甚至欣賞你、喜歡你!
.
另外,也別忘了,「自信」是建立在「實力」與「充足的準備」上的。如果你發現自己再怎麼偽裝自信,也隱藏不住內心的自卑和心虛的話,就是時候該趕快把握時間學習,補足能力、做好準備啦!
.
.
4.勞資平等:學習彎腰、學著堅強,但永遠擇善固執!
.
大家都習慣抱怨環境,罵完「工資低靡」罵「慣老闆」,罵完慣老闆再罵「政府」、罵「世界不公平」、罵「自己不懂投胎」。
.
但其實除了企業、政府與大環境之外,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勞動環境好壞」是人人有責的。慣老闆要壓榨勞工,也要有奴性堅強的我們願意被壓榨,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循環 (🙈再次被毆打🙈🤣🤣)。
.
換個角度想,我們雖然很難一下子改變世界,卻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何不從「工作者」出發,由下往上的去帶動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呢?
.
簡言之:沒有奴性堅強的員工,就沒有慣老闆,沒有慣老闆就沒有低靡的薪資和非人的待遇,收入水平提高後消費水平就會跟著提高。在地經濟開始活絡起來後,大部分的本土企業也就更有能力當個好老闆,提供更棒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了。
.
出社會後別忘了,「你和企業是平等的」!你需要企業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和薪水」,企業也一樣需要你所貢獻的「專業服務和勞動價值」。
.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
當你小看自己,企業就會小看你。我們必須先學會重視、尊重自己,別人才會重視、尊重我們。
.
這邊說的,並不是要叫大家都當草莓族,眼高手低的「沒有實力還挑工作」、「受到一點壓力就崩潰離職」。
.
而是鼓勵大家「充實自己的能力」,然後「勇敢篩選工作」!離開那些不尊重員工的惡質公司、拒絕那些壓榨勞工的不合理待遇。
.
別忘了,有多少的「實力」,就有多少的「話語權」和「選擇的能力」。「重視自己」的人也會重視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與「產出品質的要求」。而「輕視自己」也包括,不求進取、不敬業、不重視自己的工作…等等喔!
.
另外,「面試談薪水」時也建議大家可以試著把握機會。不要永遠只會說「依公司規定」,而白白浪費了自己的薪資待遇商談機會。就算是社會新鮮人,也是有權力為自己爭取更棒的合理待遇的。職場上薪水有談沒談是可以差很多的,有時比較誇張一點甚至能相差到一倍以上!
.
建議大家在面試之前可以先做好功課,了解目標產業和職務的「平均薪資」,看看該地區薪資水平為何,了解該職務不同「年資」和「學歷」的平均薪資行情怎麼樣。然後訂出一個符合自己「學經歷」和「能力背景」的「期待薪資範圍」,不要獅子大開口,也不要妄自菲薄的委屈了自己。(例如:104職務大百科、104薪資情報、各種線上薪資揭露網站、詢問相關領域前輩、上網爬文、看書…等等,都是了解平均薪資行情的有效管道和方式喔!)
.
接下來就可以帶著自己事先預想好的「期待薪資範圍」來跟企業談薪水啦!切記,「先聊你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與價值」,最後再來談錢。重點是要讓企業「欣賞你的才華」、「信任你的能力」、「喜歡你的為人」,而不是讓對方看到一個「眼中只有錢的冷漠談判對手」。
.
此外,在「談薪水」上,「裝可憐」或「語帶威脅」都是沒有用的,展現實力、熱情、價值與對該企業真誠的用心,才是最好的薪資談判籌碼喔!
.
.
5.不要總是「習慣浪費別人的時間」,願意「花費自己的時間」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那種「問人狂魔」?或者想想發現自己好像就是!!哈哈哈哈哈!
.
別擔心,我學生時期也一直是個熱愛問問題的煩人女子,還因此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
只是出社會後,這種模式就要稍微調整一下了。因為職場非學校,每個人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
.
不要「習慣性的浪費別人的時間」,認為別人都有義務要來教你、幫你。就算他那時候很閒也是一樣,說不定人家就是想要閒閒沒事幹的發一會兒呆呀!
.
在剛進入職場時遇到一些流程、規範或者無法自己解決的事情時,你當然可以問人,而且是一定要問人,以免自己完全搞錯方向或者捅出大亂子。但是問問題時,務必尊重對方的時間,然後懷著感激的心情謝謝對方願意花時間來告訴你。
.
剛進入一份新工作,初來乍到,必須快速了解公司的運作模式、產品服務、行政規章、企業文化、文書流程、例行公事、各種產業基礎知識…等等,要學習的東西爆炸多,你一定不可能記得所有的事情。所以對新人來說,有一本「筆記本」或「記事APP」,把所有重要事項都記下來,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在職場上你問人家一次,對方會熱心教你;問兩次,人家還覺得你可愛;問第三次,大家就要開始懷疑你的能力和用心程度了。
.
事實上,職場非學校,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自學」和「自己找答案的能力」。
.
因為實際痛過、辛苦過、嘗試過,所以透過「實作」與「自學」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也會更加扎實。
.
另外,在自己學習、摸索過後,帶著一定的「知識背景」和「做好的功課」,去問你想學習的人一個「有意義的深入問題」,不只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尊重,也能把握機會學到更多更深入的知識和經驗喔!
.
就像我讀博士班之餘偶爾在大學幫忙當助教時,也很常會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問題,我都是很樂意回答的,但還是很鼓勵學生問出「有經過思考、做功課」之後的問題。因為像是那種「隨便Google搜尋一下就能跑出數百個解答」的問題,我當然可以回答你一百次,但在這個知識如此易得的科技時代,「沒有主動自己找答案、解決問題能力」的你,到底該如何生存?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擔心的事情呀!所以一起加油,好好訓練自己吧!❤️
.
.
6.讓未來的選擇極大化:累積「可移轉技能」、經營「個人品牌」!
.
成為上班族後,你讓自己越安逸,未來就會越危險!
.
出來自己獨立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後,我回頭看看自己原本的上班族生活。才發現當初看似安穩的生活,其實竟然暗潮洶湧,潛藏著許多隱藏的風險!
.
比如:單一收入管道、過度細分的工作職掌、缺乏自我行銷的能力、忽略經營個人品牌、慢慢失去離開的能力、逐漸遺忘了選擇的權利…等等。
.
上述這些都是很危險的,因為企業可以相對無痛的替換掉你,而你卻很難快速的離開、找到下一份不錯的工作。
.
所以建議「社會新鮮人」朋友們,從進入職場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慢慢鋪路,盡量去選擇那條能讓自己「未來的出路和選擇極大化」的選項。就算會比較辛苦,也很值得。
.
比如,從現在開始好好經營自己的「人脈」與「個人品牌」,有自己的「自媒體網站平台」更好。積極累積耀眼的經歷、作品和成績。然後把公司當成「免費學習寶庫」,把自己當「吸血蟲」一樣抓緊機會快速成長,累積「帶得走的工作能力和經驗」!
.
現在回想以前在公司時,真的挺幸福的,我都會毫不客氣的把公司的所有「學習資源」利用到極致!哈哈哈哈哈!真的「免客氣」,這對企業和員工來說都是很棒的事情呀!
.
有員工教育培訓資源、免費的講師專業課程,就上爆它!公司舉辦「黑客松」或其他之類的有趣競賽活動,就給他參加下去,訓練自己的創新和跨部門合作能力。身邊有厲害的前輩、想學習的人,就像變態一樣的好好觀察人家是怎麼做事情、怎麼待人接物、怎麼學習、怎麼面對工作的。🤣🤣💪🔥
.
重點是學到什麼,就馬上應用出來,放入到你的工作中,然後在過程裡持續修正、進步。你就會發現自己能力晉級得非常快速!
.
而培養「可移轉技能」、累積「寶貴的經歷」,絕對會是你職涯中最棒的投資!這些帶得走的能力、經驗與事蹟,會讓你變得更加自信,也大大拓寬了你的未來的出路與人生選項!
.
.
7.不要成為當初那個「自己討厭的大人」!
.
這真的太重要,也太可怕了。不要以為你不會!職場就是這麼的幽默🤣🤣,有時一不小心我們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很慚愧的說,我最近還真的有一次被自己給嚇到,在做完某件事情的時候驚覺此刻的自己實在討人厭無比。哈哈哈哈哈!天啊!!發現的時候還很搞笑的氣哭了,羞愧得無地自容,生氣自己怎麼會變成這種自己最討厭的大人。然後才趕快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重新找回當初那個真誠的自己!
.
所以直到現在我還是時常提醒自己:
.
▪️不要對世界冷漠。
▪️別忘了感謝身邊所有一起努力的夥伴,和幫助過你的人。
▪️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勢利眼。
▪️永遠把自己當成對世界的初學者,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瞭解、請教自己還不明白的事情。
▪️不要失去好奇心和活力。
▪️做個有智慧的人,人生不用太過聰明,但可以永遠選擇善良。
▪️永遠對人、對世界溫柔。
▪️自信但不驕傲,明白世界之大,學無止境,然後更理解什麼是謙卑。
.
.
不知不覺又說了好多,以上七點建議分享給大家,真心的祝福初入社會的職場菜鳥朋友們,都能有個美好又充實的精彩職涯喔!
.
-----
.
🔻我出第二本書啦!🔻
《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https://easymall.co/2h1Fx
.
↓↓【哪裡可以買到】↓↓
.
「各大電子書平台」都可以找得到喔!
▪️博客來電子書:https://easymall.co/2h1Fx
▪️Rakuten kobo樂天:https://pse.is/TCNLQ
▪️Readmoo讀墨:https://pse.is/SMJWG
▪️Google Play Books:https://pse.is/TBM5J
▪️udn電子書平台:https://pse.is/T88DM
▪️讀創故事:https://pse.is/SU9YA
.
▪️其他上架中平台:TAAZE讀冊、myBook台灣大哥大、momo購物商城、BOOK WALKER台灣漫讀…。
.
(撒花~特別感謝「聯合線上」協助我電子書出版的編輯與相關同仁們,尤其是超罩的厲害芷葳!)
.
🔻歡迎追蹤🔻
▪️Facebook:「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tdmmy
▪️Instagram:「freelance_mkt」https://pse.is/DQJGH
▪️YouTube:「野放上班族-野羊」https://pse.is/vwxa3
.
▪️Medium:「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t4mkj
▪️官網Blog:「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usspu
▪️Blink佈告欄:野放上班族-自由工作者野羊 https://pse.is/w9yvg
.
🔻我的音頻節目🔻
▪️Apple Podcast:「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th437
▪️Spotify:「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vxs27
▪️Firstory:「野放上班族-野羊」 https://pse.is/vwahs
.
🔻我寫的書🔻
▪️出版實體書籍:《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
https://dreamstore.info/2Yx-K
▪️最新電子書:《野放上班族:斜槓自由工作者爽玩職涯》
https://dreamstore.info/2h1Fx
.
——
.
➡️目前正在嘗試著把一些「自由工作者試驗心得 & 野放上班族生活故事」做更有系統的整理和分享,如果你感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接收到更多相關資訊的email,歡迎填寫一下這個表單,加入我的「特別分享好朋友email群組」哦!🤣🤣🤣💕💕💋
➡️ https://forms.gle/JkQhzZoQNcxu6oVy8
.
.
系統櫃出路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一段時期,對遙遠武漢前線的想像/理解中,討論得最離奇和偏差,甚至奇譚怪論到讓我覺得略欠人性、近乎磽薄的揣想,大概就是關於由體育館和會展中心改造而來,主要用來收治輕症級別的確診感染者的「方艙醫院」了。
至今復盤,或許大批量興建方艙醫院,讓輕症確診患者有地方可去、有一對多的基本醫療人力照護,且一旦病情惡化,能更有序地後送到正式醫院病房,大概是使武漢抗疫戰爭從醫護資源瀕臨斷線,到逐步拉回軌道、穩定住局面的轉捩點。
這一舉,扭轉了更多家庭因為起初隔離病房不足、醫院整體床位不足的狀況下,許多輕症患者自我居家隔離,但事實上很難做好居家隔離、反而造成全家多人交叉感染的悲劇繼續擴大。只可惜,這一決策來得太晚了。
用同事的話說,一些病人稱,方艙醫院是武漢在經歷十多天殘忍和混亂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唯一讓人感受到安慰的地方。
是的,在這裡,除了醫護之外大家都染病了,都是輕症病人。不少人的家人還在重症醫院裡救治,甚至病逝。但與此同時,六七百張病床加上醫護同處一室的社區感和團結感,也成為病人們的心理支撐。
戰地醫院在壓力、情緒和生死交關、別無出路的多重壓力型塑下,竟也迸發了濃濃的社區感。康復情況較好的患者組成了志願者隊;醫護為了給病患“將一直與病人同在”的信心,挑選病況較好一起分組分隊辦起競賽;有的患者為了怕自己組建起來的患者志工隊一旦自己出院就散了,想著辦法讓自己多待幾天。有的正歷經喪親之痛的患者,不願意回到熟悉卻再也不同的家裡面對傷痛,而想一個人待在方艙醫院裡舔舐傷口。
同事們歷經四次進出方艙醫院採訪後,作出了下面這篇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艙醫院裡的愛與怕
文|財新記者 蕭輝 包志明 高昱
攝影記者 丁剛(發自武漢)
張兵沒有想到,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住了16天,2月23日醫生通知他可以出艙了,竟然有些不舍。他對財新記者說:“原來在新聞上看到有人說捨不得離開方艙,我覺得有點假,輪到自己出院,也捨不得。”
毗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武漢客廳,原本是座占地面積1800畝的集會展、商貿、文化、服務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綜合體,2011年動工,之後分期陸續竣工開放,曾舉辦過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藝術雙年展等重大文化活動。2月3日,武漢客廳與洪山體育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一起,被選定興建首批“方艙醫院”,專門收治輕症確診新冠肺炎病人,設計容納2000張床位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與此同時,在中央指導組的推動下,武漢及全國各方救援力量連夜行動,緊急抽調20個省份的醫療救援隊充實方艙醫院醫護力量。
之後武漢推進“應收盡收”,作為新冠病人最大的收治地,方艙醫院數量和床位迅猛增加。截至2月22日,包括在建和規劃中的武漢方艙醫院已達32家,總床位數達35529張,到2月23日,已建成的16家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萬余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床位緊張的局面。
02.2月21日下午,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收治在此的患者下床活動。2月3日,武漢客廳與洪山體育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一起,被選定興建首批“方艙醫院”,專門收治輕症確診新冠肺炎病人。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疫情中大規模建設方艙醫院。“方艙醫院是解決收治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作為方艙醫院的主要倡議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表示,大容量的方艙醫院既可以讓病人得到系統的醫學管理,讓大量輕症患者通過必要的救治獲得康復,又能起到批量病患集中隔離作用,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
另外一個還少人關注的意味在於,記者在方艙醫院觀察到,或許是一種劫難餘生的心理,又或許因為免費治療、免費食宿的公益性和“按需分配”醫療資源的平等性,千百人集體生活在同一屋頂下,曾被視為痼疾的醫患關係空前良好,身份與財富的鴻溝似乎也在同樣的病毒和口罩面前消失了。
“這是整個武漢失魂落魄的一個多月裡,我惟一感受到溫馨的地方。”張兵說,“就像一個夢。”
初入方艙
1月中旬,張兵的父親高燒,住進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月23日確診為新冠肺炎,當天轉送到武漢市第七醫院,第二天也就是除夕的早上就去世了。張兵的母親、妻子和他本人在醫院陪護父親,自己確診,母親和妻子則是高度疑似,核酸檢測沒有呈陽性,但是雙肺病變嚴重。妻子的症狀最重,一度呼吸衰竭。1月底2月初正是武漢各家醫院床位最緊張的時候,作為中學教師的張兵動員了所有社會關係給妻子到處找床位,“每天打幾十個求助電話,瘋了一樣。”依然沒能求到床位。
每天早上,張兵拎著小板凳,陪妻子去門診打吊針,醫院裡人山人海塞滿病患,到晚上才能排隊打完吊針,拖著疲憊虛弱的身體回家。
張兵一度恐懼會失去妻子,幸好妻子熬到2月初,等來了“應收盡收”的政策,全國醫療資源緊急援助武漢,醫院的床位逐漸多了,張兵的妻子住進武昌醫院,病情得到控制。
新冠病毒在身強力壯的張兵身上沒有明顯體現,他一直“居家隔離”。2月7日傍晚,張兵接到社區電話,要他到東西湖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隔離。他匆匆吃了一片麵包,就坐上了轉運病人的大巴。張兵記得那天晚上天氣陰冷,下著瓢潑大雨,大巴車停在距離方艙醫院後門病人進口通道還有幾十米遠的地方,開不動了。
當天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第一天接收病人,場面有些混亂,十幾輛轉運患者的巴士擁擠在進出口,前面的車很難掉頭出來,後面的車很難進去。警察張銀銀在大雨中往返走動,指揮清出了一條專門進車的道和專門出車的道。
張兵在晚上八點多抵達方艙醫院,在寒冷的登記大廳等了四個多小時,淩晨12點半,張兵終於進入艙內,他被分到A艙266號床位。病床很簡陋,一層褥子、一床被子,旁邊還有一個簡陋的床頭櫃。周邊床鋪已經住進了病人,神情淡漠地躺著,沒有人跟他打招呼。
張兵默默整理床鋪,一名男護士走過來問他是否吃過晚飯,給他端過來一份熱氣騰騰的飯菜。又冷又餓的張兵吃飯的時候,男護士又陪他閒聊,說自己來自福建莆田,家中的孩子才三個多月大,醫院號召大家志願支援武漢,男護士沒有多想就報名隨隊出征了。看到外地來的醫療隊,張兵覺得自己沉到冰水裡的心又熱了起來。
方艙醫院條件簡陋,對張兵來說,最難熬的是晚上睡覺時間,方艙內24小時不熄燈,頭頂明晃晃的大燈開著,換氣扇噪音很大,張兵感覺自己坐在飛機機翼下,嗡嗡的噪音在他耳邊不停轟炸。在方艙的第一夜,張兵失眠了。第二天晚上,他洗漱回來,發現床頭擺著一副眼罩和耳塞。又過了兩個晚上,張兵能安然入睡了。
對張兵來說,最大的安慰來自方艙裡的醫務人員。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聚集了從廣東、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來的三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從福建、甘肅、安徽等過來的醫療護理隊,武大中南醫院負責管理,數百名醫護人員細緻的護理逐漸化解了病人們的恐懼不適。醫護人員定點給病人送來早、中、晚餐和藥物,分發水果和點心——這些東西都是這些醫護人員穿著厚密的防護服,從艙外經過三重緩衝門,一點點搬進方艙。
從醫院變成社區
在經歷長達十天的自然選擇式混亂後,2月2日中午,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發佈第10號通告,要求對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發熱及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其中要求對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必須實行集中收治,重症患者須送定點醫院入院治療,輕症患者無法全部進入定點醫院治療的,須徵用其他醫院或酒店作為臨時治療區集中收治。然而這些臨時治療區究竟是哪些,人們並不知曉,更重要的是,醫院床位本就無比緊缺,收治重症病人都捉襟見肘,酒店隔離點則不具備治療條件,如何安置數量更為龐大的確診輕症患者,成為當務之急。
一位武漢政府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興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方艙醫院,是2月3日上午一次會議上,由王辰提出的——整個會議為此暫停,當天下午,武漢政府官員陪著王辰考察選址,最終緊急徵用了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和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三座面積較大、空間開闊的公共場館,建設總計可容納38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是一種以醫療方艙為載體、醫療與醫技保障功能綜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動醫療平臺,一般由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後勤保障單元等模塊構成,其中醫療功能模塊又包括緊急救治、臨床檢驗等設施功能。由於它機動性好、展開部署快速、環境適應性強等諸多優點,從戰爭急救到突發災害、應急救援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武大中南醫院宣傳部部長高翔對財新記者介紹,2月4日淩晨三點,設計師團隊開始設計武漢客廳改建方案,中午12點拿出方案,下午開工,2月6日改造完畢,又花了一天安排設備,即交付中南醫院管理團隊運營。2月6日財新記者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看到,來自武漢建工的施工工人還在接拉電路管線,身著環衛和城管服裝的人在佈置床鋪,一群後勤人員和保安圍成一個圈,拿著手機拍攝一名護士演示防護服的穿脫程序。
陳小豔是中南醫院外科的總護士長,此次擔任武漢客廳方艙醫院A區護理總負責人。她介紹,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分為ABC三個艙,A艙614張床位,BC艙各400多張床位,一共有1461張床位。艙內每12個床位隔開成一個小艙,除了床位,還有治療室、採樣室、搶救室等醫療功能模塊,還設置了圖書角和公共活動區域。
1500張床位的醫院一天選址設計,兩天建設,一天調試,2月7日接收病人,前期難免簡陋。陳小豔告訴財新記者,她從中南醫院病區剛換到方艙醫院,幾百張床位鋪天蓋地進入眼前,她的頭有點暈,心裡咯噔一聲,“這麼多張床位,如何管理,我心中並沒有底”。
張銀銀負責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秩序,他告訴財新記者,初進方艙看到600多張床位,他也覺得“震撼”。張銀銀2003年在北京當新兵第一年就遇到SARS,他被臨時抽調協助轉運SARS病人到小湯山醫院。“小湯山醫院是單間病房的,這次在武漢客廳,突然看到1萬多平方米的一個大廳擺滿了床位,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張銀銀第一天上班時間是排在下午2點至8點,一個班六小時,每天只有一套防護服,值班期間不能吃喝上廁所。方艙醫院按照傳染病醫院的結構,分為三區兩通道,工作人員從前門通道進出,病人從後門通道進出。
第一天的任務是接待病人入艙,張銀銀接近淩晨才出艙。脫防護服必須嚴格按照防護要求,光用酒精洗手都有十次,全套流程走下來又大概要花30分鐘。儘管又累又餓,張銀銀讓護士們先脫防護服出艙。等待出艙時,兩名護士扶著一個護士走了過來,被扶著的護士渾身軟弱無力,幾乎要暈過去了。張銀銀打聽,才知道她連續在艙內工作了20多個小時,從6日下午就進艙安排床鋪,到7日接待病人,一刻沒有休息。
剛住進來的病人愁眉苦臉,幾乎每個人都會拉著醫護人員問個不停:要在方艙醫院住多久?艙裡醫療條件如何,有沒有醫生,有沒有氧氣瓶、呼吸機,都發什麼藥,病重了能不能順利轉院,什麼時候能出院。還有病人心情不好,抱怨伙食差,抱怨沒有熱水,抱怨廁所髒。陳小豔帶著護士們儘量幫助病人改善居住條件,怕冷的添棉絮、加電熱毯,醫護人員掏錢從艙外帶東西給病人吃,安撫病人情緒。
“硬件條件差,我們就用服務來改善。”陳小豔說。
有一次,陳小豔例行查房,一個病人突然很傷心哭了,說自己很痛。陳小豔立即給病人測血氧、測心率,都是正常的,病人也說不上來哪裡疼,最後說是心慌,對這個病恐懼,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治好,不知道治好後會不會有後遺症。
一次查房中,有個老婦人突然撕心裂肺號啕大哭——她剛得到老伴在醫院去世的消息。“這個時候說什麼話都是蒼白的。”陳小豔只能默默地陪著她。陳小豔告訴財新記者,剛開始進艙,面對傳染病人,她有點緊張,刻意保持距離,但很快就不再顧忌,會拉著病人的手,拍拍他們的背,安撫他們。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程青虹,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領隊——他總是驕傲地自稱是國家隊。作為重症醫學科醫生,程青虹的本行在方艙醫院使用並不多,有一次,一個正在登記入院的病人突然血氧降低,心跳也不好,程青虹給病人進行了緊急救治,隨後將病人轉入武漢客廳馬路對面的金銀潭醫院。
在方艙醫院,程青虹做得更多的是安撫病人的工作。一次查房中,程青虹發現一個老人坐在床邊不停搓手,口中念念有詞:我不出門玩,我不紮堆,我怎麼會得這病?程青虹打聽到老人得病把家人也傳染了,始終很自責。程青虹告訴老人,“千萬不要反復探究自己為何會得病,武漢病了,你身處的環境很容易得病,偶然因素你被感染了,那不是你的錯。”
陳小豔察覺,剛住進來的幾天,天氣陰冷,病人們普遍情緒低落,大多躺在床上不動。為了活躍氣氛,護士們動員病人下床走動,由護士們領著做呼吸操,新疆來的女護士們還跳了新疆舞,引來很多病人圍觀。醫護人員和病人以及病人之間的互動逐漸多起來,方艙醫院的氣氛逐漸活躍起來。
方艙醫院剛啟動的前幾日,護士給病人們挨個發飯、發藥,A艙30多名護士服務600多名病人,每頓飯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發完。終於有一天,一名年輕的男病人走過來說:“我能幫你發飯嗎?”
在小夥子的帶動下,A艙成立了病人志願服務隊,協助護士送餐,工作任務大大縮小,半個小時就能送完餐。
張銀銀告訴財新記者,他最感動的一件事也是來自病人的幫助。艙裡的飲用水由他和四名安保人員運輸,他每天要搬30多桶桶裝純淨水,由於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搬運比較費勁。有一天,他獨自在搬運純淨水,蹲下抱起桶裝水,突然覺得桶裝水變輕了,一個沒穿防護服的人幫忙扶住桶裝水的另一側,張銀銀錯愕了幾秒鐘,意識到這是個病人。“那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患者,他說了句‘我來’,就默默地幫著我搬運剩下的桶裝水。”張銀銀對病人說了句“謝謝”。說出口,張銀銀覺得這聲“謝謝”很特別,“以前都是病人對我說‘謝謝’,現在我對病人說‘謝謝’,很感慨,病人主動參與醫院管理服務,醫院成為了社區”。
2月23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組織醫護人員和患者舉辦“同舟共濟,大愛永存”歌唱比賽。中南醫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以及廣東醫療隊、甘肅醫療隊、福建醫療隊、安徽醫療隊一起合唱《讓世界充滿愛》,病人們也列隊合唱《歌唱祖國》,然後大家一起高喊“武漢加油”。程青虹告訴財新記者,病人們準備得很認真,精神飽滿列隊表演,看得他一度熱淚盈眶。
這些艙內的娛樂活動曾受到艙外人員質疑,認為唱歌跳舞會增加病毒傳播,加重患者病情。程青虹說,舉辦活動前,充分考慮了病人的身體狀況,謹慎選擇了身體恢復比較好的病人,對活動時長、唱歌時人與人的距離也做了要求。“我們想通過這個活動,給病人傳達一種信念,病人不好,我們醫護人員不會走。讓病人安心地對抗疾病。”
在方艙醫院“復活”
那個首先提出來幫護士發飯的病人叫楊信,28歲,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這是他第一次做志願者。
1月26日,楊信突然發燒,拉肚子,一連幾天高燒38度多。他在新聞上看到,病人一床難求,害怕交叉感染,就在家裡隔離昏睡。2月4日,楊信覺得實在熬不住了,自己開了一輛電瓶車到東西湖區人民醫院看病,CT顯示雙肺感染,醫生告訴他基本判斷是新冠肺炎。楊信的手發抖,想到了之前做生意欠下的70多萬元小額貸款,想到了在新聞上看到的有人跳橋跳樓,在回去的路上,他一度想到了自殺,只是再想到出生才三個多月的女兒,他選擇給社區打了一個電話“自首”。
當天晚上10點,楊信住進了社區安排的隔離酒店。他仍然在發燒,等了一晚上沒有醫生來,他心裡很害怕,哭了一晚。2月5日早上燒退了,他又收到保險公司的文件,一旦確診可以理賠19萬元。被每個月3萬多元小額信貸還款壓得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楊信,這次反而希望自己能確診,拿到這筆賠償。
在隔離酒店,楊信身體逐漸好轉,2月9日核酸檢測,2月10日出了結果——陽性。“陽性是我期待的結果,確診了能拿19萬元,這是我賭命換來的,小百姓生活不容易。”
2月11日,楊信領到了保險公司理賠的19萬元,也進了方艙醫院。身體狀態不錯,心情也還可以,從來不讀書的他主動到閱覽區選了一本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就是看著這個書名挑的,我希望我會在方艙醫院復活。我跟我的同事打趣,‘富人靠離異,窮人靠變異’。我開玩笑說,我變異產生抗體,拿我去做實驗,掙他100萬元”。
讓楊信感到自己確實在復活的,還有他在方艙做志願者的經歷。進方艙的頭兩天,楊信覺得有點新奇,在方艙到處走走看看,拍照片發微信朋友圈。他拍護士們長時間穿著隔離衣,眼罩上起了一層厚厚的水霧;他拍護士們做的“愛心樹”、溫馨的彩繪圖和“武漢加油”字眼;他拍新疆護士領跳的新疆舞,他拍一個高三的小妹妹在複習功課。
2月14日早上,楊信收到單位工會主席的短信,工會給每個確診的員工發1萬元慰問金,用微信轉發。看到1萬元的那瞬間,楊信突然手顫抖了,沒有點擊接收按鈕。“我一下子被感動到了,之前保險理賠給我的19萬元解了我的生活之困,我得到社會的幫助已經很多,這1萬元不是我應得的。”楊信最終決定捐出這1萬元,他首先想到的是買方便面給病友吃,通過外面的朋友買了178箱方便面,送到方艙醫院。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護士們給艙內的夫妻病患贈送了玫瑰花。楊信想到了家中的妻子和三個月的女兒,他突然悟出來,情人節是“有情人”的節日。他想給遠道而來的護士們做點什麼。中午,護士們到病床旁發午餐,楊信一衝動,搶過了護士的飯盒,說:“放心,我不是搶飯的,你們太辛苦了,我能幫你們發飯嗎?”護士很開心地歡迎他加入發飯的隊伍。
2月15日早上六點,楊信起床了,在家隔離的那段時間他每天昏睡到中午,現在有了早上發早餐的任務,也就有了起床的動力。他七點就跑到護士站幫著取早餐,七點半分發早餐。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楊信又想了個辦法,拿著一張紙寫上“願意和我一起發飯嗎?”然後挨個床位遊說。中午,讀高中的楊陽和中學老師張兵加入了進來;到晚上,發飯的志願者隊伍就有十多人了。
楊信的領導能力被激發出來了,第二天他又跟醫護人員商量,成立了方艙醫院A艙志願服務隊,楊信任隊長,隊員們分工幫著發放飯、發點心、搬運桶裝水、打掃艙內衛生。
志願者還成立了一個監督清理廁所的小分隊,楊信捐出自己的一個盆子,在廁所外守著,他會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叮囑上廁所的人:“我們都是神槍手,拉便對著小洞口,大號以後沖盆水。”有志願者監督,病人也不好意思亂拉亂撒,上完廁所後主動沖水,廁所髒亂的問題得到改善。
楊信贏得了醫護人員的尊重,每天都有護士從艙外給他帶吃的東西,一包糖、一盒餅乾、一個蘋果,楊信把吃的分給志願隊的夥伴們,又會從病友那裡得到更多吃的東西。在楊信看來,方艙的生活不像是在醫院,也不像是在監獄,反而讓他想到了中學時的夏令營,大家集體勞動,互相分東西吃,充實而溫馨。
方艙醫院的生活設施和服務也在不斷完善:有了WiFi,以及各地捐助的食品、飲料、書籍、生活用品、影音設備。
相比其他醫院,方艙醫院不需要佔用過多醫護人員,也不需要太多高端搶救設備。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3億元,支持武漢方艙醫院完善設施、增添必要的醫療設備。據介紹,每個方艙醫院都要求CT設備全覆蓋,增加供氧設備和心電監測儀等。
在很多方艙醫院裡的病人看來,住院的日子固然難挨,但相比1月底2月初那十幾天在醫院和家之間無望奔波的經歷,方艙醫院像一處平靜的避風港。這裡所有人都是同一種疾病,住著一樣的床位,吃著一樣的飯菜,醫療服務平等對待——即使有區別也是根據病情輕重,身份、財富、階層,在這裡都暫時不存在了。
最後的庇護所
不過,方艙醫院畢竟是醫院,這裡有繞不過的悲傷。
張桂青是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2月5日隨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征援助武漢,她和另兩名心理醫生承擔武漢客廳方艙A艙的心理輔導工作。
一天結束值班後剛回到賓館,張桂青又被緊急呼叫回艙內,另一位60多歲的女性,今天得到消息,老伴在醫院去世了。病人木然坐在床頭,不吃不喝不說話。張桂青走到病人的面前,輕輕地拍她的背,和她說話,病人眼眶裡含著淚,沒有任何回應。張桂青默默站在她床前良久,病人的手機響起,連續打了三次,病人沒有反應。
張桂青問她,電話是誰打來的。病人呆呆地說:“兒子打過來的。”張桂青勸她,“一定要接電話,要讓家人放心。活人生活要繼續下去。”病人在張桂青的勸說下接了電話,號啕大哭。
“我這幾天遇到五六起這樣的事,都是女性病人收到丈夫的死訊崩潰了。”張桂青對財新記者說,“病人在受到極度刺激時,壓抑自己的痛苦,對身體更不利,哭出來是一種釋放。”
中年男人也會有崩潰的時候。2月19日,鄧淼在方艙醫院度過了40歲的生日,沒有蛋糕、沒有祝福,妻子在身邊陪著他默默流淚。他們一家四口都確診了,五天前,鄧淼的父親在火神山醫院去世,他覺得世界塌陷了。
鄧淼和父親住了40年,從來沒有分離過。父親每天早上會給他熬小米粥喝,會幫他把衣服洗乾淨疊好放在床頭,偶爾父子倆也會拌個嘴,但第二天就和好了。鄧淼以淚洗面,經常在午夜半夢半醒間看到父親的身影,都是這些日常的場景。
鄧淼蜷縮在病床上,不想面對任何人,任何事。住在他對床的楊信會時不時給他塞一個橘子或者蘋果,醫護人員也對他特別照顧,在分配飯菜、點心時會多給他一些。鄧淼吃不下,醫護人員會勸他多吃。鄧淼告訴記者,在整個疫情期間,他感受到的溫暖就來自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友們。
按照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制定的《方艙醫院管理規則》,方艙醫院原則上收治已確診且未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的輕症患者,要求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齡在18-65周歲之間,無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基礎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以口服藥物為主,必要時可輸液、吸氧。根據治療過程中的病情演進情況,轉為重症的將送往定點醫院接受救治,治癒的可就地檢測,符合出院標準即可出院。
楊信告訴財新記者,他不想出院,為此還故意逃掉了一次核酸檢測。據醫生程青虹介紹,病人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為陰性,肺部吸收好,經過方艙醫院醫療隊專家組綜合評估達到出院條件,就能出院。楊信知道自己身體狀態恢復不錯,第一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他故意漏掉了第二次核酸檢測,“我還想在方艙醫院多待一段時間,我擔心我出去了,志願隊就散了”。
護士專門來做楊信的思想工作,“你首先還是個病人,方艙醫院以治病救人為主,你出去了,可以騰出一個位置給新的病人”。志願隊的小夥伴們也向他保證,新的志願者會補充上來,志願活動會持續到方艙醫院結束的那一天。
2月26日,楊信出院了,相熟的醫護人員和志願隊的夥伴都來送他。“在方艙醫院我經歷兩次復活,一次是身體上的康復,一次是精神上的康復。”出院後住在隔離點的楊信每天最大的樂趣是在方艙醫院志願者群裡聊天,小夥伴們會拍照給他分享方艙的生活,“第一次留戀一個醫院,就是家的感覺”。
鄧淼也不想回家,家中有父親的點點滴滴印記;他不想回到社會,不想面對親友和同事的關心。他就想在方艙安安靜靜待著,獨自吞咽失去父親的痛苦。
同一個小艙的病友張兵、楊信等陸續出院了,方艙的床位逐漸空出來,又有新的病人住進來。陳小豔告訴財新記者,現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A艙每天平均有二三十名病人達到出院標準出院了,更多病人的CT影像顯示明顯好轉,出院在望。
“終有一天所有病人會治癒出院,方艙醫院會結束它的使命。我們不會忘記,全國醫護人員共同營造的方艙醫院,曾經給病人們一個港灣。”但張桂青也告訴財新記者,新冠疫情帶給武漢人的災難記憶會是極為深刻的,即使治癒了病人的身體,災後對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支持也必須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系統櫃出路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曾經是頭家,手上有上百萬的工程在承包,卻因為生病和意外,人生變了調。在台中市福安市場的小角落,四位中年男子合力開了一家修鞋店,他們有人是大貨車司機、水電承包商、兩家資源回收廠老闆,碩士畢業高材生,卻因為疾病丟了原本的工作,現在重新學習修鞋技術,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新的出路。
熟練的動作修補鞋型,陳一以很快修完一雙鞋。這位小姐很放心,把她四千多塊的靴子拿來修。
鞋櫃裡的名牌鞋,這一雙兩萬到六萬,顧客也很放心交給他來修理或改造型。
三坪大的空間,兩個工作台,擠市場的小角落。風大天冷,其它三位伙伴掛病號,陳一以頸椎手術失敗,下半身癱瘓,腳抽筋還是來工作,因為剛開張二個多月的修鞋店,可不能讓顧客撲了空。
這家鞋店的四位修鞋匠,陳一以曾經是水電承包商,一筆生意動輒就是五百多萬,年紀最長的姜榮利,曾經是兩家資源回收廠的老闆,心臟出狀況後,生意也垮了!貨車司機劉明臣口腔癌造成臉部變形,念到碩士的張家駿先天小兒麻痺,但是全身免疫系統都被破壞掉,身體狀況最糟。但是他們對鞋子從完全陌生到開店,憑的就是一股意志力與熱忱。
在台中市勞工局的協助下,這四位中年人重新學得一技之長,從去年十一月開店至今,營業額四萬多,距離支應生活開銷還有一段距離,不靠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開創自己新的人生道路;經歷過人生大風浪,他們對現在的工作,更是格外珍惜。"

系統櫃出路 在 [問題] 有人做過系統櫃家具的嗎? - salary 的必吃
小弟最近要應徵學徒,其中一項是系統櫃, 目前打聽出師後一個月封頂好像才四萬多,跟工地的木工比差了一大截, 未來的發展也不能往工地木工發展? ... <看更多>
系統櫃出路 在 系統櫃安裝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必吃
他覺得系統櫃做到出師之後,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出師之後》成為安裝師傅(天花板)〉或者自己開業組成工班接案子? 目前聽他說只有這樣一條路而已, ... ... <看更多>
系統櫃出路 在 Re: [求助] 男朋友的工作不順-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simplemaggot (我是周)》之銘言:
: (文長
: 我男朋友現在的工作是室內設計的助理,他原本不是本科系(大學唸自控),後來覺得自己不想走這條路。
: 當完兵之後因為我家工廠剛好需要人手所以他第一個工作是來我家做業務(我家算是材料零件加工中盤那種小工廠,在臺南後壁超鄉下的地方),主要是送貨的業務。可是後來的問題是,我爸的客戶會一直把他當未來接班人什麼的一直ㄉㄧㄤ他,我男友是那種做事很賣力但個性比較傻直那種,長期下來覺得壓力很大,另外有時候我爸需要跟客戶應酬,帶他去的時候客戶在那邊講黃色的五四三他就非常為難,但主要是他還是想離開家裡去外面工作看看,一直以來都對室內設計蠻有興趣的,所以他做了一年後,把工作辭掉以後去補習室內設計相關課程。
小弟大學念工業管理 但因家裡小時後是開裝潢店的比較有接觸這方面
: 後來他從新營搬來臺中投履歷,不是相關科系、沒有經驗真的蠻難找的。
我覺得是不是相關科系還好 重點在工作經驗 很多助理都非相關科系
: 後來找到一間系統櫃工作室的助理,公司只有老闆和一個員工加他三人,老闆一開始跟他說他們是最低薪資又是責任制,他想說剛出社會又沒經驗22k應該還ok就進去做了,應徵的職位是繪圖員但是發現什麼事都要做,去工地量尺寸還要搬傢俱、清掃撿垃圾(堆滿整個貨車的那種)後來發現工作有時候需要到9點10點最晚甚至有11點才下班的狀況,一點加班費都沒有就算了,第一個月薪水老闆說要匯款一直拖拖到第二個月才給,而且領到錢才發現只有三萬多,原來老闆的最低薪資是一萬九,扣除勞健保大概才一萬五左右。
: 我看到薪水完全快氣瘋了,當時他每天七點多起床工作到那麼晚又是隔週休,工作內容很累結果還比我工讀賺的還少。我很氣憤,他很灰心,中間也陸續吵了不少架,(我叫他把自己該要有的權力討回來,他一直覺得算了,但是心情就一直很差)說要辭職又想說才工作兩三個月是不是該撐一下,不然以後投履歷人家怕會覺得你不能吃苦什麼的。結果他老闆越來越誇張,人一直消失去大陸東西都丟著給他做跟本不管他做不做得完,連狗都丟著給他養,他提出辭職但是手中的工作沒人接一直斷不掉(天曉得我講了幾次你講完後的十天就可以走人了不用管他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 那陣子我們吵架有點嚴重,我自己當時有些事也沒有很順,看他每天很無奈很喪氣,但是我很不能接受的是別人欺負你你很生氣難過但是卻什麼都不做,不要回自己的保障,任由他對你這樣,然後一直對這個工作的前景煩惱,天天都很憂愁,我很想尊重你做決定的方式但是我就是很生氣阿阿阿阿阿阿阿!!
: 他後來先搬回新營,打算往高雄找工作,本來有間看起來規模蠻大的公司錄取他,但是在上班的前一天就傳簡訊跟他說已經有找到其他人了,
小弟當初得職稱"空間規劃師" 這不是應該爽爽坐在辦公室畫畫圖 吹吹冷氣 看看妹妹嗎
NO!!! 要去現場丈量 了解客戶需求 對客戶進行報價 出圖給客戶看 下單後
要去發包要去張羅現場 要去協調各個工班和師傅 要去跟客戶和業主周旋
此外 打打雜 搬般東西 買買便當飲料 更是少不了
要說累嗎 我覺得還好
頂多就是有時候遇到空調還沒搞定 木工跟輕鋼架沒退場整間都陰蓬蓬
大部分時間還是看別人做 也就是監工
而現場工程總會遇到一些狀況 當然不可能跟客人說 不好意思我要下班了喔
有些師傅還很喜歡早上八點就去工地做事....(要幫忙開門)
小弟每天都有記錄工時 那時後時薪大概150
雖然我是在台北 但兩個月三萬多(我是不太懂台中的薪資水準....)
: 我跟他整個……………………
: (怎麼會工作運這麼賽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 後來臺中跟高雄的履歷都投了,我要他主動一點自己打電話去人家公司徵求, 邊督促他做作品集,但是願意用非本科系的公司真的很少,有些福利也都很差。
: 後來他找到現在的公司,做室內設計的助理,公司不大但是老闆有責任多了,但是薪水也只有20k(最近好像有加2千),有餐費一樣沒有加班費,下班時間平常多在六點半左右穩定一點,工作內容除了畫圖之外就是去工地打雜,跟公司同事感情好像不差。看他工作好像蠻順利我蠻開心的,雖然有時候加班晚一點覺得很心疼,但希望他穩定的做好就好。
: 可是他今天晚上又傳line跟我說他又開始糟糕起來。這陣子工作很多,早上七點多出門晚上都十點十一點多回家,回到家還要畫圖,沒有自己的時間就覺得很累,那種對未來無力的感覺又出來了。
: 刷油漆 鑽地板 鑽磁磚 擦油漆 裝時鐘 裝櫃子 擺桌子 掛畫 種樹 澆花 黏門縫
: 他跟我說他都在做這些雜事,覺得很沒有成就感,每天都覺得自己像水電工或油漆工搬家工什麼的,回到家都又髒又累。我問這些事不能找人分擔嗎?他說不是他做就是老闆做,(他是典型摩羯座做事超級認真一板一眼偷懶會充滿愧疚那種)
小弟公司當時負責的有辦公OA家具(少部分家用傢俱)、地毯、地磚、壁紙、窗簾
今天一個設計或規劃常常面臨的情形是客人想像得跟你給他的成品是有些微出入的
那在工班或師傅退場後 客人想要更改或變動部分設計規畫怎麼辦
當然是員工做不然叫客人做還是叫老板做嗎
在這前提下變得你必須要去學
所以小弟會拆組大部分的屏風、辦公桌、會議桌
會修理鐵櫃、辦公椅
貼小面積的地毯、地磚、壁紙
還有裝窗簾
不要說什麼客人改來改去 光要應付消防法規就得暫時弄個裝潢對付檢查
更不要說有人手賤一直撞破壁紙 把地毯地磚弄翹起來
在請師傅來做一趟 還是請粗工來收垃圾搬家具
這都要$$$$$$$$耶
: 我說:我相信你現在做的每個努力都是幫助未來的你自己
: 他卻說:
: 其實 我好想看你要我放棄
: 看了覺得好難過,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想鼓勵他堅持下去,但又看他現在這麼辛苦不知道值不值得;也想過要他放棄這條路做普通上班族什麼的,可是又覺得27歲了,這樣會不會更加重他一事無成的恐懼。
: 我明白他壓力很大,出社會一陣子了卻沒有什麼成績,上面三個哥哥都很優秀是清大博士、國小老師、竹科工程師,換做是我也會覺得壓力跟山差不多,可這種事也不是急著就有成效,沒有學歷只能用經驗累積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能力。
: 很想用吃苦當磨鍊這種的方式繼續鼓勵他不要放棄走這條路,但是看他從不到50公斤又開始瘦下去覺得好哭喔,以前12點半以前就睡的人現在都睡不飽……
: 求指點迷津QAQ
: (或是開工作運的偏方什麼的
所以理論上設計類相關工作內容就是這樣沒錯
除非你自己開設計公司當老板或者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每一行都有辛苦的地方啦
如果真的要走這條路要先認知清楚
成功並非一蹴而就
或者像我做了三年多轉職做工務
現在時薪大約300
正是把那時學的東西在去強化
想想看光學承、巨匠、連成 一年從繪圖班畢業的人有多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4.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397238304.A.899.html
科班或相關科系一年畢業多少人
那些電腦補習班一期有多少人從繪畫班畢業
在來考到相關證照的人也是不少
哪來那麼多純畫圖職位...(有的話請先通知我XD)
在來沒有待過現場 怎麼會知道要怎麼跟客人解說
隨便問問題就倒
我就有接洽過幾個家裡直接出錢開設計公司的
還要幫他跟客戶解說....因為她自己都不懂
還有在電腦上設計畫圖是一回事
現場施工又是另一回事
沒有實務經驗就像我遇過一個半途出家的設計師
老是弄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在被工廠打槍
然後嗆我們說我就不信做不出來
弄得整條文昌街沒人接他案子
之後默默回來
話說小弟做這行的時候女友也是不離不棄阿...
27歲的男生像我 你要有多高多棒的成就
現在好像這樣還肯跟在身邊就是很棒的女生?
※ 編輯: s26492755 (42.70.72.81), 04/12/2014 18:31:56
... <看更多>